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公务员职业调查报告(案例14篇)

时间:2023-11-02 07:00:22 作者:紫薇儿 热门公务员职业调查报告(案例14篇)

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感谢大家对我们调查报告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展示调查结果,我们特意准备了以下范文。

公务员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历时11天。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毕业大学生。

调查方式:发放网络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及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好处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多数人因为公务员具有以下好处而愿意参加公务员考试,主要原因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良好的保障;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此外,能够成为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大多数人参加公务员考试除了因为自己个人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稳定的看法之外,仍有少数人是为了接受家长的建议或增加就业渠道而参加公务员考试。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四原因导致公务员考试热。首要原因是水涨船高,公务员招录职位多了,报考人数自然增加;其次,从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来看,这也是一个必然现象。目前正处经济危机起暖回稳阶段,这个阶段就业压力比较大,公务员就业的待遇、旱涝保收以及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所以吸引了很多的人报考;再者,由于公务员考试的诚信度越来越高,对人才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促使许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把公务员考试当成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渠道,为学生创造了很多条件;最后,就中国而言,还是一个传统思想比较重的国家,人们对公务员有种传统的向往,这也是促使大家报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态势发展分析。

被称为“国字号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无疑成为中国竞争最为激烈的考试,如今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职业优势是令人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不管对此的了解程度如何,多数人都会选择公务员考试。事实上,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57%的人认为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现象会持续走热,17%的人认为不会走热,26%的人对此现象不清楚。查找有关资料得知,对于工资中等,福利较好的公务员这一职业,将会持续走热。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就业问题,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大,这其中都有很多人是无奈的选择。几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员数量众多,对于报考公务员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成为一种追求安逸的出路。

公务员是现代大学生的一条好出路,但也可能扼杀了许多青年才俊到社会上挥洒热血的创造激情。作为大学生,先做好个人发展方向的定位,按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入相应职业,在自己适合且打算从事的职业中实践、磨练、提高,更好地发展个人所长,服务社会,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青年毕业生在报考人群中的地位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68%的人认为青年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与其他报考群体相比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就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青年公务员作为公务员队伍中最活跃的群体,是公务员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公务员队伍发展的关键和未来。根据调查显示,应届本科生与其他报考群体相比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原因如下:

1、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

2、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

3、具有较大的工作潜力;。

4、具有较强的进取意识;。

5、充满生机和活力。总之,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公务员能够提高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可塑性强且尚有较大的潜力有待挖掘,是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4、报考新政策对公务员考试的影响。

近一半的人认为两年工作经验对公务员考试的影响很大,30%的人认为影响不大。据相关资料表明,国考对基层工作经验要求提高,需满两年工作经历这项新规执行后,意味着2009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如果要以两年工作经历报考2011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因工作经验只能算作1年多,将不能通过相关岗位的报考资格审核。他们只能选择报考少数不要求工作年限或工作年限要求更低的岗位。但仍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两年工作经验这一要求可以真正体现出“基层导向”。

对于一个将要成为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在基层扎实工作两年并不是过分要求。基层工作经历门槛提高后,有助于应届生毕业后,更加踏踏实实地深入基层、戒骄戒躁、安心工作。今后,一些把基层工作当“跳板”的考生,风险和成本就会增大。而有些“等不起”的人,则会放弃考公务员的想法,通过寻找其他机会,往往也能较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对国家机关而言,由于本身报考人数众多,提高报告门槛并不会影响考录工作,反而能够从中选拔到更了解基层的公务员。因为实际工作两年以上的报考者,在基层工作的认识上,在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决心上,将有明显提升。扎扎实实的基层工作经历,也有利于报考者成为公务员后,既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又具备更多的工作技能。

5、公务员制度改革对公务员考试的必要性分析。

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制度改革涉及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然而有40.8%的人认为没必要,59.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据相关报道表明,公务员制度改革将向纵向发展。重点抓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按中央要求,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并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

二是继续推进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科学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作为深入实施公务员法的重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系统。

总结。

试点经验,制定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办法,争取尽快出台,更好地落实公务员法关于推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规定。

三是着力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国有60%以上的公务员工作在基层。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充分调动不同年龄层次公务员的积极性。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和倾斜。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

四、意见和建议。

面对持续走热的报考公务员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青年人不要怕困难,要勇于接受挑战,敢于奋斗,开创人生新局面。

公务员职位特殊,较企业相比更加稳定,一旦进入编制,就有了“铁饭碗”,生活就不愁了。从这一角度理解,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年轻人本应敢于创业,探索新领域,尝试新事物,而现在却只求稳定。从小处讲,这对本人的发展是不利的;从大处讲,青年人只求稳定,这也是国家的损失。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青年人不要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敢于奋斗,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基层工作经历门槛提高后,有助于应届生毕业后,更加踏踏实实地深入基层、戒骄戒躁、安心工作。今后,一些把基层工作当“跳板”的考生,风险和成本就会增大。而有些“等不起”的人,则会放弃考公务员的想法,通过寻找其他机会,往往也能较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2、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理智参加公务员考试。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公务员。一些不善于人际交往,社交能力差的人;级别观念淡薄的人;看重自由思想发挥、看重创新能力,喜欢挑战自我的人,显然就会在那种场合举步维艰。公务员考试热实则是人心所向,这里饱含着奋斗的艰辛,也夹着些许无奈。冷静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真正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腾飞,不把安逸的生活当惟一目标的人,往往才会创造出非同一般的传奇。

3、国家应该实行相应政策,激发青年公务员群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加强对青年公务员的作风培养。

做一名合格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具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加大对青年公务员宗旨意识的培养,培养青年公务员的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热爱本职工作,勤于任事,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勇于挑重担,勇于做大事。关注青年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难,对青年公务员的工作难题进行指导,对青年公务员的心理问题进行疏解,对青年公务员的身体健康给予关注,通过各种人文关怀和人文关注,增强青年公务员对组织的情感依赖,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青年公务员群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职业调查报告

前言: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系统的认识和看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却在下降,尤其体现在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作为知识青年的我们应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水平,我们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展开活动,在12月5号晚的教学楼506对晚修的大学生派发些调查问卷,从而收集有关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主体: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所以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如何,将会影响社会的整体结构,也会对和谐社会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是怎样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我们对于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情况如下:。

大学生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有26%表示清楚,69%的大学生表示很模糊,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的目的,有21%表示是为以后进入相关行业打基础,也有74%表示是为应付相关资格的考试,,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只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在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有74%的大学生肯定自己在主动地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也有13%的大学生分别表示自己没有或还没想过自己在培养职业道德;最后一项,大学生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习得职业道德知识,主要是通过各专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校组织的专家讲座和政治课理论课堂教学,也有少数大学生通过自学,自费参加相关讲座等方式。

从以上的情况分析,很明显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为职业道德对自己以后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影响因素,也为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以便能获得美好的未来,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可能认为现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点早,所以还没想好什么去做些准备工作。在以上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有不少的大学生并没有关注职业道德,或许是他们还没接触过职业环境的气氛。我们建议大学生能有序地去了解自己该追求的目标,并认真着去完成,不要在大学这段美好的生活荒废梦想的田园。

工者对自己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准则和基本原则。

在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水平,有91%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人讲诚信,还有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普遍不讲诚信,且仅1%的大学生表示在严格的监督下就讲诚信,否则就不讲,从这数据中可以得出,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表现良好,即大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和谐,且和善,“诚信”是职业道德的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如果在社会中,人人不讲诚信的话,社会的整体结构还有完整吗?在不完整的整体结构的社会,人人没有真实可言,都生活在虚假的世界,就像电脑中的虚拟空间,是故人人得重视道德的培养。你认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所含的主要方面最重要是什么,我们提供了四个选项,分别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睦互助,团结协作;勇于竞争,不断创新。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得到72%,12%,11%,5%,从调查数据的情况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所含的主要方面最重要的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因为对于工作单位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敬业,即能忠于自己的职业,也有不少的大学生认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不可缺少,在职业道德上各有重要的价值,是体现一个人身上最基础的素质。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行业不断涌现,随之新的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出现,大学生如何适应这一变化,98%的大学生表示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各种能力,也有2%的大学生认为只具有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即可,还有一个好的情况,即没人选择不闻不问。是的,在21世纪的世界,不论经济,还是政治总是在快速的发展,我们总得快速适应这一变化,而不断学习以适应各种能力,便是快速适应这一变化。在中国的大学中,每位新生在开学的第一学期都得上思想品德政治课,从这可以看出,国家满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那么我们看看大学生对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的看法,65%认为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有必要,以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为教材了解更多,也有32%认为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只要在现行教材已有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即可,3%的大学生对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认为是不必要的,现行课程中所含的内容已足够。

在调查问卷中最后的三项,我们对调查数据的情况统计分析,得到大学生普遍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大一开始,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在大学三年都应该有且有各自的侧重点,大学生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所采取的重要方式是76%的到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学习,3%的二课课堂教学,13%的专家讲座,8%的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是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最起码要做的基本原则,只有自身的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即不会荒废大学的时光。总体而言,大部分的学生对学校的职业道德课还是蛮认可,认为他们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能培养自身道德践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结束语:通过调查我们感觉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在我们的小组工作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把这份调查做完,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组员:xx。

日期:xx

公务员调查报告

本文目录。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毕业大学生。

调查方式:发放网络调查问卷。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好处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多数人因为公务员具有以下好处而愿意参加公务员考试,主要原因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良好的保障;公务员收入不是最高,但福利极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此外,能够成为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大多数人参加公务员考试除了因为自己个人对公务员这一职业稳定的看法之外,仍有少数人是为了接受家长的建议或增加就业渠道而参加公务员考试。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四原因导致公务员考试热。首要原因是水涨船高,公务员招录职位多了,报考人数自然增加;其次,从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来看,这也是一个必然现象。目前正处经济危机起暖回稳阶段,这个阶段就业压力比较大,公务员就业的待遇、旱涝保收以及社会地位相对比较高,所以吸引了很多的人报考;再者,由于公务员考试的诚信度越来越高,对人才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促使许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把公务员考试当成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渠道,为学生创造了很多条件;最后,就中国而言,还是一个传统思想比较重的国家,人们对公务员有种传统的向往,这也是促使大家报考公务员的重要原因。

