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办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优秀14篇)

时间:2023-12-28 11:26:12 作者:笔舞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自己在工作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材料。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扶贫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在区扶贫办的指导、监督下,在有关部门和挂钩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根据我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情,认真回顾总结了过去几年的扶贫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认真分析过去的不足,调整充实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乡人民政府分管扶贫副乡长为副组长的“××乡xx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下设实施职能小组,由乡内副科及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挂钩村委会,由乡扶贫专干以及村委会书记、主任和村民小组长,村党小组长组成的乡、村两级实施职能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扶贫项目的实施。

在乡人大,纪委的检查监督下,通过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项目实施村村社干部的共同配合、协调,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我乡xx年度项目收尾和xx年度项目的启动工作。

一、xx年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在xx年,我乡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后山村委会寒镜罗村民小组被列为区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在挂钩领导和挂钩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在区扶贫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项目实施村群众经过一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xx年所有实施项目。

完成的扶贫项目有:

(一)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区级项目。

为切实解决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落后的交通环境状况,结合“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则,根据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实际,对原有的三条村道进行拓宽、铺砂及开挖边沟,现已改造村道2.5公里;人畜饮水项目:新建水池50m32座、20m31座,埋设钢管2700m,铺设管道入户;产业结构调整:续断种植8亩,木香种植16亩;生猪养殖母猪24头,公猪1头。

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区级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28.8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5万元,挂钩单位扶持资金1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折资3.8万元。

(二)后山村委会寒镜罗村民小组区级项目。

1、水泥路建设:完成后山村委会寒镜罗村民小组2公里水泥卫生路,投入资金8.6万元。

2、人畜饮水项目:新建1m×1m×1m压水池2座,4m×4m×3m压水池1座,改造和更换原有的水管,更换1.5英寸钢管2050m,投入资金11.9万元。

3、活动场所建设:建设会议室3间,办公室3间以及活动场所墙面粉刷,厕所修缮,10套桌椅板凳购置,投入资金6.05万元。

4、篮球场建设:为促进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建设一块篮球场,两个篮球架,篮球场周边拦土墙及看台建设,作为寒镜罗村开展文体活动场所,投入资金3.6万元。

后山村委会寒镜罗村民小组区级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资金30.1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5万元,挂钩单位扶持资金2.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折资12.25万元。

xx年,全乡共计投入资金58.9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30万元,挂钩单位扶持资金12.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折资16.05万元。

二、xx年扶贫项目启动和实施情况。

在xx年初,我乡羊见村委会建乐二组、金安村民小组,被列为xx年省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忠义村委会烈足村民小组被列为xx年市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龙潭村委会五箐明村民小组被列为xx年区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四个村所实施的项目已完成了项目规划和编制工作,现正在紧张实施中。

实施的项目有:

(一)羊见村委会建乐二组。

1、水利工程:新修水利灌渠长794m,其中:扶贫资金投入6.9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0.9万元。

水泥渡槽长11m,合计投入资金0.11万元,扶贫资金投入0.11万元。

拦土墙长68m,高2m,宽0.8m,合计投入资金1.31万元,扶贫资金投入1.31万元。

连心桥加固,长3m,由原来宽2m扩宽为3.2m,高2.5m合计投入资金1.31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0.31万元。

3、基本农田建设:土坎坡改梯30亩,每亩补助500元,共投入资金1.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300个工日,折资0.9万元,合计投入资金2.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0.9万元。

4、产业发展养殖业:购买种公水牛一头,种公水牛投入资金0.8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0.6万元,农户自筹0.2万元。

种植业:该村良好的气候条件,发展核桃种植80亩,40户每户2亩,补助资金300元/亩,群众自筹100元/亩,共投入资金2.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6万元,农户自筹0.8万元。

5、标志碑:建设一个标志碑,投入扶贫资金0.2万元。

羊见村委会建乐二组共计投入资金18.11万元。

(二)羊见村委会金安村民小组。

1、水泥卫生路:新修水泥卫生路长173m,路宽2.4m,投入资金4.636万元。

2、水利工程:新修水利灌渠m,投入资金13.14万元。

3、蔬菜种植:该村良好的气候条件,发展蔬菜,水果玉米种植83.3亩,投入资金3.333万元。

4、基本农田建设:石坎坡改梯,用石坎砌田埂进行30亩农田改造,投入资金3.3万元。

5、标志碑:建设一个标志碑,投入资金0.2万元。

羊见村委会金安村民小组共计投入资金24.61万元。

羊见建乐二组、金安村民小组省级整村推进项目需要投入资金42.72万元。

(三)忠义村委会烈足村民小组。

1、基础设施建设:村组公路建设长11公里,宽3米砂石路,共投入资金18.7万元。

2、桥梁建设:桥梁7座,共投入资金3.15万元。

3、涵管铺设:涵管38个,共投入资金1.255万元。

4、人畜饮水工程:50立方水池2个,30立方水池1个,共投入资金3.02万元。

5、产业发展:种植木香20亩,共投入资金0.6万元。

扶贫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县直有关部们的密切配合和乡(镇)村基层组织的共同努力下,顺利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落实到位,基础工作全面完成。

从县乡机关抽调人员,专门负责承办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的日常工作。各乡镇都设立了扶贫工作机构(扶贫办),明确了扶贫专干。对全县“十二五”期间的4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基本情况及扶贫成效进行了的基期调查,并把内容录入了重点县扶贫统计监测系统,上报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县16个国定贫困村“十二五”规划,上报到了省市扶贫办。

二、为民办实事工作圆满完成。

两项制度项目全面启动,今年考核的任务是帮扶贫困农民8850人。截止目前,我县已帮扶贫困户9549人,发放扶持资金300万元,已超额完成今年考核的任务。帮助贫困户发展白鹅养殖白鹅72466羽、笋竹林3304亩、油茶1070亩、药材1100亩、茶叶475亩、造林1200亩、牲猪1786头。雨露计划有序进行,今年考核的任务是贫困农民培训180人,截止目前已完成194人招生任务。分春秋三批选送62名农村的种养大户到湖南生物机电学校的农村科技骨干培训,重点学习种养业相关知识与技能。我办与林业局、农业局、福来喜鹅业公司等部门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贫困村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1800余人次,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5人。

三、整村推进工作扎实开展。

列入国定贫困村的第一轮整村推进村项目总投资834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7万元整合部门、社会资金48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自筹103万元。目前已完成新修村组公路2.4公里维修改造村组公路4公里修建独立桥1座新修和维修水渠9公里维修改造村级小学1所。完成80亩油茶林示范基地的土地平整发展油茶林300亩高标改造笋竹林2200亩新种金银花200亩新建1个红砖厂发展高山特色水果200亩。

四、项目争取取得新突破。

经过多方艰辛的争取,我县扶贫项目资金达到了1000万,炎陵县纳入了罗霄山脉特困地区连片扶贫开发范围。

扶贫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在区扶贫办的指导、监督下,在有关部门和挂钩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根据我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情,认真回顾总结了过去几年的扶贫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认真分析过去的不足,调整充实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由乡长为组长,乡人民政府分管扶贫副乡长为副组长的“××乡xx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下设实施职能小组,由乡内副科及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挂钩村委会,由乡扶贫专干以及村委会书记、主任和村民小组长,村党小组长组成的乡、村两级实施职能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扶贫项目的实施。

在乡人大,纪委的检查监督下,通过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项目实施村村社干部的共同配合、协调,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我乡xx年度项目收尾和xx年度项目的启动工作。

一、xx年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在xx年,我乡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后山村委会寒镜罗村民小组被列为区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在挂钩领导和挂钩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在区扶贫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项目实施村群众经过一年的努力,顺利完成了xx年所有实施项目。

完成的扶贫项目有:

(一)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区级项目。

为切实解决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落后的交通环境状况,结合“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则,根据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实际,对原有的三条村道进行拓宽、铺砂及开挖边沟,现已改造村道2.5公里;人畜饮水项目:新建水池50m32座、20m31座,埋设钢管2700m,铺设管道入户;产业结构调整:续断种植8亩,木香种植16亩;生猪养殖母猪24头,公猪1头。

忠义村委会第五村民小组区级整村推进项目投入资金28.8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5万元,挂钩单位扶持资金1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折资3.8万元。

(二)后山村委会寒镜罗村民小组区级项目。

1、水泥路建设:完成后山村委会寒镜罗村民小组2公里水泥卫生路,投入资金8.6万元。

2、人畜饮水项目:新建1m×1m×1m压水池2座,4m×4m×3m压水池1座,改造和更换原有的水管,更换1。5英寸钢管2050m,投入资金11.9万元。

3、活动场所建设:建设会议室3间,办公室3间以及活动场所墙面粉刷,厕所修缮,10套桌椅板凳购置,投入资金6.05万元。

4、篮球场建设:为促进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建设一块篮球场,两个篮球架,篮球场周边拦土墙及看台建设,作为寒镜罗村开展文体活动场所,投入资金3.6万元。

后山村委会寒镜罗村民小组区级整村推进项目共投入资金30.1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5万元,挂钩单位扶持资金2.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折资12.25万元。

xx年,全乡共计投入资金58.9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30万元,挂钩单位扶持资金12.9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折资16.05万元。

二、xx年扶贫项目启动和实施情况。

在xx年初,我乡羊见村委会建乐二组、金安村民小组,被列为xx年省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忠义村委会烈足村民小组被列为xx年市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龙潭村委会五箐明村民小组被列为xx年区级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四个村所实施的项目已完成了项目规划和编制工作,现正在紧张实施中。

实施的项目有:

(一)羊见村委会建乐二组。

1、水利工程:新修水利灌渠长794m,其中:扶贫资金投入6.9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0.9万元。

水泥渡槽长11m,合计投入资金0.11万元,扶贫资金投入0.11万元。

拦土墙长68m,高2m,宽0.8m,合计投入资金1.31万元,扶贫资金投入1.31万元。

连心桥加固,长3m,由原来宽2m扩宽为3.2m,高2.5m合计投入资金1.31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0.31万元。

3、基本农田建设:土坎坡改梯30亩,每亩补助500元,共投入资金1.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300个工日,折资0.9万元,合计投入资金2.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0.9万元。

4、产业发展养殖业:购买种公水牛一头,种公水牛投入资金0.8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0.6万元,农户自筹0.2万元。

种植业:该村良好的气候条件,发展核桃种植80亩,40户每户2亩,补助资金300元/亩,群众自筹100元/亩,共投入资金2.4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6万元,农户自筹0.8万元。

