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时间:2023-12-22 11:17:47 作者:影墨

设计教学计划需要我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以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1.观察主题图。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4、拨一拨。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师:回忆一下你刚才拨珠子的过程,5添上31是几?6添上1是几?7比6多几?……。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1、教学金鱼图。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五、教学6和7的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

(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

(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我又换牙了——统计。

(1)简单的数据整理。

(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教学广场找规律。

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

4、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5、雪山乐园——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数学学具。

一、揭示课题。

今天继续学习有关规律的数学问题。

二、师出示思维提纲,生自主探索。

看书上的图,小朋友们在摆什么。各是怎么摆的?

1、看一看例5(1)(2)小题。

图上有什么图形?是怎么排列的?

2、这里画着什么?

那些花儿有几中颜色?

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读列完成,然后交流。

三、巩固提升。

1、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2、小组拿出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互相说一说。

3、一找教室里那些摆放是有规律的?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有规律的事物,请说一说。

4、在纸上画一画有规律的东西吗?画好后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导语:这是一份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各位老师们提供帮助。更多相关资料请上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数与代数

1、海底世界-- 数数

5、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三)统计与概率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5、雪山乐园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 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 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时

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数学广场„„„„„„„„„„„„„ 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

数学场„„„„„„„„„„„„„„„ 1课时

(八)我又换牙了

--统计„„„„„„„„„„„„„„„ 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1课时 (九)雪山乐园

--总复习„„„„„„„„„„„„„5课时

1、 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

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前、后的相对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淡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淘气遇到难题(课件1)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什么难题?(播放)。

2、师:哪个热心的小朋友给淘气出个主意?(评析学生回答)。

活动一、介绍前后同学、老师自我介绍。

4、老师介绍自己: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也想介绍一下我的前后,我的前面…我的后面…。

后面活动二、百米赛跑1、同学们,你们的表现可棒了!今天老师得到一个好消息,动物园里正在开“森林运动会“,可热闹啦!我们一块去看看吧!(课件)。

(1)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2)(课件)比赛开始了,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请学生说一说。

师:我们看到小蜗牛现在虽然排最后一个,可它还是怎样?同学们要学习小蜗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3)同学们,比赛就要结束了,猜一猜测动物们的顺序有没有可能改变?赶紧结你们喜欢的动物加油吧!

(4)你能说说动物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5)同桌讨论:()在()的前面。

(板书)。

()在()的前面。

(6)集体反馈交流(指多名学生说一说)。

小朋友,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到了什么?五、补充练习。

运动会结束了,现在我们回到了教室,张老师想考考你们,好吗?1、猜一猜。(课件)。

2、排算式。先独立排,再上黑板排卡片。

3、玩游戏。运动会结束了,小动物们排队回家,马、兔、公鸡、小鸭、山羊、熊猫、小猪。请几名同学扮演小动物排队,其他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板书)。

前后。

()在()的前面。

()在()的前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备注:

小学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和小兔玩,看见小兔子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答:

1.共采了11个蘑菇。

2.灰蘑菇有6个。

3.蓝蘑菇有5个。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灰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蓝蘑菇有5个,灰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1页。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推理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索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能说出用“凑十法”计算的算理,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课件、小棒。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9加几》,你还记得我们重点讲了什么方法吗?(凑十法)。那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有关《9加几》的知识,看看大家是否真正掌握了。

(一)大家一起来。

多媒体有关9加几的口算体,学生进行抢答。

算完后,挑2—3道题,让学生用“凑十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又快又准的。

如:9+8=17,见9想1,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二)小火车开起来。

出示下列的连加法,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为呈现新课做铺垫。

7+3+2=8+2+5=6+4+1=。

7+3+4=8+2+6=6+4+5=。

7+3+9=8+2+7=6+4+8=。

(一)播放动画,引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8、7、6加几。(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动画,看看动画里讲了什么。播放教材主题图运动会跑步动态情境(8个小朋友跑在前面,后面又有5个小朋友跑过来的情境)。

问:动画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让我们求什么?

预设:前面跑步的.有8人,后面跑步的有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跑步?

