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总结(通用5篇)

时间:2023-09-28 14:47:36 作者:雁落霞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总结(通用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总结篇一

一、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首先紧扣课标和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因此之前必须认真学习课标,依据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系统和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全面理解三维目标,使各项目标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其次把握尺度。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忽视。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又不能降低教学要求。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施目标

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讲究方法。出示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出示目标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学习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向既定目标挺进。

1.直接了当。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直接了当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本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2.分步出示。鉴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展示目标,并对出示的第几个具体目标作必需的解释;3.画龙点睛。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出示学习目标。

在这一方面洋思中学走出了成功之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中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然后在给定时间内让学生去自学,目标确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自学指导确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时间规定了效益。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节约了大量时间为后面进行自学检测,当堂训练留足了时间。

1.行为主体

行为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行为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解答某种类型的问题”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而“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之类的表述其主体都是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都是不合适的。

2.行为动词

行为目标要表述的是学生能够作出某种行为,而这是要用恰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的,行为动词的选择使用要能够反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应主要选用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要能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陈述中应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因为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理解,这就会给教学目标的.具体导向及检测带来困难。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动词,如“写出”“背出”“列出”“判定”“解决”等。陈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结构,行为动词说明动作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如“能识别给定图形是否中心对称图形”。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行为条件

行为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图形”“不使用计算器”“十分钟内完成”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境。

4.表现程度

行为目标的表述需要指明表现程度,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结果一定存在着差异性,尽管我们不能以学生个体的形式描叙行为结果,但我们仍然可以用半定量的数据来表明我们希望达成的结果,即以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来评价学习效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有一半人能……”“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完全正确”等。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就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

2、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数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教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有21个同学到公园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乘5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最合理?”学生通过计算21÷5=4……1,学生体会到,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商4和余1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必须用5条船才可以,然而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析得出,还可以3条船上各乘5个人,另外两条船上各剩3人;或一条船上乘5个人,另外两条船上各乘3人;或一条船上乘5人,4条船上各乘4个人等多种方案。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在小学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找出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把数感的建立与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把符号感的建立和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起来,将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1、目标的认定。授课前,教师利用小黑板,开幻灯机,放投影仪,设问,口述等形式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学习中就有了定向控制。

2、学法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教师要用简要、精练的语言的向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即讲解),不能单纯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要让学生自己实验操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数学课上成既有学生主动活动(实际操作),又有教师讲解引导,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3、目标的测评。目标的测评是教师对学生在本课中所掌握基础知识进行一项形成性的评价,是通过质疑问题,做题训练等方式完成,其目的是一方面可以督导学生学习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本课学习目标实施情况,使教师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安排训练补救措施,让学生的双边活动在信息中得到交流。

4、目标的巩固。教师为了学生把所学知识牢牢地保持在记忆中,就必须要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训练(即练习课),如“一位数除二位数商二位数”的练习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总结篇二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为本的教学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从考试要求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而忽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味地讲解、训练,学生听、记,缺乏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依赖教师,形成了思维的懒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在新的课程计划中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学为本位的教学观,要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能具有自主性,有了自主性才能形成创造性,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在同一层次参与还是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做的现象,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数学教学策略的重视,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积极开展高校课堂的建构。

一、强化新课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建构高效初中数学课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调动起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单纯的导入数学知识是每一位学生都不愿意面对的,更不用说调动学习兴趣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放置到生动活泼的情景教学模式中去,既有声音的感染又有图片的形象化展示,加上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的动画教学视频,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欢乐氛围中热情高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积极尝试各种问题的解答,我们也可借助丰富多彩的故事引导拉开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序幕。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周公与商高的对话:“此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由此让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产生于我国,增强自豪感。讲到黄金分割法,可以介绍其数学家华罗庚借助“黄金分割定律”进行研究与推广的事迹,还可以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乐于学习,充满学习热情,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

二、巧妙利用多媒体,制定多样且合理的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教学方法的把握上不是很到位,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需要教师教学方法的辅助,我们重点从教师的层面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首先明确重点,学会选择性数学教学与讲解。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明确学生依然存在困惑的,进行选择性的讲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要重复讲,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解决的要引导而不是直接讲,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难度超纲的知识不要讲。

其次,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转化,其实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与老师的讲授密切相关,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器具实现复杂问题的简单转化。例如,在讲解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时,可以制作一个形象性的有教学针对意义的数学教学课件,通过鼠标的灵活控制实现线段到射线到直线的自由转变,学生在记忆这几种图形时明白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最后,教师要善于营造讨论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活跃情绪,让学生在积极探讨中明白数学定理,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可以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变形与重组,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形式进行公式的推导与验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与理解更加深刻与牢固。