被称为“国号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无疑成为中国竞争最为激烈的考试,如今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职业优势是令人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不管对此的了解程度如何,多数人都会选择公务员考试。事实上,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57%的人认为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现象会持续走热,17%的人认为不会走热,26%的人对此现象不清楚。查找有关资料得知,对于工资中等,福利较好的公务员这一职业,将会持续走热。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就业问题,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大,这其中都有很多人是无奈的选择。几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员数量众多,对于报考公务员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成为一种追求安逸的出路。

公务员是现代大学生的一条好出路,但也可能扼杀了许多青年才俊到社会上挥洒热血的创造激情。作为大学生,先做好个人发展方向的定位,按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入相应职业,在自己适合且打算从事的职业中实践、磨练、提高,更好地发展个人所长,服务社会,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调查结果显示,68%的人认为青年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与其他报考群体相比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能、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就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青年公务员作为公务员队伍中最活跃的群体,是公务员队伍的中坚力量,是公务员队伍发展的关键和未来。根据调查显示,应届本科生与其他报考群体相比明显处于优势地位。原因如下:1、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2、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3、具有较大的工作潜力;4、具有较强的进取意识;5、充满生机和活力。总之,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公务员能够提高我国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可塑性强且尚有较大的潜力有待挖掘,是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近一半的人认为两年工作经验对公务员考试的影响很大,30%的人认为影响不大。据相关资料表明,国考对基层工作经验要求提高,需满两年工作经历这项新规执行后,意味着xx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如果要以两年工作经历报考xx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因工作经验只能算作1年多,将不能通过相关岗位的报考资格审核。他们只能选择报考少数不要求工作年限或工作年限要求更低的岗位。但仍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两年工作经验这一要求可以真正体现出“基层导向”。

对于一个将要成为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在基层扎实工作两年并不是过分要求。基层工作经历门槛提高后,有助于应届生毕业后,更加踏踏实实地深入基层、戒骄戒躁、安心工作。今后,一些把基层工作当“跳板”的考生,风险和成本就会增大。而有些“等不起”的人,则会放弃考公务员的想法,通过寻找其他机会,往往也能较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对国家机关而言,由于本身报考人数众多,提高报告门槛并不会影响考录工作,反而能够从中选拔到更了解基层的公务员。因为实际工作两年以上的报考者,在基层工作的认识上,在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决心上,将有明显提升。扎扎实实的基层工作经历,也有利于报考者成为公务员后,既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又具备更多的工作技能。

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制度改革涉及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然而有40.8%的人认为没必要,59.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据相关报道表明,公务员制度改革将向纵向发展。重点抓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按中央要求,到xx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并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

二是继续推进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科学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作为深入实施公务员法的重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制定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办法,争取尽快出台,更好地落实公务员法关于推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规定。

三是着力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国有60%以上的公务员工作在基层。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充分调动不同年龄层次公务员的积极性。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和倾斜。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

面对持续走热的报考公务员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公务员职位特殊,较企业相比更加稳定,一旦进入编制,就有了“铁饭碗”,生活就不愁了。从这一角度理解,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年轻人本应敢于创业,探索新领域,尝试新事物,而现在却只求稳定。从小处讲,这对本人的发展是不利的;从大处讲,青年人只求稳定,这也是国家的损失。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青年人不要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敢于奋斗,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基层工作经历门槛提高后,有助于应届生毕业后,更加踏踏实实地深入基层、戒骄戒躁、安心工作。今后,一些把基层工作当“跳板”的考生,风险和成本就会增大。而有些“等不起”的人,则会放弃考公务员的想法,通过寻找其他机会,往往也能较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公务员。一些不善于人际交往,社交能力差的人;级别观念淡薄的人;看重自由思想发挥、看重创新能力,喜欢挑战自我的人,显然就会在那种场合举步维艰。公务员考试热实则是人心所向,这里饱含着奋斗的艰辛,也夹着些许无奈。冷静思考,我们就会发现,真正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腾飞,不把安逸的生活当惟一目标的人,往往才会创造出非同一般的传奇。

做一名合格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具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加大对青年公务员宗旨意识的培养,培养青年公务员的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热爱本职工作,勤于任事,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勇于挑重担,勇于做大事。关注青年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难,对青年公务员的工作难题进行指导,对青年公务员的心理问题进行疏解,对青年公务员的身体健康给予关注,通过各种人文关怀和人文关注,增强青年公务员对组织的情感依赖,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青年公务员群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返回目录。

年仅32岁、坐了6年机关的省直某单位公务员小李,在去年11月下旬随单位职工体检时一下子查出了4种病:糖尿病、颈椎病、脂肪肝、高血压,体质年龄比实际年龄衰老近10岁。医生说,像小李这样的公务员数量正在逐年上升。

今年年初,一份由河南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呈送的《省直机关公务员健康状况堪忧》重要情况专报,摆在了河南省省长李成玉案头,这份报告附有200x年度和200x年度河南省直机关公务员体检结果分析单,该体检结果分析单显示:200x年度,公务员颈腰椎病发病率高达42%;脂肪肝发病率为18%;占位病变32例,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26例。200x年度,亚健康人数占参加体检人数的51%,其中脂肪肝为20%,前列腺增生为9%。

公务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实让李成玉省长十分震动,他挥笔做出批示:关于休假问题应与组织部衔接,应该普遍执行,年度体检必须坚持,单位的工间活动、节日体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应该经常性开展。

今年3月10日,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干部职工年休假制度的通知》,要求各省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落实1991年下发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职工休假和恢复离休干部健康休养制度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休假,并积极鼓励、支持其他同志休假。

公务员健康状况到底如何?记者近日走访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黄河医院等一些曾接待过河南省直机关公务员体检的大医院。这些医院体检中心的医生普遍认为:这些在省内享有最好办公条件的人群不该得这么多病。

记者从河南省中医院获悉,去年该院在对某省直单位职工进行体检时发现,该单位二三百人中所有的男职工都患有脂肪肝,所有的女职工都患有乳腺增生。

4月1日,记者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体检中心看到省直某单位的体检结果:这家86人的单位,健康人员仅5名,异常率为94.19%。其中高居前八位的疾病依次为:颈腰椎体疾患、心脏疾患、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血糖异常升高、子宫疾患、前列腺疾患。

原先没有新建住院部大楼时,我们医院有500张床位,使用率在90%,如今我们有了23层的住院部大楼,一下子有了1000多个床位,却天天爆满。病号越来越多,其中相当数量是国家公务员。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体检中心主任陈可劲说。

心累是百病之源。

过劳是公务员健康受损严重的重要原因。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吴景忠说。他提供的国内某调查机构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机关干部和公务员排在过劳排行榜的第4位,而前3位依次是:科研人员、国有企业领导及民营企业家、新闻从业人员。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体检中心主任陈可劲说,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多发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这些病的出现。

坐办公室使很多人对公务员羡慕不已,但不幸的是,很多公务员正是病从坐起。长时间坐着工作,特别是伏案书写、打电脑,容易患颈腰椎疾病,甚至形成脊柱侧曲或驼背,且可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促使腹腔和盆腔静脉淤血,易招致消化不良及痔疮发生。女性长期坐着工作,会使盆腔器官长期处于充血状态,易发生月经不调和痛经。

此外,长期坐着工作骨盆底部的肌肉缺乏锻炼,久之,可导致肌肉松弛无力,易发生便秘。除此之外,久坐办公室的人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更大。长期静态工作加上不积极运动在客观上提高了患病率。

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专家赵志刚认为,运动少、摄入食品热量多、精神长期紧张、生活没规律是诱发公务员糖尿病频发的主因。今年3月,他曾接治一个年仅30岁的公务员糖尿病患者,据这个患者说,他们单位百十来号人,近两年查出6个糖尿病患者。

与心累相比,身体的疲惫也许还不是主要问题,很多公务员倒在了积极要求进步的台阶上。河南省省直某机关一宣传处同志讲,随着形势的发展,综合实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公务员升迁的重要因素,工作干得好还不行,还得会社交、懂经济。公务员提拔年龄上卡得比较严,许多公务员在正常的工作时间表以外另有一个进步时间表,根据自己的年龄进行升迁时间倒计时,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干好工作同时又要考虑如何让领导了解、信任、赏识自己。

心累是百病之源。河南省胸科医院医保办的杨瑞主任说,心理压力是造成公务员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压力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当人的心理调整出现问题,人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惧、气愤等负面情绪使身体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人体内抗体减少,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减弱,这种紊乱便成为亚健康的物质基础。

带薪休假何其难。

据河南省人事厅办公室主任夏继介绍,河南省于1991年和xx年都下发了安排干部职工年休假的通知,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方面的规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河南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此次专门下发通知,是为了增强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意识,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达到防治结合,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公务员是国家的管理者,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主力,如果身体都搞坏了,病恹恹的怎么能为国家、为老百姓服务呢?一位普通市民如是说。

休假制度我们早就知道,可执行很难。一是工作根本脱不开身,二是领导都不休假,一般同志也不好意思提休假的事儿。河南省公安厅政治处的一位同志说。据介绍,从1997年开始,河南省公安厅连年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落实休假制度,甚至1998年和1999年两年都下文提出对不好好落实休假制度的单位要进行通报,但收效甚微。

采访其他的省直单位,记者得到了类似的答复。根据温州、苏州等地推行休假制度的做法,年初各单位都应制定详细的休假计划,但在河南许多省直单位,记者都没发现有这一计划。让同志们自己报吧。一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说。

有人说带薪休假制度不完善,其实无论《劳动法》还是一些行政性文件,对带薪休假都有明确规定,休不休、如何休是各单位是否愿意执行的问题。谁不想休?只是风气没形成,大家谁也不愿意出这个风头。一位省直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

