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生的培养目的 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时间:2023-10-12 12:03:17 作者:琴心月 最新研究生的培养目的 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岗位职责的细化和明确可以促进团队协作和任务分工的有效实施。前人总结了一些关于岗位职责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观点。

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篇一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帮助学生发展专业能力和研究素养。导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研究能力的研究生,能够在科学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段:导师的指导方式及态度

一个好的导师应具备敬业精神和导师责任感,他们主动担负起培养学生的任务。他们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科研方法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成长。与此同时,导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灵活的指导计划,比如进行科研项目的选择,合理安排学术活动以及对学术论文的修订等。

第三段:导师与研究生的双向沟通

有效的双向沟通对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良好合作至关重要。导师应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保持耐心和共情能力。同时,研究生也应主动与导师沟通,主动寻求指导,及时向导师反馈工作进展和困惑。只有双向沟通在培养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导师与研究生的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第四段:导师悉心教导的案例

回想起我在研究生阶段的经历,我的导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鼓励。在进行科研项目时,导师通过与我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指导,帮我明确研究目标,规划研究方案,并提供了很多学术资源,拓宽了我的研究视野。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导师始终在我身边给予我鼓励和支持,帮我克服困难。他细心地解答我学术问题,帮我不断提高论文写作的水平。在导师的严格培养下,我逐渐成长为一名独立思考、自信乐观的研究生。

第五段:培养研究生的启示与总结

通过与导师的深入合作,我意识到导师培养研究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跨学科合作的过程。导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有效的双向沟通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最后,我深感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功不可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承导师的教诲,努力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心得体会,导师的指导方式和态度,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我在导师的帮助下的成长的一些回顾。导师的辛勤工作和悉心照料,是培养研究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确保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与导师的良好合作关系,我将继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为学术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篇二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导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给予专业指导,还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一个好的导师能够帮助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并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与导师的合作,研究生能够获得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学术培养,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段落二:培养方法与策略

良好的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方法与策略是成功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关键。首先,导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合理安排和规划研究计划。其次,导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信息,包括实验设备、文献资料和学术研讨会等。与此同时,导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其他领域的学者进行互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网络。最后,导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适当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研究生生涯中的困难和挫折。

段落三: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心得体会

在与导师合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导师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性与价值。首先,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的过程,从选题到实验设计,从实验分析到论文撰写,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和支持。其次,导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潜力。导师会鼓励学生做出独立的贡献,参与学术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增强学术交流的能力。同时,导师会指导学生发展科研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学术伦理和价值观。

段落四: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局限性

然而,导师培养研究生也有一些局限性。有些导师可能过于繁忙,无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和问题;有些导师可能更注重学术成果的产出,对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此外,导师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可能受限于自身研究领域和思维模式,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自主拓宽研究领域,寻找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合作机会。

段落五:发挥导师培养的积极作用

尽管导师培养研究生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我们仍然能够充分发挥导师培养的积极作用。首先,作为研究生,我们应该主动与导师交流,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和困惑。其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其他领域的学者进行互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研究网络。最后,我们还应该自主拓宽研究领域,寻找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合作机会,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竞争力。

总结:

导师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与导师的合作,研究生能够获得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学术培养,拓宽自己的视野,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虽然导师培养研究生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与导师的沟通合作,以及自主拓宽研究领域,发挥导师培养的积极作用,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竞争力。

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篇三

一、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1.群体结构复杂,思想多样

研究生群体的组织结构较本科生复杂很多,本科生基本上都是由应届高中生通过参加高考的选拔上来,年龄上相差很小,群体结构相对简单;研究生的来源较为复杂,有应届本科生,有工作经历少的,也有工作经历长且非常复杂的,年龄相差也很大,这些都造成了群体组成结构的复杂性。结构的复杂性也造就了他们思想的多样性,有潜心做学问做研究的,也有想通过研究生的学习积累工作经验的,也有纯属想获得一个较高的学位的,等等。结构和思想的复杂性给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挑战。

2.研究生个体思想的相对成熟,独立性较强

每位研究生都经历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和成长,甚至经历多年工作的历练,他们的思想相对本科生较为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上都已经定型,其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目的,独立性也较强。

