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教案(优秀13篇)

时间:2023-12-28 14:43:11 作者:书香墨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掌握好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技巧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

文言文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行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螵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的`观点。(2分)。

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4分,各2分)(1)我小时候喜欢书。(但)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关键词:好,致。

(2分)书非借不能读。(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2分,各1分)清袁枚。

《黄生借书说》教案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为一说,使与书俱。

上一篇:《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教案及练习。

文言文黄生借书说教案设计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小题1】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故有所览辄省记。

【小题3】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做官前后的比较证明借书读才能取得事业成功。b.“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意在表扬黄生。c.“生固幸而遇予”告诫黄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d.“其切如是”的“是”指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答案。

【小题2】(因此)所以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

【小题3】c。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览”“辄”“省””,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中关键信息点,与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一一比照,用反选排除法,a句错,“做官前后的比较”是说明借书才会认真去读,b句错,不是表扬黄生,是暗示黄生比“我”幸运,要好好读书,d错,“是”是指代做梦都在借书的情形,故c正确。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黄生借书说教案

(1)授以书而告之...。

(2)非独书为然。

(3)若业为吾所有.....。

(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

(5)归而形诸梦.。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7)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9)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0)家贫难致。.。

(11)故有所览辄省记。

(12)其切如是。....。

(13)通籍。

(14)也。..。

(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6)使与书俱。

(17)汗牛塞屋.....。

二、句子翻译。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俊异日观云尔。”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

(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7)为一说,使与书俱。

(8)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9)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三、内容理解。

号又号。

2、“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是。

3、课文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2),(3)。

4、课文第2节主要论述了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课文第3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反面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语都是用来形容。

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

8、引文中作者把与黄生的读书遭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9、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公书”和“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分别是“”。

黄生借书说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解释、归纳特殊文言现象,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通过圈划关键句梳理文章论证思路,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一样东西没有得到之前特别期盼得到,仿佛只要得到了它,生活就洒满了美好幸福温暖的阳光。然而真正得到后又觉得不过如此。读书也是这样,自己有的书往往懒得读,然而如果听说别人有一本好书并把它借来读,却会读得很快很认真,这是什么道理呢?袁枚的《黄生借书说》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又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作品集《小仓山房文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汗牛塞屋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惴惴焉为吾所有。

庋藏焉姑俟。

辄省记素蟫灰丝。

卷轴吝书。

3、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4、听老师朗读,标注句中停顿。

5、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三、把握文体特点,确定学习目标。

1、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种古文体裁?有什么特点?之前学过哪篇?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说”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

2、本文《黄生借书说》是借什么事情来写的?

黄生——黄姓青年,名叫黄允修。

针对黄姓青年来借书一事来写。

3、读懂“说”这种文体就必须明白,“说”文体的重点不在于所假借的是什么事情或现象,而是理解这些事情和现象引出的观点究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这种观点的。所以我们的学习分为三大板块:

(1)掌握字词解释,准确翻译全文,为理解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打好基础。

(2)通过寻找关键句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中心思想。

(3)学习文章构思谋篇、写作手法上的可取之处。

四、落实文言相关知识与技能。

1、首先我们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解释。

(2)翻译全文,读懂文章意思。

(3)归纳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2、由学生逐段朗诵、逐段翻译、逐段概括大意。

3、归纳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古今异义:祖父。

子孙。

无论。

夫人。

词类活用:汗牛塞屋。

归而形诸梦。

一词多义:子不闻藏书者乎?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

特殊句式:七略、四库,天子之书(判断)。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省略、倒装)。

若业为吾所有(被动)。

4、完成当堂检测。

五、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方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书非借不能读也。

用双重否定句增加预期,进行强调,增强表达效果。

2、运用圈划关键句的方法,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书非借不能读也。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3、论证过程中结合了哪些论证方法?整理文中的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4、古人借书学习的例子很多,在第三小节中作者用自己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5、完成配套练习中相应的练习。

六、总结迁移。

1、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2、如果你是黄生,读到了老师的这篇文章,你打算如何给老师回信呢?

