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用20篇)

时间:2024-01-11 04:45:01 作者:LZ文人

质量月是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质量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宣传

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经济工作,需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从事业全局和长期大势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总量性和需求侧的矛盾和问题终归处于次要位置;通过强化逆周期调节来稳定总需求,并未改变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战略意图,依然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我们要抓住工作重点,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政策协同,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出一条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契合的经济工作之路。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深入把握这一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认清经济形势,抓住工作重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复杂的经济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新老矛盾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做好经济工作的难度远超以往。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经济工作,前提当然是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倘若对上述问题认识不清、对中央精神理解不透,在实际经济工作中便极易出现如下两个方面的结果:

其一,抓不住当前经济工作面对的主要矛盾,或者找不准主要矛盾,甚至误将次要矛盾当作主要矛盾,从而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其二,抓不住宏观经济政策主线,或者找不准宏观经济政策主线,甚至误将非主线当作主线,从而难以全面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精准有效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

对做好经济工作面对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线索的把握,既直接关系到经济工作的重点,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工作的成效,可谓是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多是结构性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选择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往往不是单一的。在由多种或多个方面政策所构成的相互协调、互为依托的政策体系中,必有一种或一个方面的政策是主要线索,它的实施和运行决定或影响着其他政策的实施和运行。

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线索和次要线索也罢,均要从事业全局和长期大势中去把握和区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又是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方方面面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的进程中发生的。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事业全局和长期大势看,外部环境的变化犹如“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不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插曲,充其量是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这意味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固然不容小觑,但相对于结构性和供给侧的矛盾和问题,总量性和需求侧的矛盾和问题终归属于次要矛盾。前者是主流,后者系支流。换言之,前者才是我们本来想做、真正要聚焦的主攻方向,后者则属于不得不做、为攻克主要阵地而需要扫清的外围障碍。正如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从根本上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结构性的而非总量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供给侧而非需求侧。

追溯一下我国20xx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运行轨迹也会看到,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背景下,强化逆周期调节提法的出现,直接诱因也在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在此之前,已经有诸如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持续扩大内需之类的表述,都是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由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持续扩大内需转为强化逆周期调节,固然反映了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政策调整压力,但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事业全局和长期大势看,以加强需求刺激来稳定总需求,并未改变将宏观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的战略意图,服务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仍是其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相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逆周期调节仍系配套举措或政策。前者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线索的定位和性质没有变,后者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次要线索的定位和性质也没有变。从根本上说,当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从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中抓住主要线索,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实现政策协同,既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也是我们在长期的经济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认识。

党中央之所以一再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固然会对经济产生一些影响,但不会改变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因此,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突出主线、守住底线、把握好度;提出细化“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落实举措,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求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面对来自短期与长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与结构性等不同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当然不能顾此失彼,但也不能主次不分。坚持以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为主攻方向,统筹好总量与结构、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加强政策协同,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焦点和难点。

面对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种政策取向,既要保持目标兼容,也要有所侧重。为了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必须针对短期冲击出台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总需求的举措,但这种政策调整不宜过大。说到底,逆周期调节终归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来推进。决不能一遇经济下行压力就改弦易辙,以速度目标替代质量追求,从供给侧跳回需求侧,丢下结构问题而专注总量问题。因此,如何将稳定总需求举措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同结构调整巧妙对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无论是针对需求侧的总量调控,还是着眼于供给侧的结构调整,都需立足于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高质量发展并非标签,亦非口号,而是有着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能再以高速增长阶段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经济形势,更不能用高速增长阶段的习惯做法从事今天的经济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都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经济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走出一条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契合的经济工作之路。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

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纵观__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和“疫考”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在以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治理稳健而坚韧,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成为顶风之大船、冲波之逆浪、乘风之弄潮,交出了一份格外亮眼的成绩单。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好“顶风船”,以“内外联动”促发展循环,以“上下共振”聚发展合力,以“引落结合”强发展支撑,为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以“内外联动”促发展循环,激发经济“赋能力”。

以构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战略目标。“内强筋骨”增内动力,将生态优势、创新动能、改革理念转化为发展势能,持续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外健体魄”强外活力,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谋合作、聚优势、求共赢,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牢牢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和产业变革潮流风向,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做强数字建设引擎,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抢抓数字经济增长点,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链”和“活力源”,聚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力。

以“上下共振”聚发展合力,构筑经济“赋能体”。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城乡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树立城乡上下“一盘棋”的全局理念,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战略规划一体化、空间融合一体化、市场要素一体化,在“一体化”改革中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和管理等各要素的配置效率,推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与互惠互利,将城市的“功能体”与乡村振兴的“综合体”融为一体、协同推进,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开拓市场、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倍增和质的提升。

以“引落结合”强发展支撑,锻造经济“赋能链”。

文章强调,“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如何在“变局”中稳住“船舵”,在逆风逆水中架好舟楫,要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明确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与着力点,从新形势中把握新机遇、从新情况中透析新问题、从新变化中总结新规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引领发展新常态,开辟经济发展新境界。此外,要找好实践的“落点”,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牢实体经济基础,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中国经济在经受了疫情考验后,步履更加铿锵、步伐更加稳健,底气厚积、信心倍增。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勇开“顶风船”,更要开好“顶风船”,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

“新经济”依托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为支撑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资本投入、高隐形资产的“三高”特性,能够有效保障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胀、低失业并存,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主流经济形态。为保障并推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监管,构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多元协同、共享共治的监管体制,为“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很多交易过程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相比传统经济,“新经济”的每一笔交易发生的时间、地点、金额、主体信息、质量反馈等都需要在网络上有记录、可核查。这实际上为政府监管部门对“新经济”的监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监管部门应该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对“新经济”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新途径,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监管新机制,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实现“新经济”监管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化,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对“新经济”的监管应实现基于计算机数据的自动流程化管理,做到身份数据化、行为数据化、数据关联化、思维数据化和预测数据化,在数据汇集的基础上发现规律、风险点和薄弱环节,进而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破各类“新经济”监管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按需、契约、有序、安全式开放,形成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

一是“平台型”监管。注重“平台”建设是“新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互联网平台在“新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汇聚着产销双方、机构、个人、第三方等形形色色的参与者,既是交易的平台、数据的平台,也是信用的平台和消费者保护的平台。所以,监管部门要主动与平台协作,形成“平台型”监管,使“平台”成为政府和个体之间的媒介,形成政府管理平台,平台管理企业,企业管理个人的链条。监管部门在与平台的协作和互动中,可以将其中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规则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层面,对于一时看不准的情况,则可以以平台为主,继续在各方互动中逐渐探索明晰。“十四五”时期,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经济”发展,实施多中心化的“平台型”监管模式,将成为一个明显优势。

二是“协会型”监管。为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监管中的作用,政府监管部门应督促“新经济”行业协会建立自律机制,在发展过程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调节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保证“新经济”企业在健康轨道上快速发展。因此,“十四五”时期,政府对“新经济”的监管要取得实效,须与行业协会等各类合作伙伴建立起横向的行动线,这是新时期提高政府对“新经济”监管绩效的重要举措。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立起以新业态、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新材料为内容的“新经济”体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获取“新经济”红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外部挑战的有效之举。

创新对“新经济”的监管,发展“新经济”,一要把握新基建机遇,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抓住算力、数据、普惠ai等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瞄准“建设、应用、安全、标准”四大主线谋划推进,使“新经济”发展具备集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于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

二要拓展新场景应用,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聚焦人工智能、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以应用为核心,通过试验空间、市场需求协同带动业态融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融通发展,推动“新经济”从概念走向实践、转换为发展动能,促进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

三要挖掘新消费潜力,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顺应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四要实施新开放举措,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搭建更高水平开放平台,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要提升新服务效能,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要,大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当前,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围绕这一重要要点,我单位党支部开展了专题大讨论,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体会颇深。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

县域经济是综合性的区域经济,而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农业经济要寻求新的提升点,增长点,除应对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外,应把着力点放在“五化”上。