3.学科专业分散,集体活动少

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较多,专业人数也少,研究生班级基本是几个相近专业组成,再加上他们的结构复杂,思想独立,致使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较低,集体活动很难组织,思想教育的整体性难以实施。

4.研究生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工作重视不够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和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滞后,致使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下降,大大增加了研究生求职的难度,同时由于研究生的期望值仍然据高不下,造成了研究生的就业工作难度加大,就业率更是出现低于本科生的现象。

二、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研究生人数的增加过快,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对滞后

近几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形成了较大的规模。研究生教育管理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分散单一管理模式,日常管理与学籍管理由各学院研究生管理机构负责,教学管理则由研究生院培养管理科进行管理,而对研究生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及学业等方面的管理则基本上由导师负责(有些院校是由研究生管理机构负责的)。在研究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这种分散管理还能应付,但随着在校研究生数迅速增长,原有的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

2.思想品德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新时期的研究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只重业务知识和课题研究积累,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只重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团体的协作和合作;只重效益和实惠,缺乏艰苦奋斗和奉献的精神等等。

3.师资力量不足,导师负责制有待加强

近几年,随着学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数量急剧增加和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造成研究生师资严重不足,甚至一名导师所带博士10多人、硕士20多人。致使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质量教育等力不从心,甚至有些导师不认识自己学生的现象,再加上导师的教学任务和社会职务的繁忙,很多研究生只能有高年级的博士带领下进行科研工作,这些都造成了研究生思想素质和培养质量的急剧下降。

三、提高研究生培养素质和思想教育水平的一些途径和思考

1.完善导师负责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首先,增加师资力量,大力引进人才;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引进人才计划,引进对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有切实帮助的学科带头人和梯队人才,并加大对自身人才,特别是加强对学校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缓解由于研究生人数增加造成的师资压力。

其次,制定科学的研究生培养制度;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也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发展,研究生导师水平高低也影响着研究生素质的高低,对研究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学校应制定科学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调节因研究生导师素质不高造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低下的状况。

再次,引导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研究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更应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研究生导师应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应从根本上加强导师形成这方面的意识,从而在日常科研过程中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等素质进行引导和教育。

2.确立研究生辅导员的地位和职责

必须确认研究生辅导员的地位,同时明确研究生辅导员的职责,使研究生辅导员有区别于本科生辅导员,并能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研究生辅导员应深刻了解研究生群体的个性特征,了解研究生培养制度和研究生发展方向,熟知研究生管理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配合研究生导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

研究生中党员人数占50%以上,如何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并发挥研究生党支部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应加强目标管理,使之产生模范带头作用,并带动全体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

研究生会是由研究生中佼佼者组成的学生社团,并由学院党总支和团委的指导,因此应发挥研究生会在研究生中的广泛代表性,通过他们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和管理办法,同时通过研究生会组织学术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研究生参与群体活动的积极性,使之产生群体效应,借此加强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能力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更新管理方式,促进信息化建设

面对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在校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减少广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数据可充分利用与共享,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体系,为全校师生和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更新管理方式,重视网络安全,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

5.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不同年级本科生而进行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并建立了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但是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直落后与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研究生就业关乎国家发展的大局,应该未雨绸缪,从入学抓起,全程跟踪。

作为学校和学院,应从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入手,帮助研究生实现就业理想。只有帮助广大研究生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人生价值观,把自身需要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实现理想就业、科学就业、充分就业,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所在。

总之,我们应认真探讨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了解研究生教育培养和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健全教育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研究生社团作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促进研究生科学合理的就业,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2]王峰娟.浅谈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

[3]方燕.论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成都大学学报,,5.

