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必备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3-12-14 06:52:30 作者:笔砚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等因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8.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

9.“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0.泥沙为什么“还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

11.你从大江的奔流中得到什么启发?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端午日课文预习教案

1.理清课文思路,分析赛龙船精彩的场面描写。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

3.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了解并领悟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二、自主预学。

(一)一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酒泅()水峒()...

鹳().

燥__()。

躁__()呐()喊.一律().2.辨字注音组词。浆__()戍__()桨__()戌__()擂()鼓.

戊__()。

3.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________(1902~1988),原名_________,湖南凤凰县人,__________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了解民俗。

搜集我国传统节日资料,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我们当地端午节的习俗。

(二)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画出并掌握文中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作适当批注。

2.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民情?

3.全文3个自然段,共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

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词句。

(三)三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写出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在预习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三)重点研讨第1自然段。

1.给本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2.本段通过什么手法写出了当天热闹的气氛?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四)研讨课文第2~3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追鸭的人员有哪些?

2.追鸭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如何?

3.充分发挥想像,口头描绘追鸭的场面。(可相互交流)。

4.分析第3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端午日课文预习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民俗风情”内容的学习,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下面请小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师问:2分钟可以了吗?)。

(生讨论的基础上)小小组代表发言(多媒体交替出现有关传统节日的画面)。

2.刚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师)。

(生回答)。

(老师作适当补充)(媒体出示有关文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节有关的文章(画面出示课题及作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端午日课文预习教案

1.给加点字注音。(6分)。

茶峒缠裹蘸酒翘起老鹳河潭水。

2.辨字组词。(5分)。

燥戊竟桨。

躁戍竞浆。

噪戌。

3.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写出你所知道的端午节的来历。(4分)。

4.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除了文中写到的赛龙舟、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外,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习俗。(4分)。

5.回答问题:(4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句在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作用。(6分)。

(1)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2)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重点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体会运用修辞的作用。

2.了解并区别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了解这些体裁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1.体会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领会联想和想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且能有意识地进行联想、想像和夸张的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领会课文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独特精巧的构思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典型美。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好知识点汇总细目表。

2.进行巩固训练,知识抢答赛,误点矫正,以练代讲。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文所体现的中心,以及人物刻画的方法。

2.夸张、想像、联想手法。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七、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完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首先能有意识地区分童话、寓言、神话。童话一般以儿童的视点和儿童的语言来观察生活,反映生活,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寓一般很简短,揭示弊端,讽刺“恶”的,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神话一般都夸大或“神”的力量。

其次要注意这些文体中联想、想像和夸张的合理性,而不能想像或夸张的漏洞百出。如《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中写人们庆祝石像成功纪念会的狂欢,作者运用夸张,但夸张得令人信服。又如《皇帝的新装》中皇帝不穿衣服去游行,这是作者想像和夸张的,但我们除了觉得好笑之外并不觉得奇怪,是因为它符合文章的情理,所以我们在作想像和夸张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想像和夸张的“度”,要合情理,不能天马行空乱想像乱夸张一通。

最后要注意会课文以外的童话、寓言的中心,尤其是寓言,要能把握住寓意。

1.字词的形、音、义,加强识记、理解。

2.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区别。

3.课文知识点。

(1)童话、寓言的'知识讲授。

(2)描绘人物的方法。

(3)重点的理解。

(4)重点语段加以理解。

(5)知识探究。

(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

(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赛。

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各设计三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请学生做评委。进行评点和误点矫正。

(五)课堂综合训练。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_____“我十二分的满意!”