有了病不愿让领导和同事们知道,主要是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同时,领导还不提休假的事呢,我们怎么好意思提呢?其实在我们单位去年体检时,身体查出有问题的人占95%,都快成病人院了。外界如果知道我们单位这个情况,对我们的整体印象也不会好。一个省直机关宣传部门的同志说,工作是你的本分,不分上下班,为了把工作干好,即使牺牲一些休息时间也是正常的。

在体验中被查出有4种病的河南省直某单位公务员小李,坦诚地向记者倒出了自己的苦水:大学毕业时55公斤,人很瘦。如今70公斤,大腹便便,想减肥没时间。春节回家,乡亲们都说我越来越像个大官,其实我心里难受呀。小李毕业于北京一知名大学中文系,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省直某机关做秘书工作,从开始的徒手写作到这两年的键盘工作,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的方寸之地里伏案度过。

返回目录。

公务员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角色,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重要桥梁。其思想状况、行为状况直接影响党的政策实施效果,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政部门的评价。因此,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掌握公务员的思想变化,寻找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资助下,我们采用自行编制的《公务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对秦皇岛市十几个单位的公务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其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85.67%,座谈、访谈不同部门公务员236人。本文根据调查情况,结合访谈结果和文献材料,对当前公务员的思想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供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1、政治思想严谨但有些僵化;工作作风扎实但有些惰化。

党政机关的工作环境培养了公务员严谨的政治思想,在重大事件面前、在社会敏感时期他们表现出了与党和政府的高度一致,主动关注、了解、领会党的方针政策信息,非常关注和较关注的占79.1%,很少关注和不关注的仅占20.9%。河北省委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全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调查数据显示:96.88%的公务员认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非常具有时代意义,教育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提升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廉洁自律三个方面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86.36%的干部认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应该常抓不懈,今后改进的方向应集中在加大宣传力度、狠抓措施落实、重点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95.72%的公务员支持目前正在开展的消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做法,认为此项举措提高了审批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改善了投资环境,方便了广大百姓,19.36%的公务员认为消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进一步规范化,以避免出现大的审批纰漏。但也有33.02%的公务员认为自身晋升无望,力求工作不出大的错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因循守矩,贪图享乐的思想也较为严重,其在工作作风方面的典型表现就是做事畏难情绪严重,畏首畏尾,光说不练、或者避重就轻或者推一推,动一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43.89%的公务员对“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长期性和落实效果心存疑虑,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实效性成为干部教育培养的关键问题之一。

2、创新意识增强但改革劲头略显不足;服务意识增强但对上对下服务态度差异较大。

86%的公务员认为中央大力倡导创新,并通过改革为公务员创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种种环境和条件。公务员创新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具体的表现是各部门各领域不断涌现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设想、新举措、新方案,这对推动党委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仍有部分公务员思想不够解放,不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的做好各项工作,愿意守摊子,保位子,怕碰钉子,怕担责任。上级反复强调、多次部署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见不到明显成效。如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农村新民居建设等,基础条件相当的地方,工作进展差距很大,充分显露了领导干部改革的劲头和决心的大小。

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推动公务员总体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但突出的问题是对上对下的态度差异明显,官僚作风依然较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依然存在。在访谈中部分公务员对此作了深入的剖析: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二是政府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比如某些职能机构的缺失,某部门工作重复,多头领导,对工作的权利和责任划分不明确等等,导致公务员角色模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效率低下;三是部分岗位工作单调、枯燥、重复,缺少创造性和挑战性,个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个人成就感缺失,工作热情下降,责任意识降低。

3、工作态度兢兢业业但怨言较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但排解不畅。

公务员对于本职工作的态度比较认真,对于工作业绩和工作反映较为看重,随便应付工作的态度越来越少见,责任感、使命感强烈,非常清楚自身的权利与相应责任的对等性,绝大多数公务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公正廉洁、追求奉献。但调查结果也显示:64%的公务员对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怨言较多。不满意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薪酬不合理,公务员的薪酬体系还采用比较传统的形式,更多的是按照职位高低和工作年限来衡量,忽视了公务员本身工作量的大小和多劳多得的原则,56.28%职位低、新进的公务员对此有强烈的不公平感,认为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80.27%公务员认为其所得薪酬与其所付出的努力和社会地位不成正比。二是职务晋升的潜规则依然严重,59%的公务员最痛恨那些通过金钱拨动权杖,名正言顺地在某些领导的“职权范围内”、无懈可击的“正常程序”下实现晋升目标的人。个别领导的好恶依然对评判标准有着不可估量的干预作用,个别的形成裙带之风,帮派主义。

很小(50%)、承担角色与责任过多(47%)、担心工作不能令领导满意(43%)担心下属完不成任务(37%)、被迫执行领导不切实际的决定(34%)、不得不说假话(31%)等等。从调查显示的缓解压力的途径上看,56%的公务员选择“自我安慰和心态调整”,24%的公务员选择运动作为缓解压力和烦恼的方式。单一的缓解压力和疏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为公务员压力的累积埋下了隐患。

4、个人发展愿望强烈,但选择方式不当;交往需求强烈但又恐惧交往。

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交往、网络信息交往都比较丰富,但是仍然感觉有效的沟通不够,希望增加交流的机会。76%的公务员提出不仅仅需要工作关系,更需要朋友关系。因为工作关系只能是职业性的交往,由于竞争心理影响,不可能亲密无间;只有亲人、朋友的关系能够心灵交流、解决问题。但在与亲朋好友交往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28.19%的公务员担心自己因为无法婉拒亲情而做出违背工作职责甚至违背法律的事情。还有37.88%的公务员周末加班,生活不规律,严重影响了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弱化了亲情交流。而另一方面,79.01%的人认为单位内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54.11%的人认为同事在相处过程中不说真话,关系不融洽,同事间缺乏信任与尊重,人员交流流于表面,内心得不到情感的交流,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在工作环境中,有的人在组织中沉默寡言,很少与同事交流来往;有的人勾心斗角,将人际关系看作政治斗争与获利的手段,无视组织。

规章制度。

的存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公务员无法专心于工作本身,而花费太多精力处理人际关系,易产生情绪上的衰竭,同时加剧了组织内部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5、保健调适意识增强,但健康状况堪忧,失衡心理依然较重。

公务员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自我实现和获得尊重的需要较强。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和“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公务员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把行政级别看作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以追求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行政权力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48.98%的公务员认为做官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享受较好的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做官能更多地实现个人意志,拥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和支配权。走上公务员岗位之初,大家往往具有工作热情高、主动性强、勤奋刻苦、有活力等优秀品质,然而行政组织所特有的金塔结构,决定了晋升到领导职位的公务员只是少数,这对于以升职为人生重要目标的公务员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实。当昔日与自己相差不多的同学发了财,和自己各方面相当如年龄相近、学历相当、工作年限相同的人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时,87.63%的公务员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导致情绪低落、郁闷、工作积极性下降、职业倦怠现象,甚至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

此外,公务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卫生部门对机关公务人员连续两年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排在前四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脂症(54.22%)、脂肪肝(30.29%)、高血压(11.22%)、糖尿病(5.09%),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检出率最高。49.88%的公务员出现了工作倦怠,工作态度消极、甚至工作热情丧失,应付了事。少部分公务员工作时间炒股,上网聊天打游戏,煲电话粥,处理家务事。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影响了工作效率,影响了队伍的形象,导致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从公务员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途径看,公务员在承受工作压力、责任压力、舆论压力、规则压力的时候,也有个人无法抗衡的社会和个人孤立无援的心态,需要有人沟通和帮助。目前,39.3%的被调查者选择“运动”作为“排解烦恼”的方式,35.8%的被调查者选择“自我安慰和心态调整”;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大的帮助来自“家人”(60.9%)、“朋友”(28.4%),真正寻求领导和同事帮助的很少。

1、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和叠加的特殊阶段,国家战略发生调整,各个省市的发展开始转型,各级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这些社会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务员的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和生活追求。

2、组织环境因素。

在对公务员的管理上,权限过于集中,统得过死,在机制上没有区分具体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相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导致权力异化和腐败的发生;晋升制度尤其是选拔和提升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程度依然需要加强;绩效考核制度与工作性质和。

岗位职责。

相脱节,考核的可操作性、可量化性不强;激励机制与公务员的内心期望相差较大,导致公务员失衡心理较重。

3、个体因素。

“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对公务员的影响依然很深,绝大多数公务员将晋升作为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为谋求晋升,公务员承受着单位体制、工作任务、家庭期望、自身人格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压力较大,调节不畅。也有一些公务员抱着守摊子、保位子的想法得过且过,不敢创新,怕担风险,怕丢乌纱帽。

根据机关公务员的思想变化,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不懈抓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做好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重点抓好党的宗旨观念、党性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公务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强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大力纠正对上汇报“一枝花”,实际工作“豆腐渣”等浮夸作风,加大作风建设的有效监督,努力提升公务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2、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努力在各项改革措施上创新,让创新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尤其是服务领域的创新更容易受益于民。例如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困难企业可以实行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的“三不政策”就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把公共服务的底牌亮出来,交给群众,公开透明,要把服务什么,怎么服务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3、加强敬业精神培养,多渠道缓解公务员压力。

4、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加强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真正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的干部提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强化激励机制,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完善公务员职业保障体系,从社会分配公平的角度稳定公务员队伍。加强部门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注重上司与下属之间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5、丰富公务员的业余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公务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具有活跃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新一代公务员的素质提高和见识增长,对业余生活的需求也多样化和新奇化。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商业性的休闲活动机构收费较高,正常工资不足够支付活动费用,公共活动场所的项目少和档次低,缺乏吸引力。因此,应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公务员的业余、休闲活动提供方便,特别是引导开展健康、新颖的活动,有利调节和增强公务员身心健康,同时要坚持公务员年休假制度的落实,确保公务员都能每年休假,修养身心。

职业调查报告

为了有效地推进我区""规划的实现,加快富民强区和"两个率先"进程,区政协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列为去年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了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梳理出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对发展思路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对"职业教育"的再认识。

