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汇总8篇)

时间:2023-09-28 06:03:47 作者:笔舞 2023年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汇总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篇一

1.本次练习课认识了数量词及其他一些生字新词,复习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了《春晓》。

2.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通过他们自主、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由于是练习,应该多给学生训练的时间,少讲解。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篇二

《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已经掌握一二,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题气氛相当活跃。在这篇课文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理解、想象和说话练习。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画一棵柳树杆,让孩子们来添加柳枝的游戏,通过对“硬梆梆的柳枝”和“柔软的柳枝”进行对比,感悟课文,孩子们学起来轻松有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放得太多,还没有及时地收回,所以课堂上稍显得乱了一些,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但是,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时间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篇三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一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耳朵最灵,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篇四

记得有一名著名教育家说,语文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新课标也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全身心,轻负担地投入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关键就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创设教学情境。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做到了贴近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引导新课利用多教学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探究,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学学生朗读准字音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广开思路,交流识字方法,努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巧妙的方法去记,去分辨。在识字教学这个环节中,我尽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观察,想象,鼓励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放手让学生大胆参与,勇于实践,给了他们自由发展想象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新的识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品质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体会靠自己的创设带来喜悦的同时,逐步实现学会向会学的转变,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篇五

:《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大自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河水结冰,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躲在水底捉迷藏,快乐地生活着。让我们看到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北风、青草、梧桐、小鸟和小鱼的样子,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有些动植物怕北风,北风很得意。一句“哈哈,大家都怕我”,表现了北风目空一切的心理。第三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北风自以为是,但小鱼不怕它。就在北风非常得意的时候,小鱼向它发起了挑战。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篇幅较短的诗歌,现在一下子跳跃到学习篇幅较长的寓言,就学生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心有所感而无法朗读到位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读准、读好课文。因此在教学时要适时地采用对比、迁移等手法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出发,体会小鱼作为弱者而与课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现,学生就能表达出新的观点了。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一定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严寒中小鱼作为弱者却对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以及北风的骄傲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

(设计意图:围绕题目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养成对课题的思考习惯。)

过渡:北风在天上呼呼地刮着,小鱼在水里自在地游着,有一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北风和小鱼》(板书)

学习生字“和”。

认读上节课出示的生字词。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北风怎样的来了?

指导朗读,读出寒冷的感觉。

(1)提问:北风来了,天气就变冷了,北风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谁?

(2)自读,找出来,用笔画一画。

交流:草地梧桐树鸟儿

(3)它们怕北风吗?(怕)多媒体演示。

从哪儿看出来?

让学生说话。

(4)指导朗读。

你觉得北风怎么样?(强大、凶)大家都害怕它。

(设计意图: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主动阅读,积极思考。)

(5)北风还会吹向谁?出示图片,引导说话。

(设计意图:提示性的问题,让学生从课本转向生活,转向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积累转化成书面语言。)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北风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得意)

你能把这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读)

过渡:真的大家都伯北风吗?

(不是,小鱼不伯)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小鱼不怕呢?

(鼓起圆圆的眼睛)

做给我们看看,说明了什么?(不服气,不怕)

(我们就不怕)

什么意思?(别人怕,我们不怕)

(2)怎样读?(很坚定,很勇敢)

设计意图:伴随着老师的问题,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寻找自己的发现。学生的思维会很活跃。

过渡:小小的鱼竞然不怕它,北风这下可气坏了,它是怎样的表现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气极了的北风猛吹一口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鹅毛大雪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北风想干什么?(冻死小鱼)

过渡:那小鱼冻死了吗?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北风和小鱼,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教师不让学生形成固定的答案,要是喜欢北风,说出理由后,引导孩子们劝劝北风,进行正确的行为习惯教育。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篇六

小黑板出示本课所有的生字,让孩子们交流识字方法。(生字有:自 己 吧 您 带 吗 深 学 会 那 景 美 )

生:我认识“学”,因为我是一名小学生,还有东园学校这些字中都有“学”字。

生:我认识“自己”这两个字,在学前班时我们学过一首儿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歌名里就有“自己”这两个字。

生:我认识“吧”,是采用“换一换”的方式记住它的,“把”字的偏旁换成口字旁就行了。

生:我认识“美”字,一只大秃尾巴羊。(学生说出来之后,不光其余的学生愣住了,我也愣住了,不过当我们仔细一看,全都笑了。)

……

多有创意的孩子们呀!