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篇四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在学术上指导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还要在人生和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指导。一个好的导师具备丰富的学术知识和经验,能够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培养其科研能力,耐心指导学术写作,并在职业规划上给予建议。因此,导师的选择和培养对研究生的成长非常关键。

段二: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具体做法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研究生,导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具体做法和方法。首先,导师应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定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其次,导师应关注学术进展,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此外,导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视野和科研能力。最后,导师还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段三:导师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和效果

一个好的导师不仅能够对学术研究进行指导,更能在职业发展上给予学生宝贵的帮助。导师具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合作等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此外,导师还能通过组织学术会议、撰写论文等形式,为学生打造科研平台,提高学术影响力。因此,一个好的导师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前景。

段四:导师培养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然而,在导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导师过于繁忙,很少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有些导师关注学术进展,但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导师应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指导水平。导师则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确保在学生需要时能够及时进行指导。此外,学生也应主动与导师沟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只有导师和学生的双向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培养环境。

段五:个人感受与展望

在研究生期间,我有幸拥有了一个优秀的导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互动,我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突破,还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职业前景。我相信,只要有一个好的导师,每个研究生都能在学术和职业上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导师的培养对研究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导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方法,赋予学生学术能力和职业规划的指导。一个好的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促进学术成就和职业发展。然而,在导师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和导师本身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合作,相信每个研究生都能在研究生期间取得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篇五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研究生的培养,可以说研究生已然成为现代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但这个高素质是否符合研究生培养的标准?是否算得上是国家所希望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未必,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出现了许多问题,直接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达不到学校、社会甚至国家所期望的标准,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不仅仅是某个单位或部门的个别原因,而应该是各部门和社会共同造成的结果。

一、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研究生学术质量上的问题,衡量一个研究生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其学术成果的质量,但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质量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欠缺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刚入学的研究生由于在本科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无法从本科阶段很快地进入并且适应科学研究领域。首先就是对各种科学研究所必要的基本的研究工具无法熟练使用,如对文献检索工具(cnki)不熟悉,无法正确进行知识的检索、收集以及利用,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处获得自己研究需要的文献以及资料,无法开展研究。其次是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以及著作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无法对其专业学科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和掌握,导致很多时候其研究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却又全然不知。最后是对于收集到的文献无法进行正确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以及整合,导致很多研究生在进行文献整理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甚至看完所有收集到的文献后无法得出一个整体的判断。

二是日常进行的学术训练的水平不高甚至根本没有学术训练。很多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只写过一篇资格论文和一篇学位论文,研究生生涯的两年或者三年再无任何文章,造成其十分缺乏学术训练。由于这个原因,很多研究生无法顺利拟定研究内容以及实施方案,导致选题的时候出现所选课题过大或过小、是真问题或伪问题的情况,有的还会面临所选问题根本没有研究价值的情况,最后只得依靠导师来选定题目。即使是开题之后,很多学生也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去写,甚至对于问题本身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理解,文章最后成为各种文献的堆积,没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到最后答辩阶段,很多学生缺乏清晰地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思路,欠缺在短时间内将自己或者是别人的观点进行整合和表述的能力。

三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无法生成高水平的论文。首先,很多研究生论文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重问题、轻理论;重宏观、轻微观;重现实、轻历史;重国内、轻国际;重追随、轻前瞻”[1],无法正确拿捏研究问题的核心。由于很多高校本科阶段并没有对学生论文研究的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指导,导致很多研究生在进行科研时无法适度把握论文的核心及研究的重点,多数研究停留在对于前人研究过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归纳层面,而且研究的问题缺乏理论基础的连贯性、逻辑性。现阶段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对于宏观问题中个别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的阶段,不应只停留在宏观层面,这最终只会导致研究问题的空洞且研究价值较低。与此同时,研究的内容不应仅仅再依靠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但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科学研究仍有一段距离需要追赶,所以科学研究应把视野放在国际正在进行或还未进行的研究领域,以此来缩小国内科研水平与国际间的差距。

四是研究生论文成果普遍缺乏创新性。这个问题集中出现在人文社科类研究生中,很多学生所研究的问题缺乏创新性,主题陈旧,内容老套,很多观点只是引用而没有自我见解。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需要研究者有一定的文献整合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对于研究问题缺乏创新性的主要原因,有些研究者会归咎于前人已经把能研究的领域研究完了,无法进行再创新,但这种想法出现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人文社科類研究在现阶段应该是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研究者应将自己专业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问题上,这种创新性研究能力正是现阶段研究生所缺乏的。所以说当今“我国研究生质量最严重的问题并不在于过去优势的丧失,而是长期存在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性不足”[2]。