5、标志碑:建设一个标志碑,投入扶贫资金0.2万元。

羊见村委会建乐二组共计投入资金18.11万元。

(二)羊见村委会金安村民小组。

1、水泥卫生路:新修水泥卫生路长173m,路宽2.4m,投入资金4.636万元。

2、水利工程:新修水利灌渠xxm,投入资金13.14万元。

3、蔬菜种植:该村良好的气候条件,发展蔬菜,水果玉米种植83.3亩,投入资金3.333万元。

4、基本农田建设:石坎坡改梯,用石坎砌田埂进行30亩农田改造,投入资金3.3万元。

5、标志碑:建设一个标志碑,投入资金0.2万元。

羊见村委会金安村民小组共计投入资金24.61万元。

羊见建乐二组、金安村民小组省级整村推进项目需要投入资金42.72万元。

(三)忠义村委会烈足村民小组。

1、基础设施建设:村组公路建设长11公里,宽3米砂石路,共投入资金18.7万元。

2、桥梁建设:桥梁7座,共投入资金3.15万元。

3、涵管铺设:涵管38个,共投入资金1.255万元。

4、人畜饮水工程:50立方水池2个,30立方水池1个,共投入资金3.02万元。

5、产业发展:种植木香20亩,共投入资金0.6万元。

养殖种牛一头,种羊一只,种猪一头,共投入资金1.26万元。

忠义村委会烈足村民小组市级整村推进项目需要投入资金27.985万元。

(四)龙潭村委会五箐明村民小组。

1、水利工程:4000m1寸胶管需投入资金1万元,4500m1寸钢管需投入资金9万元,合计投入资金10万元。

蓄水塘工程:新建4个50m3的灌溉水塘,需投入资金1.4万元。

2、公路建设:水泥卫生路长1500m,宽2m,厚0.2m,需投入资金9.6万元。

砂石路建设:对五箐明长500m,宽3.5m的公路进行路面平整,铺设砂石每米投入资金40元,需投入资金长2万元。

田间路建设:新建规格长800m,宽4m的田间公路,需投入资金9万元。

3、产业发展:购买种公黄牛、水牛各一头,种公黄牛、水牛投入资金2万元。引进种羊4只,投入资金1.6万元。

由于该村良好的气候条件,发展核桃种植100亩,投入资金2万元。

4、标志碑:建设一个标志碑,投入资金0.2万元。

龙潭村委会五箐明村民小组区级整村推进项目需要投入资金37.8万元。

我乡xx年扶贫开发项目共投入资金108.505万元。

三、效益分析。

通过对这几个村社扶贫项目的`实施,使得他们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观,一是道路建设项目的完成,拉近了与外界的距离,加大了这些村社与外界的联系,信息的交流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二是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学生在德智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充分体现了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基础设施优先,产业培育为重,救济扶贫为辅的指导思想。三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壮大,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该村的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在这几个项目的完成后,项目实施村的经济、社会、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人均经济收入有望达到并超过965元以上,最终实现群众的彻底脱贫。

四、扶贫资金状况和管理。

xx年我乡扶贫开发项目共计投入资金108.50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60万元,挂钩单位扶持资金4.96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43.55万元。

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在党政集体领导下,乡长一支笔审批,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进行封闭运行。做到专款专用的管理,严禁截留挤占或挪作他用。保证了扶贫资金的高效使用,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五、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的意识,把扶贫开发任务当作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按照我乡“基础强乡、产业富乡、科教兴乡、民主管乡、依法治乡、和谐树乡”的发展思路,吃透乡情,立足实际,先急后缓,以基础设施优先,产业培育为重,救济扶贫为辅的方式进行。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立项、注重项目的实施方案,规划和效益评估,全面论证,合理布局,认真筛选,措施配套,精心组织实施。从解决道路交通,人畜饮水,水利项目,不断强化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在产业上,注重当地环境,向“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格局发展开来,全乡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迈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我乡分布面广,居住分散,特别是山区贫困程度深,气候影响比较严重,加之村组干部对扶贫项目经验欠缺,未能做到相当圆满,仍出现了一些不必要出现的小问题。

冬春两季正值霜冻十分严重时期,又逢农忙季节,造成施工期短,任务重,组织投工投劳困难,管理配套服务跟不上,使工程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有的项目由于山体地质结构复杂,地势险要,岩层及土层不稳,有的整个坡面和村庄发生滑坡,对部分项目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六、今后的打算。

xx年,在上级的扶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和挂钩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全乡虽然实施了安居温饱工程,可是,返贫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特殊环境下可能更为突出,贫困面还较大,与其它乡镇的差距还较大。为此,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对贫困村社群众的深厚感情,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开展扶贫攻坚工作,认真使用好每一分扶贫资金,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急贫困群众之所急,忧贫困群众之所忧,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为××乡明天作出更大努力。

本文由应届毕业生网【范文/】栏目小篇为大家编辑参考阅读。

扶贫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从1983年开始,党和国家将xx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在政策、资金、物资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倾斜扶持,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以“治山水、强基础、兴科技、调结构”等措施相互配套的综合治理,使贫穷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于上世纪末提前一年整市基本解决温饱,完成了由饥贫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全市扶贫开发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设的良好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一体两翼”的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模式,着力寻求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重点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以来,国家和省上共给xx安排扶贫专项资金7.22亿元,有35.43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解决温饱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底的90.2万人下降到54.7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1.38%,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对全国有关地区专题调研后认为,xx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形成了种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xx市因此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成功的典型地区之一。

(一)整村推进促进了扶贫工作重点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综合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市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27941万元,在396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占重点村总数的40%,村均扶贫资金投资强度70万元,已有344个村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建设,初步解决了项目村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项目户形成了1项以上能够稳定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家庭主要劳动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2项以上种养业适用致富技术,并强化了集科技培训、计划生育等为主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项目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扶贫效益。同时,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有效解决单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局限性,从开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76万元,先后实施连片开发、整流域推进试点项目19个。项目实施区域按照因地制宜、群众参与、突出产业、完善机制、持续发展的原则,乡、村、社各级联动,准确定位,注重创新,不断加强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和监测管理,在群众参与、产业经营模式、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初步形成了以机修梯田、等级道路、优质马铃薯基地、设施种养业为相辅配套的综合开发模式,开发扶贫的聚集效应凸显,贫困农户增收环节更加完善,扶贫开发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试点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来,我们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平台,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全力支持和服务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为新农村试点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143万元,其中试点前落实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资金912万元,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相结合项目资金2440万元,天津对口帮扶资金250万元,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40万元,通过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安排实施的8个试点,于20底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按照省新农办和省扶贫办关于省级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确定陇西县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同时,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1万元,加大了对市级6个新农村试点乡镇尚未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三)产业扶贫拓宽了贫困农户增收门路。近年来,全市各级党政部门运用市场思维,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围绕区域特色优势凸显的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花卉、食用菌等产业,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近1.5亿元,贴息贷款4.8亿元,扶持壮大良种繁育实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培育营销主体,形成了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产加销协作紧密的产业开发机制,使产业扶贫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到20,全市马铃薯、中药材、蔬菜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70多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3.4%,农民人均从特色优势产业中获得纯收入16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的70.25%。其中,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316.8万亩,总产量430万吨以上,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50%,马铃薯良种应用率提高到94%,人均从马铃薯产业获得收入596元。xx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基地、鲜薯销售基地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四)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农户现金收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紧紧围绕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一项大产业的总目标,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年,全市共输出城乡劳动力60.51万人,创劳务收入38亿元,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9.4%,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扶贫工作重点乡村每年培训输转技能性贫困劳动力1.3万人,年均创劳务收入6500多万元,户均劳务收入达到了5000元。20以来,按照由短期常识培训向中长期技能培训转变,由粗放的劳动力培训向精细的技术培训转变,由松散的输出就业向稳定的基地就业转变的“三个转变”思路,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培训输转层次,依托xx职专、xx卫校、临洮农校等16家具备职业教育资质的基地,加大了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组织输转,共招收贫困家庭“两后生”7923名,已有3264个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并稳定就业,实现了培训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

(五)社会帮扶形成全社会共抓扶贫开发的格局。xx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各级帮扶单位的倾力帮助和支持。中央各定点帮扶单位全国妇联、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中央国家机关、天津市六县(区)以及全省31个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坚持在xx最贫困的乡村送技术、送物资、送资金、送信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帮扶,加速了xx解决温饱的步伐,为xx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先后为xx帮办实事5635件,捐赠资金达8万元,物资折价10706万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捐助资金14858万元,捐物折价6938万元;天津市六县(区)捐助资金3167万元,捐物折价2567万元;甘肃省省直及中央驻甘单位捐助资金万元,捐物折价1201万元。

(六)扶贫互助社建设创新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机制。20以来,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我们把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提高重点村发展能力,弥补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主要措施,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互助资金规范运行和使用监管新机制、新模式,重点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良好。目前,全市共在7县(区)的45个村开展扶贫互助社试点,其中中央试点10个,省级试点35个。截止目前,全市互助资金总量达到747万元,其中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34.5万元,农户自愿入股158.3万元,其它资金54.2万元。加入互助社的农户已达4640户,占试点村总户数的45%,其中贫困户2780户,占试点村贫困户总数3435户的80.9%,共组建扶贫互助社259个,互助资金管理人员达158人。

(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探索了扶贫方式向“两轮驱动”转变的新方式。2009年初,漳县被确定为国家、省上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扶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大胆探索,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7.1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04%,高出监测贫困人口数12.4个百分点,其中,扶贫对象6.3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3.6%;低保对象4.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5.2%。在低保对象中,扶贫和低保交叉有3.99万人,占农村人口的21.1%;丧失劳动能力的有0.8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4%。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的各类信息数据已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县上已将3.4282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落实低保救助资金1823.21万元,人均月救助44.32元,剩余1.3418万人随今后的低保扩面逐步落实救助措施;已落实扶贫资金241万元,在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输转培训等开发项目中,对已识别的0.12万户0.54万个低收入扶贫对象落实了扶持措施,户均扶持强度达到了2000元以上。对尚未得到扶持的1.29万户5.81万个扶贫对象,县上正在依据年度项目扶持规划,逐步落实扶持措施。

认真总结、回顾新世纪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支持、领导重视,是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保障。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最关键还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并且得到了省内外、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市上四大家领导都建立了联系县制度,四大家领导经常深入联系县指导、协调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口定点帮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是推动扶贫开发的前提。根据扶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省、市、县都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措施和运行框架,使扶贫开发做到了有的放矢。按阶段要求和年度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了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扬“三苦精神”,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内在动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坚强毅力,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积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的理念和方式,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增强他们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焕发其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使群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把国家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扶贫重点乡、重点村和贫困户。

