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 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总结(优质9篇)

时间:2023-09-04 19:00:40 作者:LZ文人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 调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总结(优质9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一

一、流动党员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存在的问题:

1、去向掌握难。一些农村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活动开展难。一方面,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外出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而另一方面,一些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在流入地无“家”可归,造成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教育培训等难以正常开展。

3、管理落实难。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由于外出很难对其现实表现有所掌握,培养考察难进行,转正手续难办理。此外,由于传统的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制度很难适应流动党员这一新的特殊群体在,致使外出流动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4、作用发挥难。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相当部分流动党员一心向“钱”看,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组织安排的工作置之不理,对家乡的建设漠不关心,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弱化。

原因分析 :

1、思想认识不深。有的流入地党组织觉得外来党员是外人,不是自家的人,何必自找麻烦,干脆不管;有些流入地的党组织对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的流入党员拒之门外,不让他们参加当地的组织生活,造成一部分流动党员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党的活动无处去,想向组织倾吐心声无人听。

1 组织生活,也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出现了“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情况;还有的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拒绝组织监督,成为“隐性党员”、“ 档案党员”。

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有什么好的对策与建议?

1、摸清底数。对外出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档案,详细记载流入地址和联系方式,对每名外出流动党员颁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外出后,应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外出所在地党组织,接受外出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外出党员返乡后,原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所记载的有关内容。

2、加强联系。对在周边地区流动的外出党员,各党组织派出工作组进行“家访”;对有固定联系方式的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要通过向流入地党组织发调查函的形式,了解党员的有关情况;对居无定所的党员,党组织要通过电话进行定期联系;对长期未与组织联系的党员,党组织指定专人负责沟通联系。

3、强化服务。对外出流动党员的家属,各党组织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时,利用节假日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让他们汇报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畅谈在外的见闻和感受,为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三、简要说明当前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区域位置好的村,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因为自身资源贫乏,没有增收的途径。

2、村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级组织不堪重负。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设施、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支出逐年攀升,村级组织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对集体经济本身薄弱的村级组织来说,实在难释重负。

3、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4、村干部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片面地认为,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力不从心,不合时宜。缺乏敢想敢做敢为的勇气和魄力,丧失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机遇和主动权。

5、部分村级债务沉重,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债务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另外由于许多村没有集体积累,仍要对公共基础设施不断投入及非生产性支出等使新债不断增加。

四、对更好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是搞好村级服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物质保障。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敢打硬仗的拼劲,投入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伟大实践中。

2、选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头人。可以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村干部,是村党员,是致富能人。选好这些带头人,用好这些带头人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

3、选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准路子,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的地方,要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的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势力;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要克服畏难发愁思 3 想,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等,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找准切入点。

4、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村级债务。让村级有更多的时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五、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效应有哪些?

1、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为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让他们发挥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4、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 。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六、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对策有哪 4 些?

存在问题:

1、思想根基“夯得不实”。部分大学生只是把当村官作为边工作边择业的权宜之计,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导致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缺乏干事创业的持久热情和坚定决心。

2、角色分工“定位模糊”。在实际使用上,对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不准,仅仅把他们当作传统意义上的“内务主任”使用,导致他们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收发文件、撰写材料甚至端茶倒水、接听电话等日常琐事上,这就偏离了中央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初衷。

3、心理调适“水土不服”。作为“80后”的大学生村官,由无忧无虑的大学校园一步踏进矛盾复杂的广阔农村,由于社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前途压力等等,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心态。

4、农村工作“本领恐慌”。对农村社会问题认识不深、了解不全,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懂农村的“人情世故”,不善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地方话”;只会与群众论“大道理”,不会与群众拉家常。

5、干事创业“动力不足”。有的认为大学生下基层是“镀金工程”,对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存在质疑和观望情绪,对其创业行动不支持、不帮助,这些都大大挫伤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积极性。

6、聘期结束“出路不明”。部分大学生村官对3年聘期之后的再就业感到茫然,虽然政策规定选聘生报考公务员、研究生可以加分,但是考试与扎根农村当村官实际上又是存在冲突的,想当好村官,就没时间静下心来复习备考,“田头”和“案头”之间存在矛盾。同时,“考试升迁”只能解决少数人的出路问题,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村官对“未卜前途”感到焦虑和迷茫。

对策:

1、完善选聘机制,把好源头质量。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注 5 重对大学生入村工作动机的考察和了解,选择一批真正志愿到新农村建设一线打拼的大学生,确保人到村、心入村,以才兴村。同时,对新选聘村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现实岗位与更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打牢扎根农村的思想根基。

2、科学设岗定责,强化目标考核。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履职责任和履职能力,必须建立明确的岗位目标和完善的考核机制,让大学生村官进村伊始就明白该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根据大学生村官所任职务要求和专业特长,分别量身制定年度履职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让大学生村官完成工作有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又要有具体的量化要求,便于督查和考核。同时,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实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述职察其言、个别访谈汇民意、实地走访观其效等形式,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绩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重点看解民忧办实事情况、创业创新创优情况和基层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大学生村官给予评价和奖惩。

3、注重整合资源,促进多方联动。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多部门联动的系统工程。要善于整合部门力量,统筹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突出创业富民主线,重点围绕帮扶大学生村官克服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资金、不懂技术等实际问题,探索一套集项目筛选、技术指导、资金帮扶、政策激励于一体的帮扶机制。为大学生村官聘请创业导师,实行“一人一策”式的全程跟踪指导。为创业型大学生村官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对其创业贷款给予贴息扶助。

4、强化激励保障,激发队伍活力。。一是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时向优秀大学生村官倾斜。同时,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提高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政策,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经济报酬和医疗、养老、工伤保险等配套保障问题。同时,组织上要做好人性化关爱工作,改 6 善大学生村官的办公、食宿、起居、创业等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居乐业,增强对新环境和新岗位的认同感。三是使其政治上有成就感。本着对事业发展负责、对人才成长负责的原则,超前做好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重点探索定向招考和公开选拔等方式,畅通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选调生和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渠道,不断强化“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鲜明导向。

七、谈一谈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困难等。

1、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没有经济实力改扩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2、现有的大部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不全;

3、强化活动载体,增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八、谈一谈你对加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发挥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组织功能,发挥区域政治中心作用。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理论学习、“三会一课”、“设岗定责”、等党务活动,并坚持每季度一次党务公开。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民主议事决策活动,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制度,做到“一村一会,一事一议”,实行村务重大决策“五议五公开”,提高村务管理水平。

2、强化发展功能,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区位优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领办创办农业发展公司,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发展集体经济,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拓展村级组织服务领域,增强服务群众能力。

3、强化服务功能,发挥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区、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对接,为村民办理劳动社保、社会救助、人口计生、信访稳定、残疾人帮扶、低收入户住房保障等服务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

4、强化培训功能,发挥区域宣传教育中心的作用。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坚持做到党的方针政策党员干部先学,健康文 7 艺节目面向群众热播,实用致富技术按需点播推广,努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让每名党员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让每个家庭找到一条致富门路”的目标。

5、强化娱乐功能,发挥区域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的作用。通过图书室,组织党员群众特别是留守儿童读书学习,提高文化素质;通过文化体育场所,组织舞蹈队、腰鼓队、说唱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群众性文体组织,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的科技、文化、卫生、电影、戏剧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6、强化协调功能,发挥区域信访维稳中心的作用。通过“说事室”、“谈心室”,全面推行“议事恳谈”和“说事谈心”等制度,引导群众“有困难找党员,要上访找支书”,通过村党组织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健全村干部值班制度,建立民情档案,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行信访接待日制度,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急事不过夜,矛盾不上交,及时发现和化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群众权益,及时了解群众疾苦,积极疏导群众情绪,调解民事纠纷,依法化解“民怨”,维护社会稳定。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二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强化主业意识,力行党建工作第一职责。用心谋划部署。年初个人开展“谈百人、进百村、访百企”调研,为常委会研究全年党建工作思路奠定了基础。坚持每月两次的常委会至少有一次议党建,及时部署有关工作。强化工作督导。先后8次专题调度党建工作,研究解决落实中的具体问题。每半年开展一次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双述双评”,督促职责落实。自觉率先垂范。带头建立乡镇、村和企业等党建联系点,每月至少一次下点指导,所联系的青林村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6月23日带领常委班子成员群众到人民街社区报到,经常参加服务活动。