产业拉动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群体。唐河县要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乃至经济强县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最现实的出路就是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近几年实践,我们探索出四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一是龙头牵动型。县肉牛产业集团、湖阳登昌黄牛有限公司围绕黄牛系列开发,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引领全县黄牛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市场拉动型。小辣椒、生猪和兔通过源潭小辣椒、少拜寺生猪、古城皮毛交易三大市场的不断建设,初步形成了周边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市场,有力地拉动了产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充分发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培育起了以豫南清真肉联厂、凯达肉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以南部几个乡镇为主的面粉生产加工,以经纬纺织集团、丰源公司为主的棉花深加工,以中棉、豫油等为主的科技型良种加工,以“三粉”为主的脱毒红薯加工等近500家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年创产值近20多亿元,有效地提升了全县农业产业水平,初步培育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骨架。总投资2566万元的与北京中商农产品公司合资兴建的栀子产业开发项目已基本建成,使全县6万亩栀子产业很快步入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四是中介组织联动型。全县先后组建了一批各类专业协会,内联生产,外拓市场,有效地架起了分散生产经营与外部市场的融合对接,助推各类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农业的现代化,首先应是农民的组织化。发展各类民间专业协会,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是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相对接的必由途径。我们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将农民的分散经营联接起来,组成各类专业协会或合作社,采取“专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一是帮扶引导。把专业协会建设纳入全县整体目标,发动、鼓励各业能人牵头组织成立协会,并在财政贴息、税费优惠、规划用地等方面向协会倾斜。并要求县信息中心、价格监测中心无偿为各类专业协会提供网上商务、价格信息等服务,吸收农户向协会靠拢。二是规范完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章程制定、利益分配方式、争端解决办法、违约惩罚等措施,用制度规范协会运行。三是培育典型。畜牧业重点培育了湖阳黄牛合作社、古城兔业协会,瓜菜业重点培育了源潭小辣椒协会,农副产品重点培育了城郊农副产品购销协会。目前,全县民间专业协会(合作社)已发展到92个1.1万多人,使千家万户抱成团闯市场,极大地增强了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传统的旧有的治理方式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目前发展各类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特征之一。为此,我们进一步创新机制,改革传统的治理方式,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方法来发展农业。一是发展股份农业。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资金、实物、劳力、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折合入股,成功地组建了6家股份制农业公司;二是“四荒”开发推向市场,推进规模经营。三是多形式改制水利设施。面向社会共拍卖、承包机电井4100眼,占全县机电井总数的67.5,个人投资打配机电井1300眼,调动了农民兴水积极性,减轻了政府压力。四是实施农业招商。积极吸引鼓励外商投资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引资1000万美元的金龙浓缩果蔬汁加工项目建成后,将使全县瓜菜、林果的种植与加工形成对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把深化全国首家科技示范县建设作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重中之重来抓,自1997年以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吸引以中国农科院为主的300多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来唐工作,引进、示范、推广27大类340多项新技术、新品种组装改造传统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达47。为应对“入世”挑战和市场准入制度的推行,我们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引导农民先后对无籽西瓜、优质梨、肉牛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并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使用标志和开展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在去年四家生猪企业获准上海、北京等四城市市场准入资格的基础上,今年又帮助13家畜牧企业进行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已有5家畜牧企业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占全市获此资格企业的一半。西瓜获得全省首批优质无公害使用标志,优质梨于去年底荣获省无公害产品的使用标准。

带动全县无籽西瓜年外销2.4亿公斤以上,实现产值1.1亿元;县种子公司以买断制种权与中国农科院及省农科院棉油所合作,成立了5个紧密型良种专业化生产企业,“金唐河”种子销往8省25市120多个县区,初步打响了品牌;县肉牛集团公司生产的“群fa”牌系列产品20xx年获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金奖称号,今年以来对港供货额达260多万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二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就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

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

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来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尽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年初农场提出“解放思想构建产业与新的经营体系推动北方共青城高质量发展”实践活动以来,我单位全体员工首先讨论了如何解放思想?就是要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践变化而变化,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意识的束缚,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我们首先改变以往等客户上门的习惯,走出去,了解市场的需求。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社会生产力不足,人们追求的是温饱,我们作为农业生产部门,也只是追求产品产量。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更多的追求绿色、生态健康的生活,寻求放心、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食品。这就需要我们从生产源头做起,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绿色、有机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在这个方面农场已经提前几年就做了宣传与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的部署,并且农场也成立了种植协会,组织大家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寻求适销对路高品质的种、养品种和种养方式,种植、养殖户们也都有所行动,只是需要加大力度加快实施,尽快做到由种的好到卖的好、获取更高的收益的转变。

如何卖的好?这是我们现在乃至将来都要面对的课题。首先要分析市场,市场需要哪些产品。我们国家幅员广阔、人口众多,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喜面食有的地方喜米,有的喜食大豆油有的喜菜籽油、花生油,这就需要我们首先确定我们的产品销往何处。其次要确定产品销售给什么样的人群?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消费理念,这就需要我们的产品在包装、口味等方面要多样化,同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同质化,只有不同产品种类才有市场、才有买点,才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否则就会出现产品不对路、不适销,或适应市场销售却卖不上价,相互压价有销量而没效益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做好第二产业,引导我们的生产加工企业多注意市场的需求变化、多考察学习,调整生产方向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要根据当地的需求,招商引资适合当地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落地,同时也要鼓励当地的民营企业发展庄园经济,壮大一二产业,生产更多的产品,丰富我们的产品种类。农场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组建了共青商会,多次外出考察取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做好做大第二产业的发展。

产品销售的好坏还要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保护。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我们要从产品的源头抓起,每个生产环节都不能马虎,以确保产品质量。很多企业开始产品销售的不错,后来因不能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出现不合格产品或以次充好现象,导致客户流失、企业关停的现象很多。农场现在中小企业较多,产品种类也很多,我们要引以为戒,做好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再者我们应做好品牌保护。农场已经举办了两届北共青绿色农产品展示会,多次通过全国、省市级的有机、绿色食品展销会,也在许多不同的城市举办了多次共青农场推介会,也通过多次团中央搭建的团干部培训班、各种会议、旅游团体等,经过几年不断的向外展示、推介“北共青”品牌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品尝北共青优质绿色农产品,也使得北共青农产品从品种、质量、口碑、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2018年黑龙江省共青农场“北共青”品牌荣誉“中国影响力优秀品牌”,这是农场带领大家几年来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影响力,保护好这个品牌,发展壮大北共青品牌,让它引领我们共青农场的高品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销售市场。通过产品销售倒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改进发展二三产业,做好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的北共青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场的整体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早日建成幸福小康之城!

以上是我们在销售过程的一些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初显,美国经济稳定回升,欧洲经济好于预期,新兴经济分化减小,但仍然处在低迷状态。尤其是美??加息、减税、缩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能级提升的挑战不少。因此,2018年仍然需要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一,稳定经济预期。当前,稳定增长、投资、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预期至关重要。合适的增长率是重要的“风向标”,否则会产生连锁反应;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需要保持合理增速;房价得到初步遏制,但要防止“大起大落”还需完善政策体系;而实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二,转变政府职能。要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市场要素的动力活力潜力。要继续拆除各类市场门槛。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各类证照,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统一审批标准,加强基层部门窗口建设。

其三,精准调控经济。宏观调控要“稳”。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稳”字上仍需下功夫。微观政策要“实”。针对微观层面企业的各项政策,既要“实”,也要“快”。近年来,针对企业生存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化解矛盾和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四,推动创新驱动。要对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等实行必要的产业保护政策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保驾护航,如探索实行2至3年的产业保护期政策。要推行务实的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所有的政策都需要落脚在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上。

其五,保护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继续推动企业“降成本”行动。如减税减费、降低社保成本等,还有降低空间。要重塑新型政商关系,保障企业家全心创业、安心发展、恒心安居。

其六,提升民间投资。要对民间投资政策进行梳理,对不能落地的要抓紧清理,对没有落实的要抓紧落地,对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紧出台。要为民间投资开启大门,尤其一些垄断领域和行业成为民间投资“死角”,应打破利益格局,向民间资本开放。要切实解决实体企业在土地和房租贵、税费和人力成本高以及融资、用工、转型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其七,防范金融风险。要管控好资金流向,保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解决好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要防范好各类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表外业务、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既要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又要把监管重点放在建立新业务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上。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三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xx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xx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二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感悟

“红色密码让我们相遇。呗哝诶,手牵手,我们一起来广西……唱呀唱呀呜,红色传奇,看呀看呀呜,发展奇迹……”4月26日,在__视察广西一周年之际,“先锋引领走在前感恩奋进新征程”情景党课暨“打卡红色教育基地”走进柳州系列活动在柳州举办。

这场党课旨在全面贯彻__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动__常态化长效化,总结推广柳州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领袖嘱托,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谱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柳州篇章的工作举措与成功经验。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远程办)主办,柳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国资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党员教育中心承办。党课实况于4月29日上午10:00通过八桂先锋系列平台、广电机顶盒、广西云、一键游广西同时上线播出,4月30日晚21:30在广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广西视听播出,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线上收看学习。

4月26日下午,“先锋引领走在前感恩奋进新征程”情景党课在柳州市柳空文创园东方梦剧场开讲。奋斗百年,谱写时代华章;牢记嘱托,勇担历史使命。情景党课紧紧围绕“先锋引领走在前感恩奋进新征程”主题,通过精彩的专题短片、生动的讲述、激昂的原创歌舞表演等形式,串联起“创新柳州——党建引领求变求新求质”“硬核柳州——党建引领担当作为抓落实”“魅力柳州——党建引领宜居宜业好日子”三个篇章,回顾__视察柳州的难忘瞬间,总结柳州的红色历史和奋进历程,概述__视察一年来柳州的新发展新成就,展望柳州市牢记领袖嘱托、奋力走在前列的美好未来。

