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九年级历史北师大版电子课本(案例13篇)

时间:2023-10-30 11:35:56 作者:温柔雨 优质九年级历史北师大版电子课本(案例13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写作样本。让我们跟随下面这些范文范本一起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吧。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1)广东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韶关的“马坝人”,距今约12.9万年,该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有力证明了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

(2)佛山的西樵山古石器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至今发现的一处石器时代大型开采石材和制造石器的场所。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发现的多个遗址中,都发现贝壳,因此称为贝丘文化遗址。通过对贝丘文化遗址的了解,有助于了解我国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农耕渔猎文化。

(3)广东的手工业丰富多样,主要有冶铁业、陶瓷业、酿酒业、榨糖业、制葵业(新会是的葵乡)等;粤绣、佛山剪纸、广东象牙雕等是广东民间工艺的瑰宝,其中粤绣、湘绣、苏绣、蜀绣并称为全国“四大名绣”。

2.三大民系。

(1)广府民系:广府民系主要由古越族与中原汉族融合而成,方言是粤语。

(2)潮汕民系:方言是潮语(是由闽语和古越语融合而成),

明清时期潮汕方言成为独立次方言。

(3)客家民系:方言是客家话(是在中原古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也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4.建筑工程。

(1)灵渠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人工航道运河,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2)客家围龙屋是我国经典民居之一。

(3)开平碉楼是中国第35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是广东的首个世界遗产项目。

(4)广州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

二、古代广东。

1.秦:属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当时称番禺)。

2.汉:汉武帝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从此广州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地位确立。

3.隋唐: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可达波斯湾。唐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4.北宋: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

(2)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清朝实行闭关政策,1757年(乾隆年间)只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广州十三行。

(4)明朝戚继光率军开赴广东等地,连续重创倭寇。

(5)明朝后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租借澳门。

三、近代广东。

1.重大事件。

(1)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2)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

(3)1842年,《南京条约》将广州开辟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将汕头、琼州开辟为通商口岸。

(4)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立继昌隆缫丝厂,是广东第一家民族企业。

(5)1911年,孙中山、黄兴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6)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

(7)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三大政策;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

(8)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建立了国民革命军。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从广东出发。

(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湃建立广东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2.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活动。

(1)洪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1851年1月11日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强盛时曾占领了清朝的半壁江山。

(2)邓世昌:中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市海珠区)。甲午中日战争时为致远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捐躯报国。

(4)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政治家、思想家,领导了戊戌变法。

(5)梁启超:广东新会人。领导了戊戌变法,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主张,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史学家。

(6)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先后在岭南大学预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回国后创作了《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

(7)詹天佑:南海人,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他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8)冯如:恩平人,中国第一架飞机制造者、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他于1910年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并驾机参加国际比赛,荣获第一名。被后人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9)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军事家。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人,领导了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

(10)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第四军参谋长。1948年12月至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期间,为粉碎“-”作出了突出贡献。

(11)廖仲恺:广东归善人。曾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等职。

(12)容国团:广东南屏人,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冠军,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13)陈镜开:广东东莞人,他的“开国第一举”以133公斤的成绩,创造了中国运动员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四、现代广东。

1.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2.1980年将深圳、珠海、汕头设立为经济特区。

3.1984年广州、湛江成为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后来将珠江三角洲。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改革开放在广东的成就: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

5.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考察,发表“南方讲话”,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计划总结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电子课本

一、教学基本情况概述:

1、学生情况分析。

思想基础:总的特点来讲,同学们爱学习,对学习物理更有一定的兴趣;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较上学期有了较大的进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

学习基础:学科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教材分析:

内容简介。

1.重视现象观察关注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实验,要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明确物理特点注重理解运用。

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科学思维构建物理模型。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构建物理模型以抽象、对比为主。分析法、综合法、模型法和比较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要分析法和综合法并用。

三、教学目标: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4、争取使学生成绩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进进步;。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莎士比亚的剧作为众多的观众和读者喜爱,在许多国家上演,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他的戏剧取材于各国的历史传说和文字资料,很多故事并不发生在英国,但实际上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广阔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者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极高,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1、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的开辟及产生的影响。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内容。

