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反思(精选7篇)

时间:2023-09-24 19:57:01 作者:JQ文豪 最新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反思(精选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篇一

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却有人讨厌他”。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写照,发人深思。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地表达了两只鸟的形象,两处的“呀哈哈”是发自内心的笑声,耐人寻味。

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进行深思,并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做人。

1、歌曲中的音程跳度比较大,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2、歌曲中出现了装饰音的唱法,教师不要做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感受。

3、歌曲中休止符比较多,要注意提醒学生。

4、歌曲引人深思,诙谐风趣,唱出歌曲的意味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歌曲教学中要多采用听唱法让学生感受。

光盘、琴

一、教师讲述寓言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的寓言故事应该有不少了,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蜗牛的故事》。

据说蜗牛原来是动物世界中的长短跑双料冠军。可是千篇一律、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使蜗牛同志深感不耐。于是他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睡上几觉,过了几个月,一头豹子来和蜗牛比赛,结果豹子赢了,蜗牛说:“没什么,狗还比我差得远呢!”说完就呼呼大睡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条狗来和蜗牛比赛,结果狗赢了。蜗牛说:“没什么,猪还比我差得远呢!”说完又呼呼大睡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头猪来和蜗牛比赛,怎么敲门蜗牛都没有应答,原来蜗牛犯了嗜睡病,已经很难叫得醒了。

现在蜗牛爬得这么慢,那是因为它是在边走半睡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专找比你差的人作参照物,这就是你越来越差的原因。

二、歌曲学习:

1、导入新课:有一位作曲家把寓言故事编成了歌曲,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花喜鹊和小乌鸦》,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可以教师读节奏,学生来拍击。(第一条、二条可以这样,第三条、四条可以由扶到放,请一到两位学生来做小老师)

(3)唱谱可以采用教师唱唱名,学生用la唱或者反之,特别注意歌曲中下滑音、波音的唱法和休止符的停顿。

2、歌词学习(教师可以用动作来表示)

3、学唱歌词:

(1)教师可以先带唱歌词一遍。

(2)教师和学生接唱。

(3)学生和学生接唱。

(4)再次聆听歌曲录音。

(5)完整歌唱(可以带表演)

(6)可以分角色歌唱表演。

4、思想教学:

通过《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学习,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了解了花喜鹊喜欢以吹捧抬高自己,而乌鸦却踏踏实实,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而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

5、布置课后作业,根据歌词编故事。

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篇二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设计、运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多层次、多领域地感受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而浓郁的审美动力和审美欲望,培养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审美教育目标。

1.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我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一起讨论,听取、采纳同学的建议,共同参与表演活动,当学生出现紧张情绪时能及时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师生间建立了亲密和谐的关系,给学生增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诱发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2.能够鼓励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各种形式表演歌曲,展现他们的音乐特长。

3.本课的问题设计比较简明直接、通俗易懂,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突发状况也能及时有效地调整、解决。

4.语言简洁、幽默,教态自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教材的分析虽然很透彻,但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还不够全面,只考虑到了学生在接受知识程度上与我校学生的差异,但没有顾及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到前面表演敲锣打鼓时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出他原有的水平,这是我没有预设到的,教学反思《圆圆和弯弯教学反思》。

2.在表演这一环节上,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还不够,部分学生不敢放开胸怀,表达自己,表达音乐。

3.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以更丰富、更准确一些,如对切分节奏、连线等音乐知识的手势提示,还有待商榷。

总体上说,本节课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歌曲《圆圆和弯弯》表现的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之情,能够用歌声、自编动作,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通过歌篇上字的大小、颜色等变化的暗示,唱准了歌中的切分节奏、一字多音、波音记号、跳音记号等,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身体动作等为歌曲伴奏;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好。

从这节课中我深深领悟到:要在音乐教育中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必须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在主动地探寻、领悟、体验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进而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篇三

本学期我上的研究课是《开心里个来》。《开心里个来》一课,选自小学音乐苏少版第六册第七单元。这是一首根据江苏民歌《吴江歌》,源自宋代民歌《几家欢乐几家愁》改编的现代民歌。歌曲中间加入一段表现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数板,表达了人们开心自豪的心情。在民歌中加入数板,增强了歌曲的现代感,是这首歌曲最大的特色,可谓是“老歌新唱”。

本课我拟订的目标是: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自豪的演唱歌曲;创编反映家乡变化的歌词(数板部分)。

我整体教学的思路是:以“开心”作为本课的主题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讲开心事——唱开心歌——编开心词,让学生在说、看、想、唱、写、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一开始,我就说:最近你们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呢?谁来讲一讲?这样导入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切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整堂课的开心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可能由于难得有这么多老师听课,也可能是学生都比较胆小,或者正如我们办公室老师说的“现在的学生已经没有什么开心的体会了。”因此,这个环节稍有些冷场,还好我自己帮他们想好了一些开心事可以说说。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学习的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数板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加入歌曲,使学生备感新奇,学习的欲望也更强烈。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地聆听歌曲,然后自由朗读数板和歌词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难点,生生帮助,师生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方面,通过图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以及对于新旧生活的对比,学生基本能创编出通顺的作品。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更深一步,放宽时间的话肯定能完成得更好。课后组内老师交流,提议在学生想不起来的时候可适当提醒,让学生进行填空,这样可降低难度。假如用上述所创编的内容则可把都市改成生活更为恰当。附数板创编:“想过去,洗衣服,用手搓,现在变成自动啦,看今朝,黑白电视换液晶,家家轿车开起来。”本来我想在创编歌词后用方言演唱歌曲,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实现,有点可惜。

另外自我感觉在歌曲处理这方面做得还不细致,比较匆忙,一字多音的唱法应明示学生,让学生掌握地更牢固一些。还有在学习数板的时候加入打击乐演奏应该多练几次,而且在反复地念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如:集体读、指名读、男生、女生接读等等,形式多样,不显呆板。再如加一些动作表演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

《开心里个来》这首歌曲旋律朗朗上口,自从上了这节课,我们小组的老师不自觉地经常会哼两句出来,碰到什么事情,也会用这首旋律改两句歌词,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真心希望我们的教材中能多收录一些这样的好歌。老师爱教,学生也爱唱!

