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参观旧厂址后感想 西柏坡旧址导游词(精选6篇)

时间:2023-09-29 02:49:14 作者:雅蕊 最新参观旧厂址后感想 西柏坡旧址导游词(精选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参观旧厂址后感想篇一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在河北省平山县境内,距省会石家庄80公里,此处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下面是本站带来的西柏坡旧址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平山旅行社的导游员竹子。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是刘师傅,今天将由我和刘师傅为大家西柏坡之旅提供服务工作。俗话说“千里有缘来相聚”,那么我就代表平山旅行社和刘师傅欢迎大家的到来,祝愿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今天将去参观的地方是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它位于平山县境内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从这里出发大约40分钟的车程。在这段时间里,我给您介绍一下平山县概况,平山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西与全国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东临省会石家庄市4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总面积2648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平山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平山县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三大资源:(1)矿产资源。其中铁矿石储量1亿吨,花岗岩、大理石品种丰富,共有20多个花色品种,品种之多,材质之好,在太行山区首屈一指。2)旅游资源。境内有四大景区、五大名胜、六大古迹,国家、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余处,是河北省综合性旅游大县。

其中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桂山钟灵毓秀,素有“北方桂林”之称。(3)绿色食品资源。平山县是省会石家庄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全县宜林山场面积232万亩,宜牧山场面积120万亩,可利用的养殖水面10万亩,占河北省淡水养殖水面总面积的七分之一。盛产核桃、花椒、红枣、柿子、药材、食用菌、油葵、土豆、牛、羊、兔、甲鱼、银鱼、罗非鱼等。平山县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革命老区。说起已经去世的曹火星老师,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唱起这熟悉的曲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这滚烫的旋律,唱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名曲,正是由我们平山人曹火星老师在这里创作的。1988年黄镇将军在参观西柏坡时,曾题词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那么下边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让我们走进它,去追忆当年伟人们在这里留下的故事,下车请大家注意安全,请注意识别我们的车,车牌号是冀a222兰色金龙汽车。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进入大院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董老在这里生活了近2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担任华北局书记和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在这里我问大家一个小问题:谁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字是谁题写的?那么我现在就告诉大家,是董必武同志1948年为首次发行的人民币在这里题写的。现在我们由此向东去看第二座旧居,他是刘少奇同志曾经住过的地方。在这里我们看到刘少奇同志生活简朴,室内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他曾经使用的。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里他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大法》,促进土地改革,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胜利进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军委作战室。“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几个字是杨尚昆同志在84年题写的。

当年这里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工作人员所使用的铅笔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为了节省使用铅笔,他们用红蓝毛线在军用图上标图。也就是在这简陋的小屋,他们根据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用精兵强将击败了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建立了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那么我们现在就到毛泽东的旧居看一看,追忆他当年的宏图伟略。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旧居。这座普通的民宅为前后两个院,甬路旁边的这个磨盘,是当年毛泽东与朱德、刘少奇等领导经常围坐在一起研究战局的地方。难怪有人风趣的说:磨盘上部下雄兵百万。毛主席的办公室在后院。现在我们看到室内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茶几都是当年毛主席使用过的。就是在这里毛主席与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一起研究战局,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打开了胜利之门。

我们离开毛主席的旧居,现在到任弼时同志居住过的地方来看一看。这是一个南北狭长的院子,北房东边的一间是他的办公室。任弼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五位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主抓党务工作。由于早期遭受过国民党的严刑折磨,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在年仅46岁时就在北京病故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周恩来同志的旧居,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在北房东边靠墙的这间,靠后的东边一间是邓颖超同志的办公室。周恩来同志在西柏坡期间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兼参谋长。工作非常繁忙,常常通宵达旦的工作,办公室墙上悬挂的就是他工作时的情景。他一生工作勤恳,生活简朴,他时刻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我们党的事业,没有留下儿女甚至自己的骨灰。他是一位让我们难忘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现在到大院北边的那几间窑洞式的屋子来看一看。

这里是朱德同志的旧居。为什么朱德住的是窑洞式的房子呢?其实这是为毛主席准备的,毛主席觉得朱老总身体不太好,窑洞冬暖夏凉,所以就让给了朱德。我们现在看到会客室的金属桌椅是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固战役中缴获的战利品,是陈毅同志送给朱老总的礼物。就是在这个窑洞居住期间,朱老总亲自视察和指挥晋察冀野战军解放了石家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这是一间南北狭长的小土屋,是中央工委时期的一个大伙房。1949年3月5日至13 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了。会场布置得朴素庄严,主席台是一张普通的长条桌,上面铺着粗线毛毯,两边是记录的方桌,四个记录员分别是师哲、廖鲁言、伍云甫和曾三,主席台上方挂着两面党旗和毛泽东、朱德的照片,两边墙上是八面鲜红的党旗。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毛泽东同志英明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就在七届二中全会后,董必武、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先后离开这里迁往北京。好,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的情况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下边请各位朋友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那里的讲解员会为大家做进一步的讲解,我们11点在车上集合。祝大家参观愉快。

