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的教学设计范文(17篇)

时间:2023-12-19 10:00:28 作者:书香墨

教学计划是制定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的一种重要工作,它对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编写教学计划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整理统计知识,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统计表、统计图,实物投影仪等。

一、知识梳理。

师:说说本学期我们都学习哪些统计知识?

生: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生小组交流整理。

师归纳(板书):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两个事物,便于比较。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

二、统计知识的应用、内化。

1、统计表。

师: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们都打算到哪里度过呢?就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出示: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男生(人)。

女生(人)。

合计(人)。

(动手操作完成表格)。

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教师摘录问题)。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人)。

学生解决问题。

2、统计图。

师:请你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相互评价并回答问题)。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1)想去()的人最多,()的人最少。

(2)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带全班同学去哪里?为什么?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综合应用。

独立完成书本p127题15。

反馈----交流-----评论。

三、总结升华。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纸(包括不规则形状)、剪刀、三角板、直尺、钉板。

教学过程:

1.围四边形。

师:(出示课题:四边形)你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根据你的想像,动手来把四边形做出来好吗?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像的四边形,教师巡视并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2.讨论四边形特征。

反馈。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围出的四边形。

(如果学生围出的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适当补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师:看着这么多的四边形,你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结合图形得出: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1.在主题图中找。

师:(出示主题图)在校园里,你发现了四边形的踪迹吗?你能找到多少个?

2.在众多图形中找。

师:(出示例1图),图中有很多图形混杂在四边形中间,请你把四边形都涂上相同的颜色。

3.举例。

师:说一说,在哪儿还看到过四边形?

1.剪四边形。

师:动手剪一剪,要求每个同学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

学生独立动手(教师巡视并参与)。

反馈,有选择地让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类型),教师适当加以评论。

2.分类。

师:4人一组,将你们桌上的四边形分分类。(请其中一个组上台将台上的四边形分类。)。

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的想法。

反馈,要求学生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1.师:用钉子板围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我们以前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特殊在哪儿呢?小组里说一说。

提示: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师:围出或画(剪)一个对边相等,但却不是长方形的四边形。

3.师:把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它会变成什么形状?请你动手试一试。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体会面积的意义。

2、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一)拍手游戏。

(二)比一比手掌面。

(一)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1、找一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身边物体的面。你找到哪些物体的面?

2、摸一摸: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的面,现在就来摸摸这些物体的`面吧!

3、比一比:同学们,摸了这些物体的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物体的面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说一说:谁来说说其他物体的面积?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什么是封闭图形。

2、辨一辨:(课件出示五个图形)师:请大家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哪些不是封闭图形?(把不封闭的图形隐藏)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课件出示)。

(三)总结面积的意义。

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课件先出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全班齐读两遍。

(四)基本训练。(课件出示:课本41页练一练第1题。)。

(一)(课件出示)探密游戏,激发比较的乐趣(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大小)。

(二)小组汇报。师: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

(三)师小结比较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好。

(一)小小设计师。(课本40页画一画)。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1、明确比赛要求,创意要求:在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那么大。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2、小组内交流作品,数数他的作品是不是占七格?然后欣赏他的作品!

3、投影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4、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二)数一数;课本41页练一练第4题。(课件出示)。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20xx年月日。

1、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六、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七、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练习。

九、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法、讨论法、指导法、讲解法等。

十、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十一、教学过程: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30÷3=360÷9=420÷7=。

(五)、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1、2小题。

十二、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200(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80(箱)。

十三、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电影院。(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经历估算的过程,会解释估算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电影院吗?电影院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电影院”来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电影院)。

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的“电影院”情境图。

师:这幅情境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估算的方法。

师:通过观察,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生1:我们知道看电影的共有500人,这个电影院的座位共有21排,每排可坐26人。

生2: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如果电影院的.座位仅有20排,那么电影院里就共有20×26=520(个)座位,520500,所以够用。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电影院里的座位想成20排,每排想成25个,共有20×25=500(个)座位,500=500,所以座位够用。

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估算出电影院的座位总数,然后把它与学生的总数进行比较。若学生总数等于或小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得下;若学生总数大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不下。

师:总结一下,座位总数是如何估算的呢?

