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 教育方面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优质7篇)

时间:2023-10-12 12:07:08 作者:QJ墨客 2023年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 教育方面书籍读书心得体会(优质7篇)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写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篇一

我花了一个上午认真读了《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深深地体会到父母也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在这本书里我真的是学到了不少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或者忽略了的育儿知识。

首先看第一部分:无穷的宝库。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无限的宝库,等待父母去启发、去发掘,第一部分提到的特质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所有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作者提到孩子的各种能力,可能都是父母比较容易忽略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影响深远的,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一下。比如想象力让孩子拥有超能力,而想象力的游戏,就是想象力最佳的训练方法,读了这部分后我会更有目的地培养女儿的想象力了。

对于自然力的无穷力量我深有感受,我一直相信大自然是身心快乐的源泉,大自然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开心和喜悦,虽说小区花园也不错,但一有空时我和老公都会带女儿出去外面玩,让女儿尽情地拥抱大自然。说起神通力我还有点陌生,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孩子的神通力,总是希望我们能够去发现和赏识,不要只是把孩子送去潜能开发和学习,父母本身也需要开发,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样也能让孩子将来的人生越来越成功!

再读第二部分:危机就是转机。当孩子的人格、情绪、行为及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时,作者提醒父母不要急,不要慌,好好地静下心来,危机就是转机,应付危机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其实很多小孩子的问题多缘于父母的问题,比如缺乏耐心易让孩子成为多动儿,父母要思考很多的问题,是否自己不够有耐心啊,有时我就是这样,如果女儿调皮撒赖时我就容易激动,很快失去耐心,今后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行。说到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最易得自闭症,小区里有个小男孩就有自闭症,虽然我没跟他父母深谈他们自己本身是不是有安全感的大人,但我只到看到他出来时,我都会鼓励女儿去跟那个小男孩交流。

《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真是一本不错的书,让我受益良多,希望有机会再一次捧起来深读!

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篇二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

该书的第二编第七章美术教育评价中,主要描述了美术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并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课程与评价之间的界限并未刻意划分,评价存在并贯穿于课程与每天的教学之中。鉴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在美术教学中提倡采用多样化评价模式、表现性评价模式、档案袋性评价模式。其中档案袋评价最具有实用性。档案袋评价的功能在于真实描绘出学生美术学习的完整图像,并促进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此外它还可以把家庭也带入美术教学评价中,让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建立起成长的桥梁。通过本章节的阅读使我思考了很多。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教的学科,所教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评价。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每一节都要做到的,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尤其是小孩子更喜欢夸奖,做老师的更有理由去夸赞他们。上美术课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边画边问我:“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我画的好看吗”,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不敢敷衍了事,比如“差不多”“还可以”“画得像什么,乱七八糟的!”这类词我从来不用。或许这位同学画得的确不好,但作为老师,我都要充满赞赏地对他对竖起大拇指,用鼓励的语气告诉他:“画得不错,你比起以前有了进步”,并且告诉他该如何改进,耐心的给他提建议,或者给他作个师范,告诉他如果你稍稍地认真改动一下,颜色涂匀一些就会好看得多。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也不千篇一律地说同学们的作业做得都很好,尤其是某某同学的,总是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具体的评价,评到优秀的作品时,我这样说:老师特别喜欢你这次画的人物,很生动活泼颜色涂得也很漂亮,比以前画得更好。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作品,即使是找不到表扬的地方,我也要用鼓励的声音说:你看你这根线画得多好啊,这块颜色涂得多漂亮啊,如果其它的地方也这样画,老师就会更喜欢。同时,在学生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时,我也要求他们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去进行评价。

即便如此,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比如,有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做作业,不喜欢画画,如果是这样的学生应用档案袋评价,我想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因为档案袋评价可以弥补在一般性作业评价中的不足,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可以把家庭也参与进来。它的作用相当于学生成长袋,在档案袋中,作者自己可以把作品创作过程和入选说明写进去,包括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可以收录进去其它同学对作品的评价,以及家长对作品的看法与建议,档案袋里的作品定期进行公开展示,小学生都喜欢别人的夸赞,都希望自己的作业得到好评,这种评价方法本身对他就是一种促进的方式,档案袋评价还有一个更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自己对作品进行保存。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评价方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是打开了一扇启迪智慧的大门。

