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视频 小学科学三年级做一辆纸车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3-10-12 20:51:38 作者:XY字客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视频 小学科学三年级做一辆纸车教案(通用6篇)

感谢各位能够抽出时间参与今天的讨论,我相信我们会有很多有意义的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能够激发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写作大师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视频篇一

1.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瓷与玻璃的相同与不同。

(2)会观察比较与描述陶和瓷的相同与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颗粒的粗细不同等。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玻璃和陶瓷特点的相同点,如不会生锈、腐烂,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它们的不同点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2)了解玻璃与陶瓷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制造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

(2)体会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带一些玻璃、陶瓷用品,变色眼镜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物品是什么做的,干什么用的。

(1)学生汇报。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在些什么用途?

(2)师生小结。

2.研究玻璃和陶瓷。

(1)用放大镜观察、铅笔敲、互相刻划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与相同点。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

(2)学生研究后汇报。

(3)教师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后会变软,而陶瓷不会变软;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它们都可以作为盛东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为他们不会生锈、腐烂。

(4)师生共同小结小结玻璃和陶瓷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3.比较陶片和瓷片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互相刻划比较软硬,放大镜观察颗粒的大小。从而区别陶与瓷。

4.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1)介绍中国的陶瓷技术。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英文中“陶瓷”与“中国”是一个词,“ahina”。

(2)学生阅读p56的图,想象古代人是怎样发明陶瓷的。

(3)小组交流。

(4)个别同学汇报交流。

5.介绍陶瓷和玻璃的广泛用途。

(三)课后作业。

用泥土制作一个陶瓷模型。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视频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开展调查,并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2)初步运用图画、图表、书面报告等形式,交流调查研究活动的方案和结果。

(3)能初步运用实验方法,说明水污染的危害。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水资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资源已被污染的情况。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鱼在污水中的表现,体验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

(2)通过查阅资料,感受水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人体健康所造成有破坏和影响。

(3)经历考察家乡水的过程,积极提出保护水源,减少污染的建议。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学校附近一些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准备一些污水。

2.学生准备:自带一些洗涤用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说说周围的水资源情况:

(2)学生回答。

2.提出研究性的问题:

(1)教师根据回答列出几个小专题:

a.家乡水资源状况;

b.污水对动物的影响;

c.污水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d.水污染的原因。

3.4人小组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1)根据以上的几个问题,选择一个,4人小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计划。

4.外出考察: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外出考察并完成考察报告。

5.整理阶段。

课后把自己考察的情况,做认真的分析,可以查阅一些书籍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性报告。报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况分析、各种建议等。

6.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各组将研究报告贴在班级黑板报中。

(三)课后延伸:

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考察项目,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视频篇三

教学准备:

1.剪刀、胶水,各种厚薄不同的纸。

2.自制的纸车模型,汽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车的主要部分

1.出示汽车图片,观察汽车的构造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

2.出示自制的纸车模型,看看纸尺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做一辆纸车

1.小组讨论:准备做一辆什么样的纸车?

2.用什么纸做车厢?用什么纸做车轮?

3.说说你的道理。

4.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5.为什么“先做底盘、再做车厢,最后做车轮”的方法比较好?

6.两人合作完成一辆纸车的制作。

三、试试纸车能跑多远

1.搭建一个斜面,试试纸车能跑多远。

2.跟其他小组的'纸车比一比,看谁的纸车跑得更远。

3.寻找改进纸车的方法,把自己的纸车做得更好。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视频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知道测量气温的方法,能够用温度表测出当时某个地方的气温。

(2)啦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工作原理。

2.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

(2)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从事收集数据工作,乐于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2)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空气温度计,百叶箱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学会使用温度表。

(1)观察温度表,认识温度表的各个组成部分。

(2)学会温度的读写。

(3)用温度表的模型练习温度的读写。

(4)重点指导零下温度的读写。

2.测量教室里的空气温度。

(1)学生测量、记录教室内的温度。

(2)比较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3)学生讨论各组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各组测得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3.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小组测量的方法。

(2)确定测量的地点,并对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作出预测。

(3)学生分成小组测量各个不同地方的.温度,并记在p83的活动记录纸上。

(4)汇报数据,讨论测量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讨论测量温度的规定和百叶箱的由来。

(1)观察p41的“一天气温变化的记录图表”。

(2)思考: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4)讨论:怎样测量气温才比较可靠。

(三)课后研究:

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天气数据,并且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做一辆纸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视频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实验视频篇六

1、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

3、能够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并积极主动的与同组同学相互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并能分辨出什么物体在水中可以溶解,什么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教学难点:

知道加快物体溶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砂糖、高锰酸钾、一盆凉水、一瓶热水.

