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力电容器发展的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3-11-22 05:15:18 作者:XY字客 膜电力电容器发展的论文大全(15篇)

范文是通过对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分析和总结,汇编而成的一种文体。以下是一些范文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膜电力电容器发展的论文

[摘要]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电力发电机组间还能够维持同步运行的能力,因此研究电力运行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对两类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对电力安全运行的措施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电力运行;稳定性;安全管理;措施。

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是指发电机组在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时,仍然能正常同步运行的能力。在电力运行过程中,规范的安全管理是避免出现事故的前提,对电力运行的安全起重要作用。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让社会及家庭更趋稳定,也可以提高电力运行的工作效率。因此,分析电力运行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是保证并联发电机组之间运行正常的一种主要手段。从概念的基本内涵来讲,静态稳定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小的干扰时,能够通过系统的自身调节,将发电机组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而暂态稳定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外界大的干扰时,通过系统的自身调节,过渡到一个新的状态,并且进行正常的运行。

二电力系统运行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一般来讲,影响电力运行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系统数据利用问题。

电力系统的数据包括数字仿真数据及系统中各种装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仿真软件仿真生成的数据。然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数据所获取的信息量仅仅是全体数据所包含信息量的极少一部分,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是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发展规律及内在的联系,对电网调度人员来说,数据利用中出现问题,就极易带来电网运行的潜在隐患。

2电力设备故障排查问题。

电力系统的扰动类型极其复杂多样,无法完全预测。在电力系统故障排除过程中,由于技术、能力和认真程度等问题,造成技术人员对设备排查中所得来的数据不能全面分析,对数据中所潜在的故障不能完全发现,再加上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都会导致设备的故障不能及时被发现,进而造成安全隐患。

3电力设备日常维护问题。

部分电网投入不足,设备老旧,较为薄弱,科技含量及自动化水平不高,特别是配电网设备急需改造,自动化水平较低,导致电力系统紊乱,不利于技术人员全面对整个系统进行预测和做好相应的处理,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4意外和自然性破坏问题。

在部分大兴土木工程的地区,施工人员在改造时不注意防范,施工过程中将电力设备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一些自然极端天气也是电力运行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危险性非常大,所以无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虽然这些事件谁都不愿意看到,但如果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一旦突发事件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对于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不到位,就会使全员无法积极有序地参与到抢救当中。

加强电力安全运行管理,是保障电力运行安全的有效措施。只有防患于未然,将安全意识充分灌输到技术人员的思想中,同时,注意监督与管理并重,全面落实管理要求,才能达成有效的管理目的。

1强化电力人员的责任意识。

任何与电力相关的工作,责任意识都是不容忽视的.。电力系统的事故均是大事故,在每个技术人员命令下达、误送电与延送电等过程中,都会对使用者造成损失,所以,要特别注重提高电力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提高电力人员的专业能力。

目前科技发展很快,电力系统已经实现可视化监控方式,电力系统的现代化管理也迈人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电力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工作能力应该得到与时俱进的提告。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电力技术人员的深层次培养,加强技术培训等,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3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

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行与自动化结合非常密切,应用广泛。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电力系统在经济与安全方面实现双重保障,既节约了成本,更是对安全的一种有效防护。但在目前的实际使用中,该技术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其中电网分析技术、潮流计算技术等功能的应用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其安全管理效能。

4强化技术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电力运行的过程,应该加以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完善的体制,使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通过对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组织体系的建立、以及督促管理体系的建立,全面贯彻落实管理安全责任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5加强电气设备维护和保养。

按照设备巡视检查标准的要求定期做好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并针对特殊天气做好特殊巡视工作。定期开展设备的清洁与维护工作,做到检查到位、维护到位、清洁到位。其次、开展好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工作,预防性试验是检测设备正常与否的有效手段。对于投入运行的电气设备必须定期开展预防性试验工作,避免因运行维护不到位造成设备的事故停运,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6落实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是事故处理的指导标准,它不但明确了不同事故情况下事故处理的流程和方法,还规定了事故处理人员的权与责。因此,作为一线厂站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定期开展好相关事故应急演练工作,确保事故发生时,人员管理处置到位、恰当,从而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结语。

总之,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源源不断、质量合格的电能。随着电网的不断互联和电力用户的增多,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电力系统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复杂的安全隐患和稳定问题。因此,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迫切要求,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王立扬,潘红芳.电力公司网络运行安全管理[j],计算机安全,2009(8).

[2]张晓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电力应急工作[j],电力安全技术,2010(6)。

[3]杨鸿源,赵永良.浅析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调度管理[j],华北电力技术.2010(9).

[4]赵绍烽,史玉波.简论电力调度安全运行管理途径[j],电子科技,2011(5).

[5]杨明芳,王昆仑.浅析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j],经济论坛,2011(11).

关于电力的论文二:电力技术发展和电力生产安全探讨。

电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日趋迅速。同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其中,电力生产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关注,部分电力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获得更快的发展,忽视了生产安全,容易出现事故,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就需要充分重视电力生产的安全。

1.1资源的有限性。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短缺,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因此发电一般不再利用石油来进行。而我国只有较低的水电可发容量,不到4亿千瓦,那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利用煤炭来发电,而煤炭生产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1.2无法根本性解决电力供需矛盾。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有着更高的需求,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人均gdp直接关系着人均能耗,如果想在预期内达到先进水平,就需要提升人均用电水平。根据国家的规划要求,到了2050年,我国发电装机需要在15亿千瓦以上,如果采取现在的发展模式,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就亟需找到新的发展途径。

1.3环境治理问题比较严峻。

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环境问题,我国主要依赖于煤炭生产电力,占据电力生产能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我们以240千瓦的火电站为例,每小时会产生7吨到12吨左右的二氧化硫,产生七八十吨的灰尘和一百吨左右的废水,并且很多城市还会出现酸雨问题。酸雨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和影响,如水变质、土壤退化等,还会在较大程度上破坏农作物。

2、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前景。

2.1太阳能发电技术。

非常典型的一种可再生资源是太阳能,其利用量十分巨大,纬度的不同,太阳会有差异化的辐射,最大太阳能在每平方米3400kwh以上。研究表明,只能在较小面积的地方应用太阳能电池,每年每平方米可以提供5500kwh以上;对于普通家庭的太阳能使用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太阳能发电技术,分别是热发电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就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发现,如今世界上光伏发电的规模还比较小,因此,太阳能发电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2.2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近些年来开始出现,这种新兴技术可以用电能直接转换燃料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化学能。实践研究表明,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通过联合循环使用高温燃料电池,可以产生85%以上的发电效率。并且燃料电池没有较大的负荷,发电效率不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燃料电池规模的影响,同时可以及时跟踪负荷变化情况,调峰能力较高。因为其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零排放得到了实现,水资源得到了节约,与节能环保的理念十分契合,水资源紧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此外,在其他方面,燃料电池也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在分布式供电中也可以采用燃料电池,电力输送方面不需要较大的投资成本等。

2.3交流输电。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大力建设大型互联电网,其输朱静电距离较长,容量较大,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对facts装置大力研发,以便促使功能应用需求得到满足。facts技术可以兼容于输电系统的并行发展要求,不需要改动现有的设备,就可以将电网输电潜力有效地发挥出来。

3.1加大电网技术设备投入,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和技术监督。

很多电网事故都是由自然因素或者电力设备缺陷引发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将更加先进的电力设备运用过来;积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管理继电保护装置,日常运行中,积极维护装置,借助于检查,来更好地监督继电技术;电力部门需要对电气设备与继电装置定期经常地检验和检测,通过对比检测结果以及设备技术标准要求,来对设备装置的使用状态科学判断,特别是需要重点维护、检查主变、母差、线路保护等重点部位,保证与相关的质量要求标准所符合。要重点管理二次回路,同时大力培训电力人员,促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新技术,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将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教育深入开展下去,增强其安全意识。