生:估算时,把座位排数或每排可坐的人数(即每排座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十五的数,然后用“座位排数×每排座位数”求出座位总数的估值。

师小结:把已知的数据想成稍小一点儿的数据后,结果大于或等于要求的数据,那么原来数据的结果一定大于要求的数据。

2.计算方法。

师: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电影院具体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那怎么列式呢?

生:把每排的26人×排数21就可以了。(师板书:26×21=)。

师:怎么算呢?

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生1:先算前20排共有520个座位,后面还有1排有26个座位,一共是546个座位。

20×26=520(个)1×26=26(个)520+26=546(个)。

生2:我是用上节课学到的列表的方法算的。(教师用投影仪演示列表法)。

生3:我是列竖式算的。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师:太好了,你们的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

师:用竖式的计算方法简便易学,大家一定要掌握。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2。

师:刚才我们通过估算知道了电影院的座位大致是多少。那这道题怎么估算呢?

学生和同伴讨论,师巡视辅导。

生1:我觉得应该比380多。我是这样估算的,我把12看成10,38×10得380。(师板书:38×10=380)。

生2:我觉得应该比480少。我把38看成是40,40×12得480。(师板书:40×12=480)。

师:大家看一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估算答案?

生:一个是取38的邻近的整数来估算,乘数变大了,所以得数比较大;一个是取12的邻近的整数来算,乘数变小了,所以得数比较小。

师总结:得数应该是在380和480之间。

师:我们用竖式算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学生板演。

小结:估算可以快速估出得数的大致范围。

三、师生归纳总结。

师: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吧。

生1: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生2: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这个计算方法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板书设计。

电影院。

26×21=546(个)38×12=456(元)。

答:电影院有546个座位。答:买电影票需要456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5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年历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导入新课。

1、故事导题。

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的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报纸上、日记里、食品和药品标签上的保质期。)。

(3)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

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

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

师提问:你觉得大月、小月的天数对我们有用吗?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完成做一做。

4.梳理知识,基础练习。

(2)小游戏(判断大小月)游戏规则: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3月、9月、2月……。

5、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6、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

2、判断。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4)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

3、找规律。1月,3月,5月,7月,8月,(),()。

4、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5、故事揭谜:20xx年是平年。20xx年2月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所以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240=410+190=200+200=240+410=。

2、什么是周长?

3、谈话导入。

笑笑家附近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公园,绿树丛中有凉亭,凉亭周围有环形小道,今天我们去哪里游玩好吗?(小黑板出示情境图,小道没有标明数据)。

4、板书课题:游园。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所看到的。

2、想一想。

(1)、要求这条环形小道有多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要求这个图像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展示汇报。

3、标出每段路的长度,再看图,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5、小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三、检测。

1、课本p46“试一试”的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小组检查汇报完成情况。

四、训练。

1、课本p47第3题。笑笑在动物园里沿着右面这条路线走一周,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2、课本p47第4题,计算下面的周长。

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的基础上,把眼光放得更远些,进一步了解东、南、西、北等方向名词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东、南、西、北的具体位置,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们在实际情况下学习。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上、下、左、右、前、后等的学习中,未能很好地掌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能根据自身的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难点: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

增加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主动与同学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与所选用的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科书里“你知道吗”栏目及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电影院。(教材第36~37页)。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经历估算的过程,会解释估算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电影院吗?电影院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电影院”来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电影院)。

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的“电影院”情境图。

师:这幅情境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估算的方法。

师:通过观察,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生1:我们知道看电影的共有500人,这个电影院的座位共有21排,每排可坐26人。

生2: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如果电影院的座位仅有20排,那么电影院里就共有20×26=520(个)座位,520500,所以够用。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电影院里的座位想成20排,每排想成25个,共有20×25=500(个)座位,500=500,所以座位够用。

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估算出电影院的座位总数,然后把它与学生的总数进行比较。若学生总数等于或小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得下;若学生总数大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不下。

师:总结一下,座位总数是如何估算的呢?