黄生借书说教案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赏析【】

黄允修是个上进的青年,读书万卷,知识渊博。在那时候,并没有图书馆,所以要想读到书就得自己去买,而他只是个穷书生又没什么银子,所以常去当地藏书人家借书来读,但借书也并非易事,书一般系主人珍藏,大多不愿外借,况且有时自己也会用,也不愿借出。

所以,黄允修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也有个大书房,上藏天文,下藏地理,中间藏世间历史。没银子,自然不能把爱读的书都买回来,幸好当地有个叫袁枚的学者赏识黄允修,每次都会借书给他。

一天,他又去袁枚家里,想借本《东坡七集》来研究一个宋词。袁枚是个好客之人,见黄允修谈吐不凡喜求上进,是打心眼里喜欢,刚好有人从岭南送来荔枝数颗,便邀黄允修一起品尝。

吃完荔枝,袁枚便带黄允修讲书房,并向黄允修讲宋史。黄允修打算赴京赶考,想向袁枚借些银子买书。袁枚是个小心眼之人,怕黄允修此去无回,能不能中尚未知卜,便不想借他。但交往多日,怕允修对他有成见,何况他也是方圆面里的大学者。矛盾之下,袁枚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一番慷慨陈词的教育之后,袁枚挥笔而就了一篇关于借书有什么好处的文章,就是现在我们读到的《黄生借书说》。

袁枚在文章里大讲借书的好处,借来的书才珍贵,买回来的书不会好好读之类,还以皇宫贵族、富甲一方的仕族打了一番比方,说四库全书有几个人读,祖辈藏书子孙辈弃书的多的是,末了还献身说法,说自己小时候就常去一户姓张的人家借书,因为是借来的,所以非常珍惜,晚上都能梦到书中读的内容。还夸下海口,说如果借他的书回去读,黄生定能高中!

黄生一向崇拜袁枚,被这番言语迷惑的晕头转向。于是再不提借银子的事,借了一大撂书并带着《黄生借书说》一并回家去。经过一番苦读,次年黄允修去考试,果然中了名进士,并任邻县的知县一职。

黄生借书说赏析【】

读书人黄允修来(向我)借书。我把书交授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唐朝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藏书,有《经》、《史》、《子》、《集》四库。这里《七略》、《四库》都指内府藏书),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归而形诸梦。

b.其切如是其借书亦类予。

c.七略、四库,天子之书而少时之岁月为可借也。

d.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15.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的具体表现分别是【】。(本题用原文中语句回答)(4分)。

13.c(2分)。

14.我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中贫困难以得到(书)(2分)。

15.书非借不能读也(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4分,各2分)。

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节选))。

1.〖甲文的作者是明初的散文家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

(2)腰白玉之环_________。

(3)予幼好书,家贫难致_________。

(4)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段内容,请你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的作者写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宋濂。

2.(1)热水(2)腰佩(3)得到(4)把。

3.(1)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

(2)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意对即可)。

4.求学过程中旅途艰难,生活艰苦(吃得粗劣,穿得破旧)。

5.用自身经历来勉励年轻人要勤奋读书。(意对即可)。

读《黄生借书说》有感

《黄生借书说》出自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的手笔,讲述了黄生允修向作者借书,作者围绕借书、读书、藏书,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富贵之家和一般藏书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以读自家拥有的书和读借别人家的书的两种不同的心理作对比;以自己幼年时和当官后的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再以自己当年的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能感到借得到书读的幸运,以激励他下苦功读书,提出了这一观点。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黄生借书说》,对“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有了粗浅的认识。作者袁枚认为,书只有借来的才会好好读,但一旦自己拥有了书便会束之高阁而不读。

真是这样吗?

