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听课笔记(大全5篇)

时间:2023-10-04 03:59:08 作者:琉璃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听课笔记篇一

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比较小,识字量较少,而阅读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又有限,再加上在思维方式上与成人也不同,所以读题及对题意的理解就成为了部分孩子学习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孩子本身很聪明,学习也很认真,可是一独立做题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下来单独询问,其实孩子是会做的,只是在读题上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错误。这个问题看似不严重,但是,却足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通过观察,我发现低年级孩子在读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漏读。这是低年级孩子常犯的错误。有的孩子整道题都没看见,导致孩子漏题,而很多孩子自己还发现不了。这就要求孩子读题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读,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往右。另外还要让孩子看题目序号,告诉孩子,什么叫大题,什么叫小题,这样更有助于孩子检查自己是否漏读。

2.只读了题目要求的前半部分,剩下的不读了,或看到了却没在意,导致孩子在做题时只完成了题目要求的一部分。如果教师没有引起重视,及时给予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养成丢三落四的习惯。如:“计算,并验算。”有的孩子就只看到了计算两个字,却没注意到要验算,导致做题时只完成了题目要求的一半,解答不完整。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读题,让孩子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经常带着孩子这样做,孩子慢慢就会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领会题目要求的习惯了。又如:“算一算,比一比。”有的孩子只注意了算,却忽视了比。而通过计算来比较题目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发现规律才是题目最主要的目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孩子的学习就变成了机械的计算,而失去了它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应用、举一反三能力的作用。这时候教师不仅要要求孩子正确的计算,还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上,使学生发现对比题目的区别与联系,进而达到深刻挖掘教材,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作用。

3.有的孩子对题目中的字都认识,但对题目中某些字、词的意思不理解。如:(一年级下期期末总复习)

(1)比贵多少元?

(2)比便宜多少元?

由于有的孩子生活体验不够,对“贵”、“便宜”的意思不够理解,这时候老师就要向学生讲清什么叫“贵”、什么叫“便宜”。必要时要给学生举例子,如:赛车的标价是56元,手枪的标价是12元,56元比12元要多,我们就说赛车的价格比手枪要贵。反过来说,就是手枪的价格比赛车要便宜。

4.还有的题目要求是以图画或表格等形式来体现。这就要求老师要教会孩子去看懂图或表格。如:(一年级数学下册93页复习第2题:蚂蚁过河)

足球篮球排球

一年级23个17个15个

二年级25个24个14个

三年级16个20个18个

合计

表格里的“合计”就是要孩子算出三个年级合起来有多少个的意思,这一点,老师应该向孩子讲明白。有的孩子难以理解的地方,老师要举例子来帮助孩子理解。

5.有的题目需要孩子自己去发现规律以后去做的,刚开始老师要先引导孩子发现规律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做,然后逐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做。如:

6.某些题目容易让孩子产生歧义,人为地给孩子理解题意造成困难,这样的题目建议删改。如:

(小学一年级《暑假拓展》上的一题:小旗上的“8人”指的是拿小旗的人前面还有8人还是一共有8人,这个问题,大人看来都有争议(已经有很多家长把这一题放到了网上来讨论),更何况是小朋友呢!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到时候老师又该怎样来判定呢?所以,在出题的时候,不仅要照顾情境的具体、直观性,还要看图意指向是否明确,是否容易给孩子造成误解或歧义,以免给孩子理解题意增加人为的负担。

一、二年级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虽然学的知识不多、不难,但是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读题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将有益终身。

一年级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听课笔记篇二

学习

目标1、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习

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不过去之前,我们要进行一场夺星比赛,胜出的人才能参加,大家有信心胜出吗?

