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3 09:53:24 作者:雁落霞 孙景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开拓自己的思维和眼界。

孙景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955年孙景坤复员回乡,在外征战多年的他,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毅然回家乡务农。他将自己的组织关系交到村支部,把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悄悄地把各种功绩证明收藏起来。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

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复员回乡后,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邱大鹏说,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可大家都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果真不负众望,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村里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了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引发水灾,洪水泛滥、侵蚀土地,孙景坤便带乡亲们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那时候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人扛、手推石头和土,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村民们见他这样辛苦,都劝他歇两天,但孙景坤却说等着修完了再一起歇。”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说,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通过这个事儿,孙景坤更是受到了村民们的爱戴。

在生产队期间,孙景坤始终保持忠诚担当本色。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动员村民将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遵守组织纪律,在家乡务农这些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88年,在开展“三先一优”“三先二优”竞赛活动中,孙景坤吃苦在前、不求享受,很多人不理解,“你本来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认真地说:“为啥不干,战争年代只有干,才能走出活路。我躺着享受,我那些死去的战友能安生吗?”孙景坤义无反顾地带领村民开展竞赛活动,他因此先后获得金山镇优秀共产党员、“先锋杯”党员光荣称号。1991年,在“学雷锋、比奉献、做先锋、创一流”竞赛活动中,中共丹东市委组织部授予孙景坤先进党员称号。

孙景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走进金山镇山城村,拐过一条狭窄偏僻的小巷,踩着坑洼不平的土路,会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平房,这便是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家,孙景坤此前就居住在这里。走进屋内,墙上贴满了老人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无声地诉说着他清贫朴素的生活和辉煌的过去。

走近细看,有摄影家为他拍摄的胸前戴满军功章的照片,有记录他在上甘岭战役的文字资料,也有孙景坤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与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一桩桩、一件件,让人仿佛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激情如火的岁月。

孙景坤的故事,要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告别新婚才5天的妻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在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分别荣立二等功。战斗中,他多次负伤,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像刮风一样扑向他,他身上的伤疤就是最好的见证。

1949年,孙景坤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来的孙景坤随部队集结安东(今丹东)待命。部队驻地离他家不到五里地,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两年没见亲人的孙景坤却只是默默地望着家的方向。抗美援朝初期,孙景坤与敌人激战受伤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期间,排长催他回家看看父母,他默不作声,排长又说,怎么也得让媳妇看见你还是个大活人呢,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孙景坤不顾腿伤没好利索,再次过江奔赴前线。

当年打了多少仗,孙景坤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有一场战役,却永远烙刻在他的心底,那就是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在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2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21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孙景坤的外孙子毕元发对姥爷关于这场战役的讲述至今印象深刻,“战斗异常激烈,‘守着是死,不如拼命搏一把。’依靠多年的作战经验,姥爷知道敌人炮火最猛烈的地方,往往是敌人进攻的突破口。很快,他就发现了一处盲区,敌人的火力打不到那里,他主动请战,跟战友借着坑道掩护奋力狙击,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毕元发说,事后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石块和牺牲的战士身边,找到了昏迷的姥爷,他的腿部等多处受伤,耳朵也被震得几天都听不见声音。

孙景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他每次与老人交流,都能从他身上看到朴实纯粹的闪光点,“是触及心灵的”。

孙景坤和大女儿住在一起,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会下小雨,对此,他总是说:“自己修一修就行了。”屋里没有卫生间,老人上个厕所都困难,房子冬冷夏热,冬天只能自己烧小锅炉,老人岁数大不抗寒,夏天有的时候都要穿棉袄,但他常常说:“和当年在坑道相比,我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邱大鹏说,孙景坤日子过得清贫,离开村里后,近些年来,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低保金,随着上级部门发放的伤残金等待遇有所提高,老人生活也得到改善。为了让老人日子更宽裕,村里也曾多次找企业赞助,想帮帮老人,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不是我应得的,我坚决不能拿。”邱大鹏说,在孙景坤的心里,总是先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别人,而把自己摆在最后。这就是孙景坤一生不变的精神境界,更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坚守了一辈子的初心。