2021年4月26日下午,__来到柳州,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__先后走进公司展厅、研发实验中心、挖掘机装配厂等,听取企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主要产品展示,同干部职工和研发人员亲切交谈。“2021年4月26日,我在公司的消声室里,我记得非常清楚,我说__好,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纯电动装载机的声学测试,我们这一款纯电动装载机,它的工作性能十分的优秀,另外它的声学水平、噪声水平更是世界前茅。”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检测党总支副书记、实验技术总监黄遂现场讲述自主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虽时隔一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依然心潮澎湃。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年前,__视察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时再次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经过60余年的发展壮大,柳工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工程机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印证了自主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柳州是一片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也从来不缺乏改革基因。“产业出题、科技答题”,一批批柳州工匠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你说搞科研累不累,当然累。研发人员得耐得住寂寞,在我们柳工,舍小家为大家的事例真是太多了,我们有目标、有信仰、坚信自强不息,所以再累也是快乐的。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关键时刻,党组织一牵头,我们党员群众齐上阵,总能攻坚克难。”黄遂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未来,我们是充满了信心的。”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党委党员廖桂芳回忆起__说的“小米粉大产业”,心里如同吃了一个定心丸,“__在考察时,叮嘱我们螺蛳粉要继续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我们公司在党建的引领下努力创造条件,这一劲头还真是让很多事情落了地的。”2014年,柳州螺蛳粉生产企业只有1家;到了2021年底,注册登记的已有127家。现今,一碗螺蛳粉创造的就业岗位就已超过30万个,可以带动包括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在内的55.2万亩原材料基地的发展,形成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产业链。廖桂芳表示,会始终坚定地跟着党走,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相促进、共发展,努力打造柳州螺蛳粉这块金字招牌。螺蛳粉从路边摊到“粉”圈顶流,从“小米粉”发展成“大产业”,正是得益于改革创新,也正是柳州以创新创未来的生动缩影。

科技应用让柳州工业“涅槃重生”,“绣花功夫”书写出中国减贫奇迹的柳州篇章。身着苗族服饰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杨宁,目光坚定地说,“比起大城市,我其实真的更想留在农村,带领老乡们去做事,踏踏实实把一件件事情做好,继续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她从2010年大学毕业后就扎根山间苗寨里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奋力带领苗寨群众脱贫致富,种竹木、种辣椒、“稻+鸭+鱼”模式种水稻,再到高山泉水西瓜……她用了10年时间,成功带领江门村94户326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为0。杨宁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并当选党的__代表。

铿锵的话语、饱满的激情、亮眼的成绩,集中展现柳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这一年来的感恩奋进,带领参训学员深刻感悟思想的实践伟力,见证八桂儿女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的坚定步伐。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二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思想,是行为的指引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正确的思想,引领人们走向理想之路;错误的思想,却带着人们误入歧途。此次大讨论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必要性,更是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把问题摆出来讨论,也是我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

当下,上下各级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如火如荼。那么,如何破解“新官不理旧账”,不兑现承诺等伤害市场主体信心,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怎样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所谓“新官不理旧账”,其表层原因大多源自一个“怕”字。前任旧账,遗留问题,多是盘根错杂,难办的“老大难”问题,本身不易解决;同时,新任官员容易担心自己“被比较”,解决此类问题做得好,那是前任的功劳政绩,做得不好那更是不如前任,劳心劳力不讨好。不管原因是什么,不理“旧账”的“新官”,都不是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好官。不论是怕事不敢理,还是懒政不想理,都不是能够推诿扯皮的事情。说到底是政绩观出了偏差,不负责不担当,只想请赏邀功不想担当负责,只想人前出彩,不愿低头出力。殊不知,“旧账”不清算,新绩也难出。地方政策大多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倘若“新官”上任不理“旧账”,那“旧账”就会拖成呆账、坏账、烂账、死账,短期看似只是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一时发展,长期看其实是给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如果我们再深挖一点深层原因呢?那就是思想的问题,官本位的思想问题。我们政府的公权力不是哪一位官员的私有财产,而是人民赋予我们为百姓谋幸福的。无论新账旧账,都是地方发展的“民生账”、“发展账”,思想上必须要转变。在提高政治站位的同时,还要让思考角度“接地气”,从企业角度出发,从发展角度考虑,自然主动排除企业办事各个环节的繁文缛节、沉疴积弊。

那么如何能够,从企业角度思考问题,怎样提高干部自身的“知民度”呢?自然是“脚下有土,心里有谱”,走到基层,走进企业,也走进寻常百姓办理的各项事情中去。身为共产党员,只有始终不忘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学会用好这一办事法宝,才能把事办好,才能真接地气。

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曾提出,“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企业是由千万个个体组成的,我们立足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其本质就是营造优秀的政民环境。服务企业的同时更要服务好山城百姓,具体来说,就是让每一个个体公民在对公办理的每一个具体事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每一件百姓关心事有法依,有人管,得处理,有结果。那么企业这个个体公民的集中体现者也定能“元气满满”坚定信心,稳步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旧账”都合理,学会区分处理旧账,也是我们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本领之一。同时做好“制度的笼子”,做好离任审查,“账单”有问题的,决不能让其“一走了之”。有了这样的保证,合格的蓝图就更能得以一绘到底。

身为一方干部,只要脑子里面有信念,肩膀上面扛责任,心中牵挂老百姓,思想正确、思路清晰,定能引领一方百姓共走康庄大道。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东北可振兴,xx可发展,xx会崛起。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更好发挥文化产业的作用,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多点突破、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互联网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攀升。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全面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水平文化服务相对缺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来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尽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党中央对云南建设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为新时代云南实现跨越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云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云南省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通过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理论研讨、干部培训等方式,推动这一科学理论在七彩云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把主题教育与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结合起来,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质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等原文原著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读物,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体悟这一思想彰显和贯穿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高度自觉自信、无畏担当精神、科学思想方法。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贯彻,始终将其作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紧密结合云南省情特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2020年,云南实现赶超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从2015年的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旗帜,是党和人民的思想意志之魂,是云岭儿女拼搏奋斗的思想灯塔,只要始终坚持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用光辉思想指引方向、照亮前程,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云南抓建设谋发展,始终坚定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的利益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经过接续奋斗,云南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落实,就业容量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控辍保学实现动态稳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15%,12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健康云南”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并加速推进。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各类群体全覆盖;社保待遇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6连调”,工伤保险三项长期待遇标准实现“15连调”,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比“十二五”末提高47%。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心指导下,云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强大动力。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坚持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烟草、旅游、能源、生物、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重点培育“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推进生物医药、稀贵金属材料、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数字云南、智慧云南,稳步推进区域性国际电力交易平台、能源大数据平台和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件照库、自然资源库建设,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充分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教育辐射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物流、信息、能源枢纽建设,打通跨境产业、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堵点,努力实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增强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云南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始终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

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云南发展的根本保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云南要实现富民强省、稳边固边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注重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红旗飘飘”工程、边疆党建长廊等工作,组织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等活动,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云岭铁军”。注重强化全面从严的力度和决心,围绕政治生态的修复、净化、建设,打出“组合拳”,构建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新气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百年春华秋实,九万里风鹏正举。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一往无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就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

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

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来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尽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和汛情等“逆风逆水”的严峻挑战,扶贫干部要勇开“顶风船”,心怀信念的“罗盘”,筑牢预警的“桅杆”,扬起干事的“云帆”,力破贫困“风浪”。

心怀信念的“罗盘”,紧扣脱贫目标。激荡风雨和恶劣天气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扶贫干部要心怀信念的“罗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让步、不退缩,紧扣脱贫目标,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首先要讲党性,树立大局意识,秉持与时俱进、为民谋利的思想,自觉服从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基层工作。其次要敢担当,充分发扬“攻坚不畏难,攻城不怕坚”的担当精神,坚定信心向前看、加油鼓劲努力干,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最后要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坚守乡村阵地,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筑牢预警的“桅杆”,完善长效机制。“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站在桅杆之上才能瞭望远方的风暴,扶贫干部要筑牢预警的“桅杆”,洞察外部环境变化,警惕返贫致贫风险,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夯实民生保障基础。要不断总结经验做法,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甘当“求学者”,学习即时帮扶、动态管理等典型做法,寻求先进做法与自身实际的契合点,做好经验转化工作,扎实完成“规定动作”。要不断探索创新,紧扣时代变化和群众需求,勇当“探索者”,不断出台特色政策,及时校准发展方向,探索出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独特道路,出色完成“自选动作”。

扬起干事的“风帆”,助力乡村振兴。主动调整风帆才能驾驭风暴、化危为机,扶贫干部要扬起干事的“风帆”,着眼发展大局,凝聚发展力量,把艰难险阻转化为攻坚动力。要着眼发展大局,精准描绘美好蓝图,既要注重考核验收,克服眼前困难;更要着眼长期发展,排除安全隐患,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要凝聚发展力量,践行群众路线,通过举办扶贫技能大赛、评选脱贫致富典型等方式,树立自强不息的榜样,不断激励贫困群众创造劳动成果,奔向美好生活。

为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的具体要求,本人对相关活动内容和有关材料进行了学习研究,深入领会,对照检查,主要体会有:

1、解放思想有待提高。

面对中央提出“百年世界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公共资源交易这一尚处于较新的领域和社会现象,在思想认识、精神内涵的领会上,还存在守旧封闭、迟缓等待、思路偏窄,套旧框框,穿新鞋走老路等问题,主动跟上,开拓创新、服务主体的意识有待转变和提升。