生:估算时,把座位排数或每排可坐的人数(即每排座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十五的数,然后用“座位排数×每排座位数”求出座位总数的估值。

师小结:把已知的数据想成稍小一点儿的数据后,结果大于或等于要求的数据,那么原来数据的结果一定大于要求的数据。

2.计算方法。

师: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电影院具体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那怎么列式呢?

生:把每排的26人×排数21就可以了。(师板书:26×21=)。

师:怎么算呢?

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生1:先算前20排共有520个座位,后面还有1排有26个座位,一共是546个座位。

20×26=520(个)1×26=26(个)520+26=546(个)。

生2:我是用上节课学到的列表的方法算的。(教师用投影仪演示列表法)。

生3:我是列竖式算的。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师:太好了,你们的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

师:用竖式的计算方法简便易学,大家一定要掌握。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2。

师:刚才我们通过估算知道了电影院的座位大致是多少。那这道题怎么估算呢?

学生和同伴讨论,师巡视辅导。

生1:我觉得应该比380多。我是这样估算的,我把12看成10,38×10得380。(师板书:38×10=380)。

生2:我觉得应该比480少。我把38看成是40,40×12得480。(师板书:40×12=480)。

师:大家看一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估算答案?

生:一个是取38的邻近的整数来估算,乘数变大了,所以得数比较大;一个是取12的邻近的整数来算,乘数变小了,所以得数比较小。

师总结:得数应该是在380和480之间。

师:我们用竖式算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学生板演。

小结:估算可以快速估出得数的大致范围。

三、师生归纳总结。

师: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吧。

生1: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生2: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这个计算方法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板书设计。

电影院。

26×21=546(个)38×12=456(元)。

答:电影院有546个座位。答:买电影票需要456元。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简单事物搭配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有序搭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情境教学,指导操作,直观演示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白板。

在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他们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但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对有序搭配有一定的模糊意识,缺乏理性层面的思考。本节课可以通过迁移来学习本课的知识。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老师是朝鲜族特别能吃辣,你能吃辣吗?能否帮老师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呢?(课件)你看,三个字就有六种排列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搭配中还有那些学问?(板书:简单的搭配)。

【本环节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用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来创设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试着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美羊羊都有哪些衣服?其中有几件上衣,几件下衣?

生:2件上衣,3件下衣。

师说明: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衣是一种穿法,你最想让喜羊羊怎么穿?

2、小组合作。

师提问: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老师都不记不清楚了,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课件出示)有人想出来了吗?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只在脑子里想,想不清楚啊!好,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学生在白板上画)(画图连线、文字连线、图形符号连线、数字连线法、字母表示连线等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3、展示汇报。

选择不同的表示方法在黑板展示,对比,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同学们,你们虽然表示的方式不同,但都找到了所有的搭配衣服的方案,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请大家想一想,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好的方法呢?你们试着总结一下。

【本环节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思考过程,展示交流,突出有序思考。

4、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记录不同穿法。

课件出示:

1、先选定上装,再搭配不同的下装。一件上衣去搭配三种下装,有三种;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三种下装,又有三种,一共有几个三种?列式3+3或者2x3(板书:3+3=2x3=6种)。

2、还可以先选定下装,再搭配不同的上装。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有2种;再用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又有2种,最后再用一件下装去配两种上衣,还有2种,一共有几个2种?列式2+2+2或者2x3(板书:2+2+2+6种2x3=6种)。

师:从你们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了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但是基本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先固定一种服装,上衣或下装,然后按顺序去一一搭配,(板书:先固定其中一种,再按顺序搭配)。

指学生所画方案,许多同学都找到了六种搭配方案,可我发现同学们有好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同学们,你们看,大家的方法不同,但是都能不多不少地把所有的搭配穿衣的方法表示出来,他们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谁再来说一说。(先选定再…)。

很好,这样去思考问题,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答案。(点击课件)我们称之为“有序”的思考。(板书:有序)。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喜欢哪个?说一说你的想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以及符号思想,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由具体文字表述、画图表示到用抽象的符号表达的变化过程,体会符号表达的简洁、明确等优点,进一步认识到符号对于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作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课件出示:

牛奶。

豆浆。

蛋糕。

油条。

饼干。

蒸包。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一题。

看一看,能组成哪些两位数?