二、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原因

1.选拔制度欠缺

我国研究生选拔方法不同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其主要方式是根据其导师或学校意见、本科阶段的成绩状况、gre考试成绩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选拔。而我国研究生选拔绝大部分是通过研究生考试一种方式进行,虽然说这种方式是现阶段最为公平的选拔方式,但是其考查内容仅限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无法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唯一能够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面试,在整个选拔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学生是否考上研究生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笔试成绩。这种应试选拔机制使得学生习惯于掌握现有的知识,在固定的知识体系中思考问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

2.教学方式不合理

研究生的培养应该以沟通、交流为主,但是现阶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依旧是本科阶段的复制,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倾听。这种方式严重影响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一味地接收无法让学生形成独立的研究意识。并且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很多都是“陈年往事”,不具有时代性,起不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这其中也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并没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合理交流的机会,而仅仅是为教师排好课表,为学生上传课表,并且要求教师达到学校对于教学任务所设定的指标,这也是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的主要原因。

3.导师个人的原因

研究生扩招后很多导师同时带六七个学生,导师无法全面顾及每名学生的各个方面,很容易忽视一部分学生。而且研究生导师均为博士,是大学科研任务的中坚力量,每位导师都身负繁重的科研任务,在进行完正常的授课后基本没有时间顾及学生的状况,导致学生在失去导师的监督后出现散漫的状态。再者就是大学教师的工资并没有达到其需要的标准,所以很多导师在校外也承担一些“辅导”任务,占用了导师的一部分时间。

4.学术环境腐坏

每名研究生畢业之前必须要完成一定的资格论文,数量依据学校的要求而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迫于准时毕业的压力,急功近利地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渠道或手段来发表论文,而且一部分期刊在利益的驱使下放弃学术原则,不顾学生的论文质量,只要版面费到位,文章即可见刊,这一利益环严重影响了学术论文的质量,阻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污染了学术环境。同时,学校对于学生资格论文的审查也仅仅是表面文章,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审核,这也让学生对于资格论文的重视程度降低,最终给了一些社会上的不正当渠道以可乘之机。

5.过程监管不足与缺失

对于研究生的管理,很多高校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每个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入学政策是“严进宽出”,研究生亦是如此,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校对于研究生的监管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监管举措,对于研究生的监管仅仅停留在入学的筛选阶段,而对于入学后的研究生培养阶段缺乏监督与评价。

三、解决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问题的对策

1.改进研究生的招生选拔方式

研究生招生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个关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招生选拔方式进行改进。一是在选拔过程中考察学生本科阶段参与过的科研活动的次数,以及取得的成果,尤其是本科阶段的论文完成情况,可以看作是其学术能力的体现。二是合理优化配置资源。目前,对于推免学生的审核,很多大学设立推免资格,可越过研究生考试,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这对于很多有意报考这些大学,但最后由于统招名额减少而不得不调剂的优秀的学生是不公平的。那些由于本科出身不同,但能力卓越的优秀人才由于一些大学推免人数过多而与其失之交臂,这让原本为了公平而设立的统考制度显得不是很公平。三是形成导师和学生双向互选的机制,让导师有相对自主的选择权利,挑选那些思维能力强,具有学术精神的学生,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入学质量[4]78。

2.改革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研究生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内容方面,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教学内容应形成一个严谨的逻辑环,具有连贯性,而不是天马行空地进行探讨;注重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应该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性,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层面,没有现实证据依托的科学就是伪科学。其次是模式方面,研究生的教学应该摒弃本科阶段的传授模式,转变为交流模式,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逻辑思维的练习,增强学生面临突发性的学术问题的反应和归纳能力。

3.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这里提到的导师队伍的水平不是指导师学历的高低,而是导师综合素质的高低水平。不论导师是何种学历,处于何种地位,得到过何种荣誉,都要将师德教育放在教师教育的首要方面,在研究生教育较为发达的英美等国家,导师科研水平的高低仅仅是对导师评价的一个方面,导师的道德品质、师生关系等方面也纳入导师综合评价系统,基本形成了以学生评价、学系评价、同行评价为主体的三大评价体系[5]。所以,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提高导师水平的重中之重。