2、担当实干有待加强。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态势,担当干事的付出还不足,攻坚克难的本领还不强,敢于碰硬的意志还不够,应对打压的办法还不多等。

我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大约在2011年左右开始,当时在全国的该领域的改革中,无论从体系构架、思想理念、发展态势等,还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和很有发展前景的形势;但时至今日,我区该领域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在全国而言已经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这其中的缘由和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

1、以本次学习讨论为契机,在改革大环境中,进一步解决思想上的束缚和弊端,深刻吸取这些年来在我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弄清“我是谁、我来自何处、将去往哪里”这一问题,进一步明晰个人以及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能与内容,通过“六破六立”,真正领会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讲话的精神内核,紧密团结在我中心党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谋发展,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向前进。

2、比学先进,查找差距。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路,广泛学习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取长补短,大步跟上,更好的为事业、为单位贡献力量。做好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本人要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研究,为做好工作提供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建议单位充分学习国内先进省份相关机构的制度安排和具体做法,加强与高校的对接交流,尤其是国内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有一定研究的学者及高校的沟通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扩大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影响力,为我区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3、狠抓工作提升。加强对本领域以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工作本领,具体在自身的工作即为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尤其是监督检查质疑答复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力求“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建议单位立足于把握当前“自治区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的地位和性质,顺应公众呼声,尽快落实统一场地及相关场内交易管理和服务,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抓好业务流程再造,抓好主业务“交易服务水准”,改变公共资源相关行业分散交易、管办不分导致的假公济私、权力寻租、“后花园”、“自留地”等固有顽疾,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建议单位及主管部门继续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协商进场交易服务具体事项及行业监管不到位的薄弱环节,研究场内交易、服务及管理的环节要点,注重事中、事后的交易跟踪服务,设置提供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对接端口,按照不同项目性质,提供通用性和专用性服务和管理事项,体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价值,为业务流程再造及推进分类统一的制度规则及服务办法创造条件。

4、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对区本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的职能,组织申请研究课题,向到平台开展交易工作的市场主体、社会公众以及相关交易当事人进行调研,向国内先进的省份进行调研,向有关行业调研,让市场主体说话,让群众说话,让事实说话,有针对性的找到“应进不进”,脱离监管,腐败暗藏的典型案例,形成调研报告供有权部门处理。利用承担交易信用评价的有限职能,将原来单一的仅由个别行政主管部门的单一评价组织实施,向行业组织、社会主体、同行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度信用评价体系转变。

5、加强请示汇报。对于工作中的困难和考虑,本人要主动向中心领导进行请示汇报和情况反映;对于各种部门、团体利益纠葛的形势,也建议我单位对于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障碍,通过专题汇报、代表委员开放日等各种可以采用的形式,向党委人大政协及政府有关部门多反映,争取更广大的支持和理解,不畏固化和既得利益势力,不受人为干扰,努力消除误解,争取舆论支持,更好地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作用。应当坚信,无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和发展是动了哪些人的奶酪,无论前行的道路有多少复杂曲折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就是我们所从事工作的最大靠山和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之际,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打好科技创新三场“战役”。

一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绩为标准评价科创工作成效,过分求快求成果只会导致“画大饼”“放卫星”,损害的将是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来对待科研。唯有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差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苦干实干精神,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才能让一个个小创新、小进步变为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汇群智集群力,突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坚清单”。支持鼓励跨区域、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更多零突破。同样,也要加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全力解决好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科研人员专心于研究、安心于学术。

三要健全机制,完善服务,打好科技创新“转化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类,一切科技创新成果都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法规保护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机制,做到让科研人才(团体)放心将成果投放市场。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科研团体与市场主体“两头说两头都不算”的尴尬局面,让更多主体多维度参与到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推力和市场经济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简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激励,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1978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华大地走向富强的改革大幕。

40年过去了,神州大地地覆天翻、面貌焕然一新。“慧眼”卫星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等等……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美丽乐章奏响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

2018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发挥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与价值。

解放思想是活力之源,只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机关的思维定势,深刻思考和定位市创新与转化中心改革组建后、做为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功能,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公益性服务机构,作为政府服务社会功能的一种有效延伸,是对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精准把握政策,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效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公益性服务机构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凭借官办、非盈利、非行政性质,直接参与科技资源整合,将沈阳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胜势;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建立起快速的连接渠道,及时反馈企业需求,同时及时输送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资源给企业,大大缩短科技创新进程;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同时能够兼顾公平与公正。

今后,市创新与转化中心将在政策宣传、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科技创新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成为我市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为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协调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处理政府、市场和市民各个主体的关系,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战略性抉择,着力以经济进中求优、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标准治理、高品质生活诠释高质量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高质量发展。

聚焦更高质量发展,着力聚合创新浓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是基础。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始终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增强创新策源上下功夫,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更多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广“揭榜挂帅”,用好“赛马机制”,着力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重点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形成一批重大成果。在深化创新协同上下功夫,畅通创新链和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新型“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向发力上下功夫,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发挥政府的服务引导作用,全面推进制度、政策、法治等方面的协同创新。

聚焦更有效率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密度。更有效率的发展,即要求资源要素通过合理配置,使其边际生产率达到最高、边际报酬达到最高。更加依靠功能、产业、空间、环境、人才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打造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吸附高端要素的引力场。放大平台的吸附功能、品牌的辐射功能、要素的通道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让更多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引进来、聚起来、散开来,在流动中爆发能量、创造价值、提高效率。着力构建以高端产业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加快推进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不断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的集聚度、影响力和辨识度,塑造区域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倍加珍惜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产业用地全要素标准化出让措施,推动低效用地的高效复合利用,让好项目不缺空间、好企业不缺载体。

聚焦更加公平发。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宣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最鲜亮的底色。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新时代,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前进。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要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需要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发展。

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根基。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把马克思主义学精悟透用好,就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说,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可能真正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根基。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培养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使命。在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为强烈。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环节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和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增设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本科专业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专业,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逻辑,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已难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逐步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本科专业,完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部署,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根基,20xx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首批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应从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的高度出发,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的重要任务。这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整体设计贯通本硕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连续性的培养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打牢知识基础。一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跨专业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增加原典、原理、通史性课程的比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筑牢专业基础、培养专业研究能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培养形成良好衔接。

支撑和服务教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支撑好、服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深厚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依然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大学生有理论思考的需要,有理论分析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理论探究的能力。当面临各种似是而非的思潮或者个别观点的冲击和影响时,学生渴望老师能够解疑释惑。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找到自己所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建设任务的结合点,用教学促科研,用科研支撑教学,逐步培育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学科意识,具备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强、人格要正。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千方百计破难题、出实招,全力以赴强弱项、补短板,坚决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优质发展的振兴之路,奋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工业增加值达到32.23亿元,年均增长1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7亿元,年均增长6.7%;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75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4亿元,年均增长8.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95元、14669元,较2016年净增8146元和3535元。二是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增至13000户,较2016年翻了一番,注册企业达到3077家,是2016年的2.8倍。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重点项目融资资金43.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5.78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96个,完成投资251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至66.32亿元、70.65亿元,年均增长6.8%和14%。三是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第一、三产业稳定增长,二产比重直线上升,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至28.1∶39.8∶32.1,经济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gdp、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方阵,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全省综合排名由第58位上升到34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省总量的0.14%,占全市总量的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95元,低于全省人均3918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9元,低于全省人均76元。二是工业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的工业企业中,大多数属于资源开发类,仅局限于初加工,深、精、细化工类项目较少,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链条,煤炭资源开发仅是传统的生产、销售、再生产、再销售环节,天然气开发刚刚起步,能源化工类项目招商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突破。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目前,苹果产业已成为**塬面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果农基本都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果园规模小,技术管理不规范,导致生产的苹果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利用标准化科学生产技术形成规模效应。加之县内果业龙头企业少,且占市场份额不大,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果农品牌意识淡泊,大部分苹果只能以散装的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川道的烟、畜、稻、中蜂产业尚在发展初期,农民增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四是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是全省35个文物大县和红色革命地之一,文物古迹和革命旧址遍布全县,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个,发展文化旅游业优势独特。境内有包茂、青兰、西延三条高速,210、309两条国道,西延、包西和正在建设的西延高铁三条铁路,形成了“六纵二横”的交通路网,全县镇镇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发展商贸物流业优势明显。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长期摆脱不了经济结构单一的困局,需要加快挖掘优势和潜能。五是要素制约问题突出。**可供使用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且土地价格与榆林地区相比过高。在延安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但仍然属于生态脆弱区,污水排放标准高等因素对企业限制较大。加之**教育、医疗、文化等整体配套水平不高,人才吸引能力不强,很多企业面临人才流失问题。