案例反思:

孩子们的思维如同一弯明月,总能放射出意想不到的光彩。作为教师,当我们看到此情此景,都不由地赞叹现在孩子的思维敏捷,观察力透彻,不难想象今天孩子们都记住了“一只秃尾巴羊”的经典识字方法。“学无定法”,只要孩子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那就是最棒的!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篇七

花开花落,匆忙中又走过一学期,反的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觉得语文教学真是有好多的东西需要在平日教学里勤恳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断地去松学生小脑袋里的土壤,使他们获得新鲜知识的时候又得到新鲜的思维方式,范文之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下方从三个方应对本学期语文教学做以反思:

在这册书中超多的识字认字有必须的难度。因此在学习时我采取了多种方法帮忙孩子认字识字。

1、根据学校的自主学习研究专题,先交给学生掌握自学生字词的方法。借助拼音识字;和家长一齐读一读。

2、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识字采取了各种指导方法,让学生能根据自我的经验用加一加、减一减、组词、和自我、同学的名字联一连、等方法识记。

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我的方法进行识字,在认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此刻班级里有2、3个学生认字速度慢一些,其余学生较好。

朗读教学也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在如何指导好朗读,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每篇课文先让学生熟读,到达98%的学生熟读。

2、老师范读。每一篇课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难懂的文字我都要进行范读。使学生在听读的时候揣摩老师为什么这样读,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个词重读、要把那个句子度的很轻,等。在听读中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

3、学生读文我采取多种读文方式,如师生对话,背诵句字男女交换读、小组读、分主角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练习朗读,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按照自我的理解方式读出情感。在阅读时,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体和看图片度课文。遇到自我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写话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因此,从这个学期开始着重训练,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多读多说,先说后写。阅读是说话的基础,而说话是写话的基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故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先要抓好阅读。”一年级是学习的基础,因此阅读在一年级也不能放松。在阅读中孩子能够积累词汇,感受完整的语句。孩子读得越多自然说得也多,教师能够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潜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趁热打铁,能够让学生针对某个故事,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并试着写一句话。类似这样的形式,有的教师觉得这样的题型一年级学生还没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视掉而不做。其实这也是在锻炼学生的阅读及写话潜力。再者教科书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费的阅读素材,虽然一年级的文章还比较简单,但作为教师务必心细,一但发现文中的成语或优美语句,比如说“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现的成语及练习中的成语,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应让学生积累。

(二)、看图写话,培养潜力。小学语文书图文并茂,个性是低年级,每幅插图都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贴合这个年纪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带给了说话素材。在每篇课文的开始或课文讲解中都能够利用这些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就务必进行必须的指导。先指导学生按照必须顺序找出图画上的词语,说到词语的时候,同时观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要求学生说完整话。这样透过一句话一句话的练说,最后就能够连成几句连贯的话了。另外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还安排了“口语交际”的版块。也是根据必须的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虽然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说话交际潜力,但也是在为学生的写话打基础,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结束后引导学生按照说话的顺序写下来。当然教师也不必每篇都让学生写。对于学生写的东西,教师不必要求过高。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在不断的训练中适当提出要求,关键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课本就是来源于生活,教师也能够脱离课本,在现实生活中找找图画,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年级语文小青蛙教案及反思篇八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啄木鸟飞来了。棉花姑娘说:“啄木鸟伯伯,请您帮我捉虫吧!”啄木鸟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会捉树干上的害虫,不会捉蚜虫。”

青蛙蹦蹦跳跳地来了。棉花姑娘说:“青蛙叔叔,请您帮我捉害虫吧!”青蛙摆摆手说:“对不起,我会捉稻田里的害虫,不会捉蚜虫。”

几只圆圆的小瓢虫飞来了,见到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棉花姑娘高兴地说:“谢谢你们帮我捉害虫。你们是谁呀?”小瓢虫说:“我们身上有七个黑点,像七颗星星,大家叫我们七星瓢虫。”

棉花姑娘的病好了。秋后,结满了棉桃,咧开嘴笑啦!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教学札记

《棉花姑娘》一文选自人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赶来把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一、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是重点,也是完成新教材许多教学任务必经的路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字词教学,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在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用课件展示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对词义理解设计巧妙,让学生从词语中挑出一种动物介绍一下,在学生介绍了动物的本领后,我又出示三句话:“蚜虫爱吃蔬菜叶子,是害虫。”“七星瓢虫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啄木鸟姑娘能给大树治病,是大树的好朋友。”让学生读一读,挑选一句向同桌介绍一下。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学会运用语言,又让学生认识了动物的本领,丰富了知识,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二、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生成。

“阅读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我们更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渠道上。”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语言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文本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成为文本情境中的角色,进入文本,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喜角色之喜、忧角色之忧、急角色之急……真正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与角色产生情感碰撞。课文2—4小节棉花姑娘请动物医生给她治病的段落十分相似,角色对话能引起他们个性朗读和表演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感情生成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如“身上长满蚜虫的棉花姑娘看到燕子时,它着急地求救了!谁来当一回棉花姑娘,读一读她说的话。”再让学生读好燕子的话,“燕子,燕子,你就帮棉花姑娘治治病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棉花姑娘快求救吧!”“身边的燕子医生帮帮她吧!”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

三、创设童话情境,落实说话训练。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出现,我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让童话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如学生认识了蚜虫,在朗读中表现了对蚜虫的厌恶之情后,我问学生:“棉花姑娘,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你想说些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来治病的急切心情。又如七星瓢虫来给棉花姑娘治病时,我在学生的额头贴上七星瓢虫的标志,说:“你就是七星瓢虫,介绍一下自己吧!”让学生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我还让学生扮演七星瓢虫,爬到棉花姑娘身上去捉虫,做一做捉虫的动作,还要跟棉花姑娘说说话,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七星瓢虫的能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