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卢永根院士心得感悟(实用5篇)

时间:2023-09-29 18:07:54 作者:纸韵 最新卢永根院士心得感悟(实用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卢永根院士心得感悟篇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所有扶贫工作者吹响的进攻号角。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朱有勇”。

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会种庄家的农民”,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成为人民群众心中最美的“农民院士”。

为民谋福,他有着强烈的担当精神。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要有担当,他说:“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科技扶贫上,在大山深处“最穷的地方”洒下一名老党员的血汗。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也是我们党能够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重要原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须有一代人的担当。当前,脱贫攻坚决胜时期,更是呼唤着共产党人的担当。我们要积极学习朱有勇院士的担当精神,切实扛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脱贫攻坚,他有着强烈的实干精神。面对贫困,朱有勇并没有丝毫犹豫,以实际行动开展科技扶贫。他立足贫区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扎根边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科研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实干才能给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实践品质和先进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我们要积极学习朱有勇院士的实干精神,把所有对未来的希冀凝练在双手之间。

作为奋进新时代的一份子,我们都要积极学习朱有勇院士先进事迹和担当实干的崇高精神,投身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深入学习朱有勇脱贫攻坚精神心得体会3

朱有勇,男,汉族,中共党员,1955年11月出生,云南个旧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作为一名农业专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奉献三农事业,始终恪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

近5年,朱有勇在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躬耕山野科技扶贫,让上千农民学会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种植技能,带动了一批深度贫困中的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中国工程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开始结对帮扶澜沧县。年富力强的“60后”院士朱有勇选择到距昆明近600公里的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科技扶贫,他和团队利用科技创新的“利器”,确定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脱贫致富模式:构建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新技术,院士、专家和公司抱团帮助农户解决技术、物资及销售方面的问题,农户专心学技术搞种植,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坚持“不准施用一粒化肥,不准使用一滴农药”的品质控制标准种植林下有机三七,探索出一条依托科技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促进农户大幅增收……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

“看到科研成果在千万户农民家里开花结果,比拿多高的奖金、发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兴”,朱有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作为扶贫干部,我们要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学习,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卢永根院士心得感悟篇二

“那段时间,朱院士白天在田间观察记录,晚上召集大家讨论研究,目的就一个,找准当地最适合的种植项目。”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朱书生说,每天清晨,植被还挂着露珠,朱有勇和团队成员便拿着仪器下田了。

经过对澜沧县气候、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分析后,朱有勇院士和大伙一致认为,这里具备发展冬季马铃薯和冬早蔬菜产业的条件。“冬季马铃薯在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澜沧可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团队成员、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博士黄惠川说,由于气候条件要求严格,可种植产地较少,因此冬季马铃薯鲜薯价位高,订单收购价可以达到每公斤3元,是正季价格的5倍左右。于是,10月,在蒿枝坝完成了冬季马铃薯百亩示范和冬早蔬菜50亩示范。

同时,朱有勇院士团队调研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本来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他们发现,松树的挥发物具有很好的驱虫防病作用,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发财”的好路子。“到20,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约为40万亩,总产值达800亿元,如果能在澜沧顺利开展林下三七种植,对百姓脱贫致富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朱书生说,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们还发现澜沧县的松林气候环境适宜三七生长,于是决定在竹塘乡海拔1500米至1900米的思茅松林下开展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林下三七种植试验,建立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标准,辐射澜沧乃至整个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两年多来,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项目组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在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和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开展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种植和禽畜养殖等项目示范点建设。

卢永根院士心得感悟篇三

童秉纲的科研工作一直到1972年才正式开启,当时他已经45岁了。几经起落的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以一种更为专注的态度,埋头科研,致力于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从1974年起,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童秉纲先后协助航天五院、航天二院、航天一院等机构解决了一系列对卫星回收舱、导弹动态稳定性导数的计算方法问题,为我国侦察卫星、反导弹、洲际导弹等战术、战略导弹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1979年,童秉纲以个人之力完成的“卫星回收舱(短钝锥)再入的压力分布与动导数计算方法”和“椭圆钝锥动导数计算方法研究”两个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四等奖;1987年,童秉纲关于战术导弹动导数计算方法的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年,年逾半百的童秉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这意味着他学术生涯延长了,可以到70岁再退休。