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需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直视差距、扬长避短、奋起直追,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发、推进乡村振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更高起点上加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就**而言,依托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和重要方向。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工业。以资源绿色开发、高效转化、综合利用为重点,着力打造延安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形成50万吨原油、2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建成1000万吨煤炭产能基地。围绕延能化、大唐延安电厂和延长石油**电厂等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建设1000万千瓦电力生产基地、300万吨能源化工基地。二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以绿色、优质、高效为引领,打造国家优质农产品基地。抓好苹果产业“科技服务、防灾减灾、市场营销”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延安苹果”金品牌。持续做大做优水稻、中蜂、畜牧、烤烟等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冷链建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动服务业的结构优化、提质增效与发展创新。抢抓国家“两长一黄”建设机遇,积极谋划实施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充分发掘**文化底蕴,推进景区景点建设,打造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新局面。围绕交通区位和产业链延伸,加快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二)坚持抓好改革开放,打造区域开放发展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必须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基层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系统集成,优化压减审批流程环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和政务服务能力。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内部运作、网络处理、电子监察、限时办结、统一送达”的“oa+政务服务”运行模式,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市场化投融资领域改革,切实做实、做强县级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化融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或代建政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解决政府类项目的投资压力,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持续开展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面完成试点村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宅基地制度改革数据库,健全管理审批、违法查处、有偿退出、盘活利用等相关制度。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支撑。要明确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细化实化园区发展配套政策体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规范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强化用地保障、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加快推进道路交通、电力供应、热力燃气、通信网络以及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增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紧抓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大开放”合作新高地。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深化产业链条研究,制定招商引资重点产业目录,探索招商新路径,重点围绕全县新型工业化集群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紧盯能源化工高端化目标,引进一批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多能融合等产业链项目,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以乡村经济为基础,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目标,促进村庄聚人气、增活力。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用足用活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统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用工业化思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突出抓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支持村组根据自然条件、产业环境,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特色种植以及家政、运输、乡村旅游服务等产业,让农民有更多增收渠道。三是综合施策激发乡村活力。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村庄风貌,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依据各乡镇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交通环境,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社区)和美丽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保护传承民俗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内涵。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绿色发展。**要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严把“两高”项目入口关,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逐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二是切实筑牢生态屏障。建立健全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力争“十四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74%。三是系统推进污染防治。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全力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不断完善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深入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让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五)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建设全市教育强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扎实推进健康**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统筹疫情防控,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二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以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为目标,加快建成外联内畅的现代交通体系。统筹推进能源供应、重大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融合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三是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统筹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四是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和重大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推进法治信访建设,积极化解信访矛盾。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精选

新化是蚩尤故里,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着眼新化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有利地推动娄底经济向前发展,站在商务工作的角度,谈几点建议。

充分利用国家的惠民政策。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经济的宏观决策过程中,要用足用活国家的惠民政策,并不断开拓农村市场,全面铺开“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要完善流通体系,持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搞好“一网多用”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商品集散、信息采集、价格传导,市场调控等方面的功能,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农超对接步伐。

不断提高消费服务档次和水平。要精心组织各种促销活动。引导居民消费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大力发展便利早餐、家政服务、保健养生、美容美发等便民服务业,以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生活质量型消费。引导高消费群体的消费留在当地,避免这部分需求外溢。

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借力“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梯田王国”紫鹊界梯田、“三湘明珠”大熊山森林公园、“江南峡谷第一漂”油溪河漂流、“湘中千岛湖”苏溪湖、“洞天福地”奉家桃花源、“宗教圣地”古台山等旅游景点,挖掘蚩尤故里、梅山文化、梅山武术、新化山歌等旅游品牌,将新化打造成长株潭新型城市的后花园。

要加速推进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县农业人口很多,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消费水平整体偏低,推进城镇化,尽早实现把新化建设成为集山水、宜居、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城市文明的成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坚定不移实行“引进来”战略。切实抓住当前沿海、沿边以及国外企业向内陆迁移,国家经济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依托本地区优势,本着“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的原则。“让一切有投资愿望的人找到投资机会!让一切有合作意向的人找到合作伙伴!让一切有创业能力的人找到创业途径”。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确保承接产业转移全方位进行。

着力构筑服务环境优势平台,“筑巢引凤”。依法灵活运用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四年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切实优化环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和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知名企业,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优先承接先进制造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坚定不移实行“走出去”战略。要全力打造几个战略产业,如我县的电子陶瓷,使其形成强大的规模及品牌优势,出占领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要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契机,鼓励企业走进东南亚,并努力开发中东、非洲及南美市场。

加大商贸市场体系建设力度。逐步建设市级中心市场、次中心城市市场、县级市场、中心城镇市场及农村市场体系网络;构建批发、直营、零售的销售形式;着力推动步行街建设;规划建设旅游购物市场。

加快物流园建设步伐。着手规范现有物流运输企业,建立现代标准的物流中心,着力对城区现有物流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目前,紧紧抓住新化将成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的有利时机,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好物流园。园区内要建设大型标准化仓储基地、配送仓库、大型货物堆场、运输车队、集装箱中转站、铁路专用线,要把新化物流园建设成为货物运输、信息交流、餐饮住宿服务齐全的县级一流物流中心。“十二·五”期间,初步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近年来,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的电子商务,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期间,我们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现在,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电子商务广泛深入地渗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正在突破国家和地区的局限,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产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加速了全球化经济进程。

电子商务服务业的蓬勃发展,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技术创新加速社会专业化分工,为电子商务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规模逐渐扩大,模式不断创新。网络消费文化逐步形成,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范围不断拓宽,网上消费服务模式日渐丰富。电子商务服务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活动向集约化、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加大,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更加强劲。

全球范围内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愈加激烈,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举措,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加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十二·五”期间要把商务综合执法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早餐”、“放心菜”、喝上“放心酒”、用上“放心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市场以及销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严格检疫检验制度,规划定点屠宰市场;加大对宾馆、市场、超市、餐饮业等的稽查力度,按照食品安全有关条例严格管理,严厉打击“物价乱”和哄抬物价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酒类管理,对全县各批发企业、名酒店铺、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专项检查,消除监管“盲点”,杜绝管理漏洞,严禁不合格酒产品进入市场;打击成品油超范围经营、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保障成品油市场安全稳定运营。从而切实转变商务管理职能,履行市场管理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快诚信市场建设。信用是商务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和生命线,加快市场信用建设是规范市场的基本制度,只有提高企业的信用建设,建立诚信体系,才能消除各种不诚信和违法违规的事情,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建立行业的信用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以改善商务诚信环境,促进信用交易为目标,以加强商业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完善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建设信用基础知识系统、发展信用服务业为手段,全面加快商务领域的信用建设。

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年

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全面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我们必须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外来企业扎堆入驻、本地企业提档升级的生动发展局面,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狠下功夫、有所突破、走在前列,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xx高质量发展。

提高站位找支点,打牢整治营商环境基础。下好营商环境这步“先手棋”,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决定因素之一。尤其是当“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更为凸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制度就能完善和解决的,需要上下联动、通力协作、久久为功。我们深知营商环境是软实力,但更需硬措施来托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决定把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作为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抓手。成立民营经济促进委员会,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其他相关区级领导任成员,组建服务民营经济的“最强阵容”。建立区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开展“三问三帮”活动,问发展、问困难、问需求,帮助解读政策、帮助解决困难、帮助企业发展。设立统一的企业投诉和政策咨询电话,切实解决企业投诉渠道不畅、政出多门等问题。推出“服务公社”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破除坐而论道的看客心理、树立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

破除办事拖拉的庸懒心理、树立一次办结的服务精神;

破除得过且过的守摊心理、树立勇争一流的创业精神;

破除不敢担当的畏难心理、树立勇挑重担的亮剑精神。通过大讨论活动,破除思想顽疾,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当服务标兵”的思想共识。

动真碰硬破堵点,解决困扰营商环境难题。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之所以难,原因在于存在各种“堵点”,使得好政策卡了壳、打了折、悬了空,堵住了民间投资之门,堵住创业创新之源,堵住发展进步之路。我们拿出打攻坚战的决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顽疾。在放管服改革上动真格,把行政审批项目颗粒化分解,减项目、减程序、减材料、减时限,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全面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并联办”。在规范中介服务上动真格,全面清理、公开中介服务事项和收费标准,放开中介服务市场,逐步推行政府统一购买中介服务,彻底整治中介服务项目繁多、流程复杂、办理时间长、收费标准高等问题。在强化要素保障上动真格,推行“标准地”改革,压缩水电气报装时间和费用,探索建立资源要素差别化价格机制,解决水电气路地等要素配套不完善、保障不充分、市场不开放、价格不合理等问题,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法治环境保障上动真格,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新型监管机制,制定出台涉企执法监管“负面清单”,整治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搞“关系执法”、开“人情罚单”等问题。依法打击合同诈骗、金融诈骗等侵害企业合法权利的违法行为,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益。

都市快轨、xx高铁前期工作有序推进,xx作业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大安通用机场基本建成并即将投用,xx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作用更加凸显。着力拓展开放平台,xx国家高新区、xx海关成功获批,进境木材监管区加快建设,木材产业园正式开园,成功举办第八届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xx开放发展迈入新时代。着力发挥人才优势,出台“职教发展xx条实施细则”,激励学校扩大招生、提档升级、产教融合,xx走出了“养人育人不聚人、求才引才不来才”困境,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深入落实“创新驱动xx条”,%,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研发平台、技术研究中心等加快集聚,xx配套能力逐步增强,产业发展体系日益完善,营商环境综合效应正在显现。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材料