各位朋友,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参观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心情是不平静的,通过比较系统的学习参观,使我们重新回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让我们更加坚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请告诉我们所爱的每一个人,珍惜美好的今天。各位朋友,千里相聚终有一别,我代表平山旅行社和刘师傅,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也期盼着能再次为您服务,祝愿您身体健康,如意。朋友们,再见。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它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这一切都是缘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指挥若定,谱写了一曲壮丽辉煌的赞歌,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周恩来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88年黄镇将军参观西柏坡时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朱穆之同志题词"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我们大家都知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延安就一直是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但后来为什么迁移到西柏坡呢?在我们参观旧址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刘少奇、朱德同志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1947年7月12日至9月13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领导了解放区土地运动。1947年11月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西北战局基本稳定后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5月26日,毛泽东从阜平县城南庄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个时期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机已逐渐成熟。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后第10天,即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迁往北平建国。

1977年建立的西柏坡纪念馆由中共中央旧址、陈列馆、书法石刻园和传统教育系列工程4个教育参观区域组成。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的旧居及解放军总部旧址,中共中央旧址大院的前后院之间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旧址;大院的最西部是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会议旧址。

陈列馆现有12个展厅,内藏革命文物20xx余件,书法石刻园内镶嵌有赞颂西柏坡的300余幅书法题词。传统教育系列工程有五大中央书记铜像、领袖风范雕塑园、西柏坡纪念碑等。

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驻地。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1948年 9月,中共中央曾在此召开九月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 3月,中国共产党还在此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中共中央旧址大院,是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后,于1971年开始在原址北面山坡上按原布局、利用原房屋构件等复原修建的。大门向南,分前后两院,面积1.6 万平方米,建筑为砖木结构平顶房。前院自东而西一座座小院依次为周恩来旧居、任弼时旧居、毛泽东旧居、军委作战室旧址、刘少奇旧居、董必武旧居、中共中央九月会议旧址。后院东北部三间窑洞式建筑为朱德办公室和居室旧址。大院西部前后院之间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旧址和故居内均有复原陈列。1976~1978年,修建了西柏坡纪念馆。

参观旧厂址后感想篇二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作为每个地方文化的见证,旧址承载了这些重要的文化和历史。当我们走进这些旧址,就像穿越时空,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岁月沉淀和印记。而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在一次旅行中走访了一处非常有意义的旧址,对此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第二段:描述旧址的背景和重要性

这处旧址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位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小镇。这里曾是一座古代城市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这个城市存在的许多年里,这里见证了无数的战争、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这里有着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座古代城市的兴衰与繁荣,是当地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城市逐渐衰落,变成了一个荒废的古城。

第三段:讲述自己在旧址之中的所见所闻

走进这个古城,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只见城墙高耸,大门气势磅礴,还保存着一些古代建筑和生活用品。有一些阵雨刻写在巨石上,记录着那段历史的悲欢离合。我们沿着城墙走去,看到了这里的风景、建筑、文化等等,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气息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第四段:分析旧址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这样的旧址在当地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代表着当地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能促进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责任,也是一种发展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段历史,可以为当地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第五段:总结自己的所感所思

在这次旅行中,我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古老和历史的厚重。我也明白了当地文化的传承是多么的需要和重要。我们需要通过这些像这样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到文化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发展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当地文化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道路上,为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动力。

参观旧厂址后感想篇三

目录简介位置简介

元勋旧址又称笋岗老围,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笋岗村,明初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而建。平面呈方形,东西宽68米、南北深63.5米,四角有碉楼。碉楼间连有高5米、厚2米的围墙。围内有3条纵巷,6条横巷,共140间房,还有3个水井。整座围屋建筑雄伟壮观,南面的大门外墙用红粉石砌成,门额石匾刻有“元勋旧址”四个大字。目前,围屋的碉楼部分塌毁,围内房屋历经维修。何真(1322~1388年),东莞员头山村人。元时,因与王成争雄逃难至此,并在此发迹。元末明初,何真举岭南义旗归明,功封东莞伯。何真带其母亲及二子、五子定居于此,开基辟地,名为笋岗村,意指子孙后代会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越发越多。四世孙何云霖为纪念高祖父何真,在此地建成围屋,还绕围挖有护濠,称元勋旧址。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元勋旧址是典型的广府围村建筑,前有门楼,后有神厅,外围原有护河,四角有二层的`阁楼。阁楼间以城墙连接,城墙由青砖砌成,城墙宽1.2米,高5米,城的平面呈长方形,面阔68米,进深63.5米,有三条纵巷,六条横巷,三眼水井和140多间民居。后部建有何氏宗祠,东侧有天后宫。整座围屋建筑雄伟壮观,南面大门外墙用红粉石砌成,门额石匾刻有“元勋旧址”四个大字。围屋外还有城墙和护河,现在也没了。元勋旧址是目前我市惟一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广府围村建筑,它对于研究深圳地区古代建筑艺术、家族制度以及广府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位置

