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专业13篇)

时间:2023-12-24 08:25:52 作者:BW笔侠

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技巧,以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调查报告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1.1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

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引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

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开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1]。

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2加强财政投入,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地方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补贴,帮助农业生产的更好开展。

同时,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流转和支付,确保相关款项及时到位,以免出现滥用乱用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引导市场化的发展落实,通过引入多种外界投资,让地方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走上一条高效的道路,不断优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1.3重视市场需求的实现。

市场化发展既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针对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要进行积极改进,结合市场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调整,让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农业优势,要对其优势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将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市场来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益。

此外,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对广大农户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购销合作行为,并为农业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不断地健全发展形势,让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更好的改进,实现对农业资源更好的优化与整合,推进地方农业经济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地方经济主管部门要积极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整体来看,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通过积极地扶持和发展中小乡镇企业,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激活各类民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让经济结构更加丰富,促进地方农村劳动力更加有序、科学的流动,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4提高科研教育力度。

科学技术既是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我国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农业科研方面的支持和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有效地对当前农业科研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缓解。

针对于当前农业科研基质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和调整,完善配套设施,让农业科研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

地方政府要积极组织建设科技示范园、农业示范园等活动,对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创新和调整,有效地完善农业产业链条,让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推动农民群体收入的增长。

1.5提高广大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落实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通过配合相关职业教育部门,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技能水平,让农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足够的就业技术能力。

同时,要积极鼓励广大有志青年进入农村进行创业和发展。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村地区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让农村人口素质和水平逐步稳定地提高。

2结语。

该文对于现阶段我国发展中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分析。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地方经济管理部门要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创新管理思路和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春鹤,臧建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外企业家,2013(4).

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对进一步增加县财政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专题进行了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县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2650户,私营企业167户。截止到今年6月,全县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1785户,私营企业549户,累计注册资金6.69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100—500万元的有111户,500—1000万元的有18户,超千万元的有13户。全县54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37家是民营企业,占68%,实现工业产值占72.7%,销售收入占73.2%,完成工业增加值占74.2%。

当前,我县民营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数量稳步增长,实力迅速壮大;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经济增长、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区域化发展格局初具雏形;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压滤机滤布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很多得天独厚条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至少有30万农村劳动力被释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医药、毛发、再生铅冶炼、木材、绳网、筛网、中药材、装饰板条、红芋三粉等十二个专业市场拉动力较大,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200x年,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4亿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我县老板多,能人多,大户多,他们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发展意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优的人才资源。

但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服务机制不健全,民间投资创业氛围不浓;家庭式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没能很好地在民企中实行;思想观念滞后,人才不能向民企有效流动;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投资方向亟待调整等不利因素,制约或延缓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结合全市开展的“奋力崛起”大讨论,在广大民营企业家中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破除部分民营企业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破除部分业主“吃饱穿暖即是福”的小农守旧意识,大力倡导兴业创业、成就一番事业的社会风尚。政府职能部门要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开展“企业评机关”活动,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督促政府职能部门规范管理,有效清除发展障碍,为民营企业创造发展的有利环境。

2、以技术和人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科委的职能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合,与国外知名大企业联合,与拥有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联合,引进科学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民营企业象贝克药业引进关键技术人才一样,不惜重金引进人才,邀请国内外著名民营经济专家学者来讲座、“会诊”、出谋划策;聘请急缺、紧缺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来就业;组织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到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学艺;由工商联负责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经验交流、座谈会,实现经验、信息共享。

3、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部门调整信贷结构,滤布拓展服务领域,强化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业务。在信贷资金上,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应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对发展前景广阔的私营企业在贷款上给予重点扶植。

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筹集资金。推广安徽华源医药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经验,采取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等模式,在我县再成立三至五家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4、鼓励民营企业调整投资方向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承包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制、重组,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厂房、土地、人才等资源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对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竞争力不强的民营企业,动员经营者通过出让产权与大企业联合,吸引外来技术和资金,对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更新。通过循环出让产权,实现企业的升级换代和增强民营经济实力的目的。

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新兴服务业等领域拓展。譬如,投资非义务阶段教育事业,通过改善办学设施和条件,取得丰厚回报。

5、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

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的中介组织,着力构建民间投资信息网,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资讯等服务。

鼓励建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增强民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共同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查报告范文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调整的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截止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61.48%,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57.1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1.15%,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栽培量就达1.2亿筒,实现产值1.6亿元。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例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90万元、155万元、306万元、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为524户农户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辖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就比上年减少2831万元,减幅达10.87%,相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压力。就来看,除农业发展银行外,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737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4604万元,占累放的84.08%。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增加到91.86%,比上年同期增长7.78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由支农主力军完全变成支农“孤立军”,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资金需求。

(二)资金不足,削弱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一是组织资金困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结算渠道狭窄,电子化结算手段落后,汇路不畅等硬件制约的影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异地结算频繁的客户都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而这些客户又正是资金雄厚的优良客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农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到农村信用社存款有风险。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实质性工作,但一些黄金客户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存款的组织工作仍就举步维艰,该类存款的市场份额一直较低,公存款只占辖内公存款总额的16.3%。二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从退出农村市场转而争夺农村储源市场,成为农村信用社强硬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邮政储蓄全面向农村渗透,分割农村金融资源。从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净增14106万元,农村信用社仅增2468万元,占17.50%,而邮政储蓄其净增额则达5579万元,占39.55%,是农村信用社的两倍以上,其存款总量也从的18166万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0398万元,增长了67.33%,超出全县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且邮政储蓄不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而是将存款上存,造成农村资金严重流失,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资金。如:近几年,且宏村、樟溪两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万元,扶持当地130多户农户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经营家私生产,产值过亿元,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益,并带动了两地5000余户农村劳力致富。相对而言,两地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量只上升了740万元,为贷款累放的7.17%,贷款发放大部分是通过人行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调剂资金等渠道解决。县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贷比例失调,信贷资金严重匮乏,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

