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除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2-12 05:55:04 作者:ZS文王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有理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

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过程方法。

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对数轴的学习,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教学重点】。

1.数轴的概念。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难点】。

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

【情景引入】。

1.小明感冒了,医生用体温计测量了他的体温,并说:“37.8度。”

提疑:医生为什么通过体温计就可以读出任意一个人的体温?

(体温计上的刻度)。

2.我们再一起去看看12月时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温度情况(电脑分别显示黑龙江、焦作、海南三个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温度分别为-10°c,0°c,20°c)。

提疑:那么要测量这种气温所需要的温度计的刻度应该如何安排?需要用到哪些数?

(正数、零、负数)。

3.请尝试画出你想像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提问:请找出一支温度计从外观上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总结出与数轴相对应的特点,如形状是直的、0刻度、单位刻度。(电脑动态演示,将温度计水平放置,抽象得出数轴图形表示有理数-10,0,20的过程)从而引出课题------数轴。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an与(-a)n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

答: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值观: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2)×3=,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3)×2=,

(-3)×1=,

(-3)×0=.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3)×(-2)=,

(-3)×(-3)=.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

;(2)。

;(3)。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2计算:

(1)6×(-9);(2)(-6)×0.25;(3)(-0.5)×(-8);。

(4)。

;(5)0×(-6);(6)8×。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二、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制定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80%。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拿出你的笔和你的激情,探究新知:

1.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举例说明运用运算律有何好处?

2.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_______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_______.

3.加法的结合律: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在引入了负数后,本课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宜过多展开。

教学准备。

用电脑制作动画体现有理数的分类过程。

教学过程。

四、课堂引入。

2.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

4.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学生不断进行写作,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

记作+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如:(-20)+(+3)-(-5)-(+7)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0+3+5-7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或者“负20加3加5减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2)+(-2)+12.4。

3、练习:计算1)(—7)—(+5)+(—4)—(—10)。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2)。

五、作业。

1、p2552、p26第8题、14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口算。

20×3=7×50=6×3=。

20×5=4×9=8×60=。

24÷6=8÷2=12÷3=。

42÷6=90÷3=3000÷5=。

2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所以80÷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

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

3巩固提升。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你会解决吗?

240÷40=6(包)。

答:要捆6包。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120÷30=4(个)。

答: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4个月。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

口算除法。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80÷20=。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你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1.若一个数的倒数是7,则这个数是().

a.-7b.7c.d.

2.如果两个等角互余,那么其中一个角的度数为().

a.30°b.45°c.60°d.不确定。

3.如果去年某厂生产的一种产品的产量为100a件,今年比去年增产了20%,那么今年的产量为()件.

a.20ab.80ac.100ad.120a。

4.下列各式中结果为负数的是().

a.b.c.d.

5.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cb的中点,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c=cbb.bc=2cdc.ad=2cdd.

6.下列变形中,根据等式的性质变形正确的是().

a.由,得x=2。

b.由,得x=4。

c.由,得x=3。

d.由,得。

7.如图,这是一个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即斑马线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判断,在过马路时三条线路ac、ab、ad中最短的是().

a.acb.abc.add.不确定。

8.如图,有一块表面刷了红漆的立方体,长为4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3厘米,现在把它切分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能够切出两面刷了红漆的正方体有()个.

a.48b.36c.24d.12。

二、填空题:(本题共12分,每空3分)。

9.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0个神经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0.在钟表的表盘上四点整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约为度.

11.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差等于度.

12.瑞士的教师巴尔末从测量光谱的数据,,,…中得到了巴尔末公式,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七个数据,这个数据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3.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14.化简:

15.解方程。

16.如示意图,工厂a与工厂b想在公路m旁修建一座共用的仓库o,并且要求o到a与o到b的距离之和最短,请你在m上确定仓库应修建的o点位置,同时说明你选择该点的理由.