如何列算式?(8+5=13)。

(二)合作探究,多种方法学习8加几。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这么快?先找人说一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师可以提示学9加几时,用了什么哪些方法,巡视同桌讨论情况,适时指导。

汇报方法:指名说一说用了什么方法计算的。(预设:点数,接数,画图,摆一摆等等)。

教师相机板书,并鼓励孩子们想出的各种计算方法。

(三)方法总结,反馈补充。

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方法进行补充并总结,计算8+5=?时,可以用点数,接数,画图,摆一摆,凑十法。

(四)重点突破,解决问题。

重点讲解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回忆学习9加几,我们是如何计算的。

1、利用凑十儿歌,帮助回顾旧知。

师生拍手一起唱儿歌:1凑9,2凑8,3凑7来,4凑6,俩5相凑就满十。

2、理解“凑十法”思维过程,熟练说出算理。

师:要想凑成十,见9想1,见8想几呢?(想2)(见7想3,见6想4,见5想5)。

师指导学生利用凑十法说计算8加几的算理(板书指导说明):见8想2,把5分成2和3,8+2=10,10+3=13(指名反复练习算理,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3、练习巩固。

用凑十法计算下列各题:8+3=8+6=8+7=。

(一)创设情境,复习8加几。

(课件出示公交车,车上有关于8加几的计算题)师:去羊村必须要坐公交车,司机叔叔给我们出了几道难题,大家能答对吗?那我们开火车进行口算,口算后就可以出发啦!

(二)自主学习,用“凑十法”探究6、7加几。

计算:7+6=6+5=。

自学提示:

1、用“凑十法”完成上面两题。

2、跟同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生自主学习讨论,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用凑十法说说算理。

(出示懒洋洋、喜羊羊、小灰灰、灰太狼等人物图片)问:你想跟谁去玩呢?想跟谁玩就点开哪个人物,每个人物后面有关于8、7、6加几的练习题。

师:向慢羊羊村长总结汇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自由谈论)。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羊村的孩子们也非常开心,他们祝大家学习快乐!我们下次再见吧!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前思考:

《“数学好玩”――分扣子》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在一年级上册中已涉及到了分类的知识――《整理房间》,所以孩子已有了分类的基础。本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类,通过“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标: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标: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分类的结果,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但结果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扣子教具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生:1.可能是提出建议的这个怪物?

2.可能是个子最高的那个怪物等。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出示板贴。

师:数三声请全班同学坐好,【及时表扬】老师在黑板上也准备了扣子,可以拿下来换位置,请你到前面来分一分。两个人一起,边分边说。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他们把扣子按什么分的?分成了几类?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

生:按形状分成了圆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数量分成了两个扣眼和四个扣眼)。还能继续分。继续按照扣眼数(或形状)。

师:最后经过了几次分类,分成了几类?

生:经过两次,分成了四类。

师:请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分的?【ppt展示,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

生:按照形状分――再按照扣眼数分。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还有其他的方法?谁能来讲讲别的方法?

选一小组学生上台,先汇报按照什么分,再动手分一分。

师:观察一下,同样的扣子,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类的顺序颠倒了。

师:那分类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ppt展示两次分类的结果】。

生:分的结果是一样的。

2、活动2: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活动,谁来读一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一组学生上台分一分。

师:大家看,他们第一次是按什么分成的两类?

生:颜色。

师:我们先看红色,红色扣子还能继续分吗?快看他们第二次把红色继续分,按什么分的?

生:按形状分的。

师:白色的有形状问题吗?

生:没有。都是圆形。

师:那么继续看红色部分,还能继续分吗?按什么分?

生:可以按扣眼数分。

师:那白色还可以按照扣眼数继续吗?

生:可以,并且动手分一分。

师:老师看大家那么积极,是不是还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颜色――形状――扣眼数,最后分成6类。

师:颜色分完之后,如果不按形状分,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状。

师:那么我们看看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生:分的结果都一样。

师:通过刚才两次分扣子的活动,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请翻开书,填写自我评价表。填完后,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给对方一点鼓励或者提醒。【小组活动中我们也要互相帮忙,互相提醒】通过今天学习的分类知识,看看能不能帮助小熊一家解决刚才的难题。

三、巩固练习。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个问题:“城堡的主人是不是头上有角啊?”“对啊,是有角。”你看,熊弟弟一个问题,把怪物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头上有角的),一类是(头上没有角的)。怪物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光知道这个怎么能猜得出来?”那倒是,这样头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会观察,看完了头上,接着观察脸。他问道:“城堡的主人脸上有胡子吗?”“不,没有胡子。”怪物们又开始吵吵了,“光知道这个能猜出主人吗?”熊弟弟两个问题问完,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的怪物有9只,又变少了。