3.2对电力安全制度进行完善,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安全保护,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重视,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对安全机制科学构建,以便从制度层面促使电网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证。企业构建了规范的运转机制,方可以规范安全的生产,促使电网更加安全地运行。电力企业将安全机制构建和完善之后,需要用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促使员工的利益得到保证。其次,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推动作用,其实施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对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就需要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职工具备了较强的安全意识,就能够采取规范的操作行为,如果不慎有电力事故出现,能够沉着冷静,对事故的发生及时规避。同时,企业需要给予职工足够的尊重,对其安全健康状态积极关注,促使其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此外,在具体实践中,电力企业需要大力培训员工,总结过去事故的教训,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规范地操作。最后,对职工的安全技术行为进行规范。电力企业职工在一切工作开展中,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自身安全得到保障。因此,就需要严格要求电力工作人员,促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将电力企业的生产规定严格执行下去,制定自身生产技术科学规范,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可以将《安全目标责任书》、《互保责任书》等进行逐级签订,以便促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充分考虑安全要求,时时刻刻敲响警钟。

4、结语。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受到电力技术的影响,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电力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依然会有诸多的安全问题出现,对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还威胁到电力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重视电力生产安全,积极运用先进的设备,促使其更加可靠稳定地运行。同时,增强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其操作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RNSS在电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论文

前言。

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代表性元素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城市建筑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各种高技术含量的施工工艺以及先进的施工材料不断得到应用。然而就目前建筑工程行业来说,工程管理工作还做得远远不够,因此必须从管理问题与制约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出发,仔细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更好的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相关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1、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1.1主要出现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相关个人的名誉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发展生存问题。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单位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列几点。首先是认识上不够重视。建筑行业发展迅猛,行业各企业都有许多机遇可以把握,而在机遇的背后,大部分工程企业主要把承包收揽作为主要工作,往往极其容易忽略对于工程的管理工作,甚至出现由于管理出现纰漏而导致的工程成本增加的同时质量下降的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影响的不外乎是相关建设方企业的经济利益与企业在人民群众中的社会形象,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关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工程管理给与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从根本上、思想上提高警惕。然后是建筑工程相关管理制度的欠缺以及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有待相关人员的进一步深入与完善。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下发到各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准确落实,上级下发的管理规章制度变成一纸空文的难堪境地,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制度落实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是相关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的建筑工程行业普遍存在节省开支以及严重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人员的问题,有些管理部门人员严重缺乏,甚至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完善健全的管理体制,管理工作无法开展,更不要说管理的重要作用了。

1.2相关影响因素。

引起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工作发展缓慢,部分地区甚至有停工的问题的主要制约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是主观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从业人员主观意识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较为先进的科学的理念与相应的管理方法不能够很好地接受,甚至有些人员思想固化,产生排斥的心理。第二点就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监督监管力度不足,管理缺乏。第三点就是监理的职能未能得到很好地运用与发挥,在我国,监理职业的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慢,在较为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作为建筑施工项目整体的第三方参与者,大部分监理单位具有开展项目审核与管理的职能,但实际上来说,许多监理单位常常被忽视,失去其所具有的监理职能。第四点就是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监理手段单一,目前我国相关监理单位仍未全面的及时更新管理技术手段,处在低水平型、放养型管理手段阶段,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以及适用于监理职业的实用工程软件,大大影响了工程管理的效率水平。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2.1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的总则。

首先,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优化相关项目机构配置,确保相关设置功能齐全,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管理情况,制定恰当的管理制度,确保相关人员设备得到合理分配利用,保证项目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然后就是要严格的遵守国家对于贯彻落实相关项目管理责任制度相关部门的规范要求,因为一项政策规定的执行程度可以大概的反映出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总体发展水平,责任落实的到位,项目管理的成果才能得到保存与切实利用。同时,企业内部也要适当发展完善分配机制、市场机制、用人机制等适当机制来保证项目责任的落地。

2.2对提高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水平的实践思考。

2.2.1技术交底执行与施工方案编制。针对具体工程的基础、填充墙、屋面工程、装修装饰等分部工程,均需要在施工前根据具体情况与技术标准提前制定针对性的专项方案与解决措施,并严格按程序进行审批与审核,同时组织项目主管以及劳务主管进行及时恰当的交底工作,并针对项目细节进行详细的讲解工作,如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借助黑板,制定手册等手段,让工程主管人员把握住关键工序并掌握关键做法,主要目的就是要切实做好引路与交底工作。

2.2.2设计变更及相关工程洽商的执行。在一项建筑工程进行过程之中,设计的变更较为普遍,首先对于设计单位发起的设计变更,均应严格执行收发文制度,仔细核查手续等是否齐全符合相应规范,并核对对应变更是否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如果手续齐全,变更较为及时且没有较大的工程影响,则交底技术员按变更执行,并同时通知到项目部以及劳务队伍。其次的,对工程洽商和一些图纸问题及一些小的技术做法、技术措施等安排技术人员跟踪检查,并将洽商资料完善归档便于结算。

2.2.3质量控制与分部工程验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督促实验组、质量检查组把好质量关,对相关钢材水泥等大宗原料坚持复试、取样,严格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工序。同时动员施工员等全力配合好监理工作,做好、做扎实隐蔽工作的验收工作,确保无返工和质量缺陷的发生。另外的,技术资料汇编也是质量管控的一部分,按计划做出资料整理归档,按竣工归档目录列出资料目录,进行有条不紊的资料整编,并同时兼顾后期在建的工程,确保资料整编工作与工程进度同步。

3、结束语。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而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仍旧处于发展完善阶段。有些个人或建筑企业,往往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与建筑施工整体效率,而忽略了建筑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地区的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现象较为突出,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管理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只有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完善相关管理思路系统,才能更好的有效保障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凯.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6期.

RNSS在电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论文

一般地,勘测工作都要经过查勘、角杆测量、拉线测量、河谷宽度测量、高度测量等,为初步设计奠定基础。线路工程设计是按照建设项目的需要,利用查勘、测量所取得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标准,以及现阶段提供的材料等,进行系统综合设计的过程。对技术的准确应用,对现场情况的准确处理,是设计方案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

2.1传统电力线路测量存在的弊端。

(1)测区一般分布呈带状,并且较长。传统测量仪器视距较长,可达1km或更长。为了保证精度,需要长距后视,因目标较小,不易于寻找。一条线路往往很难通过一次勘测就可以完全合格,需要经过反复修改路线走向,勘测人员体力付出较大。(2)勘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往的电力工程测量均采用人工测量,需要带上百米绳、标杆、铅笔等工具。受勘测人员自身能力限制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的时间较长。在测量过程中,经纬仪是通过点与点之间的直接观测而获取测量数据的,如出现不通视的情况,将造成测量困难。

2.2gnss高精度测量系统的主要特点。

应用gnss卫星定位测量系统,通过卫星传送和接收信息,可以准确获取所有相关现场的测量信息及数据。gnss测量能使测量误差减小,测量精度更高,能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质量。鉴于输配电线路勘测工作的特点以及gnss测量设备的特点,使其应用于线路勘测成为必然。高精度gnss测量设备的使用,提高了输电线路勘测的质量和效率。gnssptk测量设备的主要特点如下:(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观测站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ns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方便,但观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保证gnss接收卫星信号不受干扰。(2)定位精度高。随着距离的增长,gns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3)观测时间短。(4)提供三维坐标。gnss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测量观测站的大地高程。(5)操作简便。gnss测量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开关仪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6)全天候作业。gns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2.3gnss在电力线技改前期规划中的实际应用。