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篇四

《欢乐歌》这首牙买加民歌出现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的音乐课本中,难度不高,只有4个乐句,但是它是以轮唱歌曲的要求出现的,编者的意图也就非常明了了。有人这么定义轮唱: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我也赞同这样的说法。有过轮唱经验的人都知道,轮唱的难点于,同一曲调要有规律的错开,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受到另一声部的干扰。通过三年级4个班级的轮唱教学,轮唱的效果还不错,总结为以下点:

1、先唱后听。歌曲《欢乐歌》第一遍为齐唱,第二遍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对于只有4乐句的歌曲,齐唱是很容易的。然而对于没有轮唱的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先听,他们必定会跟着大声的演唱,只能感觉歌曲的演唱很乱,对学唱没有很大的作用,而是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该先进行轮唱练习后,再让学生安静的聆听录音中的范唱,听听轮唱此起彼伏的效果,还可以边听边找找自己演唱的声部,这时的聆听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至始至终轻声唱。轮唱最怕声部抢,特别是初学时,生怕自己声部弱。教师要特别强调,两声部不比声音的响亮,而是比声音的.整齐,这就需要时刻提醒用悄悄话的声音进行演唱练习。

3、先唱旋律后填词。这首歌曲的旋律前后句相同,如果单声部演唱,非常简单,但是却同时给轮唱带来了很大的音准问题。因此,先唱第一部分的旋律,再进行这一部分旋律的轮唱,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高,很好的解决演唱的音准问题。

4、教师指挥手口并用最重要。初学轮唱时,教师千万不能用琴伴奏,因为这时,教师双手的正确指挥远比被困在琴上重要的多。双手指挥的同时,教师还要配以夸张的口形在每句的开头,给两个声部轮流提示。

5、齐唱轮唱做比较。当熟悉了歌曲的轮唱后,对歌曲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齐唱—轮唱—齐唱,简短的歌曲进行3次不间断的演唱,增强了歌曲演唱的表现力。

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篇五

我把自己这几个星期的教学心得做了一个总结和反思。

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即唱歌课为主,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我觉得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特别是课的后半部分)唱歌都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就要到课外去找。找学生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我觉得音乐应该与时俱进,把最新的资信带进课堂,第一是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第二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刚进入音乐教学的第一个星期,我进入了思想的.误区,即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光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我的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所以在第二周的时候我改变了教学的方法,毕竟还是3年级的学生,不要把他们的兴趣个磨灭了,技术性的东西还是要讲的,但讲要讲得生动,而且不能过多,主要还是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主,音乐虽然在很多家长或学生的眼里不是什么重要的科目。但是,是一个人,特别是小学生情操的培养一个重要的途径。

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篇六

《我是小音乐家》是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歌曲。我在设计本课时以体验当“小音乐家”的乐趣为教学的链条来贯穿整堂课,把教学内容有效的整合在这条线上,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和表现音乐。

游戏导入,埋设悬念

通过预设的节奏练习,将歌曲中最不容易唱好的部分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在模仿游戏中掌握歌曲中难点节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三位音乐家也参与到课堂中给同学们“提问”。通过各种设问,学生知道了每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并且还能够用游戏中出现的节奏来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准备了三种乐器的模型,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看到每种乐器的细节,创设一定的情境,完成教学目标中认识中外乐器及了解音色的内容。

注重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表现精彩,在此点题,送给他们“小音乐家”的称号,学生们自豪的念出课题,激发当“小音乐家”的欲 望。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听、模仿、唱”等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分别让孩子聆听歌曲的情绪、扮演“小音乐家”去模仿乐器的演奏,去充分聆听,感受音乐。由于歌曲本身难度不大,在2遍聆听后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哼唱出歌曲,这为教唱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唱环节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因此不管是歌曲动作的设计,歌曲重难点的解决,还是到进一步打开思路,艺术处理歌曲,都是学生自我尝试探究后,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会了歌曲,解决了难点,有感情的表演唱了歌曲,又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作为老师,范唱很重要。在范唱第一段歌曲时,尽量用夸张、对比、极富表现力的演唱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句的情绪变化。第二、三段学生跟唱时,基本能够唱出歌曲所要求的情绪。

三年级音乐采山教案篇七

歌曲《嘀哩嘀哩》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备课时,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始终以春景为主线,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音乐环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视频柳琴演奏的《春到沂河》,精彩的柳琴表演的画面和动听的乐曲。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乐曲快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觉得这段mtv美不美,美在哪儿?”学生有感而发,自然回答得非常好,就连平时不喜欢讲话的同学也能答上来,听柳琴弹奏的效果好不好听。接着我便导入本课演唱部分《嘀哩嘀哩》,我觉的本课导入非常成功,学生通过观赏柳琴演奏和聆听乐曲,有了真切感受,说起来也就简单了。由此,我意识到,学生平时回答问题是有困难,说明他们没有真正弄懂其中的缘由,缺乏真实的感受,回答起来就难了,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不着边际,或离题万里。

经过实践证明,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歌曲唱的异常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当学生能够优美的歌声演唱《嘀哩嘀哩》后,我又让他们自己去发掘春天的美,编唱春天的歌曲,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也是亮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小组之间交流的时间不够,让一些胆子小的孩子没有表现的勇气,这是我以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