——科学发展,走开发式扶贫道路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长期以来,xx结合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北部地区干旱多灾、南部地区高寒阴湿的市情特点,找准造成贫困的结症所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努力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防灾减灾、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相结合,从“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的扶贫开发路子,到“梯田+水窖+科技=稳定解决温饱”的有效模式,再到可持续提升温饱水平的生态循环经济反贫困模式,使xx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找准了发展出路,加快了xx的扶贫开发进程。特别是凝练总结出的“三个遵循、三个顺应”的发展思路,成为xx返贫困事业向前推进的法宝。

——开拓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积极适应扶贫工作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加强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初步形成了“大扶贫”工作机制;积极总结推广贫困村扶贫互助社经验,探索到户资金股份化的有效方式,完善了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完善了社会帮扶机制。

二、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xx市30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全市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但受生态环境酷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仍然呈现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贫困特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具体可以用以下四组数据说明:

第一组数据:根据国家贫困抽样监测,年底,全国有农村贫困人口4007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2%;甘肃省有农村贫困人口442.4万人,占甘肃省农村人口的21.3%,xx有农村贫困人口54.77万人,占xx农村人口的21.38%,xx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甘肃。同时,依据xx市七县区人均纯收入分档次数据分析,2008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国家贫困标准1196元)以下的农村人口有93.7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5.15%,较全国高出31.95个百分点,较甘肃省高出13.85个百分点。

第二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甘肃省为3050元,而xx只有2380元,比全国少2773元,比全省少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6.2%,占甘肃省平均水平的78%;全国比2008年增加392元,甘肃比年增加326元,xx仅增加244元。同时,xx市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均水平低472元。

第三组数据: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的2.9:1扩大到2009年3.33:1,甘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01年的3.56:1扩大到2009年3.96:1,xx从3.9:1扩大到4.14:1,与全国和全省相比,xx市收入差距不仅持续拉大,而且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第四组数据: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3.9%,长期在第12位徘徊,人均生产总值3961元,仅占全省的30.8%;人均财政收入为172元,仅占全省人均的15.8%,列全省末位;工业非常薄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由此导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以上几组数据说明,xx市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依然是全省和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依然是甘肃省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2009年10月17日,“历史上说的陇中苦瘠甲天下,指的就是xx等地方。这些年,xx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可喜的变化,但xx还有许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200元,还是全国最困难的地方”。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xx依然是中国西部干旱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市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雹洪、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酷劣,生产条件落后,是导致贫困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依然突出,全市还有11个重点乡镇未通油路,440个重点村未通等级路,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56.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比例高达58.75%。特别是生活在北部极端干旱区和南部深山区、石山区、林缘地带的贫困群体,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欠缺,人居环境恶化,发展再生产的要素资源匮乏,人口素质普遍低下,经济收入门路狭窄,贫困发生率超过40%,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温饱,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高。

二是致贫因素复杂,农村温饱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除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灾病患、婚丧嫁娶就暖而变寒、饱而变饥,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致贫因素更趋复杂化、多元化。据统计,xx市因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返贫率在7%~32%之间。

三是低水平温饱掩盖了农村扶贫对象规模。由于低水平的温饱掩盖了绝对贫困的实际状况,导致农村低保覆盖面一直比较小。2008年底,农村低保面仅为3.94%,尽管2009年经过积极努力保障面扩大到12.73%,保障人数达到34.8万人,但仅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7.1%,还远未实现应保尽保,大部分困难群众仍难以享受到国家救助政策。

四是整村推进任务欠帐较大。在“十一五”规划之初,我市对1198个贫困村制定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截止目前已完成344个。按现有资金量,今后每年最多能安排50个整村推进项目,到,全市仅能完成944个整村推进,还有254个村(包括未列入国家扶持的贫困村)难以规划实施,急需纳入下一轮十年规划并安排实施。

三、“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扶贫开发水平为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开发扶贫与低保救助相结合,把尽快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温饱并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点,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扶贫开发和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现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有机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增长,有效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奋斗目标。

通过扶贫政策的扶持,力争低收入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并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确保“20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目标实现。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从扶贫工作的基本点出发,把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编制“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规划。

(1)认真开展调研,掌握贫困片带特征,形成科学的“十二五”规划。按照北部干旱、南部高寒阴湿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准确把握市情、县区情、乡情、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北部干旱贫困山区:以陇西、安定、通渭、临洮、渭源北部为代表的贫困干旱山区坚持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改变干旱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来抓,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重点走好三条路子:一是以打造“中国薯都”为目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在巩固现有马铃薯产业种植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良种引进与扩繁,提升马铃薯产业质量和水平,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特别是要以国家重点支持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不断提高马铃薯良种化程度,使全市脱毒种薯应用率提高到80%以上,良种化程度达到100%,贫困户人均种植马铃薯稳定在1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二是采取以山、水、田、林、路、信息综合扶持为主,按照“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增收入”和“种草—养畜—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舍饲养殖,以改造圈舍、良种引进、氨化饲料、配方饲喂、沼气配套等适用技术推广普及为突破口,改造传统的饲养方式,促进草畜转化,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乡村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甚至数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村。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力争每年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确保受训者全部输转,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并切实加大“两后生”培训输转力度,力争每年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贫困群众年平均劳务收入增长达到15%以上。

——南部高寒阴湿区:以岷县、漳县、渭源为代表的南部高寒阴湿区重点以中药材产业、畜草产业为突破口,走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大力开发无污染、高营养、纯天然的绿色产品,集中力量抓好中药材、牛羊和食用菌等主导项目,形成每县三至五业,每乡镇二至三项,每村一至二品的发展格局。一是以打造“中国药都”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要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上狠下功夫,扩大当归、黄芪、红芪和党参等大宗药材的种植,力争贫困户户均达到2亩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并通过原产地产品地域保护和原产地产品标记保护。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畜草产业。要按照建设“国内较有影响的无公害肉品生产基地和特色牧草生产加工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发展绿色畜牧业,努力促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增强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更有力地带动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到,力争贫困户户均引进或投放1头以上基础良种母畜,农户户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积极发展草产业,大力发展红三叶、猫尾草等优良草种的种植,力争到20,优良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贫困户户均2亩以上,从草产业获收入3000元以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的建设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并进一步加强重点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偏远落后深山区:一是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低保救助,做到应保尽保。二是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贫困人口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三是实行政府主导、财政补贴,集中外地安置为主,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专项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向xq等地实施移民搬迁。

(2)认真把握国务院扶贫办政策重点和导向,制定专项规划。与全市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抓住贫困区域的特点,认真研究整村推进规划、连片开发规划、基础条件扶贫规划、产业扶贫规划、科技扶贫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异地搬迁扶贫规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社会帮扶规划等相关配套系列专项规划。

2、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在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上求突破。

(1)创新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实现向区域性连片开发的转变。要不断丰富整村推进内容,坚持以户为基础,紧紧围绕改善基础条件、社区建设、产业开发、提高农民素质等四大建设重点,不断提高贫困村农民收入;以区域开发为单元,逐步向连片开发,整乡、整流域推进拓展,实现由单一开发向连片治理、区域推进的转变,力求做到与农村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农村低保相结合。同时,对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依托项目滚动发展和扶贫互助社建设,加强后续管理,巩固扶贫成果。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培育防灾减灾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益。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支柱产业,努力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发展机制。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切实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作用,加大对市场份额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与当地产业开发相衔、与贫困户的种养业相对接,拉长产业链条,进而带动贫困农民增收。

(3)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重点抓好贫困家庭“两后生”劳务培训输转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培育本地乡土人才上力求实现新突破。要把开发式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培训对象的审核上,严把关口,确保贫困户直接受益;在培训基地的管理上,彻底打破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以保障就业为前提,稳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在后续管理上,要加强相互交流、就业信息、维权等方面的服务。

(4)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落实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扶贫的责任,搞好国家部委、天津市对口帮扶及省、市、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帮扶工作,发挥部门优势,组织社会扶贫资源,依靠社会扶贫力量,不断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增强社会扶贫实效。注重发挥各类基金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为其提供爱心捐助平台,引导更多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要注重协调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采取捐助资金、物资和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帮扶,广泛参与和扶持农村发展,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灾后重建、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兼顾,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建设,使之与整村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治理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加强重点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和以改厕、改灶、改圈及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

(6)积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民管、民用、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规模和范围。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捐赠资金,适度扩大互助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确保互助资金的高效运转、可持续发展及风险防范。

(7)认真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全市七县区认真组织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通过民主、科学、规范、公平的程序,客观公正地识别贫困人口,重新确立贫困人口信息和数据库,完善贫困农户档案。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分类扶持措施。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通过扶贫政策进行扶持。对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收入低于低保线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通过低保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8)积极探索实践,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现有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在今后资金分配中,应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总数、人均财力、人均收入水平、人均gdp等要素和主导产业发展项目等为重点,科学合理分配扶贫资金,不断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加快脱贫致富进程。同时,将扶贫工作绩效作为分配扶贫资金的一项主要依据分配资金,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二是创新到户扶持机制。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整村推进、综合开发为主要模式,这种新的理念和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是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特别是整村发展种草养畜,将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优势合理配置,让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由于贫困群众素质不高,加之在占有土地、劳动力、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性,单家独户整合资源的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折股到贫困户,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化生产的路子,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三是“大扶贫”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过去以扶贫部门为主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一个以对各级政府为主的责任明确的“大扶贫”考核评价机制,对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参与扶贫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进一步强化部门的参与度和工作职责,真正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四是信贷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在遵循信贷规则、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适应农村特点,鼓励金融系统通过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的工作力度,提高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率,满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四、关于加大对xx市扶贫开发扶持力度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xx仍是全省、全国欠发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同时扶贫开发正进入由低水平整体解决温饱向稳定解决温饱快速迈进的重要时期,恳请省上在“十二五”期间,仍将xx市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一)建议将xx继续列为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继续加大扶持力度。xx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和全省;生产总值长期在全省第12位徘徊;人均财政收入列全省末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列全省第13位;投资和消费均列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省的81.7%、79.3%,均列全省第11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是全国、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因此,建议省上在后十年扶贫纲要和“十二五”扶贫规划中将xx继续列为全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加大扶持力度。

