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通用6篇)

时间:2023-10-09 14:04:38 作者:MJ笔神 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通用6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于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亦逐步完善和提高,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社会上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会计电算化入才,会计电算化亦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学科,集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于一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了当前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职员工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和实验室、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提高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提出思考。

1.课程目标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不清晰。大部分高校是把会计、审计、理财学等财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仅仅作为一门专业课设置,即便如此,该课程的目标也不明确和统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以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和会计软件的应用为主。我国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实务应用型人才为主、理论研究性人才为辅,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应以会计软件的社会实践应用为主。

2.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应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计算机知识与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会计知识以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工业企业会计等内容为主,应把相关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课程作为先修课程。除了将电算化课程安排相关先修课程之后外,也要注意将其和相关特别是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时间间隔上也不宜相差过长。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模式应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将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5大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毕业设计与实习模块。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和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对技能性课程尽可能实行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体现技能的针对性、实用性、完整性。对专业基础课程本着“面宽”的特点,扩大学生的思想视野,拓展能力范围。要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动向,适时调整好专业课程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化。

3.教材和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教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果。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会计教材在内容上并没有考虑会计、理财等专业特点,而是千篇一律,在一门课里融人系统开发、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基础、会计等如此之多的学科知识,又缺乏前期课程做基础,对于教学来说,讲授和接受起来可想而知。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较少,应慎重选择。因为教材选择相当重要。

要科学设置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电算化实验不是单一的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学生不能简单地模仿学习,若无法彻底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业务稍有变化就无所适从。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应该增加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案例,使实验数据接近于企业真实的状况,采取分步完成单项模拟实验和综合模拟实验的方法。分阶段地完成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案例,要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所涉及的内容要尽量多,类型尽量齐全,涉及资金周转的各个环节和不同类型的会计业务,使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如何进行操作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前面学习会计业务的h常处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会计电算化业务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十分必要。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理论本身都是在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老师的知识更新必须要跟上二者的节奏,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即便是具有双学科知识的教师,也存在着知识老化,需要经常进行知识更新问题。师资的水平必然限制计算机会计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5.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案例教学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学科的实践性,使学生严重缺乏自己动手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及时结合,避免时间一长’学生学后忘前的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特点,积极倡导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适时引人案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比较找到最佳答案。

5.2授课难度坚持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对于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的讲授应该是渐进性的。初步授课时,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应过于复杂,否则初学者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应先易后难,使学生始终带着较高的积极性学习’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样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地税局退抵税工作总结

为全面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保证纳税人享受到快捷、准确的纳税服务,xxx市地税局规范退抵税流程,严格执法程序,积极做好退抵税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在今年的退抵税工作中,市地税局始终将退抵税作为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执法程序,并组织召开退抵税工作会议,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退抵税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注重辅导,专人负责。按照退抵税工作规程,对退抵税的申报流程及纳税人报送的相关资料进行公告和宣传,并一次性告知纳税人注意事项,辅导纳税人填写退抵税申请表,准备退抵税有关资料,确保纳税人一次完成退抵税申请。()安排专人负责退抵税工作,加强对退抵税资料的审核,对有异议的信息资料及时与纳税人沟通,认真做好退抵税工作。

三是明确分工,层层把关。为积极做好退抵税工作,市地税局要求办税服务大厅及时受理,税务所管理员全面调查,税政法规科严格审查,局领导审核把关,计会征收科的相关负责人积极与财政、银行沟通协调,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做到“应退尽退,应抵尽抵”,切实保障纳税人的退抵税权利。

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篇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有关部门预计我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2050年老龄人口将上升到全国人口的28%以上。当前,我国以约占世界5%的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着世界20%的老人。提供真实、完善、及时的会计信息,满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需要,对解决我国比发达国家还要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退休金会计的概述

(一)我国退休金会计的定义

退休金会计亦称养老金会计,是反映退休金资产、基金、负债和成本等事项的会计处理及报告程序。退休金的会计处理视退休办法而定。

对退休金性质的理解主要有二种观点:

一是社会福利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职工在职时领取工资得到报酬,这是按劳分配的体现;职工退休后领取退休金则是一种社会福利,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这种观点体现在会计处理上,就是将退休金作为费用列入“营业外支出”,且在平时不计提,只是在实际发生支付时才加以确认。我国原来实行的职工退休工资制度就是典型的社会福利观点,而对职工退休工资的会计处理就是根据这种观点来进行的。