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篇三

《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的急速发展。有时还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整堂课中,教师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长期以往,学生的创造、好奇、探究的内在动力就减退了。近年来,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学习。我也阅读了大量有关的文章,利用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现代教育理论》一书感触颇深: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做一名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组织者、共同学习者;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过去,一名教师只要他工作踏踏实实,具有奉献精神。人们便会给予他“优秀教师”的称号。而新型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必备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现在,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的进行反思、不断的超越自己、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人文气氛。过去,我总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的唯一渠道。现在想想:我完全错了。其实,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诱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教师的教是服务学生的学。我们时常埋怨学生怎么了想象力哪去了创造力哪去了其实,这完全是被我们的传统教学一步步的抹杀了。正是因为教师的一味“包办”,学生成了旁听者。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质 1 疑、学会评价、学会争论、学会学习。课堂上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同学合作解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渐广泛深入的被应用到各科教学中,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拥有两间电脑房,建成了校园教学网络,教师的控制电脑不仅可以控制学生使用的电脑,还可以解除对学生的控制,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的不同层次问题或cai 教学软件放入网上,让学生共同研讨(包括课堂上或课堂外)。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给予我们的硬件设备,不断创新、创造出崭新的教学模式。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新型教师的要求鞭策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争取做一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

教育理论方面书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

该书的第二编第七章美术教育评价中,主要描述了美术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并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课程与评价之间的界限并未刻意划分,评价存在并贯穿于课程与每天的教学之中。鉴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在美术教学中提倡采用多样化评价模式、表现性评价模式、档案袋性评价模式。其中档案袋评价最具有实用性。档案袋评价的功能在于真实描绘出学生美术学习的完整图像,并促进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此外它还可以把家庭也带入美术教学评价中,让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建立起成长的桥梁。通过 2 本章节的阅读使我思考了很多。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教的学科,所教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评价。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每一节都要做到的,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尤其是小孩子更喜欢夸奖,做老师的更有理由去夸赞他们。上美术课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边画边问我:“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我画的好看吗”,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不敢敷衍了事,比如“差不多”“还可以”“画得像什么,乱七八糟的!”这类词我从来不用。或许这位同学画得的确不好,但作为老师,我都要充满赞赏地对他对竖起大拇指,用鼓励的语气告诉他:“画得不错,你比起以前有了进步”,并且告诉他该如何改进,耐心的给他提建议,或者给他作个师范,告诉他如果你稍稍地认真改动一下,颜色涂匀一些就会好看得多。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也不千篇1律地说同学们的作业做得都很好,尤其是某某同学的,总是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具体的评价,评到优秀的作品时,我这样说:老师特别喜欢你这次画的人物,很生动活泼颜色涂得也很漂亮,比以前画得更好。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作品,即使是找不到表扬的地方,我也要用鼓励的声音说:你看你这根线画得多好啊,这块颜色涂得多漂亮啊,如果其它的地方也这样画,老师就会更喜欢。同时,在学生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时,我也要求他们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去进行评价。

即便如此,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比如,有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做作业,不喜欢画画,如果是这样的学生应用档案袋评价,我想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因为档案袋评价可以弥补在一般性作业评价中的不足,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可以把家庭也参与进来。它的作用相当于学生成长袋,在档案袋中,作者自己可以把作品创作过程和入选说明写进去,包括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可以收录进去其它同学对作品的评价,以及家长对作品的看法与建议,档案袋里的作品定期进行公开展示,小学生都喜欢别人的夸赞,都希望自己的作业得到好评,这种评价方法本身对他就是一种促进的方式,档案袋评价还有一个更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自己对作品进行保存。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评价方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是打开了一扇启迪智慧的大门。

教育理论方面书籍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

《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这段时间,我读了《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本新理念的教学用书,郑莉教授在书中说到:多年来我国的“双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使人走入了误区,严重者甚至泯灭个性,缺乏情感,使孩子的内心世界变成迷茫乃至蛮荒地带。而在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摆脱此现状,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针对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长过程、人的情感世界、人的个性潜能、人的创造智慧与人的合作交往能力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而综观中外教育书籍,凡是大教育家,无不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人的明智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那么,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人类必然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同音乐联系在一起沿着这个思路探求下去,我们就会进一步联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于人和人生具有何种意义等这样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让音乐教育回归人本,使音乐教育贴进生活。

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兴趣常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把日常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关系,使其内容、方法、学习方式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孩子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 4 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共同品共享音乐的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人文关怀如新鲜空气一样滋养着孩子们的心扉。