1.在方格内填人恰当的标点符号。

2.下面四个句子各表示什么语气?答案在括号内。

(1)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2)多么美的花纹!()。

(3)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4)这可骇人听闻了。()。

3.“这可骇人听闻了”句中的“可”属于_______词(填词类),其作用是______。

4.对“诚实”一词的理解,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从两个官员的所作所为看,他们并不诚实,所以用词不当。

d.指两个官员老实、憨厚。

c.这两个官员本来是诚实的。

d.取其反义,讽刺两个官员的虚伪。

5.画线的句子如果改成:

“不错,”皇帝说,“我满意。”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文字的第二节运用人物描写中的______描写与______描写,前者写皇帝______,后者写皇帝对根本不存在的布料的赞美,这样对照着写,揭露了皇帝的_______。

(六)拓展延伸。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的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这句“水很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天天一脸的不解,问:“为什么?”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1.“习以为常”,的同义短词是_________。

画线的句子中“枯萎”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

2.“水很活泼”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选出下列不是并列关系的一个复句()。

a.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b.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c.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

d.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题目《水很活泼》与结尾所问“为什么,”联系起来看,揭示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语文教学应怎样改革,请提出两点建议。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端午日课文预习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民俗,感受乡土文化。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联想、想象能力。

3、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师生齐读。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

二、范读课文,注意读音、字词、停顿,初步感知课文感受一下“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的节日气氛和湘西一带的端午习俗。

(1—2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三、本文比较多短小,不难理解,我们就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次感知,细细品味,标示疑点,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边读边讨论,能在小组内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过会儿在班内交流。

1、字词方面的不解。如“缓促”“调理”、“不拘”等。

2、“本文写的是端午节的竞赛,为什么还要写以前练习的事?”

(1)讨论侧面烘托的作用。

(2)再从文中找出有这样作用的句子。(3处)。

3、以“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颧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中“种种情形”不描述出来为切入点找出略写的句子。

(1)讨论详写和略写的处理。

(2)从文中再找类似的句子。

(3)在此完成“竞追鸭子”场面的简析,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具体的场面,明确略写给人留有想象空间这一重要特点。

五、谈感受最深的场面。

(一)人山人海的场地写得好。

(1)三个“莫不”的句子。

(2)从文中找其它写人多的句子。

(二)重点赏析“赛龙舟”场面。

显示课件中本段文字。

1、动词的运用。学生谈动词对表现场面的作用,(课件显示动词)。

(1)表现了不同人的不同动作。(课件显示不同竞赛人)。

(2)、指导阅读带动词的句子,读出力度、读出气氛,纠正声音高低、短促,把动作突出出来。(生齐读)。

2、拓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假如你是一岸上的一名观众,你会怎么办做?有何感受?

(2)、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名赛手,你希望是做什么的?

(师生明确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3、精彩段落背诵。

(1)介绍背诵方法:关键词语背诵法。(课件显示关键词)。

(2)根椐课件显示的关键词背诵这一精彩场面。

七、课文延伸。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片段来感受所体现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民俗文化。同学们可以课下收集一些民风民俗,从中了解一下异地风情,感受一下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你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附一)。

2、印发田晓菲诗《露》给学生阅读。

学生: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每人并准备2个词语准备向别的同学提问。

2、反复朗读,对精彩片段多读几遍。

3、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远”只要去努力,我想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由学生上讲台,请别的同学认读并解释自己卡片上写的词语。

2、分男女生对读下列两组词语(幻灯片)。

际遇絮语惆怅沉淀尘缘犀利呜咽似曾相知。

穹窿凝垂绅士风度茫然若失迷离安恬白驹过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端午日课文预习教案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哪些同学愿意出来把文章朗读一下。(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出示朗读的配乐画面)。

要求:(1)认真听,听完后能作恰当的点评。

(2)听完后能说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2.研读重点段落并作深层探究。

刚才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最精彩,同学们愿意看吗?

(1)播放赛龙舟的场面(学生欣赏)。

(2)请学生齐声朗读有关这方面的文字。

(3)在读的基础上,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画面显示)。

b: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渲染龙舟竞渡的场面的?

(4)我们常说“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针对课文内容,谁有疑义吗?

