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雷雨公开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球的自述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时间:2023-10-14 06:51:09 作者:雁落霞 2023年雷雨公开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球的自述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教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初三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一

【课前准备】

1. 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 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凭、踩、辟”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适当播放光盘片段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先读光盘看看优秀教师是怎么设计的,是怎样整体把握这个教材的,要安排哪些学生活动,为何要这样安排;再联系本班实际、自身实际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光盘中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

3.教具准备:光盘  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1.猫是我们很熟悉的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板书:猫】向它打声招呼吧!

从大家热情的招呼,老师感受到你们很喜欢猫,你喜欢猫的什么?今天来拜访我们的猫是老舍爷爷家的,老舍爷爷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猫和养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70,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有读不通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多读几次。

2.检查交流。

(1)指名读生字词。(小黑板出示)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猫( );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猫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读1~3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

预案:

重点指导:

(1)老实

(2)贪玩:任凭……也……

用上“任凭……也……”说句子。

过渡:猫既老实又贪玩,的确古怪。它的古怪还体现在哪里?

句子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屏息凝视”10秒钟。(师生体验)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齐读相应的句子)

过渡:这么贪玩的猫,工作起来却这么尽职,非常古怪!

句子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句子4: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板书: 高兴 温柔可亲

不高兴  一声不出 无论……也……

胆小:藏

勇猛:斗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猫的性格很古怪,现在我们来看看外面的同学是怎么理解猫古怪的,看看他们的学习方法习惯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观看光盘中教学理解猫性格古怪的的片段)

交流。

过渡: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却非常喜欢它,大家能举些例子来说吗?

2.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句子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体会“蹭”

(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蹭出什么?体现什么?)

体会“梅花”

比较句子: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脏脚印。

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句子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咕噜咕噜”)

四、小结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老舍爷爷笔下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三

单元分析:

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江山如诗如画!学习本组课文要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3+2+2+1+2=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 背诵此诗。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还要从古诗三首中的《独坐敬亭山》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诗歌。

1.教师范读。

2.划出节奏。

3.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6.背诵全诗。

三、想象练习。

四、拓展学习李白的其它写景诗歌。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望洞庭》。

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

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首诗,默写《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二、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3.检测朗读。

三、了解白诗人生平。

四、自主学习诗歌,进行质疑。

1.教师范读,划出节奏。

2.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句的意思。

五、欣赏朗读诗歌。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默写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忆江南》。

2. 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诗句。

2.自由学习生字。

三、了解诗人的生平。

四、了解词的特点。

五、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六、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七、作业: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板书: 鸟飞云去

不厌敬亭山

湖光秋水潭面无风

山水翠一青螺

能不忆江

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教后反思: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3、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课时: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艺术观赏,还要考虑到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建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作者主要是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涉及到许多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思想信息,是一种很实用设计方案或设计报告。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按设计因素介绍设计的,分别为“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的。)

2、“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有怎样的含义?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3、由本文的说明,可看出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作业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五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讲授"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该篇作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名篇,具备了写作赋形思维训练中"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鉴赏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该篇小说中多次用到"重复"和"对比"的手法,熟练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势必起到积极的作用。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增强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自述”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改变人称,用第三人称介绍月球的情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了课题,你想课文会向我们介绍月球的.什么呢?

(先理解题目的意思:自述是月球自己讲述)猜猜月球自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月球介绍了自己的哪些内容?

点名回答(介绍了月球的本质属性,自己的名字,月球的特点,月球的光亮,月球上的气象特点,月球上山峰的高和矿产的多以及矿产的珍稀等)

自己再读课文,回忆课文介绍月球的内容。

三、听课文录音,学习生字

听课文录音,找出生字新词

自学生字,并汇报自学结果

难读的字:述、穴、穆

难写的字:穆、穴等

同桌互读,找出对方读错的地方。

点名读—全班读

学生自己练习,再点名介绍,有说得不好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学生更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点名回答(主要介绍月球的本质属性及它的名字)

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请其他学生解答

读这一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有关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复习生字新词

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谁能用第三人称介绍月球

二、学习第2——7自然段

请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己去学习,弄清这个自然段的问题,到时候请你给大家介绍这个自然段。

教师随机进行学习各自然段

抓住“约、达、近”等词,引导学生比较句子,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1)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000公里。

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000公里。

(2)最高的山峰达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最高的山峰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3)人们发现这儿有近60种矿产。

人们发现这儿有60种矿产。

抓住“因而”一词,体会词语的作用(因而是一个连词,表示结果)理解句子前后的关系,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严密性。

用“,因而”的句式,回答课后练习第3题中的问题。

三、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月球还知道什么?有问题的可以同学交流,进行解答。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

破裂姿势翩翩起舞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2/3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写荷叶形状的词是()。(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掌握学习方法。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二、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插图中的两幅春联。

2、歌曲《过大年》、喜庆的图片,用以课前渲染气氛;

3、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你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应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吗?[板书:过年]我们说的“过年”指什么时候,谁知道?[板书:春节正月初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在书上96页,打开书。借助课后生字表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小老师教读生字。

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来教教大家?(给已经能够认读的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激发学习生字的兴趣)