二是劳动报酬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退休金是职工在工作期间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职工在职时领取的工资,只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就递延到了退休以后作为退休金领取,因此,退休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随着对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劳动报酬观这一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85年12月颁布的87号准则(fas87)中就明确支持这种观点,并要求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退休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即公司在员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期间,除支付工薪外,还要及时计提这部分递延的劳动报酬,计入当期成本,同时确认为负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并按照递延报酬的程序对退休金进行会计处理。

(二)我国退休金计划概述

退休金计划指一种企业和职工之间关于职工退休后退休金支付的协议,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按协议上规定的方法,计算给付一定的退休金。企业将退休金计划作为其对职工工资报酬计划的一部分。目前我国采用“多层次”的退休金计划,在会计处理上实行规定受益计划和规定缴费制相结合,即在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中的社会统筹部分实行规定受益制,而在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中的个人账户部分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实行的是规定缴费制。但我国尚无退休金会计准则规范退休金会计处理,故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退休金会计制度。

二、我国的退休金会计处理模式

(一)企业基本退休金费用的会计处理

当期退休金的计提作为“统账结合”的基本退休金,企业只需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加养老保险有关费用之和的一定比例提取拨付给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企业每期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拨付的.基本退休金,只需在提取时计入当期损益,列入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也可考虑借鉴国际惯例,设置“退休金费用”账户,专门核算计提的退休金费用。对以前年度基本退休金的补提。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制度转轨时期,对职工以前年度的基本退休金如何补偿。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有足够的资金运转,同时为了维护职工享受正当的基本养老保险权利,就应该对职工以前年度的基本退休金进行补充计提。至于补提的资金来源及方式如何,补提多少,补提的基本退休金如何计入成本费用等,是个复杂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企业补充退休金费用的确认

企业补充退休金由企业按国家规定,在按时足额缴纳基本退休金后,根据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由企业与职工共同协商确定退休金的补充方式、待遇标准、发放形式及经办机构等。我国企业补充退休金的给付形式是规定缴费制,补充退休金费用也应按规定缴费制来确定。企业为补充退休金个人账户的供款,一般按照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对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可以规定较高的供款水平。因此企业各期应确认的补充退休金费用通常就是当期应计提数。如何对补充退休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然而企业的补充退休金计划属于半强制性的,它不同于强制性的基本退休金计划,如果对补充退休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做必要的引导与约束,一些企业就可能巧立名目,以给职工计提补充退休金费用之名,故意转移收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对我国退休金会计处理改革的建议

(一)关于退休金性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企业股份制改革与科学管理模式的引进,应把退休金的“社会福利观”逐渐向“劳动报酬观”转变,把退休金理解为递延工资;因此,在企业的会计处理中,退休金由营业外支出,向企业的当期成本转变。同时由于考虑社会稳定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贡献,世界各国会计界普遍接受企业有义务为职工提存退休金,现行退休金会计核算也是建立在此观点的基础上。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退休金是职工在工作期间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职工在职时领取的工资,只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递延到了退休以后作为退休金领取,因此,退休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随着对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劳动报酬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85年12月颁布的87号准则(fas87)中就明确支持这种观点,并要求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退休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即公司在员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期间,除支付工薪外,还要及时计提这部分递延的劳动报酬,计入当期成本,同时确认为负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并按递延报酬的程序对退休金进行会计处理。我国理论界关于退休金的性质也有过争论。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普遍持社会福利的观点,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讨论退休金的性质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退休金的劳动报酬观最终将得到理论界的认同。

(二)对退休金的确认

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是和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一起由财政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筹,按照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建立的。对于企业来说,应按期足额地向社会保障基金拨付。在此,就有一个退休金费用的确认问题。按照当今企业退休金会计的国际惯例,退休金费用的确认应该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企业应作为当期的退休金负债。这种做法很值得我国企业参考。为此,企业应该设置“退休金费用”、“应付退休金(负债)”或相应的科目,每期计提退休金时,应按计提的金额借记“退休金费用”,贷记“应付退休金”,向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拨付退休金时,按拨付的金额借记“应付退休金”,贷记“银行存款”。

