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练习教案(汇总18篇)

时间:2023-11-29 07:51:28 作者:笔砚

教学工作计划是一种对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和规划的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日常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整理与练习》教案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

(4)交流总结

3、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

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二、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

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

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四、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五、课堂总结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整理与练习》教案

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同学们已经了解得很多了,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

1、完成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好,然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5题。

这题要求需要铝合金条多少分米,可先让学生看一下示意图,每根铝合金条就是长方体相应的棱,要求至少需要分米的铝合金条,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完成第7题。

第(1)题求的是所有立柱的底面积之和,可以先求出一个立柱的底面积,然后再求出12根立柱的`底面积。

第(2)题是求这些立柱的体积之和,方法可以采用第一个。

第(3)题求的是一根立柱除了底面积以外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4、思考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这个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有12×2=24;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工有24个。

2、把一个棱长0。8米的正方体钢呸,锻成一个横截面是0。16平方米的长方体方钢,锻成的这块方钢长多少米?(用方程解答)。

《整理与练习》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1~6题。

1.通过整理与练习,更好的掌握数位顺序表,正确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大数改写、大小比较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多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法,省略亿位、万位后面的数。

能灵活运用多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多位数的相关知识,今天这节课,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训练。(板书课题)

2、回忆梳理

1.小组合作,复习整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

2.组织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1)数位顺序表。

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从右边起按顺序说出数位顺序?

学生集体说

照我国的计数习惯,这些数位是怎样分级的?个级、万级、亿级上的数分别是哪些数位?

说明: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依次是个级、万级、亿级,分别表示多少个亿、多少个万、多少个一。

你们能依次说出计数单位?出示数位顺序表中计数单位。

同桌互说 再集体说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集体朗读)

p25第2题

独立填写 集体讲评

(2)多位数的读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多位数的读法,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同桌讨论

明确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其他数位上不管是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出示:7240981 7000000007 5050000

学生口答

p25第3题

同桌互相读数 集体讲评

师:这组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的国力增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3)多位数的写法

完成书上p25 第4题 学生上黑板板演

学生独立填写 集体讲评

我们刚才写了这些数,请问在写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

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写,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4)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下面的数你会比较大小吗?

比较下面各数:

98965( )100000

410200( )409300

52605( ) 68800

38546( )38456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同桌互说,集体讲评)

(5)数的改写

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

学生回答

明确:为了读写方便,我们经常把整万或者整亿的数改写成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八个零,后面加一个“亿”字。

改写前的数和改写后的数大小有变化吗?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知道准确数,只要知道近 似数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呢?

明确: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看保留到某一位后面一位。

(1)四舍:如果是4、3、2、1,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2)五入:如果是5、6、7、8、9,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三、综合运用提升

1、练一练

出示:56940≈57万, 中可以填( ),

56940≈56万, 中最大填( )。

2、完成教材p26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

集体讲评,组织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附板书设计:

认识多位数整理与训练

数位顺序表

多位数的读数和写数

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近似数

《整理与练习》教案

1、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

2、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策: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1、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那谁来说一下什么是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呢?

交流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1)鸡蛋中蛋白质的含量是13/100,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

(2)鸡蛋的重量约13/100千克,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

总结得出: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而不用来表示具体数量;而分数不但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还能表示具体数量。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先让学生讨论性别栏目中数据有关的问题,再让学生围绕年龄和民族这两个栏目中的数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药品抽检的合格率是指什么?(合格产品的批次数占被抽检药品总批次数的百分比。)。

再根据问题回答。

3、练习与应用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种颜色面积各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提示学生把得到的分数改写为百分数。然后分别回答问题,理解问题意思。

4、练习与应用第4题:

先根据图判断:在哪个袋里摸到的红球的可能性是100%?为什么?再让学生在图下各写出一个百分数,用来表示从该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让学生解释你是怎么想的。

5、练习与应用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再说说怎样把分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分数;把小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小数。

6、练习与应用第6题:

先理解什么是合格率,再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校对。

7、练习与应用第7题:

学生先回答第1个问题,再通过估计回答第2个问题,最后通过检验估计得是否正确。

8、练习与应用第8题:

含糖率是指什么?(含糖率是指杯中糖的克数占糖和水总克数的百分之几。)。

体会含糖率高的糖水自然会甜一些。

再计算第2题中两个杯子中的含糖率,进行比较。

1、一个田径队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今天六2班到校48人,缺席2人,六2班的出勤率是多少?

