最新李汉荣散文小白读后感 李汉荣散文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9 18:43:55 作者:LZ文人 最新李汉荣散文小白读后感 李汉荣散文读后感(大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汉荣散文小白读后感篇一

李汉荣的散文读了之后,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除此,读者还有什么感悟?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李汉荣散文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读过李汉荣的散文后,我便想着了解一下他。他生于1958年,是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颇多,散文随笔最多。

他的散文中很多是写农村生活的,于是带着一种清新、怀旧的感觉。而这之中又蕴含着天真纯朴的农人哲理,那是一代代农民自己感悟,又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去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而现代科技就是要肢解和解剖万物,捣毁一切神秘,埋葬一切神圣,直到把一切都变成满足人的贪欲的消费物,变成垃圾。想起来真是可怕。”、“独轮车也叫手推车。一对车把,一个轮子,一个盛东西的车筐。它简洁地说出了父亲那辈人的生存状况,也多多少少说出了所有人的生存状况:你必须独自推着你面前的重量向前方行走。”因为大多是小时候的故事,所以还带着一种童趣,时不时引人暗暗发笑--“我和几个小孩经常围着风车反复揣摩研究:风究竟藏在风车的哪个部位,风肯定藏在风车里面,要不,怎么一摇就摇出风来,如同我们说话。总是在心里憋了许久,才说出来,说出来才畅快。但我们的研究一直没有结果,仍然不知道风车里的风藏在哪里。”,真是久违的童趣,又形象生动。

他的散文之中,写大自然的也很多。自然之景与自然之感交融,十分和谐,之中又时不时透出一点忧伤、担心,这之后又表达自己最基本的愿望,或对大家最基本的愿望。

这也即是散文的本意。在我看来,散文记录、赞扬自己所爱后,更重要的是讲出所爱之处--自己的心声,愿望,感情。散文原是写给自己的心看的,而既然允许给他人看,那也就是与他人之心交流,而互获安慰,有一种知音相遇,有处倾诉的感觉。

正如李汉荣自己所说:“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才有的动人表情和语调,就这样,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见字如心,读这些散文,就宛如看到了他那颗热爱自然返璞归真的心。

比之前看过的所有散文集都简朴的封面。素白色,正中央是繁体的“李汉荣”三个大字,十分醒目。扉页是李汉荣的简介。

翻到那一页,只扫过第一句话,就知自己没选错。“人安静下来,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这篇散文写的是“心”,寻找心,信仰心,牵挂心,守护心。在安静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心。即使有手,腿,脑子。它们都只是心的附件,无知而无情。在峡谷穿行的恐惧,我们可以听见那温热的,有利跳动的心脏。那为什么,要寻找心?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心。峡谷深处生长着柔软的野草和柔软的心。任世界险恶,痛苦,危险,只要有心在,就有寻找它的人。

我无法领悟到作者那么高深的境界,但我也愿意,成为一个寻找心的人。

往后翻动几页,指尖便停在了《我们为什么活着》。通常这种讲论道理的文章我没什么兴趣,匆匆之间瞥见以雪为开头,反倒有些好奇地读了下去。作者写自然界中的雪,树,草,飞鸟等存在世界上的意义,再谈到人生活着的价值。说话很少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是白说了;走路终究要回到家,做梦能走千山万水,醒来却还在床上。难道作者认为这些是无所谓的?这我倒不赞同了。人做每一件事并不一定要充满意义与价值,交谈中能增长见识锻炼口才,没一定非要感动谁;走过的风景铭记于心,梦中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幻境去畅想?再往下读,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给予的,非但不回报,却常常加害于它,环境的污染,树木的砍伐,这一切结果的背后,是我们自己啊。既然无时无刻不在索取享受,那么究竟为什么而活。

用自己的全力去回报吧。树为荒凉岁月撑起一片绿荫,蚕用一生情丝结一枚茧,煤奋力燃烧自己,野花点缀一片灿烂。感恩和创造,才是我们人生的主题。

别忘了我们是谁,和那颗有力跳动的炽热心脏。

在现在这个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被裹挟,身不由己浮游其间。而他似乎仍能够做到独善其身,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受丝毫污染,我想既跟他生活的环境有关,也和他更愿近贴大自然,亲近生物的世界密不可分的。

李汉荣的世界,给我们展示最多、最充分、最令人神往的,是大自然!《一株野百合开了》、《野地》、《正午,我在山顶仰卧》、《田埂上的野花芳草》、《这么好的白云》、《山中访友》、《为蚂蚁让路》……是的,描写大自然的人很多很多,可有那种天人合一的情怀的不多。他在《生命何其不易》中,分别从牛、狗、猪、兔等着手,写道了人的罪孽,写了人该好好检点与自省。并引述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创立者和实践者阿尔贝特.施韦泽的话教导我们,“如果你在任何地方减缓了人或其他生物的痛苦和恐惧,那么你做的即使较少,也是很多。”“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在李汉荣笔下,那些牲畜和虫鸟都是他亲近并珍爱的朋友。在《牛的写意》、《悼念一只鸡》、《喜鹊》、《羊的幽默》、《狗的醒悟》、《为蚂蚁让路》、《伟大的猴子》等篇章里,作者从小处着墨,细小却精微,饱满并充溢诗性,让人读后怦然动容,并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善待过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在这种诘问里,我们跟随着他的文字慢慢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净化心灵的氧吧。