十位。

个位。

师:哪些数必须写在个位上?哪些数必须写在十位上?

生:3、6、8必须写在个位上;2、4、9必须写在十位上。

师:那这六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呢?说说看。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

师:明明和聪聪两个小天使真可爱,瞧,孩子们都争着要和他们合影拍照呢!课件出示。

4、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题。

5、提高题。

看这节课的最后一道题——1题,?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

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有()种搭配方法。

老师想将这道题再增加点难度,不知你们敢不敢挑战一下呢。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有()种搭配方法。

四、全课小结: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沟通旧知,建立联系。从树上摘苹果,课件出示苹果树图,看谁摘得最快?

600÷627÷3240÷8160÷43)99)37。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沟通旧知,建立联系自然引入本节内容。

2.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3.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生: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课?42÷2=。

4.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分小棒的方法,摆好42根小棒,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平均分成两份。出示图片:

生:口算40÷2=202÷2=1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植树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树立起学好书学的信心。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探索竖式: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第二种。

2121。

2)422)42。

424。

02。

2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第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树立选择最优方法的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时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操作形成表象,动脑想算理,动口说算法,及时规范竖式的写法、总结算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安排既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操作、演示、归纳、概括等方法揭示具体到一般的规律,完成由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p20做一做。

2、请你当小法官,别判错。

14221。

2)283)694)84。

2684。

890。

89。

00。

3、买作业本:小红去买了3本同样的作业本,一共花了3元6角,每本作业本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同学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辨析练习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预防学生计算时出差错,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判断和推理。安排自选练习,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大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都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4.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连除的两步计算题。

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方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很乐意去的地方-学校阅览室。在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说明:由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又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带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摆书

1.学生细看课件的信息,领会题意。

师: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

生:阅览室有200本书, 2个4层的书架

(随着学生说的课件出示条件)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2个书架有几层?

生: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生: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师: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猜猜看老师今天最想请大家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的回答展示,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总结一下有几种方法

4、汇报,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

汇报的时候说一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1)200÷2=100(本) (2)2×4=8(层)

100÷4=25(本) 200÷8=25(本)

(3)200÷2÷4 (4)200÷(2×4)

=100÷4 =200÷8

=25(本) =25(本)

5、汇报时提问:(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

(4)4×2是什么意思? 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6、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7、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

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卡片、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方法:

教法: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课件演示,交流感受、互动合作等方式教学。

学法:“玩中学”、“趣中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小灰兔(显示)和小黄狗(显示)。它们俩都说自己跑得快,这不今天就来比赛来了。小灰兔围着这个花坛跑一圈(动画演示),小黄狗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跑一圈(动画演示)。结果小黄狗跑得慢,可是它却不服气,说:“不公平,因为我跑得路远”。小灰兔却说:“不对,不对,我跑得路才远呢!因为长方形还比正方形长呢!”小黄狗说:“我跑的正方形还比长方形宽呢!”它们吵了起来。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提问:什么是周长?周长指的是哪里?举例说明。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2.提问:老师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8米(显示),宽是4米(显示),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教师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演示可能有这三种:

(1)8+4+8+4=24(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依次相加求周长。

(2)8×2=16(米),4×2=8(米),16+8=24(米)。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道理,用2条长的和加2条宽的和求周长。

(3)8+4=12(米)12×2=24(米)。根据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一半,那么两个(长+宽)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有的学生还想出了第4种,第5种方法……。

6.比较这几种不同的算法。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几种算法,哪种方法最简单?通过比较,找出区别,暗示性的让学生注意策略的最优化。

7.举例应用知识:黑板4.1课桌100.40打印纸30.20等。

(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已经解决了,那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长该怎么算呢?我们来看,当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件演示长方形变为正方形)正是小黄狗跑的游泳池的图形。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米,四条边都相等,那算出他的周长就很容易了。