生:还有5只。

生:只有两只了。

师:这两只怪物长得太像了,都是头上有角,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鞋子。最后一个问题会问什么?“主人是有牙齿呢还是没有牙齿呢?”这两个怪物对视了一下,一个忽然捂住了嘴巴“这个不能告诉你”,熊弟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个头上有角,脸上没有胡子,身上花花绿绿,穿着红色绣花鞋,没有牙齿的就是主人。熊弟弟通过5问题,5次分类成功找到了主人,这时候主人说:“不,你们不能走!”熊弟弟吓了一跳,“为什么呀?”“和我们一起玩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小熊一家和怪物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熊弟弟通过分类的方法把城堡的主人找出来了,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善于动脑筋。

一天结束了,城堡的主人很开心:“你这么聪明,我要送给你一份礼物!这些盒子里只有一个装着真正的礼物,只能提出三个问题,把有礼物的盒子找出来,你们能帮小熊弟弟完成吗?”

生:有礼物的盒子有没有蝴蝶结?

有礼物的盒子是花花的还是一个颜色的?

有礼物的盒子是圆柱还是长方体的?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学到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研究的价值和成就感。

4、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时间相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下面是飞飞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况,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推断出到飞飞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二、探究规律:

1、从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历表中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

2、请大家观察所标记的日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全班交流。

3、对照日历表中所作标记分别填写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几个共同的休息日。

4、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9月份,飞飞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几天?现在你能告诉飞飞,9月24日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吗?你想对飞飞说些什么?猜:飞飞知道这个消息会怎样?听生日歌:提前祝飞飞生日快乐。

(1)仔细观察日历中加框的四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再找几组这样的数,验证结论。

(2)小组讨论:在日历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8、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历表中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这说明只要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认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钟、实物钟、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声音。

师: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2、出示主题图。

师:听到闹钟响起后,乐乐在干什么呀?请你们打开书本91页看看。

(思想教育:我们要向乐乐学习,听到闹钟响,就马上起床)。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些钟表的身上隐藏了许多小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联系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样子的钟?

师: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钟,你们想欣赏吗?

2、同位说钟面。

师:欣赏完那么多有趣的钟表后,请你们拿起桌面上的钟,跟同位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3、学生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呢?

生:汇报(板书: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时针长得怎么样?分针长得怎么样?

生:汇报(板书:时针分针)。

4、动画钟自我介绍。

师:看到大家介绍得那么开心,动画钟也要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听。

5、归纳小结。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

(二)、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2、讨论。

师: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是7时的?

生1: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2:我是这样看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生3:我是这样看的,钟面上有分针和时针,而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练习。

师: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出示钟表图:8时、6时、3时。

4、小结方法。

师:看看这些钟的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生1:分针全部指着12。

生2:分针全部指着12。

师:像这样,分针指着12的这些时间,就是整时。

刚才你们用了什么巧办法一下子就认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呢?

生1: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归纳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三)认识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1、创设情境。

2、学写时间。

师:文字的表示方法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时。(板书:7时)。

师: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又怎样写呢?

生:先写7,再写两点,最后写两个0。(板书:7:00)。

师:(指着电子表的表示方法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记时方法?

3、练习。

(1)写8时、3时、6时(书本91页最后三个钟)。

师:你们真了不起呀,谁会写这些时间呢?(三名学生到白板板书)。

师:请你们拿出这张纸,在纸上完成,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同时进行)。

(2)连线(书本94页第1题)。

三、

质疑问难。

四、课间休息:唱《两只老虎》。

五、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书本94页第3题的时间)。

师:看到大家表现得那么棒,现在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谁想出来玩?

2、拔时间。

(1)拔8时。

生:嘎嘎嘎,谁是我的好朋友?(找不到朋友)。

师:这只小鸭子真可怜,找不到自己的朋友,请你们在学具钟上拔出小鸭要找的时间。(全体学生拔8时,同桌互相检查。)。

(2)同位互拔。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会拔8时了,你们想不想出一个时间考考你的同位会不会拔呢?

(3)拔一个喜欢的时间。

3、书本92页“小明的一天”

(1)看图说图意(课件出示7时图片)。

(2)写时间(书本92页)。

五、

总结。

全课。

老师要你们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爸爸妈妈你学会了什么呢?