拓展知识。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教案

本节是在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基础上。引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它是有理数运算的推广和延续。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熟练的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难点是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的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首先,我先复习了运算律,既是对上节的复习,又对这节学习作铺垫。又通过详细分析了例题,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更明确了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运算,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第三,在例题的讲解中穿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的过程.及时的反馈学习情况.最后,通过“算24点”游戏,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课后的专家的对教学过程和课堂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希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例题的难度降低,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

本次活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老师们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b点表示-1.5;。

o点表示0;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digit)。

短时间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1、查查在知识方面还能做那些努力。关键的是做好知识的准备,考前要检查自己在初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否还有漏洞,是否有遗忘或易混的地方;其次是对解题常犯错误的准备,再看一下自己的错误笔记,如果你没有错题本,那可以把以前的做过的卷子找出来。翻看修改的部分,那就是出错的地方、争取在答卷时,不犯或少犯过去曾犯过的错误。也就是错误不二犯。

2、一定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心态问题是影响考试的最重要的原因。走进考场就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要信心十足,要相信自己已经读了一千天的初中,进行了三百多天的复习,做了三千至四千道初中数学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收获的时候,自己会取得好成绩的。

3、看完书后,把课本放起来,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来再一次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如果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再看课本,这样以来,相信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学习方法。

1、基础很重要。

是不是感觉数学都能考满分的同学,连书都不用看,其实数学学霸更重视基础。,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性质,函数的性质等,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基础的好坏,直接决定中考数学成绩的高低。

李现良表示,班里某位同学来找自己讲题,其实题目并不难,但这位同学就是因为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没有掌握透彻,导致做题的时候没有思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小小的知识漏洞可能导致你在整一个题中都没有思路,非常危险。

2、错题本很重要。

在所有科目中,数学这个科目最重要错题本学习法。李现良同学也特别提倡大家整理错题,李现良对于错题本有一些小窍门,那就是平时如果坚持整理错题,最终会导致自己错题本很多很厚,我们可以定期复习,对于一些彻底掌握的,可以做个标记,以后就不用再次复习,这样错题本使用起来就会效率更高。

3、做题要多反思。

数学学习要大量做题去巩固,但做题不要只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遇到经典题,综合性高的题目时,每道题写完解答过程后,需要进行分析和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把题真正做透。

4、把数学知识形成体系。

数学学霸李现良表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零散的,建议大家自己画思维导图把知识串起来,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让知识变成结构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几何图形大小: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

3常见的立体图形:柱体、椎体、球体等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

4平面图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

5展开图:识记一些常用的展开图。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6点线面体: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7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角。

9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相关范文推荐
  • 12-12 区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汇总17篇)
    工作汇报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回顾和梳理工作,可以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案例,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领域和岗位的工作汇报风格和写作特
  • 12-12 我害怕长大优选(优秀20篇)
    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爱和创造力。晚上,妈妈爸爸突
  • 12-12 租房协议书的范例(精选16篇)
    租房可以让人更容易适应新的工作或生活环境,减少适应期的不便。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租房范文,了解一些他人的租房经验和感受。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在______
  • 12-12 我爱桃花三年级范文(13篇)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读者,以下这些优秀作文都能触动你的内心深处。春天来了,许多花盛开了。
  • 12-12 纪律作风整顿个人剖析剖析材料(通用14篇)
    经验材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里程碑,记录下我们走过的道路,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指南。经验材料是通过实践和经历得到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记录,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提炼出有
  • 12-12 勇于尝试骑自行车(优质19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这里有一些关于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技巧。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这套书叫《梅格时空
  • 12-12 应届生销售简历自我评价(汇总17篇)
    自我评价需要我们充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评价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本人热爱生活,乐观向
  • 12-12 用人单位诚信承诺书(通用23篇)
    单位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各种形式。看看以下这些单位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致:20xx年6月12日南平市人事局、南平市教育局发布
  • 12-12 生活中的感动人物(热门18篇)
    优秀作文是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和合理的逻辑思维,表达出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一天下午,我在
  • 12-12 我会变三年级(热门18篇)
    优秀作文是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文体。通过阅读优秀作文片段,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作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妈妈最爱吃的是西红柿,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