学生汇报。说说道理,四边都相等,可以快速的求出6×4=24米,运用边长×4来求正方形的周长。

(三)小节。

通过开始的猜想,然后我们用多种方法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

三、知识应用、深入研究。

利用课件出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一、计算小兔子长方形奖状框的周长。巩固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能力。

活动二、计算小兔子正方形手帕的周长。巩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求菜地篱笆的长。一块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三面围篱笆,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长方形菜地图。

活动四、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领奖台正面这样一个不过则的图形该怎样求它的周长呢?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注意看,好好想,课件演示图形变化过程。当图形变成长方形的时候,学生们计算图形周长。

四、知识拓展、动手实践。

动手测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现在请你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它的周长。

(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卡片、铅笔、记录纸、尺子或三角板等进行操作)。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能把你今天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回家后请选择你喜欢的物体,比如数学课本,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面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用万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p43例4)。

1、我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我能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购过物。

生:有。

师:真棒,孩子们都有购物经历,星期天,小红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买了三件商品,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

生:护眼灯、学习机、空调扇。

师:从这张销售清单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

师:根据这些价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生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多呀!说明了生活中蕴藏着很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万以内加减法知识解决。

板书课题《用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解决刚才刚才提出的其中一问。

(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讨论:这一问是估算、还是准确计算?

讨论完后,老师计算。

预设一:558+225+166≈960(元)。

预设二:558+225+166≈1000(元)。

学生回答。师板书。

3、解决第二问: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思考:解决这一问采用估算、还是准确计算?

学生自主准确计算。

预设一:558+225+166≈949(元)。

558。

225。

+166。

--------。

949。

预设二:558+225+166≈949(元)。

558783。

+225+166。

-----------------。

783949。

指名演板,比较哪种笔算形式简便?

(三)趣味练习、灵活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

一部手机原价898元,现价685元。大约降价()元,实际降价()元。

一个洗衣机原价975元,现价888元。大约降价()元,实际降价()元。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书p46第14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例8的教学内容《归一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连乘、连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的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情境图,画出数量关系,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题办法。因为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或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用图形表征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能沟通图形与算式的联系,增强画图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对比辨析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模型,增强比较归纳能力,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用图形表征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能沟通图形与算式的联系,增强画图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辨析,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模型,增强比较、归纳能力,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答疑引导法;数形结合法。

(一)导入新课

1.一个面包4元,我要买8个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出示:我有56元钱能买几个水杯?

谁能算出来?为什么不能算出来?

预设:缺少一个条件。

再出示(一个水杯8元)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超市图片,引入情境

a: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个盘子18元,要买8个盘子)

b:你能把问题补充完整吗?

(买8个这样的盘子需要多少钱?)

c:抽学生把题目完整的说一遍。

2.课件出示题目:3个盘子18元,我要买8个这样的盘子,需要多少钱?

3.质疑:要买8个盘子,能直接算出来吗?

(三)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1.独立尝试用画图等方式表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这道题能一步解决吗?如果不能,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写出算式。

3.完成后和小组成员交流你是怎么画图的,怎么列算式的。

【学情预设】

预设1:画的实物碗的示意图。

预设2:画圆圈图。

预设3:画线段图。

1.展示圆圈图。

师:你们能看懂他画的是什么意思吗?他的这幅图有没有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表达完整呢?那你对他的图有没有建议。

师:那你能说一说他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2.展示线段图

师:为什么每一段都画的同样长?你能在题中找到对应的话吗?

教师相机提问:18÷3=6(元)求的是什么?

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出一个盘子的价格呢?

学生:问题要求8个盘子的价格,所以必须先求出一个盘子的价格。

3.教师相机将学生的意图总结成板书。优化解题思路。

师:结合图示,怎样能表示清楚题目所要求的问题呢?

生:(板书)

18÷3=6(元)一个碗的价钱?着重提问!

6×8=48(元)求多个碗的价钱。

师:我们把一个碗的价钱也叫作“单价”,8个碗叫数量,最后算出的是“总价”。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列式方法?