2.强化基本保障,力促基层基础提档升级。加强阵地建设。投入5028万元新建和改造乡镇公租房838套,5个乡镇建起了功能配套的政务中心;投入260多万元升级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3个;升级远程教育站点126个。增加保障经费。乡镇运转经费提高到乡平60万元,村级运转经费提高到村平7.2万元、城区社区15万元,每年列支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专项经费20万元以上。提高待遇水平。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村(社区)主干经济待遇提高到人平1.5万元以上。建立30万元的党内关怀帮扶资金,组织1174名在职村干部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

3.强化从严治党,力推基层治理规范有序。扎紧制度笼子。制定完善“双十禁令”等制度32项,对全县339个村(社区)群众资产、资金、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整改落实。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89名经济能人和“归雁人才”新当选村党组织书记。对3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行一村一策,分类施治。每月开展2次以上干部作风明察暗访,下发督查通报24期,共查处干部86人次,19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并立案查处了11名违法违纪的村(社区)干部。严格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县级领导深入基层讲党课53次。控制发展党员总量,严格程序要求,新发展党员260名。严格党员民主评议,今年处置不合格党员9名。

4.强化为民服务,力求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出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规划,推行为民服务“四三工作法”,开展改善民生“十大行动”。全县党员干部走访群众10.6万户,1745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服务群众,办理便民服务事项8000多件;92个县直单位建立了为民服务联系点,结对帮扶困难群众7856户,兴办实事1245个,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工作整体推进不够平衡。主要是少数乡镇、村(社区)和县直部门下属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工作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有的基础工作不扎实,个别的甚至连基本的党建工作台账资料都不完整;有的职责不落实,存在应付、走过场的现象;有的党内组织生活不严格,疏于党员教育管理,党员队伍缺乏活力。

二是村级群众经济比较薄弱。全县村级群众经济整体实力较弱,村平收入仅为1.9万元,其中,村级群众纯收入5万以上的村(社区)32个,只占总数的9.4%,还有部分群众经济“空壳村”。个性是村级负债沉重,全县达9000多万元,村平近30万元,无钱办事、“讨米下锅”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后备力量培养缺乏力度。主要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力量培养缺乏长远规划,跟踪培养不到位,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目前全县还有6个村(社区)需要选派“第一书记”;全县农村35岁以下的党员2035名,35岁以下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仅6名。

四是品牌示范效应不够明显。创新意识不是很强,特色亮点不多,可学可用经验不多,一些好的做法,如为民服务“四三工作法”等,进一步总结升华不够,推介运用不够,以致品牌缺乏影响力,“带动辐射”作用没有凸显出来。

五是干部慵懒散现象仍然存在。透过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四风”问题整治,干部作风明显改善,但也有部分党员干部把作为跟风险捆绑在一齐,将做清官与当庸官混为一谈,有“为官不为”的思想倾向,工作中干劲不足、工作不实、效率不高,慵、懒、散现象仍然存在。

从自身找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观念树得不够牢。重经济、轻党建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表现,应对临澧经济相对落后的压力,谋划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多一些,抓招引、抓项目用力多一些,对党建工作抓实、抓常、抓严、抓细不够。二是个人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好。对党建工作存在依靠思想,会上强调多,工作交办多,缺乏“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调研没有真正沉下去,对基层工作动态掌握不够及时准确,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方法运用不经常,党建工作抓手不够有力。自己的联系点代表性不强,下任务提要求的时候多,教方法想对策的时候少,个性是对党建工作考核缺乏量化指标。三是问题导向把握不够到位。过于强调“不讲原因条件过程,只看工作结果效果”,问题意识不强,在建立问题的发现、通报、处理、反馈等机制上探索不够。即使有时看到问题,但存在畏难思想和私心杂念,也没有及时深究、有效。比如,在干部作风纪律问题上,还是有当“老好人”的思想,从严管理还有欠缺。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落实党要管党的新任务。我本人带头履行党建“第一职责人”职责,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职责,严格“联述联评联考”,树立导向,发挥“关键层级”的作用。

二是健全从严治党的新机制。贯彻落实“三严三实”及“三贴近”精神实质,增强基层干部法纪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完善县级层面党建工作配套制度,推动构成从严治党新常态。

三是培育激情干事的新队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选好、用好、管好基层组织带头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机构和编制,强化各项工作保障。进一步运用本土精神品牌和“四个干事、四个不能输”的理念强化党员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队伍新活力。

四是打造保障有力的新平台。加大保障力度,用心整合资源,提高乡村两级组织最低运转保障经费和在职村干部待遇。坚持向基层倾斜,研究出台村级群众经济发展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增强村级发展后劲。

五是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格局。以丰富、完善为民服务“四三工作法”举措为重点,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培育一批特色党建成果,进一步打造服务群众升级版,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三

一、金波村基本情况

金波村由金冲、邱冲、波罗三片组成,全村面积约19.6平方公里,约2万亩山场,联户集体林场2个,1200余亩可耕田;37个村民组,共986户3416人;劳动力约1400余个,其中外出劳动力约600余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15万以上,处处呈现出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实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达工程、退耕还林、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37个村民组实现了道路畅通;农村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 第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近五年未发生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建立了民主管村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金波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第一、村民委员会选举难。

金波村是由原金冲村和波罗村合并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合村后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合村后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从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冲、邱冲和波罗三片,在村委选举中,地区思想严重,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全局观念,导致村委会主任连续多届未能选出。

第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抚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的设施的配备远远不如城镇,学生所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在医疗就医方面,尽管实施了“新农合”,但乡村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是客观的现实,加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农民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注定了农民精神生活单一贫乏。村级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就业保障仍很薄弱,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一笔收入,但这些人背井离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第一、选准选好致富带头人,以发展说话。在选举中先要做好宣传发动、摸清民-意,注引正确引导,树立金波是一家,发展靠大家的观念,积极消除积累的社会矛盾,在村委安排上即要做到保证能人上,又要能兼顾到各片,不能急于求成,逐步磨合,切实把那些年轻有为人同志选上岗位,从而带动大家发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会认可。

第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第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一是金波公路,是金波村发展的大动脉,现在油路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里的发展;二是还有部分小组公路为沙石路,损坏后无后续经费维修保障;三是金冲和波罗农户用电到了晚上空调、冰箱无法使用,要尽快改组线路,或是加装变压器。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初级产品向高级商品销售的转移。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第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精神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全县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引导农民发展地方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文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第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二三产业比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变外出务工为就近务工,从而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一、基本情况

临沂市罗庄区桃园村位于黄山镇,位于罗庄区城区东南方向40公里处,是罗庄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全村现有村民620人,180余户,耕地面积236亩。村委班子4人,党员20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家庭财产不断增长,推动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全村现有私家小轿车26辆,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有23%的家庭购臵了电脑。尤其是随着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第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组织实施了精整农田、道路通达工程、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实现了道路畅通,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市区两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

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

综上所述,可见桃园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存在主要问题

第一、农村投入严重不足。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根据调查走访的数据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遇到旱涝灾害的时候,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了读书无用论,部分少年初高中未毕业就进入社会。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第四、村级后备干部严重缺乏。当前,部分村干部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需要,但在村子李很难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桃园村大批有文化的青年外出务工,向城镇发展,加之村干部工作忙且工资报酬相对较低,岗位吸引力不强,致使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选人难度加大,出现了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的局面。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1、要加大资金投入,争取资金支持。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开通生产道路、复垦西沟大坝、培育主导产业。