本课时将对第九单元内容在知识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与复习,高教导设计的教案中体现了对这一单元内容的梳理,而且能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复习题。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重、难点,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还需通过第5题的填表进行方法的总结;第3题和第4题则是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第1、2、6、7、8题都是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要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百分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百分率的大小比较来解决相关问题。

本课时习题难度不大,课中,我们要多给学习困难生发言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一点学习的自信心。

回顾与整理涉及到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讨论,有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学习内容。

练习与应用第1题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百分数的含义,知道表示的哪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并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第2题用统计图呈现了我国药品市场98~03年每年的抽检合格率,让学生在解释百分率含义的同时感受到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第3题通过对百分数的比较,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相关数量比较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第48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含义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我再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练习题的`练习顺序,教学效果较好。

受教材练习题的启示,我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因此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信息来编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注意问题的设计,对于即将到来的总复习来说,更需要教师将本学期所学知识适当重组,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习效果较好。练习安排也注意了基础题与发展题、对比题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时思路比较清晰,但分析问题的方法单一,少听学生的分析过程。

课后有两点值得自己反思。

第一是:我自认为简单明了的方法,在学生眼中不一定是好方法。

第二是:练习课上怎样呈现题目效果最好?

练习课的题目呈现,通常都是老师一题一题出,学生一题一题答,学生的练习本上只有答案。那也就是说,题目与答案是分离的。这给学生课后复习带来一定的不便,觉得可把要做的练习印成一张纸发给学生,课后收回,能容易检测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及时找出学生错误的成因,利于教学效果及时反馈。

与其他两位老师有同样的感觉,这个单元的知识相对于前面其他内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如果学生那个单元学得扎实的话,只要将百分数看成是特殊的分数,那么一切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分数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教案

1、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体或圆锥。

2、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互转化的能力。

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一、回顾与

1、提问: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组织交流。如学生有不完整的,请其他同学补充。学生说到的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重点以下方面内容:1、特征;2、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3、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4、圆锥体积计算方法)

二、练习与运用

1、第33页填表

先让学生看表,理解要求,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交流,交流时要说出每题几个问题计算的先后顺序,以及每题的计算方法。

2、补充:判断

(1) 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1/3。

(2) 一个圆柱体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8立方厘米。

(3) 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那么圆柱体积一定是圆锥体积的3倍,反之,如果一个圆柱体积是一个圆锥的3倍,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3、补充:填空

(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如果圆柱高是1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如果圆锥的高是18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 )厘米。

(2)把一个圆柱形的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已削去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则圆柱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部分是剩下部分的()。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的比是( )。

4、指导理解第34页上第3题。

(1) 分析条件是什么?

(2) 第一个问题实质是求什么?怎样求?

(3) 将包装带所包装的线路与同桌比划一下,理解怎样求彩带的长?

5、指导理解第34页上第5题。

(1) 理解条件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2) 要求的问题实质是求什么?怎样求?

每次遇到上单元复习课,我总感觉如何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重要。学习了高教导设计的这一课教案后,我想基本的教学过程也是这样进行。

在“回顾与”这一部分,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这一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还可以让学生互评交流情况,这时教师及时本单元的知识点并进行相应的板书。

在“练习与应用”这一环节中,教材安排的第1题是基本题,可以要求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在交流时也可以重点交流一些巧妙的计算方法。第3题中的第2小问求彩带多长,估计很多学生想象不出是求什么,我想课上可以要包装带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后来理解。