本课介绍了世界近代史上的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的情况.一、欧洲以外的诱惑。

1、知识与能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内容。

一、把国王送上断头台。

围绕课文的导言,介绍《大宪章》,导入新课.围绕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权利之争,提供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知识,并提出"国王以国会的矛盾实际事实就是腐朽的封建势力与新兴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弄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提出问题:"为什么1640年新议会召开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知识与能力。

3了解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事件,能说出《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评价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

一、来克星顿的枪声。

1、知识与能力。

通过问题分解和课堂讨论的形式,理解并叙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拿破仑法典》,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2、过程与方法。

评价《拿破仑法典》,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

一、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

1、知识与能力。

5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多层面,多角度的去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参观附近的工厂,加深对工业革命历史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给英国和印度带来的影响,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2、过程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内容。

一、传统社会的变迁。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说出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要事迹.简要了解拉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独立运动。

2、过程与方法。

三角贸易"的背景、路线与内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内容。

拉美其他地区的独立运动,相续爆发,除古巴外,全部结束.课堂小结。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和标志是什么。

1、知识与能力。

一、夺取权力的尝试。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

【知识目标】。

难点:南北战争的的起因和性质【教学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

自制一个表格,分类列出美国内战中北方取得胜利的的原因.【】。

南北战争的起因。

南北经济制度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

11历史上的林肯。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知识目标】。

幕府统治的危机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能力目标】。

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及改革的局限性【教学与学法】。

主体参与——体验教学,创设情境——感受教学分组学习——探究教学【】。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幕府统治的危机幕府的来历。

"倒幕运动":伏见,鸟羽之战迁都东京明治维新。

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措施:1.政治上:废藩置县。

2.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军事上:"皇军"与警察制度。

改革使日本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请大家动手设计明治维新内容的结构,如表格,图示,文字链条等.讨论日本改革产生的变化.接下来展示学生的表格和结构图并做评价.启发学生思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强大之路,在中国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但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我们来中外两场改革做一个比较,看看成败的原因.(学生回答,从历史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改革的内容,历史作用等几个方面来比较异同.)。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1.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1)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2)通过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一、人类对“电”的认识。

1.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

师: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联系现实(杨立伟的事迹)进行情感教育。

13增加。电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随着远距离传送电的问题解决,电气化时代向人类走来。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师: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1870年前后,这些科学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教师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插图)。

三、围绕“电”的发明。

1.爱迪生在发明创造中的突出成就。

(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列表举出爱迪生的成就)。

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迅速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面貌,因而也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各类工业得到了方便、巨大、便宜的新动力,如虎添翼。电气工业系统迅猛发展起来。现代工业崛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并具有更大地对农业、轻工业的改造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生产力大发展是惊人的,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总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1.知识与能力方面: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主要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培养归纳能力。简述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收集发明家的小故事,相互交流并讨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格。了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学会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4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将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世界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本课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的重要发明,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一、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

师:内燃机是如何发明的?又有哪些改进?

生:在内燃机地发明与改进中做出很大贡献的是德国工程师奥托。他用了20多年的事件,研制出了第一台煤气内燃机,热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4%。19世纪中叶以来,燃料工业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发明了石油的分馏方法,汽油、煤油、柴油等优质燃油投入应用。美国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开始了对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利用。

师:煤气必须由煤气发生炉这样大的装置提供,产生了许多不便之处。新的燃料的出现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内燃机。汽油内燃机成为人们争相研制的重点。

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

生: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提出轻内燃机的设计,在1885年,把第一台性能可靠的轻内燃机应用于公路运输。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美国人福特创办了汽车公司,发明了流水线装配工艺,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售价为公众所能负担,从而使汽车普及成为美国人的交通工具,美国因此而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师:人类最早自由升空靠的是热气球。能不能造出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械呢?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生:(讲述莱特兄弟的故事和飞机制造、改进的过程。)。

师: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弥补了交通领域中的不足。他们更加快捷,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人类实现了在空中飞翔的梦想。同时,他们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们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急剧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

三、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

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并具有更大地对农业、轻工业的改造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生产力大发展是惊人的,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是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出现了垄断组织。