(二)建议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新世纪扶贫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乡和贫困村,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将长期得不到有效扶持,从而导致一些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比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更多。因此,建议省上采取以贫困人口扶持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方式,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如xx可分北部干旱贫困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偏远落后深山区三个类型区制定规划。同时,建议将干旱、洪涝、冰雹等因灾返贫人口也纳入“十二五”扶持计划,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

(三)建议将xx同“两州一市”同等对待并给予重点扶持。2009年6月,国务院联合调研组在对xx进行认真调研后认为,xx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酷劣,致贫因素复杂,依然是甘肃最贫困的地方,并将xx和甘南、临夏、陇南划分为甘肃扶贫工作的第三世界。“十一五”期间,全省扶贫专项资金对贫困人口的人均投资强度达567.9元,而对xx贫困人口的人均投资强度为443.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4.3元。因此,在扶贫开发上,恳请省上将xx市与“两州一市”同等对待,在“十二五”期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四)建议加大对xx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扶持力度。虽然xx在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开发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把xx打造成“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除依靠我们自身努力外,还迫切需要省上在“十二五”期间继续给予大力扶持。恳请省上帮助我市向国家扶贫办争取,将每年1000万元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再延长。同时,将中药材产业开发也列入专项扶持计划予以扶持,每年在贫困乡村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万亩,全面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开发水平。

(五)建议加大对xx、x、x、x四县“三西”资金扶持力度。2008年之前,国家年均安排xx“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2600万元,占“三西”资金总量2亿元的13%;2008年资金总量增加到3亿元后,年均安排xx3200万元,占比下降到10.6%。xx作为“三西”建设的重点地区,由于多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贫困程度依然很深,亟待在“三西”资金投入上能给予倾斜扶持。为此,恳请省扶贫办将“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恢复到原来的扶持范围,并将其作为对干旱贫困地区特殊政策固定下来,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开发等方面。同时,建议省上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和新的10年扶贫纲要时,重点加大对安定、陇西、临洮、通渭等中部18个干旱贫困县区片带的扶持力度,以缩小与省内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六)建议加大片区开发整流域推进项目建设力度。片区开发整流域推进是“十一五”期间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探索出的有效破解贫困地区资金短缺,又分散重复投入利用水平不高,稳步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集中解决区域连片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xx市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此,建议省上在总结现有国家和省级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大xx市片区扶贫开发力度,提升扶贫开发水平。

年外事办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我办指导村支两委围绕龙井特色,以"三变"改革为路径,聚焦旅游经济和山地经济,村民以资金(5000元至30000元)及承包土地入股成立村集体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开发种植后山土地。目前已经种植300余亩以刺梨、樱桃、核桃、桑葚为主的经果林。二是加大村寨内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利用村民空闲的房间,按标准打造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由集体公司统一经营,盘活村民闲置房屋资产。三是整合现有的米酒合作社和石材加工合作社,力推带有"龙井标签"的产品走向市场。今年村集体利润达150万元,入股的村民分红5000元以上。村集体公司把盈利的5%用于村民缴纳合作医疗保险、低收入困难户补助等公益事业,使更多的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年外事办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市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定点包干工作方案》的通知(筑委厅字﹝2020﹞8号)文件的安排,修文县大石乡三合村是xx市20个特别贫困村之一,市委常委、副市长徐沁同志是三合村扶贫解困定点包干总做指挥部指挥长,市红十字会是常务副指挥长单位,我办是副指挥长单位,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2月17日,陪同徐沁副市长到大石乡及三合村调研,参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的方案,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二是3月14日,参与研究关于扶贫解困、实施大扶贫攻坚"春季攻势"的系列工作方案。三是3月25日,参加大石布依族乡三合村扶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首批项目开工仪式。四是4月至7月,数次参与调度扶贫解困项目实施情况。五是11月14日,陪同徐沁副市长到三合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调研春季攻势的项目成果及秋季攻势的进展情况。

我办"计生三结合"帮扶点市乌当区新堡乡长坡村,今年以来,主要通过购买贫困户土蜂蜜、猪肉等形式帮助我办班子成员所联系的帮扶户增收。我办班子成员联系的贫困户是开阳县高寨乡谷丰村的杨光奇等贫困户,通过帮助解决就业、协调社会事务等渠道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扶贫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支持及关心下,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高山生态搬迁、产业开发、整村推进、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现况。

二、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年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扎实开展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年初认真开展了高山生态搬迁摸底认真执行县高山生态搬迁会议精神成立以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跟各村分配任务落实责任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中。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64户243人,其主要做法:一是加大**乡银水村集中居民点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50余户200余人入户居住,二是推进石锣村天星相对的集中居民点的建设,目前有20户80人即将全部入户居住,三是扎实开展梯度搬迁,让老百姓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居住。

(二)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在星溪村成功流转土地200亩,新建中药材种植种源基地1处,石坪村中药材示范片一个,发展党参基地250亩,云木香、桔梗等药材1700余亩;扶持农户成立养殖大户30余户,养殖山羊1500余只,养殖土鸡0余只。

(三)扎实推进整村扶贫开发。

双河村是我乡启动的整村扶贫村,其扶贫周期延长至三年,我乡因地制宜的搞好项目建设,双河村形成了以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特色产业。发展养殖山羊大户15户1000余只,发展药材200余亩,整修公路22公路,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危房改造及高山生态搬迁20户80余人,人畜饮水得到完全解决等项目顺利有效实施,彻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已经顺利通过验收。

(四)扎实开展贫困信息管理及扶贫检测统计。

一是按时完成了贫困人口每年的动态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重庆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手册》准确识别农村扶贫对象,并在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内时时更新;二是及时准确填报扶贫监测统计表;三是完成了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上报。

(五)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送情况。

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我们结合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在全乡7村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培训达200多人次,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变,由自发型向有组织型转变。在农民工输送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重庆、**等地输送劳务工,一年年来,共向外输送劳务工进1200人次,创劳务收入500余万元。

(六)有力推行社会扶贫工作。

一是积极主动协调好帮扶单位,争取项目4个共计300余万元;二是组织好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村两委成员、致富能人“一对一”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捐助物资、技术指导、劳务输出等帮扶措施,使帮扶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三是开展好了“雨露计划・扶贫助学工程”,共计53人次。

(七)加强扶贫监督管理。

强化专项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深化村级义务监督员制度,严格按照县扶贫办下达的资金计划文件实施项目,加强了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指导和监督各扶贫资金互助社的工作,完成了委托会计事务所完成上一年度扶贫项目和资金审计。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二)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自然历史条件恶劣,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任重道远。我乡属高寒山区,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扶贫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小组分布零散,村民居住环境艰苦,境内林地荒山为多,耕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部分群众生活难以自供自足,生活水平低下,基础设施条件差,扶贫开发底子薄弱,脱贫致富的路子窄,也是我乡扶贫开发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实施扶贫开发是解决我乡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大扶贫”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扶贫方法和措施,在争取并实施好扶贫项目的同时,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干部下基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切实强化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深层次帮扶,努力实现由帮扶资金、帮扶项目为主向帮扶科技、帮扶思想转变,加强科技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青年自主创业,使贫困户利用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走上依靠科技自主脱贫致富的道路。

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住建局紧扣打好扶贫攻坚战,为全面实现2020年大埠口村户脱贫村出列的目标,积极组织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员以及全体帮扶责任人认真学习相关扶贫政策知识,采取“四项措施”,给力精准扶贫,走好“智力”帮扶之路。

“充电”先行,掌握扶贫技能。积极组织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认真学习了《安徽省脱贫攻坚政策问答(一)》和《安徽省脱贫攻坚操作规程》等扶贫开发工作相关知识,准确把握了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精准摸底,竖起攻坚靶子。每一名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接地气”,访贫问苦,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现状,做到户户上门、人人见面。通过调查问卷表、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具体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构成情况和致贫原因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竖起扶贫攻坚的决战“靶子”。

找准穷根,进行分类施策。坚持有的放矢,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因人而异分类施策。一是成因精准,通过调查摸底,认真填写扶贫手册,认真分析每户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本依据,结合贫困程度进行分类。二是类别精准,通过分类,划分出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三类贫困人口。三是定策精准,根据分类情况,确定对不同对象的帮扶办法,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其余的农户安排相应的产业扶持、劳动技能培训、光伏入股分红、易地扶贫搬迁、小额扶贫贷款、帮销农产品等帮扶措施,千方百计带动农户脱贫。

开好良方,定准脱贫路子。县住建局结合帮扶村的实际情况,围绕“三个精准”,切实帮扶联系村制定扶贫工作规划。一是目标精准,紧扣全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出列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措施。二是思路精准,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三是措施精准,针对各贫困户的基本家庭情况,尊重群众发展意愿,重点在帮扶措施上作出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帮扶,同时要求规划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化。

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一)实现25个贫困村如期退出。2020年通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25个深度贫困村达到退出的各项验收指标,完成了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00%。主要指标中,贫困发生率全部降到了3%以下,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或通讯,有卫生室、有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达到了5万元以上,有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手工业等支撑稳定增收产业,村级办公议事场所和领导班子健全,有双语幼儿园的目标,全部达到了“一降、五通、七有”的标准。

(二)贫困人口脱贫计划顺利完成。2020年脱贫贫困人口5269户19175人,脱贫人口各项验收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验收标准。主要指标中,脱贫户年人均收入均高于3318元,安全住房和饮水有保障,无适龄儿童辍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达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00%,县域性整体贫困程度有效递减,现有未脱贫人口12406户4905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9.38%。

农村扶贫发展工作总结农村扶贫开发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裕安区卫计委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统筹卫生资源,着力解决健康扶贫问题。

一、基本情况。

裕安区是农业大区,总人口101万人,总贫困人口8.5万人,因病致贫1.9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22.52%。根据安排,我区开展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工作调查,6月27日按规定统一上传国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信息系统。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召开裕安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工作会议,成立以区委常委、副区长为组长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工作领导组,各乡镇街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并明确专人负责。出台《裕安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新闻宣传活动。加强对健康脱贫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在全区营造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并将健康扶贫纳入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管理,严格考核,强化问责。

二是加强贫困人口疾病筛查。开展上消化道癌症筛查,在韩摆渡镇完成普通筛查750例,随访复查14例,其中普通筛查检出阳性病例11人,检出率1.47%,染色730人,染色率97.3%;贫困人口重性精神病,患者检出率4.77‰,管理率89.66%,规范管理率61.5%,服药率67.29%,规律服药率55.79%,居家患者稳定率72.19%。进一步完善肿瘤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对筛查出来的贫困人口恶性肿瘤患者先进行登记报告再进行合理诊治。同时加强贫困人口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

