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7篇)

时间:2023-11-10 05:24:07 作者:雁落霞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17篇)

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在下面的教学反思范文中,你可以看到教师们思考教学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心路历程。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易于学生理解,但为什么作者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教学重点,就要通过教学课件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夺下泸定桥,这是飞夺泸定桥的铺垫。教学中还要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2、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

四、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课件与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回忆主要内容)。

2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有天险之称,历史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大军因为渡河耽误时间,被清军围追堵截,四万大军全军覆没。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也向大渡河挺进,准备渡河!(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唤起回忆,新旧衔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深入理解,研读课文。

1、看了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理解为什么红军要夺下泸定桥)。

2、在夺桥之前,课文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读文,思考汇报:课文着重写时间紧迫,道路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

3、理解时间紧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哪些地方写时间紧迫,派代表汇报读懂的地方,明确“飞”就是抢时间。播放课件,红军雨夜急行军)。

4、理解道路艰险。

红军能够抢先到达泸定桥吗?

(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翻山越岭、沿途阻击敌人、冒雨摸黑赶路等说明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不畏艰险。

(学生读相关内容,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板书:桥高、难走、水急、难攻,随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泸定桥险,大渡河水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讨论,统一认识:这是为写红军飞夺泸定桥作铺垫,这些描写,更能表现红军的英雄壮举,是不能不写的)。

6、夺桥战斗与结果。

后面是追兵,对岸是气势嚣张的敌人,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桥战斗打响了。

(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心灵受到震撼,然后大声地朗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在字、词、句中理解、想象红军战士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关键词语)。

课文叙述了战斗的经过和结果,红军攻下了泸定桥,取得了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播放课件,分角色朗读课文6——9自然段,让学生在视频和音频中感受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设计意图:以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自主探究学习;以课件的适时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

三、总结升华。

(播放课件,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有所悟。

四、拓展延伸。

这就是今天的泸定桥,(播放课件)它不仅记录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正焕发着蓬勃生机;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相信,泸定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设计意图:牢记历史,开创未来。让学生对画面和音乐的理解中,思想再次升华,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4.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要用上下面词语。

沪定桥摇摇晃晃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发起总攻震动山谷千钧一发奋不顾身。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理清课文思路。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感悟。

2、通过观看录像获得直观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全过程,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难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文录音,电影、胶片。

情境教学法赏识激励法。

读中感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自读自悟读中感悟。

一、课前谈话。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边说边板书“桥”)(出示投影)你们见过这样的桥吗?(简介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因为这座桥是大渡河上的唯一通过,因此,红军北上抗日必经夺取这座泸定桥,(板书“夺”)但我们书上的题目是“飞夺泸定桥”(板书“飞”),为什么要加个“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飞夺泸定桥》。(齐读课题)。

三、a、合作探究“飞”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飞”、“夺”的段落,画出来。

2、快速读2-5自然段,弄清“飞”的意思,并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抢时间)。

3、小组合作学习红军抢时间时遇到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你觉得红军怎么样?(板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4、放录音,想象红军和敌人抢时间的情景。

b、读中感悟“夺”

1、指导读“飞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体会理解“飞”意。

2、放录像“夺桥”,体会红军的英勇,奋不顾身。

3、读课文体会红军的精神,指导读有关句段。

4、学生谈体会。

5、小结板书“攻天险”。

6、读毛泽东《长征》结束全文。

四、课外延伸。

如果你站在泸定桥的英雄纪念碑前,你想说什么?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板书设计 】。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攀着——铁链。

攻天险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一.按课文叙述顺序排列下面语句。

( )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4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 )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

( )红军跟敌人在泸定桥激战,夺下了泸定桥。

( )红军抢在敌人前面赶到了泸定桥。

( )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就像     似的。现在连   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    。向   一看,真叫人       ,     的河水   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   下来,   在岩石上,  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       。桥   的泸定城背  着山,西门正 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  工事,  着天险,   地向红军    :“来吧,看你们 过来吧!”

这个自然段从泸定桥的     、泸定桥的     、泸定桥的     三个方面写出了泸定桥      ,突出了红军夺桥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红军战士          和         的精神。

三.把表示突击队员动作的词用“    ”标出来,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四.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把红军“抢时间”“夺天险”两部分写得详细?

2.红四团战胜了哪些困难才抢在了敌人前头?战士们表现出了什么精神?