以一条10kv供电系统进行重新规划,新架一条供电线路为例。首先通过电力生产地理信息系统对该地区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地理分布、负荷状况等进行前期分析,并在辅助设计层进行负荷切改的模拟规划,提出线路规划初步方案,然后按照初步方案进行现场勘察。测区位于半山区,线路所经地区树林、房屋较多,地势起伏较大,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测量,难度很大。采用gns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杆塔定位、距离测量、路径选取,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以往需一周时间的勘测量,完成全部线路的切改规划,并完成了杆塔的挖坑定位工作。gnss卫星定位系统在输配电线路中的应用主要用于定线、定位、直线桩位及塔位的放样,另外还可进行平断面的测量。gnss能直接提供点位的地理坐标,具有实时测图和工程放样功能。常用的放样功能,能一次性完成线路规划、杆塔基础位置定位等各项工作。通过gnss卫星定位系统现场实时采集杆塔精确坐标数据,并将其导入生产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能非常方便地为电网规划、线路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图上规划,能立即获得规划后负荷变化情况和线路长度等信息,这使电网前期规划和设计能够更加合理、正确,避免人为失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完备的数据信息可以对工程施工开展前期规划,并跟踪工程进度,使工程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可视化,从而提高企业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rs遥感是指从卫星或飞机上对地面进行观测,通过电磁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能够为遥感传感设备提供瞬时的三维坐标,特别是gnss/imu组合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能够高频率、高精度地提供传感器的位置与姿态信息,能够减少甚至不需要野外控制点、连结点的测量工作,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提高了线路勘查工作的效率。跨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愈来愈关注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努力将其应用于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中。特别是三维航空遥感数据获取系统,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设计人员在室内微型机上进行路径的多方案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并完成线路平面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图进行输电线路选线,卫星遥感影像较飞机航拍影像成本少,但分辨率比较低。全数字影像测量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电力勘测设计传统的作业模式,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勘测设计人员的外业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线路路径,减少线路长度和跨越屋顶的数量,大幅降低了国家投资电网建设的成本以及工程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以“500kv恩施-水布垭送电线路工程”为例,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处理航测影像进行预选线,优化后方案路径与规划选线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如表1所示。航空遥感设计优化方案较规划选线方案有如下优点:优化线路较原线路长度缩短了3.2km;房屋拆迁量减少了5520平方米;走线海拔高度有所降低,经过高山大岭地形比例降低了6%;优化路径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今后施工运行;避开了30mm重冰区,且重冰区线路长度缩短了5.5km;静态投资节省7255.4万元。由此可见,优化方案较规划选线方案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能够优化路径、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源、提高工效、节约勘测设计成本。

4.结束语。

电力行业与现代文明社会息息相关,电力系统是人类文明的生命线,现代社会已无法想象没有电力供给所造成的灾难。本文首先对电力线路工程勘测设计进行了概述,指出了传统电力线路测量存在的弊端以及gnss高精度测量系统的主要特点,详细论述了gnss与gis在电力线路前期规划中的应用和gnss与rs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充分显示了导航系统应用于电力线路勘查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电力市场的蓬勃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RNSS在电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论文

在通过无人机进行拍摄的时候,并非每一个项目都仅仅需要一架无人机就可以完成,在很多时候往往需要多架无人机展开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完成测量工作,这就需要对航线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保证飞行距离最短,并且所用无人机数量最少,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因此,在正式应用无人机展开拍摄之前,应该对拍摄的航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保证航线设计的合理,才能够保证整体测量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当一架无人机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测量需求的时候,应该采用两架或者多架无人机交替飞行的方式来展开测量工作,在对飞行测量线路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首先对项目区域内的地形进行精准的考察,这是非常关键的。此外,每一架无人机在正式展开飞行测量工作的时候,都应该对其飞行测量的航线进行精准规划,并且无人机在展开飞行测量工作的时候要实现无缝对接拍摄,这样的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相关操作人员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低空无人机航空拍摄测量的整体质量。

2.2像控点布设和测量。

在展开无人机测量工作的时候,很多测量区域的地形往往较为复杂,经常会出现树木茂盛的森林以及小河、池塘等等很难查找明显特征的地方,这就导致实际无人机拍摄测量工作在展开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并不十分准确。想要在这些影像上进行控制点的寻找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不仅仅很难精准的寻找到控制点,同时也很难对这些区域控制点的大概分布情况进行确认,所以,当航拍工作展开的时候,应该对这些控制点进行布设,要在平地上做好标记,这样一来,无人机在进行航拍测量的时候更容易发现控制点的具体位置。当控制点被覆盖在比较茂盛的地方时,可以选择在草地上进行白色塑料袋的布局。这种人为制作控制点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证控制点的数量,同时也使其分布较为均匀。

2.3数据格式的转换。

现阶段,我国无人机航拍测量影像数据的加密转换主要应用的是datmatrix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建立起一个较为系统的立体模型,然后可以导出标准的patb格式的空三效果。但是在实际展开作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多种问题的影响,从而导致立体模型不够精准,其实用性不强,这时候,就需要对其进行手工模型的绘制,这种绘制方式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当其绘制完成之后,再使其生成影像资料,由于影像资料的数量相对较多,为了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可以将一些线路边线进行导入,从而使其形成一个立体的模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科学发展也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信息测绘的前提背景之下,想要让电力勘察设计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要在技术方面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我国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还需要对其展开进一步的完善,现阶段,此项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行业内的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此种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获取项目建设区域地形地貌的时间,同时也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以及实用性,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对我国电力工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明国辉.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3(20):2.

[2]徐卓知,丁亚洲,王新安.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线路工程中的应用[j].电力勘测设计,2017,12(s1).

[3]董聪慧.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电力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9(28):223.

膜电力电容器发展的论文

但是同时又容易受到来自电压与电流等方面的损害,因而电力电容器的保护对于其自身功效和寿命的稳定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电流、电压、不平衡保护等方面对电力电容器保护技术进行分析。

RNSS在电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论文

电气自动化技术较为复杂,其应用较为广泛,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选择不同的技术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保证电气运行稳定安全。

3.1自动化补偿技术应用在电力工程中,低压无功补偿技术是相对传统的补偿技术,主要是通过采集三项电容器和单一信号的方式进行补偿。但是这种传统补偿方式有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单相负荷用户进行补偿时,极容易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欠补或过补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运行不稳定。而通过自动化补偿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将动态补偿与固定补偿相结合、将分相补偿与三相共补结合、将快速补偿与稳态补偿相结合,不断调整并能够适应负荷的变化,大大提高补偿精度,使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3.2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应用较为普遍,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类技术的兴起与推广,在国际市场范围较广,是较为现代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之一。通过现场总线技术的良好应用,可能把智能仪器仪表、控制器及电力执行系统有效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件能够相互配合,完成整体活动,使现场各控制设备能够保持交流与传递,实现信息间的流通,从而确定了电力工程系统的数字通信模式。现场总线技术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技术,具有运行安全、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整体优势非常明显,能够对电力工程系统主变器用电总量进行实时有效搜集,通过搜集得到相应数据,快速整理并汇总,及时将数据汇集到主控电脑内,然后启动计算系统,按通用格式形成数学计算模型,对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做最后的计算和判断,形成一系列可用信息资讯,向电力工程相关控制设备快速传递,得到维护指令后,对设备进行评估与修复,有效提高了系统维护效率,从根本上防止总电量过高造成电力系统短路、崩溃等现象,实现电力工程系统整体安全可靠的运行。通过现场总线技术应用,还能够极大的方便电力工程系统控制,实现系统分散管理的目的,依然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电力工程系统各部分相关控制数据的监控和搜集,保持随时连接、实时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快速实行反馈,并形成解决方案。现场总线技术导入和导出的数据,不仅能够提高安全性,更能对信息进行共享利用,使数据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有效保证了系统维护与更新,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3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是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电力工程数据非常重要,其统计、管理、共享和使用需要不断创新。主动对象数据库中的应用,需要面向对象提前设立出一个符合实际的条件,就是说,一定要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内、设定条件下,而出现的一个事件、最后执行的行为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反馈与评估,实现对数据自动化处理的结果。通过快速、简单、高效的处理过程,对事件进行最后评定。整个电网应用的均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这类技术涉及范围面大,对整个电网信息实现综合统计,设置条件信息包括面宽,也就是当电网在运行的时候,运行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满足触发条件,执行了某个行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力操作不精准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准确度,有效缓解了迟滞、缓慢的问题。