在军旅生涯中,孙景坤南征北战,经常几天几夜吃不上一顿饱饭,因此患了严重的胃病。回到家乡后,由于一直没钱治疗,每当犯病了,他就吃上两片止疼片顶一顶。他曾突发心脏病,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支架手术,病虽然治好了,可是七八万元的医疗费全是借的,这对于他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可即便这样,他也从没有向组织张过口。

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有人让他“找一找组织”,但他从没动过这个念头,用他的话说,“我的一百多个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长眠在他乡,我还活着,已经很知足了,如果我再麻烦组织,怎么对得起我那些战友们。”

孙美丽告诉记者,2011年,元宝区委区政府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居住条件不好,曾安排他到原丹东第二福利院生活。可老人因不习惯、想家等原因,最后被接回由她照料。孙美丽说,前几年还好,可今年她都69岁了,再加上自幼患小儿麻痹,右腿落下残疾,现在身体已大不如前,照顾老人有些吃力。不久前的一天深夜,她搀扶老人下床方便,不料与父亲一同栽倒在地,为了不惊动在隔壁屋熟睡的丈夫,孙美丽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才把父亲扶回炕上。“虽然觉得不舍,但看到老人被安顿得这么好,能更舒适地安享晚年,我心里头也就踏实了。”孙美丽感激地说。

掸掉战争的尘埃,掩盖身上的伤疤,孙景坤甘于清贫、埋头苦干,他用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他用辛勤的汗水与村民们一起建设了秀美的村庄。走出山城村,周围翠绿漫染的山岗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一个无悔的英雄。

孙景坤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坚决执行命令,与敌人血战到底,顽强拼搏直到胜利,这是战时一名军人对祖国、对人民的致礼。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

这样一位英雄,本可以留在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享受优渥的待遇,过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家中父母年迈,当兵7年只与父母和妻子见过寥寥几面,1955年复员后,孙景坤选择回到家乡山城村务农。

村民们当时并不知道眼前的孙景坤是战功赫赫的英雄,但他们觉得,他上过战场,又是党员,一定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在这样的期许下,孙景坤当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在这个岗位上,孙景坤要为全村谋划,据他的大儿子孙福贵回忆,小时候他们很少能够见到父亲,他总是早出晚归,奔波忙碌,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子女们幼时觉得有些陌生的父亲,却是村民们的“老熟人”,每一户贫困户的冷暖他都牵挂在心。那些年,他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还种下了数万棵松树和板栗树;洪水侵蚀农田,他就带领村民建起简易大坝,挡水造田。那时,机械化还远远没有普及,这些工作,都是用着极其简陋的设备,靠着孙景坤和村民们的双手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如果说,村民们一开始相信他是因为他政治过硬,那么后来村民们爱他敬他,是因为他真的给大家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好日子!1983年不再担任村干部后,他仍然是村里最受敬重的老人之一。

孙景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村里常有人对孙景坤说:老孙,你参加革命除了带回一些奖章和一身伤疤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太吃亏了。孙景坤却说:“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从没想过什么叫吃亏,什么叫好处,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捞点什么。”

孙景坤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上世纪70年代,他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孩子穿起军装意味着什么?孙景坤深有体会。要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定、和平、康乐,就得有人付出牺牲,对自己的得失,孙景坤从不皱一下眉头。

孙美丽回忆说:“我8岁上学,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因交不起学费和腿有残疾,同学们歧视和欺负我。按说父亲是生产队长,只要写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就这样,大女儿小学仅念了半年,便退学回家务农。

孙美丽在生产队干活时,队里见她手脚勤快、干活麻利,给她的工分从3分涨到7分。孙景坤知道后,开会严厉地批评了组长,并要求把工分降下来。后来,当地电话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孙美丽说,父亲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每有单位占地招工,父亲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家里姐弟七人,除了两个弟弟正常招工外,其余几人都是农民。

孙景坤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但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得到子女们的理解。孙美丽说,年轻时,她对父亲有很多抱怨,十分不理解父亲为何对家人、对自己这样“苛刻”。可随着年岁渐长,她渐渐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28年的村干部生涯,吃苦在前,不计回报,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和平时期对人民的致礼。