到支部所在、民心所向。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农村工作的首要之举。一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村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依法施政水平,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上级党委政府,要给村干部把腰撑起,让他们放手大胆的工作,没有后顾之忧。还有一点村干部现在的待遇太低,上级部门能否想村干部之所想,急村干部之所急,提高他们的待遇,为村干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利于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上来。切实把那些年轻有为人同志选上岗位,从而带动大家发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会认可。

3、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村民素质。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一至二门实用科学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加强农民间的合作。要通过长期、广泛的宣传教育使村民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形成遵守村规民约光荣,违反村规民约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使该村规民约能够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

4、促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改善学校条件,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孩子同等的就学待遇。在增强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的同时,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加快区域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增加二三产业比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变外出务工为就近务工,从而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临沂市罗庄区 姜志

2012年10月19日

5月27日至6月2日,根据局党组安排,由副局长***带队,??、???、???组成4人小组,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走访了***村、**村和**庄村三个自然村。这次“万名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主要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情况。真实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察民情、办实事、惠民生、解难题、促发展”的工作目标,理清了宋继鲁村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村概况

***村:位于***区西南部,有3个自然村,分别是***、**庄、**庄,*个村民组,总耕地***0亩,人口***人,其中党员**名,**名村干部。2011年种植果树***亩,辣椒种植***亩,反季节蔬菜**亩,占总耕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走访基本情况

农户,下基层时间在6天以上,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宋继鲁村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

三、***村发展思路

一是大力发展集贸市场,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集贸市场在方便居民生活、促进农业生产和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该村集贸市场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及较强的辐射能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二是打造蔬果基地。该村有种植优质苹果、辣椒的传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规模,但还需要提高栽培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实行规模连片种植,我们下访组建议成立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观念,分享选种、种植、采摘等方面的好经验,聘请专家加强种植培训,实行抱团发展。市场需要什么,菜农果农种什么,蔬果基地密切关注市场行情,调整种植品种和每个品种的种植量,成为区内种植品种最齐全的蔬果基地之一。

三是帮助介绍外出打工。通过对留村尚未外出的农民工的调查,基本掌握了他们的特长和能力,下一步通过引带和培训,帮助他们外出务工,通过外出务工,开阔视野了,接触面宽了,社会常识学了,经验丰富了,经济收入高了,回来再带动村经济发展。

四、几点思考

1.要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

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俗话说“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干事就是要服务,服务就要讲效能,能否高效服务,也是对干部是否下决心真抓实干的一种检验。我们是基层的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群众老百姓,因此更应该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解难题,让老百姓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机关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是带“问”去访。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在走访中,我认为除了要介绍本职工作外,还要注意针对基础设施、农村惠民政策等方面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收集群众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特别是要针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多问多想。

其心中疙瘩,因此开启了群众的心门,纷纷提出希望。通过走访,笔者感受到,人民群众是善良的、朴实的,只要我们是真心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就完全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且干群关系比以前有明显改善,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的干部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把走访群众作为一种责任,腿跑得更勤一些,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三是带“实”去访。在活动中,我们切忌不“实”,不能作风漂浮,只玩于形式,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通过一件件小事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与干部的感情,对群众提出最为反感的干部办事不公开和群众最为关心的切身利益等意见,我们要当工作重点,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切实解决,而对一些小事也要用心去办,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个去落实、反馈,才能使走访真正取得实效。

2.促进农民增收,还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优质品率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二是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三是以集贸市场为重点,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四是以培植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把我们已有的优势与有效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做好特色产业。

这一次我们下基层,收获非常大,通过深入实践了解农村、农民的真实情况,对于我们机关单位的人员来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基层的现状,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总之,通过这次下访,使我们既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成功又圆满的“万名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

(一)夯实两支队伍,固强农村发展基层组织。一方面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拨村级干部,切实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拨到村委会干部中来,把敢于牺牲奉献精神、敢于真抓实干的能人选拔到村委会班子中来。另一方面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培养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完善基础设置,改善村民生活基本条件。一是要改善交通出行条件。作为11个村民小组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村级公路,尽管投入大些,施工难些,各级部门要确实纳入规划,整合资金,进行修善养护和路面硬化工作,确保全村群众出行方便和安全。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要结合山区地势特征,增加水窖数量、寻找好的水源,配套完善自来水饮用工程,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加快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要结合该村地理环境特征,因(baogao.)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烤烟和美国山核桃种植、畜牧养殖作为重要产业来抓,政府要对规模化进行扶持,要从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帮助,加强现场培训,指导好管理方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四)加强正面引导,调动群众脱贫困致富积极性。要加强对群众的正面宣传,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外出务工与自身创业的关系,使其摈弃小富即安的错误认识,转变发展意识和观念,调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四

一、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大学生村官实施以来,我镇累计接收大学生村官人数61人,目前通过考录公务员、事业人员,进入国企、银行等方式,已分流消化人数32人,在岗人数29人(其中:任村支部书记2人,村副书记7人,村主任助理20人)。大学生村官创业3人,其中:开副食店1人,投入15万余元;种植蔬菜1人,投入2万余元;移动营业厅1人,投入6万余元。目前我镇50个行政村,2个社区,有25个村(社区)没有大学生村官。

镇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对大学生村官的服务,保障大学生村官的进退流转。

二是通过报考公务、事业单位等渠道,注意分流消化。凡在临近各类考试时,镇党委均减轻了其工作担子,使其更多时间用于复习备考。镇党委帮助解决报名费以及差旅费。

三是鼓励自主创业,使其充分感受组织的关怀。凡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村官,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为其出谋划策,使其创业项目谋划更成熟、创业贷款更直接方便、项目管理更科学合理、产品销售更加通畅。

二、村务监督委员会情况为进一步强化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推进村民自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镇党委加强了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设力度。

一是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镇所有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并为其统一制作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吊牌。监督委员会成员由主任1名,副主任1名,组员3名组成,均由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选举产生。

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明确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监督程序、权利和义务。

三是强化了监督委员会经费保障。每年从各村办公经费中固定列支了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监督工作经费。四是监督委员会有效行使权力。为了解掌握村务决策及执行情况,监督委员会列席了村民委员会会议。同时村上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均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和要求进行了村务、财务公开。

三、六联机制开展情况一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制定镇“六联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并细化了联创内容、联创目标、联创措施、时间节点要求、责任领导及责任部门,同时调整了各村驻村干部,协助、指导所驻村“六联机制”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召开全体镇村干部参加的“六联机制”宣传动员会和业务培训等会议5次。在坚持每天3次广播宣传的同时还印制“六联机制”知识解答5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50余条,宣传小标语300余条,切实将该项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

二是加大制度保障力度,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及时转发《市“六联机制”考核激励办法(试行)》到各总支、各村(社区)。并严格按照评比标准、评比办法、评比议程的要求,及时评选出当月最佳示范户和示范小组。截至目前,全镇共分联动小组1087组,评选出最佳示范户3261户次,最佳示范小组147个,统一制作联动示范小组流动红旗,发放价值3万余元的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用品作为最佳示范的奖励,大大提高了群众积极性。同时开展每月1督查通报,截止目前,通报表扬“六联机制”开展得力,推进效果较好的村6次,通报批评“六联机制”工作落实不力,行动缓慢的村(社区)10余次。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六联机制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明确了从各个村办公经费中列出一笔固定费用用于“六联机制”展板、奖励等支出,目前,全镇47个村,2个社区完成了六联机制组织架构以及评比公示栏、轮户值班等展板上墙。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活动开展,农村城乡环境、治安等问题有了较大转变。

四、基层党建情况一是坚持实行村账镇管制度。每年上级下拨的村办公经费3万元、村级组织运行维护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5万元,均存入镇统一专用账户,实施报账制。