3.4光互连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光互连技术组成部分较为复杂,按常规划分,可将光互连技术分为自由空间光互连技术、光纤互连技术和波导光互连技术等多种类型。光互连技术有着较好的优势,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全面达到抗干扰效果,能力大大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在较短反应时间内提供强大的带宽,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与其强大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在电气工程系统中实现普遍与推广。通过采用光互连技术,可以在根本上解决数据收集的问题,实现信息数据有效采集、对系统实时监控及相关数据快速精准分析等,对计算结果实现应用,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实现对系统的便利操作,实现网络系统重组,表现出实际、灵活、高效的状态。

3.5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包括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是指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置技术、电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等。通过各种技术的合成与统一,形成综合型技术能力,使变电站二次设施实现整合设计、降低无谓消耗、减小变配电工作量、提升运行安全等。电力系统不断发展,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加完善,使配电管理系统更加科学简便,建立起实用的网络基础平台,从而实现110kv以下配电系统自动管理,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需求,优化电气设备的保护,与此、自我调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能力,才能有效做好技术布局,改善工作环境,切实保证运行整体安全。

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关系及发展前景论文

本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开始由衣食向住行升级,叠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外部红利,从而促使我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后最长的一波繁荣周期。作为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该时期江苏省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0年至2007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由8554亿元提高到26018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3.2%,高于同期全国水平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电力工业也取得长足发展。2012年,江苏省全社会实现用电量为4580.9亿千瓦时,用电规模为2000年的4.7倍。当前,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转折期,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用电结构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因此,系统研究过去一段时期江苏省经济结构和用电结构的规律与特征,有助于确保合理安排电力建设规模与进度,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二、经济运行规律分析。

(一)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增速呈现下降趋势。

2012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58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约6.3倍;从增长速度来看,1978年至2012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6%,高于同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外部经济环境的趋紧,叠加住行消费和城市化空间的逐渐缩小的影响,2008年开始江苏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进入下滑通道。2012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降至10.1%,较增速最高的年份2007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处于此消彼长阶段。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钱纳里的研究表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0年以来,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演化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主要表现为由以前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替代转变为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替代。具体来看,1990年至2004年,江苏省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5.4%降至9.1%,降幅为16个百分点;同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了7.4、8.6个百分点,占第一产业降幅的比重分别为46%和54%。2005年至2012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5.6%提高至43.5%,降幅为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降低了1.5、6.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幅的比重分别为19.3%和80.7%。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显示出江苏省产业结构的软化特征,这也将会是未来江苏省产业结构演化的方向。

(三)重要用电行业周期性波动特征突出。

消费结构由衣食向住行升级,带动了金属冶炼、建材以及化工行业快速发展;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拓宽了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市场空间,因此,上述行业的走势对于电力需求具有重要影响。这里选取了涉及行业的实物量代表性指标钢材、水泥、乙烯以及布进行说明。2000年至2006年期间,钢材、水泥、乙烯以及布的年度同比增速均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受宏观调控的影响,2007年上述指标开始出现下降走势。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增速加速下行。在包括我国政府在内的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下,国内总需求和全球总需求规模触底反弹,上述行业迎来一波反弹小高峰。但随着刺激政策作用的递减,涉及行业再次出现大幅下滑情形。2012年,在稳增长的政策效应下,金属冶炼、建材、化工以及纺织等行业景气度有所好转。

(四)经济重心仍在苏南,新增量逐渐北移。

苏南地区经济总量在全省中占主导地位。2012年,苏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9.9%,分别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41.6、38.0个百分点。但从增量来看,江苏省经济的新增量逐渐偏向苏北和苏中地区。2012年,苏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0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同期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分别上升了0.5、1.8个百分点,这充分显示出江苏省经济增量重心逐渐北移的趋势。

三、电力消费规律分析。

(一)用电量实现较快增长。

2012年,江苏省全社会实现用电量为4580.9亿千瓦时,用电规模为2000年的4.7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用电38.0亿千瓦时;第二产业实现用电3605.6亿千瓦时,工业实现用电3562.5亿千瓦时,重工业实现用电2695.0亿千瓦时,轻工业实现用电量867.5亿千瓦时;第三产业实现用电量468.5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为468.9亿千瓦时。

(二)用电结构出现重要转折。

由于各产业用电的不均衡增长,用电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动,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2000年至2007年,用电结构表现为第二产业替代第一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该期间,第一产业用电和城乡居民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持续下降。2007年,第一产用电比重为0.8%,较2000年下降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重为8.7%,较2000年下降4.2个百分点。同期,第三产业用电比重保持了大致稳定,2000年和2012年的比重分别为8.3%、7.9%;而第二产用电比重则大幅上升,由2000年73.9%升至2007年的82.6%,增幅为8.7个百分点。2008年至2012年,用电结构转变为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替代第二产业。该期间,第一产业用电比重保持了大致稳定,2008年和2012年相应的比重分别为0.7%和0.8%。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分别由2008年的8.6%、9.5%提升至2012年的10.2%、10.2%,相应的增幅为1.6、0.8个百分点。同期,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却进入下行通道,由2008年的81.1%降至2012年的78.7%,相应降幅为2.4个百分点。

(三)重工业与轻工业用电替代关系显著变化。

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占工业用电的比重为分析对象可以发现,2000年至2012年期间工业用电的结构也出现明显的变化。2000年至2004年,工业用电结构主要表现为重工业对轻工业的替代。具体来看,轻工业用电比重由2000年的32.8%升至2004年的35.8%,升幅为3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67.2%降至2004年的64.2%。2004年至2012年,工业用电结构主要表现为轻工业对重工业的替代。具体来看,轻工业用电比重由2005年的29.4%降至2012年的24.3%,降幅为5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70.6%降至2004年的75.7%。

(四)重要行业用电的结构呈现差异化。

2000年至2012年,化工行业、黑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以及纺织行业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走势并不一致。2000年至2007年,黑色金属行业和纺织行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处于上升阶段,分别由7.3%、8.3%增至11.4%、10.5%,相应增幅为4.1、2.2个百分点;2008年至2012年,黑色金属行业和纺织行业比重转为下降,分别由11.0%、9.6%降至9.4%、8.7%,相应降幅为1.6、0.9个百分点。2000年至2011年,化工行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处于下降通道,由11.5%降至7.7%,降幅为3.8个百分点;2012年化工行业用电比重有所回升,为8.1%,较2011年上升0.4个百分点。2000年至2004年,建材行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基本持平,维持在5.6%左右;2005年至2012年,建材行业用电比重处于缓慢下降通道,2012年降至4.1%,较2004年降低1.5个百分点。

(五)苏南用电占主导,但重心逐步北移。

2012年,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用电量占全省用电量的比重分别为59.8%、15%、19.8%;苏南地区比重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44.8、39.9个百分点。从动态角度来看,苏南地区用电比重趋于下降,而苏北地区用电比重趋于上升,苏中地区用电比重维持基本稳定;具体来看,2012年,苏南地区用电比重较2007年下降5.4个百分点,苏北地区用电比重较2007年上升5.3个百分点,苏中地区用电比重较2007年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分地市来看,苏南地区的地市用电量占全省的比重位居前列,而苏北地区的地市用电比重则排名靠后。2012年,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和南京用电量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26.0%、12.6%、9.3%;苏北地区的宿迁和连云港的用电比重均为2.5%。从动态变化来看,苏南地区的地市用电占全省的比重趋于下降,如2012年苏州、无锡、南京的用电比重分别较2007年下降1.4、3.0、0.9个百分点;而苏北地区的地市用电占全省的比重趋于上升,如2012年徐州、盐城和宿迁的用电比重分别较2007年上升1.5、1.3、1.2个百分点。