在村民心中,孙景坤德高望重,但是在家里,他却不是一个被子女理解的父亲。因为没钱交学费,有的孩子早早辍学;大女儿孙美丽在生产队时,手脚麻利,组长想给她涨工分,孙景坤却认为组长是看了自己的面子,是一种变相的不公平,因此严厉地批评了组长,严词拒绝涨工分;每逢有单位占地招工,即使选上了他的子女,孙景坤也会毫不犹豫地要求他们把机会让给别人。

这么多年,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亲朋好友有时候也会劝他“去上面找一找”,每每这时,孙景坤总会坚决地表示自己干革命不是为了回报,他还经常提起死去的战友,“他们才是真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还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

不计付出,不求回报。但每当社会需要他时,他又总是有求必应。上世纪90年代,各地相继开展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孙景坤作为复员军人欣然受邀,为青少年讲战斗故事。

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孙景坤,现如今已到了96岁的高龄。

70多年前的1948年,年仅20多岁,正在家乡丹东担任农会副会长的孙景坤,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决定参军入伍,而那个时候,他才新婚不到一周。

加入军队的孙景坤在随后的几年间经历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这一路走来,他跟随自己的部队从北打到南,从未停歇。

跟着这些战役的还有孙景坤立下的赫赫战功。

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途因负伤回国治疗,但伤刚好,他立刻又重新回到战斗前线,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

经过多次战役的孙景坤对1952年10月发生的一场战役记忆尤为深刻,在当时,身为副排长正配合上甘岭战役的孙景坤接到了营长的增援命令——增援已处于敌人火力控制之下的161高地。

孙景坤老人回忆道:“营长告诉我,你带领这9个人,扛多少手榴弹,扛多少子弹。”

而当他们一出发,敌人的飞机就来了,连同孙景坤在内的十名战士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便等待时机,一瞅到机会,便奋不顾身地往上冲。

在敌人的强大炮击下,冲上阵地后,原先10人的“小部队”已所剩无几,但孙景坤无暇伤心难过,更强大的责任感让已身处轰隆炮声、战火纷飞的孙景坤立马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当时的161高地有三面正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但凭借着孙景坤同战友们的顽强拼搏,总共6次打退敌人的反扑进攻。战斗一直从中午持续到半夜,256发手榴弹全数用尽,仅孙景坤一人便击毙了21名敌人。

经过敌对双方的激烈交战,他们最终不负众望守住了高地,而身旁的战友们早已伤的伤、残的残。

因为这场战斗,作战英勇的孙景坤荣立一等功,并在1953年,作为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的成员,他受到了伟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复员后,回到家乡的孙景坤主动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就如他参军入伍时的果断决心一样,他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家乡。

而那段时间的孙景坤对于他曾经的显赫战功只字未提,就连那几年的事都鲜少和家人提起。

每次家人问起他当年持枪战斗的往事,孙景坤总是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战斗的残酷更多的是对于人的残忍,这些幸存下来的民族英雄接受着我们的爱戴,但他们心里笼罩着的却是同伴们英勇牺牲时的画面,这种心理阴影将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在他们的脑海中永远的扎根留存。

时代楷模孙景坤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无我之爱:“希望她们忘了我和女高”

但小脑萎缩行动失衡的张桂梅来了。她握住家长黝黑皲裂的手,擦去她们脸上的泪水,“命令”随行者捐钱,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她说,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各级党委、政府对女高也是关爱有加,当地还解决了50个教师编制,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全额拨款。张桂梅说:“女高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

在女高教学楼走廊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绿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记录,堪称“爱心长廊”。张桂梅说:“学生们每天经过‘爱心长廊’,会记住得到的帮助。”

经常会有一些人联系张老师,要给女高捐款,但条件是提供学生家庭地址和贫困照片,女高对此坚决不要!张桂梅要求对学生的信息保密,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又保护她们的隐私。张桂梅说,给女高的孩子贴上“山区贫困女孩”的标签也不合适。她对毕业生说,走出这里,就忘了女高和我吧——她不想让孩子们背负精神负担。