高教导补充的一些题目如果课上来不及要另外安排学生进行练习。

每次练习课或是讲评课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而言是很低,自己感觉上得也不是很轻松,更是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这节课我打算先组织学生交流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尽可能的让学生说。然后组织学生完成书上的第一题和高教导补充的练习,第3题让学生讨论彩带的长如何求,其它练习让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有时间的话在课上评讲,时间不充裕的话看学生的作业情况再找时间讲评。

这节课帮助学生知识、查漏补缺的重要课时。如何在复习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因为如果把它仅仅看作是对知识的再现与补缺,简单地将各知识点罗列出来,这样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记忆、套用知识,而无法使学生系统理解知识,弄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还会使学生觉得是"炒冷饭"而产生厌恶感。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这样效果明显要好一些。

这节课还是没来得及处理课堂作业,但很多学生的作业还是在课堂上完成了。练习第3题尽管在课堂上分析过,可学生还是有不少错误,最多的是计算表面积的错误。有个别学生在求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的时候会算成底面积×高。第四题并没有和学生分析但很多学生还是知道15.7分米就是水桶的底面周长。

对于高教导补充的最后一题,和上学期的长方体是同一个类型,只要让学生知道表面积增加的12.56平方厘米,实际上就是圆柱的侧面积。通过画图演示,很多学生都知道这一点,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课后也翻阅了一些其他的练习册,感觉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有很多类型。作为教师,我想应该有选择性的让学生练习,其实一些基础题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可以适当的做些提高题。所以有时候布置作业也有点头疼,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经常做一些基础练习,其实也是一种重复的机械活动,对学生还是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

批了一些学生的补充习题,发现很多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对烟囱还是不够了解。实际上只要求一个侧面即可,上下两个底面是通的,有点疑惑的是我原本以为学生都应该知道的。

这节课一开始先让孩子们复习学过的概念与公式,使已有的知识再现在巩固知识基础上,达到了温固引新的目的。接着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抢答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检查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情况。通过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圆柱体,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柱、圆锥的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不同的学生在此题中有不同的收获。

不足之处是我感觉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形成知识体系这一环节,还是没能完全放开。

尽管这节课我补充了一些相关的习题,但这些习题大部分是在自习课完成的.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一、回顾,并通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所学内容,板书如下: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乘高

底面积=半径平方乘圆周率

圆柱体积= 底面积乘高

圆锥体积= 底面积乘高乘1/3

在时,结合表面积计算,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是需要计算2个底面积的,哪些是需要计算1个底面积的,哪些是只要侧面积,不要底面积的。对圆柱侧面积与体积计算进行了对比,并从计算单位与计算原理上提醒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不同的原因。

四、指导学生理解教材上的习题的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每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实质是什么,怎样求?在这样的引导下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从作业上看,部分学生有误也是因计算问题,解题思路基本上都正确。

《整理与练习》教案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加法、乘法运算律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整理知识,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树立简便计算的意识。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梳理知识。

(1)提问: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

(2)以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学习的运算律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追问:运算律有什么价值?

归纳: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可以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运用”第2题。

出示题目后,可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运用”第3题。

出示题目后,先组织学生观察各个算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简便计算。

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73~74页“练习与运用”第5、9、11题。

这四道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5题,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54+46”的和。

第9题,是“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两种解题方法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第11题,五年级和六年级“每班人数”相同,因此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计算时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4.完成教材第72~73页“练习与运用”的其他习题。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74页“探索与实践”第12题。

这道题要求“一共可以收大白菜多少千克”,是一道连加的数学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说说哪些地方运用了简便运算。

2.完成教材第74页“探索与实践”第13题。

这是一道探索规律的练习,让学生先计算填出前三小题中间的符号,然后再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整理与练习》教案

教科书第7-8页第1-5题。

1、进一步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2、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3、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1、小组讨论: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解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2、小组讨论: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会了用方程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具体说说解决每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并要求举例说明。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2)学生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3)教师提问: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1)帮助学生弄清解决每个问题各需要用到题目中的`哪些条件。

(2)学生列方程解答。两名学生扮演。

注意:提醒学生用不同的字母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量。

(3)全班交流,说说每题的数量关系。

(1)提问:这棵树苗从80厘米长到104厘米,经过了几个月?