如他在《说羊》中写道:“善和美这两个字怎么写?都有‘羊’在上,才是善的,美的。我猜想造这两个字的古人,也许放过羊,至少经常观察特别是欣赏羊。很可能他曾经抚摸过羊。……要是都羊这样本分地活着,做个素食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生物界和人类,哪会有那么多的仇恨、苦难和不幸呢?”

而在写到从古至今人们大多讨厌的、晦气的乌鸦时,李汉荣老师则用诗意的笔调刻画出另一种深刻的思考,他在《致远逝的乌鸦》结尾中写道:“失去你,夜晚变得更黑了。你这不祥的特种,你这忧郁的鸟儿,没有了你,空荡荡的天空,显出更大的不祥。”总之,对于一草一木,一鸟一物,他以一种平和的笃定之态,让我们无法漠视或伤害那些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物什,劝诱我们,对大于自然,我们还必须学会敬畏和感恩。

在《感念祖先》这个小辑里,作者更多地以自我的人生感知入手,从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重新认知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如在《土单方》中,他对农村讳莫如深的土偏方,进行了别样的解读。如写揉太阳穴,他写“用手指稍稍用力一按,那疼痛的部位就是太阳穴,那里居住着痛苦的太阳,谁知道它在我们的体内放置了多少爱、温暖和灰烬……”;在写揉虎口穴时,他这样写:“我们把手伸向万物,伸向大地和天空,伸向河流深渊,伸向矿石植物,伸向命运的海洋,伸向爱情和劳动,伸向钱……如果不是篱笆的限制,我们的手会伸向无穷……”结尾,他则经补记儿时母亲几句叮嘱的话语为结尾:“……孩子,百草都是药,人是病,人是一种病活在这个世上,人靠万物治自己的病……爱惜这个大药房吧,我们是病,我们要谦卑地服药就医,治我们的病……”

是的,我们都在日常凡俗的人际罅隙、蝇头小利中活着,难免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病。因此,我们要从中找出适合治病的方子,对症下药。从而活得更加干净、充实、踏实!

阅读李汉荣,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他的丰富幻美的意象和精纯的文字,如一滴漫过心灵的水滴,润泽了我日渐浮躁的心。

李汉荣散文小白读后感篇二

李汉荣,陕西勉县人。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和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他的散文集还是挺畅销的。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本站小编来看看李汉荣散文读后感吧!

艾略特说过,诗的功能是净化部落的语言。读过李汉荣的散文,个人感觉他的散文也具备同样的功效。他的语言是那么朴素、纯净、空灵,如一道澄澈的河流静静地流淌于他的内心,如滴滴晶莹的水滴滑落翠绿的叶片,洗涤心灵的尘埃,处处洋溢、浸润着他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

在现在这个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被裹挟,身不由己浮游其间。而他似乎仍能够做到独善其身,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受丝毫污染,我想既跟他生活的环境有关,也和他更愿近贴大自然,亲近生物的世界密不可分的。

李汉荣的世界,给我们展示最多、最充分、最令人神往的,是大自然!《一株野百合开了》、《野地》、《正午,我在山顶仰卧》、《田埂上的野花芳草》、《这么好的白云》、《山中访友》、《为蚂蚁让路》……是的,描写大自然的人很多很多,可有那种天人合一的情怀的不多。他在《生命何其不易》中,分别从牛、狗、猪、兔等着手,写道了人的罪孽,写了人该好好检点与自省。并引述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创立者和实践者阿尔贝特.施韦泽的话教导我们,“如果你在任何地方减缓了人或其他生物的痛苦和恐惧,那么你做的即使较少,也是很多。”“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在李汉荣笔下,那些牲畜和虫鸟都是他亲近并珍爱的朋友。在《牛的写意》、《悼念一只鸡》、《喜鹊》、《羊的幽默》、《狗的醒悟》、《为蚂蚁让路》、《伟大的猴子》等篇章里,作者从小处着墨,细小却精微,饱满并充溢诗性,让人读后怦然动容,并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善待过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在这种诘问里,我们跟随着他的文字慢慢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净化心灵的氧吧。

如他在《说羊》中写道:“善和美这两个字怎么写?都有‘羊’在上,才是善的,美的。我猜想造这两个字的古人,也许放过羊,至少经常观察特别是欣赏羊。很可能他曾经抚摸过羊。……要是都羊这样本分地活着,做个素食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生物界和人类,哪会有那么多的仇恨、苦难和不幸呢?”

