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的调查报告(实用5篇)

时间:2023-09-23 10:43:15 作者:LZ文人 最新城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的调查报告(实用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城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的调查报告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城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的调查报告篇二

近几年来,我镇外出务工的农民日渐增多,xxxx年全镇外出务工的农民达到一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出省打工。在打工族中就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情况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现象、各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让各中小学通过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镇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进了调查。现将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是留守儿童比例大。全镇现有在校学生8968人,其中留守儿童5540人,占在校学生的60%左右。

二是留守儿童不少是隔代监护甚至亲戚(朋友)监护。经各学校对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占32%,托付给亲戚朋友的占9%,由父亲母亲一方在家抚养的仅占33%。

三是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由车站小学调查的留守儿童学生中有70%能自己约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有40%能刻苦学习,表示理解父母的辛苦,自理能力比双亲在家的孩子有所增强。

一是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难于胜任监护职责,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学生的管教力不从心。目前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长,在街道买房或是租房,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小孩读书,但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在当地乡村中、小学念书,同样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这些代理监护人年龄都在55-75岁左右,年龄偏大,知识水平不高,只能从衣食方面对小孩进行照顾,缺乏文化知识方面的辅导。有的爷爷奶奶在农忙季节甚至要孙女带弟弟到学校去,影响其它的学生上课。有些老人对孙辈溺爱迁就,任其自流。

二是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够,不能有效对接,影响了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学习的进步。在学校中,留守儿童尤其是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型的留守儿童,有时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产生自卑孤僻心理,加上父母与学校、老师缺乏沟通,老师也忽视了引导、教育和关爱,感受不到集体、家庭的温暖,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一般问题。关系到承上启下,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外出打工挣钱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政府应当对留守儿童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对农村学校在师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学校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重视素质教育。

二是建议外出打工的家长,留下一方在家里管教孩子。这样可以减轻老人的沉重负担和留守儿童的精神压力,为孩子上学读书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是多鼓励外出务工的家长把学生带在身边就近上学。

四是建立关爱组织。动员和组织离退休教师干部和职工,按照自愿参加,就近活动,量力而行的原则关爱下一代,关注留守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时起到代理家长的作用。

五是在教师和家长或监护人之间通过手机建立短信平台。学校对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家长联系卡,将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工作处所、联系电话以及委托监护人的姓名、电话登记造册。这样便于教师通过手机及时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问题,促进双方面的交流。

城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的调查报告篇三

优秀作文推荐!20xx年6月初,湖南衡阳一名12岁的女孩因与同学结怨,用掺杂了毒鼠强的可乐将同学姐妹毒死。据媒体报道,面对警方,女孩冷静地说出了从20多天前买毒、投毒的全过程,只有在提起她的爸爸妈妈时,女孩突然哭喊:“不要提他们,我恨他们!”

这起案件中,死去的、下毒的,都是留守儿童。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渐涌入大城市。由于受到户籍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此产生。

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

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与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约242万人。

20xx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他们的统计数字中,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0xx.42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这也表明,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人群的2/3。

伴随着这个庞大数字而来的种种问题,和频频发生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更是让这个脆弱的群体,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公共议题。

205.7万儿童独自居住

20,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在河南农村调研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户人家,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日里一对兄妹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一天,爷爷下地干活,奶奶到邻家串门,无人看管的兄妹二人误食了家中的农药,等到爷爷回家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看到倒在地上的孩子,爷爷直接拿着铁铲出门,他亲手打死了老伴,随后自杀。

“在其他地方,这样的故事其实我们听说过很多。”在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服毒身亡的事件发生后,叶敬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自左右开始关注农村留守人群的问题,多年来曾多次到四川、安徽、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进行考察。

根据全国妇联的上述报告,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的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均已超过50%。除此之外,更有3.37%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外出后,处于独自居住状态,这一群体的规模已高达205.7万人。

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在过去一年中,有将近一半(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9个百分点。这些意外伤害包括: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等等。

其中,遭遇割伤一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相差最大,前者比后者高出5.3个百分点。课题主持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旭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因为留守儿童在家做农活,接触菜刀、镰刀较多的缘故。

在湖南省,张旭东看见一个13岁的男孩。男孩一岁半之前,一直由外婆照看。有一次,男孩左眼不小心进了点杂物,弄破了一点,外婆没有及时处理,也没有告诉他的父母。直到爸爸妈妈回来时,男孩的左眼已经不能完全睁开了。

之后,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男孩在湘雅医院动了三次整形手术,但都收效甚微,直到现在,他的左眼仍呈半闭合状态,需要药物维持。为此,他还常常被不懂事的同学、表妹嘲笑为“独眼龙”。

