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心得题目(汇总10篇)

时间:2023-10-03 03:25:12 作者:QJ墨客 2023年教育心得题目(汇总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心得题目篇一

第一段(导入)

英模教育是一种对优秀个体的敬重和崇敬,也是一种对学生自身成才和成长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作为一名参与英模教育的教师,我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于英模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

英模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充分理解英模的种种优秀品质和行为模式,从而不断进步自己并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人格。英模教育旨在建立“学生以英模标准检验自己”的认知,让学生不断自我反思和提升。我们需要打破刻板印象,不将英模局限于某种行业或领域,而是让学生以多元化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去寻找各种领域的优秀个体,并通过他们的例子来不断触发自己的梦想和成长。

第三段(实践)

作为教师,在英模教育中的任务之一便是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特长并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例如,当一个学生对某种领域产生浓厚兴趣时,可以鼓励他参与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为其提供相关学习材料,并提供一些相对权威的指导意见。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授英模的案例,进行故事分享和小组讨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模的行为模式和特质。

第四段(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发现英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英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自信心的启迪之下,学生会变得更加勇敢,更加敢于尝试和创新。其次,通过英模的案例,学生会感受到优秀品质的真实存在感,从而逐渐接受培养、塑造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感,而这一点对于青少年成长和人格塑造至关重要。

第五段(总结)

最后,我想说英模教育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教育理念的重复,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英模教育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领袖气质、创新精神和世界视野。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加系统、完全地开展英模教育,使它作为一种长期和稳定的教育方式,将已有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激发出来,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具有领导才能和探索精神的优秀人才。

教育心得题目篇二

英模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实践英模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国家建设至关重要。在教育实践中,我深感英模教育的重要性,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第二段:加强立德树人

英模教育的核心是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在教育中,我们要加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学生有责任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我们的民族情感,从而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第三段:鼓励勤劳创新

英模教育最重视的一点是勤劳创新。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勤劳能吃苦的精神,教育学生掌握高新技术,尤其是让学生乐于创新,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创意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四段:坚持科学决策

英模教育强调科学性和开放性,故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科学决策,采取实践经验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创新教育理念,借鉴先进的教育体制,相互学习,以期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教学中应加强交流协同,要善于借鉴、吸收外来的教育文化,创造自己的教育特色和实践模式,将自己的经验和思想分享出去,开放源网、相互推进。

第五段:结语

英模教育是当代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秉承教育的语言,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致力于打造一支富含人文关怀、立足实践的中国新型教育队伍。通过英模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典型形象、培养感恩、感恩父母和国家的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展现学生的潜力和全面素质。英模教育的理念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必将走在前列,成为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教育心得题目篇三

结合《数学》课程,在课改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课改实验教师认真从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自己角色灵活转变入手。

任何实践都应有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指导是盲目的,缺乏科学性的。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应深深懂得这次自己所肩负的任务的重量,所以在教学实际中,应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

《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反映了现代数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悟,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是必须体现的。

教师要建立学生的语文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因为探究既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真正实现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还有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课程要具有开放性;把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引入课程等。这些可以说是数学课程的新理念,当然是在前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与探索出来的。对理论的学习教师应不断的进行。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起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面对全班学生,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端正,那个学生的学习障碍要排除;课堂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精心创设,学生个体的巨大差异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难要解答,独立思考的问题要诱导……这些细致而复杂的内容,只是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即由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变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让教师重新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与外延,让教师教的过程精彩纷呈,更要让学生学的'过程充实、辉煌。

教育心得题目篇四

袁振国教授编撰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从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全书包括五部分,宏观教育理念部分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怎样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内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终身学习。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不断实践。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领域涉猎知识,而且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核心是师生平等。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要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教育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了无限空间。

教育心得题目篇五

近年来,毒品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中小学校园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毒品侵害。针对这一问题,禁毒教育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毒品观念,增强防范意识,远离毒品的危害。在我参加禁毒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禁毒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也对如何做好禁毒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首先,禁毒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毒品是一种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吸毒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道德堕落等多种不良价值观。而正是这些不良价值观的滋生和发展,导致了毒品的泛滥。通过禁毒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毒品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为积极向上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禁毒教育是提高学生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有效方式。在学校的禁毒教育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毒品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毒品的名称、特点、危害等。这些知识使我了解到了毒品的可怕之处,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学生,我有责任远离毒品,为自己的健康和未来负责。同时,在课堂上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常见的毒品诱惑和毒品逃避责任的行为,让我们学会识别和避免这些危险。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我更加有信心、有能力保护好自己免受毒品的侵害。