四、经济与用电结构比较。

(一)各产业电耗水平总体趋于下降,但产业间存在较大差异。

2000年至2012年,江苏省各产业单位产值单耗总体上均呈现出下降态势。2012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应的万元产值电耗水平为111.0千瓦时、1329.4千瓦时、199.2千瓦时,分别较2000年下降337.9千瓦时、288.9千瓦时、64.0千瓦时。第二产业万元电耗水平远高于其他产业。以2012年为例,第二产业电耗水平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1218.3千瓦时、1130.2千瓦时。

(二)第一产业产值与用电比重同步下降,但两者比例保持大致稳定。

2000年至2012年,江苏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用电比重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2000年的12.3%、4.8%降至2012年的6.3%、0.8%,相应降幅为5.9、4.0个百分点。从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来看,2000年至2006年第一产业产值和用电比重均呈现下降态势。2007年以后,第一产业用电比重基本维持在0.8%。2007年至2010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继续下降,但2011年后趋于稳定。

(三)第二产业产值与用电比重先升后降,近期产值比重下降速度快于用电比重。

2000年至2012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用电比重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2000年至2005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用电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由51.9%、73.9%上升至56.6%、81.8%,相应的升幅为4.7、7.9个百分点。这说明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快于产值比重的上升速度。2006年至2007年,第二产业用电比重继续上升,而产值比重进入下降通道。2008年至2012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用电比重均进入下降通道,分别由54.8%、81.1%下降至50.2%、78.7%,相应降幅分别为4.6、2.4个百分点。

(四)工业产值与用电比重保持与第二产业走势基本相同。

与第二产业用电比重走势相似,2000年至2012年,工业产值比重与用电比重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2000年至2006年,工业产值比重和用电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由45.0%、73.1%上升至51.0%、81.3%,相应的升幅为6.0、8.2个百分点。这说明工业用电比重快于产值比重的上升速度。2007年,工业用电比重继续上升,但产值比重进入下降通道。2008年至2012年,工业产值比重和用电比重均进入下降通道,分别由49.3%、80.3%下降至44.2%、77.8%,相应降幅分别为5.1、2.5个百分点。

(五)第三产业产值与用电比重趋势一致,但近期产值比重上升速度快于用电比重。

2000年至2002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维持小幅上升态势,由35.9%提高至36.7%,升幅为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基本持平,2000年和2001年均为8.3%,2002年降至8.2%。2003年至2004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用电比重均保持下降态势,分别由36.1%、7.9%降至34.6%、7.7%,相应降幅为1.5、0.2个百分点。2005年至2012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用电比重转为进入上升通道,分别由35.6%、7.8%上升至43.5%、10.2%,相应升幅分别为8.0、2.5百分点。

(六)地区经济与用电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苏南地区产值和用电比重均处于下降通道,但用电比重下降速度快于产值比重。2000年至2012年,苏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和用电占全省的比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用电比重下降的速度快于产值比重下降的速度。具体来看,苏南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用电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62.1%、65.2%降至2012年59.9%、59.8%,相应的降幅为2.2、5.4个百分点,后者高于前者3.2个百分点。苏南地区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一方面由于地价等方面的高成本,推动部分高电耗产业转移,与此同时,没有转移的重化学工业也向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升级,推动产业单位产值的电耗下降;另一方面,单位产值电耗较低的第三产业逐步替代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上述原因导致了苏南地区用电比重以比产值比重更快的速度下降。

苏中地区产值和用电比重保持了相对稳定。2000年至2012年,苏中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和用电占全省的比重保持了基本稳定。具体来看,苏中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用电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17.8%、14.4%降至2012年18.3%、15.0%,相应的升幅为0.5、0.6个百分点。苏中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构成均处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之间,因此样本期内其地区产值比重和用电比重处于了大致稳定的区间。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江苏省经济和用电结构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了大量有价值的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江苏省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与此行对应,用电总量、用电产业结构和用电地区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总体上,经济结构决定了用电结构,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建议:一是合理配置电源建设和电力输送项目,确保江苏省未来电力供应保障。二是电力布局新增量应重点考虑苏北地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关系及发展前景论文

1.1结合绿色能源。

电力系统深受能源危机困扰,虽已开始研制新能源结构,但应用效果一直不好,新能源很难与传统电力装置、设备形成默契配合。由于电力技术的决策能力、更新速度很强、很快,所以要想将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引入电力系统,依靠电力技术是最为可靠、有效的方式。首先,根据电力技术测量、转换、控制、管理能源的能力,改变电力系统原有能源输出格局,尽可能切断新能源输出装置与系统中其他运行设备的牵绊和影响,仅以能源输出为价值标准,设计、添置绿色能源装置,以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其次,强化变流调速技术、集优生产技术、能源转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地位,定期、定时核算绿色能源输出、不可再生能源输出过程中的“能量效益”,并对系统、装置、技术进行定向修改;最后,拓展电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围绕计算机技术,监控绿色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情况,以“消耗”“、效益”为两大基本点,总结分析不符合电力技术应用安全的相关问题,并及时改正。

1.2实现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带动高效生产的有效手段,为此,电力技术可以联合网络技术、自动化处理技术、智能监测等技术,共同推进多门技术的融合发展,进而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投入使用之前,应接受多次测量和考察,因为要避免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必须经过电力技术来处理相关系统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将系统运行状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然而,机电一体化对电力系统运行功能的要求和服务设定复杂,仅靠电力技术很难支撑起整个系统的运行重任,所以,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会选择“区域一体化”的生产、改造方式,选择风险小、收益高、符合电力技术应用条件的系统模块,帮助小范围系统实现“自动”,并计算应用效果,确定技术无误且高效之后,再扩大一体化改造范围。由此可见,电力技术虽然是电力系统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手段,但其应用效果依然具有不可控特质,在应用时应格外注意、小心。

1.3引入智能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电子终端控制的主要装置设备,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地位非常高,因此,电力行业也应适当引入智能技术,并创设以智能控制系统为核心管理中枢的技术集团,以便于工作人员正确、有效、科学的.管控电力系统。经过智能技术修饰,电力系统在故障排除、判断、处置方面的优势能力更强了,并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以往,一个小故障便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陷入瘫痪,现如今,运行故障会翻译成“特殊数据”,经智能处理器处理,被挖掘、传送,传达给管理人员,主动上报“故障”。这种高效的生产、管理方式,不仅节省了故障清查、判断的时间,还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坚固的安全保障。从应用效果上看,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发展空间上看,其应用环境却日常复杂,所以,需要广大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谨慎考虑、认真探究,以福利避害为原则,引入智能技术。

目前,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能源生产责任越来越重,为迎合不断提高的生产要求、服务要求,电力系统仍需不断革新、创造,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价值、生产价值。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根据自己对电力系统运行、发展的困难与问题了解,从内、外两方面探究电力技术的发展方向。接下来几年,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地位会不降反升,因为随着工业规模化生产系统的落成,系统生产形式、能力、效率的准确性要求很越来越高,所以,电力系统只有依靠电子技术方能将能源生产、输出、管理限制在可控、可管的范围内。一方面,应扩大电力技术的包容性,将其与现代高科技技术再融合,研发技术的新功能、新工艺,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省察电力技术自身存在的安全风险、耗能等管理不当问题,并设置研究专题,开展专项调查,以纠正、改善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效果不利的地方。通过内、外两方面发展手段,电力技术的发展道路会更加明朗,其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3结论。