而在写到从古至今人们大多讨厌的、晦气的乌鸦时,李汉荣老师则用诗意的笔调刻画出另一种深刻的思考,他在《致远逝的乌鸦》结尾中写道:“失去你,夜晚变得更黑了。你这不祥的特种,你这忧郁的鸟儿,没有了你,空荡荡的天空,显出更大的不祥。”总之,对于一草一木,一鸟一物,他以一种平和的笃定之态,让我们无法漠视或伤害那些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物什,劝诱我们,对大于自然,我们还必须学会敬畏和感恩。

在《感念祖先》这个小辑里,作者更多地以自我的人生感知入手,从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重新认知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如在《土单方》中,他对农村讳莫如深的土偏方,进行了别样的解读。如写揉太阳穴,他写“用手指稍稍用力一按,那疼痛的部位就是太阳穴,那里居住着痛苦的太阳,谁知道它在我们的体内放置了多少爱、温暖和灰烬……”;在写揉虎口穴时,他这样写:“我们把手伸向万物,伸向大地和天空,伸向河流深渊,伸向矿石植物,伸向命运的海洋,伸向爱情和劳动,伸向钱……如果不是篱笆的限制,我们的手会伸向无穷……”结尾,他则经补记儿时母亲几句叮嘱的话语为结尾:“……孩子,百草都是药,人是病,人是一种病活在这个世上,人靠万物治自己的病……爱惜这个大药房吧,我们是病,我们要谦卑地服药就医,治我们的病……”

是的,我们都在日常凡俗的人际罅隙、蝇头小利中活着,难免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病。因此,我们要从中找出适合治病的方子,对症下药。从而活得更加干净、充实、踏实!

阅读李汉荣,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他的丰富幻美的意象和精纯的文字,如一滴漫过心灵的水滴,润泽了我日渐浮躁的心。

感谢李汉荣!

比之前看过的所有散文集都简朴的封面。素白色,正中央是繁体的“李汉荣”三个大字,十分醒目。扉页是李汉荣的简介。

翻到那一页,只扫过第一句话,就知自己没选错。“人安静下来,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这篇散文写的是“心”,寻找心,信仰心,牵挂心,守护心。在安静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心。即使有手,腿,脑子。它们都只是心的附件,无知而无情。在峡谷穿行的恐惧,我们可以听见那温热的,有利跳动的心脏。那为什么,要寻找心?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心。峡谷深处生长着柔软的野草和柔软的心。任世界险恶,痛苦,危险,只要有心在,就有寻找它的人。

我无法领悟到作者那么高深的境界,但我也愿意,成为一个寻找心的人。

往后翻动几页,指尖便停在了《我们为什么活着》。通常这种讲论道理的文章我没什么兴趣,匆匆之间瞥见以雪为开头,反倒有些好奇地读了下去。作者写自然界中的雪,树,草,飞鸟等存在世界上的意义,再谈到人生活着的价值。说话很少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是白说了;走路终究要回到家,做梦能走千山万水,醒来却还在床上。难道作者认为这些是无所谓的?这我倒不赞同了。人做每一件事并不一定要充满意义与价值,交谈中能增长见识锻炼口才,没一定非要感动谁;走过的风景铭记于心,梦中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幻境去畅想?再往下读,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给予的,非但不回报,却常常加害于它,环境的污染,树木的砍伐,这一切结果的背后,是我们自己啊。既然无时无刻不在索取享受,那么究竟为什么而活。

用自己的全力去回报吧。树为荒凉岁月撑起一片绿荫,蚕用一生情丝结一枚茧,煤奋力燃烧自己,野花点缀一片灿烂。感恩和创造,才是我们人生的主题。

别忘了我们是谁,和那颗有力跳动的炽热心脏。

初识此书,是素净的封面,却只见几字寥寥,如-----李汉荣散文选集。

由此可知,铅华如水淡淡成。压平了的纸张上,一行行天空样的文字横贯其上,文字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华丽而使你感动,而是文字中的一面如水明镜,文字的澄澈,使你窥见你心中感动柔软的角落,使你感动的是一颗有文字的心。

文字是真实的,它所拥有浅浅的呼吸都是它的每一个韵律, 我喜欢他文字中的每一片天空,一叶菩提,一沙一世界,读汉荣的文字有如陈时的月光的昏黄久远是一帧过去的书信。《一碗清水》中印着一位老人穷尽了一生的执着,追求着水一样的纯净的尊严。亲人给的总是最贴心的温暖,《外婆的手纹》中外婆便如一名艺术家会针织缝补,自然之景是从那双巧手中呈献而不同时代的人,自是拥有一门时代所给予的技巧,然,时代过了,人民熟悉的就变成陌生的,人民笃定的就变成怀疑的,李汉荣的文风大致便分成二类,一类抒情写亲人,二类叹息大自然,人灯对自然的糟粕迫害便从义愤填膺的语言中流露而出,相较,我似乎还是偏于喜好温暖的亲情,像冬日的太阳,明亮又不炽热,温暖而又安宁。