近些年,xx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总量持续做大,结构和动能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特征日趋明显。20xx年,xx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万亿,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10位。特别是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25.1亿元,列全国各大城市第7位。xx走的路、干的事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xx的创新活力、经济实力、城市魅力、生态美丽、民生福利生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当中要做到以下“五个坚持”。

一、坚持把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评价xx是创新活力之城,创新是xx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牢牢抓住创新“牛鼻子”,突出科技引领,积极谋划建设一流创新载体,引育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机构,努力推动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向商业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转变。突出企业主体,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突出人才核心,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分门别类引育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重大产业等领域人才。突出平台保障,系统谋划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建设,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空间保障。

二、坚持把改革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涌流。我们要围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持续推进移动办事之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标准地”改革等,努力以公平优质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构建“1+9”的政策体系,“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和审批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1个工作日之内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按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这一要求,进一步刀刃向内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

三、坚持把产业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抓手,这个抓手就是产业。我们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坚持破旧立新,做好“加减乘除”文章,努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就是大力推进“互联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减”,就是减税降费,要充分执行落实好国家减税减费各项政策,同时还要进一步出台系列减轻企业成本和负担的举措,让企业轻装上阵。“乘”,就是以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做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做实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努力打造5个左右世界级产业集群。继续实施“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重大产业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机制”,大力扶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除”,就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动能的增加、经济结构的调整腾出宝贵空间和要素。

四、坚持把城市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平台。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区域竞争是城市竞争,城市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竞争力。我们重中之重是要持续做好“三个减法、三个加法”:时间成本、商务成本、制度交易成本做“减法”,重点是加快推进地铁、高铁、快速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度为企业减税降费,优化各领域制度供给,不断提高城市“性价比”;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明素质做“加法”,重点是加快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短板,提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坚决打好环境污染攻坚战,深入推进治气治水治废,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环境基础设施。

五、坚持把民生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体现在经济上,还要体现在人民群众感受上,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改善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四好农村路、护校安园、既有住宅电梯加装等民生实事作为发展社会事业的一个切入口,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家门口的事情做起,织密织牢群众关键小事网络,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让他们分享到发展的红利,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使xx的发展既有质量,更有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组织部:

根据《关于举办科级干部正确发展观政绩观专题轮训班的通知》(**发〔2018〕**号)文件要求,2018年8月27日上午,**局党支部召开会议,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发展政绩观专题研讨,局科级干部、普通党员、职工共计12人参加了会议,局党组织书记、局长主持了本次专题研讨活动。

会上,局党组书记首先传达了科级干部正确发展观政绩观专题轮训班主要精神,重点就《关于进一部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进行了全文学习。

随后,参会科级领导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发言,其他党员干部结合自身思想以及统计工作实际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彰显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主题展开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凝聚共识,切实增强自身身份意识,要在生活上要严于律己,在工作上要率先垂范,努力以统计人的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就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多批评指正,谢谢。

首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新发展理念?其发展历史、科学内涵、主要措施有哪些?这是我们一定要提前掌握的。下面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一下: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接着讲讲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历史: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那么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呢?: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下面具体讲讲五个方面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寓意是致命弱点)。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最后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党中央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呢?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重要论述的一些浅显的体会,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一重要论断,至少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方向,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现在还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加倍努力,攻坚克难。

首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前提是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理解高质量发展。从宏观上看,高质量发展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不存在重大结构性失衡,正常的经济循环流转得以持续进行;二是产业技术前沿边界能够持续向前推进,经济增长的效率源泉来自于创新而不仅仅是规模扩张;三是由于资源在行业、地区之间的错配而带来的效率损失尽可能低。从中观上看,高质量发展就是保持一个动态均衡并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从微观上看,高质量发展就是创造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激励相容的营商环境,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其次,实现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基础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就是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力视角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本质上就是要将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或实体经济发展协同起来,通过每一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配置结构的优化,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当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导致产能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贡献率。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问题凸显,导致要素“脱实向虚”过度集聚于金融领域,侵蚀着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金融需要坚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着力消除金融与实体经济报酬结构失衡,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高水平人才短缺、人才培养机制不畅、配置结构不合理、工匠精神相对欠缺等问题的制约。需要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再平衡,抑制人才“脱实向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优化人才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最后,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要完善产权制度,培育合格市场竞争主体,使竞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推进要素市场化,使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制度创新,细化完善党政干部干事有为的容错纠错机制,培育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保持足够的企业纵向流动性,形成让企业家心安、让科技人员心宽、让党政干部心热、让创业人员心动的体制机制。要健全市场基础设施,为政府有度且有效的宏观调控提供抓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特别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逐步展开,原有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或经济体制可能不再适应新的变化了的发展环境。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增强改革开放本领,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经济体制不断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力。

通过对《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公司党组书记陆东福同志在铁路总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学习,现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段改革发展”主题,谈谈自身的学习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抓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引领新发展理念抓思想是前提。领导干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教育和权力观教育,深入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增强把握大势大局大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素养和能力。

2.抓作风。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各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严的精神改进作风,以实的干劲落实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加强作风监管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预防,坚决查处庸懒拖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守纪律讲规矩意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锐意改革,推动干部能上能下锻炼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实新发展理念不仅要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讲在会上,尤需脚踏实地、雷厉风行、掷地有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践行严、实、细、和、创的治企方略,紧扣主题教育宣讲要求,破解段改革发展稳定难题,不断激励全段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价值追求,不断加快段改革发展步伐。

1.学习和实践联系的不够紧密。一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对好词、好句、好理念的摘录、摘抄不够,存在完成任务、为了完成学习笔记而记录的问题。二是对分管的科室人员重视学习教育不够,主题教育还未深入到生产一线。三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 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 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而且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学习 效果不佳。四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 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 适应,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 实际工作脱节,对待理论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 理,而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一是接到工作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 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 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三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研究不够,工作方法较简单,同志间的思想交流不多,深入科室和车站调查研究不够,对全段行车工作指导和督促还不够深入, 致使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1.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落实新发展理念,作为段领导干部,就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扎实开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段改革发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政治纪律,严守政治红线,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勇于担当,廉洁自律,做好表率。

2.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在分管工作上,深入思考,想方设法,抓好运输生产组织,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和标准,不断推进我段改革不断深化。

3.推进全面标杆管理。全面标杆管理是集团公司为更好地践行治企方略,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行的先进管理方法,我段必须顺势而为,全面实施,扎实推进。

4.不断规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采取走出去学习观摩,请进来宣讲指导,采用比、学、追、赶、超的工作方法,建标立标,学标贯标进而达标,运用6s精细化管理理念,使用大数据分析,学习借鉴标杆对象的先进经验,实现静态规范和动态改进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各项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对于自治区信访局来说,这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更好地更扎实地推进信访制度建设指明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引领信访机构实践发展、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的一面旗帜。

落实新理念,领导是关键。让新发展理念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既通过深学让新理念扎根头脑、成为信念,又通过笃用不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检验干部,就能让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者、带头人,彰显新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汇聚全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共同实现“十三五”蓝图,赢得全面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胜利。

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率先在思想上与新理念对表、向新理念看齐。五大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既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破解矛盾和问题的良方。“一了千明,一迷万惑”,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陈旧的观念于发展人民有害无益,提出“止戈为武”,消灭暴乱,停止动用武器,才能安定天下。这些传统文化都对善于团结协作、争取和平发展对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作了详细论述。当今坚持开放发展,在和平共处原则下,坚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了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开放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爱好交流、重视和平思想的强化和延展。

从传统的公平正义思想到共享发展理念。中华传统文化充满着公平、平等、正义思想。一方面,强调社会应充满公平正义。《礼记》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财产公有、为政公平、推行公道。《吕氏春秋》说“治天下也,必先公”,主张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做到公平先行。《左传》提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强调好东西不独自占有,要拿出来和其他人共同分享。《论语》讲“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分配得到的份量少,而是担心分配得不均匀。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坚持共享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强调公平还应该尽量照顾社会上的弱者,关爱困难群体。《礼记》说“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社会上的老弱病残都能得到关心和照料,描绘了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安康富足小农经济和谐社会的图景。当今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破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既得利益阻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共同富裕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理想。共享发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公平思想的现代阐释。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讨论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为什么必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了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主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不足之处,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1.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高质量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根本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张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拉动经济增长。

1.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贯彻怎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清晰的阐释:一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牢牢把握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是“怎么看”和“怎么干”的有机统一,为神木市十四五规划、神木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

内容提要:虽然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我国经济目前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2018年,我国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9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6%,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低于预期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实现年初提出的目标;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30万亿元,货物贸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5%,稍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消费增长加快,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2%,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为做好2019年各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局势。从内部看,为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挑战。2019年,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坚定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