超过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单独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在几种监护模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然而,年老体弱的祖辈监护人往往体力精力有限,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欠缺,很容易监护不力,给孩子的人身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一些微小方面常常呈现出差距。比如,在河北省无极县,有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曾调查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他们选择了325名留守儿童和318名对照儿童。

结论显示,几乎在所有的指标上,留守儿童都低于非留守儿童。比如,甲肝疫苗接种率。留守儿童应种人数296,实际接种人数只有100,只有三分之一。而对照非留守儿童应种人数289,实际接种人数则高达264,超过9成以上。

张旭东的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较弱。有近一半(49.4%)的留守儿童曾经没有完成作业,比非留守儿童高8.6个百分点,“一方面,客观上存在普通农村学校培养目标单一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缺少有效监督,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在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今天,当人们难以看到教育为底层提供上升通道的可能性,留守儿童便走在了成为廉价劳动力后备军的路上;而留守儿童自己,似乎也默认了这一切。

今年30岁的纪录片导演蒋能杰,曾在老家湖南邵阳跟拍6年,完成了关于留守儿童生活的纪录片《村小的孩子》。纪录片里,蒋能杰问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孩子们说:“打工。”

片中一位留守儿童的奶奶则转述了儿子对8岁孙女说的“玩笑话”:“你明天跟我上街捡可乐瓶,一天能捡20块钱,一个月有600块钱。捡垃圾捡到十五六岁就能进厂了,进厂就能挣多点钱了。打工到20岁,你应该有十多万了。”

个性内倾更明显

回忆起拍摄经历,让蒋能杰印象特别深的,是当他问起孩子们是否想念父母时,他们干脆地回答:“不想。”

意外的是,父母们对孩子的关爱意识也不强。“他们意识不到孩子生下来是要教育、要陪伴的,他们就觉得有吃有住就可以了。”蒋能杰说,因为孩子从小被留在老家,两代人之间感情淡漠,孩子冲着父母叫叔叔阿姨的,他都见过。

年,公益组织“上学路上”对甘肃、云南、贵州等六省市农村地区的1054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5%的学生一年都见不到父母。如果将他们的数据推及全国,就意味着全国共有921万留守儿童一年见不到父母一次,超过262万个孩子甚至一年都接不到父母一个电话。

与此同时,该组织指出,他们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情绪的消极程度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一年内与父母联系次数越少,儿童的.烦乱度也越高。

贵州毕节市纳雍县的一个13岁女孩刘佳,特别希望爸爸妈妈带自己去买吃的。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最想念父母的时候,是每次赶圩看见同学被爸妈牵着手。她特别希望,父母能回家过年,也带她去赶一次圩。

可惜,父母从来不在过年时回家,平时电话也不多,大概每个月一次,每次几分钟。“每次只会问,学习怎么样?我说,挺好的,然后就没了。我希望他们能问我生活怎样,问我开不开心,可他们眼里就只有学习。”言语之间,刘佳难掩失望。

张旭东的团队也遇到类似的孩子。在山西,一个名叫贝贝的15岁女孩,希望爸爸能跟她一起去外面买本书。可是,爸爸听到女儿这么说时,便把买书的钱给了她。几次后,贝贝便再也不提出这种要求了。

其实,这位爸爸完全没有意识到,贝贝不过是想跟难得回来一趟的爸爸单独相处一会儿。而另一位眼睛受伤的孩子,并不对自己的病情过多忧虑,反而因为爸爸妈妈陪着他看病而感到安心、欣喜。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认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早期依恋的顺利完成和发展才能成全一个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容易产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任性、叛逆、难以主动交流的心理障碍。调查走访中,张旭东曾问过一个四年级孩子,你们班留守儿童有什么特点吗?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不跟我们说话!”

“你捡到东西时如何处理?”“你如果和别人发生矛盾,你会怎么办?”“当看到学校的水龙头没有关,你是否会去关?”这些问题来自另一份问卷,由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老师李华玲、赵斌所做的《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调查报告》。

结论不容乐观。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当农村留守儿童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会针锋相对的孩子占了大多数,为43.3%;还有3成多的孩子会找人帮忙助阵;表示能宽容和解、主动消除矛盾的儿童最少,仅有2成左右。

这份调查报告称,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劳务外出,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又滋生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社会化危机的新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缺乏;人际关系趋紧;集体观念意识淡薄,等等。

即使是成为大学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也不尽相同。曾有学者对200名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和300名非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做调查后发现,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个性内倾更明显,比较冷淡、缄默、孤独;情绪更易波动,易生烦恼;爱幻想,喜欢冲动任性;但与成长中父母都在身边的大学生相比却独立自强,遇事更能当机立断。