(2)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小树原来的高度加上这6个月长的高度,等于现在的高度。

(3)列方程解答。

(4)全班交流。

(1)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本印刷费”的含义。

(2)帮助学生理解:印刷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制版费,第二部分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从而启发学生找到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1)让学生列出每一小题的方程。

(2)说说自己列方程的思考过程。

第(2)小题重点讲解,可以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列出“2x+1.5×2=9”这样的方程,也可以列出“x+1.5=9÷2”这样的方程。

1、甲数是20,甲数的6倍比乙数的5倍少5,乙数是多少?

《整理与练习》教案

1、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

2、 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对策: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1、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那谁来说一下什么是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呢?

交流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1) 鸡蛋中蛋白质的含量是13/100,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

(2) 鸡蛋的重量约13/100千克,这里的13/100能用分数表示吗?

总结得出: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而不用来表示具体数量;而分数不但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还能表示具体数量。

1、 练习与应用第1题:

先让学生讨论性别栏目中数据有关的问题,再让学生围绕年龄和民族这两个栏目中的数据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并解决一些问题。

2、 练习与应用第2题:

药品抽检的合格率是指什么?(合格产品的批次数占被抽检药品总批次数的百分比。)

再根据问题回答。

3、 练习与应用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种颜色面积各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提示学生把得到的分数改写为百分数。然后分别回答问题,理解问题意思。

4、 练习与应用第4题:

先根据图判断:在哪个袋里摸到的红球的可能性是100%?为什么?再让学生在图下各写出一个百分数,用来表示从该口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让学生解释你是怎么想的。

5、 练习与应用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再说说怎样把分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分数;把小数改写为百分数,把百分数改写为小数。

6、 练习与应用第6题:

先理解什么是合格率,再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校对。

7、 练习与应用第7题:

学生先回答第1个问题,再通过估计回答第2个问题,最后通过检验估计得是否正确。

8、 练习与应用第8题:

含糖率是指什么?(含糖率是指杯中糖的克数占糖和水总克数的百分之几。)

体会含糖率高的糖水自然会甜一些。

再计算第2题中两个杯子中的含糖率,进行比较。

1、 一个田径队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 今天六2班到校48人,缺席2人,六2班的出勤率是多少?

本课时将对第九单元内容在知识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与复习,高教导设计的教案中体现了对这一单元内容的梳理,而且能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复习题。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重、难点,如: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还需通过第5题的填表进行方法的总结;第3题和第4题则是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第1、2、6、7、8题都是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要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百分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百分率的大小比较来解决相关问题。

本课时习题难度不大,课中,我们要多给学习困难生发言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一点学习的自信心。

回顾与整理涉及到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讨论,有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的学习内容。

练习与应用第1题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百分数的含义,知道表示的哪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并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第2题用统计图呈现了我国药品市场98~03年每年的抽检合格率,让学生在解释百分率含义的同时感受到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第3题通过对百分数的比较,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相关数量比较过程中的特点和作用。第48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加深对百分率含义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我再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练习题的练习顺序,教学效果较好。

受教材练习题的启示,我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因此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信息来编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注意问题的设计,对于即将到来的总复习来说,更需要教师将本学期所学知识适当重组,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习效果较好。练习安排也注意了基础题与发展题、对比题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时思路比较清晰,但分析问题的方法单一,少听学生的分析过程。

课后有两点值得自己反思。

第一是:我自认为简单明了的方法,在学生眼中不一定是好方法。

第二是:练习课上怎样呈现题目效果最好?