现在的张桂梅一无家庭,二无房产财产,三还没有健康的身体。她甚至给县领导反映:能否把自己的丧葬费预支出来,用到孩子们身上,自己火化后“骨灰撒到金沙江就行了”。有人问她:那样我们想你了,去哪里看你?张桂梅回答:你想我了,我就会来到你身边。

如今女子高中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她们把“艰苦朴素、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感恩回报”的女高品质带出了大山,有的则又回到了山里。

陈法羽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了学校,之后每月拿出500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妹。她说:“女高改变了山里女孩的人生,我们该把张老师的精神传下去。”

“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先进事迹

1955年初,孙景坤复员后主动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他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

回乡务农后,孙景坤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借着荣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是一名老战士、上过战场,对他所获的荣誉一无所知。“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忆那段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大女儿孙美丽在与父亲的交流中,逐渐理解了老人的心思。

从战斗英雄到普通农民,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坚守。经历过战场的孙景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后来,孙景坤当上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群众的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那时候,村民们并不知道孙景坤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都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硬、靠得住。

英雄卸甲,心底的沙场气概却从未褪去。孙景坤带领乡亲发展农业生产,建设乡村,并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彻底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的一条河常年发水,孙景坤与乡亲一起拦河造田,改造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用肩扛运送土石,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说,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也保住了集体财产。

孙景坤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

8月15日,在丹东光荣院里,96岁的孙景坤正在与护理员聊天,“好,这里真好,感谢党和政府安排这么好的居住环境和细致周到的护理,我知足了。”老人的精神状态不错。此前,他与大女儿女婿一同居住。8月12日,孙景坤作为特护养员被送到这里,享受24小时护理服务。

老人居住的特护区房间有20多平方米,空调、电视、卫生间等设施齐全,在他睡觉的电动护理床的床尾立着一个输液架,上面挂着老人的军装,一枚枚奖章、纪念章熠熠生辉。这是陪伴老人几十年的心爱之物。

“老人对这些军功章很珍视,不管走到哪儿都要带在身边。所以我们在老人床边的右侧钉上了吊钩,军装和奖章就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院医疗康复科科长孙红霞说,老人晚上的觉少,睡不多久就醒了,护理员几次看见老人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奖章。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吊钩坏了,便将军装挂到了输液架上,让老人一抬眼就能看见。

舍生忘死勇立战功。

走进金山镇山城村,拐过一条狭窄偏僻的小巷,踩着坑洼不平的土路,会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平房,这便是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家,孙景坤此前就居住在这里。走进屋内,墙上贴满了老人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无声地诉说着他清贫朴素的生活和辉煌的过去。

走近细看,有摄影家为他拍摄的胸前戴满军功章的照片,有记录他在上甘岭战役的文字资料,也有孙景坤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与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一桩桩、一件件,让人仿佛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激情如火的岁月。

孙景坤的故事,要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告别新婚才5天的妻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在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分别荣立二等功。战斗中,他多次负伤,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像刮风一样扑向他,他身上的伤疤就是最好的见证。

1949年,孙景坤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来的孙景坤随部队集结安东(今丹东)待命。部队驻地离他家不到五里地,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两年没见亲人的孙景坤却只是默默地望着家的方向。抗美援朝初期,孙景坤与敌人激战受伤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期间,排长催他回家看看父母,他默不作声,排长又说,怎么也得让媳妇看见你还是个大活人呢,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孙景坤不顾腿伤没好利索,再次过江奔赴前线。

当年打了多少仗,孙景坤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有一场战役,却永远烙刻在他的心底,那就是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在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2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21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孙景坤的外孙子毕元发对姥爷关于这场战役的讲述至今印象深刻,“战斗异常激烈,‘守着是死,不如拼命搏一把。’依靠多年的作战经验,姥爷知道敌人炮火最猛烈的地方,往往是敌人进攻的突破口。很快,他就发现了一处盲区,敌人的火力打不到那里,他主动请战,跟战友借着坑道掩护奋力狙击,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毕元发说,事后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石块和牺牲的战士身边,找到了昏迷的姥爷,他的腿部等多处受伤,耳朵也被震得几天都听不见声音。

在抗美援朝中,孙景坤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切接见。

“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先进事迹

战争年代,孙景坤征战沙场,经常几天几夜吃不上一顿饱饭,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每次犯病,他只是吃两片药顶一顶。几十年间,孙景坤都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提过其他特殊要求。