再次,禁毒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然而,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一些家庭缺乏对毒品危害的正确认识或者缺乏对子女的有效引导。禁毒教育就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向家长传递毒品危害的教育信息,引导他们增强对子女的监护意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在我参与的禁毒教育活动中,学校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向家长们普及了一些关于毒品的常识和防范知识。家长们表示受益匪浅,增强了对毒品的恐惧和防备之心。这样一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发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打击毒品的侵害。

最后,通过禁毒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极少数接触毒品的青少年往往是在受到社交压力或心理困扰时尝试毒品。因此,在禁毒教育中,我学到了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如何有效地处理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压力。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我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也更加自信、自尊了。

总之,禁毒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补充家庭教育、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学生,我将时刻警醒自己,远离毒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为创造一个禁毒、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心得题目篇六

禁毒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毒品泛滥成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为了让学生远离毒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禁毒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与禁毒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感禁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得到了一些宝贵的体验与体会。

首先,禁毒教育教会了我认识毒品的危害性。通过学习禁毒教育课程,我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毒品以及它们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比如,大麻会影响大脑的发育,使人变得迟钝和失去学习的能力;冰毒会导致人产生幻觉和狂躁不安的情绪,最终崩溃;海洛因会使人上瘾,身体虚弱,甚至引发严重的疾病。这些了解让我深切感受到毒品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毒品像一把利刃,不止于伤害你自己,也会伤害你的家庭和社会。通过禁毒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了保持远离毒品的重要性,以及远离毒品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福祉。

其次,禁毒教育增强了我的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自信心。禁毒教育不仅仅是告诫我们毒品的危害性,更是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拒绝毒品的引诱。在禁毒教育的课堂上,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和讨论,以提高我们应对诱惑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我意识到拒绝毒品是一种勇气和责任,而不是软弱和退缩。我了解到要拒绝毒品,我需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坚信自己的选择,并且有勇气向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别人能够理解并支持我的决定。这种意识和自信心使我能够更好地与诱惑抗衡,坚守拒绝毒品的决心。

再次,禁毒教育激发了我对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热情。禁毒不仅仅是拒绝毒品,更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在禁毒教育的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拒绝毒品,还关注了如何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我们讨论了营养、运动、压力管理等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话题。通过这些讨论,我意识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远离毒品,还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毒品是一种短暂的享受,而追求健康是一种长久的价值。禁毒教育激发了我追求健康生活的热情,使我更加坚定地选择了健康和远离毒品。

最后,禁毒教育让我深感社会的责任与使命。禁毒教育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教育,更是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通过禁毒教育,我意识到毒品泛滥成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多么大的痛苦和伤害,而我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为远离毒品的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学校的禁毒活动中,我积极参与了宣传、演讲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帮助他人认识和拒绝毒品的危害。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传递了拒绝毒品的信息,也增强了我自己的拒绝毒品的信心和意识。通过参与禁毒活动,我深感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肩负起守护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禁毒教育教会了我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了我拒绝毒品的意识和自信心,激发了我对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热情,使我深感社会的责任与使命。禁毒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堂课,更是生活中的一种态度和观念。通过禁毒教育,我们能够坚定地选择健康和远离毒品,为自己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幸福。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毒品,将健康和美好的未来携手迎接。

教育心得题目篇七

“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这是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中关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的一段阐述。

由此我联想到这样一则笑话:某地理老师见校长来随堂听课,便将地球仪往讲台上一放,问:“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个什么东西呀?”没想到学生齐答:“多了个校长。”老师急了,又问:“校长是个东西吗?”学生齐答:“校长不是东西。”笑话虽有些夸张,但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问题一经提出,便极尽其“循循善诱”之能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仔细分析,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试问这样的课堂提问何以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何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所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提问不是随意的,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形式,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反映教学的重点、难点,否则就偏离了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的效果。那么如何设计提问呢?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哪儿却总是回答不到位,或者答非所问,以致耽误教学时间。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大而空,使学生找不到抓手。所谓“铺台阶”就是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分层设问。如苏教版第九年级(上)中李森祥的《台阶》是一篇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对于初中而言,理解其中的父爱是不难的,但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题颇有难度,在授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全面概述情节,为此我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父亲为何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如何造起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情节: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寸积铢累,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可父亲为此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再如: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可以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有了高台阶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吗?

2、父亲有没有赢得别人的尊重呢?

3、但是父亲赢得你的尊重了吗?

4、那么父亲靠什么赢得你的尊重的?

5、对作品中父亲,作者寄予怎样的感情?崇敬,怜悯,抑或其它?