想起一文《顶针:一生的戒指》突然想起一名广告:女人,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操劳。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再难再 也得咬牙渡过,所以才是过日子。顶针就是这样与母亲手中力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身上的伤是以光天之伤心承后天之痛,做活时那一枚小小的铜戒指又藏了几分痛得执着,十指连心啊,顶针上一个又一个集合的密密的针眼,是母亲多少次痛了,累了,苦了,欲泪了,又罢了,反复吞咽的情啊,心上扎满了密密的针眼,却装作完好,痛对知苦对乐,顶针连着心,必其晓心之苦,天天地绕指而转,像飞旋的螺,不断奔走,奔出一个我们得以荫蔽的世界,母亲用温暖的心把我们包裹起来,用足够多的温柔包裹我们内心的反叛,黑暗,任其爆炸,飞裂,仍以笑面对,华美的钻戒戴了一生,却只有一枚铜戒指能陪了一生久远,痛却不服,像一个反反复复的梦。

其文貌不扬,意却浓,如一杯春茗,余香久久未散,却留得满唇满齿余香。

立春后,数日的暖风吹开了几树洁白的玉兰花和绯红的桃花,静寂了一冬的小园热闹起来了。春节遇上了寒雨天气,蜗居家里,赏窗外清寒烟雨中的春意,阅手中温暖诗意的书卷,是一种清福,李汉荣的散文陪伴我度过了一个静默欢喜的春节。

陕西籍作家李汉荣洋溢着一种罕见的童真气质,兼备诗人的浪漫多感和哲人的深沉敏锐,他清澈的文字里涌动着对万物的敬畏、悲悯和热爱,一草一木一井一屋在他明净的眼神和透明的情怀中焕发着葱茏静穆的诗意。他关注着那些与劳作亲密接触的农具、纺车、石磨……与田园相依相偎的蔬菜瓜果、与大自然休戚与共的白鹤、猴子、蚂蚁……他建立着与自然、生命、与自身的诗性联系,与花朵的每一次相遇,与动物的每一次邂逅,与星月的每一次对望,与河流的每一次对话,与内心的每一次对白,都让他感动、感激、感悟和领略着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

他认为“万物都是不可知的无限时刻的密码和象征,它来自永恒又归于永恒,人只是与它匆匆相遇,彼此交换一瞥眼神,又匆匆分手融入大化”,因此他珍惜每一次相遇,对万物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畏和亲和,心灵容易唤起 “无限性”的体悟,并把读者带入“一即一切”的优美想象和悠远的审美意境中去。在《有地可耕是至乐》一文中,那块四分大的荒地引发了他悠长的遐思,“这片土地就一直守在这里,长过公元前的荒草,养过春秋时的蝈蝈;汉朝的马蹄从这里踏过去;说不定,在唐朝,这里曾是一片桃花林,那灼灼桃花,曾把某一首诗照亮、打湿,使它染上了朴素的香气;而在宋朝,这里也许曾有过一个安宁的村庄,竹篱茅舍,鸡鸣狗叫……”这块叠加着时间印记的土地让他流连珍爱,像这样将万物纳入生命时空和内在灵动体验之中的文字在李汉荣的散文里俯拾皆是。他认为好的散文必然具有这种品格:“透过物理本质进入神圣本质,通过自然领域进入精神领域,穿过现实生活进入灵性生活。”他把生活中那些被爱与信仰提炼、照亮的时刻,如彩虹一般在生命晴雨交叠而提炼的精华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轻易地感受通达、澄明、仁慈和谦卑的生命境界。万物在明净的文字里呈现生机勃勃的诗意,读者在文字的清香中与万物一起诗意地栖息。

李汉荣说:“人是一种树,他的最高成就,是向宇宙提供思想的氧气。” 我呼吸着他的文字散发的浓郁氧气,内心慢慢生长着一片温暖、柔软、丰盈的春野。

“今天,我有太多的话要对那双手表达,但那双手早已回到夜的深处。”

——题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家境贫寒或是身份低下的人,内心却埋藏着一份善良与真诚。

其中,《黑夜里的那双手》一文令我尤为感叹。当我第一眼看到这篇文题的标题时,就不时联想起鬼片中的刺激性的片段。正因为如此,我就带着好奇与期待读这一篇文章,最后才知道是自己错了。

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我”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因为害怕而坐在石头旁,这时地主婆王婶拍拍“我”的肩膀,叫我不要害怕,并领“我”回家。

作者因此感触很深。虽然王婶并不是“我”的母亲,也常被他人辱骂,挨打,但在“我”的心里,王婶是一个善良的人,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文中花大量的笔墨对王婶的手进行了描写,以一双握满老茧的手从而来突出主题“这双手传达的是爱意和温情。”

残酷的生存给王婶的是粗暴和凌辱,但她的善良换来的是我久久的怀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像王婶一样处境的人有很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像王婶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默默奉献的人应永远怀念在我们成长中。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懂得怀念,懂得感恩的心,把他人给你留下的“记忆”好好珍藏于心中。在我们的生命中,就应该有这样的“过客”,且行且珍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

感触极深……

如果每个人都能报着“感恩的心”,即使是贫穷落魄,我们也照样能做到!