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阴影。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明显提高,经济风险明显上升,世界调整变革不断加剧。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9年、2020年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分别下降至2.0%和1.7%。这一方面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外需乏力的挑战,另一方面会刺激发达经济体创造更多国内就业机会,并更加重视发展国内先进制造业、调整国内供应链布局,进而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挑战。

一些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较大变数,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阴影。对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同世界经济互联互动空前紧密的中国,这也意味着诸多不确定性。

全球政治、经济重大事件影响。一些国家(地区)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新情况新事件有可能成为新的风险点,并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一些国家(地区)货币政策频繁调整,也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虽然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正像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愈加明显,高铁、通信设施等先进技术装备出口增多,区域经济影响力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日益增强,政治环境长期保持稳定,人民勤劳、朴实、坚韧、向上,我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潜力。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我们充满信心。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市场经济运行效果受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等因素影响,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其制度驾驭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我国成功驾驭和发展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其中,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坚持党的领导。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尤其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掌舵领航作用。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消费潜力巨大。首先,我国人均收入还不高,但增长速度较快;城乡居民收入不均衡,但差距趋于缩小。2017年我国消费率是53.6%,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巨大增长潜力。其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自然会上升。这将推动我国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从而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再次,我国居民消费加快从物质领域向更广范围拓展,尤其是向服务行业转型的态势非常明显,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经济强起来的关键步骤。近年来,我国“破、立、降”力度持续加大,“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这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新动能快速成长,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发展新优势。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发展、补齐短板,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当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明确“三权”内涵、边界及期限。其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农村土地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合力。再次,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作出明确规定,保障农民利益。最后,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完善相应补偿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继续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同时,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推动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习近平同志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一方面,有效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保证民营企业能够平等获得资源;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限制权力滥用的同时做好服务支持工作,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另一方面,鼓励民营企业从外部引入职业经理人,不断完善企业治理。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简政放权释放企业创新活力,通过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优化服务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中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新形势下,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从传统出口导向型发展方式转向产业升级与出口替代型发展方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是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坚定不移支持多边贸易体系,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针对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趋势,积极参与并利用好区域合作机制。

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有必要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在国内,依托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在西部北部规划建设若干清洁能源基地,并依托先进成熟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打造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加快城乡配电网数字化升级改造,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电力服务。在国际,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我国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促进全球能源治理变革与创新,开辟全球能源合作新局面。

下面,按照学习安排,围绕商贸流通领域建设,结合分管工作,我从“解放思想,推动对外开放合作发展”这一题目,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发展的过程既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又是不断创新、勇于突破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往往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扫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对于市政府和局党组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全局一盘棋,说了算、定了干。年初以来,围绕扩大对外开放,我局积极xxxx的创立工作,全年市领导xxx次深入xxx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接待互访xxx次。我亲自参与xxx两次。处理xxxx日常调度、汇报多次。亲自参与xxxx,xxxx和xxxx等项目的对接和推动工作。企业“走出去”和境外园区建设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较大的突破。但是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还要做到几个突破。一是要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式,用开拓创新的思路推动发展,创造性开展工作;二是要克服怕担责任、明哲保身的处事哲学,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三是要克服畏难发愁的消极情绪,知难而进,在破难攻坚中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克服工作懈怠、不动脑筋、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气,兢兢业业,多思考,多行动,使思想和工作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勤于学习,钻进去向书本学习、沉下去向实践学习、走出去向发达地区学习,以善于思考明确发展思路,以勤奋工作推动事业发展。

这些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多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每一次的思想解放,都凝聚了人心,冲破了许多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都有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商贸流通领域等重大决策方面进行了新的战略性调整和安排,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我们依靠思想的不断解放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当前内外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结构性因素等叠加,一定程度加大了经济工作的难度。如何结合我市经济使外贸转型升级、如何实现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何使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步伐。面对新态势,营口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束缚。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解放思想推大讨论活动来使思想进一步解放,使观念进一步转变,切实把解放思想的过程,变成一个振奋精神、反思不足、坚定信心的过程。

完成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的同时,要不断深化“党组班子分工负责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

一是注重引导,树立正确导向。正确导向是风向标,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始终把“解放思想、迸发激情、勇于担当、团结奋斗”作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导向,用鲜明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对每个同志既要真心关爱,又要严格要求,旗帜鲜明地给创新者撑腰,给干事者鼓劲,为勇于担当者担当,让党员干部人人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要用好工作导向、干部导向、用人导向,激活全体干部履职意识,树立党员干部自觉谋事、积极干事、努力成事的形象。

二是理清思路,发挥“头雁”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解放思想,“党组班子成员”必须敢于担当负责、勇于改革创新、乐于勤学多思,做解放思想的倡导者、践行者、示范者。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就一定会带动和凝聚起一大批锐意进取、有胆有识、苦干实干的“猛将”和“尖兵”。我们要抓住总书记指出的“四个短板”,聚焦总书记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围绕总书记强调的加强党的领导进行深入讨论、开展调查研究。要走进企业、深入一线,全面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推动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措施越来越精准。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努力促进党组决策贯彻落实。通过不断加强督促检查,努力促进工作贯彻落实,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切实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重点围绕政府确定的中心任务和重大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关系全局、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督查的重中之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督促检查,突破障碍,消除梗阻,促进问题及时妥善解决,推动决策顺利实施。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不断探索督促检查工作的新方式和新办法,为推动决策落实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是强化服务企业工作,切实为各企业提供有力保障。按照“网格四个一”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工作水平,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是民营企业。不断强化廉洁从政管理,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严格遵守用车、用房、接待、公务出差等各项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各种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

总之,开展好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解放思想关键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党员干部要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跟上形势,跟上时代,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头敢闯敢试、担当负责,带头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用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创造新业绩。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务实创新,牢固树立服务项目、服务机关、服务群众的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认识,在执行中提高服务水平,以全面新一轮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市商务局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四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xx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四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xx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四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推动经济高质量高发展心得体会【】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干部监督管理也越来越严。同时,脱贫攻坚、环境保护、_来越重,在干部的思想意识中产生了“为官不易”的倾向。如何充分调动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行的体制下,尽管有一些关爱激励的措施和办法,但与干部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一是关爱激励方式方法少。当前对干部的有效关爱激励措施较少,即使有大多也是蜻蜓点水,干部感触不深,效果不明显。二是严管与厚爱不平衡。对干部要求多、管理严、关心少,对干部的保护还有欠缺,容易出现“一人受罚大家心寒”现象。三是权责利不统一。敢闯敢干的干部,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致使基层出现“重要岗位无人干、清闲部门争抢去”的现象。

二、几点思考与探索。

俗语说,有奔头才有干头,有盼头才有劲头。将“顶层设计、真情关爱、容错纠错”融为一体,形成责权利统一的制度链条,对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关爱激励干部的长效机制。把关爱激励干部摆在重要日程,构建起关爱激励的长效机制,是保障干部安心干事创业的前提。一是抓制度建设,把关爱激励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干部“敢担当”;二是抓思想政治建设,让党员干部精神之钙“足”起来,让“想担当”的内驱引擎“转”起来;三是抓素质提升,用力解决干部“不能为”的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懂行、能干事的“多面手”,推动干部“能担当”。

2、注重措施落地,拓宽关爱激励干部的实践路径。有了制度保障,落实落地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一是真情关心关爱,把组织上的关心关爱让干部看得见、摸得着、接得稳,积极鼓励干部带薪休假,落实下基层补助45元、定期健康体检、救助患重大疾病干部等保障措施,关怀干部身心健康,推动干部“乐担当”;二是化解难点问题,积极凝聚“真担当”的磅礴力量,专题立会研究解决了14名干部因历史原因未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待遇的问题;三是用活能上能下,既拓宽干部“上”的渠道,又用力打破“不能下”的困局,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有为才有位”的念头,推动干部“抢担当”。

3、提高容错效度,营建关爱激励干部的政治氛围。在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干部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基层干部直接面对诸多矛盾问题,难免会出现瑕疵差错。因此,认准“要让干部敢闯敢干,必须注重容错纠错”这个理,锁紧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链条,积极保护“豁出去”大胆攻坚克难的干部十分亟需和必要。对那些出以公心、出发点是为了发展而犯错的干部,不以一丑遮百美,让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用力消除部分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心理,努力形成关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浓厚政治氛围,让党的关心激励照亮干部的奋进之路。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材料

按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要求,近日我认真阅读了《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深入学习领会领悟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下面,结合我工作实际,围绕xx如何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当标杆,我谈以下三点体会,与大家交流探讨:

在201_年1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xxxx鲜明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向全党发出了总动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全领域。从xx的顶层设计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成果,均与新发展理念息息相关。xx作为河南的“温州”,民营经济活跃,近三年连续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但是,在贯彻落实了五大发展理念上,仍旧存在模糊认识,思想偏差。新发展理念要成为我们工作的指挥棒、红绿灯。贯彻落实了新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从根本宗旨上看。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xx经济发展的主力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人士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我们必须团结和依靠的力量,更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强化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以新发展理念开阔民营经济人士思维与眼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贯彻落实了新发展理念的意义所在,更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从问题导向上看。我们xx在高质量发展上,面临的瓶颈制约主要是发展空间、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要破解xx发展的瓶颈制约,创新、绿色、开放发展就是必由之路。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智能化改造,就能够提升发展水平,增强亩均效益,节约土地,为xx经济发展赢得主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近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深圳举办的林芝市党政领导干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收获颇大,感想也颇多。下面,我就此次学习培训的经历,简要地谈几点感受。