1、职业教育的新内涵。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作为中、初级技术工人为主、从事技能型操作人才的中等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竞争力,成为经济转型期的重要特征,要求造就一支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和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工作,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

2、市职教的新环境。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得#fromend#到增强。市级职教中心,区级职教中心,特色化的教育机构,民办的教育机构生机勃勃。市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重点建设50个骨干示范专业、10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要求60%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标准"。各区县也将分别重点建设一所职教中心,整合职教学校、职工培训、社区教育培训机构,使全市职教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3、区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推进区城市化、工业化的迫切需要。为本区的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提供人力支撑,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本区征地农民子女就业,特别是通过对征地转移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是提高城市就业率,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

二、我区二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

我区职业教育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艰难创建,现有国家级新港职业学校和省级市龙潭职业高级中学两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两所职业学校从最初只有几个职教班,发展成了今天拥有l00多个班级4000多人的职教规模。现有省级示范专业一个,市级示范专业两个,专业设置主要针对我区经济开发区的需求,涉及服务、加工制造,it信息技术等。每年都有千余名职校毕业生,其中有70%是本区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子女,为解决他们的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几年来我区职校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8%,毕业生普遍受到了驻区企业的欢迎。除此之外,我区职校还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开展对下岗职工、征地农民、待业青年的技能培训,积极做好拆迁征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期间,全区职业教育共培养毕业生5800人,培训城乡劳动者近3万人次,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普通教育相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全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在全市职教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制约我区职教上台阶的问题。

我区社会与经济正由转型期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变化期转变,""规划明确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目标,提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但是,我区职业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处于全市制造业中心的区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他地区的职业教育都在跨越式的跃进,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在进一步的拉大,表现为:一是传统的价值取向使职业教育先天不足。许多人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认为"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职业学校",加上全国大幅增加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客观上也刺激和强化了追求读大学的倾向。高考升学的导向作用,致使生源不足,经费不足,设备不足,师资不足构成职教四大共性困难。二是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没有形成办学合力。社会各方共同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技术培训的机构很多,政出多门,形式多样,资源分散,学生实训和就业缺乏规范统筹,导致职业学校办学遭遇很多难题,出口的不畅影响进口的兴旺。三是办学分散,专业重复建设,特色不鲜明。我区职校占地面积小且校区分散,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重复建设多,资源浪费多。我区职校设置的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方向正确,但专业特色不够鲜明,辐射面较窄,示范性不够强,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薄弱,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较差。四是实习实训设备落后,缺少财力支撑。办职业教育必须有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场地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目前各职校的实习实训设备落后老化,现有的实验室,技训室也只能保证最基础的教学要求,加上使用后维护不够及时,造成比较先进、难度较大的教学无法正常开展。五是专业教师严重短缺,培养培训的难度较大。我区职业学校均由普通中学转型而来,文化基础课教师过剩,专业课教师不足,专业课教师队伍与专业办学需求相比,是杯水车薪,造成职校发展缺乏最基本的人才保证。

四、加快发展我区职业教育,提升办学水平的建议。

1、优化办学机制,练好内功,打造职教品牌。

(1)让品牌转变成办学效率。特色是一种独特而稳定的个性品格,是办学的生存之本、拓展之源、立足之地。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旗帜,名校就名在"特"字上。区职教办学历史长经验丰富,需要总结优势在那里,成熟的东西在那里,特色在哪里,让专业特色更加清晰,让品牌成为无形资产。比较其他地区职校的办学特色,感觉我们的宣传不够到位,特色还不够明显。要从就业率,家长的评价,企业的满意度三个方面来考量,做到办学思路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显著特征;在人才规格上,实行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发展的培养特色;在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上搞联合,教学内容上搞综合,人才培养目标上搞复合。

(2)走规模集约化之路。政府统筹职教资源、加强职教中心建设,会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职业教育由于和市场关系紧密,学生实训的成本很高等诸多原因,必须讲求效益,一是育人成才的社会效益,二是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三是招生就业的规模效益,四是产、教、研结合的成果效益,五是开源节流的财经效益。实践证明,学校必须坚持走规模、结构、质量、速度、效益和谐发展之路,新港和龙潭两所职校实行合并,异地重建、彻底整合;建立职教中心,有效地减机构、精人员、满负荷、高效率,学校才能实现五大效益都提高的目标。相信职业教育一定会和普通高中同步发展,找回90年代职教的辉煌。

(3)多元的资金注入。资金问题是永恒的问题,目前办学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渠道单一,参考各地的做法是:引入民资,企业设备支持、实训支持、自办工厂,校厂一体,培训转移支付等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用企业管理的办法管理、经营学校,在浙江和广东已有成熟的经验。

(4)提升教师"职教"的本领。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提高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通过这种实地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教育行政等政府相关部门牵线搭桥,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协调相关行业部门,选择一批在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骨干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做到双方受益。

(5)以职业道德引领学生成长。现实的教育结构,社会的价值取向,职校难以获得优质的生源,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承载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一方面困难很多,另一方面又特别的重要,关系到国民素质的底线,也是学校生存的底线。提升学生素质要大力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熏陶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要营造价值导向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能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到激励、尊重和友爱,从班级和团队活动中感受到和谐与温暖,从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从各项活动中找到自信,自觉形成诚实劳动,敬业爱岗,遵守纪律,执行规范的习惯,在工人的岗位上体现责任、实现价值。

2、定位本区产业,围绕市场,提供人才支撑。

(1)服务于区位的产业结构。随着本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先进制造业落户、高效生态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批一般技能就业岗位正在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对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职教要与招商、工商、劳动、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信息对称,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启动职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大制造类专业和重点骨干专业的招生数量,调减重复设置的专业,压缩长线专业的规模。同时面向市场经济设置专业,培训征地农民,为社会培养急需、适用的人才。

(2)服务于本区征地农民子女的就业要求。我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是本区招商引资参与经济竞争的重要优势所在,但应该看到,与劳动力低成本相并存的是劳动力的低素质、低效率。随着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廉价劳动力的竞争正在转化成技能素质的竞争。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建立在高素质、高技能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在征地农民子女,他们急需职业教育,渴望能够致富,保证就业和家庭的生存安全。"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说出了农家子女对职业教育的态度。

(3)用好驻区高校资源走联合之路。由于经济的快速变迁和国际产业的接轨,人力需求结构将渐呈灯笼型,中间大部分是拥有高级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技术工人,非常容易被其他的培训机构的学生取代,必须增加技术的含量,增加前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前职业教育的高移是必然趋势,国家今后的重点将放到发展大学层次的技术院校,因此要未雨绸缪,积极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在专业、师资、信息、升学等方面的进行合作。

(4)实训基地建设要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培养办法,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把学生技能培养摆在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加大加快教学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配置高性能的基础性教学硬件,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先进实验设备投入,积极将实训基地向企业延伸。

3、统筹各方力量,政策扶持,优化职教环境。

(1)创设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大众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实施科教兴区的特殊重要地位,在促进就业、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摒弃重学历轻技能、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不良的窘境。

(2)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三级财政的支持。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已经做出安排,决定在""期间部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四个计划";本市将建设10所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中职学校,拿出2亿元的专项经费创建30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增加专业设施设备,提升教育层次,要做大做强职教中心,这些机会不能错过。

(3)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区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集中劳动、工会、民政、农林、街道等部门的培训经费,将职业学历教育、在岗培训和成人教育整合为"大职业教育",增加教育经费,使职教和普教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4)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政府出面组织企业、教育、劳动等多家部门的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统筹规划;政府组织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联办实体,双方互动,双方互利。

(5)人事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允许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并适当考虑解决他们的编制、待遇等问题,给予技师以上的"双师型'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增加职教专业教师的比例。

公务员调查报告

“十一五”时期,是蓝山县加快发展、加快提升的关键时期,是蓝山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综合实力迅速扩张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全面加强蓝山县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将有效推动“十一五”时期蓝山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蓝山县公务员培训的现状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蓝山县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现状。探索公务员培训可持续发展方向,我采用访谈方式,首先选取了蓝山县56名公务员作为访谈对象,在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编制了蓝山县公务员培训调查问卷。随后,我对蓝山县18个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党群系统、县直各部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0份。回收率为95%。

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此次被调查的公务员中,男性占65.7%,女性占34.3%。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占26.5%,30-40岁占41.5%,41-50岁占23.9%,50岁以上占8.1%。在学历方面,高中(中专)占12.6%,大专占56.1%,本科占31.7%。另外,被调查者中综合管理类占56.3%,专业技术类占21.5%,行政执法类占22.2%。处级占13.7%,科级占38.4%,科员以下占47.9%。比较全面代表了蓝山县公务员的组成现状。

2.蓝山县公务员培训现状。

调查问卷从公务员是否参加和培训的时间两方面来调查公务员参与培训的状况。在回答“近五年是否参加过公务员培训”这一问题时,80%的人都回答“是”;在平均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上,68%的被调查者选择“两个星期左右”。这说明公务员的培训进展顺利,大部分公务员都参加了培训,但是这种培训的现状离“公务员五年一轮训”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32%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年的培训时间在两到三天,培训时间过短,培训效果就会相应降低。

按照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的不同,培训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本系统培训和党校培训,在所参加的培训中。76%的被调查者参与的是本系统培训。本系统培训一般是由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它因上下对口,专业性强,培训机构、培训制度和人员都比较健全,已形成比较正规化的培训体系。

位要求和提升自我,还有30%的被调查者将单位安排作为培训的主要动力之一,这表明部分公务员的培训还处于被动地位,缺少选择权。

3.蓝山县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蓝山县公务员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蓝山县公务员培训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目前,不少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公务员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调查中有46%的人将思想上不重视作为当前公务员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工作忙或经费紧张为由不愿派公务员参加培训的现象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也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消极应付各类培训。此外,部分领导把公务员培训投入看作是一种消费,很少认为培训会带来任何的收益,错误观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公务员培训的绩效。