预设: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18÷3×8

=6×8

=48(元)

师: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一个碗的价钱。这件事很重要!

师: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共同总结: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4.(反归一)想一想:

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学生自主解答。

(2)交流展示。

【学情预设】预设1:先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分步列式)。

18÷3=6(元)

30÷6=5(个)

预设2:先算出一个碗多少钱,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列综合算式)。

30÷(18÷3)

=30÷6

=5(个)

师:为什么18除以3要加小括号?(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也就是先算18÷3,而18÷3在右边,所以要加小括号。)

对比一下这个问题与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学情预设:

生1:相同点,第一步都是用除法求出每个碗的价钱。

生2:不同点,求总价要用乘法,求单位数量就要用除法

(四)拓展延伸

对比

1.课件展示对比两个问题的解法。

讨论提示:4人小组讨论。

a:仔细观察两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

b:这两个问题都用了两步来计算,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

2.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课件出示。(2-3人说清楚即可)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种问题所用的解决方法的区别)

3.总结:这两个问题都用了两步来计算,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第一步,先算出1份是多少)

课件出示:这样的题关键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

预设:知道了3个碗是18元,但不知道一个碗的价格,都是要先算出一个碗的价格,才能计算后面的问题,这就是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问题。

预设:第一道题是在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也就是求8个6是多少?是求“总价”。而第二道题是在求“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也就是在求30里面有几个6?是求“数量”。但不管我们要解决 什么问题,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

4.买6个碗需要多少钱?

生1:一个碗6元,6个碗36元。

生2:3个碗可以看成“一份”,6个碗就是有这样的2份!所以18+18=36元。

预设:着重点出“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些。

(1)一个碗6元,买9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2)一个碗6元,买1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3)一个碗6元,买2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4)一个碗6元,买10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预设:无论条件如何改变,只要我们知道了“一个碗多少钱”,我们就可以求出9个、10个、20个、100个……甚至更多个碗需要多少钱?(知道了“1”,就能知道更“多”)

(买到的碗越多,总价越多,但不变的是什么?单价、一个碗的价钱)

(五)检测达标

1.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样的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样的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2.分别抽4名学生上台投影汇报自己的做法。其它同学做裁判。

(1)和(2)哪个题最好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这样的题关键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接着,如果让我们算几个几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让我们算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就用除法计算。

2.把一个、一条,一天看做一份,就是先求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数学上常说的归一问题。(板书:归一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 12-19 妇联宣讲活动总结范文(19篇)
    通过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小编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与启示。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
  • 12-19 我是祖国的未来演讲稿(精选21篇)
    通过演讲稿的准备和训练,演讲者可以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演讲技巧。这些范文是从各个领域和行业选出的,希望能够涵盖不同领域的演讲需求,为你撰写一篇
  • 12-19 十佳标兵主要事迹材料(热门14篇)
    事迹材料不仅可以记录个人或团体的成功和进步,还可以反思和总结失败和经验教训,从而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成长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
  • 12-19 学校中层竞聘演讲稿开场白(精选19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是偶尔也需要停下来回想一下我们的初心和目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成功的范文
  • 12-19 化学毕业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参考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七月的脚步越来越近,转眼间,我们三年的研究生生
  • 12-19 医疗设备维护合同大全(21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必须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请参阅以下合同协议范文,或许能为您的合同编写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乙方接受甲方委托,乙方为保证甲方医疗设
  • 12-19 家长申请上晚修的申请书(专业18篇)
    转专业申请书需要详细陈述转专业的原因和对目标专业的了解。掌握转专业申请书的写作技巧对于成功申请到理想专业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供大家学习。___老师:您好
  • 12-19 保险代理人解除合同(模板20篇)
    保险合同的签订应当明确约定保险责任、保险金额和保险金的支付方式。保险合同是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权益和义务关系。我们需要写一份保
  • 12-19 检验专业技术报告(热门18篇)
    在撰写报告范文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和语言风格。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够对大家写作报告有所启发和帮助,提升写作水平。
  • 12-19 保障奥运心得体会及感悟(优秀1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灵感和启发。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