(三)服务层次不全,难以涉足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资金限制,信贷资金的投向以满足“三农”为主,存在重“三农”轻城镇居民、重生产轻消费、重个体轻企业的现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调查的11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家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缺乏为企业贷款的有效风险管控办法。加上辖内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大,生产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支持面的顾虑和难度。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虽表示希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但因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稍高,企业从经营成本角度考虑还是不愿到农村信用社借款,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头热”现象。三是对一些实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业,农村信用社难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对此,县联社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力争攻破中小企业这一“堡垒”,但涉足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仍就不高,使农村信用社服务面难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环境较差,逃废债务现象严重。一方面,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党政干部自借和担保的贷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问,催收时往往是认账不还,甚至赖账,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另一方面,少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地方的短期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把农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块“大蛋糕”,在处理农村信用社维护金融债权和企业逃废债务的问题时,过于维护地方和部门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务,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再则,诉讼案件执行难,由于受执法力度不强、债务人信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贷款,虽说赢了官司却收不到钱,部分借款人或企业甚至有意、恶意逃废债务。以来法院已判决但仍未执行的县农村信用社诉讼案件就达46件,标的为419万元。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不仅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也遏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发展和服务两大重任,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农村信用社应携手同行,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认识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是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不但要在舆论上支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要尽快落实国家为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提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2、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撤消限制有关部门到农村信用社开户或存款的相关规定,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赣财库17号)文件精神,把县财政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协助农村信用社吸收农村富余资金,防止资金外流;鼓励、引导县直各单位、部门、团体到农村信用社存款,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

3、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创建“信用”、“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评比活动,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党政干部要成为守信的模范,民众的表率,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4、要坚决打击和制止信用缺失行为。对拖欠贷款的党政干部,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共同清收;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个人,政府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敦促司法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

5、要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科学决策经济布局,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扶持资金的快速回笼,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和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业务规模,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1、要充实资金实力。通过建立农村信用社vi标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优质服务等手段,增强民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从而主动到农村信用社存款;通过实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客户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公众信任度。同时,积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服务手段、服务产品、服务工具、服务方式上有所突破,尽快开通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卡等便民业务,以此带动服务质量的总体改善,提高吸储能力和同业竞争力;通过注重市场营销,督促有关部门逐步消除相关歧视性政策,重视对优质客户的公关工作,增加政府部门、企业、机关团体、农村财政性存款比重,在与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中,寻求最大限度地发掘信用资源的潜力,获得充分的资金来源,并实现有效的资金运用。

2、要拓宽服务领域。“三农”经济占据着县域经济的绝大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农村信用社应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在进一步强化“三农”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面。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在调查、了解、摸底的基础上,为有金融需求的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形成相关的资料信息库,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难以有效拓展服务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营销贷款的作用,积极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发掘优质客户,把服务延伸到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赢”。

年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党的**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5.8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减少28.9%;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0.5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党的***全会和省委**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县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20**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81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9.6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0.2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1.5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8.5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般海村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玉米、小麦为主的种植业,以林业为辅,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近年来,随着各项支农惠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情况。

1、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稻谷、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可以说是寥寥无几,畜牧业以养猪、牛和鸡为主。

3、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般海村建有1个文化活动室,1个医疗卫生室。全村有100多户享受农村低保,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全村有10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还在全力进行,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到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般海村委会到县城的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坑渣不平,石头露出路面,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没有一个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分散,多数是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劳动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人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全村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领导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领导班子成员中文化程度不高,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中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不够强。

1、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国家对农民实施素质提升之惠民工程。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历史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结合项目,按照重要农产品有现供给和粮食高产创建要求以围绕之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为原则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工程项目培训,着重抓好养殖业、茶业、咖啡业培训重点培训。重点抓好无种子茶叶育苗技术,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茶叶产品加工技术,养殖业发展,家禽病防控的技术培训,提高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市场经营管理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培训核心联系户,更好地带动主要从事当地主导产业生产和经营,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强势推进主导产业,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2、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

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策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

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领导要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能干实事,乐于奉献,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建设好每一个新农村项目。

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村民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思路。在今年推广烤烟和烟后玉米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核桃、茶叶种植,养殖业方面,加大扶持种猪的养殖力度,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了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xx%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产业集群是指从事同一产业的十数家乃至上千家企业及为其服务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在同一地区集中投资所形成的企业群落,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任丘市采取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产业互动等多重手段,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着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集群,树立非均衡发展和区域经济市场化竞争理念,构建特色支柱产业板块,以“一区、一带、一基地”为承载的一批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为彻底改变“小规模、大群体”的初级工业化布局,构建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的立市大产业,对现有十大传统特色产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自身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出发,确定突出抓好三大主导产业(石油化工、摩托车及配件制造、铝型材制造),努力构筑“一区、一带、一基地”。

“一区”即以华北石化分公司为龙头,由开发区周边多家石油化工企业以及遍布全市**个乡镇的石油化工相关企业组成的大石化区。近年来,该市紧紧抓住华油新一轮投资热潮的机遇,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优良的外部环境,大力支持油田企业发展扩张,以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华油久久工贸有限公司、京开化工厂等为代表的多家石化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全市石化企业已达***家,从业人员达****人。去年,又相继启动了投资*.*亿元的聚丙烯技术改造项目和投产**亿元的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扩建项目(其中聚炳烯项目已竣工投产),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有效提升石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20xx年,全市石油化工产业实现产值**.**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

“一带”,即以新丰摩托车有限公司、白洋淀摩托车有限公司、力帆三轮摩托车基地和石门桥摩托车链轮工业基地为龙头,分布在津保路和***国道沿线乡镇的摩托车及配件制造产业带。20xx年以来,该市针对摩托车产业有牌无品(白洋淀注册商标多年不生产)、有品无牌(一些产品贴牌生产)、行业发展陷入整体衰落的状况,果断地把加强与大企业、大公司的合作,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作为了“救治”该产业的良剂,与重庆力帆、大江、隆鑫等集团合作的力帆三轮摩托车基地、新丰摩托车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多家,从业人员达*.*万多人,其中年产值****万元以上的达**家,产值***—****万元的**家。总投资*.*亿元的石门桥摩托车链轮基地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入驻企业**家,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聚集效应已经显现,摩托车及配件制造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20xx年,全市摩托车及配件制造产业实现产值**.*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其中,三轮摩托车生产量占全国市场的**%,占全省市场的**%以上,摩托车链轮产业占全国市场的**%以上。该市已经成为了北方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摩托车链轮生产的基地。

“一基地”,即辛中驿镇铝型材制品工业基地。铝型材制造业是该市的一个传统产业,主要分布在辛中驿、石门桥和北汉三个乡镇;早在上世纪**年代末,辛中驿镇张庄、刘庄村,一些以简单加工为主的作坊式企业就已经出现。近年来,任丘市委、市政府瞄准这一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的铝型材生产加工企业,以华美铝业、华北铝业、三利铝业、信达铝业等几家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大型铝型材生产企业为代表的**多家生产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目前,全市生产、加工、销售铝型材已达***家,该市的铝型材产业已占到华北地区市场份额的**%以上,北京市场上**%以上的铝型材产品均出自该市企业。20xx年,辛中驿铝型材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共完成投资*亿元,入驻企业达到**家,基地的建成,为该市铝型材生产企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大平台,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20xx年,全市铝型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