五.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我当家。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一班 于颖。

我呀,平时总喜欢让爸爸、妈妈给我买零食吃。有时还向爸爸、妈妈要钱自己买。爸爸妈妈经常劝我改掉吃零食的习惯,可我就是不听。于是,他们就采取了一个措施:让我当一次家。

周五晚上,妈妈交给我四十元钱,对我说:“这四十元钱是我们家四天吃喝的费用。这四天呀,你当家”。爸爸在一旁说:“让你尝试一下当家的难处。”我想,当家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掌管一下花钱吗。四十元钱花四天,一天十元刚合适。我打算了一下。

周六早晨,爸爸对我说:“于颖,今天咱们要去你爷爷奶奶家,得给爷爷和奶奶买点东西吧。”“好。”我边说边取出十元钱给爸爸。“这怎么够,一斤虾就二十元,不够。”爸爸说。我犹豫了一会儿又取出两元钱给爸爸。爸爸刚走妈妈又提着篮子走过来说:“今天我要包饺子,支付点钱我去买菜。”我取出了五元钱给妈妈。四十元钱只剩下二十三元了,省着点花吧,我这样想。真不巧,晚上家里又来了客人,爸爸向我要钱去买酒,妈妈向我要钱去买火腿肠。哎!四十元钱一天下来只剩下三元钱了,以后几天怎么办?我只好把剩下的三元钱给了妈妈。这个家我当不了。

我体会到了当家的难处,从此我再也不向爸爸妈妈要零食吃了。

发表于《小记者报》第126期。

朱维山指导。

1.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自己当家这件事的?

2.哪里写得具体?哪里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处理?

六.写一件你很想告诉别人的事。要想好写的顺序,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说清楚。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议、说、写,班级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结合课文,解决教学重难点“攻天险”;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2、品读文章语句,体会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复习导入。

当你和战友经历了20多小时的急行军,来到泸定桥边时,看到什么?

二、学习6-9自然段。

1、自由朗读,泸定桥给你什么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品句读句,体会桥险(铁链、无板)、水急浪高、对岸敌狂。

*出示文段“泸定桥离水面……涛声震耳欲聋”,朗读想像,体会夺桥难。

(设计意图: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4、汇报:红军怎样攻夺天险?

(1)二连担任突击队……一边铺桥。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冲啊!

*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能用其他词语代替么?(迫在眉睫、十万火急)。

*党的事业是指什么?最后的胜利是指什么?

(3)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决定性的胜利。

*学生写作,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插图,通过写话,让学生读进去,记得住,写得出;感悟红军精神品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不同的精神熏陶,把革命精神教育融入文字量化)。

6、让我们回到1935年,看看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电影《飞夺泸定桥》剪辑。

7、汇报作战经过:我们这样攻桥……。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让学生读进去,记得住,说得出)。

8、学习第9自然段:师述前句,生续读后句,结束教学。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

1、加深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体会红军精神。

四、作业摘抄语句,谈感悟。

板书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谈话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法、讨论法。

(一)重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难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三)疑点。

(四)解决办法。

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在全文学完后,再归纳写作方法。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动手搜集资料,课上通过初读了解故事梗概,精读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达到理解深入,表达清楚,课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撤che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交流“飞夺”的原因。

a、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1)、分别用“”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紧扣文章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飞夺泸定桥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两课时

】生字词黑板、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 )的枪弹,( )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 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飞夺泸定桥 冒着——枪弹

攀着——铁链

攻天险 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飞夺泸定桥》学后反思

一、最初设想:

这一课我原先预想分四个课型,共五个课时来上:预习指导课(一课时),朗读指导课(一课时),讨论课(两课时),自查课(一课时)。

预习课: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在文中画出来。

3、读写生字词。

4、用两个有代表性的词举例:天险——查字典只有一个解释。关键——查字典有多个解释。用这两个词引路,教给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一要读文中的句子,如果理解就直接写出词义,如果不理解就进行第二步查字典,第三步再读文中的句子(联系文中句子)理解词义,不生搬硬套字典中的解释。

5、尝试造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朗读指导课:通过看口写词填词的方法,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即结合课文内容对词语的初步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就词读句、读文,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面的理解课文作好准备。

讨论课:分两个课时,一是学习“飞”这一部分,采用一、二自然段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方法引路,之后,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思、议(两、三个学生一组,好中差结合),初步引导学生研究性的学习。二是学习“夺”这一部分,更是充分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内化课文语言(画出动词,填空的方法)。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谓的精神,引申到在现在,我们学习的具体表现就是努力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实际上课共上了六课时,预习指导两课时,朗读指导一课时,讨论课两课时,练习课一课时。还有看长征片、朗读指导两课时。实际是八课时的时间。