学生用具:共分五组,每组一次性杯子5个、木棒一根、砂石、食盐、味精、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实验表一张.

教学方法:小组观察、讨论、动手实验等等多种方法相互协调使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引入

(1)师出示一撮砂糖问:同学们看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们平时用它来干什么?

(3)师举起杯子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糖到哪里去了?并直接板书课题。

(4)师重复是否真的化了呢?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出来,得用实验验证一下才行。

2、设计实验证明

师述:为了让同学们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有颜色的物品————高锰酸钾,来代替砂糖。师出示高锰酸钾让学生观看并解释:高锰酸钾是一种化学药品,现在跟我一起认识它(教师带领学生齐读两遍)不要看它这么小它可很神秘噢!我把它放入水中你们可要仔细观察.

师提问: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到哪里去了?谁来说说?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师总结:我们把像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现象.

3、运用知识判断

集体研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做完后集体订证.

4、实验问题引出加快物品溶解方法。

师提问:我们刚刚在做实验时,在能溶解的物体中哪一种物体溶解的最慢?(学生回答后)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比赛,看哪一组最先使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优胜组我们就奖他们一面小红旗。

各小组先讨论出你们的实验方法,商量好后可以来老师这领实验材料.

小组分别实验,实验完后总结经验。

板书:加热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捣碎

把你们的方法记下来.

5、运用所学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以致用: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亲人为我们操碎了心。如: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等,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他们呢?学了今天这一课后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冲一杯牛奶来表达我们的心意,老师这里有牛奶,谁愿意上来冲一杯,不过要先说出你的方法噢。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回家可不要忘了给自己的亲人冲杯茶水或牛奶噢!再见!

板书设计:

糖到哪里去了

砂糖、高锰酸钾

溶解现象

加热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捣碎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餐饮文化方案(汇总8篇)
    通过活动策划,我们可以提前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调研方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餐饮文化方案篇一1、用
  • 10-12 2023年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书英语(汇总11篇)
    我们所参与的公益项目繁多,需要写一份总结来归纳和总结经验。在撰写公益总结时,应充分展示自己在公益活动中所取得的经验、技能和成果。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 10-12 中国寓言故事假期读书心得(精选8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我们可以总结自己在培训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都应
  • 10-12 工程人员个人总结 工程技术人员年终个人总结(模板18篇)
    学习总结是我们检查和评估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工程人员个人总结篇一不知不觉间,来到公司已经有
  • 10-12 贫困户发言稿(大全8篇)
    励志是燃烧心灵的火焰,让我们追逐梦想的力量。在写励志文章时,我们应该注重哪些点来让读者感受到力量和鼓舞?接下来是一些励志总结的例子,通过阅读它们,我们可以学到很
  • 10-12 最新应届毕业生英文简历(优质7篇)
    范文范本能够展示出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在写范文范本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安排和表达的准确清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激发大家
  • 10-12 初中自我评价该(实用10篇)
    任职岗位所需的职责是公司对员工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期望。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岗位职责范文,供大家参
  • 10-12 2023年的乘法口诀教案(优秀15篇)
    四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大班教案的编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和范文,供大家参考。的乘法口诀教案篇一
  • 10-12 语文新课标培训内容 语文作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优质8篇)
    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就的重要基础。落实民族自治,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益。以下是关于民族团结的精彩故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语文新课标培训内容篇一语文作业
  • 10-12 最新祝腊八节快乐安康祝福语(优秀8篇)
    答谢词是在特定场合,对对方所给予的帮助或关心表示感谢的一种言辞。遵循礼貌和谦恭的原则,写答谢词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亲爱的旅行伴侣,感谢你们与我一起