年末前的一周,我读完了《李汉荣散文选集》。在20xx年收官的同时,我一年的阅读也圆满的划上了句号。

李汉荣,陕西勉县人。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和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还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这本散文共91篇,分为6大章节,每个章世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从文章上看,作者的写作风格侧重于语言描写,但也兼顾了内容情节,更让人感觉思想深邃。至于题材,那更是妙趣横生却又发人深省,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散文集,因此我几乎每一篇都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品读,但我依然要挑出几篇与大家分享。

让我感触最深的文章应该算是《我们为什么活着》。该文以白雪与古树等景物为切入点(似乎与主题不着边际),逐渐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为什么而活了?要知道,人之所以活着,当然靠自然与众生的护持和养育(作者的观点)。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回报自然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就已经认为向自然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了。可是,人应该明白,如果索取“透支”的话,大自然将会报复人类,到那时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我们必须对自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敬畏大自然的一切。但拥有感恩的心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自然。永远将感恩挂在嘴上的人和破坏者一样可鄙,只有付诸行动才是真正的回报自然。爱护自然吧,就像它爱护我们一样。

《为生灵哭泣》是一篇动物题材的文章,讲述了几种动物的悲惨下场(如羚羊、虎、锦鸡、狐),让人看了深受启发。自然赐予了这些动物生命与生存的领域,而人类却为了自己的贪欲不断地“向外扩张”,逐步挤占这些动物的生存空间,掠夺它们身上一切宝贵的东西。坐在金字塔顶的人类啊!殊不知自己正在将塔基的石块一条条地抽掉。动物们依旧那么慷慨,但这恰好助长了人的贪念,它们不知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而人类的高楼却越来越多。这直冲云宵的高楼,哪里是混凝土堆成的,材料分明就是猎人的黄金,和动物的骸骨。

《生命何其不易》同样是写动物的不幸,然而与前一篇文章不同的是,这些动物不幸的命运在人眼中是十分合理的(如猪、牛、羊、狗等)。动物们身上的特点原本是它们生命的特色,然而这也成为了他们悲剧的源头——人类看上了这些特点。从后半部分内容来看,作者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这其实是在抨击人类的暴行)。我承认,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我们必须要“牺牲”部分动物,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生存手段越来越利益化,这也导致了许多不应该有的屠杀浮现在人们面前(或者不为人所知)。人类正处于盲目的利己主义深渊之中,也许难以自拔了。但是,只要我们依旧心存善念,去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死亡,我们的心灵仍可以得到“救赎”。请记住:生命何其不易,人类没有资格过度地掠夺它们。

作为人类,我们正处在这个世界的顶峰,可如果没有自然与其它生物的存在,人类也将无法立足。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永久地维系下去。

李汉荣散文小白读后感篇三

李汉荣创作观是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当中去,与山河自然、生灵万物共呼吸。那么,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李汉荣散文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学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后,我感受到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抒情散文,让读者仿佛与作者一起,经历了山中访友这美妙的欢欣之旅。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草,一鸟一石都成了有鲜活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和大自然的知己情谊。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鸟儿呼唤他的名字,露珠与他交换眼神,他和清凉的山泉一起梳妆,和汩汩的溪流共同唱和……作者在奇妙的大自然里,捡起落花,闻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落叶,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听见了缘故火山爆发的声浪和时间隆隆的回声。在雷雨里岩石为作者撑起一把巨伞。啊,多美呀!

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根本都不热爱大自然,更别说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抬头望望天,是污黑的一片天,低头看看地,是脏乱的一块地。人们乱砍树木、踩踏花草、随地吐痰,这些做法只为了自己的一时的方便,那他们可否想到,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己。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啊!