4.改善科研学术环境

国家应加大对个学术期刊的监管力度,提高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彻底斩断中介对于学术科研的介入。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通过正规渠道发表论文,提供论文的发表渠道,监管学生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内容,努力净化学术环境。这不仅要求学术界要对科研环境进行改善,更要求社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对于论文发表渠道进行严格的筛选,不应让中介等非正规论文发表渠道充斥检索界面,正确引导学生发表论文应是各机构、各单位共同的责任。

5.加大培养过程的监管力度

一是强化教学过程督导检查。成立研究生课堂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学位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员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学位课程考试、实践实习等主要环节,进行全方位指导和监控[4]79。二是加强对学生学位论文的监管,从文献的收集、分析到整理,对各个过程进行指导和考核,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健全和创新研究生全程淘汰机制。依据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条例的规定,把全程淘汰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落实课程学习、中期考核、综合素质、开题报告、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申请等环节的淘汰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增强研究生主动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6]。

现阶段出现的问题不是研究生本身的责任,也不是学校、教师、社会等单方面的责任,而是整个学术界乃至于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研究生的培养不应仅仅依靠教师或者学校,而应该是寄希望于全社会共同的努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我国今后的发展,高素质人才决定着今后社会的发展动力强劲与否,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政策制度还不够成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将很大程度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优质的研究生群体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晓东.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及对策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7):70.

[2]廖湘阳.研究生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06.

[3]张建林.关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1):152.

[4]滕克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2).

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篇六

一、培养目标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与环境、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土壤养分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本专业研究生应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农业科技事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刻苦勤奋,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植物营养学和相关学科的系统基础理论以及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植物营养学科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本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听、讲能力;能在工作与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

4、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包括论文答辩),但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按规定修满44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经学校批准,允许研究生分段完成学业和休学创业。

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本学科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科内导师专业特长,本学科现确定以下4个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名称

农业资源利用

学科代码

0903

二级学科名称

植物营养学

学科代码

090302

研究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及主要内容

1、植物营养生理

主要围绕植物营养生理学过程及其机制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植物对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和代谢过程,植物对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机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与利用等。

2、植物营养与环境

主要围绕植物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系统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植物营养与土壤环境,植物营养与水环境,植物营养与温室气体排放,植物对逆境条件的适应机制,环境友好肥料的研制与应用等。

3、土壤养分循环

主要围绕土壤中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养分转化与循环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土壤营养元素的形态、相互转化及其条件,不同形态养分对植物的有效性以及微生物和其它生物学因素在土壤养分转化中的作用等。

4、土壤养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

主要围绕土壤养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开展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计算机技术和3s系统应用于土壤养分和其它农业资源管理的原理与技术,农业咨询系统的网络技术研究与服务平台建立等。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应完成44个学分,其中课程学习42学分,学术研讨与学术报告2个学分。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课程