1984年至1985年,童秉纲获得了出国访问的机会,本打算只是出去“见识”一下的他,却意外地迎来了科研黄金期。

在美国访问时,童秉纲从加州理工学院的吴耀祖教授处,了解到生物运动力学这一前沿学科分支,回国后便开始了该领域的研究。

他与程健宇、庄礼贤首次提出了模拟鱼游三维流动效应的“三维波动板理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当时该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批准的“863”高技术计划中提到要发展航天技术,希望开展“天地往返系统”的高技术研究,这调动了空气动力学科研、设计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

1987年,童秉纲提出了在北京成立“空气动力学科研点”的建议。1988年,空气动力学实验室成立。之后,童秉纲在非定常流与涡运动的若干问题和航天器气动加热的气动热力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1990年,童秉纲主编了《非定常流与涡运动》一书,至今,这本教材出版已有20多年,在读者中仍享有盛誉。

,童秉纲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回顾一生,童秉纲用十六个字进行了总结:逆境很长、服务很多、很晚创业、小有成就。

他25岁第一次站上讲台,从教数十年,为教育奉献了大半人生;

他45岁开始科研之路,却一路走了数十年,结下累累硕果。

人生不为自己设限,才能不被时间所困,童秉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卢永根院士心得感悟篇四

1952年,研究生还未毕业的童秉纲开始在苏联专家克雷洛夫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他担任教研室代理主任,讲授理论力学课程。

中国早期的工科教育中有一门课程叫应用力学,主要讲授与工程有关的基础应用。然而功课要学得深,只讲应用是不够的,还要讲理论、讲道理、讲基础,理论力学便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能深入掌握这个基础,就很难有更长远的发展。

为了将理论力学课教好,童秉纲在读研时便下苦功研究教学法,编写了《理论力学教学方法指导书》,解决了理论力学授课中“理论容易习题难”的问题,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1953年,童秉纲研究生毕业,被任命为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这一年,他仅26岁!

1958年,在教了五年理论力学之后,童秉纲主编了《理论力学》讲义,这本讲义总结了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完全从苏联经验中脱胎出来,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理论力学》自1961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已再版7次,其中第1-4版获得了1987年度“全国优秀教材奖”,2003年还被评选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部精品教材”之一。

卢永根院士心得感悟篇五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急需大批尖端科技人才。1958年,钱学森等人提议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为基础,创办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于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简称中科大)应运而生。

1961年,童秉纲调任北京,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任教,协助系主任钱学森、室主任林同骥建设该专业教学体系。

童秉纲回忆说,他到中科大以后,钱学森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学生补课。

当时中科大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能够进行技术科学研究的人才,他们不同于工程师,也不同于自然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要能够帮助解决工程中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定位下,近代力学系的学生既要有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还要了解工程。在给学生补课的同时,童秉纲受钱学森的影响,开始接触空气动力学这一崭新的领域,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7年至1989年,童秉纲耗费两年精力,与同事一起合编了《气体动力学》教材,该书1990年出版,受到了众多专家的好评,林同骥评价它为“一本难得的教材和参考书”;俞鸿儒更是称赞“这本书写得比外国人写的还好”!

1995年,《气体动力学》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又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关范文推荐
  • 09-29 线上家长会心得感悟 家长会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
  • 09-29 2023年企业综合管理部门年度总结(优质5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09-29 最新沟通协调能力描述总结(大全5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09-29 最新上班迟到早退检讨书 上班迟到早退检讨(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 09-29 医保信访制度 村信访办信访工作总结(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09-29 辞职申请书公司(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
  • 09-29 最新幼儿园教师自我评价(优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 09-29 2023年垃圾分类教案反思小结 中班垃圾分类教案及反思(优秀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
  • 09-29 六一儿童节主持人开场台词结束语(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9-29 最新大班月亮船说课稿(优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大班月亮船说课稿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