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 历史八年级辛亥革命知识点(通用15篇)

时间:2023-10-12 22:46:30 作者:翰墨 最新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 历史八年级辛亥革命知识点(通用15篇)

写学习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学过的知识,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知识点总结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一

2.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源櫓、尸横追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选。”该观点的主旨是()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a.ab.bc.cd.d

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2分)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是什么?它包括哪三项内容?(5分)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主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的史实共同表明近代中国探索民主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据材料三,第三期中国人开展的探索是什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dadbc11.(1)中国同盟会(2)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3)因为这次革命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向民主、共和迈开了第一步。12.(1)戊戌变法。(2)民主共和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或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缺乏对共和思想的认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国民素质较低)(意思相近即可);缺乏对国情的正确认识等(或国情不同,照搬别国模式)。(意思相近即可)(3)提高国民素质(或进行文化改造)。(意思相近即可)(4)新文化运动。从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文化(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二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顺,随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三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时间:1900.6——19,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p4,p17,p22)

(二)巩固练习

见《中考总复习》p39——42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四

1. 《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何哉? , ;居 ,处 。......其必曰: , !”

2. 《醉翁亭记》选自《 》,作者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善加之四时也。”。

3. 《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4. 《采薇》中说:“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载渴载饥。”

5. 《十五从军征》中说:“十五从军征, 。”

6. 《诉衷情》选自《陆游集》,词作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词中说,“ , ,泪空流。此生谁料, , 。”

7.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爱国词人。词作抒发了作者收复中原,同一国家的强烈愿望。词中说:“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

8. 《朝天子。咏喇叭》作者王磐,诗歌借物咏怀,揭露和讽刺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之情。词中说:“喇叭,锁哪,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上了那家, !”

9. 《归园田居》中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 ,但使愿无违。”

1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词中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

11.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词中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

12. 李清照,南宋婉约派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词作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向往幸福、光明、自由的理想。词中说,“我报路长嗟日暮,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

13. 《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清代词人。词作抒发了作者孤寂伤感,无限思乡的情感。词中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二、古诗文理解迁移填空:

14.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该诗的主旨句是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作者陶渊明是东晋田园诗人。

1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引用典故的两句诗是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该诗的颔联是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该诗的主旨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波澜壮阔的画面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该两句诗比喻了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作者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16. 《渔家傲》中流露词人对现实不满的诗句是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诗歌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一番才华,却始终遭遇不幸而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世界,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作者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词人。

17. 《终南别业》中最符合“诗中有画”的特点的诗句是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不强求,“随遇而安”,换一个角度便可能海阔天空。 作者王维是唐代山水诗人。

18.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怀念故乡的诗句是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诗歌运用白描手法,表露了作者孤独、寂寞、悲伤的心情。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五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

讨论

分析《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

思想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课,记住课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1、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00年光绪、慈禧

2、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

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

5、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课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课外)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六

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讨论分析文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光绪、慈禧

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第一个学生由教师指定,其余由答对的学生选择自己准备考察的对手,答错者不得分,答对者得分并有权提问一个同学。出题者可看教材,“接龙”者不能看书,其他人不许插嘴提示。)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地名安庆上海上海武昌汉阳福州

工业名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铁厂船政局

人名曾国藩曾国藩、李鸿章李鸿章张之洞张之洞左宗棠

类别军事军事民用民用民用军事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21——28页课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最近有的影视剧对李鸿章进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爱国者”了!但是,把课本27页“文献资料•李鸿章的自白”与民间“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相对照,能说李鸿章是爱国的吗?(允许学生争论,发表各自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就给分)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学生当堂完成28页“练一练•选择连线”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

2、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自我测评]。

3、鼓励学生自选《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练习题剩余部分进行练习。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七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常用点:

(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八

1.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a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b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2.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a儿行千里母担忧 b 养儿方知父母恩

3. 写出有关母爱的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请写出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句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

1. 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2. 请写出两个有关春天的农谚。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春雨贵如油

3. 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节(一月一日)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九月九日)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腊八节(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1《海底两万里》

作者: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他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九

社会秩序包括哪些?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规则的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调节行为的规则有哪些?道德、纪律、法律、风俗、守则。

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所起的作用?(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规则和自由的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

怎样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怎样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题型、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为什么要改进规则?(1)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2)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3)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怎样改进规则?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劝导的技巧?(1)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2)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3)有节,劝导他人要注意适可而止。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十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势能。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其单位是“焦耳”。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热量定义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因此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才能谈及热量,所以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一)温度与内能

因为温度越高,物体内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因此物体的内能越多。但要注意:温度不是内能变化的唯一标志。“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小。因此物体的状态变化也是内能变化的标志。

(二)温度与热量

温度反映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热传递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两物体间不存在温度差时,虽然物体都有温度,但没有热传递,更谈不上“热量”。

(三)热量与内能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小多少;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要注意:内能增减并不只与吸收或放出热量有关,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多少;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对外做功多少,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多少。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可以是分子动能增加,也可以是分子势能增加。在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物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但物体的温度不变,这时物体内能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内部分子势能的增加。所以a不正确。

改变物体内能大小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有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别的物体对它做了功。再没有明确说明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情况下,不能不假思索的做出判断。所以b不正确。

物体的温度不变,只能说明物体内部分子的分子动能没有发生变化,并不能意味着物体内部的分子势能没有发生变化,也就不能说明物体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如在晶体的熔化和液体沸腾中,物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中,物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也不正确。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剧烈,分子动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分子势能也会增大,故内能增加。即d正确。

总之,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极易造成错误:如把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说成是温度,或说某一状态具有热量。生活用语中“热”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分辨不清楚。只有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的物理意义,认清它们之间区别和联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才能全面把握这几个重要概念。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十一

2、河蚌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1)河蚌生活在淡水中,如江、河、湖泊、池沼的水底。

(2)河蚌的身体外面包着两片贝壳,在贝壳的内面贴着一层柔软的膜,叫做外套膜。外套膜的作用: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3)珍珠的形成:当受到异物的刺激时,外套膜会分泌出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珍珠。

(4)河蚌的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可控制贝壳的张开、闭合。

(5)运动器官:斧足。斧足呈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通过它的舒缩产生运动。

(6)呼吸器官:鳃,鳃中有丰富的血管,水经过鳃时,即进行了气体交换。

7)河蚌在静水中,贝壳可自然张开,当遇到打扰时,可闭合。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十二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1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18.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十三

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抓知识主要特征,用简要的语言高度浓缩,然后再展开记忆。

二。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记忆。比较记忆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异同点进行归纳。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形成新的地理概念。例如在中国地理中,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地理环境,等特点进行综合比较:秦岭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大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上,温度带是亚热带,干湿地区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水地为主等;而秦岭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小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下,温度带是温带,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等。

三。图文结合记忆法

地图是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文字是思想意识的反映。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地理学科能力。比如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图形等。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十四

五柳先生传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马说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篇十五

国家利益的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要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利益?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有什么关系?(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3)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4)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如何捍卫国家利益?(1)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