m1111700101/

m1111700102

自然辩证法/

马列原著导读

36

2

考试

m11117001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考试

m1111700201

英语

74

4

全年

考试

学位课程

m1509030001

高级土壤学

36

2

考试

m1509030002

高级植物营养学

36

2

考试

m1509030003

土壤微生物学

36

2

考试

小计

14

非学位课程

必修课程

m1509030026

高级土壤农化分析

36

2

考试

在导师指导下修满12学分

m1509030027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6

2

考试

高级植物生理学

36

2

考试

选修课程

m1509030061

植物营养学进展

36

2

考试

m1111700202

英语口语

36

1

考试

m1111700203

第二外国语

72

2

考试

生化技术原理

36

2

考查

高级生化实验

72

2

考查

作物组织与细胞培养

54

3

考查

切片技术

36

2

考查

m1111700502

电镜技术

36

2

考查

m1509030062

高级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6

2

考查

m1508300122

分子生物学

54

3

考试

m1111700501

仪器分析

36

2

考查

m1508300101

高等环境化学

36

2

考试

m1509030063

高级微生物学

36

2

考试

m1508300123

胶体与表面化学

36

2

考试

m1508300152

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

36

2

考查

m1508300154

面源污染与控制

36

2

考查

m1509030064

植物营养研究法

36

2

考查

m1509030065

高级农业化学

36

2

考试

m1509030066

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

36

2

考查

m1509030067

新型肥料的研制与应用

36

2

考查

m1508140350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54

3

考查

m1508140351

c程序设计语言

54

3

考查

m1508140353

matlab应用

36

2

考查

m1509030021

土壤地理信息系统

36

2

考查

学士阶段基础课程

土壤学

4

植物营养学

3

农业化学分析

3

小计

10

必修

环节

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2

考查

总计

44

1、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修学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满足选修课程的学分要求。取得本专业学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经导师审查同意,可免修非学位课程中学士阶段必修课程。

2、课程学习

为使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研究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五、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和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硕士生要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研究工作的能力。要特别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制度

研究生学术报告每周举行1次,通过研究生相互之间的研讨和切磋,切实提高科研能力。

六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本专业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生的个性特点、基础条件、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填写《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需变动,须经批准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将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着重引导阅读、启发思维和训练写作,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

本学科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主要是指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教学实践指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等活动。至少参加一门本科生课程实验的辅导,其中讲课4学时以上。

4、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学术活动,并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校外的专家讲学、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包括主持一次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主讲2次以上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作一次与论文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读书报告(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的意见》)。

七考核方式

1、本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必修课程的考核主要以考试方式进行,选修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进行。考试方式可以口试或笔试。所有课程考核一律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合格。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试入学的研究生补修本科阶段主要课程必须考试合格。

2、社会实践的考核由主办社会实践活动的单位提供书面证明,对教学实践的考核由由2名授课指导教师提供书面鉴定。研究生毕业前须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学院进行核定后方能毕业。

3、学术活动考核由研究生填写《扬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学院根据每学期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计划审核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情况,合格者方能毕业。

4、在学位课程与必修课程基本结束之后,本学科将结合论文开题工作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在完成补修课程并且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具体办法详见《扬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2、选题。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确定研究方向,并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两个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尽早确定具体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尽可能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学科负责人任组长,本学科研究生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对开题报告的论证。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及其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4、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准备和写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献详实、思路清晰,文体格式符合《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5、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本学科权威期刊1篇(导师第一,本人第二),sci收录论文(前三名),方能申请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扬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专业课程和必修课程简介

1、高级土壤学:主要介绍土壤地理分布、土壤形态、土壤有机和无机组成分、土壤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土壤发生学和分类学、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转化、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等。

2、高级植物营养学:主要介绍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功能、与各代谢过程间的关系,特殊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包括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体内运输及其代谢、讲授植物在营养过多或不足情况下的特殊反应机制、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吸收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等。

3、土壤微生物学:以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为基础,主要介绍土壤中微生物高度不均质分布特点、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生态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土壤管理措施以及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在污染物清除和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工程菌构建及其应用潜力、土壤微生物基因资源等。

4、高级土壤农化分析:课程主要介绍土壤、植物、环境方面的特定分析技术。讲授土壤、植物养分分析及环境有害物质分析原理,进行分析方法和技术操作方面的实际训练,介绍最新的有关测定手段。

5、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公平的追求为核心,阐述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与环境的基本特征、人口与环境、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指标体系与实施途径、区域可持续发展内的战略及对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估及环境标志等。

6、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包括植物的水分与营养生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及信号传导、植物生长物质与生长生理、植物的抗逆生理等。

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篇七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2学分以上(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种。学位课规定为6门(见附表1),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其它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选修课根据研究生培养方向至少选5门课程。此外、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还可以选修其它有关专业的课程(见附表1)。

跨学科(指跨二级学科)入学的研究生,以及入学前是专科毕业的研究生,须补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或考核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1、必修课(学位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自然辨证法概论)4学分