通过上文对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期,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经济、生产,都期待着发展的契机与机遇。电力技术拥有改善我国能源格局、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能力,所以我国对其发展状态是否重视,并已经确立了其“先进应用科学”的发展地位。我国电力系统发展速度缓慢,装置、设备更新换代效率低,为迎接新的生产挑战,我国必须大范围的引入电力技术,使其在电力系统各生产、运营环节发挥实践价值。

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关系及发展前景论文

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对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电网互联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何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成为电力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转流技术及直流输电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系统中,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改善电力系统的可控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电力电子装置在发电、储能、微型电网等方面的应用也促使了电力系统向可持续、智能化发展,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交直流电网柔性互联等。

电力系统是能源利用、输送以及配给的主要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紧缺、环境不断恶化,促使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发展向环保、智能化、可持续化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转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主干电网、微型电网及地方电网协调发展,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装置组合,电力资源输送与分配智能化、灵活高效,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等。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储能装置的功率转换等功能的实现需要靠电力电子装置来完成,电力电子装置的单元化、模块化、智能化发展也促进了电力系统向智能化的转变,保证了电力系用的运行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在发电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发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发电机组励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具体如下:

(1)发电机组励磁。发电机组采用静止励磁技术,该技术具有操控简单、调节速度快优点。例如,在水利发电中采用交流励磁技术,对发电机组励磁电流频率进行动态调整,使发电系统对水头压力及水量进行快速调节,从而提高水利发电厂的运行性能及效率,整体提高了发电品质。

(2)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核心环节是交流器,交流器的主要工作是把不受控制的风能转化成电压、频率及相位满足并网要求的电能。

(3)光伏发电。光伏电站是通过光伏阵列组件、汇流器、逆变器等对太阳能进行集中利用的结构。由于光伏发电系统尚处于发展阶段,建设过程中还需综合考虑光伏阵列的、逆变器的组合方式等关键因素,以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2.2在电能存储中的应用。

电能存储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可以有效缓解高峰负荷供电需求,对提高现阶段电力设备的使用率和电网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应对电力故障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能质量与用电效率。

(1)压缩空气储能:利用电网用电低谷剩余的电量驱动空气压缩机,将能量转换为高压空气储存起来;当电网用电负荷达到高峰时,将储存的高压空气释放出来,推动涡轮机组发电,在发电过程中,通过控制发电机的励磁拓宽发电的范围,从而有效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2)抽水蓄能:即使用用电低谷富裕的电量驱动水泵,将低水位的水泵至高水位的水库中,将电能转换为水的势能;当用电高峰时,在利用水的势能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向电网补充电能。在抽水蓄能过程中,利用机组中的转子绕组励磁方式可有效提高发电效率。

(3)电池储能:即利用电网低谷的富裕电量对电池进行充电,到高峰负荷时向外发电的过程,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与全钒液流电池。在电池系统中,利用变换器实现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功率调节。

2.3在微型电网中的应用。

微型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功率变换器、储能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电配电系统。该系统中主要通过功率变换器进行调节,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从而实现局部功率平衡与能量优化。微型电网主要有直流微电网、交流微电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等多种形式,其中交流微电网是目前的主流形式,其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等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连接至交流母线,并利用pcc处开关的控制,从而实现微电网并网运行与孤岛模式的转换。

2.4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

(1)直流输电:直流输电包括两种主要输电模式,常规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换流器为基础,其中常规直流输电采用基于晶闸管作用下的'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采用基于全控器件的换流器。与常规直流输电相比,柔性直流输电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可关断器件和高频调制技术,具有可以独立控制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优势。

(2)分频输电:即利用倍频变压器可以在较低频率的条件下进行输送电能,较高频率下用电,极大降低了交流输电线路距离,提高了系统传输能力。

(3)固态变压器:又称电力电子变压器,可以对电压的幅值、频率、相数与形状等特点进行交换,实现原方电流、副方电压以及功率的灵活控制。固态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电能质量、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与灵活性。

3.结语。

电力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的发电、存储电能、微型电网等方面的应用同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促进了电力系统转型,可有效改善电力系统的性能,实现了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尚盛,查晓明.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测试及考核研究现状与发展[j].变频器世界.(11)。

[2]吴芳.电力系统试验中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等效研究[j].电子制作.(20)。

[3]喻翔.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0)。

[4]沈永孝.电力电子装置抗干扰技术研究[j].硅谷.(21)。

[5]吴云龙.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4)。

电力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论文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不断吸引聚集各类人才来蓉创新创业,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

紧扣产业链短板,5年内引进和培育100个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对“两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等来蓉创新创业或作出重大贡献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金资助。

二、鼓励青年人才来蓉落户。

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三、保障人才住房。

加大人才公寓保障力度,对急需紧缺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服务,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按其贡献可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在产业新城建设配套租赁住房,由各区(市)县政府根据企业和项目情况,按市场租金的一定比例提供给产业高技能人才租住。鼓励用人单位按城市规划与土地出让管理有关规定自建人才公寓,提供给本单位基础人才租住。外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提供青年人才驿站,7天内免费入住。

四、提高人才医疗待遇。

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国际医院,整合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预约诊疗、外语接待等“一对一”诊疗服务。为高层次人才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推动符合条件的医院、诊疗中心与国内外保险公司合作,探索在自贸区内开展国际医疗保险直付结算服务试点。为急需紧缺人才就医开辟绿色通道。

五、简化外籍人才停居留手续。

凡属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引进的`外国专业人才,来蓉工作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或工作经历等限制。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直接在蓉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建立市场认定外籍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机制,畅通外籍华人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渠道。在华高校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在蓉创新创业,可申请最长5年有效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为境外高校外籍学生来蓉实习提供实习签证。

六、激励产业人才。

对市域实体经济和新经济领域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人才,按其贡献给予不超过其年度个人收入5%的奖励。对毕业5年内在蓉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对全市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新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年内给予每人最高3000元/月的安家补贴。建立人才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制度,给予每人最高6000元补贴。

七、发放人才绿卡。

凡属成都产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在蓉工作,可申领“蓉城人才绿卡”。对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高级人才、产业发展实用人才、青年大学生等,分层分类提供住房、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创业扶持等服务保障。建立人才绿卡积分制度,提供增值服务。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对重点人才(团队)项目提供“一对一”人才专员服务。

八、支持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

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院校根据成都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给予最高万元补贴。鼓励在蓉企业与高校、职业技术(技工)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对合作建设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给予其最高100万元补贴。

九、提供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

设立1.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技术(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向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提供免费培训,其中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化培训所得扣除成本后的收入,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管理,不计基数。每年有计划多形式开展百万人次技术技能培训,对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全额报销考试费用。

十、建立人才信息发布制度。

年初发布成都人才白皮书,提出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岗位的人才需求;年末发布成都人才建设蓝皮书,分析全市人才现状。在成都国际人才网适时发布人才工作信息。启用“高端人才全球搜索系统”,实现人才供求信息的动态把握和精准匹配。开展人才政策效果评估,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

十一、支持用人主体引才育才。

建立企业引才奖励制度,对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在其上一年度对成都发展作出的贡献额度内,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通过猎头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人才,按其引才成本的50%给予企业补贴,最高10万元。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对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的给予最高10万元经费资助。

十二、设立“蓉漂人才日”

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发布“蓉漂”双创指数、举办“蓉漂”高峰荟、开展招聘会等活动。重要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在地铁、公交、户外led屏播放“蓉漂”形象广告片。开展“感知成都行”活动,每年暑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生来蓉考察实践,感受天府文化、体验创新创业活力,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社会氛围。

各区(市)县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围绕主导产业和企业实际需求,制定专项产业人才扶持政策。市级有关部门根据本政策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本计划由市委、市政府负责解释,市人才办和市级有关部门具体承担解释工作。本计划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电力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论文