在抓好“一区、一带、一基地”建设的同时,任丘市委、市政府还按照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对全市特色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倾斜精力,因势利导,统筹规划,着力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如麻家坞通讯器材、七间房玻璃纤维、出岸卫生洁具等**个特色产业小区已经遍布全市的各个乡镇,全市已经形成了以“一区、一带、一基地”为骨架,多个产业小区星罗棋布,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想观念滞后,企业主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在部分企业主中仍然存在,缺乏求突破、求发展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企业主的自身素质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缺乏管理型的企业家。人才的缺乏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管理机制落后,无序竞争现象严重。由于同行业产品趋同,行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组织联接,因此成本和价格成为了行业竞争的焦点,成本的降低使得产品质量失去了保证,集群的品牌信誉也随之降低,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产业和产品结构层次偏低,专业化分工机制尚未形成。目前,该市大部分的产业集群都属于共享终端产品市场的横向集群,分工和专业化尚不明显,完善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产品的成本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产品的品牌优势也未得到充分展现,且一旦产品需求减少,就会陷入过度竞争,阻碍整个集群的发展。如石门桥的摩托车链轮、颜村焊枪等多个行业都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层次低,缺乏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下。

土地和资金瓶颈严重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任丘市的大部分产业集群,如颜村焊枪、七间房玻璃纤维、麻家务通讯器材等均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正处于裂变扩张的阶段。但新的建设用地政策和金融信贷政策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许多企业还属于家庭式管理、作坊生产的模式,厂地狭窄,急需建设新的厂房进行规模扩张,但建设用地政策的收紧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缺乏信贷抵押资质,造成企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限制了生产扩张,这些因素也从根本上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对全市现有产业资源进行重新审视、整合,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区、一带、一基地”和各种专业基地建设。一是积极为华油企业搞好服务,“十一五”期间,使石油化工产业的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二是加强对三轮摩托车生产企业的治理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十一五”期间,力争使全市摩托车及配件制造产业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三是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强、生产规模大的铝型材生产企业,提升铝型材产业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力争使铝型材产业的年营业收入达到**亿元以上;四是依托现有优势产业,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的原则,下大力抓好工业基地建设,靠工业基地的`聚集效应,推动规模产业提档升级。

大力培育和激发民众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提高企业主素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大力培育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心理和创业理念,坚定民众的创业信心,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同时,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等形式,加强企业家的交流与合作,并鼓励吸引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企业家素质的提高提供平台。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引导有序竞争。一是尽快研究建立有利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规范和管理机制,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土地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专门的支撑政策。二是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通过市场中介组织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手段进行严格的监督,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着力打造产业的区域品牌优势。三是由政府和中介组织共同引导企业形成纵向分工,通过分工和协作,降低企业的同构性,从而使竞争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加大对外开放工作力度,努力完善产业链条。紧紧抓住南资北移和我省确定的“一线两厢”战略以及扩权强县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坚持把与自身产业关联度高、合作密切的地区和大企业作为招商重点,争取引进新上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能够带动产业提档升级的大项目。同时,继续坚持把华北油田作为最大的外商,在积极配合华北油田搞好石化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周边企业为其生产提供上下游配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着力解决土地和资金瓶颈,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方面,在努力争取上级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着力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将废弃的砖厂、厂房和农场等重新收回,为企业发展提供建设用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努力扩大产业集群的信贷规模,同时,积极推动产业集群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的信贷资质,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特色产业集群的资金扶持力度。

劳务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化转移,是现代农业跃升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应循坦途。**县挟口岸之利,特色农业气候小成,劳务经济发展也自成特色,需予以疏理、探究和提升。为此,县委办调研室会同县农委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并形成报告。

作为龙江重要的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县辖6镇102个村,农业人口10.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富余劳动力3.5万人;耕地面积73.3万亩,人均7.26亩。近年来,通过境内外互动,转移、中转、吸纳并举,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共转移3.38万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8%,其中,就地转移2.46万人,向境外及国内大中城市转移9200人,分别占转移总数的73%和27%。具体呈现以下趋向和特点。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转变。充分发挥口岸中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先后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等地建成16处以轻工产品、果菜、粮食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有17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此从事境外营销,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积极推进跨国投资,目前边贸企业已在境外创办各类实体52家,其中加工型38家,投资额达2.97亿元,涉及轻工产品、木材加工及金属冶炼、装璜建筑等领域,承载农村劳动力近千人。扩大对俄农业科技合作,县政府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劳务人员多人,收入近2000万元。20,向俄、韩、日等地转移县内劳动力4300人,占转移总数的13%。

2、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做精做强县域经济,广辟转移渠道。围绕壮大口岸进出口加工业,深入实施“落地生根”工程,累计投资1.26亿元,兴建对俄进出口加工、绥阳进口锯材加工及华宇工业园区,已承载企业37户,26户建成投产,华海木业、宁城渔业、顺风松仁加工厂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投产,安置农民进城务工1700多人。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培养产值超百万元、就业超百人的乡企45户,安置农村劳动力2400余人;绥阳镇创办木材加工企业28户、黑木耳加工企业15家,安置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加速发育农村第三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到小城镇经商、务工,**镇依托城郊优势,常年从事餐饮、运输各业农民4000多人,占农村劳动力50%以上;绥阳镇投资1800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发展“能人”经济,县内及境外已有4000多名经纪人脱离土地,常年或季节性从事农产品贩销。

3、转移方式由输出向吸纳转变。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发展袋栽木耳2.4亿袋,耳农7000余户,年产量达万吨;建成果树、蔬菜生产基地18.5万亩,年产鲜品17万吨,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和沿边较大的出口果菜生产集散地。黑木耳、出口果菜、特色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兴起,对本地和外埠农民产生了强劲的吸纳力。据不完全统计,4大农业主导产业年以“离土不离村”方式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吸纳穆棱、林口等周边县(市)民工1000多人。绥阳镇绥西村218户农民,今年发展袋栽木耳1200万袋,冬春两季户均雇佣附近农村劳动力4人,全村年劳务费支出达到80多万元。启动建设以加工为主的中俄**――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中方一侧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仅建筑一项就吸纳外地民工2000余人。走出国门创建吸纳基地,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兴建劳务点300多个,面积达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其中外地民工达2500多人,来源多为吉林、山东及本省齐齐哈尔、龙江、海伦、巴彦、兰溪、绥化、呼兰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吉信工贸集团分别与温州达芙妮、盛宏达鞋业合作,投资3000万元在俄乌苏里斯克兴建11条鞋业生产线,日产皮鞋、旅游鞋4万双,仅此吸纳温州籍农民工400人,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