练习课的题目呈现,通常都是老师一题一题出,学生一题一题答,学生的练习本上只有答案。那也就是说,题目与答案是分离的。这给学生课后复习带来一定的不便,觉得可把要做的练习印成一张纸发给学生,课后收回,能容易检测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及时找出学生错误的成因,利于教学效果及时反馈。

与其他两位老师有同样的感觉,这个单元的知识相对于前面其他内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如果学生那个单元学得扎实的话,只要将百分数看成是特殊的分数,那么一切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分数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整理与练习教案

1、通过回顾与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的方法,以及进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回顾,复习引入。

师: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比较分数的大小;

生2:我学会了约分;

生3:我学会了通分;

生4:我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揭题--今天,我们将把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与练习“。(板书课题:与练习)。

二、自主探究,巩固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2)约分和通分有什么区别?约分和通分的一般方法各是什么?

(3)你会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汇报交流,师生协作,将相关知识点作好。

3、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进行思考,也可以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思考,然后交流补充: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2/3、4/6、6/9、8/12等分数表示。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填写下面一行的两道题目时,可以把除法算式改写成相应的分数形式,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括号中要填几。最后在班中交流,说明思考过程。

(3)完成第3题。

理解题目意思,先圈出最简分数,再把其余的数约分,完成和集体核对。

(4)完成第4题。

可以引导学生先把题目中的分数都约成最简分数,再进行比较,其中15/10、3/2和18/12是相等的,可以用直线上的同一个点来表示。

(5)完成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三、质疑,布置作业。

师:通过这节练习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哪个知识点上的理解掌握有所进步?有什么经验跟吗?(生自由发言)。

作业:课后将这些知识点作。

教学后记。

教案:

6、读背古诗《望岳》。

7、说话:漫话奇思妙想。

8、学写毛笔字。

目标中的3、4、5(重点)。

目标中的7(难点)。

奇思妙想。

发现的源泉。

口语交际:说说奇思妙想。

课外:收奇思妙想写在日记里。

用钢笔描红;

认识繁体字;

选词填空;

照样子写句;

熟记成语;: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复习描红要求。

2、指导描红。

3、描红。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读对照,认识繁体字。

3、同桌互读。

4、指名朗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明确要求(选词填空)。

2、学生自读。

3、交流反馈。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明确要求(照样子写句)。

2、例句指导,例句:”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写清了说时的神情。

3、学生照例写句子。

4、反馈交流。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明确要求(熟记成语)。

2、让学生反复读。

3、熟读记忆并说说成语大体意思。

六、作业:

练习3、4做在2号本上。

说话:漫话奇思妙想。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学第六题。

1、审题明确要求(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

2、说说”奇思妙想”有什么意义;

3、在小组里全合作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在班上交流奇思妙想;

5、鼓励收奇思妙想写在日记里。

二、学写毛笔字(略)。

7整理与练习

3、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相互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设:

一、回顾与整理。

1、 提问: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a.什么是圆柱的高?有几条?

什么是圆锥的高?有几条?

b.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二、练习与运用。

1、 第33页填表。

2、 补充:判断。

(1)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1/3。

3、 补充:填空。

4、 指导理解第34页上第3题。

(1)分析条件是什么?

(2)第一个问题实质是求什么?怎样求?

(3)将包装带所包装的线路与同桌比划一下,理解怎样求彩带的长?

5、 指导理解第34页上第5题。

(1)理解条件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2)要求的问题实质是求什么?怎样求?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乘高。

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圆柱体积= 底面积乘高。

圆锥体积= 底面积乘高乘1/3。

补充:

教案:

(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揩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朗读对比,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语音变化.

(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

(5)熟记12条成语.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

(6)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7)学写毛笔字。

一、明确任务:

二、学生自练。

1、审题。指名读,明确各题训练要求。

2、学生自练,第三、四两题可在书上作尝试性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检查。

1、第一题。

(1)齐读这段文字。

(2)观察整幅字的行款与布局。

(3)练习描红,提出要求。

(4)反馈交流。

2、第二题。

(1)投影出示四句话,教师范读,圈点“啊”

(2)逐句指名读,教师评议、纠正。

(3)小结:

(4)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3、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对子。

(3)出示同学的练习,师生评议。

4、第四题。

(1)指名读文中7句话。

(3)师生评议,充分说明排序理由。

(4)师小结:

(5)学生练读。

一、明确任务。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本学期学过的成语。

2、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读,及时正音。

(3)教师范读正音,集体读。

3、了解词义。

(1)自由读,边读边想。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教师相机点拨下列成语的意思。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伟洒脱,气运生动。

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

4、熟读成语。

(1)自由诵读、记忆,想想运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方便。

(2)同桌交流记忆方法。

(3)检查背诵方法。

(4)寻找成语的共同点和相互的联系,总结,协助记忆。这里的成语大意都是讲人的才能、本领非常突出。一二两组都是说一个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三、四、五、六行分别说了琴、棋、书、画。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导入。

(2)读准字音。

(1)让学生自渎两句名言。

(2)指名试读正音。

(3)读懂句意。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

(2)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3)指名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4)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5)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课外搜集培根和卢梭的名言。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2)组织讨论:四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1)清晨的马路上车辆不多,叫宁静。

(2)一位中学生闯红灯,横穿马路。

(3)一辆小汽车把中学生撞倒。

(4)赵玲向交警讲述交通事故的经过。

(3)继续讨论:赵玲目击了这一起交通事故,她是怎样向交警陈述的?

(1)自由练说]。

(2)指名练说。

(3)同桌互相练说。

(4)每组推代表当众讲述。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要求真实、具体,不能展开想象。

(2)扩展到最近看到的事情,把自己目击到的一件事讲给同学听。

7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与实践中进一步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回顾。

1、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怎样求它们的表面积?怎样求它们的体积?

学生回忆,交流,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整理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主要是:长正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及体积计算方法)。

2、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有何相同之处?

1、 选择题。

(1)当一个圆柱的底面(    )和高相等时,展开这个圆柱的侧面,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a、直径b、半径c、周长。

(2)一个圆柱体有(   )个面。

a、2b、3c、4。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1:1圆柱与圆锥的高的比是(   )。

a、1:1b、3:1c、1:3。

(4)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h。

2、指导理解第34页上第6题。

(1)看图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3)怎样求第3个问题?

3、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7题。

(1)先引导学生分析条件。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有余力的学生用两种方法完成。

(3)组织交流校对。理解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三、探索与实践。

1、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8题。

学生按要求操作,再比较,找发现的规律:容量比体积小。

2、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9题。

理解不同的卷法,教师提供数据(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学生分别计算这两种卷法得到的体积。

3、补充:

课前思考:

本课时教材安排了有关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这样的练习对于班中一部分学生来说肯定在思考上存在一些困难。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学生感到思考困难处究竟在哪里,课上的讲评如果多从学生角度来设计,那么一定能有效提高讲评的质量。

第6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思考时可能感到困难的地方是不知道纸箱的长、宽各是多少,即如何将圆柱形饮料罐的直径与长方体纸箱的长、宽联系起来。对于理解实在有困难的学生,看来还真要拿一些饮料罐放入纸箱,让他们实际测量一下。

第7题的解答要鼓励学生根据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探究与实践”部分的第1题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标有容积的饮料罐进行测量与比较。第2题,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已经研究过,本课中可以简单回顾,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结论。

课前思考: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以及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此,我补充了一些练习题:

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直径是6米,高1.8米,把这些沙子铺在长100米、宽6米的跑道上,大约可以铺多厚?(得数保留整厘米数)。

教学设计修改:

将教材上的第9题与补充的最后一题设计为对比题进行教学,教学思路如下:

1、出示第9题要求,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2、猜测两种卷法哪种体积比较大?

3、提供数据:长12.56厘米,6.28厘米。男女生分工计算验证。

5、学生猜测,分工计算验证。

6、在体积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7、追问: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操作,哪种得到的表面积大一些呢?