2.政治: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制度也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基础扩大,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3.文化: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弊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主义列强对弱小国家的侵略等不公正的现象仍然存在。师引导学生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生:议论并回答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部门的纺纱环节开始,然后推动其它环节、其它部门,层层展开,不断深入。从其各项发明的时间也可以看出,从1765年到1814年,各项发明呈逐步递进的关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力、内燃机和交通工具、通讯、化工工业——几乎同时展开的。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15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正像恩格斯所说,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19世纪科学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为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破性成果的高潮期。这些成果为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师: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国家除日本外,还有德国、俄国、美国的西南部地区等。由于这些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较晚,所以,这些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就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潮。这样,对这些国家来讲,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又可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技术,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生:(回答)师:(小结)说明了后来者居上的道理。因为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或少走弯路,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赶上或超过领先者。但要注意,这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条件具备了后来者才可以居上。

课后作业:目标检测练习题。

总结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判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能力,学会抓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是深植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之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6大战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设计。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生:(回忆并作答)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并引出下一个问题)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出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图示。)师: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序列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师: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2.欧洲列强间的矛盾师:(运用谈话法,结合欧洲列强的扩张野心和计划,以及教材中的材料和插图,分析三对基本矛盾,并引导学生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

师:在欧洲列强的激烈争斗中,有三对基本矛盾,其中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的结果如何?生:(回忆并回答)。

师:法国战败,失去了原有的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法国要雪耻,要复仇,并梦想建立一个“新法兰西帝国”。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不仅如此,德国还有更大的野心。(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材料和插图)。

师:德国要向世界扩张,要夺取全球霸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主要竞争对手是谁?生:(回答)。

师:是英国。在三对基本矛盾中,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为什么说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提示从工业、贸易、海军实力、殖民侵略等方面考虑)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得出结论)。

师: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德国工业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欧洲商品市场竞争上,而且主要是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在制海权方面,20世纪初,德国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师: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欧、亚、非三洲交汇处,战略地位显赫,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而争夺最激烈的就是俄国和奥匈帝国。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列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师:由于矛盾的变化,欧洲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这个转折的特点是出现了新的分化组合。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师:首先结盟的是德国和奥匈帝国,1879年,两国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字。

17质的条约?(从协议的内容判断)生:(阅读并作答)。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师: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结成同盟。法俄同盟的形成,标志着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也是向三国协约方面推进的第一步。1904年和1907年英国与法国、俄国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师:英国和法俄在历史上素有争斗。而且英国一贯执行的传统外交政策是“光荣孤立”。一向奉行“均势政策”的英国,为什么会抛弃前嫌,与法俄握手言和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生:(思考并作答)。

师:其主要原因是英德矛盾的发展,是由于争夺世界殖民地和市场的原因而决定的。从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对它的形成有什么影响?生:(思考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是在复杂、曲折分化与改组的矛盾过程中形成的强盗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最后形成,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师:(指导学生观察地图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两大军事集团成员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未来战争会产生什么影响?生:(看图并作答)。

师:同盟国居中,协约国则分布东西两边。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国早在1905年就制定了未来“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

三、火星四溅的巴尔干。

师:巴尔干成为列强争夺重点的原因是?

生:地理位置重要;民族众多,矛盾复杂;土耳其的衰败。

师:东方问题包括了列强争夺巴尔干的斗争,巴尔干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小规模战争不断发生,最终世界大战之火在此引燃。

小结: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练习:课本中的“想一想”“自我测评”等及目标检测。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军备竞争不断升级和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危害,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与革命的关系,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是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18课堂教学设计1.谁点燃了“火药桶”

师:在战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局势最紧张最敏感的地区是哪里?生:(回答)。

师:巴尔干半岛。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里点燃的。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充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以引起整个欧洲的大爆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生:(回答)。

师: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

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

师: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大战爆发师:(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意大利最初为什么没有参战呢?(简述意大利没有参战的缘由,随后提问学生,由学生评价意大利的参战)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形成了三条战线。指导学生利用地图了解掌握三条战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形势图》)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战场形势)。

师: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介绍马恩河战役及其影响)。

师:指导学生看图(英国的兵工厂、大战战场、英军坦克、空战、激战后的凡尔登)生:(谈论图片包含内容和看图后的感想)师:(简介三个阶段的划分、四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这次大战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生:(补充资料讲解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的特点和后果)。

北师大历史九年级教案

基础知识: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发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雅各宾派的措施,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拿破仑战争。

思想认识: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背景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通过对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步入深入事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

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拿破仑等的功过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教材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碍,第三等级反对特权等级,启蒙思想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政府财政危机等方面说明法国的专制统治陷入危机,必然爆发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法国革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及其评价.