4、转移农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管理型转变。着眼提升转移农民素质,以县农广校。

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1.村级集体经济资产情况。乡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20xx万元,主要为村民自筹、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主要包含:集体林地1.2619.08万亩、土地706.2亩、农业种植机械设备4套,流动性资产约302万元。

2.九环沿线的3个村主要以旅游观光产业为主,村民建立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采用股份制管理模式,年底合作社和公司按比例分红,高半山的2个村主要以蔬菜种植产业为主,党员干部带动村民建立合作社,统一购买和销售。

3.5个村均为合作社代村民管理集体资产。

4.经验启示

20xx年起,各村积极落实松潘县委县政府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战略部署,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源,纷纷成立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的实施载体,采用“支部+农户+公司”模式,规范旅游市场,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就业渠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探索出了一条群众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投资一点的“三个一点”现代农村产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以党的组织建设理念抓合作社管理和人才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以党建促发展找到了契合点,为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搭建了平台,村支部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管理有序。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党员看组织,越是在发展集中的地方越是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发动群众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在建设过程中坚决服从组织领导,在半农半牧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服务产业主导,实现了干部有为。

依靠产业支撑,突出基础先行,为重构产业发展秩序,围绕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推进服务工作,带领全村群众坚定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项目、民族团结进步中药材种植项目、安全饮水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实现了基础先行。

为走好乡村生态旅游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规范村民议事规则和各项管理制度,所有重大事项均召开班子会议或村民大会一致通过决定。合作社还通过带动部分贫困户参与旅游经营,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石。注重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巩固发展成果,多次组织外地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厨艺、家政、礼仪培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收入、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的管理模式,提升川盘整体形象。注重维护团结稳定局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全村和谐稳定,近年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及涉稳事件,实现了社会和谐。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近年来,各村各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但与经济发展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受气候影响,高原地区各项基础建设使用寿命有限,后期管理维护往往难以跟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在当前全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下,对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规范和监管存在一定真空,受发展规模影响,各村难以开展民族传统食品和酒类的文化体验等经营活动。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加快道路、饮水、排污、用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涉旅产品质量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扩大旅游品牌宣传,推动农村产业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活化分子”,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无限价值。2020年将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为“地摊经济点赞”,在山东烟台考察期间,李克强总理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xx地处黔北门户,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了解xx城区“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xx调查队开展“地摊经济”快速调查,通过向流动商贩、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共发放问卷x份,走访居民、流动摊贩、临街商户x余家,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地摊经营主以低收入、就业难群体为主。一是进城务工农民。随着市民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转移劳动力集聚城市,地摊无需较大投入,经营成本十分低廉,从而吸引农民工流动摆摊设点。二是城镇人口中的无固定职业人群和下岗工人。城镇人口中学历低、无技能而限制就业的人群,因资金短缺、时间限制需要灵活就业的人群,地摊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三是大学生和有创业打算的新型摊贩。为了积累创业第一桶金,增加市场实践,累计创业经验,降低创业风险,部分大学生和创业初始者选择“练摊”。

(二)地摊商品品种丰富,利润区间大,获小利易,获大利难。地摊经营种类主要有早晚餐、服装配饰、果蔬售卖、手机贴膜、烧烤小吃和儿童玩具、小商品等,其中烧烤小吃、果蔬售卖和服装配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据调查数据显示,地摊日营业额在80—500元,利润在20%-40%。xx一般普工工资80—120元/天,技术工工资250元/天,流动摊贩日均收入120左右,属于中等水平,流动摊位收入基本能维持一家人在xx生活。

(三)地摊经济就业门槛低,逐步发挥做大就业“蓄水池”作用。地摊就业无年龄、学历、时间限制,就业门槛低、成本低、形式灵活,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有效增加了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范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简单的小摊位解决1人就业占56.67%;解决2人就业占40%;解决3人就业占3.33%。

(四)居民有地摊消费情怀,对地摊经济包容度提升。一是居民中大部分有地摊消费经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调查居民中60%表示有过地摊消费经历,对地摊消费有特殊情怀,能够接纳地摊经济。近期30%的居民经常在地摊消费;30%的居民偶尔会在地摊上消费;有40%的居民表示没有在地摊上消费过。二是绝大部分居民认可地摊经济,对地摊经济支持度大。虽然地摊经济看似不起眼,与工业经济相比,难以起到明显的经济拉动作用,但居民对地摊经济持高度认可态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发展地摊经济,46.67%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36.67%的居民表示比较支持;13.33%的居民表示一般支持;仅3.33%的居民表示不支持。

(一)地摊经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形式。

1.增加就业岗位。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主动发力,更需要社会发力、市场发力。地摊经济由于具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特别是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特殊情况下,积压的就业弹性需要得到释放,发展“地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就业渠道、满足了就业的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解决了部分人口生计问题。

2.方便市民购物。地摊因其受空间影响小,不仅成为了大商场、大超市、大卖场的有益补充。流动的地摊也方便了居民的日常购物,在逛街或者下班的时候就可以购买各种日常生活的瓜果蔬菜或者小商品,方便快捷。同时,由于地摊经营成本低,大部分商品价格要低于商铺或超市,既节省了部分开支,又满足了居民低消费需求。

3.拉动经济发展。地摊是最活跃的交易方式之一,快速流通的商品一方面增加了个体经营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延长了生产企业销售链,加快了企业资金回收,激活了市场需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增添人文气息。城市化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光鲜亮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结构的客观存在,地摊的发展让一座城市有了活的灵魂,无论是路边小摊的“酒拳”、公园里众人对破解残棋人的“指点”、还是广场边上吉他“神曲”,都是本真的生活方式,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人文情怀。

(二)地摊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五大问题不容小觑

1.污染环境卫生。流动地摊经常出现摊位零乱,噪音较大,油烟飞扬、污水处理不及时、果皮和垃圾乱扔等影响环境卫生情况,加上摊主和消费者都容易有各种不符合城市文明的举止,影响城市市容秩序。

2.影响交通秩序。流动摊贩多在热闹路段、学校门口、小区门口、景点门口等人群多的地方占道经营,且多为车流、人流高峰期,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