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wto之后,市场上呈现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市场中展开了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到金融的全方位、多层面激烈竞争。产品、服务、技术竞争的核心和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国企业已经纳入全球商业和网络体系、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蜂拥进入中国、大批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之时,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人才之战就愈发凸显。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当一个民族经济起飞之时,如何招聘人才、培育人才、保留人才,是企业所面临最大、最严峻的战略挑战。美国在19世纪末期大公司诞生之后对专业人才追逐的历史,日本二次大战之后经济起飞所带来的企业人才流失的现实,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调查:53%的高管人才准备在两年中离开公司。

时,北大国际mba和世界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光辉国际合作,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职位的350多名企业高层、中层管理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得出了中国企业的高管对企业领导者、企业文化、激励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多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并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为探讨中国企业高管流失问题提供了一些结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1%的被调查者承认,企业在中国进入wto之后不具备管理人才储备。调查还显示,当前中国企业急需各类高级管理人才,包括市场营销、综合管理、人力资源专家和财务专家、研发人员和生产运营人员等等。54.3%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正在准备从外部吸收人才,但64.9%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人才管理现状极为严峻,不仅招不到优秀的管理人才,更留不住核心人才。令人困惑的是,一方面,被访者认为人才问题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被调查者中有高达53%的人表示在今后两年内很可能或可能离开公司,只有12%表示不会离开公司。这引起我们的极大警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却不能留住自己的高管人才,特别是在企业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骨干力量。这充分暴露了中国企业在优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严重问题。

分析:高管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职业发展规划。

企业人才流失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我们对被调查者进行的深入访谈中发现,决定两年内离开公司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司的内部管理,特别是高管的领导风格和人力资源体系不完善,是阻碍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根本原因。从职业发展角度而言,78%的准备离职者认为所在企业没有建立针对高级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长远规划。这些管理人才兢兢业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职业发展中没有进展,丧失了发展空间和个人的潜能,这对在职业发展方面颇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而言无疑是一个莫大的伤害。就人才激励和绩效评估体系看,也分别有70%和69%的被调查者表示“极不健全”或“尚未建立”,55%认为企业只有进入机制,却无退出机制――这种表面上宽容的用人制度,使公司不但没有对管理人才进行必要的激励,相反大大挫伤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导致了大部分人萌生去意。

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关系及发展前景论文

摘要:针对电力系统稳定保障问题,研究了电力系统及电力市场稳定性特点,分析了电力市场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要想促进电力产业全面发展,需要维护电力市场稳定性,保障电力系统稳定的结论。

关键词:电力市场稳定性;电力系统稳定性;相互影响;分析研究。

电力体系稳定性影响体现在参数影响方面,干扰轨迹以等价形式和相同形式为主,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电力运作稳定性联系密切。本文主要就电力市场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剖析二者关系,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为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电力系统自身具有复杂性,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的庞大系统,范围区域广泛。电力系统稳定性出现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在受到不良影响后,可以维护电力转子功能,保持相对角具有自身功能,确保以往边界性能力不会消退,保障大小干扰同步开展时的系统稳定性。第二[1],系统在干扰消退后,母线电压稳定运作,不会小于相对应的限值,也不会出现限值过高的现象。电力企业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其一体化的发电体制出现变化,设计与规划中的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电力企业和电力经营管理人员对未来发展技术、电力发展特性、发展规模和地点无法确定,无法掌握电力产业未来发展战略。

首先,要想了解和科学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电力市场稳定性关系,需全面认知电力市场稳定性特点。首先,建立模型,确保模型线性化,对市场稳定特点参数进行分析,对特征值进行研究。分析电力市场电价均衡点,观察上下运作时受干扰因素及电力市场投资行为带来的影响。电力市场发电期间,分析电力容量变化,研究电力市场稳定运作的局限因素,分析研究电力市场参与人员竞争目标和战略[2]。其次,商品消费人员、商品生产人员、市场管理、消费与生产流通环节是市场主要构成元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中不同经济利益主体参与其中,为消费者生产多样化产品,影响了市场稳定性。

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关系及发展前景论文

与此同时,在电厂发电机组的变速恒频励磁中,也应用到了电力技术。在水力发电方面,对于水力发电来说,在单位时间内,水流动量的大小以及水流源头的压力大小都会影响其效率的高低。所以,为了使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更加有效率,就需要对励磁电流的频率进行适当的规划以及调整,从而使电流的频率以及转速与电子技术上的要求相同,这样就能够保证发电机组在最高效率的情况下运作,使电力系统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应用,这个原理在风力发电以及核电中同样适用。为了使电力技术更加有效,还应该对风机水泵以及控制机组进行适当的`规划。当电场中的电力系统在工作的时候,发电机组耗电量非常大,但是由于现今要求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就可以运用风机水泵变频机来将传统的变频器替代下来,这样,在高压电转换为低压电,或者是低压电转换为高压电的时候,就可以降低电能转换过程中的电能损耗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的发电过程中,应该多运用风机水泵变频机,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进行最有利的电力系统规划。

1。2输电线路上的规划。

由于电子技术在输电线路的应用上主要是高压直流电技术、柔性交流电技术、还有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等等方面,所以,就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有力的规划。首先,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输电线路中,主要是以柔性的交流电设备进行运作。传统的用于控制电力功率的方式过于粗糙,不能够实现一边输电一边调整电能,这就使得传输电力时损耗大量的电力,但却要投入高昂的成本费用。但是现今常用的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能够在输电线路的关键部位应用电子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将电能功率进行最合理的分配,大大降低电力输送的成本,减少电能的消耗,从而能够使电力系统的更加稳定、更加可靠。其次,在输电系统中,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则是以晶闸管作为主要代表。晶闸管作为一项重要的电力技术发明,自被发明之后,就应用在直流电的输电线路中,在电力系统输送的过程中,电流的转换大大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电流交换设备在同等设备方面的竞争力。再者,静止无功补偿器经常被应用到电路输送的补偿以及负荷补偿中,对于大功率的电网,静止无功补偿器用来控制电压,同时也用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能力。它在运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电感器来得到无功功率,再通过调控电抗器,来进行平滑转变,它主要适用于中压输电线路以及高压输电线路中。

1。3配电过程中的规划。

为了是配电系统提供更高质量的资源,就需要满足电压、谐波等方面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阻止电能配送的一切不够稳定的因素。在整个配电过程中,电力技术是控制着整个程序的质量,通过用户电力技术来实现。这就需要对整个配电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保证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更加融洽、适合。

2结束语。

电力技术可以看做是电力系统前进道路上的里程碑,它拥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随着这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技术也不断前进着,不断地吸纳着崭新的技术,先进的手段,但是,由于这种技术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它的稳定性并不能够满足电力系统中的要求。为了使电力电子技术能够起到控制的作用,就需要对电力电子技术进行适当的规划,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提升电力的质量,降低生产的成本,减少输送的损耗,使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保证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更加顺畅、符合当今的要求。

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关系及发展前景论文

超导电力技术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物理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多门学科的新兴技术。超导电力技术所涉及的大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都属于电工科学的研究范围。超导技术与电工学科的结合,必然会使得电工科学与工程进一步发展。

目前,随着超导电力技术的逐步成熟,在大量电力装备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比如超导电缆、超导电机、超导变压器等。同时,通过超导技术的应用,还能很好的克服传统技术的弊端,实现诸如超导故障电流限制器等新型电力设备。超导电力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电器设备的工作效率、储能容量,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能质量以及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了技术保障。

超导电力技术的独有优势使其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电工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它代表了当前国际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超导电力技术的深入研究对促进电力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超导电力技术的现状及优势。

1.1超导电力技术发展现状。

超导电力技术主要是利用超导体能够实现零电阻的特点进行各类超导电力设备的制造,而零电阻这一特性可以有效降低电能传输的损耗。目前,超导电力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具体的应用:

(1)高温超导限流器。高温超导限流器将检测、触发等多项功能集于一身,其阻抗能够在从零开始的极大范围内进行转换,相对传统限流器,其响应和恢复的速度更快。高温超导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保护各类电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能提升输电容量,扩大电网规模。