2.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的评价。拿破仑的对内措施使法国摆脱困境,巩固并发展了大革命的成果。早期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尤其拿破仑统治和对外战争对整个欧洲影响深远.

教学难点:

难点: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其经济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因此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受到沉重打击的封建势力拼死抵抗,甚至勾结外来势力反扑。在这种力量对比下,资产阶级需要更强有力的人物通过强权来维护其统治,军事独裁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至于谁充当了这个角色则是偶然现象。

重点突破方案: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解决。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较,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前三个自然段。这样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示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财政四个方面思考。适当降低难度,符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典型代表放在工场手工业这个大环境中去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某种力量的严重阻碍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重要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或外来势力的压制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难点突破方案:。

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历史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当今大综合的形势下。使学生把历史史实和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的东西。然后让学生结合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国内外环境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学设计示例。

第18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重点。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的评价。

难点: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拿破仑的头像。拿破仑在军事和政治上暂露头角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请问: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较,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前三个自然段。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整理如下:

1.经济上,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但受到阻碍。

2.首先是思想上,一些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自由”.“平等”。

3.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4.波旁王朝统治腐朽,财政出现危机。

资产阶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以在革命中充当了,而工人、农民、市民等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总之,专制制度在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财政等方面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陷入绝境,大革命的爆发成为必然。

二、大革命的爆发。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3.《人权宣言》的颁布。

颁布《人权宣言》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重要贡献。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出现在《人权宣言》中,说明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这些主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维护人权。从反封建角度讲,《人权宣言》有进步性。但我想提醒大家,《人权宣言》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建立共和国和处死路易十六。

请大家从土地政策、经济措施、政治措施和军事措施四个方面考虑。

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执政机构是国民公会。雅各宾一上台就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和第91页的相关部分。雅各宾派的措施稳定了秩序,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土地,打退了外来干涉。是大规模发展到现在的潮。当然雅各宾派某些过激的措施也导致了矛盾的激化,招致各方面的反对。罗伯斯比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的统治结束。在这之后,人们希望看到的稳定局面并未出现,局势依然动荡。历史给了拿破仑机遇。

三、拿破仑帝国。

1.政变夺权17。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师:拿破仑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大家说说资产阶级为什么会选中拿破仑?(提示同学:此时资产阶级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资产阶级要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反封建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击退反法同盟,需要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拿破仑恰恰具备了这些。

1799年11月,在大资产阶级资助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担任过第一执政官,终身执政官,18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多媒体投影展示《拿破仑加冕》图片)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拿破仑对内措施的作用之一就是肯定了反封建的成果,如《民法典》,拿破仑自己为之骄傲:“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这部法典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订都产生了影响。作用之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培养人才,为竞争提供法律规范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帝国。

18不可一世的拿破伦在俄国惨败,之后在反法同盟的步步进逼下,法军节节败退,18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

【巩固小结】。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工场手工业时期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巴黎人民的推动下,革命走向深入。即便在雅各宾派专政结束后,拿破仑运用他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作业:如何评价拿破仑。

板书设计:

第18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

2.社会等级对立严重。

3.启蒙思想的影响。

4.财政危机的加剧。

二、大革命的经过。

1.三级会议的召开——导火线。

2.攻占巴士底狱——革命开始的标志。

3.《人权宣言》。

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和处死路易十六。

5.雅各宾派专政。

三、拿破仑帝国。

1.雾月政变。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4.第一帝国的覆亡。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知识和能力: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

三、课堂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

四、作业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

五、教后。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

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

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二、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让学生阅读导言中的故事。问保守势力为什么要谩骂、攻击达尔文、赫胥黎?因为后者的观点违背了他们一直信奉的上帝造人说。

自学:1、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2、古猿是今天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

森林古猿。

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

4、世界主要有哪三大人种?人种差异出现于何时?人种差异出现的原因?

第二阶段:“正在形成中的人”——非洲南方古猿。

非洲南方古猿——“露西”

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不能进行真正的劳动,属于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第三阶段:“完全形成的人”坦桑尼亚“能人”

特征:直立行走,能制造工具,进行真正的劳动,已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是“完全形成的人”。

思考:1、在从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直立行走。(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因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用于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而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直立行走促进了脑的发育。(南方古猿露西脑容量约400毫升,与古猿相近、早期猿人“能人”脑容量约800毫升、晚期猿人北京人脑容量约1043毫升、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1500毫升左右)。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

人和动物分属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结果,而劳动离不开工具,不管是石器、还是现代机器,这些工具是人类制造并使用的。而动物是不会制造工具,最多会使用天然工具。如一种海狸用石块敲碎贝壳,猩猩用树枝钓白蚁吃等。

3、南方古猿是人吗?人类什么时候形成?