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

3.借助课外材料作拓展探究。

本文作者凭借自己自学成长的语言功底把龙舟竞渡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同学们想学吗?今天老师想为你们搭建一个舞台,让你们大显身手。

(1)播放舞狮子的画面。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

(3)小小组先交流,再班上交流,并请学生作评价。同时画面显示老师写的舞狮子场面。

三、总结全结。

1、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民俗风情,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做成卡片,准备交流。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端午日课文预习教案

学习目标一、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

重难点点拨: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如何安排详略。

导、学、练。

【预习感知】。

1.给加点字注音。(6分)。

茶峒缠裹蘸酒翘起老鹳河潭水。

2.辨字组词。(5分)。

燥戊竟桨。

躁戍竞浆。

噪戌。

3.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写出你所知道的端午节的来历。(4分)。

4.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除了文中写到的赛龙舟、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外,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习俗。(4分)。

【轻松课堂】5.回答问题:(4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句在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作用。(6分)。

(1)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2)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

(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教后反思。

3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第四块:

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4、你能品味散文中优美、诗化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你参与了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的探究活动吗?自我反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讨论、评价。

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

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文章最棒。

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

课后学习:1、回家将文章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是自己不熟练的。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知识与能力:

1.生字:认识认字表中13个生字,会写写字表中8个生字。

2.词句:能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3.阅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写作:学习作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改写诗歌片断。

5.口语交际: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过程与方法:

1.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手段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模仿闻一多先生的写作手法,改写诗歌。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的北京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重点学习理解《澳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解题导入:

1.孩子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哼唱。(播放《七子之歌•澳门》)。

2.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七子之歌》)。

3.通过课前预习,孩子们还了解了哪些知识?(这首歌是写澳门的)(板书:澳门)(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闻一多生平的相关资料。)。

4.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一播出就引起了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1999年12月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在此七十多年前一位著名诗人所写的《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这位诗人就是我国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板书:闻一多)。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闻一多先生所写的《七子之歌》,请孩子们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4.课题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个地方?(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课检演示:七子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为什么把这七个地方叫作七子?(作者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这七个地方看作是七个祖国的儿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这是闻一多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一共有七首,课文中选用了其中的三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在黑板上写出巡视中发现学生读不准、容易读错的字词,如:襁褓、掳去、狞恶、啖着、凤阙、氤氲等)。

3.在读书的过程中,老师发现这些字词成了我们读通读懂课文的拦路虎,哪位能干的孩子愿意来挑战?(指名读词,全班订正)。

4.把这些字词放回到课文中,孩子们能读好吗?(全班齐读课文)。

5.小结过渡:孩子们生字词语掌握得很好,课文读得很流利,下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课文,真正读懂课文。首先让我们走进澳门吧!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请一位同学读《澳门》,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请用笔在书上做好勾画批注。

2.学生交流感想:

(1)(我从“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和“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这两句话知道了了澳门离开祖国母亲的太久了,足足有三百年,而且我知道“梦寐不忘”的意思就是“睡觉做梦都不忘记”,从这里我体会到澳门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你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来理解,这是理解文章的一种好方法,其他孩子赶快把他说的重点部分勾画下来并作上批注。(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孩子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我们一起来有感情读读这两句话。(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我从“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这句话中体会到澳门虽然被殖民者抢去了,但它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灵魂,它的那颗中国心始终不变。)。

是啊!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爱国情啊!你能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读)全班孩子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3)(我从课文第一句话“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知道了澳门被殖民者夺去之后,还被改了一个名字叫“妈港”,但它始终牢记自己的真名是“澳门”,它时时盼望着祖国母亲叫自己的真名“澳门”,所以诗歌最后写道:“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儿子对母亲的呼唤。)。

你体会得真好,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我要回来”,那种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生读)谁还想来试试?(齐读。)。

四、入情入境,点燃激情。

1.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他们就把澳门称为“妈港”,英文为“macao”。但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甚至全中国人,会喜欢这个名字吗?(不会)为什么?(这是侵略者起的名字,这名字代表着屈辱)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2.一声声的呼唤,一次次的期盼,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每一个澳门人,不!每一个中国人永远牢记的日子——澳门这个离开妈妈四百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课件演示:澳门回归的盛况及澳门的著名风景)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美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升起,高高飘扬的时候,当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和侯华宣誓就职的时候,澳门欢腾了!濠江沸腾了!庆典的礼炮,又一次为祖国的盛事鸣响;美丽的梨花,再一次为民族的团圆怒放。大街小巷处处充满浓烈的喜庆气氛,到处是欢庆的人群。人们尽情抒发满腔的喜悦,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重了,澳门依然人声鼎沸,一片欢歌笑语。