二是落实村干部福利待遇。村干部报酬按要求足额及时打卡直发,20xx年将执行新的标准。积极落实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政策,凡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村三职干部,均按统一标准给予了补助。同时积极申报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2014年,我镇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离任村干部补助发放实行严格管理,严格审核,要求必须本人领取并实行年审制,对每一位离任村干部进行现场照相。截止目前,镇现在有册离任村干部258人均按全市标准足额发放到位。

三是加强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建设。全镇50个村,2个社区均按正职两备,副职一备,每个村5人。以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为前提,从复员军人、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经济能人中选拔培养村级组织后备人才,使一批政治素质高、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群众基础好的优秀青年进入到干部队伍中来,为20xx年村级组织换届提前作了谋划,确保了村级组织后继有人。

四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三江渡村、干柏树村等15个村的村级活动阵地建设,并邀请相关部门对其进行了验收,目前均投入使用。迅速推进远程教育站点升级。对部分村电脑进行了合理调剂,确保全镇所有村(社区)均有一台电脑。同时每个村均购买了一台液晶电视,开通了网络宽带。

五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双培双带”,20xx年新发展党员30名。建立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实行动态登记管理,加强流动党员党费收缴工作。深入开展“走基层”、“六联系”、“三级联动,直通民生”等活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9个,56名党员干部与200余名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帮助解决难题411件。组织号召全镇200余名镇村干部为无房户捐款1.5万余元,采取党委政府帮扶和个人自建方式,为9户困难群众建好住房。严格落实党代会年会制,建立镇村党代表接待室,党代表轮流对群众来访事项进行接访,定期回访,全年共接访群众168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4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群众事务代办制等制度。

六是推进“三分类三升级”常态化,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按照上级分类定级指导标准,评出优秀村(社区)10个,一般村(社区)37个,后进村5个,分别建立了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工作台帐及后进党组织管理台账。制定并完善了后进村整改方案,按照方案逐步进行整改和提升。调整月样埝村两位班子,任命大学生村官彭利君为村支部书记,重新选举出村委会主任和文书。全镇5个后进村和4个省级贫困村均配备了1名第一书记,协助、指导村三职干部开展各项工作,实现第一书记选派和工作到位全覆盖。

五、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情况一是传达学习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议精神。通过镇党委会、镇村三职干部大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了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浙江省从6个方面采取29项措施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等。

二是制定镇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议精神措施。以“四个全面”为指导,“六联机制”为抓手,全力服务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快速推进。依托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种养殖业,形成全镇50个村一村一产,发展普及率100%的全面发展态势,为群众发展服务业、促进持续增收创造条件。依托省百强试点镇、国家级重点镇示范镇有利时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和业态布局,统筹推进老城、新村功能完善。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及时调整不合格的支部书记,加强基层组织教育管理,使培训步入常态化。积极探索扶贫帮扶工作,打好扶贫攻坚战。及时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乡镇基层党建汇报交流材料

乡镇基层工作人员总结汇报

基层党建活动总结汇报

乡镇基层调研报告

基层党建示范点汇报材料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五

一、 下基层就要带着真情实意去下,才能切实掌握学生意愿。下基层干部党员及教师开展民情访谈,就是了解生意、倾听生声,掌握基层实际情况,从而解生忧、帮生富,密切党群干群及师生关系。如果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完成下基层任务而工作,这样不仅不能听到学生的真实心声和所思所盼,反而还可能引起学生及家长的不满和反感。下基层,就是要带眼睛下,认真观察生情;带耳朵下,仔细倾听生声;带脑袋下,认真思考发展思路;带双手下,尽其所能为生办些实事。为认真开展好访谈,我们坚持“三促进”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在家时间开展工作,到学生家中串门,聊天的形式,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深入学生才能了解学生、赢得生心;只有在感情上贴近学生,思想上尊重学生,行动上深入学生,才能了解他们的企盼;也只有深入农村、走近学生,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小院、在农民餐桌上和学生贴心交心,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准做好学生工作的方向,明确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把学生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只有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办实事、谋发展,老百姓就会对我们充满感激、充满信任,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及家长是最可亲、最可敬的人,干部党员教师与学生及家长有多近,学生及家长对干部党员教师就有多亲。

二、下基层就要带着务实为民去下,才能真正为民服务。我们本着“务实、为生、诚信”的原则,切实驻村家访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生。由于心灵上与学生密切沟通,真心实意为 学生服务,所以学生对我们更加信任,有心理话对我们讲,沟通就更方便了,调解一些矛盾纠纷也有了基础,这样非常便于我们开展工作。

学生心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及家长劳作 的艰辛和获取报酬的不易;当我们接待来办事学生及家长时,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杯淡淡的开水、一时认真的倾听就体现了尊重学生及家长的良好作风。 无论是在家庭院落、 田间地头、 还是在养殖棚圈内,通过和学生及家长的交流沟通,我们深深感受 到了农民群众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发展的渴望和期盼,也感受到了广大的基层干部党员及教师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热情、信心和决心。 此次下基层活动为干部党员及教师展示才能、提高自己搭建了舞台。也促使我在服务学生和家长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党性修养。

一、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活动的干部教师共65位,访问了全校近500名学生家长,家访区域涉及全镇所有自然村。家访调查表500余份,收集家长意见200余条,教师写家访手记80余篇,学生写老师的家访日记500余篇。

二、精心组织家访活动

(一)学校领导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专门召开办公会议研究、班主任会议部署,要求能家访的一定要家访,不能到家家访的`,也要通过电话、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等方式进行家访。

1

(二)制定家访计划,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学校实际,各班班主任按照学校要求将被访学生分类进行家访,重点放在家庭留守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特情生的身上。家访采取将学生按住址分组、分片进行家访的办法,全校教师共分成3个年级13个小组进行家访活动。在家访前召开各小组组长会议,具体布置家访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及要求。在家访中,教师携带“家访记录表”进入家庭,家访时并认真填写“家访记录表”,并及时与家访学生的班主任交流。

(三)写好活动记录与总结。要求每位每一位干部下到年级、班级,家访教师在对每位家访对象做好记录的基础上,撰写家访手记,写好家访总结。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形成典型案例。

(四)加强活动的纪律要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家访前,学校专门就活动的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体干部、教师认真遵守,家访前,事先和学生家长约好家访时间。家访期间,避开就餐时间,所有家访教师不吃、不喝、不拿学生家长的任何东西,尽可能的不给学生家长添太多的麻烦,家访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工作体会

我校在“干部下基层 教师访万家”活动中涌现了一些典型。如九

四、由活动中反馈回的信息:

积极的: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长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兖作用。

消极的: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

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爷爷奶奶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4.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有的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5.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诸多媒体如电视、电脑等中不乏黄色、暴-力等糟粕。学生因为得不到家长正确的监督和开导(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而不知隐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质。这是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五、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长要严格要求和抚爱相结合。

2.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条件。

3.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适当开辟学习渠道和提供合适的媒体,并加强监督和引导。

5.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

6.家长要多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

并对症下药。

7.学校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书面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勾通,协调做好教育工作。

我校活动的开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活动取得了成功,收益颇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改革创新,认真做好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为我校全面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高度重视 精心安排

我校历来重视家访工作,把家访工作作为密切家校联系,提高家长对教育满意度的有效载体来抓,家访工作已经纳入了学校工作的常规管理,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化。学校领导亲自抓落实,从家访前的工作布置,到家访后的工作总结都能严格要求,狠抓落实,并始终参与家访的全过程。教师们也都细心准备、周密安排。把家访作为宣传学校的一个契机,大力宣传教育政策、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二、明确任务 责任到人

这次 “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活动的目的是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那个坏境,与家长共同探讨帮助学生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宣传党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好政策。我校对对教师提出明确的家访要求:即每名教师至少实地家访30名学生,做好详实的家访记录和自己的家访分析感悟。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及工作要求作了详尽布置,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三、不拘形式 各具特色。