孙景坤之前住在大女儿孙美丽家。他们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会下小雨。房子冬冷夏热,老人岁数大不扛冻,夏天有时还需要穿棉袄,但他常说:“和当年在坑道里相比,现在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按理说,父亲有能力为我们兄弟姐妹安排好一点的工作,可他却从不向组织开口。我在生产队干活,队里见我勤快,把我的工分从4分涨到了7分。他知道后,专门开会批评了组长,并要求把我的工分降下来。”孙美丽说,年轻时她对父亲有很多抱怨,可随着年岁渐长,她渐渐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

多年来,孙景坤主要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的收入养家,除了政府每年发放的优待抚恤金,他一分钱也不向国家多要。

村里有人说:“老孙,你参加革命带回一身伤疤,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太吃亏了。”孙景坤回答:“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没想过什么叫好处,什么叫吃亏。”

时代楷模孙景坤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8月15日,在丹东光荣院里,96岁的孙景坤正在与护理员聊天,“好,这里真好,感谢党和政府安排这么好的居住环境和细致周到的护理,我知足了。”老人的精神状态不错。此前,他与大女儿女婿一同居住。8月12日,孙景坤作为特护养员被送到这里,享受24小时护理服务。

老人居住的特护区房间有20多平方米,空调、电视、卫生间等设施齐全,在他睡觉的电动护理床的床尾立着一个输液架,上面挂着老人的军装,一枚枚奖章、纪念章熠熠生辉。这是陪伴老人几十年的心爱之物。

“老人对这些军功章很珍视,不管走到哪儿都要带在身边。所以我们在老人床边的右侧钉上了吊钩,军装和奖章就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院医疗康复科科长孙红霞说,老人晚上的觉少,睡不多久就醒了,护理员几次看见老人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奖章。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吊钩坏了,便将军装挂到了输液架上,让老人一抬眼就能看见。

舍生忘死勇立战功。

走进金山镇山城村,拐过一条狭窄偏僻的小巷,踩着坑洼不平的土路,会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平房,这便是孙景坤大女儿孙美丽的家,孙景坤此前就居住在这里。走进屋内,墙上贴满了老人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无声地诉说着他清贫朴素的生活和辉煌的过去。

走近细看,有摄影家为他拍摄的胸前戴满军功章的照片,有记录他在上甘岭战役的文字资料,也有孙景坤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一桩桩、一件件,让人仿佛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激情如火的岁月。

孙景坤的故事,要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告别新婚才5天的妻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在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分别荣立二等功。战斗中,他多次负伤,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像刮风一样扑向他,他身上的伤疤就是最好的见证。

1949年,孙景坤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来的孙景坤随部队集结安东(今丹东)待命。部队驻地离他家不到五里地,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两年没见亲人的孙景坤却只是默默地望着家的方向。抗美援朝初期,孙景坤与敌人激战受伤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期间,排长催他回家看看父母,他默不作声,排长又说,怎么也得让媳妇看见你还是个大活人呢,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孙景坤不顾腿伤没好利索,再次过江奔赴前线。

当年打了多少仗,孙景坤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有一场战役,却永远烙刻在他的心底,那就是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在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2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21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孙景坤的外孙子毕元发对姥爷关于这场战役的讲述至今印象深刻,“战斗异常激烈,‘守着是死,不如拼命搏一把。’依靠多年的作战经验,姥爷知道敌人炮火最猛烈的地方,往往是敌人进攻的突破口。很快,他就发现了一处盲区,敌人的火力打不到那里,他主动请战,跟战友借着坑道掩护奋力狙击,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毕元发说,事后战友们在炮弹掀起的泥土石块和牺牲的战士身边,找到了昏迷的姥爷,他的腿部等多处受伤,耳朵也被震得几天都听不见声音。

在抗美援朝中,孙景坤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亲切接见。

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

近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辽宁省丹东市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历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火洗礼,荣立一等功。复员回乡后,孙景坤将自己的功勋封存起来,带领乡亲们改变贫困面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孙景坤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我们要像孙景坤那样坚定对党的信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做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者、奉献者。