二、巩固练习

师:请你们翻开课本

学生活动

生:想

生:有

生:准备好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听课笔记篇三

教学设想: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口算方法,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

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挂图出示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1)列算式。

提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

师::要知道10箱够不够,就是要算出有多少瓶。

列式

(2)探讨12x10的算法。

学生自由计算

2。教学“试--试”。

出示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

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1)列式:12x30=--()

(2)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

(3)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x3=3612x30=360

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应给予鼓励,然后让他比较几种算法中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

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提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边添写1个0。)

三、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l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相互交流,改正错误。

(3)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回答。

(2)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后边添写2个0)。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一个学生拿卡片,其余学生抢答。

(2)同桌互相评价。

4.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算法和得数,并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会计算方法的需要,并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灵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导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问题也不例外。

2.创设情境:电脑播放豆豆去订牛奶的片断,然后定格在“一牛奶(每天一瓶)全月28元”的画面上。

3.提出问题:从刚才录像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提问,要求口头列式。

对于“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板书问题及算式。

4.估算。

(1)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元钱?(300元)

(2)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来说明白己估测的是否接近正确答案,或者与正确答案相差很远?(算一算)。

怎样算呢?你们能自己动动脑解决这个问题吗?

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样,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算法。交流之前可以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你准备讲哪几点,说哪几句话。

4.整理汇报:小组长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其他小组作补充。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有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的,也应板书出来)。

(4)用竖式计算。

请学生说说用前三种方法算的道理。

5.比较方法:这个竖式同方法(3)比较有无联系?(实际上都是分三步计算的,竖式是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式子里。)

6.选择方法: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算一算。

7.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1)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3)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4)这一结果和我们开始的估测差不多吗?

8.归纳提炼。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指出: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其实是把它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9.完成“试一试”。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班内交流。

(2)各自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4、5题。

(1)观察题目提供的场景。提问: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朋友应付多少元?)

(2)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l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练习课书第32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巩固前面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1014×2040×6010×94

30×233×9030×2030×12

40×1112+2040×5080×50

二复习笔算

1判断下面各题并改正。

243259

×25×56×14

120162236

4815059

1681662726

要求学生说出错在什么地方?在改正。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8×5673×2739×16

43×2815×6435×62

3填表。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2)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出“一共的支数”的,可以用每个的支数乘盒数得出,也可以看后面的盒数是5盒的几倍,后面相应的支数也应是60的几倍。从而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三练习应用题

1讨论第4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知道了那些信息?

(2)一共有多少千克?怎样求?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讨论第5题

(1)让学生观察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一共住多少户?怎样求?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说出每步的意思?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并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估算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方法

1、谈话:估算以下明明一家一天可以挤奶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2、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评析:你觉得他的方法合理吗?

教师提问:29×42比800大,你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用这个“多”字。

29×42比1500大,你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用这个“少”字。

3、计算验证:我们估算的对不对呢,请你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验证。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看书交流

5、讲述:只要方法合理,都是可以的。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的t2、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的t5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想想做做的t4、5

教学内容: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科书35页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并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估算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1014×204×6030×233×9010×94

30×2040×1112+20

40×5080×50

二、完成练习四第一题。

1、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指名上台板演。

2、全班交流

三、练习四第二题。

1、先指名想想,比600多,又接近800这样的算式的特点。

2、将书中的算式同位置的学生一一说一说你的思考结果。

3、全班交流。

四、完成练习四的第四题。

先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同位置的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再填出括号里的数。

五、全课总结

六、课堂作业:练习四t3、5题。

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科书36--37页

教学设想: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从而学会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的计算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会正确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厂去参观,看看一天能产多少牛奶。出示例题教学挂图。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出算式吗?

让学生列出算式后板书:25×30=

二、主动探索

1、探讨算法。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25×30=的积呢?(口算或者笔算)

谈话: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解体过程,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谈话:谁能将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肯能够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25×3=7525×30=750

25×3=7575×10=750

2、掌握方法

介绍简便的解题方法。

25

×30

第一步列式,因为0乘25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先算出25×3=75,将算式中的3与25的5对齐,把30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出25×3=75,再在后面添上一个0。

3、试一试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四、作业

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科书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的计算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会正确计算。

2、在与他人的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10×3740×5075×1048÷248÷348÷4

21×321×421×586+2886-2886-48

二、完成练习五第二题。

全班同学在书上完成,然后同位置的学生交流,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完成练习五第三题。

1、用竖式计算,并且验算,指名上台板演。

2、全班交流

四、练习五第四题。

1、先指名想想,你能估计出积大约是多少吗?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

2、全班交流。

五、完成练习五的第五题。

先观察题目的特点,同位置的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再填出方框里的数。

六、全课总结

七、作业。

教学内容:复习(1)教科书p39t1-5

教学目标:

1.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68÷830×2065×1050×80

学生口算。

2.完成复习的t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时,

提问: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写上算式。

23×58

师:如果要估算这个算式,你可以怎么进行口算?