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用大自然的语言去与花草鸟蝶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

远远地,我听见河流的声音,那是一个熟睡的老人,梦境里发出的鼾声。

我轻轻走过去。轻轻地,我不能冒失地走近一位长者。我怀着尊敬的心情,去探望沉入睡梦中的孤独老人。

我看见了河流的睡相。在蒸腾的夜气里,在灰白的雾帐下面,他枕着冰冷的石头,裸身睡在古老的河床。

我站在河流的身边,我站在一位躺着沉思的老人身边。我不必问他在想什么,他的每一滴水都是思想。

即使最平静的时候,他仍然在记忆深处,抚摸过去年代的沉船。

我根本不能想象,一个老人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霜雪;我根本不能想象,一条河流的身体里埋着多少世纪的闪电。

即使在最黑的夜晚,河,仍然睁着明亮的眼睛,河不会迷路。没错,即使河闭着眼睛,也能到达他的目的地。

谁都陪伴过他,谁都很快离开了他。石头陪他一程,很快变成沙粒;鸟陪他一程,很快变成幻影;人陪他一程,很快变成传说;苍茫里,一条孤独的河自己走着自己。

饱受凌辱的河流,默默地转过身去,一次又一次原谅了我们,在夜色深处,他独自吞咽着那难以下咽的食物,把痛苦的泥沙埋进心底。

此时,我弯下腰,把手伸进河流,我感到了河水的寒意,我知道,这是河流在为燥热的我降温,在为因高烧而龟裂的岸降温。

我继续弯着腰,我用双手搅动河流,我想制造一点波浪和漩涡,河水随着我的手起伏了片刻,又很快恢复了平静,我由此知道:一生一世,我对河流的影响,比一条鱼对河流的影响,要小得多。

我躺下来,与河流并排躺在黑夜的床上,我好像躺在伟大祖先的身旁,与他一道流过万古千秋。一卷卷史书,被我一页页展开,一页页打湿,一页页翻过。你听啊,随便打开一本书,总是哗啦啦的声音,那正是河流的声音。

我躺下来,与河流并排躺在黑夜无边的床上。像河流那样坦荡入睡真是幸福啊,没有恶梦没有鬼怪,宽广的梦境里覆盖着全宇宙的星光。

我躺着,我想像着,河流的心里一定怀着一个简单的期待:与他相遇的人们,都是纯真的孩子,干干净净地走过或游过这一段湿润的时光,他将收藏他们干干净净的身影。

读后感:只有这样优雅的文字才能与伟大的河流相般配,因为河水也是有节奏的。

诗性,浪漫,纯粹,深邃……作家善于把日常对生活,对生命的感知与体验,巧妙地嵌入他的文字。李汉荣老师出生于1958年,是汉中人,陕西是个出大作家的地方。

“今天,我有太多的话要对那双手表达,但那双手早已回到夜的深处。”——题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家境贫寒或是身份低下的人,内心却埋藏着一份善良与真诚。

其中,《黑夜里的那双手》一文令我尤为感叹。当我第一眼看到这篇文题的标题时,就不时联想起鬼片中的刺激性的片段。正因为如此,我就带着好奇与期待读这一篇文章,最后才知道是自己错了。

文章的内容主要是:“我”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因为害怕而坐在石头旁,这时地主婆王婶拍拍“我”的肩膀,叫我不要害怕,并领“我”回家。

作者因此感触很深。虽然王婶并不是“我”的母亲,也常被他人辱骂,挨打,但在“我”的心里,王婶是一个善良的人,就如同“我”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文中花大量的笔墨对王婶的手进行了描写,以一双握满老茧的手从而来突出主题“这双手传达的是爱意和温情。”

残酷的生存给王婶的是粗暴和凌辱,但她的善良换来的是我久久的怀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像王婶一样处境的人有很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像王婶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默默奉献的人应永远怀念在我们成长中。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懂得怀念,懂得感恩的心,把他人给你留下的“记忆”好好珍藏于心中。在我们的生命中,就应该有这样的“过客”,且行且珍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

感触极深……

如果每个人都能报着“感恩的心”,即使是贫穷落魄,我们也照样能做到!

李汉荣散文小白读后感篇四

读过李汉荣的散文后,我便想着了解一下他。他生于1958年,是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颇多,散文随笔最多。

他的散文中很多是写农村生活的,于是带着一种清新、怀旧的感觉。而这之中又蕴含着天真纯朴的农人哲理,那是一代代农民自己感悟,又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为什么要去解剖一个美女呢?为什么要把天地奥秘都去洞穿呢?为什么要用冷冰冰的技术去肢解万物的大美大神秘呢?而现代科技就是要肢解和解剖万物,捣毁一切神秘,埋葬一切神圣,直到把一切都变成满足人的贪欲的消费物,变成垃圾。想起来真是可怕。”、“独轮车也叫手推车。一对车把,一个轮子,一个盛东西的车筐。它简洁地说出了父亲那辈人的生存状况,也多多少少说出了所有人的生存状况:你必须独自推着你面前的重量向前方行走。”因为大多是小时候的.故事,所以还带着一种童趣,时不时引人暗暗发笑——“我和几个小孩经常围着风车反复揣摩研究:风究竟藏在风车的哪个部位,风肯定藏在风车里面,要不,怎么一摇就摇出风来,如同我们说话。总是在心里憋了许久,才说出来,说出来才畅快。但我们的研究一直没有结果,仍然不知道风车里的风藏在哪里。”,真是久违的童趣,又形象生动。