3.增加管理成本。流动商贩大都是小本经营,无固定场所,无固定时间,管理部门很难掌控,在实际管理中无法实现集中统一有效的管理;加之其流动性强,很多影响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等行为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了群众投诉的热点、社会反映的焦点和城市管理工作的难点。

4.权益保障困难。“地摊经济”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相对于正规店铺,有着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不少顾客。但流动摊贩不少存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行为,加上不缴税款,自由定价,侵害了消费者以及合法经营单位的利益,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5.国家税源流失。从国家总体层面来讲,“乘车缴费,经营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收入的保障,对“地摊经济”的松绑,确实对民生经济的扶持,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店铺无利可图,趋利而行,关门摆摊,那么会流失国家税源,损害国家利益。

(一)建规立制,注重规划。“地摊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众多底层人民的实际问题,如何抓住“地摊经济”的“牛鼻子”,既保障民生经济问题,又保障城市发展秩序,制度和规划是重要的两个抓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地摊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摊主信息登记制度、诚信经营考核管理制度等,“放”“管”结合,有序经营;二是规划区域经营。在城区重点规划部分区域设立流动摊位贩卖点,规定经营地点和时间,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不扰交通秩序。

(二) 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一是积极引导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扶贫户、有创业意向的群体加入;二是做好政策支持,人社局、综合执法局、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台可行政策,刺激行业发展;三是根据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引导开展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四是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解放思想,以包容、开放、接纳的态度看待“地摊经济”及经营群体,消除误会。(三)创新方法,加强监管。地摊经济考验社会治理能力,“放”不等于放任,“管”不等于“一刀切”,既要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又要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以求释放每一个经济细胞的活力。一是转变管理方式,要彻底地从“粗暴式”管理转变成“服务式”管理,倾听群众述求,精准施策;二是在地摊经营区域设置治安管理亭,加大巡逻力度,保障经营秩序。三是定期开展座谈会,倾听摊主及城市居民的意见,及时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网络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面对庞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选择“触网”。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

20xx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6.1万亿,同比增长39.3%。为加强扶持引导和帮助,促进网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网络经济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加速器作用,共青团xx县委和xx县工商局一同对全县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00多家网店和机床工具、灯管等部分行业协会的网络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近年来,依托优势产业和便利的立地条件,通过政府引导,借力三大服务中心和三种成功经营模式,帮助农村青年快速迈上电商品牌路,今年已累计完成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2.3亿元,已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50家,网店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6家,并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村——xx村。通过网络经济发展,解决了一大批农民和失业人员的就业,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优化了社会劳动就业结构。特别是xx村的电子商务发展被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称之为——“模式”,并得到中央电视台在内的15家媒体和近百家网站报道转载。

据统计全县上网用户达到1万多户,很多企业开始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页,涉足网络宣传和网络交易并尝到了甜头。从调查结果看,我县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总体尚可,虽然不能和金华地区的义乌、永康相比,但由于接近永康的区位优势,在来说电子商务意识是最强的。据初步统计,全县目前有343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宣传和拓展销售渠道,总网站数量624个,其中一级域名网站386个,二级域名网站238个。其中自建网站占比达61.8%,在其他网络平台建网页达38.1%。通过网络销售商品的比例达18%。也有部分企业开始通过进驻淘宝商城等方式开拓网络销售市场,并取得成功,如浙江天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从5月份开始进驻淘宝商城,到目前已经达到月销售额50多万元,成为淘宝炊具行业上升最快的明星店铺,发展非常迅速。

近年来网商发展非常迅速,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有在淘宝网上经营的各类网商400多家,按行业划分:经营食品土特产类网店27家,服装鞋百货类网店140家,户外用品38家,汽车装饰用品55家,数码电子产品20家,五金机械类5家。本地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服装百货的网商7000多家(xx县本地约1000多家)。其中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淘宝商城有80家、皇冠级信用卖家27家,网店年经营额达上千万元的有3家,实现年网上销售额近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户外用品、数码电子、五金机械等为主的几大网络特色行业。

4月19日,全市首家区域性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在浙江怡木公司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xx县网络交易平台的零突破。该平台以“零成本投资”和“30秒开网店”为独特创意,以家纺、服装、日化用品等为主打产品,通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已经加盟的中外知名品牌五十多个,上线产品一万多种,发展会员一万多名,发展网商7000多家(本县约1000多家)。以后可能会涌现出更多的xx县的网络交易平台。

经调查全县19家行业协会中有3家行业协会(即xx县灯管行业协会、xx县网商协会和xx县建材装饰网)建有协会单独的网站,并通过行业网站的建设对行业协会及协会会员开展网络宣传和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最近,县委组织三个考察组,分赴、、、四省以及省内五个县市区,就各地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政府效能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对照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发展实际,就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问题,我们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发展定位问题,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这次考察的几个地方,大多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发展定位十分明确。大冶市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矿产资源县市,一直以来,他们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坚持“资源兴市、资源强市”的思路,做大了冶金工业和水泥建材产业,成为了全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等省的部分县市,土地肥沃,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紧紧依托当地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了一批加工能力上万吨、几十万吨,年产值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追溯先进地方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理性分析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立足本地的县情、资源特点和优势,为经济发展准确定位,有的放矢地做好经济工作,这是一个地方加速进步,走向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立足看,我们要冲刺全省县域经济20强,更需要对我县县情、资源优势和现有的产业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价,为我县经济发展找准位置。

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大县是最基本的县情。我县地处中下游平原,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油生产基地,粮、棉、油、水产、生猪和家禽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地位。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仓,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当前特别是今后,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进一步加强,戴在头上的“农业大县”的“帽子”永远不会摘,不会丢,而且只会加强。

“工业兴县”是农业大县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是弱势产业,是低税收、低效益的产业。随着农业税的全部减免和国家反哺农业政策的大力实施,农业产出性收入逐步淡出地方的财政支撑体系。纵观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大势,传统的农业大县,一般都是全国、全省的财政穷县。计划经济时期农业块头越大、贡献率越高的地方,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越落后,财政越紧张,农民越穷。、不少农业大县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只有走“工业兴县”的道路,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在办好农业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工业。当前,我们要围绕农业发展工业,壮大“农”字号产业,通过农业的产业化带动并促进工业的现代化。要打好“农”字特色经济牌,把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外引内联,逐步提高工业化的比重和工业经济在我县国民经济中的份额。

正处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兴县”转移的初级阶段,要准确定位。近些年来,我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个产业之间的比重不断得到调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还只是处在农业大县向“工业兴县”转移的初级阶段,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强攻外向抓招商,壮大内源抓民营”,是我县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要实现经济的和谐全面发展,当前,我们必须客观分析我县县情,准确把握我县农业、工业、三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认真谋划我县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方向,确定经济发展、转型思路,实现农业、工业、三产业的结构调头,加快推进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