勇于把“小我”融入“大我”。孙景坤有钢铁般的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当我们实现全面小康、走向富强时,应该想到为祖国在战火中洗礼的英雄们,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奉献,才有祖国的强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党员干部要向孙景坤同志学习,坚持以祖国、人民、岗位的“大我”为中心,积极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工作中,乐于奉献、甘于实干,在实现“大我”梦想中努力奋力、找准坐标、创造业绩。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理念,志存高远、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不计得失埋头苦干,舍小家为大家,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弘扬新时代青年干部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

勇于把“吃苦”当做“快乐”。孙景坤同志甘于吃苦,复员回乡后,将自己的功勋封存起来,在苦中作乐,带领乡亲们改变贫困面貌。党员干部要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年轻就是用来吃苦的,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作为党员干部,不应该在该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也不应该在该奋斗的时代选择懈怠,要在艰苦岗位、重要岗位上经受磨炼,在难事急事上经受摔打。“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要坚持到吃苦的岗位上实干,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敢接“烫手山芋”,敢闯“矛盾窝”,多当“热锅上的蚂蚁”,不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勇于把“初心”化为“行动”。孙景坤同志历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火洗礼,荣立一等功。复员回乡后,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孙景坤同志学习,把初心使命印刻在心间,转化为具体行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为民服务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实际行动践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时代赞歌。孙景坤同志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以平凡而精彩的生命无私奉献。党员干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光芒,在自己岗位上做负重前行的人、披星戴月的人、鞠躬尽瘁的人,以“夙夜在公”的无私境界、“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担当,甘心吃苦、甘愿吃亏,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负重前行。

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

孙景坤(1924年—),男,汉族,辽宁安东(现丹东市)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复员回乡务农。

孙景坤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长沙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和解放海南岛纪念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一系列战役,特别是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作战、坚守阵地,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53年6月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7月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20年10月14日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1924年,孙景坤出生在安东(现丹东市)山城村。

1949年,孙景坤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到解放海南岛战役,随40军119师357团从北打到南。

1950年,孙景坤随部队奔赴朝鲜。

1952年10月,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上甘岭161高地的命令,161高地被敌人三面围攻,已经有8批战友牺牲在了支援的路上。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孙景坤和战友奋力反击。从中午12点坚守到半夜12点,共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1953年7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在北京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复员后,孙景坤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20多年生产队队长,组织村民成立致富小组,种植板栗、修路治河。

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2020年8月12日,孙景坤丹东市光荣院里安享晚年。

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

1955年,孙景坤复员。丹东市安排他到工厂当车间主任,但他却申请回故乡山城村,并担任第一生产队的队长。

山城村处于鸭绿江支流大沙河转弯处,是防洪能力最薄弱的地方,修堤筑坝迫在眉睫。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独轮车都罕见,孙景坤就带头用筐挑、用肩扛,运送土石。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坝越建越高,越建越厚实,两岸土地得以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保障。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沙河堤坝不断完善,原有的泥坝被石坝替代,但大坝的基础依然是孙景坤带领一队社员打下的。如今,大沙河河坝两岸,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他深爱家乡每一寸土地,那时候没有吃不了的苦!”刘振发曾是第二生产队队长,“村里种植蔬菜,要挑粪施肥,一个担子挑两个木桶,装满了有100多斤,还要走8公里的盘山土路,孙景坤每天都带头干。”

回乡务农数十载,孙景坤吃苦在前、不求享受。“躺着享受,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吗?”

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

“那场战斗打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鲜血染红了阵地。”回忆起数十年前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96岁的孙景坤眼含泪水地说:“我想他们呀!”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人,1948年,24岁的他参军入伍,从此南征北战。

回忆起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孙景坤表情严肃。1950年10月,孙景坤随部队赴朝鲜参战,后因腿伤不得不回国治疗,可伤还没完全养好,他就再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孙景坤的身上却留下了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5年复员后,他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而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从未提起自己曾经用鲜血铸成的荣耀。

直到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才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人们才知道他是一名战斗英雄。

山城村村民们得知孙景坤是志愿军战士后,有人问他:“打仗时,有没有想过死?”他坚定地回答:“战场上哪能不死人?只要是为国家而死,光荣!”

