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1篇)

时间:2023-11-21 17:47:05 作者:JQ文豪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21篇)

教学反思是我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所在。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行为。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全面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教学反思需要教师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不断反思和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后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个星期考了第五章的检测题,总体做的不是太好,没有高分。这段时间上课感觉还可以,可考出的成绩不理想。每个小组我给算出来了平均分,各个小组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有的小组平均分在六十分以上,有的才四十多分。这段时间各个小组的表现也基本和这次成绩差不多,上课表现比较积极都参入进来的小组平均分就会高,如果小组中有两三个不积极去用心学的这个组的平均成绩就不高。

可能当时学这一章的时候有点快,有一些知识已经遗忘了。本章的检测题难度不大,可容易出错的地方比较多。特别是选择题学生普遍做的很差,像找对顶角对数的、相等角的对数,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总是数不准。可能也是因为在上课时这方面训练的不够,以后要多注意这些题目。再一方面是学生的做题步骤还书写不规范。他们总是想着只写出答案,中间的过程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还要进一步的加强。

有一些题目也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题目,上课时看他们的反应也是都会了的,可一到考试了不知怎么就不会做了。是不是还是训练的太少了,还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记忆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利率概念,学会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2.利息如何计算?明确: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去会多少钱?(学生板书演示)老师提醒:存期两年,利率是4.68%,还要扣去5%的利息税。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归纳:

第一种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税,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税;第二种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税后利息。都正确。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6、7题。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反思

1.掌握本课生字,学习“讠、虫、”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四季的一些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播放四季景物--拟人化的可爱的草芽、荷叶、谷穗、小雪人图片的课件。)。

3.师:它们呀,给美丽的大自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出课文生字,多读几遍。

(2)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3)再数一数课文中有几句话,把它读通顺。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把你不理解的问题解决。

3.反馈。

(1)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了什么?

(2)提出难点,全班交流解决。

三、朗读诗歌,识记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2.老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四”“是”“天”三个生字。

3.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老师随机抽取,让学生开火车读出卡片上的生字。

2.师:火车顺利到站,让我们一起接着去领略四季的美景吧!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按(读,说,问,读,演)的方法学习第一节。

(1) 读: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小节。

(2) 说:从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些什么?能和同学们说说吗?(草芽尖尖)。

2.师:(看图)青青的小草刚冒出地面,很尖很嫩。所以我们可以把“尖尖”读得轻一点,细一些。(课件出示课文)范读,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3.师:读了这一节,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老师可适时点拨)。

4.师:草芽对小鸟说了些什么?(“我是春天。”)。

5.师:草芽跟小鸟都不会说话,为什么作者都用“说”字呢?(学生互相讨论,明确作者把草芽当作人,当作小朋友来写了,这样我们读起来的时候很有趣,很高兴。)。

6.指导朗读,师拓展小结:春天里小草悄悄探出了头,露出尖尖的小芽,传达出春的讯息,它就是春的使者。聪明的你发现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呢?(指名学生说,师相机出示课件图片。)。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

3.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方法如第一小节)。

四、拓展练习。

1.欣赏四季景色。(课件逐一出示四季的图画,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2.师:各种美丽的景物组成了美丽的一年四季。你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小画笔把这四个季节画下来,你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幅画,也是一位小朋友画出来的。

3.让学生自由画画,鼓励学生给画涂色。

[教学板书]。

4四季。

春天:草芽夏天:荷叶。

秋天:谷穗冬天:雪人。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同时引导他们边看图边交流感受:“春天,小草芽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最喜欢冬天?”学生在看和说的过程中,对四季有了更深的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诗歌,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配插图,增强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

2、在搜集到的诗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个性化鉴赏。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3、练写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2、学写诗歌。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叩响诗歌的大门,与大诗人交朋友,与诗同行,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板书:与诗同行)。

(二)诗歌鉴赏。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搜集了很多诗歌,有些同学甚至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背了下来,这种学习热情真令人感动。那么,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生自由答)。

你们怎么理解呢?(生浅谈)。

师:诗歌,谱上曲便是一首歌,它具有一定的押韵、优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现在,在小组里交换读一读你搜集到的诗歌,你觉得哪一首诗在节奏、押韵方面处理得很好?(小组交换读,自由谈)。

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推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他曾经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到日本访问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日本的友人与诗人送别的情景,诗人用几句话,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莎扬娜拉……。

