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课程发展研讨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11:49:01 作者:文轩 2023年科学课程发展研讨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科学课程发展研讨心得体会篇一

听课心得

吴小郢小学李爱保

2011年10月19日和20日,在天津南开区中营小学举办第三届教科版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暨研讨会。在区教研室许江安老师带领下连续聆听九节全国各地的小学科学大师的课。这次听课给我带来了全新认识,使我了解科学课不仅可以这样上,而且可以从狭小的课堂走近缤纷世界。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

1、课前预备铃时情境的介入。为了消除学生上课的紧张心理,授课的老师都会充分把握这两分钟。例如,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学校的王忠军老师让学生齐备自己学过的古诗,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消除紧张心理,精神也集中起来,排除了外界的干扰;河南省文昌市潭牛中心小学的韩文施教师采用与学生交友的方式,她与班级的同学边交流边握手,打消学生的陌生感,也为自己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崇善小学的陶艳萍老师让学生猜谜;(1)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2)然后来了一群狼。(再打一水果名)调动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排除杂念,为上课埋下伏笔。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紧张心理,创设轻松课堂气氛。

2、导入方法的巧妙运用。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学校的王忠军老师的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圆圈代表太阳,请你帮忙补充光线。(根据你的猜测)学生纷纷举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分别画出了直线、波浪线、圆线;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实验小学孟杨教师以安徽黄山优美的乐声把学生带入意境中,从水声、鸟鸣、人声来切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使课堂走入了大自然,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而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的詹福源老师采用猜测、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猜一猜一号信封中会变的是什么东西,找到后(种子)老师问:“你们同意吗?说一说。”学生分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好奇与期待中不自觉的被引入学习中。

3、教具的充分利用。科学课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具的充分利用是科学课的一个亮点,是探究实验强有力的保障,任何一节好的科学课其精彩点往往就在教具的使用和实验中产生。天津市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的郭萌老师自制的月相变化教具使本来复杂的月相变化变得简单易学。首先让学生在前概念的基础上画出月相变化的示意图,然后通过模拟实验得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图,展示两副教具图后作比较,使复杂的讲解变得直观形象。同时使枯燥课堂变得轻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崇善小学的陶艳萍老师教授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食物网,通过实验模拟场景,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代表一种生物。由组长举牌,上面写上生物名称,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由老师喊一种生物名称,以它为食的生物要迅速举牌,然后用彩线连接标牌,几轮下来,在学生中就形成了一个网状,这时老师由学生点出食物网的概念。同时为了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又巧妙设计了鸟类受到迫害时相应产生的连锁反应,最后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彩线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撤除,即节省了授课的时间又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了知识。

二、设问的技巧是精彩课堂点睛之笔

1、一节课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掌握一定的尺度,太难就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回答;太易又会使学生觉得都会,不愿学。这时教师往往就不好驾驭课堂,所以提问的问题备课时一定要从多种角度考虑。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是我们备课的重点。《纸发生了什么变化》是由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郭佳老师所授的一堂精彩的课,她设计的问题会从学生生成的角度出发,例如:(出示纸)我手里的这张纸什么样?谁能来描述一下?学生会从那些方面说,郭佳老师事先准备了卡纸并写了下来。学生说一个老师在黑板上贴一个,然而让听课的所有老师担心的问题,学生会不会提授课老师没写的卡纸始终没出现,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师备课的精细。接下来老师又问:“纸还有那些其它特征呢?每人拿一张纸,开始观察吧”并用ppt方法提示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逐一记录在粉红色卡片上。如果上来就问纸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就摸不着方向,所以第一问为第二问作了铺垫,第二问又是第一问延伸。

2、设计的问题除考虑精细外,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崇善小学的陶艳萍老师教授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老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然后提问:“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在这个故事中提到那些生物?”“说一说它们的关系?”一连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趣味性。又如海南省文昌市潭牛中心小学韩文施老师执教的《导体与绝缘体》,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出,同学们,听说老师要来天津上课,海南的小朋友非常高兴,特意制作了一件礼物让老师拿来送给你们,想看看吗?老师根据孩子喜欢礼物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第一个问题。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科学课堂魅力!使我明白前进的方向,这种动力将促使我们向更高的方向攀登。

科学课程发展研讨心得体会篇二

近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在婺源举行的全省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课堂智慧与品德教学”的主题,采劝课例观摩­—交流研讨—提升总结”的形式,意在提高与会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作为品德课程教学的新手,研讨会于我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的平台,几天的学习让我这个“门外汉”茅塞顿开,真有拨云见日之感。而现场优质课的观摩及互动点评更让我这个“井底之蛙”大开眼界,感受良深。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迎合课改,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品德与社会(生活)是一门全新的综合课程,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次赛课的五位青年教师个个功底深厚,知识丰富,思维开阔,口才出众,三尺讲台游刃有余,自信睿智充溢魅力。我想,这种魅力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来自于教师不断的追求与发展。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品德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更需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