六、作业设计——小小设计师:

运用你知道的钟面知识,设计一个你喜欢的钟面。

七、板书设计(附后面)。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l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l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l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教学板块:

一、情境操作,探求新知。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1/7。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2、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

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2/7。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3、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从右数起第*个)。(师完成板书)。

师:队形2(排两排)中的小猴又站在哪里呢?(第*排第*个)。

师:大家还能从不同的方向说吗?(生生互说)(师把每种说法都写下来,并把数用红笔书写)。

4:抽象概括并揭题。

3/7。

师:(指着板书)大家在说队形1中的小猴位置,与队形2中的小猴位置时,有哪些不一样?(教师用请第*组第*个小朋友这样的方式指名回答,多指名几个)。

师:小朋友,(教师指着队形)像这样排成一条线时只要用1个数就能说清小猴的位置,排成长方形时就要用到2个数了,对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像这样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揭题)。

5、由发散到集中,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师:瞧,电脑里的小朋友也排出了一种队形,他说小猴的位置在第*排第*个,从他的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他是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来看的,课件出示观察方向)。

师:那按这样的方向,请大家猜出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组第几个,它是谁?(生猜)。

同桌用这样的方法互猜指名让全班猜让学生自由猜。

二、情境体验,实践应用。

4/7。

1、电影院里的座位第几排第几座。

师:小动物,做完操要去看一场电影,瞧,这就是他们的电影院,(课件显示)你看电影院的座位号是怎样排列的?(得出:从中间开始号码向两边从小到大;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

师:机灵的小猴已经找到了位置,猜猜它的座位号码是几排几座?你是怎么看的?(可以上台解说)。

师:还有几只小动物也找到了座位,你能写出它们的座位号码吗?(练习纸上填写投影反馈)。

师:瞧,这两个小动物(狗熊、小猪)它们还没找到位置,小猪说:我的座位号9排12座,小熊的座位号是9排13座,我坐在小熊的旁边,你认为小猪说的对吗?(学生帮助纠正说出理由并找到位置)。

师:小朋友真行,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看起了电影!

师: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样的说法描述电影院的位置呢?(第几排第几座)教师板书。

2、动物楼的位置第几层第几室。

5/7。

师:小动物们,看完电影要去动物楼休息(课件显示),有四个小动物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做客,这就是它们家的住址,你能找到吗?若能把它们的位置找到的话,小动物会自动出来迎接你们!(练习纸上先独立找同桌交流上台反馈,让学生说说第几层你是怎么看的,第几室你又是怎么看的?)。

当学生确定一个位置后就出现一个圆点(意在渗透平面上有序数对与点的一一对应)全部确定后课件显示四个小动物跟小朋友招手。

师:还有四个小动物的家,请你猜猜它们会住在第几层第几室呢?要不请你帮它们安排一下位置!(学生在练习纸上自由安排同桌互说我把***安排在第几层第几室投影展示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安排的?其他学生判断)。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样的说法,描述小动物家的位置呢?(第几排第几个)教师板书。

三:小结。

师:小朋友,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在整堂课中,叫学生回答问题时都是用请第几组第几个小朋友回答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实有效地感受、体验位置。)。

6/7。

7/7。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研究的价值和成就感。

4、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时间相关的简单问题。

2、下面是飞飞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况,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推断出到飞飞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1、从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历表中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

2、请大家观察所标记的日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全班交流。

3、对照日历表中所作标记分别填写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几个共同的休息日。

4、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9月份,飞飞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几天?现在你能告诉飞飞,9月24日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吗?你想对飞飞说些什么?猜:飞飞知道这个消息会怎样?听生日歌:提前祝飞飞生日快乐。

(1)仔细观察日历中加框的四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再找几组这样的数,验证结论。

(2)小组讨论:在日历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8、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历表中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这说明只要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学会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

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

三、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2)拨一拨,认一认。

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3)我说你摆: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

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

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

2、光芒闪耀。

猜数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

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

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

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

整节课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学生在充分认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5页例1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课件、水彩笔、练习本。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

(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左右左右左右。(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

(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一边说边做。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师:像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师:同学们开了联欢会,特意把场地装扮了一下。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都是什么颜色的?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蓝灯笼,还有红花和紫花。

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出示彩旗的课件)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之间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黄红黄红黄红。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彩旗在排列时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师:很棒,那是以什么为一组排列的呢?请你试着在书上圈出来。

生:是按黄红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啊!彩旗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间)。

生:灯笼是按一个红两个蓝为一组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看小朋友又有怎样的规律?看谁找的最快。

生: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彩旗是按黄红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蓝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小朋友是一男一女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的。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师:看,谁能猜一猜这个后面是什么?