五、拓展思维,改写诗歌。

1.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也在这欢乐的现场,亲眼见证澳门的回归,他会是怎样的心情?(生自由发言)。

2.请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学习文艺多先生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把澳门回归是地感受写下来吧!(指导学生改写课文)。

3.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议。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闻一多先生,他梦寐以求的“七子”回归,已逐一实现。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祖国强大的结果;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这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让我们永远记住它带给我们的震撼!(放歌曲,学生齐唱)。

2.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重点学习《香港》和《台湾》。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

闻一多。

澳门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香港              地位险要。

中国台湾              珍珠一串   爱国之情。

教学设计说明:

《七子之歌》组诗是闻一多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时目睹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和欺凌而创作的爱国诗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祖国比作母亲,把被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中国台湾等祖国宝贵的领土比作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全组诗歌以简朴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澳门、香港、中国台湾等地饱受凌辱和苦难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急切愿望,抒发了他们(也是作者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愫。诗中那一声声饱含血泪的呜咽、呼唤,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因此在设计是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注重课前预习中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现在的学生远离战争年代,根本没有受过大苦大难,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与希中搜集资料,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会感悟是个所御寒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创设情景,注重学生思想感情的启迪与熏陶。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七子之歌·澳门》的音乐,重温澳门回归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情景,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观看澳门、香港回归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模仿闻一多先生的写作手法,改写诗歌;课后布置学生搜集《七子之歌》的其他几首来读读等,都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好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859年世界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3)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5)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发生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劳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赤身x得御寒、遮羞。

2、人的生殖)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性器官)。

内生殖器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

阴茎: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1)卵细胞:球形,人体内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2)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3)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的形成。

4)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睾丸精子输卵管输卵管子宫内膜子宫分娩+受精卵胚乳胚胎胎儿婴儿。

卵巢卵细胞结合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继续发育。

5)胚胎的营养:

3、青春期——人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4、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卫生保健:(课本16页)。

5、计划生育的目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其中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课本26页表2)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

维生素c: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水能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

无机盐:如: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肌无力、骨痛。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4)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通过乳化作用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有各种消化液,消化液的含量最多。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物质)。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2)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2)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3)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一.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在中考复习中,生物还是要回归教材,回归到基础知识上来。一般老师在组织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之后随着习题的增多和复习内容综合性的加强,对于被动建构的知识网络、每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一些同学可能会重新模糊起来,这时再次梳理知识就非常必要。要尽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块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

二.重做错题。

将之前做过的练习题找出来,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中考中重现。

三.选做往年中考题。

做一些近几年的中考题,以便进一步明确中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模拟考试对学生的复习效果是一次很好的检查,它不仅评估考生的成绩,更可以帮助考生检查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一定要仔细分析考试中失分的原因。

四.调整状态。

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这样除了可以保证中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中考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

初中生物知识点记忆口诀。

1.矿质元素(n、p、k)的作用。

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

(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

(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秆不坚韧,易倒伏)。

2.显微镜的操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3.营养物质。

糖脂蛋,水盐素;六类营养要记住;。

谷豆食糖马铃薯;核桃花生加猪油;。

奶蛋鱼肉和黄豆;提供能量主要物;。

水盐素,量不足;出现问题很多处;。

钙铁锌,又碘磷;缺铁吃肝治血贫;。

大人脖肿小孩傻;那是因为缺碘啦;。

缺a眼睛怕天黑;缺b容易得脚气;。

缺c坏血很容易;缺d缺钙一样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教案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2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识图——课本33页,图3-2)。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5.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

8.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生物都有生长现象,这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9.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出现了染色体,染色体在中央分成两份,向细胞两端移动,细胞质也平均分成两份。

10.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

11.形态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动物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植物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四种组织。

12.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中,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13.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玻片标本。