(三)对退休金的计量

对退休金费用的计量,一般采用保险统计估计方法,具体估计方法很多。因此,为了避免采用不同的估计方法确认的退休金费用所产生的差异而导致相关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有必要通过会计准则对企业在计量退休金负债、费用时所应用的方法做出规定。目前,国外应用于会计核算的保险统计估计法基本上有两类:一类可归为成本分配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估计出的职工退休时可领取的全部退休金,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条件下,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同时使得各期间的退休金成本与利息成本总和等于职工退休时领取的退休金总额。另一类是利益分配法,其思路是将职工在各个会计期间提供服务而取得的退休金折算为退休日的现值,并以该现值为服务成本,各期现值的总和即为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全部退休金。我国在制定退休金会计准则时,可以参考国外的这些做法。

(四)对退休金的披露

1.当期发生的“退休金费用”,应在当期损益表的管理费用项目下列示;

2.当期“预付退休金费用”作为资产在当期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项目下列示;

3.本期已计提、尚未拨付的退休金,作为“应付退休金”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或长期负债项目下列示。

另外,由于退休金是一种“递延劳动报酬”,企业对退休金负债及拨付的基金资产经常会由于一些不确定事项的发生而加以延期确认,这就使得在退休金会计处理中,一些及时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得不到体现。因此有必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这类信息进行披露,如尚未摊销的前期服务成本、尚未摊销的利得和损失以及摊销的方法等。

同时,由于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退休金费用”、“退休金负债”等项目的金额是非常概括的数字,因此,与这一数字相关的一些项目,如:退休金计划的类型、职工参加退休金计划的情况、退休金费用、利益等计量所采用的保险统计估计方法、拨付退休金的方式以及当期退休金费用的构成等,也应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资本市场、税收制度和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及现实状况和西方国家都有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中西方在企业年金的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准则的制定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并适当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绝不能全盘照搬西方国家的准则蓝本。为提高我国企业年金会计信息的质量,应制定既适应于我国实际情况又与国际趋同的年金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彭洋.我国企业退休金会计问题研究.中南大学,,(9).

[2]吴华建.我国企业退休金会计研究.暨南大学,,(13).

[3]林克利.退休金会计研究及借鉴.四川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3):34.

[4]金彦.浅谈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6(4).6.

[5]丁庭选.我国退休金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04).56.

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篇四

拥有更多的创新性高科技人才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关系着一个企业效益的好坏。进行会计电算化教育,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优胜劣汰的市场中势在必行。

成人教育主要是以函授形式为主,这种方式的教育与普通全日制教育有很大差别。首先,学生来源是多种多样的, 有正规的会计从业人员,有社会其他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也有一些是学生。其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很大,对于电算化会计教学来说,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和会计电化学方面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层次也各有差异。再次,学生年龄结构也是很复杂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能力大不相同。所以从学生来源,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考虑,成人教育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在现今这个各行各业都高科技化的社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集中全力提高电算化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鉴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和新型的学科的结合,我觉得应该积极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和采取可行的有效地教学措施来更好地完成电算化会计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要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电算化会计是一门以实用为主,结合电算会计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科。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将电算化会计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实用性。而成人教育又是以函授为主的,所以不能够对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过多的教授理论知识,而要更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相应的课题。

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篇五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有关部门预计我国的人口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2050年老龄人口将上升到全国人口的28%以上。当前,我国以约占世界5%的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着世界20%的老人。提供真实、完善、及时的会计信息,满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需要,对解决我国比发达国家还要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退休金会计的概述

(一)我国退休金会计的定义

退休金会计亦称养老金会计,是反映退休金资产、基金、负债和成本等事项的会计处理及报告程序。退休金的会计处理视退休办法而定。

对退休金性质的理解主要有二种观点:

一是社会福利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企业职工在职时领取工资得到报酬,这是按劳分配的体现;职工退休后领取退休金则是一种社会福利,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这种观点体现在会计处理上,就是将退休金作为费用列入“营业外支出”,且在平时不计提,只是在实际发生支付时才加以确认。我国原来实行的职工退休工资制度就是典型的社会福利观点,而对职工退休工资的会计处理就是根据这种观点来进行的。

二是劳动报酬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退休金是职工在工作期间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职工在职时领取的工资,只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就递延到了退休以后作为退休金领取,因此,退休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随着对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劳动报酬观这一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85年12月颁布的87号准则(fas87)中就明确支持这种观点,并要求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退休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即公司在员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期间,除支付工薪外,还要及时计提这部分递延的劳动报酬,计入当期成本,同时确认为负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并按照递延报酬的程序对退休金进行会计处理。