行了认真总结,收集整理家访工作有关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册,对收到的家长意见,及时给予了答复,有些干部、教师则把家访情况做了汇总、反思。

五、严格要求,彰显师德

学校要求干部、教师下基层访万家活动要做到“六知道”,即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坚持“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或单位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或单位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或单位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或单位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或单位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或单位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等。

总之,这次“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活动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取得较好效果,我们了解到大量真实的资料,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宣传了党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大好政策,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好家访工作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重石中心小学

2015年12月2日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六

一、金波村基本情况

金波村由金冲、邱冲、波罗三片组成,全村面积约19.6平方公里,约2万亩山场,联户集体林场2个,1200余亩可耕田;37个村民组,共986户3416人;劳动力约1400余个,其中外出劳动力约600余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15万以上,处处呈现出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实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达工程、退耕还林、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37个村民组实现了道路畅通;农村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 第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近五年未发生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建立了民主管村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金波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第一、村民委员会选举难。

金波村是由原金冲村和波罗村合并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合村后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合村后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从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冲、邱冲和波罗三片,在村委选举中,地区思想严重,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全局观念,导致村委会主任连续多届未能选出。

第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抚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的设施的配备远远不如城镇,学生所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在医疗就医方面,尽管实施了“新农合”,但乡村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是客观的现实,加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农民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注定了农民精神生活单一贫乏。村级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就业保障仍很薄弱,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一笔收入,但这些人背井离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第一、选准选好致富带头人,以发展说话。在选举中先要做好宣传发动、摸清民-意,注引正确引导,树立金波是一家,发展靠大家的观念,积极消除积累的社会矛盾,在村委安排上即要做到保证能人上,又要能兼顾到各片,不能急于求成,逐步磨合,切实把那些年轻有为人同志选上岗位,从而带动大家发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会认可。

第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第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一是金波公路,是金波村发展的大动脉,现在油路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里的发展;二是还有部分小组公路为沙石路,损坏后无后续经费维修保障;三是金冲和波罗农户用电到了晚上空调、冰箱无法使用,要尽快改组线路,或是加装变压器。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初级产品向高级商品销售的转移。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第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精神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全县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引导农民发展地方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文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第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二三产业比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变外出务工为就近务工,从而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一)夯实两支队伍,固强农村发展基层组织。一方面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拨村级干部,切实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拨到村委会干部中来,把敢于牺牲奉献精神、敢于真抓实干的能人选拔到村委会班子中来。另一方面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培养致富能力强、帮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文明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二)完善基础设置,改善村民生活基本条件。一是要改善交通出行条件。作为11个村民小组唯一一条通向外界的村级公路,尽管投入大些,施工难些,各级部门要确实纳入规划,整合资金,进行修善养护和路面硬化工作,确保全村群众出行方便和安全。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要结合山区地势特征,增加水窖数量、寻找好的水源,配套完善自来水饮用工程,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加快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要结合该村地理环境特征,因(baogao.)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烤烟和美国山核桃种植、畜牧养殖作为重要产业来抓,政府要对规模化进行扶持,要从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帮助,加强现场培训,指导好管理方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四)加强正面引导,调动群众脱贫困致富积极性。要加强对群众的正面宣传,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外出务工与自身创业的关系,使其摈弃小富即安的错误认识,转变发展意识和观念,调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按照兴城、市政府安排,在我市实施“万名党员百日调研”活动,通过为期半个月深入村组调研,深刻感受到农村这几年变化之大,处处洋溢着和谐气氛,处处绽放着幸福喜悦。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与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发展缺乏资金技术支持,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本调研报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刻阐述,认真分析羊安乡白铁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措施。

一、基本情况

羊安乡地处辽宁省兴城市西郊,下辖11个行政村,属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京沈高速公路出口座落在本乡境内,南北有国道102线,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铁路、京沈高速铁路通过,东西有兴西、兴洪县级公路穿过。行政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乡政府下辖11个行政村,羊安村、龙王嘴子村、白铁村、十八家子村、辛庄子村、佟屯村、刘八斗村、望宝村、阎屯、芹菜勾村、柳蒿村,共计6722户,人口21384人,耕地面积2554公顷,全乡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以种养植为辅。羊安乡白铁村居住人口1290人,是典型的半丘陵地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二、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基本普及,都是用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基本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2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 三是电话、手机基本普及。在调查的农户中,70%的安装了电话,75%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

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市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实现了道路畅通,建起了村民学习、娱乐活动室、健身广场。 村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15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15年取消工商“两费”,有助于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五)农村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了。村里在2011年为百姓健身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场地,有篮球架2副,健身路径9套,其他体育健身器材11副。能充分满足村民健身需要。老百姓在务农、务工之余,晚上茶余饭后都能积极踊跃的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村民们得身体棒了、脸上的微笑多了。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产道路不通,严重影响着坝地的种植,土地灌溉面积少,都要靠天下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

(二)资源枯竭,村收入贫乏

属村集体所有的林地很少,基本上没有能砍伐的林木和种植的耕地,村财十分贫乏,除出租地收入外,村财几乎没有收入。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当前,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这次调查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4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目前,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问题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暂时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党员、干部严重老化。由于外出的人多,要求入党的人少,党员老化严重,党员平均年龄达到57岁。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党员、干部仍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导致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六)合理化建议措施

1、紧抓政策机遇

中央从2004年以来将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分别从不同角度解决“三农”难题,始终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这也是中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好中央政策,寻求各方支持和援助,从财政支出、企业扶助、农业生产补贴等各方面给予农民帮助和实惠。

2、提升农民素质

掌握一至二门实用科学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加强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支持

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开通生产道路、复垦西沟大坝、培育主导产业。

4、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5、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使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农村的情况会更好。

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格局已经形成,全县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式逐年向好。2011年全市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是近年以来的最好水平。目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发展,但基础比较脆弱,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根据县政府、局机关的安排,以煤矿安全课题,就我县地方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深入到煤矿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矿现状及趋势

我县是一个产煤县,现有煤矿6座,其中复产矿井有1个,复工矿井2个停工停产矿井3个。全市地方煤矿自整顿规范以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项制度、措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地位得以明确,安全生产投入逐年增大,取的了较好的成绩。

神层层传达,对有关工作安排通报。三是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安全制度和驻矿督查员制度。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到煤矿督促检查工作,查隐患促整改。四是各级主管部门不定期开展安全抽查,如对人最困最易发生事故的零点班和四点班重点督查,防患于未然。

(二)安全投入得到增大。一是瓦斯防范措施方面。在巷道、采掘面等地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班组配备便携式瓦检器专人巡检。二是全部煤矿实现了有工作面必须配探水钻,真正做到了有采必探,有掘必探。三是煤尘防护,工作面采用防暴设施,通过洒水、喷雾降尘,采用湿式钻眼法。四是采取防电击火花、过流、接地、跳闸管理,用防静电阻燃电缆、风筒、皮带,配电点配备灭火器、灭火沙袋,专人跟班检查机电设备杜绝电机火花,禁带火种下井作业。

(三)安全生产主体地位得以明确。通过明确煤矿法人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各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督主体的职责,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及多年的摸索和总结,甚至于血的教训后,各煤矿业主逐步能意识到“安全即是生产力”的道理,加上国家“重典治安”方针的贯彻实施,现煤矿业主的思想意识已发生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质的转变。

为,加大煤矿瓦斯治理、采煤方法改革等基础性工作,及安全专项整治与安全生产许可相结合,严格程序标准,强制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煤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矿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较低,工人流动性大 首先,有部分煤矿业主对“安全第一”方针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同时煤矿的管理人员,特别是班队级这些“兵头将尾”的基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是业主的亲戚或朋友,技术短缺,安全意识不高。此外,许多工人干活凭经验,作业中必须遵守的《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等对他们约束不大;有不少人的观点是“上班就要出煤,出了煤才有钱”。

