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有理数的运算教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2-22 20:41:42 作者:雅蕊

初一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指导初一学生的学习而制订的一份教学大纲。接下来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初一教案参考资料,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教案

要想尽最大可能的发挥出课堂45分钟的效益,需要从许多方面去准备,去思考,比如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对课堂的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等等。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复习课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去重复练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2)9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

求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运算是数学的基本运算之一,在根式运算、解方程及几何图形解法等问题中经常要用到。学习立方根的意义在于:(1)它有着广泛应用,因为空间形体都是三维的,关于有关体积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2)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例,就像平方根是偶次方的特例一样,立方根对进一步研究奇次方根的性质具有典型意义。

教学目标:1、能说出开立方、立方根的定义,记住正数、零、负数的立方根的不同结论;能用符号表示a的立方根,并指出被开方数、根指数,会正确读出符号,知道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2、能依据立方根的定义求完全立方数的立方根。教学重点是:立方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求法。在教学中突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对比,弄清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平方根的概念,又便于加深对立方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

在课堂的引入上采用了一个求立方根的实际应用问题,已知体积,求正方体的棱长。由实际应用问题是学生易于接受。再对已学过的相似运算---平方根进行复习,为接下来与立方根进行比较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为他们布置了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看书。自己找出立方根的基本概念。关于立方根的个数的讨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考虑到这个结论与平方根的相应结论不同,采用了先启发学生思考的办法,用“想一想”提出有关正数、0、负数立方根个数的思考题,接着安排一个例题,求一些具体数的立方根,在学生经过思考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后,自己总结出结论。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强调:用根号式子表示立方根时,根指数不能省略;以及立方根的性。考虑到如果教学计划提前完成,我在练习卷之外,还准备了一些易混淆的命题让学生判断、区分,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内容设计了两课时完成,在第二课时进一步深入学习立方根在解方程,以及与平方根部分的综合应用。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精选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一)、学前准备。

结果怎么样,你能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4)(-5),

(-2)(-3)(-4)(-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2、利用所得到的规律,看看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三)、新知应用。

1、例题3,(30页)例3,

例:7.8(-8.1)o(-19.6)。

师生小结: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2、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感受是: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___)。

a.一定为正b.一定为负c.为零d.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____)。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____)。

a.(-7)(-6)b.(-6)+(-4);c.0(-2)(-3)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2)(-3)=6b.

c.(-5)(-2)(-4)=-40d.(-3)(-2)(-4)=-24。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教案

本节是在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基础上。引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它是有理数运算的推广和延续。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熟练的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难点是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的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首先,我先复习了运算律,既是对上节的复习,又对这节学习作铺垫。又通过详细分析了例题,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更明确了运算顺序,进行有理数运算,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第三,在例题的讲解中穿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的过程.及时的反馈学习情况.最后,通过“算24点”游戏,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课后的专家的对教学过程和课堂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建议,希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例题的难度降低,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

本次活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老师们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

一、选择题(共10题)。

1.下列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说法错误的是()。

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c.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d.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小的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

答案:d。

分析:考查有理数的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及其运算初一数学知识点

像3,2,1。2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正数前面加上“+”(正)号;像—3,—2,—2。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方法与技巧: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要先观察相加两数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原点(origin)、正方向(positivedirection)和单位长度(unitlength)称为数轴三要素,它们缺一不可。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数轴上从左往右的点表示的数是从小往大的顺序,那么利用数轴可以比较数的大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另外由于数轴是一条直线,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因此没有最小的负数,也没有最大的正数。

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绝对值求法:一个正数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一个负数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零的绝对值是零。

绝对值表示法:a的绝对值用“|a|”表示。读作“a的绝对值。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及对一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判别;。

2、在数的分类中,应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及对零在数分类中的特殊意义的理解。

在引进负数后,能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有理数的两种不同分类的重要意义。

在对有理数的`认识上,应加强对负数及零的重视,明确两者在有理数集的地位与作用。

一、知识导向:

通过上节课对“负数“概念的引入,通过对数范围的补充及扩大,进一步引入了有理数的概念,并对扩大后的数的范围进行重新分类。

二、新课拆析:

1、引例:

(1)请学生说出负数的特征,并指出实例说明。

(2)以第(1)题中,学生所回答的数进一步分析,不同数的不同特点。

2、通过对“负数”的引入,从我们所接触的数可发现有这样几类:

正整数:如1,2,34…。

零:0。

负整数:如-1,-3,-5…。

正分数:如…。

负分数:如-0.3…。

由此我们有:

概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然后根据我们的概括,我们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如下的分类。

分类一:分类二:

正整数正整数。

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零。

3、有关集合的简单知识:

概括: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为数集;。

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

所有的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

例: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值的圈里:

-18,3.1416,0,20xx,-0.142857,95%。

正整数负整数。

三、巩固训练:

p20,练习:1,2,3。

四、知识小结:

从有理数的分类入手,就着重于各类数的特点,特别是正,负及零的处理。

五、作业: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教案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五分钟练习):

(17)(-2)4;(18)(-4)2;(19)-32;(20)-23;

(24)3.4×104÷(-5).。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讲授新课。

1.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审题:(1)运算顺序如何?

(2)符号如何?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

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

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2.(-2.35)×(-0.46)

答案1.37.82.1.081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教师自行准备。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观点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里。

问题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上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正数、负数,谁能很快的做出下面的题目。

(2)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填完了吗?

把整数和分数起个名字叫有理数。(点题并板书课题)。

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找自学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附:自学提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3.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4.在1、2、3、0、-1、-2、-3、1/2、0.1、-0.5、-5/2中,整数:、分数:______;正整数:______、负整数:______、正分数:______、负分数:______.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2)0.3不是有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正整数集合:{…}负分数集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

(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a·b=b·a;

(a·b)·c=a·(b·c);

(a+b)·c=a·c+b·c。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有理数人教版数学初一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方法;。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标准分类。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一)、学前准备。

1、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列出的算式为50×20=1000.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20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1000=20。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运用法则计算:

(1)(-15)(-3);(2)(-12)(一);(3)(-8)(一)。

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

(三)练习:p3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五。作业布置。

1、计算。

(1)(+48)(+6);(2);

(3)4(-2);(4)0(-1000)。

2、计算。

(1)(-1155)[(-11)(+3)(-5)];(2)375。

1、p39第1、2、3、4题。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教师自行准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3、两种分类方法,应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可视学生的情况进行。

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观点和正确进行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里。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情境诱导。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上一节课我们又学习了正数、负数,谁能很快的做出下面的题目。

(1)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个集合: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填完了吗?

(2)将上面的数填入下面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填完了吗?

把整数和分数起个名字叫有理数。(点题并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找自学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附:自学提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3.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4.在1、2、3、0、-1、-2、-3、1/2、0.1、-0.5、-5/2中,整数:、分数:;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2)0.3不是有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杨桂花: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正整数集合:{…}负分数集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推行林长制工作汇报(热门22篇)
    工作汇报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展、成果、问题和计划等进行概括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工作汇报可以及时向上级领导和团队成员汇报工作情况,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
  • 12-22 日化产品营销方案(实用20篇)
    计划书是对计划的详细说明和解释,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想法和行动。4.在此分享一些成功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制定自己的计划书有所帮助。网络营销,贵在创新
  • 12-22 市场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模板18篇)
    调研报告是对特定问题或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后所做的一种书面报告,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并解决现实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
  • 12-22 初中化学培训总结(优秀19篇)
    培训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培训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 12-22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心得体会(模板13篇)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一些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 12-22 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心得(模板19篇)
    培训心得是对自己培训过程中各方面情况的客观记录和评价。接下来是一些与大家共同分享的培训心得,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的规定,我们学校响
  • 12-22 竞选纪检部演讲稿(精选16篇)
    竞选是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选举和角逐的过程和活动,它可以展示竞选人的能力和优势。在这份竞选范文中,候选人通过清晰的目标和扎实的计划吸引了大量选民的支持。
  • 12-22 我对今后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汇总14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工作进度和节奏,提前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下是一份成功的工作计划书,包含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准备有所帮助。
  • 12-22 小班有趣的图形教案总结(优质23篇)
    小班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根据幼儿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小班教案的思路和参考。1、尝试对图形进行组合拼搭
  • 12-22 幼儿园育儿工作计划表(精选17篇)
    在幼儿园工作计划中,我们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资源情况。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高质量的幼儿园工作计划,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