二、探究学习,注重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性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这些课中,无论是於德芳老师执教的《我们能离开水吗》,还是曾香莲老师执教的《时光老人对我说》,都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一点,教学的素材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如曾香莲老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生活中浪费时间的这一现象,进行了“小小侦探抓小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懂得了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让时间不被偷走,才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三、精彩生成,认真做好课前的充分预设。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精心打磨设计,有道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分析总结了一下,五位名师都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课前深入了解、研究了学生的情况,为教学设计做好铺垫。如魏涓婷老师在上《男生女生交往不烦恼》一课前,就男女生交往的情况专门进行了调查,并制成统计表。二是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徐青老师为上好《我的祖国多辽阔》这一课,有效整合了祖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地域差异等教学内容,且注意知识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统一,目标制定全面合理。三是多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龚敏老师在这方面让人称道。她为了让学生获得“江山多娇”的感性认识,课前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课件;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看懂中国政区图,她特地与人教出版社联系,要来了一幅适合教学和学习的地图。四是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尤其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创设活动,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品德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它包括有趣的课堂游戏,热烈的小组讨论,优美的音乐欣赏,也包括说一说,写一写,算一算,唱一唱等活动。魏涓婷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男生女生交往不烦恼》一课中,魏老师用心理访谈节目形式贯穿全课,自己做主持人,两位男女生做特别嘉宾,其他同学做互动观众,通过一个个问题和活动把课逐步引向深入。其中有些活动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男女生换座位,像“悄悄话信箱”说出心里的烦恼,像齐唱《我们的骄傲》,以及“我想对你说”等等,真可谓亮点频出,精彩纷呈。

要谈的还有很多,夜已很深了,我就不一一赘述。目前,我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立足岗位,关注学生、潜心研究,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讨心得体会二:

4月29日,仪阳镇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讨在栲山小学举行,活动中我们听取了该校朱宝鹏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现代交通的烦恼》,课堂中朱老师设计的微课程环节让我耳目一新,也把第一次接触微课程的我带入了探秘微课程的世界中。观摩课之后我镇教研室纪主任也采用了一个微视频的形式为参加会议的老师们,形象直观的讲解了微课程这种新生事物。让我们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下面我就结合微课程及这节课的设计谈一下感悟:

一、微课程的制作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做支持。

朱老师运用的微课程,从图片、声音、文字、和专家视频,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微视频无论,在制作过程中做出了和大的努力,这需要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基础。后来,我了解到我们所看的这段微视频朱老师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完成。微视频并不是让学生光看看,了解里面的内容,还需要配有相应的任务单,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边看边记录。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结合着高效课堂的形式,在每个同学记录一部分的基础上,再有本组整理汇报,就让答案总结的更完善一些。

二、微课程并不是一种时尚的“跟风”。

当学生在汇报根据微课程完成的记录单时,我真正认识到微课程将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它是提高高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它所选择的制作内容可以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教学中的难点或重点。这些是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形象直观的形式,演绎出来,由“文本阅读”变成“视频阅读”。它与我们现在使用的预习单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冲突。所以,微课程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必将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三、对于本节课的几点建议。

1、“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教师的导入有点突兀,没有跟本课内容很好的联系起来。

3、评价应多种形式、分层次,及时到位。课堂中活跃的只有几个组长,其他人也一直跟着老师在思考、操作,但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有自信敢发言。这时的课堂教师可以把评价给听得认真得,发言精彩的同学……。

总之,在这次小学品德课程课例研讨活动中带给我的不仅是需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压力,更多的是微课程带给我的思考,它是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的互动与交流。是现代教学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会将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运用到我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现真正的生本课堂。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实效性探讨心得体会三:

新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下简称品德课程),与原思想品德课相比,无论在课程设置的目的还是在课程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它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出发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能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品德课程的教师,如何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这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所面临的、需要认真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以为,新课程的开设,只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但要真正取得实效,还要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就课堂教学而言,任课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四个“体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体现生活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因此,新的品德课程不是从德育知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成为课程的显著特点。鉴于这一课程特点,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再现学生生活的情景,把教室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把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生活内容的某一个部分,甚至直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直接融入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来认识、来学习,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如一年级的《上超市》、三年级的《走进市场》(浙教版),均应该把学生带入现实中的超市(市场)里进行实践性学习,让他们直接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即使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结合超市(市场)的买卖规则和要求,在教室中创设情景,举办模拟超市(市场),让学生从中学习、掌握购物、买卖的知识,体现课程的生活性特点。