然后让学生试说:

23×58的比20×50=1000大,比30×60=1800小,大约在20×60=1200左右。

然后让学生完成t3的估算。

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几十,然后口算出积即可。

三、笔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40×56

指名板演,其它同学独立完成。并要求第一二小题进行验算。

集体反馈时,要注意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书写格式,要注意强调。

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不太清楚简单的计算格式。

同时要注意强调,乘法的验算方法,可以调换两个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规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t5的填表。

然后集体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引导与板书,让学生初步发展,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跟着扩大几倍。

五、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t4,思考你可以从图中得到那些信息?

通过条件与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觉到图中的3个书架是个多余的条件,并没有用的。

六、课堂作业。

p39t2t4

教学内容:复习(2)教科书p40t6-8,加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算。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指名板演,其它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三、完成p40t6题

学生先独立看表格,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然后独立填表。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引导学生得出:每筐的千克数×筐数=总千克数。

四、完成p40t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不同的提问,可以让其它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出结果。

五、完成p40t7题8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提出不同的问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让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完成。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独立思考后,可以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建议。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一年级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听课笔记篇四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元、角、分计算。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关键: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1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目的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教学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

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二、新授。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c.30元、1元、6角5分、8角等又是什么?

老师小结: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饿人民币吗?

(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在指名回答。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

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c.完成书第60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1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1.教学试一试。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成1张1元吗?同桌两人换一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三.算一算:

1.1枝铅笔5角钱,1元钱可以买()枝铅笔。

2.一块橡皮2角钱,一把尺子3块钱,一共()角钱。

3.用1元钱买一枝7角钱的练习本,应找回()角钱。

4.用1元钱买2块3角钱的橡皮,应找回()角钱。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二课时: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2.完成“想想做做”。

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5.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6.完成“想想做做”4。

1)先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买一盏台灯可以臬付钱?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来会一会。先要求会出的钱和所买物品的价钱相同。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再要求会的钱多于的买物品的价钱,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2)出示第4题第二幅图,让学生像第1题那样动手付一付。习两样东西可以怎样付钱?

7.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2)如果只买2样,可以买哪些东西?

如果买3样呢?够买4样吗?

8.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最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学生讨论20元钱,买两种不同的物品,你知道可能买了什么?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9.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小女孩付出多少元?她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10.完成“想想估做”8。

(1)出示第8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

小男孩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他最多有几张10元?你是怎么想的?(最多4张10元币)

小女孩买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你猜猜她付了多少张?你是怎么想的?(应付了5张)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际活动课-小小商店

板书课题:小小商店

二.实践活动。

1.选选算算:

(1)出示教材第66页图,图上的货架上有哪些物品?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买一本字典和买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一个熊猫20元,一个布娃娃11元,比30大,不够买。)

(4)给你50元买上面货架上的物品,最少能买几件,最多能买几件?

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汇报结果。

2、做做玩玩。

1)我们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可以吗?

(在同学们所带物品上标售价)

2)每一组同学分组活动,轮流做售货员,其他同学都去买东西。

2.提问:“我有10元,买一辆汽车够不够?”

买铅笔,钱不够怎么办呢?

1)集体交流。

你想买哪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和同伴说说买东西的经过?

小结。

今天我们用学的知识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买东西时,要看清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购买;付钱时,看需不需要找零,并计算一下找得对不对。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一年级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听课笔记篇五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405

10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2.口算:

39-8=67-6=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

四.教学后记:能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第七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3=76-5=65-3=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2.练习三3。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三4。

(3)集体回答.

4.练习三5.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4

四.全课小结.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第九课时: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第十课时: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5。

1)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练习四4。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一课时:复习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报结果。

2.复习题1。

1)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比-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3.复习题2。

1)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叶片上的数相加说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2)同桌同学相互练习,集体交流。

4.复习题3。

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做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应用题练习。

1.复习题4。

1)出示第4题,说说题意。(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另一班有学生40人,有80个桔子,分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够不够?)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先口算出一共有85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集体口答。(不够)

2.复习题5。

1)出示第5题,说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要浇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3)集体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复习(1)。

四.教学后记: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习氛围不好.

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