最后归纳出这样的主题:赞扬中国农民的坚韧,审视前辈的生活价值观,提出关注农民、关注农村的问题。

苏小妹与秦少游的新婚之夜,苏小妹为考新郎官出了这样一则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让新郎官对出下联方可入洞房,秦少游思妻心切一时就是出不来,这时苏东坡令家人向水中央投去一石子,听到石子入水声,看到水中波光,少游思路活了,对道:“投石冲开水底天。”东坡这种启发式用得好!在妹夫发窘时令人向水中央投去一枚石子,可谓适时、适量、准确,这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授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了帮助学生欣赏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我是这样设计的:刚上课时我们欣赏的那首《我心永恒》作为《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如今已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世界经典名曲,每当听到这缠绵哀转的旋律,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罗丝和迈克迎着风浪相拥于“泰坦尼克”号船头的那个美丽瞬间,可见音乐与文学的相通性。那么,如果我们现在将《“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改编成电影,也需要给他配上一首主题曲,请问用《我心永恒》行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畅所欲言,都认为用这个曲子不妥。就在这时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既然《我心永恒》不妥,那你认为选怎样的曲子比较妥当呢,请阐述理。短瞬的寂静后教室里又热闹开了,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上甘岭》的插曲《英雄赞歌》,有的建议选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有的说不出乐曲名,干脆自己描述乐曲的的基调旋律,总而言之同学们的回答都说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赏析:船长的敬业、尽责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的爱,可谓瞬间的举动,永恒的形象。到这里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不仅巍然屹立于大海上空,更铸刻在每个读者心里。在这种提问方式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即设置悬念,卖点关子,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动力,这种动力有时是一节课的,有时可能是一阶段的,有时甚至是一生的。

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课是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这是一篇书序,更是一篇美文,就文章本身的语言、章法以及文学的内涵而言,这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但如果仅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的角度来讲授这篇课文,教者以为该文不失为一座引导学生通向文学殿堂坚实的桥梁。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没有急于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而是先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中外文学名篇,但都只有高潮,没有结局,只有梗概,没有具体情节,故事讲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几个悬念: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那苦命的祥林嫂后来过上了好日子了吗?还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于勒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又是怎么死的?没想到还真有几位同学能说出结局,但我让他们立即打住。可以想见,能在此时回答出问题的同学该有多自豪,而尚不知答案的.又该怎样羡慕和着急。就在这时大屏幕上赫然出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样一段话:“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

事实证明,在后来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我班的学生与文学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明显高于同一阶段的其他同学。现在想来,这种阅读兴趣的产生应当归功于我一开始的卖关子。

现在的教辅资料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包括一些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料,这些音频视频资料有不少的确为精品,可也不乏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运用资料,让资料“为我所用”。比如有一段关于《春》的朗读视频,其中“春花图”中的“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视频上实实在在显示了累累的桃儿、杏儿、梨儿,播放前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找茬,结果不出我所料,学生竟然就发现这一画面与文中的“仿佛”一词不吻合,由此自然归纳出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这种“找毛病”的课堂提问法往往可以运用于借鉴资料辅助教学的课型中,当然,事前教师一定要熟悉资料,考证资料,切不可随意否决,弄巧成拙。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假如我们故意唱点反调,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社戏》一文中,对于理解1—3小节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就不必直接问出来,而是说:我们常说,写文章要尽快入题,不要兜圈子,绕弯子,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可以不写,本文题为“社戏”,可见文章应该写在赵庄看社戏,可作者却花了整整三小节内容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看来再好的作品也有瑕疵,因此,我宣布现在将其去掉!当教师做出这样的决定时,你可以想见课堂上的反对声有多高。紧接着教师就要趁热打铁,穷追不舍发问,这种唱反调就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心得题目篇八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笔者以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数学新理念。

首先,在创造中学习。这里所说的“创造”,更具体地说是“再创造”。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掌握探索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在教“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先让学生自由绕篮球场走走,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并计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汇报测算的方法,归纳为三种:1、长+宽+长+宽;2、长2+宽2;3、(长+宽)2;最后再让学生说说那种计算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如,在教学“8加几”时,投影了这样一副画面:一群小学生去逛公园买门票的场景,其中男同学8人,女同学7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并列出算式:8+7,然后鼓励学生去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1)8、9、10……15;(2)把7分成2和5,8和2凑成10,10+5=15;(3)把8分成5和3,7和3凑成10,10+5=15;(4)15可分成8和7,所以8+7=15;(5)8+7=15,因为我知道7+7=14,所以14+1=15;(6)8+7=15,因为我知道二七一十四,14+1=15;(7)有一些学生采用摆学具的方法算出结果。这样,学生面对的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怎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再发现”、“再创造”。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提高了自己数学探究的能力。正如皮亚杰认为的:“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亲自创造的事物,才能真正理解。”

较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中创造”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根植的土壤。例如,教完比较分数大小时,我专门安排了一节整理练习课。下面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师:在比较分数大小时,常会遇到那几种情形?请大家分别举一个例子。并分别说说比较它们大小的方法。(生一一回答)

师:大家说得很全面。那我们又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的一份表示的分数就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