(1)制作步骤:净、滴、取、浸、展、盖、染。

(2)注意事项:撕取洋葱鳞片表皮不宜过大,以长、宽约为0.5cm为宜。为防止撕下的材料卷曲,可事先在取材料处用解剖刀划出一个长、宽约为0.5cm的区域,用镊子夹住一角,就可撕下边缘整齐,大小合适的材料了。

(3)观察结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的)由于细胞膜太薄,线粒体太小,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14.实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1)制作步骤:净(擦拭玻片,凉开水漱口)、滴(生理盐水)、取(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浸、盖、染(碘液)。

(2)注意事项:使用凉开水漱口,防止有食物残渣混入,影响观察效果;用生理盐水可保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变形。因为人和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清水中容易吸水变形。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教案

1.种子的结构: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识图——55页)(要求: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3.双子叶植物的营养主要贮存在哪里?子叶中单子叶植物的营养主要贮存在哪里?胚乳中。

4.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5.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识图——60页,图5-3)(要求: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5.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6.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和向肥生长的特性。

7.根的功能: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

11.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打蔫的蔬菜泡在清水中变硬挺)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施肥过多引起烧苗)。

12.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13.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及其功能。

氮肥——枝繁叶茂(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

磷肥——硕果累累(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钾肥——茎杆健壮(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4.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按发育情况划分: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按着生位置划分:定芽(顶芽、侧芽)和不定芽。

15.枝芽的结构:幼叶、芽轴和芽原基(识图——68页,图5-7)。

16.枝芽发育成茎:幼叶发育为叶,芽原基发育为新芽,芽轴逐渐伸长,枝芽发育成茎。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

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全班齐读。

3、疏通全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能力训练。

(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

(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总结。

(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1、探索生命必须借助于器具。显微镜是重要的生物学探究器具。取显微镜的方法是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2、将显微镜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向左上方。使显微镜的视野变暗些,要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使视野变亮些,要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在观察标本时,若看到中央发亮而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是气泡。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时,气泡会变形,会移动。

3、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是装片。观察叶片结构,制成的玻片标本是切片。观察血细胞时,制成的是涂片。

4、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污点。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在临时装片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在镜头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物镜上。

5、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相同。其中目镜的功能是观察;转换器的功能是转动镜头;通光孔的功能是通过光线;载物台的功能是放置玻片标本。

6、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器具有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纱步、镊子、刀片。制作的基本步骤:净片,即用洁净的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液,即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其它液体;取材,用镊子夹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生物材料放到载玻片上,用镊子将其展平;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所观察的材料有时需要染色。染色,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镜检,把制好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8、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大小是材料大小的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倍。

9、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方面。

10、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是:观察、实验、调查等;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是:推理、判断。

11、假设是对生产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是实验,其中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实验变量是实验过程中变化的因素。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都相同。

12、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关范文推荐
  • 12-14 陪伴的高二(模板17篇)
    优秀作文的写作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以及勇于反复修改和完善的态度。优秀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和传播思想的方式,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
  • 12-14 安全生产半年工作计划(实用20篇)
    安全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形成全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下是一份较为完整的安全工作计划,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做法和经验。工作计划是带有目标性质的,
  • 12-14 大一学生学年工作总结(实用19篇)
    学生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我们反思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进而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干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
  • 12-14 销售人员月度工作思路及计划大全(20篇)
    工作计划书是对工作的一种规划,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楚了解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工作重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工作计划书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和
  • 12-14 四年级音乐教学的工作计划(热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性,避免过于理论化和空泛化。参考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音乐课,上课纪
  • 12-14 病梅馆记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实用22篇)
    高一教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进行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高一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
  • 12-14 苏教版一年级高效的语文教案详案(实用15篇)
    教案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记录和经验总结,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掌握好一年级教案的编写要点,对于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物、虎、
  • 12-14 一年级语文试讲教案案例(专业18篇)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和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学视频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实况记录,我们可以观看教学视频,了解不同教
  • 12-14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教案归纳(精选16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供教师参考和借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
  • 12-14 二年级新编语文教案大全(19篇)
    教学环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布置、教室氛围等。最后,希望这些二年级语文教案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发。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