当然,我们强调的教学要体现生活,并不是仅让学生对过去生活的简单再现、重复,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过去生活的重新体悟,得出生活的经验,并用这种经验来指导正在进行的生活和即将要进行的生活。同样如《上超市》《走进市场》的教学,并非仅是要求学生说说自己以前有没有去超市或市场购过物,也不是为了要上这些课文而要求学生跟父母去这些场所购物一次就是体现了生活,因为这样做很难使学生得出购物的经验,最多只能说是教学表面形式上的体现生活。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向父母要几元钱,向父母了解家里最需要什么,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超市(市场)“自主”购物,购物之后大家再根据各自的情况来说一说、评一评,看谁做到了文明购物,看谁购买的物品最合理……。这样的方法,就容易使学生获得购物的经验,而能够获得这样经验,正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二、体现活动

课程标准对《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性质定位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品德与社会》虽然在课程性质中去掉了“活动性”,但在实施建议中仍要求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强调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些表述,不同程度地说明了课程的性质特点,同样为教学确定了“活动化”的基调。这样的要求,也合乎“喜欢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客观事实,符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性发展需要在活动中才能养成”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

如一年级《老师,您好》,教学目标是让刚入学的学生认识老师的特征,培养与老师的感情。教师可开展这样的活动:带学生去办公室找一找教我们的老师,使学生对老师有初步的感知;然后回到教室中说一说自己的老师,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老师的特征,加深对老师的感情;最后再让学生根据其特征画一画自己的老师,达到认识老师的目的。这样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的活动方法,不仅学生很喜欢,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效果也好,学生回家之后都能正确地向家长说出自己的老师及他们的特征,加深与老师的感情,达到教学的目的。反之,如果这堂课的教学仅采用教师在课堂中口头介绍的方法,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印象不深,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学生无法从教师的介绍中产生直觉的形象,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当然,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还不能仅从学生是否喜欢的角度来确定安排活动,更要从活动的有效性上来考虑,因为这是一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不是纯粹的活动课。所以我们开展的活动要有目标,且这个活动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完全一致,开展活动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活动要有参与,且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感悟;活动要有反馈,教师在活动中要不断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加强体悟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的作用,达到好的效果。

三、体现开放

与原思想品德课相比,新品德课程跳出了德育知识体系的框架,从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角度来构建教学内容,因而开放性成为课程的一大特点,成为课程实施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适应这种特点的教学同样必须是开放的,这种教学的开放主要应体现在:

1、方法的开放。简而言之,方法的开放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谓用教材“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内容来教育学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课文教学的顺序,但不能随意删减课文的内容,每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按要求对学生施行教学;不是“教”教材,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死扣课文的呈现内容和形式来教育学生,更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幅插图进行“看图说话”,对每一段文字进行“学文明理”,只有选用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方式来施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内容的开放。当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把课题当作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也不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教学。教师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运用那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材料,充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如讲《我国的行政区》(浙江版三下年级课文),可补充“台湾问题”,《我们的地球》(同前)可结合伊拉克战争,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更多信息,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使品德课程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3、时空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是指品德课程的教学可根据需要而不受学习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可以大于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可以把学生带到实地的场景中施行教学,但必须以有好的效果为前提。如前所述的《上超市》一课的教学,教师把学生带入超市中进行实地教学,其效果肯定比在教室中进行空洞说教的要好,但它很难保证时间上能在40分钟内完成,也因为无法将超市搬进教室而只能把学生带入超市,要多费许多精力。所以当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以教学效果作为价值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其方法的有无必要,只要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花一些时间与精力,也是值得、应该的。

4、结果的开放。一课一个道理是原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特点,所以不管向学生讲怎样一个道理,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个道理,教师在一堂课快要结束时,总要引导学生回到这个道理的“标准”答案上来,甚至抛出这个答案,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灌输方法,当然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新品德课程对学生道德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强制性地把学生的认识一定要统一到老师的观点上来,统一到教材的观点上来,而是允许学生持有、保留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去慢慢感悟道理,即倡导结果的开放,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的生活也是多元的,有许多现象是不能用一个答案去解释的,更何况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你要强加他一种观点也是无用的,只有让他真正体悟到了、认识到了的才是有效的,这就是我们要强调结果开放的理由。

四、体现综合

新品德课程改变过去思想品德课单一“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设置目的,界定为“以儿童生活(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低年级)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中高年级)的综合课程”,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这又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特点。