反思之一:教师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这也就解答了关于新课程的把握问题。大家都谈用新课程的教材难,难把握、难教……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下了多大的工夫,教材就把握到什么程度,就会教到个什么程度,学生就会学到个什么程度,这几点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深深地理解了杨、吕、邢等老师晚上回家备课的辛苦,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敬业精神。

反思之二:关于长篇课文的把握问题。其实我们的读写课题四个课型的设置就是和这个问题直接相关。当初我们就是在面对中高年级的长篇课文产生困惑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之路,所以提出了四个课型。这四个课型是相关联的。预习指导课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我们真的层层落实了吗?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结合自己任教的班级好好思索。之后是朗读指导课,这个课型一方面是检查预习情况,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一方面是进一步熟悉课文,为下面的讨论课做好准备。再次是讨论课,在这个课型上重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备课中的艺术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将重点落实在怎样引导学生去学。这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着力在课堂中做好的关键问题。最后是练习课(自查课),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方面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再系统、再巩固,另一方面借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上课的时间认真学、认真记。

这四个课型的学习过程就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最好诠释。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与学,注重方法的引导(授之以渔),注重思想教育。所以,不要把新课程看得那么高、那么远,一句话,再怎么变,教学的基础的东西永远不变,“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低层次的教师教给知识”的观念永远要刻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里。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

《飞夺泸定桥》学后反思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的著名战役。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红军要夺下泸定桥的原因,和敌人抢时间。攻天险,最后夺下桥并北上抗日这一顺序来写,条理清晰环节之间衔接紧凑加之战争氛围强烈,故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入课文。

1、教学时播放《长征》诗词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过后尽开颜”。因为本篇课文写红军为北上抗日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刚好本诗词和内容相吻合。加上诗词朗诵时气势宏伟,音乐激昂,让学生以听觉上被带入当时渡口情景中,加上播放《夺桥》录象,学生如身临其景之感。在播放完诗词及录象片段后,教师通过通画外音“1935年5月北上抗日红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让学生从音乐录象中,返回课堂为上好此课作准备。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达到激趣之目的。

2、课文入手,题目的重点难点是哪一个(飞夺)看了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怎样”)通过学生学习,可以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教师首先巧妙地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切入,并从关键词设问,带出课文情节发展提纲(起因、经过、结果),即提供了一次填词语句子的训练机会,又延伸为主要内容的概括,展现出叙述顺序,提出了分段依据,并归结为指导学法。六项训练任务(找关键词、设疑提问、连句概括主要内容、剖析叙述顺序、分段和指导学法)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可谓独运匠心了。理清顺序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主要内容(限时2分钟)以学生的自觉性往往很差,如果用学生课堂问答形式,只有一部分教好的学生积极动脑筋完成。而大多数学生则不动脑筋,就达不到全班理解课文的目的。

3、抓住重点词语“飞夺”1、采用逆推法去分析红军“飞夺泸定桥”须具备的条件。

红军北上抗日必然要从泸定桥上过————必需夺下泸定桥————要夺泸定桥——必需和敌上抢时间、快速的夺下桥。在学生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重点理解为什么要用“飞夺”而不用“夺下”体会红军面临大渡河、泸定桥之险,敌人的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险境。衬托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慨。

4、播放录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战争气势之大、战斗场面激烈。同时,课件出示泸定桥、大渡河之险。衬托夺桥之难,红军之英勇。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认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把握好朗读的基调——崇敬、赞颂。夺桥是一个壮举,整个过程紧张激烈。因此,朗读的节奏应该紧张、高亢,行军途中,虽然路程艰险,要读出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慨,要表现出紧迫感。

激战的场面要读得紧张有势、节奏稍快。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阅读延伸,展望未来,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出示一组匀城图片(文峰塔、繁华的街道、小学幸福的生活等)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感受。针对以上的两个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缅怀革命烈士,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7、在教学中,安排的内容较多,时间不足。

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

红军的英雄事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已经比较难以理解了,课前想了好久该怎样上,才能不枯燥。虽然组里有人备了教案,但走进教室看到学生,我临时变了卦,没想到效果还可以。