----徐志摩。

1、你觉得哪一句诗最具音乐美呢?(生答)。

2、这首诗的用词非常讲究,娇羞与忧愁就是很巧妙的押韵,同时“道一声珍重”在诗中出现了几次,达到了反复吟咏的效果。在歌曲中,我们也常常唱到某一句歌词,反复唱几次,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3、这么优美这么浪漫的诗,我们要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读出他的音乐美。

4、我要听出“反复叮咛,一遍又一遍的向诗人道珍重”读出依依不舍。

师: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除了音乐美,诗歌这种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对,它的断句分行,所以诗歌也被称为“长短句”。这也就是指诗歌的建筑美。

5、建筑美。

师:一首好诗,会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分行断句,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读一读,哪一。

首诗最具建筑美?(生答)。

师:有很多诗人,喜欢追求新奇巧妙,把诗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老师这里就有一首宝塔诗,你能读懂吗?试着登山的方法读,就像沿着小路蜿蜒而上。

(读宝塔诗)。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6、绘画美。

其实,不管建筑美也好,音乐美也好,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有优美的意境,这也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绘画美”。他认为,一首诗的辞藻最重要,要有色彩感,美感。昨天同学们都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了插图,现在你能说说,那首诗能把你带到诗情画意的境界里?(生答)。

(生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读完这首诗,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老师也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歌,所以读着读着,也忍不住画了一幅画,尤其是这两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这些优美的诗歌,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好吗?

小结:今天,我们交流了很多诗歌,认识了不少诗人,同时更认识了诗歌的一种审美角度,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如果今后大家还有兴趣,读更多的诗,你们也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三)学做小诗人。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诗心,一双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你是否发现,我们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事物呢?比如---(取出墨汁,演示墨的变化)你看到它,觉得它象什么?(生答)。

看到它,你联想到什么?

我们也可以象大诗人一样,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我们看到的这一切,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表达心中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小诗人吧!你可以看视频,写一写“墨”给你来来的想象,也可以写大自然的一阵风,一场雨,一棵树,一朵花。开始动笔吧!(播放墨韵视频,在音乐中练笔)。

10分钟练笔。

写完先在小组交流。选出一首较好的,集体评议,提醒学生以三美主张这个角度评。

师出示自己写的诗歌。学生评议。

在古典的深处奔涌。

丝丝缕缕浓淡相宜。

氤氲在司马迁的竹简。

曹雪芹的丝帛。

它是。

王冕洗砚池上飘来的一瓣梅香。

是古老的京剧的一张脸谱。

长须伴随着密集的鼓点飞舞。

细笔勾画的柳眉。

任是无情也动人。

渺渺天地。

黑白分明。

泼墨,泼墨。

凝成历史的烟云飞沫。

(四)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做什么?或者说想给自己布置一道怎样的作业呢?(生答)激发学生编辑诗集。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反思

一、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对“左、右”的辨别,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左右手的功能来帮助学生认识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进而使学生对左右的认识逐步深入。

二、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三、重视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上、下”“前、后”“左、右”这三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清晰地表达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是学生理解位置关系的重要表现,学生不仅会按照“指令”摆放物体,同时也能够用比较规范、流利的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

教学中呈现上楼梯的图片,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在走路、开车时,都要按照交。

通规则的要求靠右行驶,这样才能安全、有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

(2)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1)、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2)、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3.《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4.《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4)、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1)、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虽然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但是只要旧知识过关,这一单元并不难,于是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首先,我把分数乘除法练好.再复习分数加减法,这样学生记算起来感到很顺利.最后,我又充分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分数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尝试题的出示,促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疑惑而发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教育.因而我注意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出示尝试题后,说:“谁能不听老师的讲解就能做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做的过程中提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很快会根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而计算.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6.《分数乘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理解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变换、、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2)、注重《整理和复习》课的条理性、系统性在上课初,首先采取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教学情景当中。教学中的知识安排上层层递进;在应用上,既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补充习题的生活性,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不足之处: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处理不当的地方。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到位,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上过分数乘法后,才知道有多少得失..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

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89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第1页/共5页2、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2、全班展示(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2/154=2/15+2/15+2/15+2/15=8/15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5/128=58/12=40/12=10/3=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23/4=3/22与4先约分,再计算。(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

第2页/共5页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4、引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完成课本12页练习二第1、2题。2、生活中的数学。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第3页/共5页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第4页/共5页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第5页/共5页。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