企业是发展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抓发展、抓产业,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主攻外向抓招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壮大内源,把已有的企业抓好盘强。这次考察的省内几个先进市区,在盘大企业规模,提升工业整体实力方面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概括为:抓骨干、扶中小、盘品牌。借鉴他们的经验,在今后市场主体建设上,我们要因企制宜,真正做到:把我县“四大集团”做成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形成龙头。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四大骨干企业,占据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四大集团”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市场萎缩,税收效益低增长、慢增长的现象,对县财政税收的支撑作用开始衰弱。外观内比,等都是各地的骨干企业,更是各地财政税收的支柱企业。这些企业入库税金每年都以超平均的速度和水平大幅提高,真正起到了骨干支撑的作用。外地经验告诉我们,抓好市场主体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把我县的骨干企业做成真正的、名副其实的龙头和支柱。要鼓励和推动骨干企业对外合作重组,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开拓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领导和部门长期包挂制度,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快加以解决。要进一步加大对骨干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

要把已经落户投产的中小企业扶大做强,形成规模。近几年来,随着全民创业和招商引资的强力推进,我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一大批企业在我县相继落户、投产。但规模小、体质弱、产品竞争力差、市场潜力不充分等问题比较普遍,有很多企业落户投产以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滑坡,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益,也并没有为地方提供多少可用的税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县域内已有企业的成长发展问题,认真研究加快扶持全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举措和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确保企业引得进,落得下,能发展,快成长,保证每年新“进规”企业数量稳步增加,做实做强我县工业经济的中坚。

要把我县曾经的“品牌”企业盘活、盘大,形成竞争力。我县工业起步较早,一些老牌企业如、车桥、海玲、紫金茶业等,曾经创造了一时的辉煌,打响了一批省优、部优名牌产品。但是,这些企业由于众多因素,大多已经退出同行业的前沿市场,丧失了昔日的竞争力。公司早在剑南春进入前,生产能力、销售市场均已大幅缩水,只能依靠本县消费群体勉强支撑,剑南春撤资后,对其打击更为强烈;车桥虽然上市多年,目前也是空有上市企业的名号,企业发展日益艰难。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企业虽然已经不复往日,但其品牌的影响力仍然很大,是我县宝贵的无形资产。可以在若干年后重振“活力28”品牌,可以投入4500万元巨资,改制盘活全面停产的老牌企业蒲纺集团,名酒一个个都能起死回生,我们也完全可以利用老企业潜在的优势,采取对外寻求合资合作的办法,把“”等一批有“重生”价值的老牌企业、品牌企业盘活盘强,把、海玲服装、龙宝翠毫等名牌产品重新推向市场,使老牌企业重新焕发“青春”。

我们考察所到的或没到的先进发达地区,其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党委、政府引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任务,常抓不懈。学习先进经验,我们在招商引资上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改革方法。

要牢固树立全民招商、全面招商的工作理念。近两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从无到有,从内到外,从小到大,步伐明显加快,县域经济总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面对满园项目,面对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不少人认为,我们再也不需要提全民招商、全面招商的口号了。其实不然。与自身相比,我们确实有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起步迟,基础薄,力度弱,差距大。先进发达地区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积累,现在已经形成了实力,形成了数量上的集聚,形成了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他们抓招商引资,提出了“招商选商,引资选资”的概念,对招商企业设置门槛,其目的是为了追求本地资源要素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对比之下,我县版土面积大,人口多,经济总量还很小。考察中有几个县市版土面积、人口不到我县一半,但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是我县的一倍、两倍,甚至更多。因此,我们只有继续坚持全民招商、全面招商,把“铺天盖地”的工作做好,把我们的经济总量做大、实力做强,把选商、选资的“基础”夯实,我们才有底气与外商、外资谈“条件”。现阶段,我们只能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选好商、引好资,不引进违背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的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

要立足县域优势有的放矢地抓招商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招商引资不能盲目,不能一哄而上。要确保引进的项目在我县能落地、能发展、能壮大,我们必须充分考虑项目在我县的资源、技术、市场、产业等方面的支撑要素,有规划、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率。反之,盲目招商,一哄而上,只会重复浪费,重蹈过去大办企业、大办项目的覆辙。一是要紧紧围绕我县农业资源优势抓招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通过招商引资,把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要依托我县粮棉油、林果菜、畜禽蛋、鱼鳖虾等农业资源,大力引进带动力强、辐射面广、转化率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地提供农产品初级市场,提高农产品转移加工的附加值。二是要围绕支柱产业抓招商,开发产业终端产品。传统的加工行业利润低、效益差,只有不断地开发终端产品,才能提高资源的综合效益,抢占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产品转化升级的利润率。目前我县汽车零配件、塑料新材、纺纱纺织、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但普遍缺乏终端产品。要把发展支柱产业终端产品作为突破口,引进一批中下游企业群体。纺织产业要力争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印染企业;塑料产业要重点发展其他市场需求大、成本低的塑料制品企业;医药行业要向成品药、医疗附属产品生产方向拓展。三是要围绕特色品牌抓招商,扩大辐射效应。要找准我们的产业特色在哪里,有哪些叫得响的名牌产品,有针对性地对外合资合作,放大特色效益和品牌效应。

要围绕盘活存量资产抓招商,充分挖掘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目前,土地紧张、货币紧缩,严重制约着各地的生产与发展。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又有较多的闲置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不少“呆死”、停滞的企业没有产生效益。与其花费大量精力从外招引,启动一个全新项目,不如事半功倍把现有的闲置资产整合好、利用好。要把盘活存量资产招商作为眼下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摸清现有的存量土地和闲置资产,认真清理、登记那些停滞不前、频临停产、破产的企业,并围绕这些资产和企业开展招商活动,做好“活”字文章。

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的速度、扩张的规模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总体实力。这次考察的省内几个区市,园区规划起点之高,建设投入力度之大,入园企业实力之强,确实让我们刮目相看,留下深刻印象。认真审视我县园区建设的现状,我们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解决好园区规划不明、功能不清的问题。考察的省内五个区市,在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上都是大手笔,充分体现了科学规划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具有较强的超前意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工业园区在规划设计上还很不完善,在管理上也失之于宽,造成了园区内商业、工业、房地产、办公楼“齐头并进”的现象,违背了园区建设的初衷。因此,吸取过去园区建设的教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要把明确发展规划、搞好功能分区作为园区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特别是正在或即将开发的青吉工业园、孱陵大道后延伸线、黄金口工业园、江南工业园等,一定要未雨绸缪,着眼长远,认真搞好规划设计和功能分区,并严格按照规划、功能分区进行投入和建设。