(2)外国语(包括专业外语)6学分

(3)高级植物营养学3学分

(4)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3学分

(5)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3学分

(6)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3学分

2、选修课

(1)高级植物生理学4学分

(2)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学分

(3)第二外国语2学分

(4)植物营养研究技术2学分

(5)植物营养诊断与管理2学分

(6)施肥与环境保护2学分

(7)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微量元素1、5学分

(8)微量元素分析技术2学分

(9)高级试验设计2学分

(10)多元统计分析在农业中的应用2学分

(11)仪器分析2、5学分

(12)计算机算法语言2、5学分

(13)植物生理研究技术3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聘请校外的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的指导等。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2、课程学习

硕士研究生必须学好规定的各门学位课程,要根据研究方向以及硕士生的基础,经过导师同意选读几门选修课。硕士生课程学习方式,可以随班听课,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以及采取研讨会和学习会等方式迸行,学习方法可以灵活。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通过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学分。

3、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应经常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报告会,多写读书报告学习心得调查报告等,并要求在院(系)或教研室做学术报告2~3次。

4、实践教育

硕士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在第二或第三学年组织硕士生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工作,形式可以是讲授部分章节,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辅导等,总工作量应不少于120标准学时,其中讲课不少于6学时。经考核合格计2学分。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在整个学习期间不少于3周。同时应参加不少于3周的公益劳动。研究生要写出社会实践报告,院(系)和研究生部党团组织要进行组织和考核,对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或公益劳动的或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5、文体活动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文艺素养。

六、考核方法

1、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其中必修课程采用读书报告形式的,其课程论文要求达到能在一般正式专业杂志或学报上发表的水平。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须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研究生的培养目的篇八

近年来,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在各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逐渐兴起。虽然培养方案和管理体制尚有待改革,合作机制仍需完善,但该培养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各培养单位之间交流,充分利用优质教学、实验资源,有效提高培养质量、降低培养成本,因此,已逐渐被广大高校和科研单位所认可。

1.联合培养模式下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制订特色培养方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联合培养模式下,对研究生的课程进行改革,废除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围绕培养目标,制定特色培养方案,使课程设置逐渐向前沿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根据专业方向分别采用2+1(高校2年,科研单位1年)、1+2等新型培养模式,安排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积极进入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习交流,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参照国外优秀教学计划,结合各个院校实际情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逐步实施。

采取学分互认制度,鼓励跨校学习。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至少要学习十几门以上的专业课程,才能获得足够的学分进行论文答辩。但每所院校均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学科:理工院校的自然科学学科方面较强,而人文学科则相对较弱;而综合类、师范类院校则更偏重于人文科学学科的发展,自然科学学科发展较差。因此,在研究生修满毕业审核所必须学分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研究生学习兄弟院校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通过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跨校课程学习,研究生可以和多位专家、教授进行探讨。由于每位教授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逻辑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特点等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研究生就可以从多角度吸取专家、教授们的特长,充实自己,形成有益于个人研究力和创新能力的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在联合培养模式下,培养单位之间利用互联网,在各个院校图书馆之间建立联系,实现高校之间图书资源共享:一方面,图书馆之间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扩大馆藏书量;另一方面可将有限的资金充分加以利用,各个图书馆之间协商购买不同的数据库和期刊,避免重复购置资料造成无谓的浪费,研究生在任何一所高校图书馆均可查阅其他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真正做到图书资源共享。

2.联合培养模式下优秀实验资源共享开放重点实验室,提供良好实验条件。重点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通过开放重点实验室,引入大量研究生进行各种实验研究,既可有效利用各院校现有重点实验室资源,减少仪器设备闲置,又可以加强实验技术交流,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联合周边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实践基地。

随着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院校的实验资源已不能满足研究生后期教育的需求,因此,更加需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源进行协作办学。在明确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联合周边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实践基地,以基地为载体,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实验、实践空间,让学生参与面向生产与科研实际的真实课题研究,给予学生自由发展、自主创新的空间,使其在科研中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的机会,引领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工作方法,在项目驱动下快速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外部优质资源拓展力度,通过联合其他院校、科研院所在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在实现优质实验资源共享的同时,又能够扩大学校影响,促进学校自身发展。