是直立行走。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正是南方古猿出现的时期。

4、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启发思维:什么促使其直立行走,要生存,就要劳动来获取食物)。

生产劳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要用手,促使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劳动要使用工具,由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

小结:人类由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生产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因为劳动促使手脚分工,开始直立行走,进而促进脑的发育;劳动的需要,开始制造工具并进行生产劳动,人类形成了(指完全形成的人),因为能够制造工具和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运用:探究动脑筋——火的使用体现人类形成后改造自然的能力。如钻木取火,体现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生产劳动。所以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如火可以作为武器,也可提供熟食,增强人的体质,但不具有决定意义。

(结合书本两幅头像感受人类的进化)我们现代人属于哪个阶段?

今天的人类依然在进化,但及其缓慢,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想象未来人类进化的形象?(外星人)。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差异显现出来。

(现代人属于晚期智人。热带的黑人、温带的黄种人、寒带的白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辨析现代社会有人宣言“种族优越论”,“白种人是秀的种族”观点。能举例。

第二大问题:氏族社会的产生?

1、人是社会的动物,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区别于大自然)。

2、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结合书本介绍他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

3、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什么?(联系现代基本社会组织即社会细胞是家庭。氏族出现于晚期智人阶段,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稳定的社会集团,如一对父母生下的子女及孙辈等就构成有血缘关系的稳定的社会集团,联系中国古代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盟战胜蚩尤部落的传说)。

社会的进步:主要指婚姻关系的变化。族内群婚——族外群婚。

氏族产生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什么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5、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实行族外群婚,能避免近亲结婚对人体质的危害;。

氏族以血缘为纽带,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6、说说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讨论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出现了统治阶级和统治机构等——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与氏族组织相比,国家有哪些不同特征?

3、你认为与奴隶社会相比,原始社会有哪些优点?公有制,天下为公;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4、你认为残暴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设计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五)堂清;题略。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案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____、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____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____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____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

郑成功____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____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____。

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一、郑成功____。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____(1662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____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____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课后作业。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教案

1、知识目标了解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正确理解阐释历史概念,如宗法制,通过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概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比较落实知识,如商代的方国与西周的封国的区别。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3)通过认识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而实行的一种措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锻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让学生对夏、商、周三代各个部分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情况的分析,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二、三点剖析。

重点:商代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分封制何以难?主要因为它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而选定的,这个社会变革就是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使中国社会从早期古代向古代转变的关键,过去把这个转变说成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也是有道理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同一的,互相表里,讲分封制就一定要讲宗法制。关系在下面具体还要讲。

三、教学方法。

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课标体现。

1.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靠主动地探求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基于以上认识,本教案试图通过向学生提供对知识理解的一种概念框架(脚手架),把复杂的重复性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

2.为适应研究性学习和3+x考试的需要,本节课的讲述试图通过政治、历史、地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并适当介绍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使学生能把微观知识与宏观知识结合起来,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3.通过本节课对若干政治问题的剖析,反思夏、商、西周三代发展政治的一些问题,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某种借鉴的东西,学史明智,鉴古而知今,从而使历史学习更接近学生认知的“最邻近区域”。

五、教学过程。

复习初中。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主要有哪几个王朝?

导入新课。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发韧和源头。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至三代引发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变化。请同学们思考:三代各自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夏是奴隶社会的开端,商是奴隶社会的发展,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高峰,在这之后的春秋则是奴隶社会的最终瓦解。三代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较之原始社会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故而全面推动了三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探讨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问题,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归纳一下夏、商两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夏:约公元前2070年。商:约公元前1600年)然后让学生归纳夏、商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如下:夏朝,公共权力商朝,内服、外服制度。

1、夏:公共权力。

补充:“公共权力”的理解。

2、商:内服、外服制度。

(1)方国联盟。

让学生看书理解“方国联盟”的定义然后选择性补充:受秦汉以后大一统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往往把上古时代的国家想象并构拟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司马迁作《史记》,夏、商、周三个王国的兴衰便被描绘成大一统王朝的更迭。其实,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所谓“部族”,是指由原始时代的部落组织衍变而来的、以血缘(族姓)联系为基础的社会集团,它是中国国家的早期形式。商王作为方国联盟的盟主,具有向盟国征取贡物、巡狩盟国境地、仲裁方国间争端和惩罚方国的权力。