首先,我板书“飞夺”让学生理解“飞”时间要快,(这只是字面的意思,后面学了课文又让学生讲了更深层的意思。)“夺”从守敌手中夺取,后面的“泸定桥”几个字,让学生教我写,因为原来的学生“泸”常写错,接着让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泸定桥的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有关写泸定桥的段落,然后自己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并把课后思考题“从那几部分写了夺桥的困难?”。等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接着,我又带着他们学习了第六自然段。这么多的困难,红军又是怎样攻克的?“红四军团发起了总攻。”要学生自己找怎样发起总攻?找表示动作的词?在书上划,胡菲羽、彭冰莉几个同学划得挺准确的,接着又问:“你们从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刘以恒说:“我体会到了战斗的激烈。”黄莺莺说;“我体会到了战士们的勇敢。”王宇辰说:“我体会到了夺桥的艰难。”

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这种感受吗?“能”男女生赛读。为什么一定要夺桥呢?

然后,让他们自学其余的段落。理解一下文中的一些词语“天险、水流湍急、震耳欲聋”“等。总结的时候问“飞夺”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二课时,从写法上将课文大致梳理了一下。使学生明白,本课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找到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对应,并体会了前后照应的好处。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作者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的内容。

【】两课时。

】生字词黑板、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飞”、“夺”)。

2、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组织自读:

1、学生小组学习:

(1)学习生字词;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对课文再质疑,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交流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掌握情况。

(2)刚才提出的问题,哪些已经读懂了?

(3)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3、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重点写了“飞”、“夺”:

§2——5:飞。

§6——8:夺。

学生根据重点分清课文的条理:

§1:起因。

§2——8:经过。

§9:结果。

三、学习起因:

1、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学生找出课文中说明“天险”的词句。

2、朗读体会。

四、引导学生理解夺桥的艰难:

1、布置自读:找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然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组织交流,重点体会夺桥的艰难:

(1)分小组阅读,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

(2)交流:桥险、水急、敌狂。

(3)朗读体会。

3、作者是怎样介绍泸定桥的?有没有顺序?

先写桥面——下——岸(近——远)。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指导学生理解“飞”: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指导学生理解“夺”: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结果。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攀着——铁链。

攻天险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介石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

1、请读课题:你从课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课文可能是围绕“飞”和“夺”来写的吧。

师:你怎么理解“飞”和“夺”?生:“飞”指快速,”夺“指争取、争夺。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帮老师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生:“飞”(3-5),“夺”(6-8)。

2、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3)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找书上的语言读一读:

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

3、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

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这“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向红四团的战士们疯狂地喊:

4、(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请自由朗读7、8自然段,并圈划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断。

把你所发现的精彩之处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指名说,师相机出示课件“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括号中的词语体现了什么?(不怕牺牲)。

5、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个神话。这一次胜利有什么意义?请齐读第9自然段。(板书:继续北上)。

三、总结。

结合板书,从文章三个部分来看,课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按夺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重点扣住红军战士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牺牲。

继续北上(结果)。

抢时间大智大勇。

攻天险不怕牺牲。

北上抗日(起因)。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使学生深刻领域课文的主旨。

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课件。

:批注发、环境描写法。

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

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

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

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

2.生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红军是一群怎样的军队?”

生:勇敢、英勇大无畏。

师相机板书:英勇大无畏。

运用金钥匙,展开联想,红军和敌人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的,请你用笔写下来。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红军叔叔这种精神,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队礼致以红军叔叔最崇高的敬意。起立,敬礼,下课。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先写和敌人抢时间,接着写巧夺泸定桥,最后写夺下泸定桥。全文紧扣“飞”、“夺”二字,重点写了夺桥的困难和怎样夺桥两部分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在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红军为了夺取泸定桥,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

这次,我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引导学生先理解“泸定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险,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急,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狂。

根据投影内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桥的险要,体会出红军夺桥的任务有多么艰难!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观且生动,在好奇心与兴趣中,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更好的铺垫。而直奔“天险”这一主题,则是在学生对环境有了一个直观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为,起到了反衬作用,更突显人物,同时学生学起来更符合认知规律。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通过讲述石达开的事例说明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必要性。通过过渡语强调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让学生自渎课文以同桌互动的形式讲讲红军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并通过朗读来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上完课后,我觉得留下了一些遗憾:在遣词造句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没有到位,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其次没有事先在班级试映课件,导致上课的时候才发现屏幕模糊,学生在课上无法深入情境。最后,学生对批注法的运用浮于表面,没能及时深入,加以巩固。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多媒体设备及本课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谁能介绍大渡河的有关情况?(多媒体显示湍急的水流撞击两岸高山峻岭图象,播放阵阵水流声。)。

3、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

(二)、学习第三段。

1、轻读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围绕“抢时间”尝试提问。

2、显示:

a、为何要与敌人抢时间?

b、战士们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把敌人抛在后面,在抢时间一战中取得胜利的?