元勋旧址又称笋岗老围,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笋岗村,建于明代早期,是笋岗何氏为纪念其祖先-岭南名贤何真在此发迹而建造的。

参观旧厂址后感想篇四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党委旧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党委旧址是革命封建主义的见证之一,也是对我们党的一种历史教育。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感党的风雨兼程、艰苦奋斗的历程,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党的红色基因的伟大意义。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心得体会的总结。

首先,党委旧址散发着浓厚的革命氛围。一走近党委旧址,我就感受到一股肃穆庄重的气氛。那里的陈设,从照片到文物,无一不向我们诉说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委旧址中,展示了曾经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的伟大党的领导人的照片和书桌,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见证。站在这些照片前,我可以感受到领导人当年的缜密思考和坚定信仰,他们的崇高精神和英勇行动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激励着每一个来参观的人。

其次,参观党委旧址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站在党委旧址中,看着那些照片和文物,我想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全人类谋进步。党的使命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党从成立伊始就为人民奋斗,付出了无数的努力和牺牲。在党委旧址中,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如此的坚定和崇高,这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和优秀的共产主义者,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三,党委旧址教育我们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党委旧址中展示的许多照片和文字都表明,领导人时刻与人民心连心、与人民同甘共苦。他们常常深入基层,调查疾苦,了解民情民意,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不仅关心人民的物质生活,更重视人民的精神生活。他们经常与人民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难,在解决人民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社会进步。通过参观党委旧址,我们应该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与人民心连心,将心比心地为人民着想,努力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第四,参观党委旧址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党的历史,从而更好地推动党的事业发展。通过参观党委旧址,我了解到了党从建党之初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进一步认识到我党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走到今天的。党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曲折的历史,党的事业是一部充满斗争和奋斗的事业。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决心。参观党委旧址也让我明白了要勇于向前看,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推动党的事业更好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参观党委旧址是一次宝贵的历史教育机会,使我从多个方面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党的初心和使命、与人民心连心以及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将牢记历史、珍惜时代,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参观旧厂址后感想篇五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安徽省宣城泾县,建于192019年,是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内有两栋砖木结构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的古建筑。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驻扎于此,完成了组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由八省红军游击健儿组成的新四军走出深山老林,路上了北上抗日征途,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各位团友:

下面我要带大家进行参观的是一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参观之前,就由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下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大概情况。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座落在安徽省泾县24公里处的云岭乡罗里村。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并于1938年8月2日进驻云岭,直至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发生。军部在云岭近三年时间里,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作为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新四军军部旧址便是当年新四军军部在云岭驻扎时期留下的。

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7月陈毅元帅敬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馆名。从此,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正式建立。至今,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全国新四军纪念地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八大重要史迹之一。它的总建筑面积达一万平方米。

纪念馆现保护的旧址点有:军部司令部、军部大会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导队、战地服务团,中共中央东南局、烈士墓、叶挺桥等十处,并新增了《云岭碑园》、叶挺铜像广场、辅助陈列、专题展览等设施。馆内现存各种珍贵图片、文物、资料达4000余件。结合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现当年新四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以及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悲壮一页。

七十年代以来,邓小平、杨尚昆、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泾县,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2019年5月21日,亲临泾县视察,参观了泾县宣纸厂和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并欣然题词题字,勉励泾县人民要大力发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精神,“进一步努力将老区发展好”。

参观旧厂址后感想篇六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历史悠久的旧址,这是我第一次亲自踏足如此具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这次参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类文明的伟大。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更是体会到了历史对于我们的启迪和教育的价值。

首先,参观旧址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历史的痕迹和沉淀。一踏进这座旧址,我便被它的古朴和庄重所吸引。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座座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记忆。这些建筑不仅是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品,也是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许多古老的文物和实物,这些古物不仅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参观旧址,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是有形的,不能轻易被遗忘。

其次,参观旧址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教育价值。历史是我们前辈们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通过参观旧址,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奋,他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他们在建筑、工艺、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世人所敬仰。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代人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通过参观旧址,我明白了历史不仅是历史,更是一堂人生的启蒙课。

此外,参观旧址还让我深入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参观旧址,我窥探到了古人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习惯,了解到了他们的生产方式、交流方式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这让我对当代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加独到的见解。通过对古人生活的触摸,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的发展变迁,也体会到了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活力。

最后,参观旧址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和启示。通过参观旧址,我思考了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和传承,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指导未来。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探寻前进的道路。同时,参观旧址也让我意识到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脆弱。人们来人往,岁月如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的时光,不负韶华。

在这次参观旧址的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受到了心灵的熏陶。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是我们的根和血脉。参观旧址让我更加爱国,更加尊敬前人,更加珍惜生活。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微小和渺小,也更加感慨历史的伟大和磅礴。总之,我深信,只有通过参观旧址、感悟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探索人生的意义,让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一条明确的道路。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