为了处理商人本族及方国之间的关系,并控制联盟的实际权力,商王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2)内服、外服制度。

教师有选择性补充:成汤建国后,为了奖励那些跟自己南征北战的诸侯和部下,建立了自己的官吏制度。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

所谓的内服官就是在当时商都郑州任职的和由商王指派到各个诸侯国当驻地大使的官员。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商都郑州是商王自己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商王亲自委派官吏对辖区内的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些官吏和其他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一样,是“内服”官吏。内服官中职务的政务官,是为商王出谋划策的“相”,又称“阿”、“保”、“尹”,如成汤时期的伊尹、武丁时期的傅说等,他们都是商王重要的辅佐人物,常常为商王决定国家大事。王朝中所有仅次于相的高级官吏统称为卿士,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官名,而是对高级官吏的泛称。

另外,商朝还有“三公”这样的官职,但在成汤时期还没有设立,因为它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所以并不常设,是属于卿士之列。在卿士之下,还有很多掌管具体事物的官吏,如掌管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还有专门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掌管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等等。

在成汤灭夏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诸侯国跟随他并肩作战。建国后,成汤在商都郑州以外的地方,把全国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把王室诸子和其他贵族封为诸侯,他们就属于“外服”官。这些外服的诸侯都要接受成汤的封号,成为商王朝的臣子。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班爵制度,甲骨文记载有侯、伯、子、男等爵位之分,规定了诸侯和贵族的等级和地位,是奴隶制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诸侯也是有可能成为商朝政权中的高级官吏,即成为内服官。

各地的诸侯接受成汤的封号,也是要尽自己的义务的:诸侯必须对成汤表示臣服,并每年定期进贡大量的食物、珍宝;还要应成汤之召参加或者统领征伐、狩猎和其他力役;遵守商王朝的一切制度,维持封区内的安定和发展。

(3)垄断神权。

目的: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商王的身份:在商代,王室人,也是神,即是方国联盟的首领,又是群巫之长。

(二)周:封邦建国(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周族是活动在今中国西部陕西省、甘肃省一带的古老部落。约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联合许多方国部落,大败商军于牧野,灭商建立了周朝。周朝的前期一直以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丰、镐为都城,因在东周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以西,史称西周。灭商第二年,武王病死,由周公摄政,武王弟管叔、蔡叔与商王后裔武庚叛乱。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叛乱,迁部分商遗民于洛邑,建造东都“成周”。同时,大封诸侯,“以藩屏周”。

2、封邦建国。

在讲述“分封制”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周人原来是商朝统辖的一个西方部落,灭商后又四处出兵,征服许多地方。为了统治征服的辽阔地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概括来说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2.分封办法: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3.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天子是统治者,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还要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4.分封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统治。教师在讲述西周分封制时,利用本目地图《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图》,让学生了解西周统治区域扩大的概况。另外,应让学生明确通行亲族与异性封国的差异。

1、宗法制度。

(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定义:所谓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发展起来,经夏商两代至西周时期达到完备的程度。

(3)原则:西周的宗法制有三个基本原则;其一,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二,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周天子相对于其他一切封国领地来说是大宗,其他诸侯相对而言皆为小宗。同样,在诸侯国中,诸侯为大宗,其他卿大夫皆为小宗。在各个相对关系中,小宗应服从大宗,有义务纳贡、帮助出兵征伐;大宗有义务保护小宗,调解小宗之间的纠纷。其三,各级诸侯、卿大夫、士即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宗子——周天子负责。这种宗法统治的特征在于家族统治。周王即周天子,既是国王,又是家族中的家长。在这种双重统治之下,官吏与各级行政机构的选择采用“任人唯亲”的原则,完全依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4)实质:宗法制度的实质在于保证夺得政权的家族对全社会实行家长制的-统治。