他的散文之中,写大自然的也很多。自然之景与自然之感交融,十分和谐,之中又时不时透出一点忧伤、担心,这之后又表达自己最基本的愿望,或对大家最基本的愿望。

这也即是散文的本意。在我看来,散文记录、赞扬自己所爱后,更重要的是讲出所爱之处——自己的心声,愿望,感情。散文原是写给自己的心看的,而既然允许给他人看,那也就是与他人之心交流,而互获安慰,有一种知音相遇,有处倾诉的感觉。

正如李汉荣自己所说:“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才有的动人表情和语调,就这样,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见字如心,读这些散文,就宛如看到了他那颗热爱自然返璞归真的心。

李汉荣散文小白读后感篇五

李汉荣的世界,给我们展示最多、最充分、最令人神往的,是大自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汉荣散文集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初识此书,是素净的封面,却只见几字寥寥,如-----李汉荣散文选集。

由此可知,铅华如水淡淡成。压平了的纸张上,一行行天空样的文字横贯其上,文字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华丽而使你感动,而是文字中的一面如水明镜,文字的澄澈,使你窥见你心中感动柔软的角落,使你感动的是一颗有文字的心。

文字是真实的,它所拥有浅浅的呼吸都是它的每一个韵律, 我喜欢他文字中的每一片天空,一叶菩提,一沙一世界,读汉荣的文字有如陈时的月光的昏黄久远是一帧过去的书信。《一碗清水》中印着一位老人穷尽了一生的执着,追求着水一样的纯净的尊严。亲人给的总是最贴心的温暖,《外婆的手纹》中外婆便如一名艺术家会针织缝补,自然之景是从那双巧手中呈献而不同时代的人,自是拥有一门时代所给予的技巧,然,时代过了,人民熟悉的就变成陌生的,人民笃定的就变成怀疑的,李汉荣的文风大致便分成二类,一类抒情写亲人,二类叹息大自然,人灯对自然的糟粕迫害便从义愤填膺的语言中流露而出,相较,我似乎还是偏于喜好温暖的亲情,像冬日的太阳,明亮又不炽热,温暖而又安宁。

想起一文《顶针:一生的戒指》突然想起一名广告:女人,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操劳。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再难再 也得咬牙渡过,所以才是过日子。顶针就是这样与母亲手中力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身上的伤是以光天之伤心承后天之痛,做活时那一枚小小的铜戒指又藏了几分痛得执着,十指连心啊,顶针上一个又一个集合的密密的针眼,是母亲多少次痛了,累了,苦了,欲泪了,又罢了,反复吞咽的情啊,心上扎满了密密的针眼,却装作完好,痛对知苦对乐,顶针连着心,必其晓心之苦,天天地绕指而转,像飞旋的螺,不断奔走,奔出一个我们得以荫蔽的世界,母亲用温暖的心把我们包裹起来,用足够多的温柔包裹我们内心的反叛,黑暗,任其爆炸,飞裂,仍以笑面对,华美的钻戒戴了一生,却只有一枚铜戒指能陪了一生久远,痛却不服,像一个反反复复的梦。

其文貌不扬,意却浓,如一杯春茗,余香久久未散,却留得满唇满齿余香。、

年末前的一周,我读完了《李汉荣散文选集》。在20xx年收官的同时,我一年的阅读也圆满的划上了句号。

李汉荣,陕西勉县人。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和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还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这本散文共91篇,分为6大章节,每个章世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从文章上看,作者的写作风格侧重于语言描写,但也兼顾了内容情节,更让人感觉思想深邃。至于题材,那更是妙趣横生却又发人深省,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散文集,因此我几乎每一篇都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品读,但我依然要挑出几篇与大家分享。

让我感触最深的文章应该算是《我们为什么活着》。该文以白雪与古树等景物为切入点(似乎与主题不着边际),逐渐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为什么而活了?要知道,人之所以活着,当然靠自然与众生的护持和养育(作者的观点)。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回报自然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就已经认为向自然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了。可是,人应该明白,如果索取“透支”的话,大自然将会报复人类,到那时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我们必须对自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敬畏大自然的一切。但拥有感恩的心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自然。永远将感恩挂在嘴上的人和破坏者一样可鄙,只有付诸行动才是真正的回报自然。爱护自然吧,就像它爱护我们一样。

《为生灵哭泣》是一篇动物题材的文章,讲述了几种动物的悲惨下场(如羚羊、虎、锦鸡、狐),让人看了深受启发。自然赐予了这些动物生命与生存的领域,而人类却为了自己的贪欲不断地“向外扩张”,逐步挤占这些动物的生存空间,掠夺它们身上一切宝贵的东西。坐在金字塔顶的人类啊!殊不知自己正在将塔基的石块一条条地抽掉。动物们依旧那么慷慨,但这恰好助长了人的贪念,它们不知还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而人类的高楼却越来越多。这直冲云宵的高楼,哪里是混凝土堆成的,材料分明就是猎人的黄金,和动物的骸骨。