8、指导学生解决表面积的大小问题:在卷的问题中,两种卷法的侧面积相同,只需比较两个底面积即可比出大小。在旋转的问题中,需要计算出表面积后再比较。

9、在表面积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课前思考:

本课通过回忆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等几个部分的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中有了不同的收获。先复习学过的概念与公式,使已有的知识再现在巩固知识基础上,达到了温固引新的目的。高教导对第9题的补充设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数学课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后反思:

看了高教导的课前思考,很受启发,补充的设计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是练习课,但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练习中的第6题和第7题学生发言很积极,基本上都能解决。尤其是第7题关于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都能说出来。

第9题我先让学生比较两种卷法什么变了?(体积、底面积、高)什么是不变的?(侧面积)接下来让学生先猜哪种卷法体积大,再提供给学生数据让学生分小组计算,通过计算学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一活动如果按照高教导设计的思路进行的话,我想效果会更好。

补充的练习第四题学生完成的不是很好,这也使我很好的进行了反思,同样的练习星期五才刚做过,评讲过,为什么把“增加”换成“减少”学生就不会了呢?很多的练习都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评讲学生才能较好的掌握。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课后反思:

有了同年级组几位老师的积极探讨使得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有一定的思考难度。比如,高教导将教材的第九题进行了拓展,提升了本题的练习价值。课上,我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研究不同的卷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估计有不少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不同的卷法会出现侧面积相同而表面积和体积不同。看来,还是要抽时间给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来思考、探究其中的规律。

课上,我及时组织学生就自己学习本单元知识时的表现进行了自评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看来,在国标教材和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生的评价能力有了提高。接下来,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行为,出现的不足之处是什么,怎样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

课后反思:

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但遇到的具体问题又各不相同。所以,仅仅记住计算公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能够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才能合理、正确地解决问题。本节课对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整理和复习,突出了对图形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对于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除了结合具体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外,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整理与练习

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一、整理回顾。

2、 它们的体积计算公式有何相同之处?

1、 选择题。

a、直径       b、半径       c、周长。

(2)一个圆柱体有(   )个面。

a、2       b、3       c、4。

a、1:1      b、3:1       c、1:3。

2、指导理解第34页上第6题。

(1)看图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3)怎样求第3个问题?

3、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7题。

(1)先引导学生分析条件。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有余力的学生用两种方法完成。

(3)组织交流校对。理解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三、探索与实践。

1、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8题。

学生按要求操作,再比较,找发现的规律:容量比体积小。

2、指导理解第35页上第9题。

四、阅读你知道吗?

四、阅读你知道吗?

补充:

2.将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应削去多少木料?

练习四教案

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挂图、ppt、口算卡片。

二次设计

道具。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玩中学

1、生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4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5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9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0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反馈。

9、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反馈。

《练习8》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读音。

2、上下结构的字书写均匀。

3、能发现abb型词语的组词规律,用其中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读词语,比一比注拼音的字读音有什么不同。

2、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

3、再读一读词语,体会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据词定音。

1、认识上下结构的字的3种不同类型。

2、说说这些字中各属于哪一种类型。

3、按结构特点,认真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1、读一读,看看这些词语的形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理解一下每个词语的意思,把这些词语和有关词语搭配起来。如:静悄悄的黎明、暖烘烘的阳光。

3、自选两个各说一句话。

教学目标:

1、能看图用近义词造句。

2、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分类。

3、能看懂图意,根据图意排列顺序。

教学过程:

1、读一读4个意思相近的词。

2、看图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3、写下来,注意把句子写完整。

1、先给事物归类。

2、看图照样子写句子。

3、反馈、评议。

1、看懂几幅图的意思。

2、根据图的意思重新排列图的顺序。先独立排,再校对。

3、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目标:

能检查自己的行为,保持优点,克服缺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查,哪几项做得好,哪几项做得不够好或没有做到。

二、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讲一讲谁做得最好。

三、师总结,对于学生做的好的方面给予表扬、鼓励,对于做得不太好的地方予以指出,并提出希望。

《练习6》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点:处处留心。

教学难点:学习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

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

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轻、祖“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轻、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3)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

1、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学习反文旁、折文的写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训练内容:口语交际(推荐和自我推荐)。

一、引入课题。

1、讨论交流:我们班需要哪些班委?(强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提议:班长(两名) 语文科代表数学科代表英语科代表。

科学科代表社会科代表文娱委员劳动委员。

体育委员每组两名组长(语文、数学) 宣传委员。

二、学生交流讨论:谁适合担任什么班委?为什么?