再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的生命”。我们必须看到音乐是个性化非常强的艺术形式。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充满个性的。我们应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和独创性,支持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各得其所。

最后,“音乐与人”的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秘。因为人与音乐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人类全部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在客观上是人们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给书的最后观点认为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决不是培养几个音乐家,而是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解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会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益的启示。据此,该书认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我希望倾注了人文关怀的音乐教学能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清纯之田萌发出嫩绿的音乐之苗。

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篇四

《爱的教育》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角度,写下他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书中用不华丽的辞藻描绘出的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伴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神圣的爱动人心弦。

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赋予了你生命,倾尽一生呵护你,《爱的教育》让我感悟生活中的亲情。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有时会与父母顶嘴,甚至争吵,我总会认为他们对我的关心,对我的爱不够。事实上,他们的爱都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一句叮嘱,一个拥抱,一份关怀,他们或许不善言辞,所以一切爱的心声都隐匿在了行动中。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父母,生活会是多么孤苦,凄凉,无论怎样都不要伤害他们的心,即使现在你不懂,时间久了阅历深了你就会慢慢明白。

老师是一个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人,《爱的教育》让我重新感悟生活中的师爱。年轻气盛的小小少年讨厌被人约束,讨厌教导,讨厌老师布置的任务。然而,老师的阅历与文化素养远比我们高深,他们看得更远,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更能指引我们。当你在人生路上越走越多时,不妨回过头看看,想想当时老师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是否在未来得以印证效果。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们如同路灯,照亮你迷茫的前程;如同北斗星,指引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同伴是伴随着你,与你共同经历成长的人,《爱的教育》让我重新感悟生活中的友谊。朋友,一个在你难过时安慰你,在你成功时祝贺你,在你落寞时陪伴你的角色,这样的人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我们需要朋友来交流沟通,说说一些只有在朋友间才会说得出口的话。如伯牙子期,有一人能读懂你,生活也变得更绚烂,有良友共进,生命也变得更精彩,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爱是必不可少的,难以想象没有爱的世界会存活几天。不仅应向《爱的教育》里的人物那样学会发现爱,更要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守护身边的每一份爱。

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篇五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我们总是强调不要过早地对孩子的心灵施加压力,不要过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

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统治着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时候,这位谦恭的德国乡村牧师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长。做父母的只需牢记老威特所说过的一句话:“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篇六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半个学期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在假期里,我读了朋友给我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创作的。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良多。《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其中“每月例话”里面的《马里奥的微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本文记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意大利少年马里奥乘上了一艘开往马耳他岛的巨轮。在船上,马里奥结识了一个好同伴,这个女孩子跟马里奥年龄差不多,只不过个子比马里奥高了一点儿。经过聊天,马里奥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子叫克莉泰,跟他一样都失去了父母,是来投奔亲人的。深夜,可怕的风暴来了,甲板的东西都被卷走了,船底也经受不住风暴,破了,水汹涌的灌了进来,眼看船就要沉了。乘客们都惊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号啕大哭起来。一半的乘客都跳入了事先准备的小艇里,可只有一艘小艇,小艇上已经坐满了人。只够再容纳一个小孩子了,而克莉泰和马里奥都十分想下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眼看小艇离船越来越远,马里奥把机会让给了女孩,女孩跳入小艇,得救了。大船即将沉没,但马里奥面对死亡反而从容镇定,十分开心。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动,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少年马里奥,学习马里奥舍己为人甘牺牲,面对危险十分镇定,十分坚强的品质。

教育书籍方面心得体会篇七

教育理论作为人类对教育理性系统认识的结果,具有四种价值即认识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教育理论方面书籍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它对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的急速发展。有时还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整堂课中,教师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长期以往,学生的创造、好奇、探究的内在动力就减退了。近年来,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学习。我也阅读了大量有关的文章,利用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现代教育理论》一书感触颇深: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做一名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组织者、共同学习者;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过去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过去,一名教师只要他工作踏踏实实,具有奉献精神。人们便会给予他“优秀教师”的称号。而新型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必备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现在,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的进行反思、不断的超越自己、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人文气氛。 过去,我总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的唯一渠道。现在想想:我完全错了。其实,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诱发者、组织者、辅导者、参与者,教师的教是服务学生的学。我们时常埋怨学生怎么了?想象力哪去了?创造力哪去了?其实,这完全是被我们的传统教学一步步的抹杀了。正是因为教师的一味“包办”,学生成了旁听者。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评价、学会争论、学会学习。课堂上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设计,与同学合作解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渐广泛深入的被应用到各科教学中,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拥有两间电脑房,建成了校园教学网络,教师的控制电脑不仅可以控制学生使用的电脑,还可以解除对学生的控制,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的不同层次问题或cai 教学软件放入网上,让学生共同研讨(包括课堂上或课堂外)。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我将充分利用学校给予我们的硬件设备,不断创新、创造出崭新的教学模式。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新型教师的要求鞭策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争取做一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是一本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美术教学理论教材,全书分三编。第一编美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美术教学的前提、理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演变及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第二编美术教学方法,主要论述了美术教学设计、内容及方法、评价和研究;第三编美术教学研究,主要阐述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研究及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等。