培训,但由于对矿井情况不熟悉因一些细节问题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

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按照要求真正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干部作风漂浮,有些干部下井不是为了管好安全生产,而是为完成规定的下井指标,走马观花现象不少;二是以包代管现象严重,一些部门把煤矿安全指标纳入承包内容后,对安全生产缺乏严密的管理措施和严格的考核办法,使各种安全承包流于形式;三是技术管理不到位,有的技术管理人员片面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写写《作业规程》、《技术措施》。从而导致了现场最直接的技术管理不到位,另外,在编制《作业规程》时有的与现场实际脱节,编制的内容大而全,工人记不住,对现场施工的实用性、指导性不强。

(三)“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

时,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下基层检查也是既下通知又打招呼,地方煤矿企业为了检查合格,也停产整顿忙一阵,检查过后恢复了原来的面目,形成了应付检查的局面;煤矿自行组织的每旬工程质量验收也基本形成了规律,检查过后又不顾质量赶产量,形成了不良循环。

(四)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和种种原因的影响,致使煤矿经济效益低、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历史欠账多,初期对安全的投入不足,现在面临关闭整合,在支护、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更显不足,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一些煤矿业主惟利是图,急功近利,对安全投入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未安装瓦斯抽放系统等基本设施,矿井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弱。

三、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

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克服厌战、麻痹、侥幸心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特别是各煤矿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安全生产的投入、教育培训、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真正做到生产安全,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1、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实行“重典治安”,严肃查处各类煤矿违法生产行为,督促煤矿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肃查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对事故矿井实施严查重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查处每一起事故。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使煤矿从被动抓安全向本质安全转变,以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目的。

2、各地方煤矿要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

3、建立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全力整改安全隐患。一方面煤矿自身要重视安全生产,不仅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硬件设备投入,更要抓好日常安全生产的检查,特别是对井下采掘进头、盲巷、废巷的通风瓦斯管理,对井下运输大巷、工作面的支护管理危岩的处理对水灾的预兆等都要严格的进行检查,制定好严密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另一方面市县各级有关部门,特别是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和产煤乡镇政府要加强对煤矿的日常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采掘作业规程是否合理、通风设备设施是否完善、井下现场管理人员是否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是否配齐配足、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预案是否制定、井下的开采布局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隐患制定专人负责的预案,确保隐患整改及时,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4、煤矿要进一步针对煤矿的实际制定和完善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并且按照规程要求切实加强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真正按照规程操作。

(四)狠抓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科学的安排部署,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严重,为此做好煤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市县煤矿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强化对煤矿业主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形成统一,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煤矿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针对各自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真正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力。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七

(一)主要作法和成效

1.优化班子结构,提升学校党组织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支部按照教育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手段、以培养人才为最终目的,抓好党建工作、做好学生 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抓住关键,配强党支部班子。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强化效能”的要求,从学校管理层、教学骨干中选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协作、务实开拓的坚强战斗集体和领导核心。

(2)健全制度,规范党支部工作。我们从制度建设入手,抓好党支部自身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了支部“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党员活动制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党员议事制度。党支部定期听取党员工作、思想汇报,按时按标准收缴党费,及时做好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强化对党员队伍的日常管理;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扎实开展党团队活动日活动,严格党内生活,促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确保党政班子大事有共识,小事能落实。在党员发展、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能以规范程序,严格落实。在党外群众座谈会上,教职工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整体工作评价较为满意。如今,我校党支部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努力使党支部成为学校管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2.组织发展工作。经常性的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定期培训、不定期座谈,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党员发展有计划、按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积极培养,有明确的培养人,定期开设党课。

3.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章》等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开展座谈讨论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上来。提高对新时期党员先进性标准的认识。

4.开创党组织和群团队组织联动发展新局面。如何统筹群团队抓

好党建工作,是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坚持党组织建设和群团队组织建设一起抓,把群团队组织建设纳入党建范畴,做到“以党的建设带动群团队建设,以群团队建设促进党的建设”,引导群团队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群众基础和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1.建立机制,解决对党建工作认识淡化的问题

(1)实施教育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认识、强烈的 意识,才能有积极的创新思路和举措。联系实际,引导认清教育工作与党的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明确加强党建正是加速发展教育的迫切需要;引导形成党支部书记是加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支部委员、党员校长、每名党员都责无旁贷的共识,从而在思想上正确定位党建工作,在行动上一着不让,理直气壮抓党建。

(2)实施激励引导。进一步调动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党建工作业务能力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党员中开展争创 “优秀党员”的活动,激励更多的党员热爱本职岗位、履行工作职责、搞好党政关系,树立自身形象;激励党员确立“有作为、方能有地位”的观念;激励党员认真分析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激励党员深入思考切实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等对策。通过树立典型,党员永保先进性,形成良好氛围。

2.改进模式,解决党员教育成效不够明显的问题

(1)注重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安排教育内容随意、零散,是当前我们党员教育中突出的问题。

(2)注重教育指向的针对性。要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前提是要能准确把握多数党员在想什么,抓住倾向性问题,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大多数党员觉悟上。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与教育联系实际的关系,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党员中普遍关心的问题,处理好坚持正面教育和批评不良倾向的关系,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贯穿到党员教育中,提高党内生活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原则性。

(3)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虽然我们努力避免党员教育枯燥乏味,但其方法仍然较为单一。今后我们一要更多地开展讨论式教育,增强党课的实效性;二要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教育,组织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报告会,用他们的言行传播先进思想,使党员受到教育;三要更多地实施自问自查自纠式教育,确定主题自查,让党员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规范自己言行。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是在实践中锻炼识别干部,培养造就大批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最近,xx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派出调研组,对xx市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到xx市开展这项工作的一些做法和认识。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2016至2021年,市党政机关共选拔基层一线干部xxxx名。其中,通过公开选拔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xxx名,通过个别物色、跟班考察、有限竞争、集中选调等方式选拔xxxx名,通过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xxx名,提拔基层优秀年轻干部到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xxx名。对于从基层一线选拔的优秀干部,各级党政机关根据其不同的经历和特点,因才施用,合理安排,做到人岗相适。2020年集中选拔了50余名乡镇党委书记到市直属机关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有7名安排在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涉农、信访、水利等部门,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各级党组织对从基层一线选拔的干部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台帐,每年进行一次跟踪考察。为解决选拔干部的后顾之忧,他们规定,凡选拔的基层干部,对选拔干部配偶、子女的就业、上学以及住房等问题予以优先照顾安排。坚持从上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长期以来,xx市一直采取任职、挂职等方式,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关键岗位锻炼,安排干部多岗位锻炼。2021年,在各县(市、区)及乡镇挂职锻炼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共有xx人,担任乡科级职务的xxx余人。其中,有的是从市直属机关选派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及乡镇挂任党委、政府副职,有的是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选派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到县(市、区),有的是市直属机关选派干部到有关县(市、区)、乡镇对口挂职,有的是从市属国有企业选派经营管理人员到有关县(市、区)和基层挂职。另外,近年来全市先后选派了近xxxx名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居委会主任等职务。

二、主要成效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促进了良好选人用人导向的形成。把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上级党政机关,把具有较高文化理论素养的优秀机关干部下派到基层一线锻炼,既畅通了基层和机关干部交流渠道,又提升了基层岗位的吸引力,有助于形成“实践长才干、一线出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基层虽然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确是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基层,把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激发了广大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基层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激发了机关干部自觉将身子下沉、深入基层一线接受锻炼的热情。

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改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基层干部选拔到上级党政机关工作,自身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强全局观念,提高领导水平,完善经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也产生了“鲶鱼效应”,激发和促进了机关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进而增强整个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有助于进一步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社情民意,体察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决策和工作指导更符合实际,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把自己所学的丰富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