(二)我国退休金计划概述

退休金计划指一种企业和职工之间关于职工退休后退休金支付的协议,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按协议上规定的方法,计算给付一定的退休金。企业将退休金计划作为其对职工工资报酬计划的一部分。目前我国采用“多层次”的退休金计划,在会计处理上实行规定受益计划和规定缴费制相结合,即在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中的社会统筹部分实行规定受益制,而在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中的个人账户部分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实行的是规定缴费制。但我国尚无退休金会计准则规范退休金会计处理,故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我国的退休金会计制度。

二、我国的退休金会计处理模式

(一)企业基本退休金费用的会计处理

当期退休金的计提作为“统账结合”的基本退休金,企业只需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加养老保险有关费用之和的一定比例提取拨付给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企业每期向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拨付的基本退休金,只需在提取时计入当期损益,列入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也可考虑借鉴国际惯例,设置“退休金费用”账户,专门核算计提的退休金费用。对以前年度基本退休金的`补提。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制度转轨时期,对职工以前年度的基本退休金如何补偿。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有足够的资金运转,同时为了维护职工享受正当的基本养老保险权利,就应该对职工以前年度的基本退休金进行补充计提。至于补提的资金来源及方式如何,补提多少,补提的基本退休金如何计入成本费用等,是个复杂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企业补充退休金费用的确认

(一)关于退休金性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企业股份制改革与科学管理模式的引进,应把退休金的“社会福利观”逐渐向“劳动报酬观”转变,把退休金理解为递延工资;因此,在企业的会计处理中,退休金由营业外支出,向企业的当期成本转变。同时由于考虑社会稳定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贡献,世界各国会计界普遍接受企业有义务为职工提存退休金,现行退休金会计核算也是建立在此观点的基础上。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退休金是职工在工作期间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职工在职时领取的工资,只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递延到了退休以后作为退休金领取,因此,退休金是递延的劳动报酬。随着对这一问题讨论的深入,劳动报酬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1985年12月颁布的87号准则(fas87)中就明确支持这种观点,并要求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退休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即公司在员工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期间,除支付工薪外,还要及时计提这部分递延的劳动报酬,计入当期成本,同时确认为负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并按递延报酬的程序对退休金进行会计处理。我国理论界关于退休金的性质也有过争论。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普遍持社会福利的观点,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开始讨论退休金的性质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退休金的劳动报酬观最终将得到理论界的认同。

(二)对退休金的确认

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论文开题报告篇六

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已成为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来源,成为指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长期的会计审计工作实践,不仅使我充分认识了会计工作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所发挥出来的重大作用,更使我深切体会到:要做好会计审计工作,不仅要刻苦钻研,精通业务,而且要坚持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服务。

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反映:

一、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制定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

第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并对企业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二、政府部门通过宏观控,制定并实施包括财务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福利政策等在内的各项经济政策,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盲目和无序,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地发展。第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在制定税法,进行税收征管时,一般都要以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为依据,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会计信息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企业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与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要为企业内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信息,具体包括企业所控制资源的规模和结构,资产的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现金流量等等。

第一、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以便投资者评价一个项目的投资风险和报酬,从而决定投资取向。第二、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的需要,以便债权人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分析企业能否到期还本付息。第三、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企业的供货单位和客户进行商业决策,评价经营风险。

三、会计信息应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风险,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而财务报告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既是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也是内部经营管理的直接信息来源。

第一、会计信息有助于包括融资战略、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在内的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第二、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财务成本、资金、人才、质量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做好参谋,当好助手。第三,会计信息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发挥会计信息的预警作用。

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方面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因此,为确保会计信息达到高质量的水准,需要我们会计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及时处理会计业务,客观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只有高质量的会计工作,才能正确为社会各界提供完整无缺的信息。

但是,作为从事会计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我们除了要具备一个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的条件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审计专业的知识,否则,审计将成为一句空话。有了过硬的业务知识,还必须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即坚持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立场。

因为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只局限于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审计,更因为我们的审计信息可以直接为社会各界服务。如果我们不坚持原则,对企业的虚假成份不予以揭露,就有可能导致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失误,也有可能对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证券市场中震惊全国的“湖北板块”神话的破灭,就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正确履行中介行业的职责,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给广大证券投资者以“繁荣”的假象,结果既给自己也给国家、投资者、企业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作为会计审计工作者于人于己于事我们都必须既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熟悉业务,又要坚持执业原则,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服务。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