生2: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5个人吃和平均分给6个人吃,当然是分给5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学生纷纷点头微笑,师表扬了生2,并准备进行小结)

生3:我觉得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都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如,6/9和1/3,6/9=2/3,因为2/3大于1/3,所以6/9大于1/3。

生4:我觉得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5/6和7/8,因为5/6比单位“1”少1/6,而7/8比单位“1”少1/8,因为1/6大于1/8,所以5/6小于7/8。(师生共同为他鼓掌)

生5: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如2/9和3/11,2/9=6/27,3/11=6/22,因为6/27小于6/22,所以2/9小于3/11。(学生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

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课堂参与率高,而且思维

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我想,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要让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于课堂,延伸至课外,并将伴随终身。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里的“做过”,我认为应该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身体验的意思。《数学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体验学习。强调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在学习中体验”,就是让学生在接触现实的过程中,将初步形成的感性认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以形成理性认识,再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形成实践能力的过程。如果说“在体验中学习”学到的是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体验”就是形成了技能。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我有意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境: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布袋,口袋里放一些物品,让学生从中摸出一个正方形来。在学生纷纷举着自己摸出的正方形物品后,我说:“看你们摸得这么好,我也想摸摸,你们教教我好吗?”学生说:“正方形有一个平平的面。”我伸手摸出了一个硬币,学生们又说:“正方形的边是直的,不是弯的。”我伸手摸出一块三角板,学生们又急着补充道:“正方形有4条边。”我又摸出一张长方形纸板,问:“这是正方形吗?”学生回答道:“不是,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我又摸出一张菱形纸片,学生傻眼了。我则进一步问:“还有哪里不像?”学生说:“它的角。”还有的学生补充道:“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一样的。”这回我才摸出了一个正方形。我真诚地对学生说:“谢谢你们帮助我找到了正方形。”在这里,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并抓住正方形的关键特征。再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用手势、张开双臂等方式表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进而让学生用手指、双臂作量器度量周围实物。最后让学生练习目测,从而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意义。教学“千克、克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用手去掂一掂1克砝码、1千克物品,体验到1克及1千克的轻重之后再进行估测。随着不断地体验,学生的估测水平不断提高,误差越来越小,有的同学在估测别人体重时竟不超过2千克。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让学生在“创造”与“体验”的学习中学习数学,是一条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育心得题目篇九

禁毒教育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能防止青少年沉迷毒品,破坏未来的希望,还能增强社会对毒品的警惕,保障社会的安宁。通过接受禁毒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更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在禁毒教育的过程中,我收获良多,下面将从个人认识、社会责任、预防措施、宣传教育、家庭建设五个方面展开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个人认识方面,禁毒教育教会了我要明辨是非,正视现实。通过接触真实案例和详细的统计数据,我清楚了解到毒品是如何摧毁人们的生活的。它能够让人们堕落、脱离现实、丧失人性,甚至导致犯罪和自杀。禁毒教育教给我们要坚决远离毒品,保持与毒品无关的社交圈子,学会说“不”,坚守内心的底线,保护自己的健康和未来。

其次,禁毒教育让我深切体会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毒品犯罪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损害社会安全、危害家庭和谐、破坏社会道德等。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应该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不仅要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还要向身边的人传递正确的禁毒观念,并帮助那些沉迷毒品的人走出深渊,改变自己的人生。

此外,禁毒教育教给我们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这是保护自己免受毒品侵害的重要方法。我们学会了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远离毒品的侵蚀。同时,我们还应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强心理抵抗力,避免沉迷于空虚和孤独。

再者,禁毒教育让我认识到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广泛宣传禁毒知识,提高社会群众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人们接触毒品的机会。我们要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例如组织禁毒知识讲座、策划禁毒演讲比赛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向更多的人传递禁毒信息,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人们对毒品的警醒。

最后,家庭建设是禁毒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健全的家庭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青少年沉迷毒品。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拒绝毒品的能力。

通过禁毒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防范意识和底线思维。我相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青少年的正确引导和自觉抵制,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无毒品的美好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教育心得题目篇十

空闲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有足够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变与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年轻人来到一个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位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这位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一旁的人很诧异的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无疑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了。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有时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点,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学生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问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

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阅读《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对我真的收获不浅!

《教育新理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小学英语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我帮大家找
  • 10-03 最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医疗类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优秀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10-03 学生会竞选演讲稿分钟振奋人心(优质6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
  • 10-03 2023年教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汇总6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
  • 10-03 最新学生个人军训心得体会(优质10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 10-03 最新工作违规自我检讨(优秀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10-03 三年级格林童话读书心得(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10-03 2023年幸福家庭感悟分享 总结幸福家庭的个标准人生感悟(优秀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 10-03 财务室工作要点 企业财务工作计划(大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 10-03 班主任对九年级学生的新年祝福(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