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基层干部熟悉民情、了解民意,生活朴实、作风务实,把他们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能够促使机关干部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而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使他们对基层工作的难处有切身的感受,对群众生活的艰辛有更加直接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实干精神。一位从事人事工作多年的同志说,凡是到基层锻炼过的同志,回来后工作作风都有明显的改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在他们身上很少出现。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等待观望、求稳怕乱、满足现状思想;有的把关心基层、重视一线只是挂在口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认为许多基层干部学历不如机关干部高、理论素养不如机关干部好、年龄不如机关干部轻,到基层选拔干部是“筷子里头拔旗杆,勉强凑数”;有的单位对一些重要岗位舍不得腾出来选拔基层干部,有时还存在本位主义和盲目排外思想,认为“菩萨还是自己庙里的灵”。

二是缺乏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目前,xx市对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还没有可以遵循的制度规范,培养和选拔的资格、条件、范围和工作程序等都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影响人才流动的身份、区域、部门、所有制等体制性障碍较多,公务员身份以外的其他优秀人才如优秀村干部、企业管理人员进入各级党政机关的途径较少。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在机构改革中编制和职数有所减少,机关工作人员相对饱和,而安置军转干部、公开招录公务员占用了大量编制和职数,可用于选拔优秀基层干部的编制和职数就更为有限。

三是途径和方法相对单一。目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主要依靠公开选拔、提拔交流、选调和考录等途径;从上级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主要通过挂职、任职等途径。不管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培养和选拔途径相对单一的问题仍然突出。此外,培养和选拔的方法有的还不够科学。如职位聘任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工作程序相对复杂、繁琐,且操作方法不很透明;公开选拔的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一次公选一般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经费支出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

四是部分通过公开选拔任职的干部存在“高分低能”问题。一些来自高校、科研单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干部被公开选拔到各级党政领导岗位后,由于工作性质、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时难以适应。这些同志在新的岗位适应不了,原来的单位又难以回去,既尴尬又无奈。

四、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进入各级党政机关任职的工作力度。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应拿出一定领导职位面向基层一线实行定向公开选拔。涉农、信访等与基层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部门,原则上应配备一名以上来自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都有来自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任职,实现上下级干部的互动和互补。市级应当带头做表率,特别是政府综合部门、决策部门、涉农部门,应当拿出一定数量的副职职位面向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定向公开选拔,让他们有机会直接参与政策制定,通过干部来源的多元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以避免因了解情况不深入不准确可能出现的决策偏差。

第二,选拔基层一线干部应以考察为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靠经验、靠积累。选干部不是考秀才,不能完全靠考试。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不一定会考试,会考试的不一定会干事。今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应向基层一线领导干部倾斜,逐步扩大基层一线领导干部在公开选拔中的比例。选拔基层一线领导干部,应在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的基础上以考察为主,通过改进考察方法,提高识人选人的准确性,以工作实绩、群众公认、廉洁状况论优劣。必要时,在条件相近的人员中辅以考试,进行有限竞争,考题的设计也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符合干部的实际,真正考出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发挥各个年龄段基层干部的作用。实践证明,由各个年龄段干部构成的领导班子比较合理,整体功能相对也比较强。要纠正一些地方搞任职年龄“一刀切”和层层递减的错误做法。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今后县乡两级原则上不宜简单规定任职年龄和提名年龄的上限,任职年限原则上要与工作年限基本一致。基层领导班子配备应遵循“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形成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以40岁至45岁的干部为主、县级党政主要领导以45岁至55岁的干部为主的基层领导骨干队伍,确保基层政权牢牢掌握在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手中。

第四,打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的通道。应加快试点步伐,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推行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的做法,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直接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现有村干部的积极性,吸引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回乡服务,逐步形成一支根植农村、心在农业、情系农民、长期稳定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第五,实行上级党政机关干部下派的多种形式。鉴于目前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数量较大,应进一步拓宽基层挂职锻炼的渠道,尽快让更多的机关干部补上基层工作经历这一课。可采取组织部门集中选派、单位选派等多种形式,挂职时间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灵活掌握,多方面为挂职锻炼干部提供便利。可允许基层党政领导班子增设一至两个领导职位,供挂职干部任职,不占职数,不参加换届;党政部门可以设置若干助理职位,供挂职干部任职,不占编制。同时,应从用人导向、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逐步扩大下派干部任职的比例,让他们真正融入基层一线,安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并在“赛马”中分出优劣,使他们下得去、上得来、用得好。

立法基层调研工作报告总结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xx市着力提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推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最近,按照市委书记xx同志要求,市委组织部组建联合调研组进行总结。xx是农业大市,共有x个县(市、区),xxx个行政村,xxx万农户,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xx%,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在全市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xxxxx个,党员xx万名,其中农村党员xx万名。党的十九大以来,xx市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无钱、无人、无阵地,服务条件有限、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实施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采取“两增一扶”(增加投入、增强力量、强化帮扶)等措施,立足源头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推动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抓队伍强素质,培育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搞好服务,“有人”是前提。围绕“有人办事”,xx市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队伍、基层党务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增强他们的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一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眼于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采取“两推一选”、公开选拔、跨村交流、下派任职等多种方式,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复退军人、企业干部职工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支部书记,提高报酬待遇,拓宽进步渠道,鼓励他们干事创业、带头发展。从2019年起,专门成立“村官学校”——xx市农村干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部学校,开办农村干部大专班,培养专业化农村干部人才。目前,已培训xxxx人,其中村“两委”成员xxxx人,村党支部书记xxx人,xxx多人已成为村致富带富能手。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个别发展对象不符合条件、“家族化”发展党员和党员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严把党员“入口关”、“教育关”、“作用关”。强化组织员办公室职能,专门负责党员队伍建设,主要是把总量控制好、把结构优化好、把质量提上去,更好地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在严把党员“入口关”方面,实行发展党员“两推荐、两票决、三公示、全程记实”制度、预审制度、“全程问责”等制度,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在严把党员“教育关”方面,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载体,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党员“冬训”。在严把党员“作用关”方面,将每年2月份定为集中承诺践诺月,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实行农村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各类为民服务活动,促进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如,xx县积极培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了群众办事服务队、扶贫帮困服务队、种养殖技术服务队、矛盾调解服务队、村内治安服务队、环境卫生服务队、留守妇女儿童服务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抓好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党务干部数量不足,有的党务干部对基层情况和党建业务“两不熟”等问题,强化刚性要求、硬性约束,做到选优与育强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明确市、县党委组织部直接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分别不少于本单位行政编制总数的xx%、xx%,乡镇(街道)党(工)委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不少于x人。要求新任组织委员必须具有至少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党龄在5年以上,并对组织委员分工进行规范,保证这支队伍建设的连续性和高素质。要求各县(市、区)有3人以上的专职组织员,保证党员有专人管,活动有专人抓。

(二)抓投入强保障,落实服务群众的经费支撑。一些村级组织“有心服务”但“无钱办事”,是制约其服务能力的主要瓶颈。xx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基本解决了“有钱服务”的问题。一是建立村级党组织运转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市财政在每年安排xxxx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报酬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xxxx万元“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也配套设立专项经费。2021年,市、县财政共投入近x亿元,让全市xxx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吃上了“低保”,各村年运转经费都达到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村级组织工作运转和为民服务有了基本经费保障。二是大力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新扶持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自我保障的能力。从2020年起,实施“千村集体经营场所示范”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选择xxx个左右的村,通过整合资源、多方筹资、强化帮扶等措施,建设一批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厂房、种养殖大棚和门市超市用房等村级组织经营场所,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扶持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xx村抓住政策机遇,新建了集体经营示范场所,用于经营农资超市和生活超市,不仅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三是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对于村级组织运转最低保障经费,出台管理使用办法,强化督查考核,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对于村级集体收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同时加大公开力度,利用报纸、电视、村务公开栏等阵地,定期向群众通报村级决策事项、财务运转使用等情况,让村民看得见、摸得清资金去向,以“公开”提升村民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如,xx村实施“村务发言人”制度,定期公示资金运转情况,形成了村级班子和村民的良性互动。