孙景坤的人品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村民有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在家务农的大女儿孙美丽今年已经快70岁了,因为小儿麻痹她从小右腿落下了残疾。在16岁时,好不容易有了一次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在孙景坤的坚持下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家庭。

“不要问国家能为我做什么,要多想想我能为国家做什么。”在孙美丽的记忆里,这是父亲近年来教育后辈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前不久,孙景坤获得当地授予的“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在他的床头,有一件挂满了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每一枚奖章的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历史,孙景坤将这些珍藏在心中,从不挂在嘴上。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孙景坤和他的战友们,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时代楷模孙景坤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0__年,王秀丽看到了张桂梅在全国xx大代表大会上的新闻,她喊着,我有一个梦想。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那个声音从小县城传到了全国。在公交车上,王秀丽给她发了一条短信,祝贺她的梦想终于要成真了。

最初,张桂梅提出这个想法时,一片谩骂声淹了过来。“别人说我得精神病了,或者是荣誉得太多了,得出瘾来了,老想怎么着怎么着。”那时候王秀丽也劝她,已经得了这么多项全国荣誉了,可以好好地到老了,躺在荣誉上,过完这一生。还有一次县委组织的论证会上,所有专家都投了反对票,“什么年代了还把男女分开?”

他故意问她,我们办一所高中最起码要有实验室吧,你觉得这个实验室大概要花多少钱?

她说,两万够了吗?

你做梦去吧!杨文华干脆地说。他觉得自己非常自信,毕竟经验上远远超过她。他发现张桂梅不仅理想主义,还非常幼稚,对建一所学校一无所知。

谁也没有说服谁。后来他听说,张桂梅去昆明“化缘”了。他还听到了她当时的“化缘文案”:我们全县十多万人,一个给我10块钱,我也是好几百万了,全省那么多人,一个人给我5块钱……“你说天真不天真?”

在昆明,张桂梅请云南省总工会的人把她的身份证、劳模证明、报纸报道和种.种获奖资料复印了一大堆,她上街去募捐,一是为了办女高,二也是为了儿童之家。最初答应当儿童之家的院长,一个基金会一年提供7万块钱资金,她也天真地以为,足够了。

第一次去要钱,她下不了车,也张不了口,满大街转悠。她住在省总工会花钱开的宾馆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不着钱,干赔住宿钱和吃饭钱,自己在干些什么事啊,“我的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天亮了,她继续坐车,看到一个楼梯上铺着红色地毯的房子,想着这样的地方一定有钱。她进门,对方一看,你是张桂梅老师不是?三个月前听你的报告。那时她刚被评为十大女杰,学习的标语还没有撤下,转头就变成乞丐了,“有个地洞钻进去算了”。她说明来历后,对方批了一个五千的条,说给孤儿院,办学校不管。

后来她有经验了,不去单位找难堪了,就在街上要,她拉着人问,你能不能给我点钱,我有个孤儿院,我想办个学校。人家说,好手好脚不干活,戴个眼镜出来骗人。姐姐听说了,也说她:你的脸皮真厚啊,这是人做的事吗?是什么让你变成了这样。

那5年里,除了克服自己的清高和难堪,她还要面对身体的衰弱,她被查出癌细胞转移到肺,怕身体完全垮掉,她没有选择化疗,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并发症,常常感到呼吸困难。在昆明,她老怕自己忽然窒息,把自己憋死。即便如此,“化缘”来的钱远远不够。

转机在20__年出现。“最最直接的,我不回避,就是张老师干到xx大代表了”,这个曾经坚定的反对者杨文华,看着张桂梅在北京“一炮放出去了”。“华坪通天了”,各级的压力就来了,女高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xx大新闻播出那天,王秀丽收到了张桂梅的回复,只有一句简短的“谢谢”。后来见面,王秀丽就说她,你还挺傲娇的呢。但她知道,张桂梅有很多很多的困难和委屈。女高建校那年,张桂梅有一次打电话给王秀丽,在电话里一直哭,说,你要是再不来,我就要死掉了。王秀丽赶紧去找她,半个小时后到了,张桂梅还在哭,也不说为什么。那天,王秀丽没去上班,就陪在她身边,静静地听她哭完。