第二,培训经费难以落实。调查中,57%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经费紧张是目前蓝山县公务员培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经费紧张是制约基层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最大障碍。目前还没有将培训投入作为一项长远的投入引起重视,培训经费在财政中缺乏相应的保障,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项目的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

第三,蓝山县公务员培训的制度化程度不高。一方面,蓝山县公务员培训方面的法制条例尚少,对培训的目的、方式、责任、经费、评估、与其他政策的关系缺少比较全面的规定;另一方面,对现已颁布的培训的政策法规,也未能积极有效地落实,使相关法规条例成为一纸空文。

二、完善蓝山县公务员培训的对策建议。

1.树立科学培训观念,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培训观念,要从战略高度宏观把握公务员培训。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结合起来,对公务员培训工作合理进行决策。其次,要增加培训经费投入。经费是直接制约公务员培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六章第四十条的规定,“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预算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积极协调各级财政部门,制定操作性强的经费拨付实施办法,保障公务员培训专项经费的落实。

2.建立健全蓝山县公务员培训的多重机制。

第一,创建培训需求分析机制。培训需求是参训者现有的能力和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它是解决公务员培训针对性的关键。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可以确立培训目标以及确定公务员的能力及绩效是否达到了组织的目标。培训的需求分析涉及到三个要素: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依据对三个要素的分析,为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数据,避免培训资源的浪费,为培训的开展打下基础。

第二,完善并运行培训的激励机制。在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中,已经将公务员培训同其他奖惩、晋升制度、考核制度相联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配套的措施,大多数县都未能将此项规定真正落到培训工作的实处。因此,蓝山县要切实保证公务员培训的效果,应该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提出将公务员培训同其他奖惩、晋升制度、考核制度相联系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并运行培训的激励机制。

3.加强对蓝山县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管理。

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管理水平,是决定培训效果的硬性条件。首先,陈旧的培训内容已不能满足公务员的实际需求,应按照公务员的培训需求,建立以提高行政能力为核心内容、分级分类的“课程超市”,增加公务员培训课程的选择余地;同时,培训内容要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内容的比重也应逐步增大。其次,培训方法的选择在培训过程中至关重要,现代培训方法多种多样,案例。

教学。

法、情景模拟法、讨论分析法、“双讲式”培训法、菜单式培训方法、推进式培训方法、系统化培训方法等都是符合公务员培训需求的较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在选择上要根据培训目标、受训者和培训成本来综合衡量,多种培训方法综合使用。灵活使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大力提高蓝山县公务员培训的资源利用率。

总之,蓝山县公务员培训要以公务员能力建设为主题,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为目的,以终身教育为基本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公仆意识,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为发展蓝山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职业调查报告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本科生签约率为39,未签约率为59,另有2的本科毕业生虽已签约但被雇主解约。究其原因,就业难不光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大学生自身在求职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众多问题。近日,易才网就此现象进行了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专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求职的三个环节上问题比较严重。

以特殊才能为后盾。

调查显示,78%的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完全是一种迷茫状态,他们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他们到处投放简历而没有针对性,以至于求职成功率极低。

建议(易才网就业指导专家王进彦,下同):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在求职时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又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定位准确。

在职业选择时要明确以下几点,你究竟要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是什么类型的人?在何种情况下有最佳表现?你有什么比别人占优势的地方?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来判定职业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将更有竞争力。目前就业竞争比较激烈,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方向准备一种简历。

作为求职敲门砖来说,简历制作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用人单位通过简历上的信息,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资格筛选。求职者最终能否获得面试机会,简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现在仍有一些学生制作简历不惜工本,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而一份简历洋洋洒洒写四五页的大学生在20左右。

建议:太过花哨的求职材料反而容易让招聘者感觉求职者华而不实,不如把自己的学习、特长、经验等关键信息通过最简洁、显眼的形式展现在一张简历中,做到详略得当,简单明了,而且一种职业方向最好准备一种简历。

例如,你想应聘市场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在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校期间的一些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如果是应聘研发类职位,最好详细描述专业学习情况和项目经历,包括所使用的平台、工具、语言等等。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工作经历的应届生,不需要造假,也可以把简历写得吸引人。即使没有长时间的工作经历也会有在学校时的各种实践或者兼职工作经历。要好好挖掘自己的长处、仔细阐述自己的能力,也许用人单位会因为你具有的某种特别的优势而选中你。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对于写简历和面试,也要当作一个项目来做,这才能在简历环节增加自身的另一个亮点,增加成功的几率。

不能贪图一时的安稳。

现在的人才市场大多呈现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大量的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抱怨人才难觅。85接受调查的hr经理表示,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怕吃苦,像公司业务员、销售员这样绝大多数涉及“底薪提成”收入和每月业绩挂钩的岗位,都很难吸引大学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职类的工作却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些求职者听说公司距离自己住地需要40分钟的车程而放弃面试的机会。

建议:据易才网相关数据统计,截至4月底,招聘职位数居首位的工作是营销人员,占总职位的18.53,缺口较大。相反,办公室文员、文秘、行政助理等文职类人员明显供大于求。求职意愿为文职类岗位的人数比高达21.23,但文职类岗位招聘数量仅占总招聘量的5.33,竞争最为激烈。

现在许多单位对文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专业限制、英语水平、写作水平,制图软件的使用等。而且,大多企业要求文职类人员在28岁以下,因此文员往往几年后将面对职业转型或再次就业。而且文职类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机会比较少,很难有所突破。但做业务、销售就不一样了,按业绩说话,多劳多得。大部分企业的优秀销售人员都是从应届生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企业选择他们时更多的是看重他们能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年轻人就应该有冲劲,不能一味贪图生活上的安稳,而不思进取。其实,很多人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如果早点儿就业,积累经验,现在没准已经是拥有主管级别的高薪一族了。

职业调查报告

20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为了做好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科学指定出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措施,市局决定就教育均衡发展及布局调整、职业教育、教师编制结构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安全及教育纠风等几个方面工作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以绥中县唯一的一所职教中心为重点,另外抽调了绥中南线的万家中学,前卫中学,绥中西部山区的加碑岩联合学校,葛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东部沿海的塔山中学,涵盖了绥中县职业教育的点与面。

调研主要采取听汇报、座谈、问卷、实地考察、提问相关问题,查要相关资料等形式。收回职业教育有关的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一份,采集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其合理性;课程设置及其依据;教师学生,教学学习质量及其评价;学生就业及其质量;初中升入职业学校的情况等五大方面的情况。

1,学校的基本情况。

2,经费投入情况。

近两年来,学校投入经费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增添实习实训设备等。校内设有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电工电子,电器运行与控制实验室,模拟餐厅,多媒体等专业教室。校外有园艺,旅游服务,学前教育,塑料成型加工技术,财会五个实习基地。校园网正常运行。

3,普惠制及学生职业资格认定情况。

07年普惠制培训学员876人,毕业班学生全部参加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

4,示范专业建设情况。

5,出现问题。

学校抓招生就业,抓教学管理,抓技能培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300名学生猛增到1500多名。学校的快速的发展,办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教育附加费的30%不能全部投入,不能专款专用。

(2),师资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学校专业发展的需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任用制度应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政府投资,以满足学校实习实训的工作需要。

(4),解决教学楼配套工程宿舍楼建设,解除学校管理与安全的隐患。

6,发展设想。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绥中县职教中心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1)政府加大了职教中心的资金,设备,教师的投入,使职教中心具备了发展的基本条件。

(2)绥中县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职教中心的招生工作,政策倾斜,给各初中学校下达升入职业学校的指标,以此增加各个中学中考的指标并把升入职业学校学生数作为考核中学校长的重要条件,有力地加快了职教中心的建设。

(3)学校拓展思路,适应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开辟多个专业,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要求。

(4)学校加大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学有所长提供保障。

(5)普惠制培训的逐步落实,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辐射功能的加大创造了条件。

(6)示范专业建设和打造为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2,绥中县职教中心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矛盾。

(1)政府资金投入的乏力,制约了学校的管理,辅助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校发展遭遇瓶颈。

(2)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紧缺,使学校实习实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应给予允许招非师范毕业生来充实职教队伍的政策;评聘工作不能落实,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专业设置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存在着各个学校设置专业及其合理性与教育行政部门能否管理制约的矛盾。

(4)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素质,用工需求开设和教学大纲,教学研训部门的统一要求相差甚远的矛盾。

(5)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和学习质量存在着普遍较低的问题。

(6)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教学质量不高,技能培训不达标,不能完全和岗位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致使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存在着短期就业行为。

职业调查报告

职业教育工作的调查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玉金带领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成员于6月份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市政府专题工作汇报,研究了市劳动局、市财政局的书面汇报,深入到市区及阿城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召开了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市、区、县(市)及部分企业及职业教育负责人的座谈会,发出并收回覆盖八区十一县(市)的调查问卷60份。

(一)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基本情况。目前,在哈中高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有227所,其中中职类2xx所,分别为职业高中47所(其中城市25所、农村22所),中专119所,技工学校44所,在哈高职院校23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200所,农村27所。从办学主体看,属于政府兴办的47所,行业兴办的146所,企业兴办的27所,社会力量兴办的7所。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培训机构设置的专业共有116个,其中中等专业90个;高等专业26个。

(二)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几年来,市政府认真执行《职业教育法》、《省职业教育条例》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春秋季招生、注册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新的招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20xx年—20xx年市本级共投入职业教育资金27414万元,20xx年市本级专项资金由以前的每年80万元增加到780万元,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区的职业高中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道里区在20xx年新建第十二职高后,今年又将第十三职高列入改造规划,拟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道外区第一职高20xx年建设一座5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后,今年又进行了新的规划,并制定了全区职教资源整合,拟定下半年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动力区依托第十五职高成立了“蓝领学院”;南岗区第二职高去年新建的3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楼投入使用,成为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置优良的示范性学校;香坊区将郊区学校151中并入该区职教中心,建成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一切都为全市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大做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府从20xx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了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有关人员赴沈阳、大连、长春进行实地考察,摸清了我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今年4月20日,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哈尔滨市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即将出台。总的看,我市职业教育正面临大发展的趋势。