通过寒假里的一次小事,让我对“书非借不能读”有了深层的认识,并且深以为然。

为了干干净净过年,大年三十,我们全家总动员。爸爸忙着清理书房,妈妈忙着做家务,而我负责将自己的小书房清理干净。本以为只是清理书房而已,很简单嘛,却是“不理不知道,一理吓一跳”,小书柜让我理了一下午,还整理出了两箱积满灰尘的书。仔细看看这些书,都是在买的时候自己很喜欢,但是买回家后都认为“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书是自己的,不急着看,放到以后再说”便扔到了一边,偶尔有几本最多只是翻个一两页便扔在一边,这样以后,书便越积越多,书上的灰尘也越积越厚,却从未被再次拿出来翻阅,成了我的“收藏品”。但是,有时候无论是从图书馆里借的书,还是从同学那里借的书,倒都是经常放在案头枕边,有空便拿来翻阅一番,看完为止,总是想着“还是要还给别人呢,如果他明天问我要书,我还没看完怎么办?多看些,多看些”便会拿起书努力翻阅。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这不就是《黄生借书说》中所描写的情景吗?这所谓“书非借不能读”,“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是也!

我立刻又拿起了书本,再次品阅《黄生借书说》,不禁掩卷长思。如何避免买的书不读这一问题呢?我想,问题共有解决的方法的。只要我们把买来的书当成借来的书读,相信对解决这个问题一定会有大的改善。

借书的教案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1.图片。

2.故事ppt。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明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丁丁想借来看。丁丁该怎么做呢?

(二)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向明明借书时是怎么说的?(明明,这本新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2)教师示图1教师:他在干什么?(把借来的.书包上封面。)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

(3)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看书时怎么样?(丁丁看得很认真,也很小心,不把书弄脏。)。

(4)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还书时会说些什么?(明明,这本书我看完了,现在还给你。谢谢!)明明怎样说?(不用谢。)。

(三)情境表演,巩固经验。

1.自由组合,表演"借书"。

2.个别表演,师生评价。

3.迁徙训练,可表演借铅笔、借橡皮等,练习借和还时的言行。

(四)师生总结,提升情感。

1.教师:你喜欢丁丁的哪些地方?

2.师生针对班级实际,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3.教师小结:借了东西要爱护,要及时归还。借和还的时候要使用礼貌用语。

(五)欣赏故事:《宋濂借书》,懂得"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的道理。

教师:为什么主人同意宋濂随时来借书呢?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仅要有礼貌,还要讲信用,要及时归还给别人,今后再问别人借,就不难了。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借别人东西时有礼貌,并且及时归还。

附故事:

宋濂借书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书。宋濂为了学习知识,常常借书读。许多富有的人家藏书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9、《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故有所览辄省记。

11、上文第?段作者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3分)。

9.清朝(1分)袁枚(1分)。

10.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3分)。

11.书非借不能读(3分)。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党建云平台心得体会(优秀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欣赏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人的思考和成长,唤起我们对学习的共鸣和勉励。
  • 12-28 家长陪读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21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也可以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下面是一些学生和职场新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可能与我们有共鸣。
  • 12-28 总经办半年度工作总结大全(17篇)
    月工作总结是促使我们思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式。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是精心筛选而来,包含了各个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20__上半年,__公司深
  • 12-28 家长会家长发言稿(专业12篇)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重要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密切联系。通过阅读这些家长会总结范文,相信你可以对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有更清晰的思路。
  • 12-28 远足心得体会一千大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沉淀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复犯错。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远足,是一种锻炼身体、享受自然
  • 12-28 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探讨论文(实用17篇)
    范文范本的阅读和分析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对不同类型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参考范本,我们可以拓宽写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素养。摘要:在数学的学习中围
  • 12-28 工厂安全工作计划范文(18篇)
    一个好的工作计划范文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我们的工作内容与目标,帮助我们检视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随后,我们将介绍一些精选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
  • 12-28 项目经理个人年终述职报告(优质20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总结对个人工作表现的书面材料,对于提升个人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述职报告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
  • 12-28 文明行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思考和反思的结果,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近年来,世界各地
  • 12-28 纪要心得体会和方法(专业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做事情的回顾,对未来的规划提供指导。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和拓宽视野。近年来,我参加了许多培训和会议活动,通过积极参与与学习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