生:后面是一个红色三角。

师:可以怎样想呢?可以先观察形状再观察颜色。

生:因为前面的图形是按一红一黄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2.图形的规律。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学生拿出图涂色)。

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而三角形是按黑红紫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红色和紫色。(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

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起来.

(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生:同意。(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生:黄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生:绿色的三角形。

3.猜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出示ppt)。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教师接着操作)。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也就是说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1.85页做一做。

2.欣赏规律美。

师:生活中规律也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课件演示)。

3.创造规律。

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彩笔创作规律,分组合作,想想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画一画。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认识图形。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二、目标分析。

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小钟表、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课件出示谜语。

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揭示课题。

2.自主介绍钟面。

(1)认识钟面。

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

有表针:时针与分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

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3)认识分针、时针。

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

【设计意图】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

(二)认识整时。

1.读写整时。

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

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

7:00读作:7时。

10:00读作:10时。

1:00读作:1时。

4:00读作:4时。

师:结合钟面表示的时间,想想你们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认识每一个整时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渗透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钟表。

2.整时时刻和钟面连线。

在学生反馈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

3.发现钟面表示整时的特点。

师:钟面表示的时间叫作整时。观察钟面,整时的时候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随着学生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看四个整时。让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7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是10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是1时。最后让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4.动手拨出时间。

(1)学生自主拨出时间,同学之间交流。

(2)展示学生拨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钟面,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并写出时间。

重点强调12:00钟面出现的特殊现象。

5.从电子表中再认识整时。

(1)出示电子表12:00(课件)。

师:电子表现实的时间和我们写出的时间是一样。

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贴到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读一读。请你们观察整时的电子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

整时:多少分。

(2)完成教科书第86页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哪个钟面表示整时,并说出理由。

2.说一说钟面上的时间接近哪个整时。

总结:两个钟面都接近10:00,第一个钟面不到整时,第二个钟面超过整时。

3.有序排列时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时间,学生在比较、排序中强化对整时和接近整时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几时几分做铺垫。

4.猜时间。

先让学生猜这个钟表表示的时间。

在出示这个钟表提示学生。

5.做一做(数学书第85页做一做)。

师:小明晚上9时睡觉了,如果是早上9时,小明又会在干什么呢?

(四)欣赏古代计时工具。

师:这些古代计时工具,非常有用。钟表能帮助我们安排一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用好小钟表,学会抓紧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古代计时工具的过程中,保持对认识时间的兴趣,体会钟表的作用大。

(五)全课小结。

师: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声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来了,我们先记住整时,今后还要认识几时几分呢。

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

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

三、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2)拨一拨,认一认。

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3)我说你摆: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

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

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

2、光芒闪耀。

猜数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

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

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

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

整节课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学生在充分认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页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第2页。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学校会计年度述职报告(模板15篇)
    通过述职报告,能够客观记录和评估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在阅读以下的述职报告范文时,可以参考作者对自身工作成果和问题解决的详细描述。财务部门是学校的关键部门之
  • 12-22 领导任职表态讲话材料范文(13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这对于演讲者的举例和论证非常重要。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感人的演讲稿范文,相信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思考。
  • 12-22 工作转正申请自我鉴定(实用21篇)
    在转正自我鉴定中,需要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同时也要有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展示对未来的发展和成长的期待。在转正自我鉴定中,如何准确地描述自身各项工作能
  • 12-22 三八感恩老师的演讲稿(通用20篇)
    感恩是一种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的态度,它能够让我们更加知足常乐。请阅读以下这些感恩范文,相信它们会给您带来一些思考和感动。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
  • 12-22 房屋租赁协议简单大全(15篇)
    租赁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人们,比如学生、职场人士、企业等,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租赁经验分享,供大家参考借鉴。出租方:____________
  • 12-22 牛和鹅教学设计教案(通用21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阅读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帮助我们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
  • 12-22 高中体育足球教案(实用19篇)
    高中教案是教师为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实现高效教学而进行的合理规划。高中教案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
  • 12-22 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的国旗下讲话(优秀19篇)
    在国旗下,我们展示了祖国繁荣的成果,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团结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取的国旗下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一起回味。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一
  • 12-22 小班健康我爱吃的水果教案(实用21篇)
    编写小班教案时,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以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大家可以通过参考这些小班教案范文,了解如何更好地设计和编写自己的教案。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
  • 12-22 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总结(通用21篇)
    通过撰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工作中的盲点和提升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