调查表明,有95.2%的人认为,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二是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从管理主体看,存在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2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从管理层级看,主管职业教育的既有市、县(县、市)级部门,也有省级部门。由于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牟全市一盘棋。

职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未能发挥最大办学效益。三是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20xx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完成“普九”任务的地区,教育费附加的20%应当用于职业教育,按此规定,我市尚有较大差距。《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应当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有明确规定,按此规定,以20xx年为例,全市企业用于职教的支出经费应该是1,824亿元,而实际支出是7900万元,尚有1个多亿的教育经费没有落实。

职业调查报告

近日,一份由市教科院普教所与天山中学共同完成的《高中生涯发展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的报告引起关注,该报告针对某区1300多位学生进行了高中生生涯辅导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抉择能力一般,高中生还不十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职业种类和紧缺人才,不能很好地确定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

记者从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高二文理分科成为一道分水岭,该阶段学生的职业抉择更迷惘。调查显示,在生涯定向和职业抉择方面,高二学生明显低于高一、高三学生。这也说明,在高中阶段,高二学生更认为自己不了解社会上的人才标准、社会职业的种类,并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把握性不大。专家解释说,这可能是由于高二面临文理分科,但又苦于对社会上的人才需求和职业信息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或苦闷情绪。

在性别方面,女生对自我、社会上的人才标准、职业种类和有关职业信息的了解不如男生,而男生在确定择业标准、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及确定学习目的上不如女生。调查还反映,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职业认识水平较低。

当前中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哪些问题?光明中学心理教师张静分析说,首先,现在高中生普遍自我目标缺失,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升官,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如何与职业世界融合等等。据有关调查,6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不满意,许多大学生想转专业,有的学生毕业了也不喜欢相应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生涯的发展。

其次,高中生的自我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张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更多关注的是未来的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

最后,长期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考试学科进行,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学校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理论途径有限。

“高中生面临文理分科,填报志愿和进入大学,生涯规划对他们而言,其实是一种迫切的现实需求。”生涯心理辅导专家、市教科院普教所沈之菲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沪上一些高中都纷纷开设生涯规划辅导,大多都是结合心理辅导课来开展的,且各校的生涯规划辅导都各有特色。

在高中三年中,每升一个年级,学生所面临的生涯发展问题是有所侧重的,如高一学生主要面临高中的适应问题和确立高中三年学习目标的问题,高二学生主要面临三加一的选科即文理分科问题,高三学生主要面临填报高校、专业的抉择问题。沈老师举例说,有的学校引进职业体验课程,有的则与野外生存训练结合,有的则开设学业人生规划网站,还有学校举办志愿填报讲座等,形式多种多样。

记者从风华中学获悉,该校开设的生涯规划辅导分三个阶段进行,高一年级主要帮助新生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明晰各阶段的目标。高二年级则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发展规划。高三年级的生涯规划则与志愿填报、大学专业等升学指导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来选择专业。“目前,学校正尝试引进一组国外测评软件,将综合高三学生成绩、大学专业和职业倾向等三组信息,帮助学生更科学地填报志愿。”该校冯永熙老师说。

冯老师还补充说,生涯规划延伸至高中十分有必要,经过生涯辅导的高中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加强。另外,学生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后学习将更加主动,创造力也强,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

针对沪上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现状,专家也表示,高二的文理分科,其背后是学生自己会对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但调查发现,高二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己的择业标准,也没有明确的专业或职业方向。因此,调研人员也建议,这时学校可利用职业或心理倾向测验,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分析和诊断,向学生提供适当建议,帮助其抉择。

鉴于高中生职业认知能力一般的现状,调研人员还建议,学校可订购有关职业方面的书籍、报刊,连通职业网站,举行有关职业信息发布会,到社会上参加职业体验活动,并可开发相关课程,通过职业抉择培训,提升学生职业抉择能力。

“高二是文理分科的关键阶段,高三是准备高考需要填报志愿的时期,这时他们会有一段时间的心理波动和迷茫。”课题组成员市教科院普教所汤林春老师说,这也可能是由于现行的高中教育内容与学生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并没有直接的紧密关联,使他们对学习的价值产生怀疑。

汤老师建议,这时学校可以请一些校友、家长或成功人士讲讲成长经历,为他们加油鼓劲;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树立信心。

职业生涯规划“男女有别”

调查中也显示,目前,女生就业相对男生困难,这种状况也影响到正出于抉择阶段的高中女生,她们更渴望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职业发展状况,以便及早为自己定位。而社会虽然对男生就业相对宽松,但要求更高,所以他们想尽早确定自己的就业标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尽早了解自己钟情职业的工作性质、内容与形式等。

汤老师也表示,有鉴于此,高中开展生涯辅导针对男女生时应该有所侧重,女生可以在收集社会人才与职业信息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男生可以通过讨论互动、实践体验或模拟职场应聘等方式,在确定择业标准、锁定喜欢职业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研讨会上,一些老师也提议,高中生的生涯辅导最好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到工厂里上班,至少跟着工人师傅上几天的班。我们现在只能让少数学生在暑假挂职锻炼,很难全面铺开,让学生对职业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

职业调查报告

本报讯(记者左颖)昨天,外企服务总公司(fesco)对外正式发布了20xx秘书,报告中数据显示,今年秘书招聘仍处于上升阶段,需求量很大,人才缺口将达万人以上。

而且现代企业秘书的职位特点正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打杂”、“花瓶”向职业化秘书转变。

以往外资企业对秘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形象上,对工作经验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但现代职业秘书则对工作经验、个人品行、文化素养乃至性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fesco秘书职位的招聘、推荐过程中,曾经出现一位公司老板秘书职位100比1的“精挑细选”。根据fesco的调查显示,秘书分类中的私人助理即“pa”已经成为职业秘书的发展趋势之一。私人助理更像“管家”、“代言人”,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辅助职责,甚至在不同场合代表老板出场行事,是老板的替身。

根据fesco的统计数据显示,秘书的招聘比例随季度的变化也有所波动。每年第四季度是各公司总结和信息汇总的阶段,因此,虽然这一阶段是整体职位需求的“淡季”,却是秘书招聘的“旺季”。20xx年第四季度占全年秘书需求的35%,比20xx年第一季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阶段,银行、保险、金融、法律等机构成为招聘的主体。

根据fesco的调查显示,现代企业对秘书知识的要求已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和职业化。例如,it、通讯、机械、电子、微电子等行业,一般会注重秘书所学的专业,在工作中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了解公司的产品或提出解决方案。

据fesco招聘事业部统计,在今年前4个月的人才招聘过程中,有多家外资企业共提出初、中、高级秘书需求1200多个。按需求行业划分,制造业、it业、贸易业、金融业占需求行业的前四位。这些秘书职位的月薪从3000元到8000元不等,最高可达12000元。

据预测,秘书职位今年的缺口将达到万人以上。而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媒体信息、文化产业等奥运相关产业的秘书需求也将迅速提高。同时调查报告中也指出,虽说从总体供求来看,秘书职位供大于求,但是从对于专业秘书的要求来说,则表现为储备少、市场符合率低。原因在于应届毕业生和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占到了求职者的50%左右,缺少职业化培训。

职业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先生的职业中心才能培育是以后职业教育展开的根本方向。如今的职业教育曾经由片面追求职业技艺的进步转变爲注重对先生的人文关心,以使其可以更好的在社会建立中发扬作用。本文对爲推进高职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交融,发明出完好衔接、富有特征、可以停止静态化调整的高职职业中心才能培育形式,塑造大先生职业中心才能的新常态停止了无益探究和研讨。

职业中心才能这一名词是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梅腾斯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所创建的,次要包括有别于任务岗位所特定的职业才能的、在一切的岗位和行业中都可以用到的,同时在从业进程中占有主导与支配位置的职业才能,这种才能有着普遍使用性,并且可以在不同职业中停止转移。在以后,对基于产学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先生的职业中心才能培育方式的讨论出现出全球化趋向,其缘由就是许多国度都把产学一体化视爲本国技术才能创新的次要途径,产学一体化已与全球经济开展密不可分,关系到了本国的国计民生。职业中心才能是高职教育人才培育形式的中心理念,也是高职教育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但在施行该形式的进程中碰到企业参与动力缺乏、学校资金无限等诸多困难,爲理解决这些成绩笔者提出了将先生的过来的耗费性实训转变爲在发明企业管理价值中培育职业中心才能这样一个产学一体化的新思绪。这一形式满足了先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需求,师生在协助企业完成经济价值。

第一,调查对象。本调查研讨的的对象次要是以广州爲中心珠三角企业界中、高层管理人士;珠三角地域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院(系)的中层指导和专业教员和工商管理专业先生,次要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域的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119人,高职院校教员75人,高职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先生721人。

第二,调查办法。其一,访谈法。笔者的课题小组选择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学院等高职院校;广发银行信誉卡中心、广州世联房地产征询无限公司、东莞慕思寝室用品无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无限公司、广东康年广告无限公司等企业停止访谈,理解兄弟院校指导和教员,不同行业、不异性质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对产学一体校企协作办学形式的开展前景的看法,并讨论进一步深化校企产学一体化协作的可行性,共同窗习探究最新的职业中心才能培育办法并研讨和探询存在的成绩;其二,问卷调查法。问卷1:高职毕业生职业中心才能成绩调查询卷;问卷2:广东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中心才能与产学一体化调研问卷;问卷3:广东省高职院校正先生职业中心才能培育情况的调查。