1000×2.25%×1=22.50(元)1000×2.25%×1=22.50(元)22.50×20%=4.50(元)1000+22.50×(1-20%)。

1000+22.50-4.50=1018(元)=1018(元)。

答:一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1018元。

师:我们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要缴纳利息税,利息税是利息的20%。王奶奶存1000元1年,到期利息22.50元,应缴纳利息税22.50×20%=4.50元,这样她存入1000元,到期后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18元。

四人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选一到二位同学(实物投影交流)。

这里既是一种实践应用,也是对学生课前作业的照应,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使学生通过解答,达到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102页第。

6、7题,学生尝试计算后,交流。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要缴纳利息税,有的则不必缴纳利息税,像国债、教育储蓄就不缴利息税。

2、综合应用。

让学生明白,如果定期存款中途取时,只能按活期算。

生:可以先向别人借钱,等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

生:可以用存折作抵压,从银行贷款,然后等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

这里是本课的高潮所在,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或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存入问题银行,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设计理念: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我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为实践延伸,对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款方式,体验到不同的存款方式带来的不同益处。课后要求学生去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不仅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和数学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各种教学活动外,还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在课内进行交流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给出知识性、行为逻辑性、实践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方式,使不同的学生认识了自我,有利于他们的再发展。)。

板书设计。

利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的顺思维与逆思维两种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并能依据板书归纳和小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导课:诗歌是中国的文学之瑰宝,从上周开始,我们就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开始了“与诗同行的日子”。我们共同在诗海中徜徉,共同在诗海中拾贝,一路同行,留下了一串串快乐的音符。

二、精彩回放与诗同行。

1、复习要求:快速浏览《与诗同行》几篇课文,注意每篇文章中的“泡泡语”

三、补充资料给诗加腰的作诗方法。

1、习题法2、依句法3、依韵法4、推敲法5、反意法……。

读诗的方法。

1、联系生活读古诗,就容易读懂诗意。

2、读诗时将诗句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幅图画,这样就能进入诗的境界里。

3、拿不同的诗对比读,在比较中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考考你,相信自己。

让学生仔细观察配套练习题《与诗同行》看看题型、内容、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基础知识题;应用练习题;课内外阅读拓展题)。

1、基础知识题(我会画我会补):认真;快速;准确。

2、方法与技能(我会写我会辨我能行):善思;灵活;正确。

3、课内外拓展(我会填阅读屋):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有些什么技巧和方法呢?

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4、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上下联系。联系生活。立足中心。

5、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

知识竞赛。

1.填颜色:

(1)_________日依山尽,_______河入海流。

(2)日暮_______山远,天寒_______屋贫。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______桔_______时。

2.填数字:

(1)飞流直下_______尺,疑是银河落_______天。

(2)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里江陵_______日还。

(3)碧玉妆成_______树高,_______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口_______别样红。

写出含有下面字的诗句(12分)。

1、月:“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

3、雨:“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

学生感情诵读自己写的诗歌。

五、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大海中的朵朵浪花,装扮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读诗,读书,读人生。可谓:诗行碧波上,人在书中游。腹有诗书气自华,发奋学习强中华。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第42页例2、例3。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ppt课件。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

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

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

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3、巩固例2练习。

(1)出示练习题p44第8题。

(2)学生独立完成,二名学生板演讲解分析。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4、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1.5/2.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p42“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p44第8题、第9题、第10题。

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例2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

未知项(x)320米。

解:设这座模型高x米。

x:320=1:10。

10x=320x1。

x=320÷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知识进行概括,建立知识结构;。

2、会解决实际问题;。

3、归纳整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脉络。

教学方法:引发矛盾,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知识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发矛盾,引入课题。

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

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呢?

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们就开始复习。

二、梳理知识,形成脉络。

1、集中呈现。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按照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

2、逐个梳理。

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意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在数的整除这部分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再推荐代表发言。(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讨论。

提示:整除是基础,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

说得真好!这些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对于今天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

通过整理,可以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3、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

三、应用、解决问题。

1、填空题。

在1----20的自然数中,有()个奇数,有()个偶数,有()个质数,有()个合数,奇数中的()是合数,偶数中的()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3、选择题。

(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果a和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bc)abd)1。

4、判断题。

(1)整除一定是除尽,除尽不一定整除。()。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

(3)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4)24分解质因数24=22231。()。

(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一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

5、把下面的数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

21581720。

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老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

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

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数;。

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

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7)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