三是分级诊疗有序实施。3月1日,《裕安区住院病人分级诊疗管理办法(试行)》执行,对因病致贫重点优抚对象不设起付线,对恶性肿瘤放化疗等需要分疗程间断多次住院的特殊慢性病患者、白血病患者、脑瘫康复治疗患者等在同一医院多次住院治疗的,只设一次起付线。对常见慢性病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其可补偿费用的补偿比例为50%。特殊慢性病的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其可补偿费用直接比照同级医院住院补偿政策执行,每季度或每年累积进行补偿。

四是启动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裕安区家庭医生签约方案已经制定,从9月1日正式启动。签约服务的重点对象是主要覆盖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康复期,腰椎颈椎退行性疾病等)、精神病在家康复者、晚期肿瘤维持治疗的患者、长期卧床者等。签约设置初级包、中级包和高级包,每种服务包除去医保补偿金、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和实行打包服务减免金额,个人自付费用很低,大大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

五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办理结婚8490人,已经有7682人开展了婚前健康检查,婚检率90.48%;怀孕夫妇6856对,领取叶酸片的夫妇有4820人,完成率70.3%。加强贫困人口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对怀孕中具有风险的人群全部纳入区妇幼保健。

六是加大医疗卫生基础建设。苏埠、独山、新安、徐集、城南、丁集六所中心卫生院争创省二级医院,按要求改建、扩建村卫生室,力争达到省规定标准。积极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群众满意的村卫生室,切实提高群众看病的满意度。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身患大病致贫的多,一次性需要支付大额医药费用的家庭较多。二是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的多,大部分人群是五保户、低保户、特殊困难户。三是身患特殊慢性疾病致贫的多,需长期服药,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家庭贫困。四是重度残疾致贫的多。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投入。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将扶贫培训、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精准扶贫到贫困户。开展贫困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通过各种扶贫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以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生产技能达到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目的,为贫困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倾斜政策。制定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方案,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确定贫困人口慢性病和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实行贫困人口区域内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扶贫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脱贫奔小康责任目标,加快经济薄弱村建设和低收入户脱贫工作。同时对照20某某年度责任目标,细化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今年以来,我区已有低收入农户脱贫3.5万人,脱贫率28.3%;20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某某万元以上,达到新“八有”标准。

1、召开会议,部署工作。3月25日,我区召开了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某某年工作,部署了新一年的任务。会上各乡镇递交了责任状,同时继续向经济薄弱村选派了驻村指导员。会议动员全区上下围绕“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大力做好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三落实”的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脱贫奔小康工程》、《关于明确20某某—20某某年度帮扶任务的通知》等文件。重点部署了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工作要求。

2、瞄准对象,精准扶贫。根据国务院和省市精神,我区出台了某某39号文件,对实施精准扶贫提出了具休的方法和要求。采取多种方法,瞄准帮扶对象,实行一户一策,进行全方位帮扶,做到细致排查、摸清底数、分类帮扶、注重实效。一是深入开展局村挂钩。区直单位和乡镇挂钩帮扶一个以上村,确保全区243个有脱贫奔小康任务的村都有机关帮扶。二是启动实施村企结对。选择区内百强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向全区50个经济薄弱村和某某地区的所有村,选派百强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三是扎实开展干部包户。区乡所有在职在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最多不超过三户。四是奖补资金帮扶到户。五是突出重点片区帮扶。

3、全力组织,发放贷款。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印发宣传单通过帮扶单位发放到低收入农户手中,在区乡有关会议上宣传,在区报上刊登农村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有关规定等形式,深入宣传贷款发放对象、贷款额度、期限、用途和利率等内容;二是积极和某某市农村商业银行、区财政局领导协调解决推进我区扶贫小额贷款发放难的有关问题;三是每月2日定期召开信贷员例会,到场鼓劲加压,通报每月的发放情况。截至目前,我区扶贫小额贷款发放1亿元,惠及低收入农户8976户。

4、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我区坚持以促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持续双增收为首要任务,精心编排20某某年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确保3.48万低收入人口脱贫、20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目标。目前,通过多次调研,20某某年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低收入农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发展产业项目贷款贴息、低收入农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和经营性三产项目直接补贴到户、用于低收入农户参加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性三产项目入股资金,参与利益分配。目前已完成项目上报、区级批复工作,全部进入实施阶段。

5、重点片区,全力推进。一是加大某某地区帮扶项目建设力度。20某某年,20个区级部门排出交通、水利、产业、民生四大类项目28个,其中有10个重点项目。区某某地区帮扶办组织人员,采取一周一督查,二周一通报,一月一会议的工作方法,进行强有力的推进和督查。同时,不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向省级帮扶单位报告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28个项目中水利骨干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2个项目已竣工,其余26个项目正在建设,已争取省级帮扶资金2.1亿元。二是加大某某地区关键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某某光伏农业产业园、某某蓝莓种植产业园、某某镇“某某黑猪”养殖与产业化推广项目、某某镇蔬菜种植产业园、某某镇中药材产业园、某某镇精品苗木产业园、某某乡优质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某某现代农业产业园等8个项目已竣工;某某某某猪产业园、某某镇连栋大棚采摘园、某某镇农副产品加工园、某某镇涧桥高效农业园和某某乡植尔丰高效农业种植基地等5个项目在建。建成高效农业面积1万余亩,带动某某地区1000余名低收入农民就业。项目建成后,项目区亩均效益达5000元以上,农民人均年增收余元,经济薄弱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

6、做好服务,合力争取。2月17日、28日我们分别迎来了省、市委驻淮扶贫工作队。为了服务好工作队,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做了悉心安排。工作队到达后,我们配合他们做好队员驻村分工,帮助与乡镇对接,下乡调研,编排项目等工作。目前,省市工作队的队员均已入乡驻村,了解了村情和需求,编排了切合村实际情况的帮扶项目,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情况。

按照省扶贫办《关于组织开展“10·17”全国“扶贫日”某某活动的通知》以及市《关于开展“扶贫日”慰问低收入农户和贫困老人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区于10月12日—17日组织开展了“扶贫日”慰问低收入农户、贫困老人活动。活动期间,区直及乡镇共计96个单位慰问低收入农户5458户、贫困老人3260人,发放慰问金162.1万元、慰问品21.9万元。现将开展活动情况如下:

1、统一部署,落实责任。我区以文件形式明确区直和乡镇机关所有干部全部参加,慰问被帮扶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贫困老人。各帮扶单位组织人员进村入户送资金、送物资、送岗位、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医疗,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协调解决慰问对象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区人社局、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团委、妇联、总工会、残联等单位在活动期间分别开展了专项帮扶。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由区扶贫办牵头,联合报社、电视台开辟专版专栏,大力宣传近年来扶贫帮扶工作取得的成绩。10月16日《某某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专题报道扶贫工作,题为《奏响扶贫开发和谐乐章》,具体详细的报道了全区扶贫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电视台开辟专题,每天及时报道扶贫慰问情况。10月16日—17日两天,在区行政中心大屏幕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并及时将宣传张贴画发到乡镇和部门,共计发放350张。

3、领导重视,组织有力。10月16日,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某某带领省政府办公厅各处室负责同志到某某乡调研帮扶及驻村挂钩工作,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座谈会上,某某表示,省政府办公厅将举全系统之力,带着责任和感情全力帮助某某发展。当日,某某一行实地考察了某某乡腾奥纺织、蓝莓湾、闽丰食用菌和红色影视基地,并在全国首个“扶贫日”到来之际,给某某乡部分困难群众送去了慰问金和祝福。10月17日上午,市委书记某某来我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他要求以“全国扶贫日”为新的起点,积极顺应扶贫开发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全力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进程,确保如期完成脱贫奔小康目标任务。在某某镇民主村,某某站在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了某某片区连片开发和某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相关情况,关切地询问低收入农户如何从产业园建设和扶贫开发中真正受益。某某走进蔬菜大棚,仔细察看辣椒的生长情况,并向绿丰合作社负责人详细了解合作社的运营、投入、产出、销售、用工等。当日,某某还到困难群众某某家走访慰问。10月16日上午,区委书记某某走访慰问某某乡后河村八组困难群众唐志成和某某乡中心小学残疾学生陆建宇,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及党委、政府的关爱。10月21日,区长某某冒雨赴凌桥乡走访慰问某某村五组困难群众徐兆明和某某村二组困难群众某某,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及党委、政府的温暖。

在活动开展期间,乡镇与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区新闻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赴结对帮扶的某某乡某某村开展慰问活动。走访慰问该村低收入农户、贫困老人9户。活动中,帮扶干部与困难群众一对一进行谈心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健康状况等,鼓励他们乐观生活、努力脱贫,并为每一位困难户送上慰问金。区供销总社领导班子一行到结对帮扶的某某镇四门闸村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活动中,帮扶干部、职工深入到帮扶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鼓励他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早日走上致富之路。慰问组先后走访慰问6户困难户,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区地税局全体干部职工分赴挂钩帮扶点某某乡某某村和某某乡某某村、某某村,帮扶慰问困难群众20户,发放慰问金10000元。活动中,帮扶干部走访了结对贫困户,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区财政局组织干部职工分两组赴某某镇某某村、小摊村、沟北村慰问低收入农户、贫困老人30户,并送去了慰问金。在“扶贫日”活动中,他们还了解了低收入农户的农业生产情况和贫困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给他们带去了组织的关心。某某镇组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开展“扶贫日”慰问困难户活动。一是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表达党和政府的关心,鼓励脱贫;三是对困难原因进行详细调查摸底。针对具体情况,给出脱贫意见建议,为困难群众早日摆脱贫困提供助力。

我区“扶贫日”活动,社会响应是热烈的,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由于是首次活动,工作经验不足,筹备时间仓促,加上一些部门单位重视不够,工作的效果与要求还有距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力争将扶贫工作做的更好,将今后的“扶贫日”活动搞的更加有声有色。

扶贫开发办年终工作总结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中共**市扶贫办党组团结带领全体同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狠抓脱贫攻坚工作。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关于上报**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市扶贫办**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办党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团结带领全办干部职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提升扶贫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勇于担当,努力工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强化理论武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二是扎实开展“忠诚可靠。