该书的第二编第七章美术教育评价中,主要描述了美术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并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课程与评价之间的界限并未刻意划分,评价存在并贯穿于课程与每天的教学之中。鉴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在美术教学中提倡采用多样化评价模式、表现性评价模式、档案袋性评价模式。其中档案袋评价最具有实用性。档案袋评价的功能在于真实描绘出学生美术学习的完整图像,并促进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此外它还可以把家庭也带入美术教学评价中,让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建立起成长的桥梁。通过本章节的阅读使我思考了很多。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教的学科,所教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评价。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每一节都要做到的,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尤其是小孩子更喜欢夸奖,做老师的更有理由去夸赞他们。上美术课的时候,有的同学会边画边问我:“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我画的好看吗”,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不敢敷衍了事,比如“差不多”“还可以”“画得像什么,乱七八糟的!”这类词我从来不用。或许这位同学画得的确不好,但作为老师,我都要充满赞赏地对他对竖起大拇指,用鼓励的语气告诉他:“画得不错,你比起以前有了进步”,并且告诉他该如何改进,耐心的给他提建议,或者给他作个师范,告诉他如果你稍稍地认真改动一下,颜色涂匀一些就会好看得多。在进行作业展评的时候,我也不千篇一律地说同学们的作业做得都很好,尤其是某某同学的,总是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具体的评价,评到优秀的作品时,我这样说:老师特别喜欢你这次画的人物,很生动活泼颜色涂得也很漂亮,比以前画得更好。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作品,即使是找不到表扬的地方,我也要用鼓励的声音说:你看你这根线画得多好啊,这块颜色涂得多漂亮啊,如果其它的地方也这样画,老师就会更喜欢。同时,在学生评价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时,我也要求他们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去进行评价。

即便如此,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比如,有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做作业,不喜欢画画,如果是这样的学生应用档案袋评价,我想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因为档案袋评价可以弥补在一般性作业评价中的不足,更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可以把家庭也参与进来。它的作用相当于学生成长袋,在档案袋中,作者自己可以把作品创作过程和入选说明写进去,包括自己对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可以收录进去其它同学对作品的评价,以及家长对作品的看法与建议,档案袋里的作品定期进行公开展示,小学生都喜欢别人的夸赞,都希望自己的作业得到好评,这种评价方法本身对他就是一种促进的方式,档案袋评价还有一个更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自己对作品进行保存。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评价方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利用。

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是打开了一扇启迪智慧的大门。

《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这段时间,我读了《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本新理念的教学用书,郑莉教授在书中说到:多年来我国的“双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使人走入了误区,严重者甚至泯灭个性,缺乏情感,使孩子的内心世界变成迷茫乃至蛮荒地带。而在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摆脱此现状,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针对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长过程、人的情感世界、人的个性潜能、人的创造智慧与人的合作交往能力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而综观中外教育书籍,凡是大教育家,无不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人的明智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那么,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人类必然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同音乐联系在一起?沿着这个思路探求下去,我们就会进一步联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于人和人生具有何种意义等这样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让音乐教育回归人本,使音乐教育贴进生活。

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兴趣常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把日常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关系,使其内容、方法、学习方式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孩子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共同品共享音乐的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人文关怀如新鲜空气一样滋养着孩子们的心扉。

再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的生命”。我们必须看到音乐是个性化非常强的艺术形式。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充满个性的。我们应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和独创性,支持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各得其所。

最后,“音乐与人”的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秘。因为人与音乐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人类全部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在客观上是人们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给书的最后观点认为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决不是培养几个音乐家,而是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解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会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益的启示。据此,该书认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我希望倾注了人文关怀的音乐教学能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清纯之田萌发出嫩绿的音乐之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