孙景坤先进事迹观后感个人感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使人醍醐灌顶。诚然,身处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广大年轻干部唯有提高想干事之认知、练就能干事之本领、确保干成事之效能,才能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新时代“硬核”的年轻干部。

“不为斜阳影便移”,年轻干部需以志为引,提高想干事之认知。想干事,就是胸怀壮志,不懈追求,始终保持干事业的激情和良好精神状态。正所谓“精神振奋则百业俱兴,形神怠驰则百事俱废”,有了向志向进取的良好心态,就有了想干事的觉悟。枪林弹雨的革命年代,孙景坤等志愿军老战士“舍生忘死,血战沙场,誓死保卫华夏大地”,用一生点燃信念的火种,让革命精神世代相传;一穷二白建设时期,彭士禄等党员干部“从零开始,奋起拼搏,立志报答吾国吾民”,以坚定的决心力创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今后改革开放造就有利环境……他们,身处恶劣境地,却心怀“国之大者”,为国为民,乐于负重前行。时至今日,身处“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新时代,广大年轻干部定要以志为引,坚守为民初心,把“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为民精神作为人生追求,秉承想干事的态度,始终保持干事热情,主动、积极承担工作,慎始慎初,善始善终,方为年轻干部本色。

“宝剑锋从磨砺出”,年轻干部需以责为重,练就能干事之本领。古语云,“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有了过硬本领,才能真负责、有作为,这就要求必须以责为重,勤学、善思以及常践。凿壁偷光,匡衡终成经学名家,是勤学之力;贯通经籍,班固编纂自成一体,是善思之功;为民跋涉,黄大发绝壁凿出“生命渠”,是常践之效。现如今,广大年轻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重要职责,更应主动加快知识更新,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知行合一,锤炼能干事的过硬本领。因此,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有针对性地重点学,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不断学思悟践,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不负苍天不负民”,年轻干部需以绩为本,确保干成事之效能。我们常说,“为政之要,重在履职,贵在成事。”能否干成事,是最能展现出一个干部党性作风和从政本分的重要评断。焦裕禄任职兰考,整治三害,力改人民生存环境;孔繁森远赴西藏,改善民生,书写仕途非凡业绩。他们以只身之力,力图“积土成山,积水成海”,终不负党和人民之托,实至名归。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不论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还是履行新使命新任务、解决新矛盾新问题,都需要广大年轻干部以实绩做担当,勿畏难,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时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实劲去解决难点症结,把工作任务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力求实效,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雄关漫道,任重而道远。广大年轻干部在其位、任要职、负重望,只有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在日积月累中修炼干事“硬实力”,成长为新时代“硬核”干部,定能不负韶华,于时代一角画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范文推荐
  • 11-03 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心得(通用18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写作技巧,使我们的写作更加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在这个总结范例集合中,小编为大家搜罗了一些经典和优秀的总结作品,供大家参考
  • 11-03 春天写景色初中(通用20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深入的思考等方式,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启发。阅读优秀作文范文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以下是一些值得阅读的作品。当春天降临到大地
  • 11-03 根鸟读书心得(优质19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记录下来,以便巩固记忆和分享给他人。如果你正在写读书心得,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 11-03 刚入学校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改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共同学习和成长。第一段:介绍入团初衷和目标(20
  • 11-03 美容产品合作协议书(优秀23篇)
    在合作中,我们应该学会相互帮助和支持,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合作技巧和工具,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合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厂(公司)校挂钩
  • 11-03 调研室心得体会和方法(优质18篇)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和文字表达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今年暑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
  • 11-03 消防安全活动设计方案(模板13篇)
    制定活动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活动的目标受众,以及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点。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活动方案的信息,不妨阅读以下范文。活动目标:1、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学
  • 11-03 物业管理的工作总结和个人总结范文(19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和能力。以下是一些团队合作的月工作总结,通过团队的力量,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
  • 11-03 生化检验心得大全(13篇)
    心得体会是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经历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得体会
  • 11-03 学安全技术应用心得体会和感想(热门17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一种尊重。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写心得体会有所启发。消防安全是我们生活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