三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截至目前,组织开展“集中学习”2次,班子主题教育学习5天,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为主题,制定主题开展调研工作,扎实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有效开展主题教育。四是积极选派干部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年共选派17名干部(含脱贫攻坚指挥部),参加“德宏州扶贫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督导全体干部开展法宣在线学习、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学习强国学习,督导全办干部职工参加每月党规知识微测试,干部职工个人理论素养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学习氛围较为浓厚。

(二)抓实党建,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

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课教育4次,通过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扎实工作的意识。三是召开**年度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评选**年度优秀党员2名。四是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党组书记带头,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高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三)狠抓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

加强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重点加强对资金、项目、计划、经费等方面的监管,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四)紧扣精准识别,高效组织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

经过扎实开展帮扶和动态管理工作,**年实现1个贫困乡、14个贫困村,脱贫退出753户2291人,剩余贫困人口63户15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4%,圆满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五)透明公开,安全有效使用扶贫资金。

严格落实扶贫项目市、乡镇、村级和项目实施单位公告公示制度,充分接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六)规范管理,扶贫项目全面推进。

项目库动态调整。根据上级要求,**年3月对脱贫攻坚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3月12日,**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召开**市**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动态调整工作部署会。**年3月21日,**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召开脱贫攻坚项目库**年动态调整行业部门项目审核会议。各行业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及项目优势、可行性认真审核各乡(镇)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2020年)乡级路线图(村级施工图)项目清单,确保精准实施项目,确保项目资金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根据州扶贫办和州直部门反馈审核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于6月26日正式上报州扶贫办。

**年度项目实施完成并拨付1500万元;

**年度项目实施完成并拨付1483.802万元;

**年度项目实施完成并拨付1216.5万元。

雨露计划项目。**年雨露计划项目安排资助金额120万元,由市教育体育局负责实施。**年雨露计划共资助学生749人次,补助金额118.95万元。

扶贫小额信贷。为进一步加强对小额信贷工作的管理,我市制发了《**市扶贫小额信贷联席会议制度》《**市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市小额信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年,我市安排小额信贷贴息资金5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65万元、省级资金230万元、市级资金30万元。**年共发放贴息资金469.07万元。

生产奖补项目。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非贫困县**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通知》,**市扶贫办及时安排各乡镇根据**度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工作实际实施情况对**年度产业“生产奖补”提出意见建议,并根据各乡镇**年度减贫任务,从“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中择优选择拟实施项目和“生产奖补”清单、资金总额,**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产业“生产奖补”项目资金661.662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50.178万元(其中勐卯镇19.218万元、畹町镇2.494万元、弄岛镇112.5175万元、户育乡202.163万元、姐相乡58.946万元,勐秀254.8395万元),省级资金11.4843万元(橡胶奖补9.6043万元、种桑养蚕1.88万元),各乡镇已组织实施完毕且已完成资金兑付。

(七)积极统筹协调,行业扶贫精准发力。

市扶贫办积极统筹协调相关行业部门,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科技扶贫、电力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巾帼脱贫、残疾人扶贫、农村低保等行动,行业扶贫成效明显。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扶贫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同时,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长期稳定巩固脱贫成效并发展致富难。部分建档立卡户产业结构单一,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带动辐射能力有限。就业方面,培训和转移就业量虽大,但就业质量不高,输出组织化程度低,吸纳就近就业能力弱。

因毒致贫1022户,占建档立卡总户数的23.24%。由于涉毒贫困家庭劳动力不足、发展生产受限,扶贫难度大,影响脱贫成效。

三、2020年工作计划。

紧紧围绕2020年年度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实开展好**市贫困退出后续精准帮扶巩固提升工作。

(一)抓好党组织建设,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强管党意识,提高管党本领,提升抓党建工作水平和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促攻坚的作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作风,以扎实的举措、有力的行动、过硬的作风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州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努力打造“特别有信念、特别有思路、特别有办法、特别有激情、特别能战斗,主动看齐、主动担当、主动服务、主动加压、主动表率”的扶贫干部队伍,营造干事氛围,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

(二)重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组织全办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思想,学习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全国、全省和全州脱贫攻坚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抓好干部业务能力素质提升,积极组织干部参加省、州、市脱贫攻坚业务相关培训,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三)强化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一是强化精准识别。全面做好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对信息系统预警及跟踪监测的疑似返贫、错评对象,按照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程序进行返贫及剔除,并及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操作,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二是加强跟踪监测。重点监测脱贫户家庭收入、住房、健康状况和后续精准帮扶措施,对没有达到稳定脱贫标准或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重点帮扶范围进行有效帮扶,实现稳定脱贫。

(四)高效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相关管理办法,精准使用扶贫资金,有效组织实施雨露计划、生产奖补、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作用。

(五)继续发挥枢纽作用,纵深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履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职责,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对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安排部署,统筹协调各方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好市贫困退出后续精准帮扶巩固提升工作。

【篇二】。

今年以来,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悉心指导监督下、在各县(市)区扶贫系统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宁考察及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政治规矩挺在前、单位建设走在前、贫困群众福祉摆在前,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担当的工作责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市扶贫办先后被评为全区扶贫系统先进单位、全区驻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助残先进集体。

自治区党委督查室反馈**镇建设发展存在的6个方面1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9个,正在积极推进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3个。二是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印发《关于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就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进行安排部署。教育扶贫方面,全面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摸排建档立卡疑似辍学学生13人,已全部劝返,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消除。健康扶贫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实现100%全覆盖,贫困患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户住院患者1739人次,自付占比8.37%,住院费用个人报销比例均在90%以上,“三个一批”分类救治已累计救治4832人,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住房安全方面,严格落实补助标准,精准核实改造对象,分类指导、因户施策,今年全市共摸排建档立卡户居住危房192户,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饮水安全方面,加快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对月牙湖乡、良田镇、马家滩镇、**镇、兴泾镇部分庄点饮水问题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已基本完工,自来水入户率达92%以上。

(三)拓宽工作思路,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一是创新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网格化管理工作。研究出台《**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市政府投入283万元,由各县(市)区招聘197名网格员,通过岗前培训、政策学习、实地操作,每个网格员对自己负责的建档立卡户进行详实的摸底调查,分类精准制定“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切实做到政策宣传及时到位、信息采集准确全面、数据掌握精准高效。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脱贫攻坚政策、工作、责任落实力度不断增强。二是扎实开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兜底保障工作。为切实保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兜底人口的基本生活,补齐脱贫攻坚最大短板,确保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通过实地调研和赴固原市隆德县考察学习,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保障兜底工作的通知》,因地制宜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各县(市)区按照方案要求,已全面完成了摸底核实工作,正在试点建设县级托养服务中心,确保兜底保障托养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生活不能自理兜底人员按照意愿实现“应托尽托”。三是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在灵武市泾兴村“积分超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市现场推进会,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组织市县两级扶贫部门、部分重点移民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赴固原市泾源县考察学习“积分制”经验,制定印发了《**市移民村“积分超市”管理工作方案》,创新贫困村“脱贫攻坚积分制”管理服务模式。目前,已在21个贫困村建成运行“脱贫攻坚积分超市”,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改善了村级管理软弱、村庄环境脏乱、村民等靠思想严重等常年制约村庄发展的顽疾,充分调动了移民群众参与村级管理“主人翁”意识,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创新开展**年上半年县际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交叉考核。为全面考核各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借鉴省际交叉考核的方式,由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带队,各选派8-10名业务骨干成立6个考核组,利用一周时间开展交叉考核,同时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3个督导组,分别由市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带队,抽调市扶贫办干部为成员,督导各县(市)区做好考核工作,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第一时间将考核结果书面反馈各县(市)区,提出整改要求、严明整改时限,真正达到了“考学结合、以考促学、以学促行、以行践学”的目的。

市辖三区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1.67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待遇0.32万人。

二、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一是全面完成攻坚任务。确保金融扶贫、政策兜底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完成剩余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退出、3个贫困村高质量脱贫出列任务。

二是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增强贯彻精准方略的行动自觉,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党政同责,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脱贫责任,把各级的决策部署理解到位、政策措施执行到位,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压紧压实行业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行业部门任务,特别是要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零”。

三是认真做好贫困人口政策保障兜底工作。把剩余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工作作为全面解决建档立卡最薄弱、最边缘人口的重要举措,在已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全市政策保障兜底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市)区将政策兜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与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兜底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针对已出列村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全力组织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剩余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同时,保持现行扶贫政策不变,将一些扶持政策向“边缘户”延伸,将建档立卡户享受的特惠性政策转变为面向所有移民群众的普惠性政策,更好的体现公平性、公益性。

五是全力推进**镇富民强村。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深化**协作,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完善设施聚人兴商,切实强化发展保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着力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统筹推进**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扶贫协作项目对接落地,全力将**镇建设成为东西协作、移民脱贫致富、民族团结和谐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示范点。

六是拓展产业发展增收空间。一是拓展产业链条,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培育品牌,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大力扶持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行连片开发、专业管理,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吸纳和带动贫困人口。三是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开展专家、农技人员驻村技术服务,引入更多的年轻农技人员充实乡村组织。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农超对接,推进农产品触网和进超市,拓展销售空间。五是对已建成的扶贫车间给予优惠政策。目前大多数扶贫车间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成本高,建议出台政策,给予用电和税收的优惠政策。

支持企业在移民集中区建设扶贫车间,帮助在家妇女、老人、残疾人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三是加强社会管理。抓好移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推行现代文明健康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劳务移民积极参与环境维护、社区管理等工作,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加大第三方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落实违规使用资金责任追究制度。加快结余滞留扶贫资金支付进度,确保按照自治区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支付。

“两个带头人”工程,补齐基层党建工作短板;

推广泾源县激发内生动力积分制管理先进经验,调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对长远问题和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加强跟踪督办,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以督查整改推工作、促攻坚、提质量,为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篇三】。

今年以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工作核心,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目前各项工作稳中有序扎实推进。6月1日至2日,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议在临沂市成功召开,省委书记刘家义亲临我县现场观摩,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在责任运行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扶贫决策部署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统筹全局全面部署。年初,制定了全县**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十项重点工作任务表,擘画了全年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对重点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重新确定了18个行业牵头部门和24个成员单位,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作明确分工。今年以来,共召开六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四次县委常委会议,四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在全县层面专题研究破解疑难问题与瓶颈制约。县委书记率先垂范,带头开展“三级书记遍访贫困村户”活动,解剖麻雀,谋划措施,狠抓落实。