三、适时丰富课堂内容,实现课堂知识的弹性扩展及课后的巩固把握

以往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与知识不够丰富,课堂伸缩性差存在一定关系,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与练习空间。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积极进行知识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源,对这些搜集到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筛选,对课堂教学有用的资料放入收藏夹,在上课时灵活补充。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证明数学知识时,在进行例题讲解后教师可以适当拓展,采用动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中一边对应角相等,那么能否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在展示完基本的例题后,可以借助一定的信息工具,为学生调取与证明点相符合的三角形证明动画,让学生按照动画操作提示进行操作,发现其是否重合,从而判断该理论的正确性。

四、积极做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增强素质教育关怀

要想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建构,积极做好教学策略的创新,教师还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论知识的背诵,新课改背景下更注重学生动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向,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掌握定理不是重点,学生灵活运用才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教学策略的创新中,要求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集体分组讨论中探究问题,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进行引导与讲解,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明显弱化。结束语:新课改指导下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都是崭新的改革与尝试,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创新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思索。初中作为衔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一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只有在尊重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敢于尝试,才能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的飞跃。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总结篇三

(重庆市垫江县五龙桥小学)

摘要:教育作为发展国家政治和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一旦经济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教育体制也必然面临着改革。当前,新课标的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如何在新课标下进一步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水平,这还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探索与讨论,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经验,进行深入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总结篇四

一、创设趣味情景,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他们一旦对一件事发生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而富有情趣的情境恰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放动画等形式,把枯燥的数学变成具使用性、愉悦性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课件演示“小动物坐着装有各种形状轮子的车进行比赛”的情景,猜测:谁会获得第一名?为什么?这时,“疑问”就自然而然地在他们心中产生了,“为什么装有长方形轮子的车,转不动呢?”“为什么同是圆形车轮,车轴装在正中间的就转得快呢?”……正是这一系列的“疑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不断增加,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运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会产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力,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这是生活实践中“需要”的学习,对学生更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智慧火花。

趣味化的情境固然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但并非所有教材都能制成动画效果,或编成谜语儿歌等。还有很多公式的推导、定理的归纳、法则的概括等都需要教师通过制造“认知悬念”,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导入阶段我有意识地设置含有新旧知识矛盾的算式让学生计算:156÷13和156÷1.3,第一题学生能顺利解答,第二题就卡住了。这时学生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根据什么性质把它转化呢等等。这一系列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一系列的学习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从而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动手操作,享受学习乐趣。

小学生还具有好动的特点,而这恰好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好契机。皮亚杰认为:“儿童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生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手做一做,才能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蒙胧的想法转化为实在的行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分一分(牙膏盒、粉笔盒、玻璃球、圆柱形木块、茶叶桶等按实物形状分开)、玩一玩(拿各种立体图形在推一推、滚一滚,进一步感知它们的特征)、搭一搭(用立体图形搭他们喜欢的东西,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全程经历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形象—表象—抽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总结篇五

当前,小学阶段的新课标改革,主要侧重的是如何更加贴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当然,教育在贴近儿童天性发展的同时,如何又能创新而又符合中国目前的教育现实,这也是新课标改革工作一直追寻的目的。对于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新课标下的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更加需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在学生的性格和天性方面的培养也要同时兼顾。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在正确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将自己作为一个可供学生学习的榜样,处处做好模范。

一、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尚存的若干缺陷

1.教学目的过于统一,教学理念缺乏实践性

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制订的教学目的过于统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思想。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虽然注重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它的教导过程也应该循序渐进,长期开展。目前,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张还是过于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思想品德的内涵人文教育,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行。只有将实践性和思想性的教育联合起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够有效达到。

2.教学手段前后矛盾,过于注重教学结果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手段在目前还存着一个前后矛盾的问题,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思想与我们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多数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方法还是以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灌输为主,课堂上缺乏互动和探究性。新课标下,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以一个平等的角度去学习,要求课堂具有生动性和探究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除了教学手段的前后矛盾,目前很多教师也过于注重教学成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特点,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天性,并积极进行挖掘,就会导致学生丧失这些天性优势,导致其缺乏个性。

二、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意见

1.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才能有进一步的启发。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保证新课标下的思想教学目的能够有效达成。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除了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情感,还要教师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除了作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还要作为一个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思想品德教学才能在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合理、充实、丰富的活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促进其自主探究、发现、判断。

2.营造氛围进行学习活动

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在一个严肃的环境氛围下才能开展。如果能够在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反而会比在严肃的教学氛围中高。很多时候,一个紧张的课堂气氛不仅会让学生不敢思考和表达自己,还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因此,教师应该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下来,通过自由表述和发言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配合生动性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充分提高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运用电视录像、趣味小品演示等直观教学的方法,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相关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积极融入新的创新教学思想,从而开展具有实践性的教学行为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习惯。我相信,如果教师能够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就一定能为学生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03):28,88.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