第一,产学一体化培育形式对进步高职先生职业中心才能认知的剖析。产学一体化视角的高职工商管理职业中心才能培育指的是把学习和岗位任务无效交融的一类教育形式,其有着多种表现方式,但不论何种方式都有着一个特征,即先生毕业之前既需求学习也需求停止相关的任务锤炼,即把读书中所学到知识经过产学一体化的校企协作的平台停止理论和锤炼,在校企教员的指点下培育成一种可以顺应社会开展需求,企业需求的一种才能,这种才能不是特指某一种技艺,而从生活到任务,从心思到身体,从学校小环境到社会大环境的一种全方位的竞争才能,在产学一体化的平台上任务同社会中的企业职工相反,可以取得休息报酬,这是一种真实的任务而非模仿性的,也正因这种真实性,让先生体验到真实的岗位任务,爲当前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根底。在对回收的问卷后果统计中,对岗位理论之前先生对顶岗理论的认知水平可以经过上面的表格表现出来:在对顶岗理论前的相关管理规章停止理解之后,大少数的先生关于产学一体化理论有着一定的认知,以为这样可以使本人可以清楚社会需求什麼样职业中心才能。问卷后果显示,有86%的答复者关于产学一体化理论中有着正确的看法,以为本身具有双重分身,是在校先生和公司职员的交融。在对企业规则与学校规则的看法中,有90%的答复者觉得在实习进程中两者都需求实在恪守。由此可见,在顶岗实习前对先生停止培训教育,可以无效的改变先生的观念。

第二,高职先生对产学一体化职业中心才能培育形式的评价。依据调查理解,许多高职院校都把与产学一体化协作企业平常的日常管理与企业文明间接引退学校的日常教学任务当中,使先生们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当中曾经晓得应该具有什麼样职业中心才能,活期的指派先生到企业停止理论锤炼,先生对本人的岗位职责要求就会愈加明晰。在关于实习关于你的沟通才能带来了哪些方面的进步这个成绩,在问卷和访谈后果中,有57.8%的先生的答复是综合各方面的表达才能都失掉了进步,而有26%的先生的答复是说不清楚。在先生入岗实习后,校方会委派相关专业的教员对先生实习中遇到的专业性成绩停止解答,同时还会委派辅导教员关注先生在生活与思想方面的状况。

第三,先生对产学一体化实习考核形式的评价。在先生岗位理论进程中,高职院校通常会依据实习企业对先生的评价、先生所作的实习日记以及指点教员对先生的评价综合的对先生实习情况作出评价。调研显示,以为学校采取的这种评价方法比拟合理的实习生占到86.7%;以为应该降低在岗实习日记书写次数,将其改爲两星期书写一次的实习生占到92.3%,少数先生觉得所书写的岗位实习日记通常存在很多反复事项,日志记载方式过于单调。对评价以何种要素爲主的答复中,有22%的实习生觉得该当将能否依照学院相关实习规则停止实习作爲次要要素。

第一,进步的职业中心才能培育办法和程度。

其二,增强师生互动,激起学习热情,让先生掌握职业中心才能。例如,在停止商务会谈课程的教学进程中,教员可以将课堂让给先生,让提早学习过这方面内容的先生停止知识解说,经过小组的方式停止训练,而教员在其中起到辅佐的作用,这样经过教员的协助,让先生可以把某个繁琐的商务会谈逐渐分化爲爲一个个子零碎和小项目,剖析每一步的要点和特性,从而掌握相关的训练。

第二,深化校企产学一体化协作机制创新。

其二,学校该当把产学一体化协作企业的文明理念、职业素质要求、任务技艺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入到先生的职业中心才能教育进程中,让先生深入看法到什麼才是古代化企业的中心价值观,以此使先生对企业与社会的认知更爲成熟,明白该当树立何种从业肉体。

[2]林光,王珍明.古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比拟研讨[j].西南亚坛,20xx,(5):105.

职业调查报告

根据我国当代社会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当代的农村发展相协调配合,起共同促进与发展的作用。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已经在我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成为当代农村领导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成为缓解企业用工荒、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升级、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的资源以及劳动力极为丰富。农业人才结构分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得江西农业人才的职业教育需求表现为多元化、层次化发展趋势,并且拥有不同水平的层次性特征。既有对一般层次、一般水平职业技术的强烈需求,也有对较高层次技术与专业知识人才的需求,重点关注高收益、低投入的职业与技术,这些构成了江西现代农民对农业类职业教育需求的总体模型。其次,江西省农业人才职业教育的需求分布上呈现非农类高于农业类的特点,农业类的需求在整体里的比重远远小于非农类的比重。由于农户的兼顾特征与非农产业收益上的比较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更加关注高科技含量、高收益回报的职业与技术,而且对这一需求还将会持续在一种不断提高的发展状态之中,这也是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

产生其的原因是农民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与层次,与这些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其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存在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2.1农村中、高职培养层次问题。

在江西省农村经济调查局所调查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34.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1.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3.0万人,占1.6%。最近的全省统计数据表明,普通的农民、技术经营型农民、初级技术农民、企业型的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呈逐步上升趋势,然而在总体上,江西省的农村教育特点仍是教育资源分散、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江西省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当中,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24所,其中技术学校23所,成人中专8所,职业高中78所,技工学校15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得到明显改善。20xx年以来,江西省重点倾斜,重点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和办学模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善。但是由于学校规模的快速增长导致其与办学条件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虽然江西省市县的财政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然而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底子薄基数小规模增长过快,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缓慢下降学位紧张的问题仍尤为明显。随着本科以及研究生数量的几何增加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端知识分子不愿面向农村职业需求宁愿奔赴他省面向企业。以江西农业大学和南昌大学为例,江西农业大学20xx界毕业生共有6246人,其中本部本科毕业生4418人,南昌大学毕业生1628人,高职毕业生200人。20xx届本科毕业生中,理学类毕业生346人,占7.83%,农学类毕业生777人,占17.59%,工学类毕业生1575人,占35.65%,管理学类毕业生931人,占21.07%,法学类毕业生49人,占1.11%,文学类毕业生301人,占6.81%,艺术学类毕业生134人,占3.03%,教育学类毕业生68人,占1.54%,经济学类毕业生237人,占5.36%。20xx届本科毕业生4418人,就业率为86.42%,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南昌大学毕业生1628人,就业率为85.07%;高职毕业生200人,就业率为81.50%。而本科毕业去向以企业单位为主占据82%而农村建设的比例不到2%。然而这2%的人才又以研究型学术型为主,无法对农村建设化起到中坚力量作用。

2.2人员年龄分化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其中以40岁以下为主要流动人口,由于农村农业养殖发展缓慢经济增长不迅速等问题,导致壮年舍弃家中农田变为做服装加工充当建筑工人的角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国内外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经济想要发展就要求该地区的人力资本的存量达到一个标准,这是经济自我发展、自我稳定、自我增值的最低人力资本存量。就对江西农村职业教育而言,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其核心功能。

2.3农村机械化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在农业生产效益增长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应用程度是反映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的表现,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通常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技术等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水平会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反而人工劳动力会相应减少。农业产品的改良与农业机械化在江西省农村的推广都会加速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十三五计划”的实现。

3.1需要科学定位,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农村特点的教育制度。

定位问题是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江西省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拥有显著的梯度性与区域不平衡性,因此,我们要根据农村的性质,依据农村发展的弱势性特点,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质量不高实际问题,调整江西省的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其核心是积极调整农村的职业教育结构。主要针对农村经济基础、教育水平程度及当地劳动者素质状况的特点,实行非均衡的教育结构。其一,应逐步建立起以基础教育为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主体、成人教育当补充的教育体系,打破照搬城市教育模式的农村教育结构,基础教育也应广泛渗透职业教育因素;其二是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当代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下转第24页)(上接第22页)主要形式;其三应针对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旺盛的需要,让相关企业做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准备和实习工作的安排,为当届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

3.2要重点扶持发挥其行业主管部门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

农业职业院校相对于其他的文科类院校来说其办学成本高,实验设备、训练场地,以及实验环境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应确认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其农业职业教育主办者,加大支持力度,如若不然,支持的力度自然就会小些。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省的农业职业教育逐步增强,这也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趋势。在当前的体制作用下,强化行业主管部门会对农业职业教育有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例如设立农业教育发展的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进修,开展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提高有关农业类专业教师的待遇和教学要求;开展为农业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费工学结合场所的农业企业适当减免税收的制度,从而提高农业企业对农职院校提供工学结合场所的积极性;还可以制定优惠政策与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鼓励、吸引农科类学生去农村一线进行工作;提高对到农村一线工作的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毕业生的奖励并且在职称评定与干部聘任方面给予实质奖赏等等,让江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拥有足够的后勤保障,从而为更好地办理地方农业职业教育提供平台。

3.3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人才支撑的强化。

与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相比,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还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江西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可能像发达国家一样,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农业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给予有职业资格者更大的扶持。对此,一要构建畅通、高效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通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建立集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镇与全国五级联网,并可延伸至村、组及农户;二是建立立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对各种教育培训力量,统筹城乡就业培训资源,建立教育系统的职业教育学校、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培训的工作格局进行整合;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把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作为导向,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结业学员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人才兴则国家盛,在江西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业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定位,国家大力的支持与帮扶,人们的热情定将江西农业职业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峰。

职业调查报告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中,对于每一位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想在未来社会中获得成功,不得不对自己的将来做一份职业规划书。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观察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重视程度,职业规划状况,以及影响在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

参考大学生职业调查规划标准,拟定调查问卷,从哈尔滨市部分大学中选取一些调查研究对象,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并结合访谈等形式对哈尔滨市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状况调查。

20xx年xx月26日——20xx年xx月2日。

1.考察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

[状况分析]:

(1)80%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自主、自立学习生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阶段,却养成了松散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没有计划,没有目的,自由散漫,无规律的作息时间。

(2)适应周期:两个星期到一年半不等,但大部分同学能在两个月左右适应生活的各方面。适应不了的,有退学或陪读现象。

[合理建议]:

(1)主动和老师和同学交流,寻找适应的建议。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停止自由散漫。

(3)端正学习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考察在校大学生自我能力锻炼状况。

[状况分析]:

有80%的同学在校期间都有兼职,锻炼其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但只有34%的同学兼职针对所学专业。8%左右的同学没有加入社团,其他同学都有加入社团并适当担任一些职务,对自己多方面进行锻炼。

[合理建议]:

(1)适当的加入社团,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2)注重兼职侧重点,目的是锻炼还是赚钱?