行业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立足本职凝聚合力。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梳理编制了《**年度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和《**年度行业部门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分解表》。18个行业牵头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带动作用,适时召开联席会议,每月一协调,调度汇总工作进展情况。优化提升行业部门结亲连心工作机制,县直各单位与结对村签订131个结对帮包协议,制定帮包措施,投入千万余元帮扶资金、物资。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踊跃参与,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广辟途径、拓宽形式动员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各界力量,明确92家企业帮扶92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发展产业、帮助就业、捐资捐物、技术服务等帮扶活动。丰富社会宣传,通过宣传栏、电子屏、户外大型广告等媒介,形成较为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继续建设扶贫车间和扶贫作坊,设立乡村书屋、田间课堂,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激发基层干群脱贫的内生动力。

(二)在资金投入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扶贫资金资产的保值性与增值性。

持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年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734.5万元,其中上级资金9234.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50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产业项目和落实各类政策保障。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编制资金分配方案,及时分配下达资金,提出使用要求,确保扶贫资金下的快、分的准、用得好。

充分整合涉农资金。**年全县整合涉农资金38602万元,其中上级约束性资金24765万元,县区统筹安排6651万元,县级预算安排7186万元,计划实施涉农项目61个。

扶贫小额信贷3户11.4万元。

探索完善资产收益政策保障机制。在消化吸收上级关于扶贫资金资产管理管护方面的文件精神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扶贫资产折旧管理方法,研究出台《扶贫项目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实施指导意见》和《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指导意见》,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探索实施扶贫资产收益差异化精准分配制度,采用“因素法”,实现贫困户之间、非贫困户之间差异化分配,防止“泛福利化”,不吊高群众胃口,把好事办好,减少矛盾隐患,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三)在产业开发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扶贫产业项目的规范性与高效性。

积极稳妥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年,改变以往投资少、规模小、撒芝麻盐式产业项目建设理念,在保证项目所有权不变、贫困户受益权不变的基础上,根据因素分配法,县级层面统筹整合扶贫资金。始终坚持有产业基础、有市场需求、有稳定经营主体的选项立项“三有”原则。在经过前期精心的选项、全面的考察、充分的论证、科学的评审基础上,目前共安排9538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实施12个扶贫产业项目,已开工2个,正在招标10个。预计年收益652万余元,帮扶贫困户8000余人。

加快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我县是全市实施**年彩票公益金项目的3个县之一,项目总投资2604万元,在坊前镇、板泉镇10个村建设生产性道路25公里,管涵桥163座,平板桥2座,安装防护栏4130米,两侧路肩培土及开挖排水沟25公里,配套建设绿化、标识牌等。预计11月底实现全面完工。

探索实施项目分类管理。根据产业扶贫项目运行、经营收益、资产管护等情况,将全县所有产业扶贫项目划分为a、b、c、d、e五种类型,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对于项目效益较低或不稳定的b类项目,通过政府引导提升、变更运营主体、调整运营方式等手段,提升项目质量和经营活力。对于闲置、损坏、灭失等c类项目,通过追加投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对接优质经营主体盘活扶贫资产、筹集资金修复恢复等,全面提升项目实施管理、运营管护水平,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收益。

(四)在政策保障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户脱贫村摘帽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雨露计划”帮扶贫困学生221人,人均每年补助3000元。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保障。加快开展村社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的托养扶贫模式,全面启动精准扶贫特困老年人集中托养工作,全县建有敬老院12处、幸福院149处。全面落实居民养老保险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提升全县180名“三无”失能贫困人口护理质量,每月按时发放300元护理补贴,严格落实护理责任,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医等日常护理照料,保障失能贫困人口日常生活质量。继续抓好孝赡养老扶贫工作,用好县级孝赡养老基金,丰富村规民约,大力宣传传统“孝”文化,昌树优良家风,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覆盖强度。

进一步完善低保兜底政策保障。切实推进“两线合一”,继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动态稳定高于扶贫标准,9月底前全县城乡低保标准达到1.4:1,对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保”。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后,给予一定时间的减退期,确保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对因遭急难事导致短期生活困难的脱贫户,及时给于救助,对救助后能不能解决的长期性困难,按程序重新审核纳入低保制度范围,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兜住兜牢。

(五)在问题查改机制上持续巩固,提升稳定脱贫质量与贫困群众满意度。

抓好上级反馈问题整改。将扶贫领域问题整改作为常态贯穿全年工作始终,以省市年终考核和市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全面开展问题整改工作。目前,年终考核反馈的4个方面8条问题、市审计反馈的3个方面24条问题、媒体暗访发现的3条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扎实开展“回头看”活动。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省市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督导考核、明察暗访等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了“回头看”活动,通过镇街交叉互查、审计调研、专项督查、暗访检查,全面深入查摆突出问题,着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压牢整改责任,强化问责问效,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1、脱贫稳定性不高。脱贫退出不严格,把关不严,贫困户退出重收入、轻“三保障”是否落实,存在“凑数脱贫”“算账脱贫”现象。脱贫人口多,老弱病残群体占比高,部分已脱贫户的收入构成以政策性收入为主,一旦政策取消极易返贫。贫困底数不够精准,个别镇街存在应纳未纳、过度清退现象。

公共服务基础不健全,产业带动作用有待提升。

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数量大、困难多,随时可能致贫,缺乏政策支持。

部分结对帮扶干部工作不深入,存在突击式走访、慰问式帮扶现象,结对帮扶流于形式、走过场,贫困户对帮扶干部的工作不满意。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稳定脱贫不返贫核心目标,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构建一套稳定脱贫长效体系,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对新出现的突发性、临时性贫困人口,即时发现,即时帮扶。

项目批复后,在项目镇村公示栏,对项目内容进行审批公示;

县级在政府网站政务公开专栏进行公告。项目实施实行“四制”管理和调度通报制。即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责任制,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台账,明确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责任人、任务目标、工作时限,每个项目至少要确定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具体负责推进实施工作,并且每日上报项目进度和现场照片,县扶贫办组织人员进行巡查抽查,并将结果进行通报。项目竣工验收实行三级验收、中介审计。即施工企业进行自验、项目镇村进行初验、县级组织竣工验收,委托第三方对工程进行审计,并作为工程结算最终依据。

通过经营合同,与资产经营主体签订合同,明确资产经营权、收益和管护责任等。所有财政扶贫资金建设的项目全部录入农村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扶贫资产及收益要在镇经管部门登记《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和《扶贫收益管理台账》。进而实现统一资金核算、统一资产登记、统一资产运营、统一收益分配、统一资产处置。

委托有特色产业优势、经营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强、乐于扶贫助困且诚信守约的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运营项目。签订经营合同,经营主体要每年定期交纳收益并存镇经管站代管。收益分配积极推进差异化分配,避免平均分配,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分配方案,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报镇政府审核审批后签订帮扶协议。镇经管部门根据方案和村级申请,直接将收益发放贫困户,报县扶贫办进行备案存档。

对发现问题情节严重的,严肃问责处理。

六是构建责任落实制度。党委政府引领专项行业力量强力攻坚。继续实行帮镇帮村联户制度,县级领导和副科级以上机关干部联系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精准帮扶,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实现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帮包全覆盖。

七是构建群众参与制度。在项目实施、经营发包、收益分配、资产管护,履行好公示公告制度,争取群众支持,吸纳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参与到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特别要充分发挥村第一书记、扶贫理事会、扶贫协理员的作用,全程参与监管工作。改进帮扶方式,注重扶志扶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通过选树勤劳致富典型,讲述先进故事等方式,营造劳动光荣、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篇四】。

2020年是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今年以来,**县扶贫开发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核心聚焦全县未脱贫人口脱贫,综合提升已脱贫户、出列村的脱贫稳定性及非贫困村的发展平衡性,狠抓边缘户摸排帮扶、惠贫政策落实、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涉贫**处置等各项工作,大力争取和优化各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强县级扶贫项目股建设和资金管理,坚定不移地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应对疫情防控,推进复工复产。年初,我办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积极按照全县疫情防控要求,一边狠抓疫情防控,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切实做好自身防控和主动参与全县疫情排查和防范,一边按照复工标准及防疫要求,主动为农业生产企业、产品销售公司、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息咨询、现场查验、交流对接等各项服务,确保扶贫项目及早实现复工复产。3月10日,全县664个产业类扶贫项目及66个其他类别的扶贫项目便全部恢复了开工和复工,开复率达到100%,有效的将新冠疫情对扶贫项目扶贫成效的负面影响降至了最低。

2、聚焦特殊群体,攻坚贫困“堡垒”。制订了《2020年**县贫困退出实施方案》和《**县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工作、实施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加大了对重残、重病、重灾和无劳力户等农村未脱贫人口和弱势这会群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当前我县登记纳入监测对象边缘易致贫户492户1674人,脱贫不稳定户684户2632人,剩余未脱贫人口1231户2805人,通过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关爱服务,织牢民生保障等各项针对性帮扶措施,目前致贫返贫隐患已基本消除,未脱贫贫困户能够实现如期脱贫。

完善了15个贫困村和25个非贫困村饮水工程建设;

创建资产资源收益型项目,有效增加了3个贫困村和3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围绕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工作,我县还投入资金 1739.4万元,实施了气调库等其他产业设施建设项目40个,有效的延伸了我县产业收益链条,巩固了产业扶贫成果。

六是扎实开展社会扶贫。完成新增爱心人士注册2.3万人和1436人的“户帮户、亲帮亲”信息发布和对接任务,完成信息发布录入1436人,对接帮扶成功1436人次。今年计划众筹100万,目前众筹项目挂网审核通过,支付功能已启用,正在进行线上筹集善款。

省审计厅扶贫专项审计反馈问题10件;

国家审计署关于稳增长审计扶贫领域反馈问题3件;

**年第四季度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反馈问题3件;

**年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反馈疑似问题826件;

全国脱贫攻坚排查中反馈共性问题7件。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州级**件5件,4件已办结,1件正在办理中;

三是做好宣传服务。对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及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认真做好总结,及时宣传推介,通过宣传典型,宣扬精准扶贫正能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营造干部群众精准脱贫只争朝夕的奋进合力氛围。截至目前,我办共向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送扶贫信息、先进事迹及典型案例78篇,被中国扶贫网、农民日报、新浪、腾讯网等国家级媒体采用16篇,湖南省扶贫网站采用63篇。

1、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大数据平台,归集各类基础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高度关注“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依据监测预警信息,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致贫返贫。

2、继续推行惠贫益贫政策。按照“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要求,继续对退出村和脱贫群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对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已脱贫户,继续落实产业就业等针对性帮扶措施予以扶持,确保脱贫成效不“滑坡”。