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学生发言时教师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爆”、“屠”、“瞳”、“符”的读音。)

齐读生字。(出示所有要认的生字,去掉拼音。)问:你还会读吗?先自己试试,然后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在组内抽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比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小朋友先组内练读,老师再多形式抽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爆竹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1)男女生赛读;

(2)质疑问难。哪个词语你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4、引导学法。有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那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指名发言讨论。(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三、读中悟情,读中生情

1、品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给你什么感受?那就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读出欣喜、兴奋!读出温暖、希望!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指名读,男女生呼应读。

2、品读“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明亮的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望。谁能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

那就让我们带着深深的祝福来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贴春联是我国传统的年俗,它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中的两幅春联:

福满人间,春回大地

笑饮丰年酒一杯,喜看迎春花千树

指导学生朗读后小结:这一幅幅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愿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几幅春联的意蕴,感悟民俗文化的美妙。同时也是为朗读指导奠定情感氛围的基础。)贴春联、喝屠苏酒和放爆竹都是人们过春节时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方式。

最后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春节时欢乐祥和的气氛。先指名读,再齐读。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残存”是什么意思?

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十

今天上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公开课《彩色的翅膀》一课的教学,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战士小高把昆虫带往宝石岛,希望这些精灵们能在海岛上安居乐业,同时也体现了海岛战士们保卫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情怀。

课文学习完了,但总体感觉这节课自己和学生们都学的很累,思其原由还是因为自己讲得太多了,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虽然说本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了,但新课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没有很好的体现,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思考与学习都是我提前预设好的,学生大多数时间里还是跟着老师走,学习显得很被动,本不该被动的学生却被动了,本不该主动的老师却主动了,以致于课堂中学习显得很没有生气,或者说没有学习的那份激情,这样的课堂教学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表演,没有了生成的精彩,学生们的思维被自己牢牢地牵着,总在一个小的框框里转悠......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总想着略读教学应该把时间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可是自主学习,又害怕孩子们浪费时间,自己心里很矛盾,在授课时,设计的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了,可是发现学生们总是很迷茫,总是领悟不到其中的内涵,反思其中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读没有到位,没有真正得走进课文中间,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泛泛地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也发现他们的这些感受都很生硬,根本没有真正得和文本进行对话,一节看似流畅的课堂教学,但其中的隐藏问题真让人深思。

虽然,没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没有引导学生体会、表达出文本的中心思想,但我想有失就有得,这一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又唤醒了我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阅读教学,读是最重要的,读的到位,读的真切,读出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来,或许文本想要传达的思想也就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了,或许课堂学习中的生成也会更精彩,课堂教学的精、气、神也会更加的突显!

雷雨公开课教案篇十一

学习目标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

学习重点

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学习难点

对于“坚强”的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学时安排

两学时

自学导航

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

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1、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

庸碌、谀词、扶掖、枘凿、相契、廓然无累、灰烬、涕泗横流、羲皇上人。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扶持、提携。

枘凿:“方枘圆凿”的略语,方榫头,圆榫眼,两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廓然无累:内心空阔平静,没有牵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指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自知之明:指透切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

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高兴。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会忘记。

3、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第一则:儿子精神消沉时。(正视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则:儿子音乐会获奖时。(面对掌声、赞美,保持平和心态。)

课堂流程

第一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封书信

一、情境导入

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家信却变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似一曲曲流淌着慈父爱、朋友情的交响乐,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两则,共同欣赏那感人的旋律吧!

二、自主合作学习

1、理清作者的思路。

2、家书开头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明确: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服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温暖和慰藉。

三、合作探究展示

1、在儿子面对挫折、心灵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明确:劝解分为三层: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

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

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度过的。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雷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明确: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是为了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于不及都不好。引用克里斯多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敢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3、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明确: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时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四、课堂小结

这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作为父亲,傅雷首先是宽慰他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度过的。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五、反馈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枘凿扶掖()谀词()廓然无累()

2.下面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刻骨铭心、铭肌镂骨、座右铭

b、涕泗横流、感激涕零、流鼻涕

c、如出一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

d、廓然无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

3.用成语替换下列句子,使表达更简洁。

(1)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重蹈覆辙)

(2)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一下子流下来。(涕泗横流)

(3)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自知之明)

(4)气魄很大,可以吞没星空。(气吞斗牛)

第二学时

学习要点

第二封书信

一、复习导入

文学常识填空。

傅雷是_翻译家__家、__文艺评论_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他曾翻译过《高老头》《欧也妮与葛朗头》《约翰·克里斯多夫》等。

二、自主合作学习

明确: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的?

明确: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因儿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儿子为祖国争得荣誉二激动。

三、合作探究

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第一封信傅雷希望儿子学会用达观的态度对待挫折,保持心态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中,傅雷希望儿子在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怕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明确:付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才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

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四、拓展探究

在傅雷看来,坚强基石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五、课堂小结

这两封家信是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一封信是在儿子消沉遭受挫折时写的,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子;另一封信是是在儿子音乐会获得成功时写的,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这两封信集中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也表达了他的一片爱子之情。

六、反馈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谀()()掖()()庸()()辙()()

鉴()()涕()()泗()()颓()()

2、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明确: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一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