3.联合培养模式下优秀导师资源共享建立导师组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优势。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间通过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建立导师组制度,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34名导师为成员,组成导师组指导研究生。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导师组组长主要负责学科的发展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提供研究方向;导师组成员参与研究生的各种实验、学术活动,对研究生进行日常指导,解决一般学术问题;针对疑难问题,由导师组组长和导师组成员共同协商解决。与此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积极选派导师到国内外其他院校进修或开展科研合作,及时获得学科前沿知识和信息。

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加强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对于研究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西方先进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相比,无论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环境、措施和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定期聘请经验丰富的国内外专家通过讲座、会谈等形式进行交流,讲解如何强化导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开阔导师的视野,整体提高导师队伍的水平。联合培养研究生院校之间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导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体会,真正实现优秀导师资源共享。

毕业论文相互审核,切实提高论文质量。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严把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关。邀请联合培养院校专家参与研究生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毕业审核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严把学位论文出口关,在毕业论文审阅过程中,先邀请联合培养院校专家进行指导审阅,再以盲审的形式送往外校审阅,二级把关,确保论文质量。

4.联合培养模式下优秀科研团队建设建立研究生科研团队,鼓励研究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学校之间应该积极鼓励研究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帮助建构良好的环境。首先,联合培养院校要为研究生建立能够进行创新研究的科研平台,鼓励研究生进行团队创新、自主创新及师一生合作创新,使研究生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在今后科研工作上有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其次,各院校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加入到其他院校研究生创新团队中去,通过交流,获悉国内外最新研究方向,了解最新研究方法,掌握最新研究动态,充实自身科研实力,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建立适当奖励机制,促进科研热情。改革原有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对于各种奖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均允许联合院校研究生进行参与。实行滚动淘汰,真正把研究生的学业成绩与其能够得到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使联合院校的研究生在本校科研平台做出创新性成果,在能够共享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也给予一定的奖金作为奖励。对于创新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研究生,可申请高一等级的奖助学金和各类科研创新基金。

最后,也要意识到,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联合培养模式下对各种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仅可以实现高校之问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个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加强院校之间、导师之间、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整体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降低培养成本,加速我国研究生培养步伐。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勤奋好学事迹材料 勤奋好学的事迹材料(通用17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常见的写作误区,避免在自己的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在下文中,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典型的个人简历案例,希望能为大家在求职时提供一些参考。
  • 10-12 2023年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心得(汇总15篇)
    学习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名人的读书心得,有些让人感叹,有些让人思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思考的力量。
  • 10-12 最新三峡阅读心得 游览三峡后的心得体会(汇总12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旅生活、军事思维等方面的思考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军队的战略战术。在这里,我们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范文,与大家分享。三峡阅读
  • 10-12 女方新婚致辞小孩 新婚女方领导致辞稿件(汇总8篇)
    通过撰写个人简历,求职者可以突出自己的专业技能、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吸引雇主的注意。以下是一些成功员工在担任岗位时的职责描述,可以作为参考。女方新婚致辞小孩篇一
  • 10-12 2023年祝福领导新年快乐祝福语短(优秀8篇)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和组织文章结构。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祝福领导新年快乐祝福语短篇一1.友情不在长短,情真
  • 10-12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模板10篇)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观察、分析和评判。这些五年级语文教案源自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小班数学教案篇一设计思路:本活动源自主题活动“小兔乖
  • 10-12 2023年七夕情人节表白文案(通用8篇)
    节日是彰显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的重要象征。探索爱国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的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思路和启发。七夕情人节表白文案篇一1、偷偷恋着你的笑,好久了
  • 10-12 最新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报告(精选8篇)
    在公务员工作总结中,可以回顾和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范文一:通过转正期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我在岗位上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工作人员,取得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成
  • 10-12 最新抗击疫情暖心简报标题 抗击疫情暖心简报(通用6篇)
    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个人简历都是向企业、机构或学术界展示自己的重要工具。范文范本3:以下是一篇优秀范文范本,展示了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希
  • 10-12 最新租赁合同文件下载(大全8篇)
    借款合同的签订需要双方达成一致,并在合同上签字、盖章等方式进行确认,强化了合同的约束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运输合同的内容,请继续阅读下文。租赁合同文件下载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