(5)工具:礼乐制度。

注:此项让学生自主看书,合作讨论,进行归纳。

板书设计。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公共权力。

2、商:内服、外服制度。

(1)方国联盟。

(2)内服、外服制度。

(3)垄断神权。

(二)周:封邦建国(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2、封邦建国。

3、宗法制度。

(1)、目的。

(2)、定义。

(3)、原则。

(4)、实质。

(5)、工具文章来源。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12年2月5日)。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四、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五、教学设想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具体安排周次内容。

第一周总结上学期学习,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二周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三周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十一周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第十二周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第十三周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四周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第十五周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斗争。第十六周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21周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九、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任课班级共45名学生,通过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可以看出:100分以上共5人,90分以上共10人,72分以上共25人,总体呈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

在面临毕业、中考的条件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现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以配合学校的安排。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与几何图形有关。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与几何图形有关。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和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同时注重学生在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与统计有关。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并会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适时地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情感目标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四章《图形的相似》重点:

1、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计算和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有关计算和证明,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

1、菱形、矩形、正方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2、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3、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重点:

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

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六章《反比例函数》重点: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并会应用;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和解析式两方面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会应用。

难点:

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重点: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

难点: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三、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教学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

4、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提高教学水平。

5、积极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建议。

6、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

7、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法的引导。

8、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课时。

3课时。

3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课时。

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4.3相似多边形。

第五章回顾与思考6.1反比例函数。

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六章回顾与思考上册复习。

注:进度安排在实际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3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2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4课时。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一般,两极分化严重,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风气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不少学生自知能力较差,特别是到了最后一学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在面临毕业、中考的条件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们制定了一下计划,以配合学校的安排。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与几何图形有关。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与几何图形有关。这一章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和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这两章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同时注重学生在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与统计有关。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并会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的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适时地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情感目标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四章《图形的相似》重点:

1、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计算和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有关计算和证明,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

1、菱形、矩形、正方形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2、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3、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重点:

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判断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根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单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

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六章《反比例函数》重点: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并会应用;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和解析式两方面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会应用。难点:

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重点:通过实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

难点:注重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须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三、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教学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

4、积极与其他老师沟通,提高教学水平。

5、积极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建议。

6、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

7、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学习方法的引导。

8、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进度安排:教学内容。

2.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课时。

3课时。

3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2.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课时。

第五章回顾与思考6.1反比例函数。

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6.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六章回顾与思考上册复习。

注:进度安排在实际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3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2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4课时。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斗争双方:国王(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国会(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代表人物:克伦威尔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光荣革命”

地点:伦敦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推动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独立而战。

4.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1781年10月,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领7000名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5.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族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6.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腐朽的波旁王朝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制定《人权宣言》。制定时间:1789年。制定机构:制宪议会。《人权宣言》的内容:(1)人人生而平等自由。(2)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3)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流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实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5俄国改革的最大贡献:.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五.日本的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2.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4.影响: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七.欧洲四次思想解放运动之一:文艺复兴运动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时间:14至17世纪。兴起国家:意大利。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4.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1)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神曲》。《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度的标志。恩格斯称赞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鼓励着人们去大胆追求不受宗教摧残的世俗生活。

(3)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她的代表作是《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主要的国家:法国2.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主义。

3.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2)孟德斯鸠: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学说。(3)卢梭:主张每个人生而平等自由,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

4.启蒙运动的性质:启蒙运动是一场理性,全面算清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5.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九.构造科学殿堂的巨匠。

1.现代科学之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的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达尔文(代表作《物种起源》,本书中阐述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著名的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提出著名的“相对论”

4.天才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5.用生命作画的人:梵高(凡高),荷兰的伟大画家,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人。代表作《向日葵》《纺织工》《吃土豆的人》。

6.乐坛雄狮贝多芬,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创作的交响曲最为著名,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三交响曲》描写拿破仑的英雄业绩,最杰出的是《第五交响曲》。

十.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开始的时间:1914年7月28日。

4.一战的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

8.一战的影响:参加这场世界大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

9.一战的性质:一战是一场掠夺性战争10.一战的启示: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十一.同盟国和协约国。

1.同盟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由德国主导2.协约国:法国,俄国,英国。

3.同盟国和协约国矛头都指向了对巴尔干的控制权。

十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从英国的棉纺织行业开始的2.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的成果:(1)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

(2)瓦特改进蒸汽机(3)富尔顿的汽船。

(4)史蒂芬孙的火车。

3.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所用的燃料是煤和石油4.影响:(1)极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