《生命何其不易》同样是写动物的不幸,然而与前一篇文章不同的是,这些动物不幸的命运在人眼中是十分合理的(如猪、牛、羊、狗等)。动物们身上的特点原本是它们生命的特色,然而这也成为了他们悲剧的源头——人类看上了这些特点。从后半部分内容来看,作者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这其实是在抨击人类的暴行)。我承认,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我们必须要“牺牲”部分动物,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生存手段越来越利益化,这也导致了许多不应该有的屠杀浮现在人们面前(或者不为人所知)。人类正处于盲目的利己主义深渊之中,也许难以自拔了。但是,只要我们依旧心存善念,去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死亡,我们的心灵仍可以得到“救赎”。请记住:生命何其不易,人类没有资格过度地掠夺它们。

作为人类,我们正处在这个世界的顶峰,可如果没有自然与其它生物的存在,人类也将无法立足。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永久地维系下去。

艾略特说过,诗的功能是净化部落的语言。读过李汉荣的散文,个人感觉他的散文也具备同样的功效。他的语言是那么朴素、纯净、空灵,如一道澄澈的河流静静地流淌于他的内心,如滴滴晶莹的水滴滑落翠绿的叶片,洗涤心灵的尘埃,处处洋溢、浸润着他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

在现在这个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被裹挟,身不由己浮游其间。而他似乎仍能够做到独善其身,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受丝毫污染,我想既跟他生活的环境有关,也和他更愿近贴大自然,亲近生物的世界密不可分的。

李汉荣的世界,给我们展示最多、最充分、最令人神往的,是大自然!《一株野百合开了》、《野地》、《正午,我在山顶仰卧》、《田埂上的野花芳草》、《这么好的白云》、《山中访友》、《为蚂蚁让路》……是的,描写大自然的人很多很多,可有那种天人合一的情怀的不多。他在《生命何其不易》中,分别从牛、狗、猪、兔等着手,写道了人的罪孽,写了人该好好检点与自省。并引述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创立者和实践者阿尔贝特.施韦泽的话教导我们,“如果你在任何地方减缓了人或其他生物的痛苦和恐惧,那么你做的即使较少,也是很多。”“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在李汉荣笔下,那些牲畜和虫鸟都是他亲近并珍爱的朋友。在《牛的写意》、《悼念一只鸡》、《喜鹊》、《羊的幽默》、《狗的醒悟》、《为蚂蚁让路》、《伟大的猴子》等篇章里,作者从小处着墨,细小却精微,饱满并充溢诗性,让人读后怦然动容,并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善待过自己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在这种诘问里,我们跟随着他的文字慢慢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净化心灵的氧吧。

如他在《说羊》中写道:“善和美这两个字怎么写?都有‘羊’在上,才是善的,美的。我猜想造这两个字的古人,也许放过羊,至少经常观察特别是欣赏羊。很可能他曾经抚摸过羊。……要是都羊这样本分地活着,做个素食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生物界和人类,哪会有那么多的仇恨、苦难和不幸呢?”

而在写到从古至今人们大多讨厌的、晦气的乌鸦时,李汉荣老师则用诗意的笔调刻画出另一种深刻的思考,他在《致远逝的乌鸦》结尾中写道:“失去你,夜晚变得更黑了。你这不祥的特种,你这忧郁的鸟儿,没有了你,空荡荡的天空,显出更大的不祥。”总之,对于一草一木,一鸟一物,他以一种平和的笃定之态,让我们无法漠视或伤害那些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物什,劝诱我们,对大于自然,我们还必须学会敬畏和感恩。

在《感念祖先》这个小辑里,作者更多地以自我的人生感知入手,从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重新认知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如在《土单方》中,他对农村讳莫如深的土偏方,进行了别样的解读。如写揉太阳穴,他写“用手指稍稍用力一按,那疼痛的部位就是太阳穴,那里居住着痛苦的太阳,谁知道它在我们的体内放置了多少爱、温暖和灰烬……”;在写揉虎口穴时,他这样写:“我们把手伸向万物,伸向大地和天空,伸向河流深渊,伸向矿石植物,伸向命运的海洋,伸向爱情和劳动,伸向钱……如果不是篱笆的限制,我们的手会伸向无穷……”结尾,他则经补记儿时母亲几句叮嘱的话语为结尾:“……孩子,百草都是药,人是病,人是一种病活在这个世上,人靠万物治自己的病……爱惜这个大药房吧,我们是病,我们要谦卑地服药就医,治我们的病……”

是的,我们都在日常凡俗的人际罅隙、蝇头小利中活着,难免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病。因此,我们要从中找出适合治病的方子,对症下药。从而活得更加干净、充实、踏实!

阅读李汉荣,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他的丰富幻美的意象和精纯的文字,如一滴漫过心灵的水滴,润泽了我日渐浮躁的心。

感谢李汉荣!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