(2)高温超导电缆。通过超导技术制造的高温超导电力可以大幅度提升输电的密度,加上其零电阻的'特性,能够有效降低线损,为满足现代用电需求提供了良好的传输介质。

(3)超导储能系统。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虽然具有清洁以及循环可再生等多种特点,但是这些系能源发电稳定性较差,需要通过电能储存系统来确保其稳定并网。而传统储能设备性能较差,通过超导技术所制造的超导储能系统具有更高的响应速度,同时可以根据需求对输出功率进行灵活调整,使电网供电质量全面提升。

(4)超导电机。当前的变压器、发电机及电动机单机容量相对较低,而且质量大、对电能的损耗也较大,而超导电机刚好克服了这些缺点,这使得其能够在面临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之下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1.2超导电力技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规模、容量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升,系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而超导电力技术有效克服了其中的大量问题,表现出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具体如下:

(1)短路电流会威胁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传统限流设备的限流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缺少自动复位功能,虽然sf6断路器能够在短路电流增加的情况下及时切断故障线路,但是当短路电流超过63ka之后,其限流保护功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超导限流器在正常状态下为零阻抗,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当短路故障发生后,其阻抗会迅速上升,且其容量上限比传统限流设备大得多,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2)随着城市的发展,用电规模不断增加,传统的电缆在小空间中进行大容量电能的输送面临着一定的技术瓶颈,而超导电缆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线损,并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3)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并网可能会影响电网的动态稳定性,而通过超导储能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电能质量,提高并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随着土地资源问题的日渐凸显,传统电气设备占用空间大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为了提高土地面积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等超导电气设备的应用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超导电力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电力技术很难适应这种挑战,对此需要通过新的能源发电及新的电力技术的应用来满足这一需求。而超导电力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超导电力技术主要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电压等级不断提高。超导电力技术最初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电压等级较低的配电领域,且其输电距离比较短。而随着近年来各国对超导电力技术的深入研究,使其逐渐向输电领域进行应用。比如,美国基于第二代高温材料对三相电阻型机饱和铁芯型高温超导限流器进行了研究;韩国也在加强高温超导输电方面的研究工作。(2)超导电气设备将会集成更多的功能,同时超导电力技术的原理也会更加多元化。超导电气设备会将更多的功能集成到一种装置上实现,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其中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遭灾年就研制成功了同时集成超导限流、超导储能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超导限流储能装置,通过试验发现,该装置能够在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以超导储能为主要作用进行运转,一旦电网出现短路过流故障,则切换为超导限流器功能,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从美国方面来看,其将超导限流功能集成到超导电缆中,使得额其额定电压达到13.8kv,额定电流也达到了4000a,相对当前使用的超导电缆具有更高的容量和电压等级。(3)为新能源的并网发电提供技术保障服务。通过超导技术的应用,避免系能源并网发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在保证电网稳定性的条件下,使各类新能源发电能够更好的进行并网,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4)向超导直流输电方向发展。相对于超导交流输电来说,超导直流输电过程中,因为不存在交流损耗问题而具有更高的输电效率。当输电容量相同时,直流输电具有更高的输电性价比。目前,中日两国在超导直流输电方面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其中,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当前在建的用于电解铝厂工地那的超导示范系统,通过采用超导直流输电方式,其额定电流达到了10ka,且传输距离达到380m;而日本的中部大学也建成了额定电流达到2ka,传输距离达到200m的超导直流输电线缆。通过这些示范系统,充分验证了超导直流输电的可用性、高效性及经济性,超导输电也是未来超导电力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变革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无疑对未来电网的输送容量、安全稳定性、电能质量以及综合效率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于超导体的超导电力技术,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发挥出明显的技术优势,这也使得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电力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关系及发展前景论文

在了解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特点基础上,掌握二者发展形式和主要内容,站在整体角度,分析电力市场稳定性和电力系统稳定性关系。3.1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关系。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联系密切,二者单独运作,各自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电力系统这一物理基础是电力市场发展的基础,电力系统主要是依据电力市场要求,结合其运作模式开展。电力市场经济发展受到电力系统的'物理因素影响,物理稳定性较好,电力市场经济发展稳定性得到保证。电力市场在实际运作期间,经济发展稳定性与电力系统联系密切,经济稳定性影响着物理稳定性。因此,电力市场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联系密切。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稳定度受到影响,相应就会为另一方稳定运作带来影响,对和谐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安全稳定性对电力运作和服务影响较大,也会使得输电价格出现变化。市场经济与电力体系发展联系密切,市场发展需求影响着电力系统运作与发展。各个体系之间交换因素变化性大,电能交易影响因素多,电力线路预测能力降低,考虑不全面,存在离线分析现象。如果电力系统在运作期间出现突发事故,工程师不能掌握当时系统运作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就无法了解系统是否会出现崩塌,不能利用科学举措和方法进行控制管理。3.2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发展前景。要想实现二者长远发展,维持稳定形势,增加对电力市场发展背景的了解,可利用输电量控制电力系统,维护系统稳定安全性。这一方法科学合理,但是辩证来说,这对电力体系安全性与稳定性影响较大。利用输电量控制交易数量,致使电量上涨,将对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期间的电力供应容量带来影响,使得发电过于垄断,影响电力市场发展,降低稳定性。电力系统稳定性缺失会误导投资人员投资行为,盲目投资,判断失误,电力资源损失严重,电力能源开发与利用受到局限,电力市场稳定性受到影响。

4结语。

电力系统自身具有复杂性,其内容丰富,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主要体现为:在受到不良影响后,可以维护电力转子功能,相对角保持自身功能,确保系统稳定性,干扰消退后,母线电压稳定运作,在动态负荷影响下,电动机和逆变器仍具有较好稳定性。商品生产人员、市场管理、消费与生产流通环节是市场主要构成元素,与市场发展与稳定性联系密切,在对电力市场进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不同内容。

参考文献。

[1]薛禹胜.电力市场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相互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1):1-6;33.

[2]薛禹胜.电力市场稳定性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相互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2):1-4;79.

相关范文推荐
  • 11-22 婚宴答谢致辞大全(17篇)
    作为一个演讲者,致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机会,可以展示个人的才华和魅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学习到一些成功致辞中的共同特点和技巧,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 11-22 美丽的海南岛范文(15篇)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思路,组织严密的结构,逻辑严谨的论证过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的独特观点和深度思考。到海南旅游,仅仅四
  • 11-22 我最喜欢的季节秋天(汇总20篇)
    优秀的作文必须具备清晰的逻辑、正确的观点和精彩的表达。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好的作品。秋天,树叶黄了,金黄的落叶像蝴蝶一样
  • 11-22 销售培训心得收获范文(21篇)
    培训心得是对参与培训活动后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首先培训目标是熟练掌握销售流程各环
  • 11-22 元宵猜灯谜(模板22篇)
    高质量的作文要能够展现作者的独特创意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优秀作文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突出、思想深刻、语言精炼的一种文学体裁。优秀作文通过精妙的叙述和条理清晰的结
  • 11-22 第一次学骑自行车(专业21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精彩的文字作品,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精选例句,欢迎大家品味和赏析。在我的记忆中,我有非常多的第一次,比如:
  • 11-22 水小学四年级(汇总14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能够引人入胜,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的文章。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接着!”一位同学递过了接力棒
  • 11-22 个人暑假三下乡的心得体会(优秀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体验得出的一些有益的观点和建议,可以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下是一些著名学者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得出了一
  • 11-22 暑假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2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个人在某个时间段内经历、思考和成长的总结和概括,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反思自己的经历。随后,我们将浏览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
  • 11-22 神奇九寨沟大全(23篇)
    优秀作文要有独特的结尾,能够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样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未来到九寨沟,就听大人们说,九寨沟地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