根据课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综合”的思想,经常要想到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科学、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达到教学的“综合”目的。如前所述的《上超市》教学,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购物的品德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在超市购物中如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常识教育。购物时怎样看清产品的数量、质量、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一旦发生所购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又怎样与商家论理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当然教学的综合性,并不是指在一堂课中,一定要前半节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后半节进行常识教学,或者按一定比例的时间结合教学才是体现综合,而是要从整体上看,有时还要跳出某一课,站在单元的角度上看“综合”,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综合”,一定要注意是有机整合。如《我国的行政区》(浙江版三下年级课文)主要进行有关地理常识的教学,就并不一定要加入许多穿靴戴帽式的思想品德教学,否则又会滑入模式化教学的老路。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提出的上述观点,有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科学课程发展研讨心得体会篇三

近期,古冶学区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深受启发,浅谈观点。

要解放思想,首先我们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我觉得更应该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清醒自己的头脑,使我们的思想永具革命性!要解放思想,我认为首先得走出害怕解放、拒绝解放、乱解放的误区。

一、是害怕解放。主要是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领导责怪、怕同事嘲笑。在工作中有时会有很好的建议、措施,但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说,不敢说。

二、是拒绝解放。主要是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解放思想是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个部门领导的事情,对自己来说认为没有解放思想的必要,按领导指示做就行了,拒绝解放。

三、是乱解放。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要是平时学习不够,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

四、要敢于转变。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科学课程发展研讨心得体会篇四

转眼之间一年又将要过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了进一步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优罚劣”的干部管理机制,树立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促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单位开展了对《关于沈阳蒲河新城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一文的学习研讨活动,我作为财务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大增强了我对财务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实干精神的理解,为能够更好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做好公司资金的进出账和房屋销售结算开票,是我的工作重点。通过这次研讨活动,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能否做好做好公司资金的进出账和房屋销售结算的开票工作,关系到公司能否清楚了解到自身的盈亏状况和公司发展时能否准确地做好规划。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好了财务管理的工作,秉着“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个账目和开票工作,公司和上级要求不同项目的财务工作,也能尽全力去满足和配合,确保了每个项目资金进出正常顺利的进行。

财务出纳工作每天都需要面对数字,比较枯燥乏味,有时工作时间长了,会缺乏工作热情,容易出现漏算算差的状况。但是我能清楚地明白,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这些情绪和工作失误,对公司的财产会构成一定的隐患。为此,我会要求自己要时刻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在做账时,会多核算几次,防止出现漏算算差的现象,确保账目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我还会为自己多设定目标,每当完成时就会很有成就感,在保障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从中得到了乐趣。通过这次的研讨活动,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式,除了保证财务账目的清晰准确,可以防止公司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也降低了公司对于地产投资评估的风险。

财务工作,平时都是在办公室办公的,但是有时因为账目需要审核,一些财务资料需要收集整理,难免需要跑进跑出,特别是在月底结算较为繁忙的时候,经常要公司和财政局间来回奔走,上下班时间都不稳定。但是,我还是能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配合公司和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没有任何怨言,在外奔走,及时地做好了账目和资金进出审核上报的工作。通过这次的研讨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财务这份工作的职责所在,也能深刻体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意义。

虽然我能做好了财务的本职工作,但是通过这次的研讨活动,我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财务知识水平不过硬。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扎扎实实的学习,做到学之用之,不断增强自己的财务知识水平,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多请教同事和领导,提高自己的财务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公司能更好地发展。总之,这次研讨活动不仅体现了公司领导对我们员工的要求,也体现了公司各项工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这次培训,让自己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在领悟的过程中心灵也受到很大的冲击,我想通过这次培训后,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能扎扎实实地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向前发展,坚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奖优罚劣”的干部管理机制,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课程发展研讨心得体会篇五

xxxx年6月5日,海南省特殊教育师带徒结对帮扶在我校澄迈特校进行送教下乡,师傅们这次带来了优质课视频,老师们也很认真的'去学习。

从这次送教下乡教研活动中,我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在教学的时候要结合生活。李老师的课《炒空心菜》结合了我们日常生活,在交流中李老师也说了,她会布置家庭作业给学生回去,让家长督促完成。

其次,教学设计能力。在李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情景引入在李老师的课上用的特别好,这往往是最难的,但李老师很好的在课堂上运用了,这个也是需要我去学习的。而且在每个环节的语言衔接特别好。

最后,师态。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态非常重要,语气也要是很重要的,而李老师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很从容。我自认为我每次上公开课都有些小紧张,有时候准备好的公开课因为紧张会导致在语言上衔接不上,所以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

我非常的感谢这次的送教下乡活动,给我带来了这么多的知识。也是我认为我有的缺点需要去改进的。结果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坚信我会做的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