3.考察在校大学生制定大学规划的状况。

[状况分析]:

1.制定大学规划:75%以上的同学在迈入大学后就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规划。

2.但是仍有一半的同学并没有生活目标和将来的生活规划,甚至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这种生活方式只注重眼前而不考虑长远,易导致生活空虚不规律。

[合理建议]:

1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理想作出正确的评价;。

2关注现实生活和环境,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

4.考察在校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的状况[状况分析]:

(1)制定职业规划书:制定职业规划书的人很少,仅占10%左右,大部分同学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还有一少部分认为无需制定职业规划书。

(2)制定职业规划的必要性:绝大部分认为有制定职业规划的必要以确定未来方向,但其中大部分人目标模糊,并没有制定职业规划书,对待前景持边走边看的态度,已制定计划书的人寥寥无几,那些少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制定职业计划书的人其将来一般都已经由家长安排妥当。

[影响因素]:

(1)认清家庭状况,结合实际,合理制定职业规划书。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考察在校大学生毕业去向状况。

[状况分析]:

(1)毕业去向:部分随大众而行,考公务员,考研等,而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范畴,有的待毕业状况而定。

(2)就业地点:85%以上在校大学生打算去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去工作,只有少数较为实际依专业,看社会需要而定去向。

[合理建议]:

(1)切合实际寻找自己的恰当位置,不盲目择业。

(2)不随大众走拥挤路线,做好自我认知。

6.考察在校大学生选择就业去向的原由。

[状况分析]:

[合理建议]:

(1)大城市不一定是能找到工作的好地方。

(2)寻找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目的地。

7.考察在校大学生生活目标与实际程度。

[状况分析]:

(1)71%的同学有符合实际的目标包括回乡建设,考研等,但目标明确。

(2)有一半以上同学没有生活目标及职业规划,对待毕业去向持边走边看态度,不能把目标放长远,导致生活空虚。

[合理建议]:

(1)正确自我评价,培养自己的能力,注重联系实际。

(2)关注社会生活动态,确保职业规划的'实际意义。

1、专业的冷热门: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有机整体,考虑到职业生涯,大学生首先想到的便是其专业的冷热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认为热门专业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不假思索便蜂拥而至,这样往往造成该专业方向人员拥挤,供大于求,那么热门专业也便不再热门,由此可见,冷热门并不稳定,是由社会需求而定,大学生们完全没有必要拥挤到这样一个容易热涨的专业,而应寻找适合自己的恰当的专业。

2、大都市与中小城镇:

大都市与那些中小城镇相比,只是发展快一些,经济发达一些,毕业人员达都愿意留在大都市之中,认为那里企业多、发展快,有较大的就业空间,但实际上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人才也一样多,因此毕业生们应将其就业视野放宽一些,中小城镇也一样可以给你提供展示你才能的空间。

3、大公司与小企业:

大公司有良好的福利待遇、晋升、培训制度,并且在大公司工作的经理可以为其以后的求职带来便利,但大公司人才济济分工过细、过明确,长处不易被发现,其它能力也很难得到锻炼,因此,大公司与小企业各有千秋,毕业生们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大的企业,好的小企业同样会是你的职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4、其他因素:

以上均为外部因素,要求同学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都加以考虑,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真正全面深入了解自己的特点,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影响毕业之后取得成就和个人生活天壤之别的重要原因。

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

职业调查报告

首先,我们要弄清职业健康检查几个关键问题:什么是职业病?为什么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主要有哪些项目?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为什么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是为了评价员工身体健康状况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的医学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应急健康检查和健康检查处理五类。《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健康检查有着极其明确和具体的规定:“第三十六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主要项目有:身高、体重、视力、心、肝、脾、血压、肾脏、abo血型测定、红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21项检查、结石、结核检查等。

(一)企业对职业病防治认识不足,忽略应对员工履行的职业健康保护义务。大部分企业管理者普遍对职业危害和职业病没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将普通的健康检查等同于职业健康检查。有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产设备陈旧、环境差、条件落后,致使职业危害程度不减反增;超长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了职业病发病的合理年限;职业健康专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也致使企业管理者对职业病的认知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二)员工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接触职业危害的企业一线员工普遍学历较低,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视,为了图省事,违章操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怕因为健康状况不佳,导致薪资减少、失业或无法顺利离职,因此员工一般不愿意配合完成岗前体检、在岗体检和离职体检;三是对职业危害的认知非常有限,不清楚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对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甚至不清楚参加职业健康检查是法律赋予员工的权利,这都使得职业病防治的效果大大降低,职业健康检查的覆盖率处于低水平。

(三)处罚落实不到位。《职业病防治法》中针对用人单位的处罚规定有8条,用人单位如被发现未按《职业病防治法》落实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由卫生行政部门区别不同情况分别按2-20万标准予以处罚(多项处罚合计40-190万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罚看似严重,但目前还没有那家企业被处罚过。这在不知不觉告知用人单位这样一个信息:职业健康检查一个样,不检查也一个样。导致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为员工提供职业健康检查难于落实。

(四)执法部门过多,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虽说《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负责职业卫生监测、专项调查、职业病检查鉴定等工作,但这一职责划分在过去每2~3年便会由国家有关部门另行发文将职责进行轮换,相关部门不作为、推卸责任屡见不鲜。致使监督检查工作无法落实,规定也只能留于形式。

(五)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机构过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大多限于地市级的职业病防治院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地区的对应机构少。近年来因我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大大小小近200家企业家到县城和乡镇投资办厂,员工数量以千计算,这些员工对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职业健康却没有得到保障,突出表现在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配置上空缺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县没有一家有资质的机构可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整个河池市也没有几家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供企业选择,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等依旧需要提前预约排队,这与当地的gdp总量和增速皆无法匹配。

(六)职业病检查和诊断医师资格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20xx年5月1日开始执行的《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才对医师资格提出要求,然而依旧比较简单,导致每个职业病诊断医师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法律法规认知的不一致,导致有些地方出现无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无法诊断,从而延误了员工的治疗。加之新职业病种类的日渐增多,只有省级的职业病防治院才具备各个病种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的能力,这就造成职业健康检查和诊断接诊能力因病种资质数量的差别,出现接诊能力严重失衡的状态。

(一)大力加强培训,规范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从业和上岗资格。负责职业病防治监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协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企业中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资质做出规定,通过培训考核上岗的机制,从人员配置、培训等方面加强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由源头开始进行管控。

(二)加大职业病危害和防治知识的宣导和培训,积极发挥政府与媒体的作用。通过近期到各企业检查发现,至少有80%的员工没有职业病这个概念,甚至一些企业负责人也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病。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加大职业病宣传力度。深入企业,采取培训、出板报、发宣传单、发短信等形式进行宣传。让企业负责人树立健康促稳定、健康促发展、健康促增收思想。同时,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健康观念逐步转变。意识的提升需要的是耐心和不断重复来强化认知,当职业病防治知识被社会所熟知的时候,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便会督促和监督企业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更好的推动职业病防治的发展。

(三)提高违法成本,将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纳入社保基金体系。根据每家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职业病危害程度越大,企业付出的违法代价应该越高。虽说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迫使企业守法经营。另外,针对职业健康检查费用高(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大约是普通健康检查费用的5~10倍不等)的状况,可以从现行的制度上进行对应的调整,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可以采取社保基金与企业共同承担的方式来实现,社保基金和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另一种方案是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社保基金完全承担,但前提是企业按照法律要求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此付出的成本,企业也将有更加强烈的意愿和积极性主动依法履行义务。

(四)明确部门职能,社会与媒体参与监督。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的职责和职能确认清楚,清晰执行,最大程度的减少相关部门间的责任推诿。加强对执法和监督人员的法律、专业和素质水平的提升。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使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更加透明,以便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五)针对职业病发病的地域特点,针对性配置专业人员,提升技术实力,加强与当地三甲医院的合作。先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职业病发病特点和集中程度,有针对性的增加对应区域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诊断资质,简化资质申请的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接着,针对职业病的区域性爆发特点,分散和增加对应的职业病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以分散上一级职业病防治院的检查和诊断压力,平衡发展职业病检查与诊断的专业能力。然后,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少、体检医务人员缺乏,又或者出现职业健康检查和诊断为不同机构的情况,应加快增加符合条件的机构,整合职业健康检查与诊断机构的资质,增配符合要求的医务人员,并与当地的三甲医院合作,以满足职业健康检查和诊断的需求,同时加大对职业病医疗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相关范文推荐
  • 11-02 专业成长的烦恼六年级短信(案例19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此处附上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和指导。成长——烦恼并快乐着,而更多的是被烦恼的
  • 11-02 专业快递公司助理辞职报告(案例18篇)
    辞职报告应尽量避免批评或抱怨公司或同事,而是重点突出自己对新职位的期待和发展。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辞职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本人自20xx年7月1
  • 11-02 最新中介公司散伙协议书(通用12篇)
    公司的成功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和决策。来看看下面的公司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启示。甲方:***,男,汉族,成年,住会昌县水东
  • 11-02 热门军训开幕式学生发言稿(汇总14篇)
    在准备发言稿时,我们需要考虑受众的背景和需求,使得我们的发言能够更有效地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演讲者的发言稿范文,它们是他们成功的秘
  • 11-02 优质大学的申请书大全(18篇)
    申请书是一个展示我们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机会,它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如果你正苦于写申请书,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申请书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 11-02 最新柜员业务操作心得体会(模板19篇)
    我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那么这些范文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11-02 优质小学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3篇)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关注。探索教育改革中的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思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
  • 11-02 专业读后感的写法(模板13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巩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辨和写作能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读后感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第一部分写人的作文。
  • 11-02 实用文明礼仪我先行倡议书(通用14篇)
    文明礼仪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规范,它让我们的交往更加和谐、愉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明礼仪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
  • 11-02 优秀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模板19篇)
    汇报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工作、学习或经历的总结和反思,它有助于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汇报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