解决好园区建设与产业互促互动的问题。产业是园区的生命。这次考察的几个区市,其园区发展都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如区共有四个工业园区,分别聚集了造纸包装、机械电子、建材、纺织四类主导产业,形成了产业园区、特色园区,这也是他们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得以齐头并进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县的几大主导产业已经初步成型,但总体上看还不够突出、规模还不够大,特别是依托园区抓产业集聚上做得还很不够。当前,要进一步明确各个园区的功能划分,明确哪个园区主导产业是什么,哪个产业应归就于哪个园区,从而围绕园区的产业导向,对主导产业实行“对号入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特色园区工业体系。

解决好产业简单集群与产业合力集聚的问题。我们认为,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企业集群,更不是行业内重复投资与恶性竞争。集聚应该是竞争力的整合和集并。以我县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规模,但实事求是地看,这些企业在产业链条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企业过多,高端产品生产又几乎是空白。由于产品结构雷同,导致业内竞争激烈,也影响了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现有的集群,也只是数量上的简单集中。虽然全县从事汽车零配件生产加工的市场主体达到了40多家,但在全县范围内零星分布,既无集中,也无沟通。再看区石油机械集群,行业内主导产品、配套产品、附属产品生产分工明确,并且企业厂区相对集中。与之相比,我们确实差距不小。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鼓励企业老板树立“宁当大股东,不当小老板”的思想意识,敢于把自己的资金、技术、信息、人力、土地等市场要素投向大企业、大集团,走上合资合作的道路,攀大附强谋发展;引导产业内同类企业合理进退,通过联合、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进行战略重组,配套完善产业链条,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实力。

解决好园区土地瓶颈突破的问题。土地是园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土地供应紧张,发展空间不足,是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矛盾和制约。而且,我县在土地利用上一直受到分洪区和国家土地政策的双重制约,用地瓶颈问题比其他地方更为突出。对如何突破园区用地瓶颈,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摸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很有借鉴价值。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今年我县进入全省土地调规试点县市的重大机遇,抓紧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同时,灵活方式,采取集并城郊土地、废地复垦置换、集中闲散耕地、盘活存量土地、对上争取要地、平整沟滩增地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园区可用土地资源,解决项目用地需求。

近些年来,我们年年在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年在整治经济发展环境,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观念较重,政令不是很畅通。优化经济环境,必须断臂疗伤,动真格。

不要为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寻找理由。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著名的口号叫做“拒绝借口”。所谓的借口,就是拒绝接受任务的托词,就是完不成任务时预设的退路,就是推卸责任的理由。有的单位和部门优化环境意识不强、动作不大,只顾眼前利益,对县委、政府的要求阳奉阴违,还总是摆出这样那样的客观困难;有的部门动辄拿上级主管部门的种种规定,与县委、政府讲条件,对自己破坏环境找借口。有些部门人多、负担重,财政供养不足,这是事实,但外县市同样的单位、同样的负担、同样的财政供给或者说我县的财政供给标准还高于别人,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文明执法、规范管理、人性化管理,我们就一定要以收代罚、以罚代法呢?我们可以就某一个单位财政供养与管理问题进行解剖,学习先进地方的先进办法,来解决我县某些部门动辄“设罚款陷阱”、罚款走人的现象和问题。还有一个一站式服务的问题。在这次我们考察的地方,该进中心的部门,没有一家不进中心统一管理,而我们有的部门至今仍然以种种理由迟迟不进,有的部门也是“先进后出,虚进实出”。环境问题,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使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真正得到优化,我们必须叫响“拒绝借口,真抓实干”的口号,让“拒绝借口”成为所有干部奉行的重要行为准则。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首先拒绝自己找借口,不要留退路;其次要敢于负责,拒绝接受任何借口,更不能为下属开脱责任。要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推动优化环境工作的落实。

要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寻找出路。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没有做不好的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发展环境问题,我们要拿出禁令,设定“红线”,制定规范,严肃惩处。今年,县政府将对公、检、法等部门实行综合预算,锁定基本支出,并严格按预算支出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同时,所有单位、所有部门罚没收入全部进入县财政笼子,统一管理和使用。这一举措,目的就是要扼制“三乱”行为,在全县上下形成优化发展环境的共识。今后,我们也要进一步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和作法,下大力气、动真格,狠心查处一切损害形象,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事件,绝不手软。

必须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优化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我县环境不是很好,但我们不能盲目悲观、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要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家乡观念,树立“优化环境,人人有责”的大局意识,积极地对外宣传,推介。要注重宣传淳朴的风土人情,推介优秀的历史文化,用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宣传好、维护好、巩固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棉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建筑建材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特别是在20__年全面完成工商企业改制任务后,进一步放活了机制,理顺了体制,使工业企业发展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县共有工业企业453户,注册资本16237万元,从业人员5649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注册资本6346万元,从业人员20xx人,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户,注册资本5480万元,从业人员966人;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注册资本3639万元,从业人员518人。20__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8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754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02万元,实现利税1464万元。

纵向看,我县工业无论在产品开发上、还是在市场开拓上,无论是在体制转换上,还是在规模经营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但横向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全市人均国内外生产总值为1199美元,基本接近工业化中期阶段,而我县在全市七县市区中最低,仅为820美元,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第三产业比重来看,20__年,全国、全省、全市经次产业比重均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全国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1.8,全省达到了45.7,全市达到了44.6,而我县仅为26.5,名列全市倒数第二;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全国、全市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了39.1和51,已进入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而我县城镇化率仅为21.4,不仅低于全国、全省和全市水平,而且名列七县市区最后;从工业化程度系数来看,全国、全市均已达到了1,已进入工业化社会,全省达到了0.7,也已进入半工业化社会,而我县仅为0.29,离半工业化社会还相差很远。

从以上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和四项指标横向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县工业化发展的低下和落后,也更加说明了我县加快工业发展的迫切和艰巨。形成今天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工业总量不足,整体规模偏小。20__年,全县工业企业共4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年纳税在5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余395家均为个体私营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上缴税金*万元,纳税在百万元的企业只有5户,占总数的1;纳税在20-100万元的企业21户,占总数4.6;在这么多的企业当中,大中型企业为零,小型企业占87.2。