(2)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现代大型工厂制度建立起来。

5.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十三.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它的能源:电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爱迪生发明电灯点炮。

(2)卡尔本茨的汽油内燃机汽车。

(3)莱特兄弟的飞机。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改变一切。

4.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5.美国工程师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因此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莱特兄弟被称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1.三角贸易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欧洲。

2。三角贸易的核心为奴隶贸易。

3.三角贸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促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国际歌》词:欧仁·鲍狄埃。

曲:狄盖特。

3.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面。

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1822年9月巴西获得解放。

玻利瓦尔被第二共和国授予“解放者”的称号。

拉丁美洲曾被葡萄牙和西班牙所殖民。

印度土兵起义的导火线是涂油子弹事件,代表人物是章西女王。

九年级物理电子课本

在线阅读请点击链接查看。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1】获取一年级语文、一年级数学、一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一年级小学生暑假计划。

时间、项目、内容。

7:00起床。

7:00-7:20洗漱打扫卫生、扫地,擦家具等,学会做人。

7:20-7:40吃早饭。

7:40-8:00休息。

8:00-8:45第一节课晨读。

8:45-9:00休息做体操。

9:00-9:45第二节课学习下册语文和数学。

21:00睡觉。

一年级的作息安排。

一、会休息。

1、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休息10个小时。

2、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八点半睡觉。

二、会学习。

1、每天练习口算题50---100题。

2、每天阅读课外书籍,其中《新语文读本》中的`部分文章要背诵下来。

3、完成《小学生古诗文必读》后90首的背诵任务。

4、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参加一两个兴趣班的学习。

小学语文一年级拼音知识点。

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小学语文一年级汉字知识点。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中央教科所的一位资深教授谈到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时指出: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来看,现在最薄弱的一环是幼小衔接。明确指出幼小衔接对儿童的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幼小衔接的坡度太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这是幼小衔接存在的原因。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初。

三、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对于目前学生的情况还不是很全面,单单从上学期期末复习阶段的观察,我发现,这个班级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后进生人数比较多,课堂的教学压力比较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听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有些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教育,此外,面临中考阶段对学生要有总体的掌握,使之考出好成绩。

二、成绩分析。

从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成绩来看,只有几个孩子的成绩比较突出,其班级的后进生人数较多,及格率、优秀率同其他班级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的学习习惯掌握的不是很好,需要在本学期的第一轮复习中加强和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内容只剩两章,:圆与统计与概率。

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视图。本章设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定理。垂径定理及推论、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运用与圆有关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统计与概率这章有50年的变化,哪种方式更合算,游戏公平吗这三节内容。重点是会利用概率知识判断游戏是否公平,除了这两章,本学期还要进行中考总复习。

四、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着眼基础知识,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3、重视课后反思,及时将每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的积累教。

学经验。

4、积极与其他老教师沟通,提高教学水平。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7、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掌握情况,对症下药。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本学期目标。

1、尽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培养一定的解题能力。

吕意朝2013年2月。

相关范文推荐
  • 10-30 2023年工期承诺协议书范文(20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双方关系。合同协议可以规范各种商业活动,保障双方的利益。签订合同协议有助于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和执行。在商
  • 10-30 最热模范职工小家申报事迹材料大全(20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不仅是对自身成长的回顾,更是对他人的分享和启迪。感谢以下这些事迹材料的主人公,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人类的伟大和无限可能。“我们村从湖北返乡的有几户
  • 10-30 最优一日小管家的心得体会(案例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的体会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份对自我成长和进步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对自身经验的反思,找到
  • 10-30 精选煤矿安全宣讲个人心得体会范文(19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或经历后,对所得到的感受和领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通过不懈的努力,
  • 10-30 最优税务信用宣传活动总结范文(18篇)
    通过撰写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所总结对象的特点、规律和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 10-30 优质初中生韧性培训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培训过程中的互动和团队合作,使我更加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和协作的力量。接下来是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观点独特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 10-30 最新居委会负责人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自我进步。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示例,希望能为大家撰写培训心得体会提供帮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
  • 10-30 热门数学上的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通过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将努力弥补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 10-30 优质监狱网格化管理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心得体会是对我们在某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样片,供大家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监狱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关键的任务
  • 10-30 热门给我未来的孩子心得体会(汇总2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零散的经验和感悟整理起来,形成系统性的思考。【示例文本二】通过实践和总结,我发现自身在团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