(三)抓规范强阵地,建好服务群众的活动场所。2021年以来,xx市全面建立以村级为民服务站点为基础、以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县(市、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是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确定xxxx个活动场所不达标村作为重点建设村,采取财政补助、政策倾斜、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做好活动场所的新建、扩建、修缮工作,实现了“村村都有达标的活动场所”目标。同时,积极推进县、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xx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功能实用的党员服务中心,xx个乡镇(街道)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二是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化。按照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抓好规范化建设,积极发挥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如,xx村对原有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建成面积1300平方米的便民综合服务中心,集村级组织活动、便民服务、农家书屋、矛盾调解等功能于一体,配套建设了卫生室、幼儿园、互助养老院、超市及文化娱乐等设施,形成多功能、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受到群众欢迎。三是发挥活动场所服务功能。依托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为民服务站点,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实现“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政务、关爱”六个服务不出村,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xx付村投资30余万元建成远程教育户外广场,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政策理论、适用技术、科普知识、文化卫生等学习教育服务,成为村民农闲时间的好去处。

(四)抓帮扶强基础,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针对惠农政策“到户难”、烦事难事“疏解难”、后进村整治“破题难”,基层党组织服务手段单一、资源有限等问题,xx市开展了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组织全市机关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合力。一是机关干部驻村联户“两个全覆盖”。采取市、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建立联系点和重点联系户,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确定联建村,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包保后进村,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办法,开展机关干部驻村联户工作。2021年以来,全市x万名干部与xxx个行政村xxx万农户建立直接联系,每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联系户、每个农户都有固定的联系人,实现干部、农户“两个全覆盖”。221年共选派了xxx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范村级管理,带领农民致富。二是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解忧。联户干部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蹲点调研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农户的直接联系,做到“三知四清”(知家庭成员、知生活状况、知生产情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力所能及地为联系户解决实际困难。xx县等地建立民意收集分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分析会,形成民意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办理。三是用制度防止下基层出偏差。为避免“走形式”、“一阵风”,专门成立下派干部管理工作办公室,建立市领导带头督查机制。实行“六个一”(有一张便民服务承诺书、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一面便民服务公示牌、一个便民服务意见箱、一部便民服务联系电话、一本便民服务记录簿)联系服务制度,要求干部下乡不扰民,入户期间自带被褥,吃住在村,不陪同迎送、不开小灶。“第一书记”人手一套《民情记录簿》、《驻村干部“一口清”》涉农政策和党务知识读本,使群众能够随时联系到“第一书记”,“第一书记”能够快速了解农村情况开展工作。年底对驻村联户工作集中考核,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2021年,xx市级共组织开展督导检查x次,访查农户xxx余户,约谈、通报批评驻村联户工作不力的干部xxx人。

(五)抓载体建制度,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较多,到乡镇办事不方便的实际情况,xx市着眼于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建设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在制度和机制层面保证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一是依托为民服务场所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如,xx市实行为民服务代办制度,每村建立“一员一室一中心”的民生代办服务网络,从村“两委”成员或热心服务的党员中选择1人担任民生代办员,专门负责受理群众委托、代办民生事务,同时收集民情民意;村村设立代办室,专门负责接待群众咨询和委托;镇街设立群众服务中心,组织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财政、经管、计生、新农合、公章监管等部门进驻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为民服务事宜。规范工作程序,印制《民生代办委托书》、《民生代办事项登记簿》、《涉农政策汇编》,严格按照“委托——代办——反馈”的程序进行代办,设立民生代办公示牌、服务监督电话,发放民生代办联系卡,确保代办程序规范、公开透明。二是建立党员群众联建联创制度。根据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以党员为纽带,凝聚村民共同参与,发扬农村群众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促进党员群众良性互动。如,xx区探索实行“30户联创”党建模式,打破村庄村组界限,以30户左右的家庭作为一个联创单元,选出党员中心户长,以中心户长为纽带,联创单元党员定岗定责,带动群众志愿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形成了以“30户家庭、中心户长、联创联建”三大要素为核心的联创体系,主要开展6项联创:基层党建,中心户长定期带领群众参观党建工作,联创户对党员履职践诺工作进行评议;民主管理,定期对村级事务“四民主两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卫生监督,党员带头,每个联创单元负责一个卫生保洁专区;邻里互助,联创单元的党员分别与困难家庭结成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传授实用生产技术、传递致富信息;文明倡树,每名党员承担文明宣传任务,传播文明生活方式;平安村居,构建“邻里守望”的群防群治机制。三是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如,xx区每村每天至少有一名“两委”班子成员在村级活动场所坐班办公,做好上传下达,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村务等咨询服务,处理矛盾纠纷,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成效

xx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取得了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效果,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一)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办事,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特别是结合“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广大驻村联户干部帮助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xxx个,调整选配村“两委”成员xxx名,发展党员xxxx名,培养后备干部xxxx多名,培训党员xx万人次。村级班子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抓党建促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村庄实际,借助上级政策,通过发展高效种植、畜牧养殖、兴办工副业项目、成立专业协会、盘活资产资源等方式,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机关党组织发挥本单位人才、政策等优势,从送钱送物到送政策送服务,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活力。2021年以来,全市机关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落实无偿资金xxxx多万元,硬化路面xxxx多公里,改造电路xxx公里,新挖沟渠xxx公里,打井1xxx多眼,组织劳务输出x万多人,免费查体x万多人次;新上种养殖项目xxxx多个,协调引进工副业项目xxx多个,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xxxx多万元。202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x元、增长%。

(三)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从xx市委常委到农村党组织书记,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党员,都把联系服务群众摆在第一位置,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满意度也持续提升。2021年以来,全市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建议x万条,代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xxx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xxx多起,农村信访量持续下降。2021年,在年度综合考核电话随机调查中,xx市群众满意度提高了x分。

三、几点启示

xx市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瞄准解决关键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直接化、具体化、常态化、制度化,为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着力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这是解决“有钱服务”问题的关键。调研发现,仅仅依靠上级拨付的最低保障经费,集体经济薄弱村在服务群众方面依然捉襟见肘,很难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有的村支书说,不用再举债过日子了,能够整治一下环境卫生、慰问一下困难群众,但是要解决难事、大事,还得靠集体经济保障。村级服务水平较高、村民比较满意、干群关系融洽的村往往是集体经济雄厚的村,这些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高于其他村党组织。

(二)着力培养本土优秀村干部。这是解决“有人服务”问题的根本。组织机关干部驻村帮扶,是增强基层服务力量的重要手段,但从长远看,还要培养本村本土党员干部,留下一支扎根农村、永不撤离的服务队伍。一方面,要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这个主题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在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让农村党员干部有资源为群众服务,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三)着力做好团结引领群众的工作。这是有效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益意识越来越强,有的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时候,更多关注个人、局部、眼前利益,甚至会提出不合理的利益诉求。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服务的同时,做好教育引领、解疑释惑等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个人诉求,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四)着力提升村级治理水平。这是提高联系服务群众水平的必由之路。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处于直接面向村民的最前沿,其治理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总体水平。xx市农村党组织在推进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方式民主化的同时,特别注重治理技术的现代化,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如,xx镇运用网络技术开通“民情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村民家庭档案信息管理、民生诉求采集、村级重点工作、村干部每日考勤等功能有机结合,党员群众可以“晒诉求、提问题、求帮助”、镇村干部可以“发公告、作解答、晒日志”、党委政府可以“派任务、知进展、查效能”,实现了数据一次采集、整体录入、多部门共享,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办事效能,受到群众好评。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