自己适合担任什么班委?担任了自己准备怎么做?

三、学生推荐及自我推荐。

在发言过程中需注意:

1、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

2、要有礼貌,学会倾听。

3、要心态平稳,能主动祝愿别人心想事成。

4、推荐别人要说明理由,自我推荐要说清自己准备怎么做。

四、根据推荐及自我推荐定出班委候选人的名单。

五、民主评议,最后确定班委人选。

学写毛笔字。

一、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交流感想。

二、出示反文旁、折文的字样,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读贴,小结写好反文旁、折文旁的要点。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反馈,教师再指导。

1、学生再次练习,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引导学生注意撇和捺的位置。

板书设计:

练习1。

口语交际   推荐和自我推荐。

学写毛笔字 反文旁、折文旁。

《练习5》教案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比较指定的形近字。

2、 会给指定的词语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能划初步同类的词。

3、 能看图回答问题,并按要求写几句话:进一步懂得邻居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2课时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 能比较指定的形近字。

3、 会给指定的词语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一、 第1题。

1、 比较上半部分的3组形近字,想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指名说。

2、 比较下半部分的3组形近字,同桌互相说说。

3、 独立完成组词。

4、 反馈、校对。

二、 第2题。

1、 复习音序查字法。

2、 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并填空。

3、 校对。

三、 第3题。

1、 读题,明确题意。

2、 独立完成练习。

3、 读句子,看一看词语填得对不对。

4、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近义词。

例:迎―送生―熟收―放早―晚苦―甜

四、、第4题。

1、 读题,明确题意。

2、 独立完成练习。

3、 校对。

4、 读读句子。

1、 能划出不同类的词。

2、 能看图回答问题,并按要求写几句话;进一步懂得邻居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一、 第5题。

1、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以及做法。

2、 看例子,说说为什么“鸭子”这个词下面要划上横线。

3、 做题。

4、 说说为什么这么划。

二、 第6题。

1、 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式。(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

2、 让学生说说:家用电器有哪些?水果有哪些?

3、 独立把句子补充完整。

三、 第7题。

1、 指名读图下的问题,搞清题意。

2、 自由练说。

3、 指名看图说话。

4、 讲评。

相关范文推荐
  • 11-29 幼儿园大班美术春雨教案(汇总21篇)
    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开始学习认知技能,如分类、排序和解决问题等。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大班总结范文。什么食品有营养是大班幼儿很感兴趣的话
  • 11-29 第一次煎鸡蛋年级小学(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优美的语言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作文。下面是一些常见作文错题及解析,希望能帮助大家避免类似的错误。“当”我看看墙上的钟,
  • 11-29 精彩的端午节(汇总18篇)
    优秀作文具备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思绪的激荡。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借鉴。
  • 11-29 有趣的烧菜课五年级(精选15篇)
    优秀作文是在固定主题下,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文笔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今天,大家都怀着一份
  • 11-29 小动物住哪里中班数学教案(专业13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要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案编写的要点和技巧。1.了解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关
  • 11-29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热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当体现整体规划和细节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连贯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11-29 有趣的字教案(优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新思路和新方法。1.了解汉字起源,知道汉字
  • 11-29 我的烦人老弟范文(18篇)
    在写作文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积累,努力挖掘自己的写作潜力。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并学习。第2天我去他家!发现(百变机器人洛洛历
  • 11-29 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汇总23篇)
    优秀作文展示了作者的文学修养和阅读广度,丰富了作品的内涵。通过阅读以下这些优秀作文,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其文采,还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1、爱党爱国爱人民。认识党
  • 11-29 以愚人节为(热门22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个性特点,能够抓住读者的神经,引发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每到,都会记得那曾经的快乐,想来令人开心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