城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的调查报告篇四

近几年以来,在我们经济贫困的农村山区,农民外出打工人员越来越多,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于是农村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也应运而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山区留守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留守孩子”的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自我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其心理素质和思想行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有利于个体角色的内化,也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其实,留守孩子并不是一个不分化的群体,在他们中间有适应不良的个体,但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作为“留守孩子”,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勇敢面对和克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适度原则父母就必须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扩展。古代孔子就是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承认个体的差异,了解不同的特点。在智力开发上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发展能力,做到不强迫、不限制、不搞过度教育,让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才能和天赋。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要消除“只要有钱,读不读书没关系”的错误想法,应该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家长还必须认识孩子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自己的事。家长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还要多与孩子沟通,让他们能时刻感受到你们的关爱。另外,父母还要经常与监护人联系,督促监护人行使监督责任;经常与学校沟通联络,切实关注孩子的成长。如行为有失偏颇,家长也要及时处理,正面引导,根据情况适当教育。

不经磨难不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往往使人变得平庸,这是值得父母和我们每个人深思的。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创造一个小小的逆境,让孩子们体验到逆境的磨难,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孩子应当多给他们一些磨练的机会。培养坚强的意志,最好的老师就是经历各种艰难困苦。

在学校方面,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孩子”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留守孩子”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对“留守孩子”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孩子”提供倾诉的渠道;经常组织“留守孩子”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建立“留守孩子”家长或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督促、检查家长履行监护职责等,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孩子”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引导“留守孩子”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留守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出门打工的农民工已无法将关爱直接施于孩子,此时学校的老师理所当然要担负起这一使命。

为适应“留守孩子”的需要:首先,教育理念要更新。显然,传统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方法,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采取适合留守孩子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一要坚持以“留守孩子”为本的人本思想,处处为“留守孩子”的成才着想。二要有服务型教育理念,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感染他们,在服务中收到教育的效果。三要对“留守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不仅要对“留守孩子”进行表扬,激励,更应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特长,甚至批评中也应有赏识。四要有和谐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要和谐,平等,才能造出和谐的教育环境。五要执行愉快教育法。校园要为“留守孩子”创造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校成为他们愉快,温馨的家。

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除了应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特别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抚养职责,使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监护育人、抚养育人的复合型教师和父母型教师。教师要把“留守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在思想道德、生活、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孩子像父母一般监护抚养。为“留守孩子”建立成长档案、举办生日班会等。

除此之外,教师对“留守孩子”还要给予情感抚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缺少家庭的关爱,教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爱和同学之情弥补其母爱和友爱的不足,填补其情感空白。因此教师应对留守孩子进行结对帮扶,让其感受亲情关爱。让老师与一个或多个“留守孩子”结对子,要用心关爱“留守孩子”,做到多与“留守孩子”交心谈心、多组织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在精神上,多给他们一些鼓舞、一丝微笑、一句赞扬、一份关注,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成功时给他们鼓掌,失败时给他们打气,苦闷时与他们谈心,伤心时给他们安慰。在生活上,多给他们一点关爱。用父母的心去疼爱“留守孩子”,用家长的责任去关注“留守孩子”。还有可以让学校的中队干部、班队干部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让这些中队干部、班队干部平时多与自己的结对对象一起玩,一起参加活动,节假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通过师生、生生的结对帮扶,让这些“留守孩子”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亲情关爱。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六种力量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六种力量是:教师,家庭,学生集体,学生本人,书籍,人际关系。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孩子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退休人员中选聘义务监护人、义务辅导员,实行一对一的义务帮教,通过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协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留守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恰到好处,符合社会规范。要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对他人诚信,以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有缺点要积极改正;学会爱人,爱父母,爱他人。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爱社会,爱祖国;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竭尽全力为“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城镇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研究的调查报告篇五

xx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总人口43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外出务工农民达10万多人,留守儿童约2万人,空巢老人约3万人,留守妇女约1万人。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就留守儿童的问题作一简介。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监护情况有以下四种情形:

(1)一种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受过极少教育。

(2)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如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3)第三类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随时都会外出打工,这类监护者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4)最后一种是监护缺失,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无人监护。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他们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留守儿童年龄偏小,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阶段,父母长期外出,对他们身心的伤害和亲情缺失的影响很大。许多以外省务工为主要打工地的父母为了省下路费钱,一连几年都不曾回家一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几乎为零。因此,留守儿童离开学校以后,其他的学习几乎无人监管。

相关范文推荐
  • 09-23 2023年综合教研活动计划表 第二学期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优秀6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
  • 09-23 最新幼儿园大班绿色环保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
  • 09-23 小学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精选7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
  • 09-23 最新建设工程项目验收报告(精选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
  • 09-23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大全5篇)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
  • 09-23 2023年红十字会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实用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
  • 09-23 最新黑信封读后感(通用6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
  • 09-23 2023年读后感空城计的读后感 空城计读后感(优质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 09-23 2023年新闻采编个人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新闻采编共(汇总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09-23 最新会计专业职业规划计划书(优质10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