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

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

10)所有自然数的约数;。

11)最大的一位数。

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老师帮忙,随时call我。

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理解灵魂生活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提炼概括文中事例,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3、品味周国平概括生动的语言,学习用概括生动的语言来叙事。

教学重点:

1、理解灵魂生活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提炼概括文中事例,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品味周国平概括生动的语言,学习用概括生动的语言来叙事。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议论文知识,而且经过前面三篇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简单的议论文知识。在这一基础上,本节课主要围绕论据来展开学习,从论据的选择、叙述、论证的角度等各方面分析。从初一开始,学生就在不断练习以文为本,从文中提取有关信息来理解文章的方法,所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文中提炼信息,然后进行归纳整理,理解“灵魂”的深刻含义。而且本课带有很明显的周国平风格,语言不仅体现了议论文概括有力的特点,而且有文学性,所以让学生自主品味欣赏,并且尝试用概括生动的语言来写作。

教学活动:

一、导语:

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些哲学问题几千年来被人们争论不休,哲学家周国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板书)。

二、介绍作者(幻灯片显示),学生齐读。

三、齐读第一段,进入周国平的精神世界。

(在学生的齐读第一段声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四、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涵。

1、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和“芦苇”有什么相同之。

处?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圈出重点词句。(幻灯片显示一段与芦苇有关的文字)。

总结过渡:从文中我们可以读出阿基米德生命的脆弱,第欧根尼的卑微,王尔德的平凡,少女和画家的普通,这是人的生命和芦苇的相同之处,但这显然并不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从“可是“我们可以看出来,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文中的这些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表现出“有思想”?这些人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让脆弱、渺小、平凡、普通的生命高贵起来?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思考。(幻灯片显示)。

总结第一问答案:阿基米德: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关心的是地上的圆;第欧根尼:在显赫权势提供帮助时,他关注的是阳光下的沉思;王尔德:入境报关时,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财富是“才华”;少女:在喧闹的列车上,专心读书;青年画家:默默无闻时,节衣缩食参观画展。

总结第二问答案并过渡:爱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有纯正的精神追求。这就是灵魂生活的内涵,一支犹如芦苇一样脆弱、渺小、平凡、普通的生命因为“爱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有纯正的精神追求”而成为具有高贵灵魂的人。(板书)什么样身份的“人”可以成为灵魂高贵的人。

五、讨论,分析选择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1、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有人说事例太多,名人和普通人的事例各删去一个来写就行,你的看法是什么?从他们的职业、面对的境遇、论证的精神的侧重点等方面来思考(幻灯片显示)。

总结:作者选取了不同职业的名人和不同群体的普通人,他们面对的境遇不同,论证的精神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一个都不能删去。(板书)。

2、这些事例是怎样与作者表达的观点发生联系的?找出揭示事例和观点关系的语句,体会其作用。(以第二段为例来分析)。

明确答案:文中“从他看来”后面的文字是对事例的分析,接着进行了精要的议论。

六、自主赏析语言。

“人人”都能成为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人都可以有高贵的灵魂,作者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论证他的思想,这些事例如何来叙述的,请以阿基米德(与幻灯片上的故事对比)和少女的事例为例来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七、写作。

人人都能成为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最普通的人也会因为有灵魂生活而显得高贵,留心我们身边的生活,你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过“动人的光彩”吗?请用既概括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事例,并做简要分析议论。

总结:同学们选取的都是平凡生活中普通人有灵魂生活的事例,愿我们人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闪放出“动人的光彩”,“愿人人都做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人都具有高贵的灵魂。

八、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虽然没有解决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宏大的哲学问题,但至少我们知道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人都能成为一只有思想的芦苇,人人都可以具有高贵的灵魂。我希望若干年之后,我们不因生存压力而被物质利益所诱惑,面对生活,富有理想,生机勃勃,保持着纯正的追求,坚持着自己最出的梦想!

全体起立,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去倾听作者内心的期望,让他那富有哲理的语言时刻提醒我们追求高贵的灵魂,让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照耀我们前方的道路!