2、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还比较突出。由于受经济效应和利益的驱动,近年来县上一哄而起,新上了一大批棉花和蔬菜初级加工企业,这引起企业的建成,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恶性竞争,对产业发展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造成了加工能力的相对过剩,使工业发展面临结构性挑战,工业结构单一、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6家,各种收购点20多家,棉加企业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担以上,而我县目前,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亩左右,年生产皮棉50万担左右,棉加企业有近一半的生产能力过剩。

3、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县工业企业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形成的,在运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目前,县内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特别是影响我县财政增强、农民增收的棉花产业发展上,基本上都是资源型的粗加工,在棉花深加工和棉纱纺织方面始终没有“破题”,对棉花产业发展构成了潜在的隐患。

4、工业的科技含量的待进一步提高。大数工业企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水平一般,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占的比例还比较大,一些小企业的设备还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设备,耗能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经常发生故障。全县工业技改投入和研发投放也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运用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人才挖掘、培养和使用不够,存在着人才积压浪费和人才缺乏问题并存现象,一方面一些小企业缺人才,主要缺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在社会上闲置和待业,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5、工业发展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太少。去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运力趋紧,审批从紧的情况下,主动适应调控不够,应对措施不够有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发展。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县上采取了一砦措施,但总体上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又如去今两年运力紧张,生产销售企业要不上车皮,造成产品积压,所需原料运不进来,对生产造成影响。还比如,对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资金无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

6、对现有企业挖掘改造不够。近几年随着省市发展抓项目和地方新上项目、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县也兴起了一股新上项目热,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新上项目对县域经济的拉动和对财政的贡献有限,我县财政增强和农民增收仍然由原来的老企业和传统产业支撑和左右。但正是在这一大的环境影响下,一些老企业享受不到有关优惠政策,发展积极性不高,意见较大,造成本身具有比较优势的老企业和传统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依托自身设备新上项目、嫁接重组不够,利用空闲场地、厂房、设备、技术新上项目不够,出现了新上项目投资大、数量多,但财政无税收的怪现象。

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发展,今后我县工业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以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主攻绿色食品加工、棉花精深加工和草畜产品加工业,引进开发新型建材加工,积极探索新型制造业,巩固发展传统采矿业,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为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的落实。

1、依托优势资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认真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配齐配全专兼职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机构精心测划项目、包装项目,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成功率;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建立科学的项目咨询机制。要通过建立咨询机构、完善决策程序和推行公示制度等办法,增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风险。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专家的合作交流力度,建立稳定长期的咨询协作机制,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我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真正把中央政策机遇和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项目、现实投资和现实生产力。三是要完善项目建设的责任机制。一要逼着抓。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包挂重点项目和部门捆绑包挂项目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领导包挂项目年初公示、年中汇报、年底述职制度,探索推行重大项目建设一票否决制和免职代职制,乡镇和部门尤其是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协调、外引内联,每年至少靠实1个项目,两年引不进新项目的部门,对其领导班子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二要鼓励办。切实落实和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激励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完善和兑现工业项目建设、中介人引资等奖励办法,对引资有功部门和个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税源型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重奖。同时改革现行县乡税收分成体制,增加乡镇留成比重,调动乡镇办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的鼓励社会各界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和上好项目。三要引导上。把抓项目、上项目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继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系统,建立任务考核、实绩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立体考核系统,特别是对能抓项目、善抓项目的经济型人才要提拔重用,放到重点工作岗位和主要经济主管部门。通过转变用人导向,建立一批大抓项目和抓大项目的领导班子,造就一支会抓项目和能办成项目的干部队伍,引进一批项目运做的专业人才和职业代理人,加快我县项目建设进程。

2、依托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将工业调强调大,调出水平,调出效益和后劲。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来改造本地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运用科技助推,加大中小企业技改力度。对中小企业进行脱胎换骨改造,提高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设备,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益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进行联系和沟通,加强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健康长足发展。四是积极破解中小企业人才制约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吸引中高级科技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金塔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

一是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研究与其相适应的发展策略。紧跟国家政策和动向,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机、方面、力度和重点,进行适时、适度调节,不断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把握到恰到好处。二是积极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信用评价体系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化解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积极化解运用紧张的问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车皮,化解运力紧张,限超载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要积极化解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对确需财政出钱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尽快予以协调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完成园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园区的承载力。二是加快园区的规范化进程。要强化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尽快制定出园区管理条例,把园区的管理、服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培养和健全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对制约园区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进行突破和创新,减少运用成本费用,降低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的运作成本,确保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三是积极探索园区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方法,积极筹措园区建设资金,提高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园区的聚集幅射作用。

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认真来抓。一是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通过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督促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两个20条”的贯彻落实;二是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投资者进入国家未禁的任何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全面推行工业项目备案制,进一步规范集中办证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水平;实行企业收费“明白卡”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为项目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环境。三是创造内外一致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等激励政策,创造内外一致的项目建设环境,充分调动本地投资者和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要素聚集的投资环境。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简单手写租房合同协议(优秀17篇)
    在商务谈判中,合同协议起到了约束双方行为和规范交易的作用。您可参考以下范文,了解合同协议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甲方:(出租人)。乙方:(承租人)。双方经友好协商
  • 12-24 七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优秀18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加以解决的途径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教师的工作是繁忙的,而班
  • 12-24 大班端午节的活动总结(优秀21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看过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相信大家对写作会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x国的传统节日
  • 12-24 实践报告自我鉴定(实用20篇)
    实践报告是对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写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实践的本质和规律。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
  • 12-24 学校办公室主任工作述职报告题目大全(14篇)
    在述职报告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简述或详细描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就和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和荣誉。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你可以参考其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
  • 12-24 店长服装销售月总结(精选21篇)
    服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还能够展现个人的风格和品味。最近我对服装的种类、流行趋势以及穿着方式有了一
  • 12-24 体育活动策划实施方案(精选19篇)
    策划方案应考虑现实可行性,结合实际情况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状况。以下是一些策划方案的实例,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1、发展幼儿手眼的协调和身
  • 12-24 购买铲车买卖合同(精选14篇)
    买卖所产生的交换价值是由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决定的,价格的形成是买卖行为的重要指标。在选择购买渠道时,可以参考下面的购物指南,以确保自己选择的渠道安全可靠。
  • 12-24 人大工作报告讨论发言大全(19篇)
    撰写工作报告也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工作动力。下面是一份经过精心编写的工作报告样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这份报告是可以
  • 12-24 文秘工作人员述职报告(优质15篇)
    述职报告是对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书面材料。接下来是几篇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同志们:20xx年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