4、显示:虽然,但是。他们啊!

5、小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显示:英勇机智)。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战士们克服困难的决心,语气坚定。

(三)、学习第四段。

2、指读第六节,思考。

3、用“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明白敌人疯狂的原因。(一:天险;二:人险)。

4、显示泸定桥,出现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对比画面,播放震耳欲聋的涛声,体会敌人的险恶用心。

5、面对敌人的疯狂,我军马上发起总攻,他们是怎样进行这场恶战,攻下天险的?

6、轻读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句子多读几遍。

7、显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指名填写(同步显示答案),学生动手完成课后填空。

(2)指导朗读,重读突出英雄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3)分组读(四组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最有气势)。

(4)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显示:勇往直前)。

8、播放录像,感受当时的战斗场面,注意观察二连突击队员们的'表现。(注:本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9、显示:战士们有的;有的;有的。

10、练笔:发挥想像,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学生交流。

12、他们的英勇行为真令人钦佩,让我们来赞一下二连。显示:他们!

13、说话训练:说出战士的英勇气概,你的赞美之情。

15、引读第八自然段。(由点及面)。

16、结合所看过的战斗画面,想象战士们冲进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场面。口头练说。

(四)、学习第五段。

1、夺下泸定桥,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军北上画面。(录象取自电影《飞夺泸定桥》)。

2、轻松、愉快的语气齐读。

(五)、复述课文。

谁能尝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内召开故事会。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本课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不断的质疑解疑,使学生深刻领域课文的主旨。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知课文内容的方法,也初步具有了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查阅资料等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尤其在“读”方面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加上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德育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批注发、环境描写法。

七、教学策略:讲授法、多种形式朗读法、批注发。

八、教学流程。

(一)巩固复习。

(二)精读“难”

课件出示做批注的方法。

看修辞,看写法,懂质疑。

生交流感受,师相机板书桥高、水急。

(三)细学“夺”

1.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红军战士的勇敢,并做上批注”

2.生交流讨论。

(四)练笔。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红军是一群怎样的军队?”

生:勇敢、英勇大无畏。

师相机板书:英勇大无畏。

运用金钥匙,展开联想,红军和敌人是如何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的,请你用笔写下来。

(五)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红军叔叔这种精神,战胜学习上、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以少先队员的队礼致以红军叔叔最崇高的敬意。起立,敬礼,下课。

相关范文推荐
  • 11-10 环保咨询合同(优质22篇)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所处的城市,也涉及到全球范围,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接下来,我们将提供一些环保行动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乙方:____
  • 11-10 小学副校长述职报告标题(优质17篇)
    述职报告需要重点突出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同时也要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希望以下这些范文能对大家写好自己的述职报告提供一些实际帮助和参考。自____年8
  • 11-10 小学教师师德演讲稿博客(实用16篇)
    教师演讲稿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听众的需求和期望。教师演讲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经验,增加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
  • 11-10 移动公司区域总监竞聘演讲稿大全(16篇)
    竞聘需要我们准备充分,包括准备好个人简历、面试技巧和自我介绍等。如果你正在竞聘中遇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的竞聘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xx
  • 11-10 女方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书(优秀15篇)
    离婚协议的签署需要双方自愿并达成一致,同时还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是一些离婚协议的范文,供您作为参考,希望能够对您起到一定的帮助。男女双方于年月日登记结婚
  • 11-10 安全生产与维护稳定工作会议发言(模板21篇)
    生产是一种有目的地利用资源和劳动力,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或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产范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这些范例涵盖了各行各
  • 11-10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培训内容(优秀14篇)
    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提前考虑和规划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以便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请大家结合下面的实例,思考和复盘自己的应急预案,以提升整体应对能力和危机管理水平
  • 11-10 金融行业的自我介绍(实用14篇)
    自我介绍可以让他人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个性和特点,从而建立更加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关系。那么,接下来请听我用几个简短的句子来为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在四年的大学生活,我系
  • 11-10 来料加工合同(实用20篇)
    加工是一个细致入微的过程,需要我们精确掌握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和控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工工艺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可以从加工方法、设备选用、质
  • 11-10 中班下学期的班务计划(汇总19篇)
    学期计划是指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制定一份包括学习、生活、锻炼等方面的目标和计划。如果你正在制定学期计划,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学期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