(在师生的齐读声中结束这节课)。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实验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存款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能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合理存款。

2、经历调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存款方式的利率和相关规定,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条件灵活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合理存款》。

一、确定问题。

问题分析:根据自学导案,归纳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存款收益最大。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明确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对问题的简单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存款的三种方式,为下一步学生收集信息做基础)。

二、收集信息。

课外调查: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银行调查不同的存款方式的利率等信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或者直接到银行到银行调查存款的方式和相关信息,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这节课中教材主题图中所提供的存款利率是以前的利率,和现在的利率是不同的;国债利率也未明确给出。因此,通过课外调查让学生明确当前的存款利率等信息,并且,学生到银行调查是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学习、体验的过程,可以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使这一实践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效性。

三、方案设计。

根据学生调查的信息设计存款方案。

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填写下表。

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空间与图形的数学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所以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引入新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各种封闭与不封闭图形,问:哪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画几个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并指出图形周长,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

(1)描一描。

a、课件出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周长。

b、描一描光碟的边线,问光碟的内部线是它的周长吗?

(2)摸一摸(44页摸一摸)。

让学生用手分别摸一摸数学课本封面的边线及文具盒面的边线,与同桌交流认识周长。

(3)走一走。

怎样走才是教室的周长?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

三、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1、量一量(实践活动)。

(1)测量自己的腰围与头围。

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测量过程;

(2)测量树叶的周长。

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树叶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

2、围一围(45页第1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实践训练,深化新知。

1、想一想。

如果要知道三角形的周长应该怎样量?四边形呢?为什么?

2、算一算(45页第2题)。

3、练一练(45页第3题)。

运用课件,通过测量、移动的方法,直观的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从而深化知识。

【设计意图】。

练习题由易到难,从基础题到拔高题,层层深入,这样既顾及到全班好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又为尖子生补充了”营养“。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小就能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整理,并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为后面的测量周长,计算周长以及周长的应用做好铺垫。同时也为日后学习面积的相关知识,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打好伏笔。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让学生亲身感悟。首先我通过蚂蚁爬树叶的情境让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通过对”一周“的强调初现周长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比、画、摸、走、描几种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周长都是沿着图形的”边线“进行的,也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封闭平面图形“、”一周“、”长度“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形的周长,从而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我知道仅靠以上的体验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围一围、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来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整节课我都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全方位的感受、探索周长的含义。

(二)在练习中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得到升华。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课件,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一、复习

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授

(一)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如果将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2、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学生说思路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练习

第30页做一做

四、作业练习

教材p34第1、3、4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学六年级语文《有些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同学们,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我们都看到过下雪,也领略过雪景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概你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自悟。

自学要求如下:。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着结合课文理解“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场雪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4、提出思考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合作读文,检查是否读流利,难读的部分集中练习。

(2)交流自学要求中的第二、三、四个要求。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作者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交流时,先读特点,再通过读相应部分,说说是怎样体会到的。使学生体会到主要特点是“大”。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不仅写了雪景的美,通过“厚厚、万里江山、挂满、堆满”等词说明了雪大;第五段,不仅是写孩子们的快乐,通过“堆雪人、打雪仗、树枝上的积雪”也写出了雪大。

四、小组内互查学习生字情况。

相关范文推荐
  • 11-21 平安校园建设方案实用(模板20篇)
    在制定建设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设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特色学校的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11-21 学习英语的方法英语范文(17篇)
    英语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职业机会。以下是一些英语学习中使用的好用工具和资源推荐,供大家参考和使用。词汇量少影响听、说、读、写、
  • 11-21 美容院中秋国庆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6篇)
    策划方案是在规定时间内对特定任务或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一种文件或计划,它是确保任务顺利进行和达成目标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认真制定一个出色的策划方案。在下文中
  • 11-21 教师节领导致辞范文(17篇)
    少数几句精心准备的致辞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为活动增色不少。请大家拿出一点时间来阅读以下致辞范文,相信它们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亲爱的同志们:。在这收获的季节里,
  • 11-21 护士n层级竞聘演讲稿(优质12篇)
    护士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技巧,能够与病人、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护士总结范文四: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学
  • 11-21 播音专业调查报告(优质18篇)
    调查报告可以为社会提供有关问题的有效信息,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几篇经典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1.专业调查(报告)须用计算机打印
  • 11-21 军训考核个人总结(通用21篇)
    个人总结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种清晰的写作思路和逻辑分析能力。
  • 11-21 最有才华辞职信大全(16篇)
    辞职信是在离职之前对个人在工作中所做贡献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辞职信示例,希望能帮助大
  • 11-21 幼儿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模板15篇)
    在活动策划中,我们需要做好预算和资源管理,以确保活动的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浏览以下的活动策划范文,可以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创意。为了庆祝“三八妇女节”,同
  • 11-21 新任领导述职报告(通用17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近一个时期以来,营销中心在公司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