3、严格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对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国家、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执行,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全程监管,落实项目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报帐制、项目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和限时办结制等管理制度,编制完善《**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统筹范围、统筹路径、统筹方法,为资金整合使用提供充分的制度依据,确保所有项目均按县级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符合上级规定,确保所有建设项目优质高效。

4、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扶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开展“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摈弃“等靠要”,提高全县“爱心超市”覆盖面和管理水平,完善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创建和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

5、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战略。结合农旅一体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兴旺。大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科学把握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实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有机统一。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深挖文化因子,繁荣乡村文化新风。通过健全壮大村警体系,推进法治教育,规范村规民俗,实现法治、德治、自治的“三治合一”。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力度,多渠道提高农村人口就业率,消除乡村贫困,持续增加乡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和公共保障方面的差距,实现乡村人口全面小康基础上的“生活富裕”。

【篇五】。

**年5月9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以后,我们坚持“四个不摘”的要求,再接再厉,再鼓干劲,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冲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做到早分析早应对、两手抓两不误,强化工作举措、科学有序调度,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全面开展“五查五确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问题整改,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截止目前,102个贫困村和2.2万余户贫困人口均实现稳定高质量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县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态势已定。

一、坚定政治站位,不折不扣落实攻坚责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

发展头等大事和首要民生工程,

全县划分5个片区,由四个班子一把手和县委副书记分任片区指挥长;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11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组专班推进;

县委常委分包12个深度贫困村,帮扶队员每周五扶贫日固定开展帮扶,形成了“县有指挥部、片有指挥长、乡有责任组、村有工作队、户有帮扶人”的“1+5+11+12”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三是压实各级责任。出台了全县《关于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的意见》《关于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的决定》《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压紧压实县主体责任、部门协调责任、乡村包干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督查巡查责任,形成了完整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清晰、条块融合的管理机制。

投入资金实施“六改一增”;

坚持建拆并举,拆除整治危险房屋,做到危房不住人,保障了群众的住房安全。在安全饮水方面,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贫困户家庭安全饮水全覆盖。在民政扶贫方面,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集中安置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入住。落实农村低保补助标准提标政策,实现民政救助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有效衔接。

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1.围绕2020年整体摘帽任务分解目标,构建县委总揽全局统筹抓、乡镇承上启下主责抓、村级压茬推进具体抓、部门单位包联帮扶协助抓的责任体系。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采取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常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方式,深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及中央、自治区、地区各类文件和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清醒认识、六条宝贵经验、八项具体要求”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陈全国书记“六句话”的重要部署上来,统一到地委提出的“聚焦‘坚中之坚’、杜绝‘三个无关’、落实‘六个精准’确保‘无人掉队’”四句话上来。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会议16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召开视频调度会、现场推进会57场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安排部署,全力推动落实。

二是健全责任体系。成立以县委书记和政府县长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以及分管县领导任组长的“十办两组”工作机构,确定1名县委副书记、1名政府副县长专职抓扶贫;县级领导落实“双包双联双责”,对2020年脱贫的25个贫困村进行包干,“十办两组”全力抓好指导工作;落实自治区“五个一”全覆盖包联工作体系,明确县乡村三级、行业部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干部五方职责,落实县领导联系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全覆盖,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并与各乡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推进落实。

三是强化人员配备。为县扶贫办配备27名干部,为各乡镇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1名分管领导和10名扶贫专干;并在各村设立脱贫攻坚专班(安排2名工作队员和2名村干部专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贫困村派驻的第一书记和“访惠聚”工作队牵头负责,切实配强县、乡、村三级扶贫力量,一定3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

2.加大执纪监督,以作风转变确保脱贫攻坚有力推进。一是重点盯住2020年退出的25个贫困村,围绕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推进,做到用责任制管好责任人,以责任人带好一班人,使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和作风建设向基层延伸。二是强化对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分配、验收等重要环节全程监督检查,及时掌握扶贫项目、资金、物资的去向和最新进展,确保公平公正、阳光运行。三是全面加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突出基层干部作风和履职尽责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加大执纪和问责工作力度,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责任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追责问责。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措施到户、脱贫成效不精准、建档立卡不精准和违反“十不准”规定等问题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督促减少各种扶贫表格的填写,减轻了基层负担。2020年以来,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307件,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4人,组织处理163人,移送司法4人。

3.落实帮扶责任,合力推进脱贫攻坚。以“四位一体”扶贫模式为引领,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加大资源整合,形成攻坚合力。一是加大对口援疆投入。天津市对口援助项目21个,安排援疆资金3.288亿元,主要用于民生领域,重点用于改善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产业扶贫、资助贫困大学生等方面。二是加强区内协作。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相关人员多次赴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对接,完善对口帮扶机制,争取结对帮扶项目资金,主动邀请沙依巴克区企业来xx考察。2020年投入帮扶资金2044.75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645万元,用于教育扶贫多媒体教室配套设施建设和疆内外大中专学生助学资助;沙区动员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捐赠399.75万元,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同时,为xx县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220个;签订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020年对口帮扶xx县协议书》,沙区11个街办管委会与我县15个乡镇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社区与贫困村结对全覆盖,并开展相关的帮扶工作。三是加大社会扶贫投入。组织各帮扶单位积极开展定点帮扶,争取到帮扶资金、物资共18731.68万元,完成地区下达任务的124.8%,带动4390人就业。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全县46家民营企业帮扶25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859.92万元,开展金秋助学、送温暖等活动,带动1090人就业。

扶贫开发个人工作总结

一是抓住市、县“千名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的机遇,我乡5个省定贫困村,分别是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村,通过驻村帮扶工作组2个多月时间的走访调查,已基本“形成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帮扶规划蓝图。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先后争取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某某路等项目资金8000余万元,硬化村级公路公里,完成3个村的农网改造、完成13个行政村安全饮水项目,改善农村建房127户。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某某生态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10万元,年出栏5万只,现已购进4000只大恒699土杂鸡,预计一年后产值300万元,带动50户农户就业;支持某某树德林竹专业合作社大力改造食用笋产业园区1800亩,新造500亩,今年实现产值250-300万。三是以推进项目为抓手,转变干部作风。20某某年某某村、20某某年某某整村推进项目公路建设、香椿、乌骨黑鸡、茶叶500亩已基本实施完毕,20某某年某某、某某村的贫困村项目农房新修11户、改造27户已基本完工;养殖土杂鸡11475只已全面发放到农户手中,种植核桃7498株、硬化8.1公里公路正在实施。在项目实施中,建立村干部深入一线推进工作的机制,提升工作效能,促进作风转变。

二、摸清家底,建好两本台账。

根据省、市、县要求在两个月内重新精准识别一批,严把标准,实事求是。党委、政府8月份组织村两委根据武委发〔20某某〕12号文件要求,在驻村工作组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农经社召开户长会议进行提名、评议”、“村民代表、村两委干部、党员会议再评议审核”、乡政府联系片领导、联系村干部到会进行指导把关,村上进行“公示公开”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复核的操作流程,识别不精准的贫困户123户404人,重新识别新进贫困户84户302人,减少了贫困户39户102人,10月又通过县、市再一次清查、核实,清退152户496人。同时抓好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工作,全乡共评级授信485户,其中5星级236户、4星级185户、3星级49户、2星级15户。

三、驻村帮扶出成效。

全乡5个省定贫困村,市检察院帮扶某某村、市体育中心帮扶某某村、市国土资源局帮扶某某村、市林业科学院帮扶某某村、县公安局帮扶某某村,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安排,积极为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一是市检察院协调县级相关部门为某某村活动室修建欠款解决50000元,检察院公诉支部为贫困户学生购买贫困学生学习用具余元,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1000元。利用国家扶贫日,组织市检察院全体干部职工为某某村捐款9100余元。二是市国土局正在筹集10万元用于解决村委活动室的维修、公路建设的缺口资金。三是市林科院为贫困户设立贫困户救助基金2000元;对某某村的土地进行抽样检测,确定下一步产业发展规划奠定基础;找2-3户贫困户做育苗户,保证苗木的销售,农户每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在某某村4、5组搞10亩食用牡丹的试点。四是市体育局某某村引进黄花种植100亩项目;捐赠5万元、协调项目资金5万元用于解决公路建设的缺口资金;为平乐小学捐赠一批体育设施器材。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小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改变、创新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贫困户因病、因残、年老体弱者较多,劳动力缺乏,脱贫路径狭窄。另一方面产业扶贫很难。由于乡镇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技术服务跟不上,导致有些产业即使发展了,但经济效益都不明显。同时产业发展上很难确定,市场调研缺乏,很多产业一哄而上,农户增收很难。

下一步,我乡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是利用“亲情工作”法,以“第一书记”为依托,对贫困户进行交心谈心,进行扶“志”和“智”,变“输血”为“造血”,使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持之以恒地针对贫困户每家每户的实际,一户一户地帮扶,一户一户地脱贫。二是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以“干部驻村帮扶”为契机,反复论证和完善“规划”,选择真正适合本村发展的1-2个产业。三是全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结合贫困村项目、幸福美丽新村、聚居点等项目建设,力争项目完工、农户脱贫。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初中学会奉献大全(16篇)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奉献是什么?奉
  • 12-28 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范文(15篇)
    写作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提升的过程,只有积极实践才能取得更好的写作成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我的,身材不高不矮,不
  • 12-28 企业年度的工作计划(优质12篇)
    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成长,总结一下过去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年度总结范文集合里,你会发现许多有关成功和成长的秘诀和经验。一是进一步完善统计机构,充
  • 12-28 三下乡心得体会字疫情(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事物的感悟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合理规划和管理好时间和任务,才能更好地
  • 12-28 心中的百合(专业21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恰当的语言运用和精确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思想和情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文,建议大家多读多思考,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 12-28 团员个人工作报告(优质19篇)
    工作报告是一个对自己工作进行自我评估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华的工作报告实例,这些范文以其独特的思路和深入的
  • 12-28 企业员工学习培训总结(热门19篇)
    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为未来的学习规划提供依据。如果你对学习总结的写作方法还不太了解,不妨看看下面这些学习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
  • 12-28 吟诵与吟诵教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汇总12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将所学知识与自身实际经验相结合,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接下来,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这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智慧。
  • 12-28 基层党支部剖析材料(热门15篇)
    总结经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材料分享,对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成长和发展会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价
  • 12-28 以向往为话题(模板12篇)
    优秀作文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下文是一些备受推崇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深入的思考赢得了读者的赞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