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汇总8篇)

时间:2023-10-09 10:36:42 作者:FS文字使者 最新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汇总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篇一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84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

1、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2、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篇二

《作息时间表》这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与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是能说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接触时间,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却是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我先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课件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从表中看出了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看出一节课所经过的时间,以及早读课,课间操或课间休息的时间。但学生对于问题的提出不能理解,所以刚开始不知怎么回答,于是我引导学生发现从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并借助钟面模型拨一拨,数一数分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分,有的同学很快就能理解。

接着在练习巩固时,我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最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制作自己周六上午的作息时间表,比较顺利。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学生的兴趣会充分调动起来,参与意识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和建立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教育学生做一个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和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问题的提出指向不够明确,在发散学生的思维上做得还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下足功夫,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篇三

作息时间表这一课时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我在上课之前先带领学生复习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起了一个巩固的作用,也为这节课的新知识做了一个铺垫。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而我只是讲的单一的一种方法,在下一节课中还需要给予补充,在这节课中我也还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

1.在提出问题之后,要多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

2.在学生思考完后,可以给适当的时间让他们在组内交流,第一可以让能干的孩子帮助一下不会的.孩子,第二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理清自己的思路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不要一味的关注答案而应该多关注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4.对于重点问题,要多让几个孩子来回答,让孩子们加深印象。

5.多给学生表达和展示的时间,并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这样便于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篇四

一天的时间,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经历的,但偏偏教学起来特别费劲,学生特别容易出差错。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这几点进行教学:

导入直奔主题。时间,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但又是一种难说得清,说得明的东西。但一提起时间,学生肯定会感到特别得亲切,好像知道得很多,会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所以,我就说:同学们在一天又一天中渐渐长大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天的时间,从而揭题。在让学生说说关于一天,你知道什么?虽然,没有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没有奇特的画面,但学生兴趣还是被激发了,我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一天,降低认知难度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经历一天,说说对应的时刻在做哪些事情,来强化一天所有的时刻。再利用数轴板书出0——24时,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利用数轴帮助学生进行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不足之处:自己太过于重视这次上课,让自己上课时显的比较拘谨,发挥失常,对于书本上的'目标,有点照搬照抄。其实这堂课按书上的目标,对于学生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2种记时法转化上,备课不足没有清晰让学生去认识课题。太追求模式话,带着学生在我的思维中走,出现了很多状况,考虑如何上这节课太多,但是忽略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没有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这节课的开始,课程的导入考虑的太少,成为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开始就没有做到让学生对这节课程有很高的积极性,导致中途出现各种问题。

总结:这次的课程的失败,为我下次的课程总结了很多经验,相信自己一定会很大的改善。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篇五

上课时我把学校的08至的作息时间表投影在屏幕上,于是我便引入话题:我们每天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进行早读、上课、下课、做课间操以及放学。大家非常熟悉,那你知道我们早读用了多长时间吗?一节课又是多长时间?还有课间操?孩子们听完我的问话,顿时变得静悄悄地!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让老师灌输。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我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他们讨论过程中我不断的走到他们中间听他们不同的方法。等学生找到自己的答案后,我开始找学生代表发言。你是怎么算出经过时间的呢?于是我便开始引着他们与我一起学习新的时间计算方法。首先看时间从8:00到8:20的时针都是指向数字8,也就是说时不变;但是分针一直变化:从开始0分到结束20分,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也就是20-0=20,所以早读用了20分。当我说出方法后,再看学生表情发现:这种方法有些学生能接受,还有些学生一脸迷茫。方法传授完后,我让学生试着算一算预备用了多长时间。有些学生学得非常快,立马算出了结果。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算出结果!”一个学生说:“早读从8时开始,再加上20分就到了8时20分。”我一听学生想得非常正确,方法思路很清晰,立马表扬了这个孩子!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响了。虽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有的学生还没有听明白,这都是正常的。我们上课就是让学生学知识、用知识。当学生不明白、没有听懂的情况下,老师应该很灵活的进行授课,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的上课。

课堂上我还将神舟7号宇宙飞船升空的发射时间及现场画面再现给学生,目的是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相信有了第一节课的学习,在以后学习的日子里,学生会慢慢接受,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的教学任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战斗,并且会结出更美丽的果实!

我的思考:

只有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应有的魅力。如果我们的课堂仍象传统那样讲究师道尊严,而没有平等民主的氛围,不容学生异议、不注意让学生表达,孩子的自由天性将受到压抑,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中,学生就仅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试想,前面几个片断,如果没有在长期的平等宽松的课堂培育起来的心理安全状态,学生将不敢大胆的发表意见,新的教育资源就不可能生成;就做不出生动的、饱含童真的动作。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发言、敢表现。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多姿多彩。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要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数学的学习,必须顺应他们好玩的天性,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这样的学习状态才是最佳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快乐,共享阳光,其乐融融。

学生的成长是我的心愿,学生的快乐也是我的快乐,让轻松的课堂带给学生更多的阳光,让每一朵郁金香都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方法的过程,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有两个知识点,第一让学生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二根据数学信息能够求经历的时间。

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不错,我先从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全班同学都会算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二个知识点,我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小明从家7::30出发,到校时间是7:45,小明从家到校用了多长时间?有的孩子通过列算式的算法算出一共花了15分钟,有的列7:45-7:30=15、还有的同学直接列成45-30=15(分。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个孩子举手说:“老师还可以这样想,我先把7:45看成750,7:30看成730,再745-530=15”,这时我尊重学生的有个性的回答,赞成可以这样想。但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的时候问题来了,当学生完成“做一做”的时候部分学生还是按刚才的思路求经过的时间,8:40——9:00经过多长时间?孩子用同样的.方法求出60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深刻去思考各种预设,预设的不够好,那课上生成问题你处理的不太好。

在以后的备课或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预设,读懂教材,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这样我才能上好一节课。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篇七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是这样设计的。

是时间单位的换算。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秒。通过复习1时=60,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这样的算式。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

例2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和掌握例2的知识点,是这堂课的关键。我用学生自己熟悉的情境上课的时间引入,接着问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候下课呢?学生因为是熟悉很快说出来,然后给出两个时刻,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要形成了一定的格式,练习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先解决整时段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形成固定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反馈时,我没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在反馈。一般,这样的学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没有反馈出来,没有进行引导、纠正,那么对他的这堂课的学习是有阻碍的。所以,在反馈时,还要做到反馈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错例。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篇八

本节课是掌握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节课中已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归纳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用数格的方法数出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用减法求出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节课当中需要改进的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课堂中的无效对话比较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班里有几为学生课外知识很丰富,发现程安哲回答问题很有数学味,知道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回答数学问题,比如说在回答“昨天1:30--4:30这段时间你在做什么时,”有人提出疑问是下午的`吗,还是凌晨的?这问题提得很好。这时程安哲举手说“因为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只表示出12个小时,所以时针一天要走两圈,因此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下午,一种是凌晨,但我觉得下午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是凌晨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睡觉,这个问题就没什么意思的。'通过学生他提出疑问,学生自己解答,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在以后的课堂要多创造类似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作息时间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