此次培训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地考察。我们聆听了陈磊教授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解读,吴泽鹏教授关于乡村振兴和林芝林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分析,以及郭晓渝、杨永群等专家、领导关于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分析和对林芝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同时还实地考察学习了盐田示范区、前海自贸区及相关企业等。通过课堂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通过现场教学,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通过这次的学习工作生活,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学习培训的体会感悟通过此次学习,特别是深圳燃气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廖海生同志关于深圳国企改革探索实践的案例教学,我对深圳国企改革发展有了一些浅显的体会和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加快构建城市保障、城市建设、金融投资、新兴产业四大板块。

力创资产佳、效益优、责任强、服务好、品牌响的地方国资监管机构。

努力打造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国资监管立法典范,建设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建好智慧监管系统。

完善国企党建“1+n”制度,“一企一品”打造更多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引资本与转机制相促进,优化了党领导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以“市场化、契约化为导向”推进选人用人改革,探索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

学习培训后的意见建议通过本次学习培训,我见证了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深圳在人才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壮大、城乡建设提质、文化发展繁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觉得林芝作为边疆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深圳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深圳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加快推动林芝经济高质量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思想能够推动和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要认真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水平,面对经济新常态,要敢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动林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干事、敢于担责,敢于给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能做事、会做事、做得成事的干部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在的新环境下发挥才干。

工作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满腔热情干事业。少些浮躁、少些虚妄,多做实事、多谋实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林芝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建设林芝更加美好的明天。

推动经济高质量高发展心得体会【】

当前,_苏区振兴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构建具有_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形成最佳发展环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生态化、特色化、精品化农业,建设富裕秀美乡村;大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力,实现_苏区经济的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强产业对接,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_苏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先行区。推动现代化制造业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描绘好新时代_苏区改革发展新画卷,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启动“新时代的山江湖”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强化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开辟绿色崛起、绿色惠民新路途,保持生态质量全国老区领先地位,为打造美丽中国“_样板”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一带一路”枢纽经济区。利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战略大通道,高起点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支撑带”,高质量发展“增长点”,交通枢纽“经济区”。

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模范区。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禀赋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培训、红色旅游,提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水平,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基地。

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良好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在x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列第x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我们要对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亿万市场主体能够活力迸发,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就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又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们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目标已经确定,全市各级干部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有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要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要胸怀全局,服务大局,开创新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展开的重大部署,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要坚决坚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跟紧随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要发扬“拼、抢、实”作风。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成效。今年是重振疫后经济的关键年,当前,全省各地都在铆足干劲加油干、埋头干、扎实干,都在积极拼项目、抢资源、争位次。大家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谁能拼会抢,就会赢得主动。我们务必要奋力“拼”,从现在开始就要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带着激情干事,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绕道。要全力“抢”,抢前争先、抓早抓快、争分夺秒,抢机遇、抢时间、抢要素,努力赢得先机、掌握主动。要彰显“实”,瞄准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以钉钉子精神把一项一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三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持续纠正“四风”,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打好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攻坚战、持久战,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树立新风正气,倡导“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坚决纠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喊口号、不行动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

一要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政府工作目标中确定的具体任务都是必答题,没有选择题,必须认真作答,按时交卷。要层层分解,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防止工作“盲区”、责任“空档”。要主动认领,对号入座,根据工作分工,每月、每周排出具体的工作事项,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推进、有总结。

二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要切实把中央精神、政策要求与各地工作实际、基础现状、具体情况紧密结合,紧紧扭住主要矛盾、主要问题,积极寻求突破口,抓细抓实抓落地,争取最好效果。如工业方面,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抓项目抓技改;农业方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方面,要抓好各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各类市场主体;生态环保方面,要抓好水质稳定达标,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城市治理和社会民生方面,要紧紧社会反响强烈、群众期盼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迅速高效解决好,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才能有效提升。

三要奔着解决问题去。坚持问题导向是抓落实的重要方法论。要奔着问题去,敢于直面问题,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做到脑子里始终装着问题,眼睛时刻盯着问题。要盯着问题改,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破解难题,问题出现在哪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哪里矛盾最突出,就重点攻坚哪里。要坚持效果导向,做到问题不解决就不松劲,群众不满意就不罢休,通过解决问题的实效,实现发展更快、质量更好、生态更优、人民幸福的良好成效。

一要加紧补课充电。英雄不问出身,关键在于后天学习提升。我们正处在充满变革、日新月异的伟大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靠惯性工作不行,靠吃老本更不行。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我们每位干部都要有“今天不充电、明天靠边站”的紧迫感、危机感,要重新学习、持续学习、系统学习,多“补课”,勤“充电”,不断掌握新知识,全面增强抓落实的新本领。要把学习当作习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注重学以致用。

二要提升专业精神专业能力。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发扬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业务,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以爱岗敬业、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到极致。要强化专业能力,深钻细研履职尽责必备的专业知识,善于掌握所在领域的新理论、新信息、新动态,通过实践成为行家里手。

三要提高综合统筹协调能力。各地各部门干好自身专业的事,但只讲专业、只讲部门工作不行,更要抓综合统筹、提升行政能力。对基层工作来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定要协调各方、分清主次、分轻重缓急抓好落实。要善于调动各方力量,不仅要统筹本单位内部的人与事,还要统筹外部力量配合参与,合力把事情干成干好。

一要善于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优势短板、发展水平等都有差异,要善于瞄准目标、摸透下情、整合资源抓落实。要遵循规律,搞好调查研究,把问题情况搞清楚、想明白,把对策措施研究准、琢磨透,找准“牛鼻子”,掌握主动权。特别是要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点问题、重大项目、重要政策、重要举措谋早谋透、谋细谋实,按照既定策略大力推进。同时,在实践中还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需要我们稳中求进、以稳应变、以变应变,在攻坚克难中化危机、育新机、开新局。

二要坚决破除“一刀切”、层层加码。基层情况千差万别,抓落实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更不能搞网上“抄作业”。要科学设定抓落实的“时度效”,不能上级定指标、下面“过一道手、指标任务加几成”。要坚决防止和纠治“一刀切”、层层加码等懒政、庸政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工作实效,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要用好检查考核的“指挥棒”,完善差异化的指标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加强执行过程和落实效果的综合考核。

三要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我们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无不都是率先在基层探索实践中形成的。要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推动工作开展,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实践探索。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不断创新方法手段,着力解决“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问题。

一要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要善于向改革创新要思路、要办法、要成效,攻坚克难、破冰前进,推动工作落实。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思想破冰和体制创新引领发展突围,实现更好更快、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多策划战略战役战术性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重点发力、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上下功夫,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二要加快形成抓落实的闭环机制。要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抓落实机制,对于决定的事、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想办法办,决不能放;需要合力办的事由牵头部门协调办,决不能推,确保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能得到有效落实。要实行台账式、清单化闭环落实机制,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任务、责任压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责任人,做到定人、定责、定目标,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坚决做到建账、查账、报账,并在规定时间内销账,形成台账式管理、清单式管理的工作“闭环”。

一要清正廉洁干事。干净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要。只有廉洁干净,才能更好担当作为。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动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部署要求落实落细。政府系统干部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把《准则》《条例》作为“标尺”和“底线”,严格约束自身一言一行,主动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一尘不染干事创业。

二要积极担当作为。担当是勇气,也是能力。敢于担当是政治责任,善于担当是履职能力。要勇于担当,敢于担难、担责、担险,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在实践中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要善于担当,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按客观规律办事,善于抓主要矛盾,用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保持定力,持续担当作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相关范文推荐
  • 01-11 党建伟业心得体会范文(17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党建伟业是党的事业发
  • 01-11 2024年科室院感管理策略(优秀21篇)
    范文范本具有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其写作更富有创造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作品。1、认真研究学习《出国留学省医
  • 01-11 费用会计工作汇报(模板15篇)
    在写工作汇报之前,需要充分收集和整理工作资料和数据,确保汇报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通过学习一些成功的工作汇报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一些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态。
  • 01-11 财务机器人实践报告(热门20篇)
    实践报告是对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估的重要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实践报告写作提供一些有用
  • 01-11 大学团员心得(优质18篇)
    团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接下来,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团队建设的实用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期间,作为一名团
  • 01-11 股东解除股权协议书(通用20篇)
    合同协议可以为各方提供合法权益保护的依据,降低合作风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合同协议样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以上各方共同投资人(以下简称“共同投资人”)
  • 01-11 中心工作总结大会主持词(精选14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和优化。下面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实例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 01-11 设备使用总结报告大全(13篇)
    报告范文是展示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方式,它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工作的必要性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优秀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经甲乙双方协商,现
  • 01-11 文创产品设计心得体会(热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
  • 01-11 经济法心得与得体会(优秀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调整范围为。国际经济法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